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职“两课”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谈素质教育下的“两课”教学改革

谈素质教育下的“两课”教学改革

谈素质教育下的“两课”教学改革[摘要]“两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两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两课教学改革一、“两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我国的教育尽快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更多地培养出一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

可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关系到立国、兴国的战略性措施。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转向多规格、多层次、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培养高等人才的工作平台——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高校的“两课”教学在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课”的内容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因此,要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必须做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探索“两课”教学新模式,并以“两课”的教学改革带动所有高校课程的改革。

二、我国“两课”教学现状“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四有”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但是,“两课”教学发展的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从整体上讲,当代大学生在精神生活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而且有些大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人生的固定看法,他们认为教师所提供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没有必要。

论加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论加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 理念决 定教 学 内容 、 方法 和手 段 , 提 高教学 实效 的前提 的基 本原 理, 是 目的在 于掌握这些基本原理 所体现的基本精神 以及贯穿 推进“ 两课 ” 的教 学改革 , 中首要 任务 是转变 观念, 现从教 师为 中 其 中的立 场 、 其 实 观点 和方 法 。 次要 深化 ” 课 ” 学 中热点 难点 问 其 两 教 心向学生 为中心 的转 变 。两课 “ “ 教学是 以教师为 中心, 以学生 为 题研 究, 理论 h 求解决各 种理论 问题和现 实问题 的科学答案 。 还是 从 寻 我 中心这 是两 种不 同 的教育 理念 , 们 以前进 行 “ 我 两课 ” 程体 系 或 国改 革开放 和社 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实践 中遇到 的某些 困难和 问题的 课 教 育教学 的改革, 是以教 师为 中心来 考虑 问题的 , 往往 这种 教育观念 反 映, 教 师要 认真 研究 和 回答 的重 大问题 。 是 因此 教师 必须 注意对 是 不正 确 的, 少说是 不全 面 的 。 至 我们认 为 “ 课 ” 学应 实现 以学 “ 课 ” 学 中的热 点难点 疑 点问题 的研 究 。 两 教 两 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德素质 的培养, 必须保 证用 马克思 主义 占领课 堂阵地 , 小平理论 使邓
进 学 生 的头脑 。 进行 “ 两课 ” 教育 的关 键是 加强 其实 效性 。

要加 强和改进 思想政 治教育 , 就必须不 断加强 “ 两课 ” 学科 建设,
“ 两课 ” 只有被 当作一 个学科 来建设 , - I科学 来研究 , 发挥 当作- ' ] 才能 创 新 教 育 理 念 , 现 “ 课 ” 教 学 的 中 心 主 体 由教 其 应 有 的作用 。 实 两 加强 “ 课 ” 两 学科 建设 , 首先 要加 强对 基础 理论 的 师 向学 生转 换 研究 , 首先 要深 化对 马克 思 主义基 本原 理 的研究 , 精通 马克 思 主义

高职院校“两课”合班教学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两课”合班教学的理性思考

( 教学方法要突 出学生主体地位 , 四) 力求全 员参与 教学方法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好方法能够很好调动 学生积极性 , 对
内容 的讲授 , 授课 目的达成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实践证 明, 启发 、 参
与、 讨论、 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能突 出学生主 体地位 , 为我们指明 了方 向。
每一专题 内容确 定一 名教师主备。在每周 的教研活动 时间再对相关教 学专题开展集 体备课, 主备教师说课后 , 其他教师补 充。这种方式集 思
帮助 学生找到知识真谛、 提高学 习能力 的同时, 完成 引导学生对主流意 识形态认 同的任务 。因此 , 教师 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考核
“ 两课 ” 效果 的两个维度 。在 实践中,“ 双主 ’ 用还有待提高。首先 , 作 学
生主 体 性作 用 有 待 加 强 。 合 班 人 数 多 、 织 难 , 论是 讨 论 、 讲 等 , 组 无 演 仅
广 益, 取长 补短, 最大限度挖掘集体智慧 ; 成果集 体共享 , 既能提高备课 质量 , 较快地提高青 年教师授课水平 , 能减轻教师 负担 , 以将较 多 又 可
・ 教育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 两课_ , , 合班教学的理性思考
江苏食品职业技 术学院 李 乐霞

要 :两课” ‘ ‘ 是对 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 治教 育的主 渠道 , 目 高职 院校的“ 但 前 两课” 合班教 学中还存 在许 多问题 , 使期望功 能与现 实功能不能吻合
削弱 了教 学实效性。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提 出 策建议 。 对
的精 力 投 入 到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上 。
有几名最 多十几名 同学能参与讨论, 大多数同学仍属于被动式学习 。 其 次, 教师主导作用亟待加强 。高职学生学 习动 力、 学习习惯和理论素养 比本科 生较弱 , 对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但长久以来对 ‘ 两课 ” 的轻视

谈对高职高专学校“两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谈对高职高专学校“两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谁 先 主 持 了 , 就 有 可 能 借 此 节 目首 先 幸 运 的成 为 名 牌 主 谁 持人 。 吴 郁 认 为 :有 经 验 的 节 目策 划 人 或 制 片 人 总 是 挑 选 那 “
些 与 节 目要 求 条 件 相 符合 , 者 条 件 相 近 的人 选 做 主持 人 。 或 而 有 志 于 主 持 人 这 个 行 当 , 选 中 做 主 持 的人 , 需 要 冷 静 或 也 地 分 析 自己 的 短 长 , 德 量 力 , 看 自 己 的 主 观 条 件 与 节 度 看 ( ) 栏 目的 相 融 度 如 何 , 是 主 持 人 能 否 成 功 的 先 决 条 件 。 这 ” 可 见 , 是 说谁 来 主 持 一 个 好 的节 目都 会 成 功 , 可 能 成 为 不 都 名 牌 主 持 人 , 要 看 主 持 人 自身 是 否 适 合 所 选 择 的 节 目 。 这 四 、 过节 目 团 队 的 通 力 协 作 来 打 造 名 牌 主 持 人 通 主 持 人 是 通 过 节 目平 台来 主 持 施 展 自己 才 华 的 。而 节 目的 平 台 又 是 靠 制 片 人 、 导 、 稿 人 、 辑 、 像 、 作 等 编 撰 编 摄 制 人 员 的 通 力 协 作 、 建 和 支撑 的 。 而 节 目平 台 的核 心 为 主 搭 然
我 们 处 在 讲 求 品 牌 、 扬 个 性 的传 媒 时 代 ,我 们 必 须 张 , 实 施 主 持 人 品牌 和 名 牌 战 略 。 对 众 家 上 星 媒 体 的挑 战 , 面 面
对 节 目收 视 率 的 日益 竞 争 , 们 应 为 主 持 人 提 供 实 现 自我 我
和 名 牌 主 持 人 的梦 想 舞 台 。 因为 , 们 是 我 们 实 现名 牌 节 目 他

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材建设方案(一).

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材建设方案(一).

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材建设方案(一)(讨论稿)一、高职高专“两课”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一)高职高专“两课”教材建设的必要性1、党的十六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这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及“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2、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给高职高专院校的“两课”教学提出了必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要求。

4、对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原有高职高专的“两课”教学工作,用人单位、学生满意程度低,教材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方面。

比如:(1)教学内容上可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强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2)理论可以精炼些,采取案例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示范性,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进新的研究成果,使“两课”教材更加具有时代特征,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特点,在把握普适性的同时,增强“两课”教材的针对性;(5)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学应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6)“两课”教学作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其教材应与其他政治思想工作的渠道和环节密切配合,争取整体效果等等。

可见,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材建设也是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学生的迫切要求。

(二)高职高专院校“两课”教材建设的基本条件1、党的十六大刚刚开过不久,全国都在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了争取“两课”教学的好效果,上下左右都在进行着新的探索,这为加强“两课”教学工作,推进“两课”教材建设工作提供了好时机。

2、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及众多专家都非常重视“两课”教学工作,不仅能为“两课”教材建设提出指导意见,而且还能在具体方面给予设计和指导,从而能使我省高职高专“两课”教材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两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两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位 的重要举 措 。高 等教育要贯 彻科学 的发展 观 ,
服 务 于学 生 的全 面 发展 ,就 必 须 针 对 中 国特 色社
通 过 这几 年 我 院 “ 两课 ” 教 学 实 践 ,我 们 初
步掌握 了高 职院校学 生的实 际情况 ,一般来 说 , 他们思想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 ( )政治 的进 取心 与理论 认 识 的肤浅 性 同在 一 高职院校学 生在政治观点上能够坚 定地拥护 党的领导 和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有积极 靠近党组 织 的政治热情 ,很多人积极参加各种形 式 的有关 党的知识 的学 习 ,并提 出入党 申请 。但 是 ,理论 的不足又使其对一些问题认识上流于肤浅 。 ( )人格 的可 塑性 与心 理上 的逆 反性 并 存 二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共有 的许多身 心特点 ,他们正处在 知识水 平 、认识 能力 日渐提 高 ,自我意识 、人生观 日渐成熟 的关键 时期 ,求 知 好 学 ,乐 于 接受 新 事 物 新 思想 的 需 求 ,在 高 职
院校 学 生 中显 得 比较 突 出 。 I ̄ ,在 思 想 品德 课 ; n L
会 主义的新 发展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 的新 特点 ,深化 “ 两课 ”教育教学改革 ,采取有 效措施 ,科 学准确地选择教学 的切人点 ,增强理 论 教 育 的 针对 性 、 有 效性 ,帮 助大 学 生 树 立 科 学 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增强他们 的责任感 和 使命 感 ,充分发挥 “ 两课 ”教学在大学生思想 道 德建 设 中 的主渠 道作 用 。
来 的职 业 表示 担 心 。但 是 , 中学 升 入 大 学 的拼 搏
教学 内容则更适用于讲座这种教学 方法 。比如邓 小平理论概论课讲 到我 国的对外经 济关 系这部分

关于调整和完善高职高专学校“两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调整和完善高职高专学校“两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20 年初 , 05 中宣部 、 育部 制定并 印发 了《 教 中共 中 央宣传部教育部关 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 思想 政治理论课 的意见 》 和实施方案 , 新形势下 如何 进一 对 步加强 和改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 工作 做 出 全面部署 。经过这次调整 , 专科类学校 的“ 两课 ” 课程设 置 在原来 “ 8 课程 方案 的基础 上进行 了优化 整合 , 9” 变 为两 门必修课 :毛泽 东思想 、邓小平 理论和 “ 《 三个代 表 ” 要思想概论 》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重 和《 。另 外 ,形势与政策 》仍 然是高校学 生包括专科生必修 的 《 课 程。为贯彻落实党 的十七 大精 神 ,按照教育部 的部 署 , 0 8年秋季学 期开始 , 自2 0 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 《 毛 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 论和“ 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概论 》 课 程名称 调整为 《 毛泽东思想 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其他 的课程名称没有变化。 , 为 了推进新课 程方案 的顺利实施 , 各高职高专学校 要高度重视 , 切实加强领导 , 认真组织实施 , 对原有 的“ 两 课” 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总结 , 深刻分析在管理方 面的成功经验和薄弱环节 , 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 高职 高专学校 “ 两课” 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 ,根据 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地方经济 的特点 , 高职高专学校必须坚持“ 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 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从传统 的升 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 向。 两课 ” “ 虽然是每个学生 的必修 课, 但是与学 生的专业技能课相 比较 , 往往得不 到重视 。 学校把更 多的教育资源放在 培养具有某种专 业技能 的 人才上 , 两课 ” 对“ 教学 的管理相对松散与落后 。 由于没 ・ 有 强有力 的管理措施 , 两课 ” 在“ 教学 中 , 师生 的积极性 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 制 ,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 在 高职高专学校 中 , 管理 的质量 和效益如何 , 直 将 接关 系到“ 两课 ” 教学 目标 的实 现。向管理要质量 和效 益 , 两课 ” 是“ 教学不 断取得进展 的必然要求 。对学生进 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 品德 的教育应该 贯穿在高 职高专 学校发展职业教育 的全过程 ,并 且始终把德育 工作放 在首位 。而贯 彻这样 的方针 , 高职高专学校要不 断加强 “ 两课”教学管理 ,创新管理的方 法与途径 。尤其是在 2 0 年对 “ 05 两课” 教学做 出新的部署之后 , 高职高专学校

浅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强 、抽 象 的特 点 ,如 果 教学 中脱 离 学生 实 际和社 会 生活
实 际 而 照 本 宣 科 、 纯 理 论 式 地 说 教 ,必 然 让 学 生 产 生 消
“ ”一手 给 同 学 们看 ,希 望得 到老 师 的肯 定 等 ,这 些 露 都 是学 生正 常 的心理 需 要 。对 此 ,我 们 在教 学 设计 时 就 要 想方 设法 考虑 满足 学 生 的心 理需 求 。课 堂上 要给 学 生 提 供 “ 现” 机会 .让 学生 提 问 、让 学 生讲 、让学 生 动 表 手 ,等 等 。学 生作 为 “ 角”表 现 时老 师要 参 与 ,通 过 主 认 真 倾 听 、认 真 看 。不 时地 给予 启 发 引导 、肯 定 和鼓
课 ”教 学 的 吸 引 力 和 实 效 性 .真 正 达 到 使 “ 两课 ”成 为 大 学 生 真 心 喜 欢 、终 身 受 益 的
课 程 。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经 验 来 说 , 应 从 三 个 方 面 做起 : 首 先 . 提 高 教 师 素 质 是 上 好 “ 课 ” 的 两 前提 。 就 “ 课 ” 教 学 而 言 . 其 内 容 和 学 科 性 两
课 )是高 校 德 育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是对 大 学 生 实 施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主渠 道 ,也 是所 有 大
的 事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总 的来 说 ,从 客 观 方 面看 ,“ 两课 ”教 育 内容及 观念 与 当今快 速 发 展 变 革 的 社 会 现 实 之 间 确 实 存 在 一 定 的


高职 “ 课 ”教 学 任 务 的艰 巨性 和 两
力 ,是 当前 “ 两课 ”教 学 的当务 之急 。
二 、上好 “ 课” 两 。关键在 于教 学 改革 与 创 新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点,给以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的“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赋予“两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正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思考“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1998年秋季以来,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开始全面地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

10多年来,课程新方案的实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两课”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的,根据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将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鲜明特点,规模庞大的高职院校对“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赋予“两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正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目前“两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 社会大环境干扰“两课”教学的地位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条件,与此同时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价值观混乱、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泛滥等问题,社会价值判断体系正在发生变异,正所谓“发展”必然诱发“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教育理论课上来。

同时,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功利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课常常被忽视,教育工作者和高职学生中不乏重技能、轻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

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善. 以及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的 日益 明 显 . 职 院 校 两 课 教 学 面 高 临 着 前所 未 有 的 机 遇 和挑 战 受传 统 应 试 教 育 影 响 , 国高 我 职 院 校 两课 教 学 至今 仍 然 给 人 留有 以下 习惯 印象 :教 材 内 容 抽象 刻 板 、缺 乏 科 学 性 和 人 文 底 蕴 ;授 课 模 式 多 以 说 教
教 改 花 地 J O A HA I G I UD A
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口 陈 磊
摘 要: 两课 教 学 , 高等 职 业 教 育 不 可分 割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随 着改 革 开 放 的 不 断深 入 , 高大 学 生 思 想素 质 , 新教 是 提 创
学模 式 . 高教 学 实效 . 提 已成 为 当前 高职 院校 两课 课 程教 改 的 重 点 关 注课 题 。 以建 构 主 义 理 论 为 基 础 , 两课 课 程 建 设 为教 以 改依 托 , 建 “ 识 、 质 、 力” 体 化 新 型教 学模 式 , 创 知 素 能 一 以促 进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 实现 。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 两课 : 学 改革 教 作者简介 : 陈 ̄ ( 7 一 , , 东揭 阳人 , 阳职 业 技 术 学 院讲 师 , 究方 向为 大 学 生 思政 教 育 教 学 和毕 业 生 就 业指 导 。 1 9 )男 广 9 揭 研
托, 建“ 创 知识 、 素质 、 能力 ” 体 化新 型 教 学模 式 。以促 进 高 一 职 院 校 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 实现


两 课 教 学 改革 所 依 据 的 建构 主 义 理 论 基础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昭 昭 !所 以 , 明确 的教 学 目的是 教 学 实践 最 根 本 和 最 基 础 的
信念 ; 此外 , 教学 目的 的 内化是 教学 活 动 的根本 保 证 , 为 因
“ 教学 目的内化实质上是 对某种 价值 观的认 同 , 教学 目的 内 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 是外在 教学 目的和 内在教学 目的实 现统一的中介” 。任何对教学 目的的价 值判断 、 认识水平 、 把 握程度等都会 影响着教 学活 动的质量 。按 照 国家教 育振 兴
生 学 习 “ 课 ” 识 的 积 极 性 。 所 以 , 学 过 程 应 尽 可 能 注 两 知 教 意避免陷入枯燥乏 味的理论 说教 , 生 动活泼 地突 出应 用 , 要

深 入 理 解 教 学 目的
教学过程是 围绕着教学 目的而展 开的, 教学 目的不 明确 势必造成教学上的低效 率 。教 与学 的双 边活 动缺乏 明确 的 指向 , 必然是无序 的甚至混 乱 的教 学 。以己 昏昏 , 能使 人 怎
未 来 变 化 的能 力 , 学 中就 应 要 求 学 生 学 好 能普 遍 适 用 的基 教
高职“ 两课 ” 教学 改革 要着 眼 于提 高教学 针 对性 , 强 增 实效性 , 要努 力体现“ 三贴近 ” 原则 , 使教 学 内容 、 式 、 材 方 选 进一步贴近学生 、 贴近生活 、 贴近实 际。要将 “ 两课 ” 的基 本 理论 内化为学 生 的行 动指南 , 帮助学 生 进一 步确 立 爱 国主
目 的 , 行 教学 改 革 , 进 已经 成 为 当 务之 急 。
二、 关于“ 什么” 教 的问题
有 了对教 学 目的充 分 、 深入 的理解 , 在教学 活动 中就 有
了 明确 的指 向 , 能 够 对 于 “ 什 么 ” 问 题 有 更 深 入 的 认 就 教 的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1当前 “ 两课”教学改革面 临的困境 在 的 教 学 资 源 ,在 不 断 提 高 自身素 质的 同 “ 课 ”教 师 应 积极 利 用 网络 资 源 ,变 被动 两
1 1学 校不重 视 , 致 “ 课 ”教学 改革 力 . 导 两
不 从 心
时, 多途径 、多方式推 进 “ 两课 ”教学改 革 , 不断提高教学效 果。
为主动, 和学 生 加 强交 流和 沟通 , 不能 片面 地 强调 单 向灌 输 , 们 要 认 真 研 究高 职 院 我 课 ”教学 的 第二课 堂 。 笔者认 为 , 辟网 上 开
第 二 课 堂 应 做 好 以 下 几点 。
. 注重 的实用性分 析 , 激发 学习 需求 , 出 走 校 大 学 生 的 网络 心 理 ,运 用 网 络 开 辟 “ 两 ( ) 两课 ”教 学 得 不到 学 校领 导 的 应 2 1 1 “
2 8 NO 3 00 6
ehla n Ecu tl I n aton t oa on n ov i He a( r d
科 教 研 究
高职 “ 两课 ”教 学 改 革 的 困境 及 对 策 分 析 ①
钱 昊 ( 泰州职业技术学 院 江 苏泰州 2 5 0 ) 2 3 0
2. 2运用 网络 资源 , 积极建 立网上第 二课堂 , 深 化 “ 课 ” 教 学 效 果 两
网 络 对 于 青 年 大 学 生 是 一 把 “ 刃 双
性教学 、教学要针对学生思想 实际等等 。
社 会 中存 在 的 种 种 负面 因素 是 短 时 间
但 几年 来 ,“ 课 ” 教学 改 革进 度缓 慢 , 两 教 内 不可 能 得 到 根 本 改 善 ,而 高 职 院校 内部 剑 ” 一 方面 它带 来 负面 的 效应 短 时 间 内是 , 学 的 效 果 并 没 有 得 到根 本 性 的转 变 ,“ 两 资 源 的相 对 紧张 也 成 为不 争 的事 实 ,作 为 无 法 避 免 的 ;另 一 方面 网络 给 我 们带 来 了

高职“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从 能 力 层 面 上 来 看 ,两 课 ” 育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 教 能力素质 , 要是 学生 对理 论知识 进行 实践 运用 的能 主 力 , 种 能力 的培 养显 然 超越 了技术 、 能 的 简单 培 这 技 训 。 可 以 说 , 理 论 知 识 实 践 运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体 现 了 对
峻 挑 战 。学 校 只 有 直 面 各 种 社 会 信 息 ,F衡 理 论 教 学 s- 与 实 践 教 学 , 学 生 在 “ 实 的 氛 围 ” 学 习 , 加 使 真 中 增 “ 课 ” 说 服力 , 能真 正 提高 “ 课 ” 教育 实效 。 两 的 才 两 的
二 、两 课” 践 教学 的现 状分 析 “ 实 1 两 课 ” 践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 实
美 与 丑 , 可 避 免 地 会 对 高 职 生 产 生 影 响 。互 联 网 也 不

“ 课 ” 论与 实践 的平 衡 两 理
1“ . 两课 ” 高 职 教 育 培 养 目标 中的 地 位 在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不 是 只 考 虑 社 会 上 某
使 得 学 生 接 受 信 息 的 主 动 性 、积 极 性 和 选 择 性 大 大
( ) 与 上 缺 乏 广 泛 性 。 “ 课 ” 践 作 为 必 需 的 1参 两 实 教 学 环 节 , 该 落 实 到 每 个 学 生 , 多 数 院 校 存 在 以 应 但
点代 面现象 , 主要精 力投 放在 社会 实践 小分 队或某 把

社会 、 近 现实 、 近大学 生生 活的有效 途径 。 会 实 贴 贴 社 践 可 以 使 大 学 生 获 得 丰 富 的感 性 材 料 , I X: 论 的 I ̄ , J - I 理 理解 和把握 。 会 实践也使 大学 生作 为主体在 面对现 社 实 、 用 理 论 中 由认 知 转 化 为 体 验 , 所 学 理 论 内 化 运 将 为 自身 的 素 养 和 能 力 。 脱 离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 离 脱 学 生个人 实际生 活经验 ,两课 ” 论教 学就 成为单 纯 “ 理 的理 论 说 教 , 失 去 了 吸 引力 、 响 力 , 谈 不 上 实 效 就 影 更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巾图分 类号 : 6 1 G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9 83 (0 00— 0 1 0 10— 6 12 1 )8 09 — 2
则 , 力体 现理论 联 系实 际 的原则 。在高 职“ 努 两课 ” 的教学 中 . 力体 着 现 职 业特 色 ,注 意将 素 质 教 育 贯穿 于 高 职高 专 人 才培 养 工 作 的始 终 。在 全 面推 进 素质 教育 的过 程 中 , 注意 以 素质 教育 的 思想 和 观念 为指导, 推动 “ 课 ” 学 模 式 的 改革 , 学 生 具有 较 强 业 务 能力 的 两 教 在
看 .应该 按 照教 育部 的有关 规定 和 大学 生 就业 时暴 露 出 的 问题 , 在 原有 “ 课 ” 两 设置 ( 毛泽 东思 想 和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理论 概 论 和法 律
思想 道 德 修养 与 法 律 基础 ) 的基 础 上 , 设 形 势与 政 策 教 育和 大 学 增
21 0O 8 0
西部大开发 ・ 中旬
W EST CH I NA D EVEI O PM ENT -
教 学 探 讨
高职院校 “ 两课” 教学 术 学 院 , 陕 西 1 宝鸡 71 1 2 0 3;2 .陕 西 省 第 二 商 贸 学 校 。 陕 西 宝鸡 7 10 2 0 6)

要 :高职 学 院的 “ 两课 ” 学 经过 近十 年 的摸 索发 展 虽 然取得 了一 定的 成绩 , 教 但教 学效果 还 不是 很理 想 , 实际操 作 中还 有很 多方 在
面 需要 加 强和 改进 。本 文试 从制度 保 障 、 程设 置 、 学要 求、 效考核 、 课 教 绩 师资 建设 、 校本研 究等 方面提 出 了高职 院校 “ 两课 ” 学 改革 的 六点 教 建议 以供 参考 。 关 键词 :高职 ;“ 两课 ” ;教 学 ;改革 ;建议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6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科教研究“两课”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共有的必修课,是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线,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针对“两课”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各高职院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两课”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共识,如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两课”教学方式、改革“两课”教学内容、加强“两课”实践性教学、教学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等等。

但几年来,“两课”教学改革进度缓慢,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两课”教学改革似乎陷入了困境。

1当前“两课”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1.1学校不重视,导致“两课”教学改革力不从心(1)“两课”教学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应有重视。

对于“两课”教学的重要性,各类高职院校领导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况。

(2)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力度,加大实践性环节,不断缩减基础理论课时,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两课”教学改革的投入相对不足。

(3)近年来,高职院校年年扩招,为不占用太多资源,“两课”教学往往以大班课的形式开设,“两课”教师与学生比例偏高,在这种情况下,“两课”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就显得力不从心。

1.2社会文化多元化,直接影响“两课”教学效果(1)对外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效率、竞争、信用等意识外,也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特别是实用主义价值观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政治没用已成为影响学生“两课”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探索高职“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探索高职“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v c t n l d c t n s o l p l e r q i m e t o e d v lp n , o s n eo m n n v t n a dta i g S o a i a u a i u d a p yt e u r o e o h h e n s ft e eo me t c n t t fr a d i o ai ,n i n O h a r n o r n
维普资讯
第7 第 1 卷 期 20 8年 3月 0
广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RNA L O F GUA NG DO NG o CO M M UN l CATI NS o PO L YTECH NI C
济社 会 发展提 供 直接 的技 术支 持和 高 素质 劳 动者
1 认 识 和 遵 循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基 本 规 律 和 发 展 要 求
11职业 教 育 与经 济 社会 发展 、经 济增 长 方 式转 . 变 、产 业结 构 升级 、劳 动 力市场 波 动 变 化之 间的作 用 与反 作 用关 系构 成 职业 教 育 的基 本
frhg e o ao a eua o n riigwi i u l l t hsp prdsusstehg e oai a o i rv ct nl d ct n a dt nn t hg qai te . i a e i s h ihrvct n l h i i a h h t a nT y c e o euain” w u jc ” xsn o t dco s n es ts u , it go tht ec igt o r so g e d ct o T oS bet e iigcnr it n dt t u op ni u a t hn cus f i r s t a i a h a q o n t a wo e hh

高职“两课”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高职“两课”教学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J 交什 与合作能 力 , , 组 管 能 力 , 创新 能力 , 汁划和执行 力 , 承
受 i J l J、 职 、核心能力 的培养 伴随人 的一生 , 同的生活 、 习经历 , I 小 学
步 明确 。而 当 高 职 “ l ”的 教学 过 程 与学 生 的 学 习 过 程 呈 现 课
“ 实 ”。 务
前, 随着 以信 息技 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 的迅猛 发展 、 知识 经济社会
的 刊 米 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发 展 .人 们 的职 、 生 存 和 生 活 疗 式 发 生 着 I 【
p 大的变化 , + 社会 广‘ 结 构小断 调整 , 业岗位变 动 益增加 , 职 知
的实 现 l单 位 的 发 展 、 l 发 展 结 合 起 来 , 进 职 、人 个 人 自 = j l、的 UI 促 I j
要有钟对性和有 组纵的培养和 .环 .高等 职业教育作为 培养 高素 J . J I
质 劳动 的基地 , 近年 来 , 在培养 和提高学 生专业技 能的同时 , 对
学 生 职 核 心 能 力 的 培 养 越 来 越 五 观 ,“ 课 ”教 学 是 其 中 的重 要 l k 两

教育 的功能 是培养 全而发展的人 , 高职 “ 两课”也是 如此 。作 为对 大学生进 思 想政 治 沦和道 德 修养教 育 的主渠道 和 主 地, 职 “ 高 两课 ”在对学生 进行 德育教育 的同时 , 也需 要和其 它专
识技术周期逐渐 缩短 , 对劳动 行素质 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 , 不仅要 求
劳 动 者 具 备 较 高 的 专 业技 能 , H还 要 求 学 会 学 习 , 会 做 事 , 而 学 学
会共处和学会 生存, 箭适心让会经济 环境 变化和职业变更 、 具 岗位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施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施办法

课程改革实施办法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指导意见,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二、课程改革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

同时以课程改革试点为契机,形成全体教师都来关心支持并参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与和谐氛围,整体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改革原则1、发展性原则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院的发展,其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主体性原则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教学的评价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3、可行性原则课改要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各专业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

四、课程改革总体要求与任务(一)课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XX市区“三化”建设和“六大支柱产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全体教师进行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营造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氛围,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二)主要任务1、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推进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

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施者,课程改革必须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职“两课”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我院的专业特色,在“两课”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确立了“坚定政治方向,注重品德修养,增长人文素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基本课程定位。

关键词:两课学生全面发展就业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

教材《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融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一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是把理论课与我们国家的发展紧紧相连,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进行融合。

应该说现行版的教材权威经典,为德育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我们还深深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又有高职院校的特点,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我院的专业特色,在“两课”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1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好“两课”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从生源上看,大部分学生升学成绩不高,基础比较差,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大都属于边缘化的学生群体,
在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比较弱势。

来高职业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能力差,对所学专业不适应,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常出现障碍,情绪消极等特点。

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在学期内把这些学习生活、思想状态都具有特殊性的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能积极服务社会,又有品德、能守法,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应用人才。

作为“两课”教师,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学生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服务于学生成才的总任务。

经过学习调研,我们“两课”教学确立了“坚定政治方向,注重品德修养,增长人文素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基本课程定位。

2 树立“两课”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服务的理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学校加强就业教育。

一方面学校的专门的就业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两课”的优势作用,使学生对社会增加了解,通过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就业教育是我们“两课”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上树立服务于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内容方面,我们围绕就业、创业对“两课”进行内容整合,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包括身心发展、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法律、创新意识等一系列的专题内容,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尽量多地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讨论等传统教学形式外,我们还尝试模拟就业过程的不同场景,针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对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进行实践训练,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邀请在就业、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往届毕业生来学院给在校学生做专题讲座,进行互动,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职业意识。

我们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围绕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备很好的社会生存能力。

3 打造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德育教育
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要积极解决学生心中对社会现实的迷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难免产生负面影响。

在学习、生活中,对物质攀比,在选择职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
化的倾向,在重视经济价值的时候,舍弃了人生理想价值。

对物质的追逐,对理想的舍弃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复杂性和难度。

另外,网络的兴起,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使年轻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呈现易变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首先是我们自己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另外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我们注意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诱惑中保持冷静,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我们树立了为学生整个人生服务的德育理念。

“两课”教育不仅要确保学生在学院学习的三年中健康发展,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始终自尊自重,保持人格独立。

4 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
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国民对国家文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它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成为中华民族一切发展的根基和创新的动力。

高职学生面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压力,情感的挫折,未来的迷茫,作为个体面对生活常常软弱无助。

年轻的心灵面对生存的迷茫,情感的困惑,非常需要的个体心灵的关怀。

在课堂上,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的孝道、师道,引导他们怀想父母不易,平时思想做事,培养回报之心。

讨论一些善恶因果的小故事, 使学生明了人生命运种种皆
系自己行为所致,把社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教导学生应自强不息,勇于承担,做人要有人格,自尊自重。

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常养浩然正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要有安心化解的智慧,塞翁失马的小故事虽然浅显,但也能传达一种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

年轻人容易为情所困,中国文化中也有宽解的智慧,心理调适的方法。

这些内容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为人处世,生存生活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在青少年中提倡背诵传统经典之风,我们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感觉此举确实有可取之处,每学期我们都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读诵一些优秀的传统文章,比如《论语》节选,《孟子》节选,《朱子治家格言》等,所选文章篇幅都不长,但通过读诵,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优秀的品德融入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实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 加强“两课”教学实践性,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们还注意利用校外实践,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参与公益、志愿者等活动。

近年来,我们配合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济南市周遍县区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为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每级学生都有不少于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学院“两课”教师与顶岗单位的
管理人员及时沟通,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做为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

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