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通光孔镜座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课《看星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课《看星座》。
【教材分析】本课以引领学生看夜空、认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
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
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
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
这些现象,如果指导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的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2、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制作北斗七星的模型。
难点: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苏教版科学小学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主备人:马连凤单元课题:探索宇宙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5、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6、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单元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单元教学难点: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教学准备: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教学时间:5课时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2.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3.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二、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4.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2.意识到入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4.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预习设计: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自己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尺子、手电筒等,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人类登月工程的资料。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谈话: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通过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探索和调查(1)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书本上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②月球的大小怎样?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④月球上温度如何?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2)教师讲述: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 宙-附知识点梳理
4.探索宇宙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4课《探索宇宙》。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的编排体系,在小学科学课有关月球和星系的基础出现的。
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浩瀚的宇宙为题材,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大部分学生都对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一致,动静结合,满足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应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知识中建构关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难点:通过数据,对浩瀚宇宙的认识;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多媒体课件、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关于宇宙的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首先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结合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由交流对宇宙的认识。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学生欣赏。
看完这段资料,学生分享感受。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人类对它也充满着遐想。
人类对宇宙探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探索宇宙》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探索宇宙》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之前第二单元有关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构造、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地表的变迁内容以及本单元所讲述的关于地球之外的月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感受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及价值的。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飞往天宫,简直让我们百看不厌。
然而我们何尝不想看看“天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啊!你能说说天宫是什么样子的么?(其实地球之外是浩瀚的宇宙......)
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可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是很难飞出地球去......!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集体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
2【导入】探索新知
(一)、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探索宇宙》教案3(2021新版)
14.探索宇宙【教学内容】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
活动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三,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自主航天工程成果的自豪感。
活动四,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讨论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好契机。
此外拓展介绍了人类向太空发送地球信息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好奇心。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的特征和用途。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航天失事资料,认识到探索宇宙的巨大风险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
[难点]了解嫦娥工程飞行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各类航天器的视频、图片资料。
[学生]我国航天事业成就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航天器1.出示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你们认识他吗?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
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三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三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2.从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他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几种航天器。
3.出示课本44页几种航天器图片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四、教学过程: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在运动?4、巩固学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一、课题:2、做酸奶二、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
4.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知道望远镜的发展史,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主要航天英雄【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教学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神话传说、望远镜、航天器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宇宙的知识,学习“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关于宇宙你想知道什么?2.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是怎样去探索宇宙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宇宙的图片。
3.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你知道古代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嫦娥偷药奔月。
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女娲炼石补天。
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夸父持杖逐日。
那是,人类只能站在地球上肉眼观察宇宙,并编传了一些神话传说。
(2)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就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你知道哪些望远镜?(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太阳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C.与地球的环境最接近
D.体积和质量最大
3.右图是()它是八颗行星中光环最突出和明显的行星。
A.木星
B.土星
C.金星
D.天王星
4.关于月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B.地球上重 40 牛顿的物体,月球上也是 40 牛顿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
5.目前,科学家在探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存的生物是
A.阿姆斯特朗
B.万户
C.杨利伟
D.尤里·加加林
3.如图是自制的纸火箭,它的飞行高度与()有关。
A.纸筒的长度
B.纸火箭的长度
C.纸筒的宽度
D.橡皮筋的拉伸长度
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东方红1号
C.东方红2号
D.天宫二号
7,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发明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2太阳系大家族-附知识点梳理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的温度差异的实验。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认识日地运动1、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你知道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吗?3、提问:怎样记住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4、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出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二)认识四季的成因1、提问:(1)每年都有几个季节?冬天过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吗?(2)不同的季节,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样的吗?(3)不同的季节白天的时间一样长吗?你知道什么季节的白天长?什么季节的白天短?(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温一样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2、谈话: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是循环出现的,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的高度、白天的时间、气温都有差别,这些差别与什么有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点内容。
3、实验:(1)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
温度计正对着太阳,即受太阳直射、温度上升快,温度计上的读数高;温度计斜着接受太阳光,即获得的热量少,温度计上的读数低。
(2)演示地球仪,让地轴对着北极星绕电灯或蜡烛火转一圈,讲述:当地球绕太阳转到3月时,太阳直射赤道,被半球、南北球均受太阳光斜射,此刻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则为秋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6月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则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洋刮宫内更斜,则为冬季;当地球绕太阳转道12月时,北半球阳光斜射的角度最小,气温低则为冬季,而南半球得到阳光直射是夏季。
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斜射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4探索宇宙-附知识点梳理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王静)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利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太阳系大家族》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太阳系大家族》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1、在教室里分小组教学。
2、人手一台iPad,课前搜集行星资料,并且制作汇报用的ppt、微视频等。
3、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等。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各个天体的大致情况。
2、教学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激趣导入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古今中外,几千年以来,人类从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相片。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什么?(嫦娥奔月)
是的,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对宇宙非常感兴趣。
但当时科技非常落后,古人有能力探索宇宙吗?所以他们只能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对宇宙的向往。
第二张相片,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
是的,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对月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是当时宇航员在月球留下的脚印,他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第三张相片,请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3课时 冲出地球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3课时冲出地球》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的第13课时,主题为《冲出地球》。
本课主要介绍了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人类冲出地球的探索历程以及物体冲出地球所需的速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科学技术对航天工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体验技术对航天工程的重要性。
2. 知道人类冲出地球的探索历程,简单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3. 通过体验地球引力的活动,认识物体冲出地球需要一定的速度。
4.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5.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
【教学难点】了解物体冲出地球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他们对宇宙和航天方面的知识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知和错误的观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课件上的太空图片,引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并提问:“你们认为人类是如何冲出地球,进入太空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二、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太空图像和视频,如星系、行星、宇宙黑洞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2. 教师详细介绍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肉眼观测、望远镜的发明,到现代的天文卫星和太空望远镜,向学生展示各种观测工具的外观和功能,并解释它们对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通过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如阿波罗登月计划、国际空间站等,向学生展示人类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壮丽成就。
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化学家的研究》说课稿
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化学家的研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化学家的研究》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对化学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化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化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家的研究方法,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化学家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家的研究方法,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家的研究过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家的研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家的研究方法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家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家的研究过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身边的物质,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化学现象,下节课分享。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化学家的研究•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研究过程:实验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三个方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2课时 观察星空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2课时观察星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的第12课时,主要内容是观察星空。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星座、北斗七星、北极星和银河系等的认识,同时关注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理解星座的概念,知道星座的划分。
2. 通过观察,认识并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3. 认识银河和了解银河系的概况。
科学探究:1. 能够利用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2. 观察并记录星座的特征。
科学态度:1. 培养学生观测星空、探索宇宙的兴趣。
2. 初步认识到中国在宇宙探索中的艰难历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点:利用软件观察星空,认识典型星座。
四、教学难点: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
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如太阳、月亮、星星等,但对星座、北斗七星、北极星和银河系等概念了解较少。
他们对宇宙的探索和观测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星空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宇宙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绚丽多彩的星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星星、星座等元素,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星座的图片,解释星座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星座的划分方法。
例如,展示一张包含不同星座的图片,并解释星座是人们根据星星的相对位置勾画出的形象,不同的星座代表着不同的神话故事或文化传统。
然后给学生展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图片,并解释它们在星空中的位置和作用。
例如,通过展示一张北斗七星的图片,教师解释北斗七星是位于大熊星座中的一组星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而北极星则是位于北斗七星的一颗比较亮的星星,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北方的方向。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一、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从古到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一直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
宇宙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宇宙学的研究。
现在,人类已经能够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临月球、访问火星,人类的飞天梦想逐步变成了现实。
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表明了人类生活与宇宙空间开发关系日益密切。
对于儿童来说,浩瀚的宇宙具有无穷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纠正宇宙是虚无缥缈的错误认识,从宏观视角和系统层面来认识宇宙的结构。
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到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天体,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将逐步深入和丰富。
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选择这个话题作为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简便易行的活动,如观察星体、建立星座、建构太阳系模型等,可以满足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基本认知需求,发展模型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
此外,从人类冲出地球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通过认识各类航天器,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未知领域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计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宇宙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并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有关的数据。
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第一课登月之旅)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了解四季的成因(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3、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空中的主要星星(北斗星、北极星)(第三课看星星)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2、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3、看夜空,认识星座。
4、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5、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体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3、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4、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5、有理有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1、登月之旅 1课时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3、看星座 1课时4、探索宇宙 1课时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进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师: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月亮,那么同学们欣赏过我们美丽的月亮么?2、教师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图片。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想不想走进我们美丽的月亮,了解月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本章的第一节——登月之旅。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谈话: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
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能够更仔细的观察月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他们把它称为环形山;除此之外,月球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称为月海。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月球表面的阴影和什么因素有关呢?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课件出示地球的陨石坑和月球上环形山的图片)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教师出示嫦娥二号所拍摄的图片)3、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A、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我的假设: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相同的石子实验设计:(1)在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我的结论:月球上环形山的深浅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B、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子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C、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3)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
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注意事项:(1)小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2)用手取出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子离开盘子的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4)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4、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工程。
(1)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地球环形,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载人飞船的登月成功,为人类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简单介绍:a、美国人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b、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3)概括月球的知识。
当月亮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后,人们发现,月亮其实并不美丽。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三、拓展你想去月球旅行吗?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四、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同步测练考中的内容。
板书设计:古代——————近代——————现代(神话故事)(望远镜)(登月计划)补充资料:2004年4,中国探月关键年——“嫦娥工程”启动,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
“嫦娥一号”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登月之旅》教学反思上这节课之前,我细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设计。
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视屏,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美图的欣赏中获得美感和对月亮的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人类对月亮的感情。
这一环节是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第二环节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史。
远近不同距离拍摄的月球图片给学生带来了认知的方便,视觉的直接冲击使学生迅速感受到了天文望远镜的威力和科学的伟大。
第三环节,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在活动中学生的假设和猜想还是很大胆的。
在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细节点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其实真的很简单。
因为这样,所以我调整了教材的使用策略。
这样做,使学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实验,自己明确实验的要点和目标、注意事项,自己思考并总结出模拟环形山的方法。
从而了解月球环形山为什么会是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且近似圆形的原因。
这样的延伸要求看似轻描淡写、可有可无,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却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看得更清楚”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光亮就是清楚。
所以教师的陈述还要再斟酌。
本节课给了我很大思考:在科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做学生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如何把握?实验的设计如何更加科学严谨?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每组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
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板书:太阳系大家族)二、自学课文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6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
相应地对以下(第三、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板书:太阳地球月球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
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
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
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
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出示实验要求。
(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
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
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
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
五、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
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