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纠纷解决研究的意义

合集下载

民族纠纷解决的案例研究与分享

民族纠纷解决的案例研究与分享
纠纷的根源。
民族文化差异挑战
01
02
03
语言文字
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文字,沟通上存在障碍, 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宗教信仰
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习 俗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 异有时会引发民族间的矛 盾和冲突。
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可能 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 导致民族间的难以调和的 矛盾。
政策法规不完善制约
双方重新协商并达成共识。
案例三:苗族与彝族资源争夺
纠纷背景
位于黔西南苗族与彝族聚居区的 一片山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双方因争夺资源而产生纠纷。
纠纷过程
双方各自组织人员抢占山林资源, 导致多次械斗和人员伤亡。
解决方案
政府及时介入,对双方进行法制教 育,同时加大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 ,引导双方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和互利共赢。
议。
04
CATALOGUE
影响因素及挑战剖析
历史遗留问题影响
领土争端
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因为领土 争端而引发的冲突屡见不鲜,这 些争端往往涉及民族自尊心和利
益,难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民族迁徙
民族迁徙往往涉及不同民族之间 的土地和资源争夺,容易引发民
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历史恩怨
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可能因为 战争、掠夺等原因结下恩怨,这 些恩怨往往难以消除,成为民族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应急处理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民族 纠纷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THANKS
感谢观看
民族纠纷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民族纠纷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引发战争等严重 后果。
解决民族纠纷的重要性

四川彝族地区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

四川彝族地区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
就需 要 寻 求 一种 纠 纷 解 决 办法 。
20 年8 , 0 8 月 调查组共5 个人到 四川省乐山市 的峨边彝族 自治县 、 马边彝族 自治县 、 凉山彝族
自治 州 的布 托县 等 地 进 行 了为 期 9 的实 地 调 查 。本 次 调 查 采 用 了实 地 走 访 与 问 卷 调查 相 结 合 天 的方 法 , 问卷 调 查 分 为 三类 , 当事 人类 、 即 民间 权威 类 、 官方 权 威 类 。 们 所 到 的地 方 是 彝 族居 住 我
方 式 的衔 接 ; 而 实 现 多 元化 纠纷 解 决机 制 的构 建 。 从
关 键 词 :四川; 彝族地 区: 少数 民族; 纠纷 解决机制
中圈分类号 :6 31 1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5 1 (0 00 - 0 1 0 1 7 - 6 22 1 )1 0 6 - 8
地 方仍 占据 主要 地 位 , 别是 在 民 事 领 域 , 时 纠 纷 的 现 代 解 决 方 式 在 城 市 的 彝 族 与 汉 族 之 间有 一 定 特 同
的 市场 。 年 来 对彝 族之 间 的刑 事 纠纷 , 近 国家 也加 大 了干预 力度 。 们 应 该 重 视 本 土 资 源 , 剐是 以情 、 我 特 理、 习惯 等 为 代 表 的 民 间 法 , 实现 国家 法 与 民 间 法 的 良性 互 动 ; 现 纠 纷 的 传 统 解 决 模 式 与现 代 解 决 以 实
2 1 年 2 月 00 第 2 2卷 第 1期








F b,0 0 e . 1 2
V0.2 . 1 No1 2
J u a o Sc u n o r l f ih a Poie n lc Colg l e e

浅谈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

浅谈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

浅谈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摘要:恢弘壮丽的法治建设不应存在真空。

当法治的燎原之火点燃凉山大地,曾经存在、乃至延续到今日的彝区纠纷解决机制当何去何从。

是要潜移默化地褪去凉山社会的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还是要快刀斩乱麻地拔除陈规陋习,或者是取其精华而进行一场区域化的有机结合?关键词:纠纷解决;家支;德古;习惯法1.民主改革后的凉山彝族社会1950年,凉山地区获得了解放。

可是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之前,凉山地区的奴隶制度并无松动。

改革意在废除旧制度,将土地的所有权从旧贵族手中夺走。

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没有任何社会能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凉山地区并未彻底摆脱贫瘠,例如教育落后,师资奇缺,入学率低,尤其是边远地区。

彝族特有的“家支”曾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得七零八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控制大大放松,家支“复兴”尤其明显,彝族同胞又兴起了大规模的“认家支”活动。

重续家谱,制定家支法规,喝血酒发誓按家规办事。

从法治观念来看,家支包揽民事纠纷,尚可甄别认可,但家支干预刑事案件,却是公权力的禁区。

此处的民族认识分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罪与非罪的标准不同。

彝族习惯法认为,本族内部或本族与外族的械斗中,打死人不构成犯罪。

二、审判方式不同。

彝族无论遇见什么纠纷,都通过彝族的“德古”调解。

三、刑罚方式不同。

彝族刑罚方式主要有罚款、驱逐、偿命、肉刑、赔命价等,这是国家绝对禁止的私刑。

2.凉山彝族传统纠纷解决方式2.1械斗群体间的械斗,彝族称为“打冤家”。

械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些散落的群体各不统属,在凉山地区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没有公共权力机构。

“一人、一户之仇就是全家支之仇”。

如果两人产生纠纷,各寻家支,由两个家支解决。

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械斗。

械斗的结果可能有如下三种:一、通过械斗,双方各有损失,不愿意损失扩大,开始讲和,互相商定利益界限,纠纷得以解决;二、特定的人主动出面调解,导致械斗停止,根据调解结果解决纠纷;三、械斗极其惨烈,其中一方无力承担,请求停止械斗,并提出其他的解决方式(做出让步)。

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价值

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价值

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价值作者:陆晓萍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摘要】彝族传统社会的纠纷是通过德古调解而获得解决的,它是一种没有法院的秩序。

而现在,旧的权威逐渐削弱,新的权威没有建立起来,纠纷解决呈现断裂。

解决这个问题,要在适应彝族纠纷解决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调解、行政解决和诉讼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彝族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价值多元化彝族传统社会纠纷解决的形式及蕴涵的价值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纠纷的特点是纠纷解决机制形成的前提。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一般把1956年以前尚未进行民主改革的凉山,称为彝族传统社会)属于奴隶社会,奴隶主与奴隶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相互关系,是通过森严的血缘等级制度表现出来的。

在政治上,凉山境内家支林立,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家支这种血缘组织一直占据突出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由于受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定法,习惯法发挥着维持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时也没有法院等专门化的纠纷解决机构,纠纷解决主要是民间性的,是一种没有法院的秩序。

德古(彝语的汉语翻译)调解是彝族纠纷的主要解决形式,德古依照沿袭的习惯法和前人的判例,采取说服、劝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遇到无法查清的疑难案件,还要由毕摩(彝族神职人员)主持神明裁判;若是家支间的重大纠纷,非头人所能解决得了的,就要召开家支会议由大家共同商讨处理;冤家械斗也是解决冤家纠纷的一种重要手段。

彝族传统社会的纠纷解决具有非诉讼性、血缘性、原始性、神秘性、权威性和地域性等特征,这种纠纷解决机制隐含了公正、和谐和效率三个价值取向。

当然,彝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也有无效率、局限性的一面。

具体体现在:其一是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都缺乏规范性和制度的保障;其二是无时效限制;其三是纠纷解决最终形式的冤家械斗对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和谐的巨大破坏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纠纷解决机制也在不断发展。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凉山彝族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独特的彝族民间社会特色。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矛盾和协调机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矛盾现状、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的原因和社会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凉山彝族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现状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收入差距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在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以及彝族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

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民族自治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冲突。

在民族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地区分歧。

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从历史上看,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边疆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了彝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从经济上看,凉山彝族地区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地区内部的经济矛盾。

从政治上看,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存在问题,导致了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冲突。

从民族上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地区分歧也是导致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

针对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矛盾,当地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协调机制。

凉山彝族地区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彝族传统文化等方式,加强了彝族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缓解了文化上的矛盾。

凉山彝族地区建立了健全的民族自治制度,通过自治机构和代表大会等方式,促进了民族自治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凉山彝族地区注重发展经济,通过扶持民族经济和发展特色产业,缓解了经济上的矛盾。

凉山彝族地区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地区内部的文化融合和共生。

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矛盾协调机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论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论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论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者:陆晓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在司法实践中,彝族地区纠纷解决方式的现状是:纠纷解决方式呈现多元化,并且这些纠纷解决方式的存在都具有其正当性。

现今,要适应彝族纠纷解决发展的需要,就应当在彝族社会建立调解、仲裁、行政解决和诉讼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者简介:陆晓萍,女,(1980.10-),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中图分类号]:D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89-01一、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相互协调地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社会主体的多样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

[1]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兴起,是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各类纠纷激增,不少国家相继出现“诉讼爆炸”现象,诉讼制度不堪重负,传统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着危机;其目的是将纠纷进行合理分流,为各种纠纷提供快速、公正、经济和便捷的解决通道。

而在这里提出彝族地区应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不是因为彝族地区法院不堪重负。

在彝族地区法院主要审判刑事案件,民事和行政案件起诉到法院的并不多。

和国外法院、汉族地区法院相比较,彝族地区法院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远未达到不堪重负的地步,那么彝族地区是否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笔者认为,仍有必要。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性归因于社会主体对纠纷解决方式需求的多样性。

这种需求的多样性是基于彝族利益和冲突的多元化、彝族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彝族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多元化、诉讼的弊端在彝区日益突现等因素产生的。

这些需求同时决定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彝族社会具有客观而重要的价值。

决定了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构的必要性。

多元化理论、当事人纠纷选择权理论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理论是构建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价值

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价值

就 彝族地 区的现状而 言, 随着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行政
调解 ” 格局。 民族聚居区人 民法 院需要成 立专 门的人 民调解工 机 关越 来越重视 纠纷解决, 彝族地 区行政机关解 决纠纷的职
作 指 导 小 组 及 办 事 机 构 , 有 关 职 能部 门一 道 , 强对 人 民调 能虽然起步较 晚、 与 加 发展滞后, 但可 以利用后发优势, 借鉴 其他
解 的指导, 提高人 民调解员的法律 素质和调解水平, 并和司法 先进地区的经验, 实现跨越 式发 展。 行政机关密切配合, 探索各种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的方法 第一, 确认行政裁决和调解的效力。 国行政机关解决民 我
和途径 。 同时 积 极 对 民间 调解 活 动 加 以正 确 引导 和 规 范 , 立 间纠纷的功能一直未能充分发 挥, 建 主要有 两个原 因: 其一, 行 起 一 套 针 对 民族 地 区民 间调 解 活 动 主体 如 “ 古 ” 法 律 培训 政调解 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 德 的 其二, 行政调解或 裁决属于当 机 制 , 民间 调 解 纳 入 现代 法 治体 系 中, 民 间调 解 活 动 更 好 事人 自愿 , 将 使 没有调解先行制 度。 当代彝族地 区. 在 行政解 纷面
【 关键 词 】 彝族 非诉讼纠纷 解决机制 价值 多 元化
彝族传 统社会纠纷解决的形式及蕴涵 的价值
彝 族 纠 纷 解 决 的 现 状 , 以 描 述 为 “ 裂 ” 即 各 种不 同 可 断 ,
时代的纠纷解决形式 同时存在 , 相互之间缺 乏关联性, 甚至相 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纠纷的特点是纠纷解决机制形成的前 互冲 突 , 具体 表 现 为 : 种 纠纷 解 决 形式 混 合 , 纷 解 决 规 则 各 纠 提。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 ( 一般把1 5 年以前尚未进行民主改革 缺 失 , 96 旧的纠 纷 解 决 的权 威 削弱 , 的纠纷 解 决 权 威 尚未 建 立 新 的凉山, 称为彝族传统 社会) 属于奴隶 社会, 奴隶主与奴隶以 起来。 及其他 劳动人民的相互关 系, 是通 过森严的血缘等级 制度表 现 出来 的。 政治上, 在 凉山境 内家支林立, 没有形成统一的政 权, 家支这种血缘组织一直占据突出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凉山彝族传统社会 由于受经济关系和社会发 展水平的制 为了克服彝族传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局 限性和现代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存在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凉山彝族地区地处高海拔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矛盾。

凉山彝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

三是城乡之间的矛盾。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凉山彝族地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凉山彝族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协调和解决这些矛盾,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建立: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明确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责任主体,为矛盾的协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政府在矛盾的协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政策制定、项目扶持等方式,促进矛盾的化解和协调。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

社会组织是矛盾协调的重要力量,应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在矛盾协调中,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民主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充分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自治和自我管理,推动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的协调。

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兼顾特殊性和普遍性。

凉山彝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因此在矛盾协调中应该兼顾各民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二是强调矛盾的多元解决方式。

矛盾存在于各个方面,在协调机制的建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解决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采取多元化的解决方式。

三是提高协调能力和水平。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的关键在于提高各方的协调能力和水平,通过培养具有协调能力和协商能力的人才,推动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的协调。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凉山彝族纠纷民间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的启示

凉山彝族纠纷民间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的启示


场彝族 “ 古” 持 的调解 。 德 主
参 与 各 种 案 件 的解 决 , 彝 族 习 惯 法 程 序 活 动 中重 是 要 的不 可 或 缺 的 内 容 。从 彝 族 的这 个 案 件 调 解 过 程
中 , 们会 发现 以下 特 点 : 解 人不 仅 具 备 权威 性 、 我 调
位 于 四川省 西南 部 的凉 山 地 区 , 住 着 彝 族 、 居 藏 族 、 僳 族 、 西 族 、 族 等 多 个 民 族 。 其 中 彝 族 傈 纳 苗 是 主 体 民 族 。 居 住 在 大 山 深 处 的 彝 人 , 史 上 受 中 历 央 王 朝 及 周 边 文 化 的 影 响 相 对 较 少 , 好 地 维 系 着 较 自身 的 民 族 特 征 , 承 着 祖 先 的 文 化 精 髓 。 彝 族 法 传 制 体 系 完 备 , 容 翔 实 。 凉 山 彝 族 习 惯 法 在 今 天 的 内 凉 山 彝 族 地 区 仍 然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彝 族 民 间 的 “ 古 ”调解 人) 然 活 跃 在彝 人 的社 会 生 活 中 , 德 ( 依 他
下 , 古 提 出 “ 鸡 ” 方 案 。这 时 A 家 变 得 慎 重 , 德 念 的 重 新 商 议 , 与 德 古 辩 论 。4 双 方 均 畏 惧 神 判 , 古 并 . 德 又不 断动 晓情理 , 是 接受 和解方 案 。 于 这 是一 起 典 型 的 “ 古 ” 与 和 主 持 的调 解 程 德 参
村道德和法律教育 ; 注重 民间调解的 结案仪式 , 建立回访机制 ; 加强 民间劝导, 构建 多方 面参 与、 全方位 覆盖的农
村 调 解 网络 体 系。
[ 关键 词] 调 解 ; 村 纠纷 ;责任 心 ;民间 劝 导 农 [ 图 分 类 号] D 1 中 : F8 [ 献标识码] A 文 : [ 文章 编 号 ] 1 0- 6 32 1) 5 0 9- 3 : 0 1 7 2 (0 2 0- 07 0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凉山彝族是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以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研究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特点、矛盾协调机制和矛盾解决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凉山彝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特点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凉山彝族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逐渐凸显,这种矛盾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屡见不鲜。

2.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矛盾凉山彝族地区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是导致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群体之间就存在着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这种争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传统文化和法制的矛盾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民族群体的精神支柱,但传统文化与法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法制的实施必然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难免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

1.政府的引导和调解政府是社会矛盾得到协调和解决的重要力量,政府在凉山彝族地区通过公正的引导和调解,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2.民间组织的作用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在矛盾协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间组织可以通过撮合、调解、协商等方式,有效地促进社会各方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化解社会矛盾。

3.传统文化的发挥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矛盾协调智慧,这些智慧可以为社会矛盾的协调提供重要的参考。

传统文化通过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

针对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解决:1.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宣传,增强社会成员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凉山彝族 “德古”的调解纠纷理论之我见

凉山彝族 “德古”的调解纠纷理论之我见

凉山彝族“德古”的调解纠纷理论之我见作为通晓习惯法的家支头人,”德古”在旧凉山彝族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也呈现了自身独有的特征。

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与条件下,通过角色、职能、资质、组织等方面的再造活动,对“德古”进行合法、适时地改造,将有助于他们在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彝族“德古”的形成背景彝族聚居地区江河奔流、群峰竞爽,险峻的自然环境使得彝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与外部环境相对隔绝,而此种状况尤以大、小凉山地区为甚。

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他们的法律生活也与外界不同。

彝族习惯法文化形成于彝族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宗教、风俗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彝区和中原的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它具有特定的规范体系,蕴涵着特殊的价值观念,反映出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法律意识。

在凉山彝区的山野田间,至今仍活跃着被称作“德古”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是家支的头人,是习惯法的熟识者与传播者,也是民间的调解人。

通过“德古”调解来化解纠纷,是千百年来凉山的彝人们解决家支内部及外部矛盾最主要的方式。

凉山彝区在历史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形式,家支组织各自为政,互不统辖;这样的社会结构并未使凉山成为无法无天的强盗世界,在这个没有国家和法官的社区中,人们的法律生活依旧秩序井然。

凉山彝区的“德古”并非世袭,也非由特定的程序选举产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们的认可自然形成。

他们不仅需要能言善辩、精熟各类规范的内容,更需要有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二、彝族民间法官“德古”的发展历史彝族谚语说“彝区是‘德古’管事,汉区是官吏管事,藏区是喇嘛管事”,“德古”是指通晓彝族习惯法,能言善辩,办事公道,为大家信任和尊敬的人。

解放前,由于凉山彝族聚居地区交通闭塞及中原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反动民族政策造成的民族隔阂等历史原因,“德古”作为彝族社会的司法官,在本民族内源渊流长,有着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但其它地区的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很少。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凉山彝族是中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彝族民间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不仅影响着彝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制约了凉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彝族社会的特点、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破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矛盾的产生及表现形式、矛盾协调机制的现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凉山彝族社会的矛盾调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为彝族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深入挖掘彝族文化的精髓,为促进凉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制约着凉山彝族的整体进步。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分析现有的矛盾协调机制现状,寻求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旨在为社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凉山彝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增进彝族人民的福祉和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矛盾协调机制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了解和探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彝族社会的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研究者对凉山彝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通过探讨矛盾协调机制,可以揭示凉山彝族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彝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为凉山彝族社会治理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研究矛盾协调机制,可以总结出有效的社会调控方式和手段,为提升凉山彝族社会管理水平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地区是彝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民间社会结构,表现出不同于
汉族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

本文探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突出彝族社会中
部落制度和助人为乐的特点。

凉山彝族地区是多民族共处的地区,其社会结构相对复杂,彝族部落制度成为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彝族部落制度是由亲属系统和婚姻制度构成的,不同部落间存在着明
显的地位和职责差异。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例如部落间的争斗、资源的争夺等,而这些问题在以往被认为是矛盾的基础上,通过亲属关系、族规、家族结
盟等方式解决协调。

另一个重要的机制是凉山彝族对亲戚、朋友、邻居的助人为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说法,而凉山彝族人民注重眼前的互相帮助,以德报德。

这种
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贡献了凉山彝族文化的卓越品质和人类发展的宝贵经验。

助人为乐的
精神塑造出一种和谐相处的积极心态,以众人之力解决问题,既能解决个体问题,又能减
轻社会矛盾。

总之,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体现了彝族民族的社会文化特色,不同于汉
族社会的机制。

这样的机制,既有其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又有其民间智慧、传统信仰,
深深地烙印在凉山彝族人民的心中,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文化支柱。

彝族纠纷解决群体性的法社会学解读

彝族纠纷解决群体性的法社会学解读

彝族纠纷解决群体性的法社会学解读彝族纠纷解决的群体性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直接诱因。

家支成员共利义务、社会变迁、纠纷解决权威的缺失和习惯法的影响是彝族纠纷解决的群体性的主要原因。

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群体性是彝族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资源,有存在的合理性,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标签:彝族;纠纷解决;群体性;法社会学群体性事件是一个执政党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关注、理论界深入研究、政府着力预防和严格依法处置的问题。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有不同。

我们在调查彝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时,了解到纠纷解决的群体性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直接诱因。

为此,本文以彝族纠纷解决的群体性特征为考察对象,运用法社会学方法,分析影响纠纷解决过程的各种因素,以期对彝族纠纷解决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一、彝族纠纷①解决群体性特征纠纷是特定主体基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双边或多边的对抗行为。

纠纷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常态,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秩序,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恒久的动力。

对于一个社会,重要的不是如何消灭或压制纠纷,而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而去其弊而存其利。

纠纷解决是指在纠纷发生后,特定的解纷主体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消除冲突状态、对损害进行救济、恢复秩序的活动。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其纠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

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解纷机制。

彝族传统社会的纠纷解决由德古主持,这种纠纷解决具有非诉讼性、血缘性、神秘性、权威性②和群体性等特点。

在具体的纠纷解决活动中,当事人是纠纷的主导因素,他们的心理、社会经济地位、理性程度、个人能力等对纠纷解决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泛指本质上有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整体。

彝族纠纷解决的群体性是指彝族在纠纷发生后,参与纠纷解决的人数众多,不仅有纠纷当事人,还有非当事人,也可以称为群体参与性纠纷解决,本文借用群体性一词重点在于强调参与人数众多。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其矛盾协调机制的研究对于了解和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并提出一些建议。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存在着许多矛盾,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城乡差距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协调机制。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需要加强各方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矛盾。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应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定期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政府应当充分尊重和倾听民众意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应该注重培养各类矛盾调解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政治素质,能够在各种矛盾的调解中保持中立和公正。

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有效的调解方法和技巧解决矛盾。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不仅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还能够提高民众的公正意识和法制观念。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应该注重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通过增加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业和制造业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矛盾协调机制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政府、民众、社会组织等各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培养矛盾调解人才,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发展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于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影响思考

关于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影响思考

关于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影响思考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惯法。

在彝族社会中,习惯法对于民事审判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思考。

1. 彝族习惯法的概述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其法律制度主要是以习惯法为基础。

彝族习惯法是彝族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其内容包括了族规、社规、村规等各种规范,涉及生产生活、婚姻家庭、社会秩序等方方面面。

彝族习惯法在彝族社会中具有严格的约束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和尊重这些规范。

在彝族社会中,习惯法对民事审判有着重要的影响。

彝族习惯法中包含丰富的民事规范,涉及到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土地争端等多种民事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彝族习惯法成为了处理纠纷和解决争端的重要依据。

彝族习惯法中的调解制度为民事审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彝族社会中,很多纠纷案件并不会立即上法院,而是首先通过村规或社规的调解程序进行解决。

这种调解制度往往能够有效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彝族习惯法中的责任追溯原则也对民事审判产生了影响。

在彝族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与整个家族或村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往往会考虑到其对整个群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人责任。

3. 对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的思考彝族习惯法对民事审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彝族社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习惯法在新的背景下可能面临一些调整和改进的问题。

彝族习惯法与现代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在一些案件中,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适用范围产生了冲突,如何协调这种矛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彝族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一些复杂的民事案件中,习惯法可能无法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需要借鉴现代法律的制度和经验。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彝族习惯法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需要在现代法治的框架下对其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

凉山彝族“撮确毕”案件传统解决机制和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

凉山彝族“撮确毕”案件传统解决机制和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

凉山彝族“撮确毕”案件传统解决机制和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目前彝族族群居住最多的地区。

即便在国家法制已经通过至少在形式上有效的宣传而“侵入”了彝族文化的今天,彝区民间纠纷的解决绝大部分仍然依赖于适用传统机制,彝族“撮确毕”案件(即“人命赔偿案件”)尤其如此,这导致了国家法和彝族传统解决机制特别是“撮确毕”案件的解决机制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

研究彝族“撮确毕”案件传统解决机制对研究国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变通适用及如何与习惯法实现良性调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当代法治文明更具深层价值。

除导论和结语外,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1章,“撮确毕”及其现象。

通过对凉山彝族“撮确毕”及其现象的具体描述,对“撮确毕”的概念、类型、社会背景及成因等形成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凉山彝族“撮确毕”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及特征。

第2章,“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的现状。

通过对具体案例深入分析,解读这一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在现今社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3章,“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冲突。

从观念、实体和程序的多重视角:以理论性的研究方式,通过“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和国家法所站法律立场的不同、实体的差异和办案程序的差异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与现代法治观念的错位;在实体差异中解决依据和标准的不同及在赔偿和责任认定上的差异;在程序差异上通过办案主体、解决方式及程序流程等内容的不同展开研究。

第4章,“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调适。

从在凉山彝族地区建立混合型“撮确毕”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保留并发挥“撮确毕”案件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积极作用,“撮确毕”案件解决机制的改革三大内容来具体阐述了凉山彝族“撮确毕”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调适。

凉山彝族纠纷民间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的启示

凉山彝族纠纷民间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的启示

凉山彝族纠纷民间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的启示
张时空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41)005
【摘要】本文选取了凉山彝族“德古”调解彝人社会纠纷的一个典型案例,从剖析案例整个调解过程,得出彝族习惯法中调解程序体现之特点和蕴含之精神。

针对我国农村纠纷突出,血案频发的现实,指出了农村中人民调解机制的缺位和低效,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和措施:增强人民调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道德和法律教育;注重民间调解的结案仪式,建立回访机制;加强民间劝导,构建多方面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农村调解网络体系。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张时空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1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0
【相关文献】
1.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 [J], 张邦铺
2.凉山彝族的民间纠纷解决模式"说中间"探析 [J], 魏晓欣
3.彝族民间德古调解在劳动争议纠纷解决中的适用研究 [J], 贺玲
4.社会治理中共融秩序的生成
——彝族民间调解解决纠纷机制现代化转向 [J], 王嘎利
5.社会治理中共融秩序的生成--彝族民间调解解决纠纷机制现代化转向 [J], 王嘎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1 第1 8卷 期 20 0 6年 3月
西 昌学 院学报 ・社会 科 学版
J u n l f c a gC l g ・ o ilS in eEdt n o r a h n ol e S ca ce c i o o Xi e i
法治 的社会 ,必然是权利有保 障 、权力受约束 、
社 会 秩 序 井 然 、立 法 公 平 、 司法 公 正 、依 法 行 政
的 法 治 追求 中 ,也 许 最 重 要 的并 不 是 复 制西 方 的 法 律 制 度 ,而 是 重 视 中 国 社 会 中 的 那 些 起 作 用 的 ,也 许并 不 起 眼 的 习惯 、惯 例 ,注 重 经 过 人 们 反 复 博 奕 而证 明有 效有 用 的法 律 制 度 ” 。 “ 国 中 的 法制 建 设 ,也许 更 重要 的是 要 研 究 中 国人 ,特
“ 改革开 放 和发 展社 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 的过程 在
中 ,人 民 内部 矛 盾 会 明 显 增 多 ,有 的还 会 日益 突
西部大开 发将 对各种法律关 系主体所 占有 的
权 力 和 经 济 资 源 进 行 调整 和 重 新 分 配 。西 部 地 区 各 民族 在 享 有 的各 种 实 然 权 力 与 资 源 上 明显 少 于
作者简介 :张居盛 (9 5一 ),男,四川大竹县人 ,西昌学院社科 系法 学副教授 ,四川大学诉讼法 学硕士研 究生 , 16 研 究方向 :诉讼 法学和 少数 民族纠纷解决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l期
张居盛等 :彝族纠纷解决研究的意义
・3 17・
法 和 民间法 的关 系 。 正 如 苏 力教 授 所 说 “ 中 国 在
其 次 ,构建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是巩 固党 执政 的 社 会 基 础 、实现 党 执 政 的历 史 任 务 的必 然要 求 。 所 谓 和谐 社 会 就 是 形 成 全 体 人 民各 尽 其 能 、各 得 其 所 而 又和 谐 相 处 的社 会 。 “ 和谐 ”与 “ 治 ” 法 有 着 难 以割 舍 的 内 在关 联 , 和谐 社 会 必 然 是 崇 尚
别是农 民的思想 、行为和心态 ,他们 的习惯和偏
好 , 以及 制 约 这 一 切 的社 会 背 景 。在 此 基 础 上பைடு நூலகம்建
立起来的制度也许是更有生命力的 ,更符合国情
的 。” [
纠纷解决 的历史变迁 ,从而构建彝族社会多元化
纠纷解 决机 制 。
在 中国的本土 资源中 ,彝族 习惯 法作为法律 多元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在事实上是一种文化传 统的积淀 ,是有别于 国家法的另一种知识 ,也是 种法治资源 。在彝族地区 ,理 想的法 律制定与
和 法社会学理论、保护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完善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纷止争、构
建 彝族和 谐社会 有重 大 的实践 意义 。
【 关键词】彝族 ; 纠纷解决 ; 意义
【 中图分类号】D 2 . 【 90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8320 )1 03 — 5 63 18 (060 — 16 0
VoL1 . 8№

Ma ., 2 6 r 00
彝族纠纷解决研究的意义
张居 盛 ,曲木伍 各 ,张 晓松 2
(. 昌学 院 ,四川 西 昌 65 2 2 山职 业技 术学 院 ,四J 乐 山 64 0 ) 1西 10 2 .乐 I 』 100
【 摘
要】研 究彝族 纠纷解决是建设法治国家 ,构建和谐社会 的客观 要求。它不仅对丰富法人 类学
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必 须 及 时 、妥 善 地 解 决 各 种 纠纷 。但 是 ,对 少 数 民族 纠纷 解 决 的研 究 还 没有 引起 学 界 的足 够 重 视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彝 族 纠 纷解 决 方 式 的过 去 和 现在 进 行 考 察 ,揭 示 彝 族


彝族纠纷解决研究 的语境

实施 应 当是在 国家法与彝族 习惯法 、政府与民间
“ 境 ” 一 词 有 两 种 涵 义 ,一 是 指 确 定语 义 语
找到某种妥协和合作 ,以此保 护社会 规范体 系的
完 整 和 效力 。 双 方 应 当 克 服 各 自的 弊端 ,相互 利
的 文本 内的上 下文 ,二 是 指 文 本 以外 但 与 文 本 有
的。
背景。彝族纠纷解决研究 的语境包括三个方面 : 首 先 ,在 当 下 中 国 ,建 设 法 治 国 家 已成 为 一
种 浓 重 的 时代 诉 求 。立 法 速 度 不 断 加 快 ,法 律 制 度 不 断 健 全 ,司法 改 革 不 断 推 进 ,法 学 教 育 也不 断 发 展 ,这 无 疑 标 志 着 中 国正 在 向 法 治 社会 大 步 地 迈 进 。但 是 , 中国 的法 治 建设 路径 并 不 是简 单 的复 制 西方 的法 治 ,而 应 该关 注 中 国 变 化 着 的社 会 实 际 ,应 该 注 意 利 用本 土 资 源 ,注 意 处理 国家
收 稿 日期 :2 0 —0 0 5 9—0 8
的法治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通行法治 的社会 ,
法 治是 和谐社 会 的保 证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会 ,必 须 正 确 处 理 人 民 内部 矛 盾 ,及 时 、妥 当地 解 决 纠 纷 。 当前 我 国社
会 内部存 在 着大 量 的矛 盾 。正如 江 泽 民所 说 :
关 的东西 。本 文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语境 ,即
是 指 一 种 我们 观 察 事 物 所 持 的角 度 、立 场 和社 会
用 支持 ,以推动彝族 地区社会 的和谐 与进步 。因
此 ,在 推 进 法 治 的过 程 之 中 ,如 果 能把 彝族 习惯 法 当作 一 种 资 源运 用起 来 ,是有 利 于法 治 的建 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