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利润

合集下载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

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基本要求1。

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

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第一节收入一、收入及其分类1.含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2)收入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不包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分类:(1)按交易性质分类: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按经营业务中所占比重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二、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销售商品收入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注意是主要的风险和报酬。

一般来说,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通常表现为商品转移给购买方,与之相关的凭证也已经开出,这种情况下,称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了。

如商品流通企业,已开出发票,商品已经交付,这就称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了。

◎注意特殊的情况:(1)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还没有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随着凭证的开出而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

比如销售商品,发票、提货单已经开出,但实物还没交付,这也作为销售实现。

(2)有时,己交付实物但未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未随之转移,如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这种情况下,不能称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3)有时,销售商品,事物已经给购买方,凭证也给了购买方,但也不一定是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比如销售电梯,销售方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调试是合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已经运到购买方,款项已经收到,购货方也已经开出了销售发票,但还未完成安装调试。

利润的构成与利润分配PPT(25张)

利润的构成与利润分配PPT(25张)
(2)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以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3)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 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 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 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 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二、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 (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1)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 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第十三章 利 润
教学内

容 所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
一、利润的定义和内容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收入减费用的净额,即营业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让 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发生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主要包括营业外收入(如处置非流动资产 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 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

CPA财务管理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CPA财务管理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2)这个方程式含有相互联系的5 个变量,给定其中4个变量值,就能 够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3)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 位变动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 管理费)×销量-(固定产品成本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4)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税后利润=(单价×销量-单 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第十三章 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成本性态分析、 混合成本分解、本量利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影响利润各因 素变动分析以及变动成本计算 等内容。与2006年教材相比, 增加了成本性态分析、混合成 本分解以及变动成本计算等内 容,从而使成本—数量—利润 分析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本章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也可能出现计算题,历年平均 考分为3分左右。

高低点法公式:
固定成本=产量最高期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产量

或固定成本=产量最低期总成 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产量 【提示】注意高低点数据的选 择,这是极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高低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 其明显的缺点是只利用了历史 资料的两组数据,而未考虑其 他数据的影响,因而,代表性 差。


四、总成本性态模型 Y=a+bx
【例1】将全部成本分为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 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 标志是(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答案】D 【例2】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 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 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四、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 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本期 发生额,通过直接判断或比例 分配,对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 方法。 由于每个账户所记录的成 本内容不同,或者成本分解要 求的准确性不同,分别采用近 似分类和比例分配两种具体做 法:

第十三章 收益管理 第十四章 利润分配

第十三章 收益管理 第十四章 利润分配

第一节
营业收入
二、营业收入的预测
(二)销售预测的方法 1.判断分析法 2.调查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 4.因果分析法
第二节
一、增值税 二、营业税 三、消费税 四、资源税
营业税金
第三节
所得税
第四节
利润预测与计划
一、利润的构成
(一)营业利润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2.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十三章 收益管理
第一节
营业收入
一、营业收入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一)营业收入的构成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二)营业收入的影响因素 1.价格与销售量 2.销售退回 3.销售折扣 4.销售折让
第一节
营业收入
二、营业收入的预测
(一)销售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对象及预测的目标 2.针对预测对象进行调研分析 3.对销售进行定性预测分析或定量预测分析 4.测算预测误差 5.评价预测效果
第四节
利润预测与计划
一、利润的构成
(一)营业利润 (二)投资净收益 (三)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四节
利润预测与计划
二、利润预测
(一)本量利分析法 (二)相关比率法 (三)因素测算法
第四节
利润预测与计划
三、

第十三章利润最大化与供给

第十三章利润最大化与供给

在短期一个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将生产这样一个产出水平: 这时 SMC=P。
例如,在点 P*,厂商产出为 q*。SMC 曲线也表示其它价格水平上将生产多少, 但是,当价格低于 SAVC 时,厂商将不生产。图中的黑体粗线代表厂商的短期供 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定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产出价格水平下它的产出将是多 少。 对于一个其它产出的价格水平给定的利润最大化厂商来说,这条曲线由厂商 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有正斜率的那一段组成。 当价格 低于供给曲线最低点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是停业、停产。 4 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投入需求 厂商的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一个它所运用的投入的函数:
由于需求曲线的血率为负,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 “平均收益” )曲线之下, 平 均 收 益 =
TR q P (q) q q P (q)





= dTR dq d[ P (q) q] dq P q dP dq , dP dq 0 , 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对于超过超出 q1 的产出水平,MR 是负的。在点 q1,总收益为最大值,超过这 一点,q 的进一步增加实际上导致了总收益的下降。 3 最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的短期曲线 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MR P q dP dq P[1 (q P ) (dP dq)] P (1 1 eQ , P )
边际收益与弹性的关系:
eQ , P 1 eQ , P 1 eQ , P 1
MR 0
MR 0 MR 0
逆弹性规则 由 MR MC 得到 MC P (1 1 eQ , P ) ,或 ( P MC ) P 1 eQ , P 。当厂商面临的 需求曲线变得更有弹性时,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逐步缩小。实际上,对于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三章 收入 费用 利润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三章 收入 费用 利润

④收入的特征:
从以上对收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收入 具有下列四个特征: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 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表现为 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 有之; ◆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只与资本的使 用效率有关;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 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 • • • • • • • • • • • •
[本章授课内容]
一、收入与利得
(一)收入与利得概述
1、收入的涵义及特征: ①FASB第6号概念公告对收入的界定:“收入是一个主体因
交付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从事构成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 经营的其他业务而形成的(资产)流入,或其他资产价值的增加, 或负债的清偿(或兼而有之)。”
中级财务会计
第十三章 收入 费用 利润(讲授8学时)
第十三章 收入 费用 利润
•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本章主要讲述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理
论与会计处理。通过对本章的授课,要求学生掌握:收入、费用、利 润的含义及特征;各种不同收入的确认、计量与核算;利润的形成、 分配核算;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等。 收入的含义、特征 本 收入概述 收入的分类 章 收 入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主 让渡财产使用权取得收入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费用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要 费 用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期间费用的构成及核算 内 利润及其构成 利 润 利润总额的实现及其核算 容 所得税及其核算 净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计入“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下)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下)

(三)净利润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其中,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 其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 目前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 税,在此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 得税和递延所得税构成。 得税和递延所得税构成。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以 税法为基础, 税法为基础,根据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计算确 定的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 定的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递延所得 税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 税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合计。 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合计。从企业所有者 的角度来看, 的角度来看,向国家交纳的所得税应该在会计税 前利润中扣除,将其视为一项费用, 前利润中扣除,将其视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 益。由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别服务于不同的 目的,因此, 目的,因此,两者在确认所得税时也会遵循不同 的原则。正是由于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计算口径、 的原则。正是由于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计算口径、 时间也可能不一致, 时间也可能不一致,因此按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 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 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相等。所得 税费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将在《高级财务会计》 税费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将在《高级财务会计》中 详述。 详述。
三、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1、销售费用的科目设置。“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的科目设置。 销售费用” 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 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 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 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 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 广告费、商品维修费、 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生质量保证 损失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 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 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 费用。 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也在本科 目核算。 目核算。

NRI财务管理(人大版)第十三章利润分配

NRI财务管理(人大版)第十三章利润分配

NRI财务管理 (人大版)第十三章利润分配第十三章利润分配一、利润管理的意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成果,主要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的重要性:(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二)利润是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来源;(三)利润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资金来源。

二、增加利润的途径(一)增加产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扩大小量;(二)降低成本和减少费用支出;(三)合理运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利润管理要求(一)树立正确的盈利观念,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二)实行利润目标管理,保证利润目标完成;(三)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正确进行利润分配。

第一节利润分配概述一、我国利润分配制度的沿革(一)利改税前曾实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建国初期―1983年以前)??建国初期(1949―1951年)统收统支:企业实现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全部由国家弥补。

??1953年经过三年国民经济调整,财政状况基本好转,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1953年开起,允许国有企业从盈利中提留奖励基金,用于职工个人奖励、困难补助、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和安全卫生等方面。

??企业奖励基金(1952―1957年) 1956年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1956年国营企业超计划利润分成和使用规定》中规定,国营企业超计划利润可以按一定比例分成。

??利润分成(1958--1961年)取消利润留成制度,实行企业基金制度。

??企业奖金(1962―1968年)??十年动乱期间取消了企业奖金和利润留成制度。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

??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

1979年在一部分企业进行“全额利润留成试点”,1980年进行“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试点,并逐步扩大实行范围。

(二)利改税1983年6月1日对国有企业实行第一步利改税;1983年4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暂行规定》。

第十三章 收入、成本和利润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成本和利润核算

第十三章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本章要点:1、商业银行收入、成本、利润的概念及确认标准2、商业银行收入、成本、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3、商业银行的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方法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成果概述一、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含义所谓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收入抵减各项支出后的最终结果。

倘若各项收入大于各项支出,其结果表现为净利润;倘若各项收入小于各项支出,其结果表现为净亏损。

可见商业银行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影响其经营成果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反映和考核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总体绩效的最终表现。

二、商业银行经营成果核算的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从事货币与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法人,既要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又要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因此在进行经营成果核算时,应注意符合以下两项要求:(1)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认收入和支出。

企业收支的确认,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权责发生制,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即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2)必须坚持以用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原则核算银行的收支。

商业银行不能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财务表表反映的经营成果与其经营业绩不相吻合,必须真实、准确的核算。

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的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为经营管理当局和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为国家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收入的核算一、收入的概念、特征及构成(一)收入的概念与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要被确认为收入,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收入从商业银行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这也是营业收入与营业外收入最大的区别。

中级财务会计-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习题答案)

中级财务会计-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收入和利润(一)单项选择题1.D 2。

A 3.D 4。

C 5.B 6。

C 7。

A 8。

C 9.B 10.C 11.A 12.C 13。

B 14.D15.C 16.C 17。

A 18。

C 19.A 20.C 21。

A 22.D 23。

D 24.D 25。

B 26。

B 27。

D 28.C 29。

D 30。

D 31。

C 32.C 33。

B 34。

A 35。

D 36.C 37.A 38.A 39。

A 40。

C 41.A 42.D 43。

A(二)多项选择题1。

ACE 2。

ABE 3。

ABE 4。

ABC 5.ABC 6.ABC 7.BE 8.ABC 9.BE 10。

ABCD 11.ABCDE 12。

ABCD 13.CD 14。

BC 15。

BE 16。

CD 17。

ABCD 18。

AD 19.BC 20。

ABCD 21.ABDE 22.ACDE(三)判断题1。

×【解析】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不包括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解析】出售固定资产确认的营业外收入属于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因而不构成收入。

3.√4.×【解析】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因为营业外收入属于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

5。

×【解析】一项收入属于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并不取决于交易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收入在经营业务中所占的比重。

6.√7。

√8。

×【解析】企业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销货方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再确认收入,在此之前收到的购货方预付的货款,应作为一项负债,记入“预收账款”科目,不能确认为销售收入。

9。

√10.×【解析】由于零售企业一般可以根据以往的营业经验和其他相关因素,合理估计未来的退货量,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在向顾客交付商品时即已满足收入确认的全部条件。

11.√12。

13收入费用和利润

13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三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内容可以确认收入的是()。

A.附有退货条件的商品销售B.商品须安装和检验的销售C.以旧换新的销售D.对售出的商品仍实施控制的销售2.下列各项中,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是()。

A.分期收款销售商品B.委托代销商品C.在同一会计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D.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才能完成的劳务3.下列收入中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的有()。

A.罚没收入B.技术转让收入C.包装物出租收入D.材料销售收入4.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其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是()。

A.签订购销合同时B.发出商品时C.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D.实际收到款项的日期5.以下不应确认收入的情况是()。

A.受托代销B.售后回购C.委托代销D.出租固定资产6.下列各项收入中,不属于营业收入的有()。

A.专有技术的转让收入B.取得的现金股利C.出售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D.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7.企业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其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是()。

A.预收货款时B.预收货款当期的期末C.交付商品时D.补收剩余货款时8.企业取得的下列收入中,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是()。

A.来料加工劳务收入B.运输劳务收入C.销售自制半成品收入D.销售固定资产收入9.某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3月15日,在此之前发生了一笔上年度售出商品的退回,这笔销货退回应()。

A.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B.列作当期营业费用C.调整报告年度有关的项目D.直接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10.出租商品价值摊销时应借记()账户。

A.其他业务成本B.库存商品C.出租商品D.营业外支出11.按企业销售收入应交的各种税金及附加,除()外,均在“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

A.消费税B.资源税C.教育费附加D.增值税二、多项选择题1.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等所取得的收入。

A.销售商品B.销售自制半成品C.销售代销品D.提供工业性劳务E.提供运输劳务2.下列业务中,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尚未转移的有()。

资本论第十三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十三章读后感

对于资本论第十三章,不同人的理解和见解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五个不同角度的读后感,供你参考:1. 个人感悟第十三章讨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经营获得利润的问题,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基本原理。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从中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也反思了支撑现代社会的一切的根源。

我理解了劳动价值的概念,而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有助于日后对于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2. 经济探究我从第十三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克思介绍的门前清、户枢不蠹等经济现象所向我们展示的生产大规模化的条件,并深入思考了下素食主义、家教服务等的背后那种资本的驱动。

这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经济探究,令人激发前进的动力。

3. 社会学视角资本论第十三章对于社会学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因为它深刻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世界的基本运作方式。

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到那些影响着经济体系不变的根源。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经济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内在关系,同时更加意识到了经济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如何影响社会的运行。

4. 政治哲学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资本论的第十三章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篇政治哲学的研究文献。

通过对当前不同经济体系的对比,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政治哲学背后的传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资本主义的社会重要性和它所带来的多种危机、行为和权利。

5. 人性之问在资本论第十三章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资本家的积累利益,也能感受到他们与被剥削人民的联系。

作为一个读者,我更多的是关心人类信仰和生命价值的问题,我意识到对于人类个体来说当物质所承受的压力过大是没有意义的。

资本论揭露了一个漏洞,也给了我们对于人性之问的答案。

施工企业会计(第五版)第十三章收入利润

施工企业会计(第五版)第十三章收入利润

可变对价 最佳估计 数的确定
可变对价
计入交易 价格的可 变对价金 额的限制
可变对价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在对可变对价进行估计时,企业应当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随意进 行选择,而是应当选择能够更好地预测其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的方法, 并且对于类似的合同,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期望值是按照各种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的金额。 最可能发生金额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对价金额中最可能发生的单一金额, 即合同最可能产生的单一结果。当合同仅有两个可能结果时,按照最可 能发生金额估计可变对价金额可能是恰当的。
第五步 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履约义务1
履约义务2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大致分为五步: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 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第五步,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其中,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五步主要与收入的确认有关,第三步和第四步 主要与收入的计量有关。
第二节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收入确认的原则 二、收入确认计量框架:五步法
一、收入确认原则与前提条件
收入确认(核心)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 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 时确认收入。
取得商品控 制权?
能够主导该商品的 使用并从中获得几 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进一步的解释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也包括有能力阻 止其他方主导其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施工企业会计
我国新收入准则(2017年修订)实施时间表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收入概述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合同收入核算应设置的账户及其会计处理

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

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第十三章

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第三篇是在前两篇对利润率的本质,以及利润平均化的必然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均利润率的发展趋向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动的趋势及其客观规律性。

本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说明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平均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不断下降。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它一些原因在同时起着相反的作用,它们对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起着阻碍作用,从而使平均利润率只是呈现出下降趋势。

本篇由三章组成:第十三章研究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的增加以及商品价格下降和商品总量所实现的利润总量同时并存;第十四章研究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一些因素;第十五章研究的是这一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在资本积累和危机等方面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

我们这本教材只选了第十三章的大部分内容。

第十三章规律本身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积累的增进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以及利润绝对量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也得到增加。

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这个二重规律,表现为单个商品价格的下降和通过商品总量销售实现的利润总量得到增加。

一、平均利润率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下降的规律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等量可变资本比过去推动更多的不变资本量,即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由于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可变资本所使用的活劳动量大小,因此,资本总量虽然会因资本积累而增大,但是可变资本却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相对下降,其结果就是利润率的下降。

例如:上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也必然会发生在社会总资本上。

如果把以上情况看作是社会总资本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机构成分别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利润率分别为各阶段的平均利润率,那么上述各阶段的平均利润率就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

第十三章收益管理1cyri

第十三章收益管理1cyri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 产品销售收入
100%
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 1
2024/8/4
29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2、利润模型
利润 销售收入 -总成本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售价 -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固定成本
2024/8/4
30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2024/8/4
16
第三节 利润预测与计划
一、利润的构成 二、利润预测
本量利分析法
基本方程式 边际贡献方程式
相关比率法 因素测算法
三、利润计划
2024/8/4
17
本量利关系的表达
• 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5、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 税前利润 - 所得税
2024/8/4
20
有关利润的基本知识
6、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 产品销售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
7、产品销售利润
产品销售利润 产品销售净利润 - 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2024/8/4
21
有关利润的基本知识
2024/8/4
37
三、目标利润的管理
1、目标利润 2、目标利润管理的内容
确定目标利润 测算为实现目标利润的收支计划 组织目标利润的实现 加强目标利润考核分析
2024/8/4
38
目标利润的制定方法
1、本量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 销售收入 (1 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总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 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 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时, 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取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 和计税基础。 和计税基础。
四、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和分类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对于 某些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 某些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 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其分为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13-3】企业因工业污水排放不当,被罚款 】企业因工业污水排放不当,被罚款10000元。 元
(一)本年利润的结转
会计期末,本年利润的结转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会计期末,本年利润的结转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 表结法 表结法下,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账户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发 生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生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发生额结转 本年利润”账户。每月是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入“本年利润”账户。每月是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2. 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账 户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各损益类账户无余额, 户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各损益类账户无余额,“本年利 账户本月合计数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本年利润” 润”账户本月合计数反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累计数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本年累计数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
二、利润的构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指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 营业利润指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额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营业税费, 额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营业税费,再减去销售费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第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第二,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 第二,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确定该差异对纳税的影响, 第三,确定该差异对纳税的影响,即确定各年度递延所得税 资产 和负债在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 和负债在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 第四, 第四,根据各年度会计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 面价值确定各年度应提取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面价值确定各年度应提取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从而也就确定了各年度各项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从而也就确定了各年度各项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第五,用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来调整无差别计价基数下的账 第五, 务处理,最终得出综合的账务处理程序。 务处理,最终得出综合的账务处理程序。
例13-4 (P321-P322)
第二节 所 得 税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 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二、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 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 (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 方法。 方法。
2.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 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 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捐赠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提取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 值准备、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 元捐赠给社会福利部门。 【例13-2】用银行存款 】用银行存款50000元捐赠给社会福利部门。 元捐赠给社会福利部门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50 000 50 000 10 000 10 000
第十三章 利 润
利 分 配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
一、利润的定义和内容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收入减费用的净额,即营业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让 )收入减费用的净额,即营业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 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发生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发生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主要包括营业外收入(如处置非流动资产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主要包括营业外收入( 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 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 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公允 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 价值变动收益。 (3)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主要包括营业外支出(如处置非流动资产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主要包括营业外支出( 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 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 损失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损失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题: 例题:P328(例13-5) 例 )
三、所得税的计税基础
1.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可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可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 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 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 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总额, 利润总额是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总额, 即税前利润总额。 即税前利润总额。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1)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 )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 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以后, (2)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以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 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 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3)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 )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 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二是按 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 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 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净利润 净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净额。 净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支的内容与会计处理 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这些收支偶发性很强,前后不发生联系,而且每项收入、 这些收支偶发性很强,前后不发生联系,而且每项收入、支出往往是彼此 孤立的,收入没有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没有相应的收入。 孤立的,收入没有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没有相应的收入。 1. 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 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收入、 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 返还款、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及其他非营业性收入等。 返还款、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及其他非营业性收入等。 公司出售一台设备, 【例13-1】A公司出售一台设备,清理完毕后,将取得的固定资产净收 】 公司出售一台设备 清理完毕后, 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益15000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15 000 15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