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三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缺陷。
第四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生产过程、设备设施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设施、生产环境、工作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排查,及时发现隐患。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日常排查计划,对设备设施、消防设备、电气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记录,并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期限。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发现和上报机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的整改,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隐患整改清单,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整改,确保优先整改重要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检查隐患的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记录员工的安全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八条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督促单位及时整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版)为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防止事故发生,本制度规定如下: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报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对于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
三)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警示和安全防护,并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方案,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
五、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一)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应当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对于整改到位的单位,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
二)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罚,并通报有关部门。
三)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优良作风,为安全生产事业贡献力量。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2、举报属实,经调查核实;3、举报人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已经登记;4、举报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五)事故隐患举报奖励的形式和金额,由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单位内部公示。
六)对于因举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将治理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
七)对于恶意诬告、捏造事实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2、未发现的隐患将不会被列入奖励计划;3、举报人必须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核实;五)奖励计划将以直接发放奖金或在从业人员的月度、年度考核中给予奖励的方式实施;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编制奖励计划,并在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表填报制度一)每月末,各相关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应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报告给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这些报告汇总后,填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报表》,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盖章,于每月的次月3日和每季度的次月3日之前报送所在主管部门(市及县(市、区)直属企业)或市安监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7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7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和班组长作为企业、项目部和班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分别组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成员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并督促和协调相关单位、人员做好隐患治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三级制度,即公司级检查、项目自查、班组长和个人安全生产检查。
第四条公司级检查是指由公司总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和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公司领导带队或分支机构领导带队,安全生产管理部、工程管理部有关技术人员或分支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检查。
除此之外,安全生产管理部还组织专业性、季节性、验收性、节前性、经常性检查。
节假日重点查岗位、查值班、查节前教育、查现场。
对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开具施工现场安全违章单,落实“三定”措施,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复查(或委托分支机构负责复查)。
第五条项目部自查是指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安全、各分包单位负责人(或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检查,并对重要生产设施和重点作业部位加大巡检周期密度。
项目部还应根据施工期间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加防洪、防风、防冻、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安全检查,还应特别注意做好重大节假日前后的安全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全日巡检制度,对于高危险性的作业应实行旁站监督。
第六条班组长(或分包单位负责人)每天上下班前应检查各自作业区域安全,制止三违,对涉及到自己工人的一切危险源要及时反馈给施工负责人。
项目部做好纪录、组织协调、并排除隐患。
第二章职责第七条企业负责人(法人)职责:1、企业负责人(法人)应按照《公司领导带班制度》和《公司抽查时间表》的安排,带队深入公司所属各施工现场,重点检查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以及项目经理的带班生产情况,检查记录应分别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和施工现场存档备查。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本(3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隐患,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厂区道路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目标是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同时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四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企业内部的最高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按照本制度要求,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并将之纳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六条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和检查,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
第七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第八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方案。
第九条企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明确组成人员和职责,并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第十条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应当突出重点,重点排查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和部位,对重大危险源、化学品等特殊物品进行重点排查。
第十一条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应当及时发现、记录、报告,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消除。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过程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安全事故。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时保存排查记录、整改情况和评估结果等相关材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故隐患的存在可能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本细则。
二、排查阶段1.制定排查计划:每季度初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排查区域。
2.排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3.使用工具:排查过程中应使用安全检查表格或手机APP等工具,记录排查过程和结果。
三、隐患分级1.根据排查结果,将隐患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严重、一般、轻微隐患。
2.一级隐患应立即整改或停止相关生产活动,确保人员安全。
3.二级和三级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四、整改措施1.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
2.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监督整改过程,防止虚假整改。
3.检查验收:整改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清除。
五、治理阶段1.学习总结: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
2.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监督检查1.由安全生产部门定期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结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细则,共同维护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安全环境。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综合治理管理细则范本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综合治理管理细则范本一、总则为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细则。
二、隐患排查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应按照“先总体查、再分类检、最后逐项详查”的原则进行。
2. 隐患排查应覆盖企事业单位的全过程、全链条、全岗位,包括生产设备、劳动用品、原材料等。
3. 隐患排查要充分听取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将现场实际情况纳入排查范围。
4. 隐患排查应采用客观、全面、科学的方法,包括文献查阅、实地勘查、设备检测等。
5. 隐患排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包括隐患名称、级别、责任人及整改期限等,以备查证。
三、隐患分类管理1. 根据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和特别重大隐患三类。
2. 对一般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和期限,并与责任人签订责任书。
3. 对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隔离和控制,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4. 对特别重大隐患,要立即停产停工,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 对隐患整改未按期完成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综合治理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
2.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督查,对重点岗位、关键设备、特殊作业进行专项检查。
3. 加强职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4. 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激励各级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5. 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违规处罚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罚款、停产整顿、责令停产、拘留、吊销执照等。
七、附则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保障矿井生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44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号令)、《关于印发煤矿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集团公司)文件要求,结合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领导(一)、我矿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赵其林副组长:王建龙成员:王毅王俊峰赵远来张秋林赵鸿飞李瑞刚郭伟庆张富明王海龙领导组职责:1、及时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和精神。
2、指导各专业组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审批各专业组b级以上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或方案。
4、负责制定和上报a级隐患整改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整改。
5、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
6、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分类建档管理,对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实现闭合管理。
7、修订和完善本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接受隐患排查治理各专业组的汇报和职工发现隐患举报。
9、及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信息。
(二)、按照全省煤矿企业“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我矿建立一个综合检查管理组和十个专业检查组。
1、综合检查管理组组长:康文刚综合检查管理组职责。
(1)、监督检查各专业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2)、监督检查各专业组b级以上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或方案执行落实情况。
(3)、参与制定a级隐患整改方案,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情况。
(4)、监督各专业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各级查出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
(5)、负责组织修订和完善本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及时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和精神。
(7)、负责矿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档案管理,及时上报、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信息。
2、开拓专业组组长:王文富3、机电专业组组长:申国胜4、运输专业组组长:王科峰5、“一通三防”专业组组长:李雷兵6、地测防治水专业组组长:成俊东7、信息调度专业组组长:韩保忠8、应急救援专业组组长:韩保忠9、地面设施专业组组长:牛江龙10、职业健康专业组组长:赵素芳专业组职责:(1)、负责管理本专业所管辖各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6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一、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规章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实施细则。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①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企业全面排查治理,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应按照《____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____》要求,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____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五、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台帐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____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分析制度、挂牌公示制度、定期报告和____奖励等制度,____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____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和责任,保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排查制度要求每个部门和员工都应该参与其中,定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整改。
其次,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事故隐患治理制度,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企业要加强隐患报告与处理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处理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另外,企业还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隐患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总之,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7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7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篇1)一、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员)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及实施,各部门(车间)、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公司领导报告。
3、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立安全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4、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5、财务部门负责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6、生技部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三、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以下情况列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其安全资格证书无效的;新职工入厂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
2、液化气钢瓶、电葫芦、叉车等特种设备未取得合格证、使用证和检验检测过期的。
3、操作人员不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未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作业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持证上岗的。
4、车床、锯床、钻床等机加工设备不符合以下安全要求的:(1)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
(2)防止夹具、卡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完好。
(3)各种限位、联锁、操作手柄要求灵敏可靠。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该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发现和治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首先,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够承担起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
其次,在排查和治理隐患方面,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定期对生产设备、作业环境、员工操作等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同时,针对已经存在的隐患,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此外,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还要求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应急预案制度,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总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企业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该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第一章绪论一、制度背景二、制度目的三、制度适用范围与对象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一、坚持预防为主二、依法治理三、综合治理四、追究责任第三章排查治理流程及相关职责一、隐患排查治理流程二、相关职责及责任人第四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一、隐患排查措施二、隐患治理措施三、隐患整改措施第五章监督检查与评估一、监督检查二、评估与奖惩第六章责任追究一、责任追究机制二、追究责任的程序和方式第七章其他要求一、宣传教育二、安全培训三、应急预案四、信息报送第八章附则一、该制度的修订与废止二、实施细则第一章绪论一、制度背景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事故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潜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非常必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明确企业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整改等相关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得到及时发现、排查、治理和整改,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通过制度的落实,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制度适用范围与对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事业单位等。
对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岗位和人员,都有制度的适用和执行要求。
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一、坚持预防为主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事前预防,加大事中事后治理力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排查和治理工作。
二、依法治理企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安全标准和要求,依法治理事故隐患,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综合治理企事业单位要采取综合手段,从管理、技术、物资等多方面入手,对事故隐患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追究责任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的落实和问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文(4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文一、概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实施细则进行详细阐述。
二、制度内容1. 目的和依据(1)目的: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依据:本制度的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文件。
2. 责任和权限(1)责任: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明确安全责任人,并确保其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权限:安全责任人享有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权限,包括隐患排查的权利、隐患治理的权利、对违规行为处罚的权利等。
3. 排查组成和任务(1)组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组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组成,其中必须包括安全专责人员。
(2)任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组的任务是对企业各个环节和岗位进行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4. 排查过程(1)计划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当每年制定计划,并报领导层审批。
(2)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组进行实地排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记录和整改建议。
(3)整改落实: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责任人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
(4)验收与检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依法对隐患整改进行验收和检查,确保整改结果符合安全要求。
5. 处理措施(1)隐患记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组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的具体情况、危害等级、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等。
(2)整改建议:对于发现的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组应当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包括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等。
(3)整改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督促,确保整改工作的及时进行和顺利完成。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最新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2019年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为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文件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一)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主体责任。
(二)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的组织协调、督查督办、整改验收、资料汇总和报表填报工作。
(四)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的各相关管理部门、(制造车间、机加车间)及各岗位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并认真落实。
二、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分析制度(一)实施事故隐患排查与安全生产检查相结合,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
(二)每月进行一次定期排查,排查工作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带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进行。
相关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每月不少于一次开展定期排查。
(三)每月召开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分析会议,会议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召集,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下属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会议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
三、事故隐患治理和监控制度(一)对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下属单位分级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
(二)对一般事故隐患,由隐患所在的部门、下属单位负责人组织立即整改。
整改难度较大或需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由隐患所在部门、下属单位编制隐患整改方案,经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三)在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二篇)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以下是一个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范例:1. 目的和范围1.1 本细则的目的是为了排查和治理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2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工地等工作地点。
2. 组织和责任2.1 公司应设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排查治理计划。
2.2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由安全人员、专业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3 排查治理小组应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工作任务,并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
3. 排查和发现3.1 定期组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包括日常巡检、定期检查和专项排查等。
3.2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排查常见隐患,如电气设备安全、防火安全、化学品管理等。
3.3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记录并通报相关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制定整改计划。
4. 整改和纠正4.1 责任人应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4.2 整改计划应明确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期限和验收标准。
4.3 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需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
5. 监督和督促5.1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应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
5.2 监督和督促应以会议、通报、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5.3 如果发现整改不到位或存在其他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6. 总结和改进6.1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应定期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6.2 根据总结和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下一期的排查治理工作中。
6.3 持续改进工作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环节,应予重视和实施。
以上是一个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范例,具体的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二)为了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局和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分局实际制定本细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部门、车间、场所。
第三条【负责人】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负责人为总经理。
第四条【制度守则】全体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不得有任何违反或规避制度的行为。
第五条【制度的修订】本制度的修订由公司总经理提出,并经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核,并报总经理批准后施行。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第六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第七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1. 制定排查计划。
每年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计划,明确排查的对象、时限和责任人。
2. 开展排查工作。
各部门按照排查计划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录入隐患台账。
3. 形成报告。
各部门根据排查结果,及时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报总经理批准。
4. 治理隐患。
各部门按照报告中的隐患整改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5. 审核验收。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审核验收,并按时更新整改情况。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第八条【总经理的职责】总经理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处理隐患整改中的问题。
第九条【各部门的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上报隐患。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排查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整改要求。
3. 各部门负责对隐患进行整改,并按时上报整改情况。
第四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第十条【组织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排查能力。
第十一条【隐患整改】对发现的隐患,各部门要立即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1.目的和内容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内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
3.定义3.1事故隐患的含义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二、三级1)一级重大事故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____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____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
2)二级重大事故隐患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以上____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三级重大事故隐患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以上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4.职责____公司经理负责全公司性隐患自查带头工作,并签发全公司性隐患整改通知单;各部门.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公司经理负责对全公司性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篇)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员工,责任人应按照本制度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治理工作。
二、管理职责1.公司领导层: 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培训、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等。
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各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督促部门员工按照公司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及时排查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4.员工: 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违反安全规定。
发现有关安全生产隐患,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
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定期排查: 每个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将排查结果上报公司领导层。
排查内容包括生产设备的完好情况、用电安全隐患、消防设备的使用情况、危险物品的存放和使用等。
(2)不定期排查: 针对重大的施工项目或生产过程中的特定环节,随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如果发现随时可能发生严重事故的未排除隐患,应立即停工、停产,并报告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
2.隐患整改和治理(1)排查结果及时反馈: 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排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要求。
相关部门应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时落实。
(2)整改措施落实: 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照整改要求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需投入资金的整改项目,应提前报告财务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3)治理隐患根源: 对于多次发生的安全隐患,应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长远的治理方案。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它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发现和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3.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三、制度内容1. 隐患排查责任为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设立隐患排查治理小组。
该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责任如下:•负责制定排查治理计划;•组织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汇总隐患排查信息,分析整改情况;•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隐患排查情况。
2. 隐患排查流程隐患排查包括定期排查和临时排查两种方式。
具体流程如下:•定期排查:根据制定的排查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排查,包括对设备设施、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措施等的检查;•临时排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临时排查,包括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等的处理。
3. 隐患治理措施根据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隐患进行治理。
具体措施包括:•隐患记录:对每一个发现的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的描述、位置、责任人、整改时限等;•整改措施: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时限,并责任人按时进行整改;•整改复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4. 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安全宣传:通过企业内部刊物、会议等形式,向员工宣传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和典型事故教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需要做以下工作:•制度宣传:将制度内容向全体员工宣传,并确保员工了解制度的具体要求;•制度监督: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效果评估:对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背景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实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于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安全至关重要。
二、制度建立1. 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全面排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及时处理和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2. 涉及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员工生产安全的相关工作。
3. 职责分工•企业负责人:负责领导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实施。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操作流程1. 隐患排查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周期和责任人。
2.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
3.按照排查结果,建立隐患清单并分级,确保每一个隐患有明确整改措施。
2. 隐患治理1.针对排查清单中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2.对隐患进行专业的治理,确保整改有效性及安全性。
3.完成隐患整改后进行复查,确认整改情况。
四、制度执行1. 奖惩机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激励积极性;对于未按规定执行制度或隐瞒隐患等造成后果的,进行相应处罚。
2. 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总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应严格执行该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细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实施细则。
第二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企业全面排查治理,各乡镇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应当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生产活动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班检查、日检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
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台帐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分析制度、挂牌公示制度、定期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和责任,保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对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劳动纪律、现场管理、防控手段、事故查处以及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组织自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并落实岗位、班组、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监控和整改机构和整改责任人,实施监控治理。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后,分别作出处理。
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列出目录,明确整改时间并落实责任、措施、资金、预案。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外部公共安全等需要政府及其部门协调解决或治理的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提出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协调研究解决。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书面统计分析报告向有关部门报送。
第十五条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第十四条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县政府和县政府安委办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自查和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予以公示。
第十七条各有关部门对企业上报和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登记,分类编号,建立档案或隐患管理台账,对企业制定的重大隐患整改计划、整改责任人等有关情况资料进行详细登记。
第十八条各有关部门应及时将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各有关部门应定期召开一次例会,主要领导和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通报当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隐患排查治理阶段性工作;确定由本部门挂牌督办和公告的重大事故隐患。
对于涉及公共安全或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才能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召开会议,提出由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报政府同意后,由政府挂牌,并指定责任部门跟踪督促整改。
第二十条各有关部门对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要落实跟踪督办的内设机构和责任人,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第二十一条整改期间,各乡、镇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监控措施,特别是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要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从原材料供应、生产人员的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在停产整改期间非法组织生产或建设。
第二十二条督促整改的责任人应当定期深入现场,跟踪检查有关防范和监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企业按照批准的整改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保证重大事故隐患彻底消除。
第二十三条整改企业和监管部门跟踪治理督办责任人应当及时向督办的安监部门报告整改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安监部门要帮助整改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四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隐患整改单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接受申请的监管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
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或责令停止使用的大型设施设备,核查验收合格,经有关验收人员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第二十五条在期限内彻底治理,经政府或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报政府予以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各级政府或监管部门要及时摘牌销号,将有关档案或台帐整理后归档管理。
第二十六条监管部门应当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的工作机构和信息统计报送责任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工作。
第二十七条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将本行政区域、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至县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报告的主要内容统计分析表主要内容:1、排查治理隐患企业单位数量;2、排查一般隐患数、已整改数及一般隐患整改率;3、排查重大隐患数、已整改数、重大隐患整改率及累计落实治理资金;4、未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名称和落实治理目标任务、落实治理经费物资、落实治理机构人员、落实时间要求、落实应急预案、落实治理资金。
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内容:1、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落实和制度建立情况;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推动和进度情况;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有效做法和存在问题;4、下一步工作安排以及有关建议等。
第二十九条监管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处理;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案。
第三十条监管部门应当每季度总结本地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向所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和通报工作情况,提出下阶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点。
第三十一条各乡、镇及监管部门应当每半年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监管部门应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存在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市、县人民政府。
第三十三条监管部门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应当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对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查处。
督查内容包括:(一)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各项制度的建立情况;(二)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和事故隐患整改落实情况;(三)重大事故隐患方案制定、监控措施、重大事故隐患公示、整改资金落实和项目的进展情况;(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报告情况;(五)对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事故隐患指令和提出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等。
第三十四条监管部门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产整顿,并按分级监管的隶属关系将情况在5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
(一)未依法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并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的;(二)未在规定的期限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报告安监部门,或报告不真实的,逾期未改正的;(三)存在重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未经过有关部门竣工验收而擅自投产的,以及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权核准(审批)的;(五)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逾期未改正的;(六)降低安全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的。
第三十五条监管部门发现应当责令停产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下达停产整改指令,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二)依法实施行政罚款;(三)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告知相关部门暂扣其它相关证照。
(四)3日内将停产整改决定报送县人民政府,并公告停产整改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自接到有关部门下达的责令停产整改指令之日起,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报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