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教学法精品教案§11集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三)教学方法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师:对两个数a、b,应有a>b或a = b或a<b.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或A与B相等的关系.类比生疑,引入课题概念形成分析示例: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系(1)A = {1,2,3}B = {1,2,3,4,5}(2)A = {新华中学高(一)6班的全体女生}B=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学生}(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集合相等:若A B⊆,且B A⊆,则A=B.生:实例(1)、(2)的共同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师:具备(1)、(2)的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样定义呢?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共性.生:C是D的子集,同时D是C的子集.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为相等集合.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概念的数学定义.通过实例的共性探究、感知子集、相等概念,通过归纳共性,形成子集、相等的概念.初步了解子集、相等两个概念.概念深化示例1:考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两集合的关系:(1)A = Z,B = N;(2)A = {长方形},B = {平行四边形};(3)A={x| x2–3x+2=0},B={1,2}.1.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示例1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A B⊆(2)A B⊆(3)A = B师:进一步考察(1)、(2)不难发现:A的任意元素再次感知子集相等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利用韦恩图从“形”的角度理解包含关系,层层递进形成真子集、空集的概念.合.如果A B⊆,则Venn图表示为: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但存在元素x∈B,且x∉A,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示例3 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1)A = {(x,y) | x + y =2}.(2)B = {x | x2 + 1 = 0,x∈R}.3.空集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为空集,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都在B中,而B中存在元素不在A中,具有这种关系时,称A是B的真子集. 示例3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直线x+y=2上的所有点(2)没有元素师:对于类似(2)的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空集. 师生合作归纳空集的定义.能力提升一般结论:①A A⊆.②若A B⊆,B C⊆,则A C⊆.③A = B⇔A B⊆,且B A⊆.师:若a≤a,类比A A⊆.若a≤b,b≤c,则a≤c类比.若A B⊆,B C⊆,则A C⊆.师生合作完成:(1)对于集合A,显然A中的任何元素都在A中,升华并体会类比数学思想的意义.AB⊂≠⊂≠备选训练题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B .6个C .4个D .3个【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b ,c },A = {a ,b ,d },A = {a ,b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解析】∵A = B ,0∈B ,∴0∈A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22220xy x y x y x y x y=⎧⎪-=-⎨⎪+=+⎩ (I )或22220xy x y x y x y x y=⎧⎪-=+⎨⎪+=-⎩ (II )由(I )得:00x y =⎧⎨=⎩或01x y =⎧⎨=⎩或10x y =⎧⎨=⎩ 由(II )得:00x y =⎧⎨=⎩或01x y =⎧⎨=-⎩或10x y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或01x y =⎧⎨=-⎩, ∴A = B = {0,1,–1}.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解析】A = {3,5},∵B A ⊆,所以(1)若B =∅,则a = 0;(2)若B ≠∅,则a ≠0,这时有13a=或15a=,即a =13或a =15. 综上所述,由实数a 组成的集合为11{0,,}53.其所有的非空真子集为:{0},111111{},{},{0,},{0,},{,}535353共6个.。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精品教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正确理解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以及空集的概念。
【教学突破点】: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例子中的“研究的对象”来引出集合和元素的概念,随后介绍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和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B练习:班级姓名A组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六个关系式:(1)0 {0,1},(2) 0∈{0,1},(3)∅∈{0},(4){0}{0,1},(5){0}⊆{0},(6)∅{0}.其中正确的是( )A.(1)(2)(4)(5) B. (2)(3)(4)(5) C. (2)(4)(5) D. (2)(4)(5)(6)2.已知非空集合P满足:①P⊆{0,1,2,3,4};②若a∈P,则5-a∈P.符合上述要求的集合P 的个数是()A. 4B. 5C. 7D. 313.集合A={x | x=2k+1,k ∈Z}与B={x | x=4k ±1,k ∈Z}之间的关系是 ( ) A. A ⊆B B. B A C. A=B D. A B4.设集合A={ x | x=5-4a+a 2,a ∈R}、B={y | y=4b 2+4b+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BB. B AC.A BD. A ∈B 5.设集合A={a | a≤10},b=3+2.那么 ( )A. b ⊆AB. b ∉AC.{b}∈AD.{b}⊆A6.若集合A={x | -3<x<5}与集合B={ x | x<a}满足A ⊆B,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5B. a<5C. a≤5D. a≥5二、填空题7.满足条件A {a,b,c,d}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8.满足条件{a}⊆P {a,b,c}的集合P 有 个.9.已知集合A={x ∈R | ax 2-3x+2=0,a ∈R},若A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设集合M={a,a+d,a+2d},N={ a,aq,aq 2},其中a ≠0,且M=N,则q= .11.设集合{}{}A B mx x B x x x A ⊆===--=且,1,03522,且,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为(用列举法表示).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x | x 2-3x+4=0},B={ x | (x+1)(x 2+3x-4)=0},其中A P ⊆B,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13.设两个集合S={ x | x=12m+8n, m 、n ∈Z},P={ x | x=20p+16q, p 、q ∈Z}.试证明:S=P.14.设S 为非空集合,且S ⊆{}5,4,3,2,1,那么满足性质“若a ∈S,则6-a ∈S”的集合S 有多少个?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一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b. 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包含、相交、并集、交集、补集;c. 理解集合间关系的运算性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b. 结合图示、具体例子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c.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加深对集合间关系的运算性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符号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包含、相交、并集、交集、补集;3. 集合间关系的运算性质。
三、教学难点1. 集合间关系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集合间关系的图示表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10分钟)a. 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和使用“集合”这个概念,你们知道集合是什么吗?b. 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5分钟)a.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如{1, 2, 3}、{苹果、橙子、香蕉}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b. 教师介绍集合的符号表示方法,如大括号{}和里面用逗号分隔各元素。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包含、相交(15分钟)a.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介绍集合间的相等关系: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b.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介绍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在另一个集合内。
c.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介绍集合间的相交关系:两个集合有共同的元素。
4.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集、交集、补集(20分钟)a.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介绍集合间的并集关系:两个集合合并在一起的所有元素。
b.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介绍集合间的交集关系: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确定性。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
1.2 集合的类型介绍集合的种类,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引导学生理解无限集合和有限集合的概念。
1.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章:集合的关系2.1 集合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即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判断方法。
2.2 集合的包含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即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
2.3 集合的幂集引导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即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幂集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第三章:集合的德摩根定律3.1 德摩根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概念,即德摩根定律是描述集合的并、交运算与集合的补集运算之间的关系。
3.2 德摩根定律的证明通过逻辑推理和集合的运算,引导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的证明过程。
3.3 德摩根定律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德摩根定律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集合的集合4.1 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概念,即集合的元素本身也是集合。
4.2 集合的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4.3 集合的集合的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集合在解决集合运算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章:集合的布尔代数5.1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概念,即集合的布尔代数是一种描述集合运算的数学系统。
5.2 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布尔代数的并、交、差、补集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布尔代数的运算方法和性质。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了解空集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观察、类比、分析、归纳;(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等价和化归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与集体之间,小集体构成大社会的依存关系;(2)发展学生抽象、归纳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解.(1)重点的突破:教科书尽最大可能地展示了联想、类比、推广等研究教学问题中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为此,教学时,可鼓励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如类比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得出A=B),完成集合关系的学习,在引导学生总结包含关系的定义的同时培养学生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的互化意识;(2)难点的解决:对学生而言,空集的概念,无论是理解还是应用,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建议教学时,要多举一些空集的实例(如方程x2+1=0无解,不等式x2<0无解等例子),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感知空集引入的必要性、必然性.课标解读1.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重点)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易混点)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并会应用.(难点)【问题导思】给出下面两个集合:A={0,1,2},B={0,1,2,3}.1.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吗?【提示】是的.2.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吗?【提示】不全是.1.子集与真子集概念定义符号表示图形表示子集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A⊆B(或B⊇A)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 B≠⊂(或B A≠⊃)2.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3.子集的性质子集与真子集(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集合的相等【问题导思】若A={0,1},B={x|x2=x},则A⊆B吗?反之呢?【提示】是.反之也成立.1.条件:A⊆B,且B⊆A.2.表示:A=B.3.Venn图:空集【问题导思】集合A={x|x<-1且x>3}中有多少个元素?【提示】0个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2.符号表示为:∅.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集合的子集、真子集问题已知集合M={x|x<2且x∈N},N={x|-2<x<2且x∈Z}.(1)写出集合M的子集、真子集;(2)求集合N的子集数、非空真子集数.【思路探究】把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从而写出子集与真子集.【自主解答】M={x|x<2且x∈N}={0,1},N ={x |-2<x <2,且x ∈Z}={-1,0,1}.(1)∴M 的子集为∅,{0},{1},{0,1};其中真子集为:∅,{0},{1}.(2)N 的真子集为:∅,{-1},{0},{1},{-1,0},{-1,1},{0,1}.∴N 的子集数为23=8个;非空真子集数为23-2=6个.1.写有限集合的所有子集,首先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自身;其次按含一个元素的子集,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依次写出,以免重复或遗漏.2.若集合A 含n 个元素,那么它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 - 2.若{1,2,3}A ⊆{1,2,3,4,5},则集合A 的个数为( )A .2B .3C .4D .5【解析】 集合{1,2,3}是集合A 的真子集,同时集合A 又是集合{1,2,3,4,5}的子集,所以集合A 只能取集合{1,2,3,4},{1,2,3,5}和{1,2,3,4,5}.【答案】 B判断下列每组中两个集合的关系:(1)A ={x |-3≤x <5},B ={x |-1<x <2};(2)A ={y |y =x 2},B ={x |y =x 2};(3)A =⎩⎨⎧⎭⎬⎫x |x =k +12,k ∈Z ,B =⎩⎨⎧⎭⎬⎫x |x =2k +12,k ∈Z ; (4)A ={x |x =2n ,n ∈Z},B ={x |x =2(n +1),n ∈Z}.【思路探究】 利用数轴或适当变形后再根据子集、真子集及集合相等的定义进行判断.【自主解答】(1)将两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显然有B A ≠⊂; 集合间关系的判断(2)∵A ={y |y =x 2}={y |y ≥0},B ={x |y =x 2}=R ,∴A B ≠⊂; (3)在集合A 中,x =k +12=2k +12,k ∈Z ;∵当k ∈Z 时,2k +1是奇数,∴集合A 中的元素是所有的奇数除以2所得的数.在集合B 中,x =2k +12=4k +12,k ∈Z.∵当k ∈Z 时,4k +1只表示了部分奇数.∴B A ≠⊂; (4)∵n ∈Z ∴n +1∈Z ∴B 表示偶数集,∵A 也表示偶数集∴A =B .1.对于(3)、(4)也可用列举法,先列出集合A ,B 的部分元素,再观察规律,找出A ,B 的关系.2.集合间关系的判断方法(1)判断A ⊆B 的常用方法,一般用定义法,即说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2)判断A B ≠⊂的方法,可以先判断A ⊆B ,然后说明集合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集合A .(3)判断A =B 的方法,可以证明A ⊆B ,且B ⊆A ;也可以证明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1){0}∈{0,1,2};(2){0,1,2}⊆{2,1,0};(3)∅⊆{0,1,2};(4) ∅={0};(5){0,1}={(0,1)};(6)0={0}A .1B .2C .3D .4【解析】 对于(1),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应为{0}{0,1,2};对于(2),实际为同一集合,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对于(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4),{0}是含有单元素0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并且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0};对于(5),{0,1}是含有两个元素0与1的集合,而{(0,1)}是以有序数组(0,1)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所以{0,1}与{(0,1)}不相等;对于(6),0与{0}是“属于与否”的关系,所以0∈{0},故(2)(3)是正确的. 【答案】 B已知集合A ={x |x <-1,或x >4},B ={x |2a ≤x ≤a +3},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对集合B 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求解.【自主解答】 当B =∅时,只需2a >a +3,即a >3;当B ≠∅时,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可得⎩⎪⎨⎪⎧ a +3≥2a a +3<-1, 或⎩⎪⎨⎪⎧a +3≥2a 2a >4,解得a <-4,或2<a ≤3.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a <-4,或a >2}.1.此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2.涉及到“A ⊆B ”或“A B 且B ≠∅”的问题,一定要分A =∅和A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其中A =∅的情况易被忽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集合A 换成“A ={x |-1<x <2}”,集合B 不变,求A ⊆B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A ={x |-1<x <2},B ={x |2a ≤x ≤a +3}.若A ⊆B ,如图,∴⎩⎪⎨⎪⎧ 2a ≤-1a +3>2,或⎩⎪⎨⎪⎧ 2a <-1a +3≥2,∴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1≤a ≤-12.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范围因混淆数学符号“∈”与“⊆”及集合“{0}”与“∅”致误集合∅和{0}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有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①{0}=∅②{0}∈∅③{0}⊆∅④∅{0}【错解】①②③④或①③④或①④等.【错因分析】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有两处:(1)不清楚集合{0}与∅的关系;(2)混淆数学符号“∈”与“⊆”的使用条件.【防范措施】 1.注意∈与⊆的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2.注意{0}与∅的区别“∅”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故∅{0}.【正解】∅没有任何元素,而{0}中有一个元素,显然∅≠{0},又∅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故有∅{0},所以④正确,②③不正确.【答案】④小结1.元素、集合间的关系用符号“∈”或“∉”表示,集合、集合间的关系用“⊆”、“⊂”、≠“=”或“≠”等表示.2.处理集合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A⊆B隐含着A=B和A⊂B两种关系.≠(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时,若未指明集合非空,则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3)要注意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如借助Venn图分析了集合的关系,其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如在处理A⊆B的含参数范围时,分A=∅和A≠∅两类问题分别求解,其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第一章: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理解集合的概念,即集合是由确定的、互异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学习使用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1.2 集合间的元素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子集)、相等关系、不相交关系等。
学习如何表示集合间的这些基本关系。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并集理解并集的定义,即包含两个或多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学习并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并集。
2.2 集合的交集理解交集的定义,即属于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交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交集。
2.3 集合的补集理解补集的定义,即在全集之外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学习补集的运算方法及如何表示补集。
第三章:集合的性质与运算规律3.1 集合的性质掌握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基本性质。
理解集合性质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3.2 集合运算的规律学习集合运算中的分配律、结合律、吸收律等基本规律。
掌握运用这些规律简化集合运算的方法。
第四章:集合与逻辑推理4.1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推理学习利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4.2 集合与属性推理理解利用集合的属性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学会运用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等属性进行逻辑推理。
第五章:集合的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了解集合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在代数、几何等分支中的运用。
学习集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集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集合在其他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等中的应用。
认识集合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第六章:集合的排列与组合6.1 排列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排列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顺序。
学习排列的计算公式及如何表示排列。
6.2 组合的概念与计算理解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组合。
示范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从容说课本课主要是研究集合的关系,从同学们熟知的背景出发逐步建立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等概念及表述方法和研究手段.对一些结论的产生不是直接得到,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本节包含了较多的新概念、新符号,教学中可通过区别“∈”与“⊆”,“{0}与∅”等关系,帮助学生扫除“符号混淆”这一障碍,对于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尤其是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时,学生不易理解,数学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如{a}∈{{a},{b},∅}中{a}表示集合{{a},{b},∅}的一个元素.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3.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归纳.2.数学化表示日常问题.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等价和化归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维方式.2.个体与集体之间,小集体构成大社会的依存关系.3.发展学生抽象、归纳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的理解.教具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胶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地图,先看江苏省区域在什么地方?再看一看中国的区域.请问:江苏省的区域与中国的区域有何关系?生:江苏省的区域在中国区域的内部.师:如果我们把江苏省的区域用集合A来表示,中国的区域用集合B来表示,则会发现集合A在集合B内,即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B内.再看一看下面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投影胶片,胶片上可以用一组人群表示)A={x|x为江苏人},B={x|x为中国人},生:江苏人是中国人.师:我说的是从集合的角度看是什么关系?生: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师:说得对,再来看一看下面给出的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1)A={1,2,3},B={1,2,3,4,5};(2)设A为海门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生:均有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由此引出子集的概念.二、讲解新课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 ⊇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其数学语言的表示形式为:若对任意的x∈A,有x∈B,则A⊆B.——为判别A是B的子集的方法之一.很明显:N⊆Z,N⊆Q,R⊇Z,R⊇Q.若A不是B的子集,则记作A B(或B A).读作“A不包含于B”(或“B不包含A”).例如,A={2,4},B={3,5,7},则A B.2.图示法表示集合(1)Venn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必要时还可以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由此,A⊆B的图形语言如下图.BA(2)数轴在数学中,表示实数取值范围的集合,我们往往借助于数轴直观地表示.例如{x|x>3}可表示为435x12又如{x|x≤2}可表示为还比如{x|-1≤x<3=可表示为x3.集合相等对于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由于“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由所有等腰三角形组成的集合,即集合C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同时,集合D中任何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C中的元素.这样,集合D的元素与集合C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子集概念对两个集合的相等作进一步的数学描述.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事实上,A⊆B,B⊆A⇔A=B.上述结论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同学们有什么体会?4.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例如,A={1,2},B={1,2,3},则有A B.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就在于“A B”允许A=B或A B,而“A B”是不允许“A=B”的,所以若“A⊆B”,则“A B”不一定成立.5.空集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例如{x|x2+1=0,x∈R},{边长为3,5,9的三角形}等都是空集.可以让同学们列举多个生活中空集的例子.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若A≠∅,则∅A.6.子集的有关性质(1)A⊆A;(2)A⊆B,B⊆C⇒A⊆C;A B,B C⇒A C.7.例题讲解【例1】写出集合{a,b}的子集.解:∅,{a},{b},{a,b}.方法引导:写子集时先写零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即∅,然后写出一个元素构成的集合,再写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依此类推.师:请写出{a,b,c}的所有子集.生:∅,{a},{b},{c},{a,b},{a,c}{b,c},{a,b,c}.师:写出{a}的子集.生:∅,{a}.师:∅的子集是什么?生:∅.师: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板演),先猜一猜4个元素集合的子集个数是多少?集合集合元素个数集合子集个数∅0 1{a} 1 2{a,b} 2 4{a,b,c} 3 8{a,b,c,d} 4…………n个元素生:16个.师:从上面写出的集合子集我们可以看出集合的子集个数与集合的元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换句话:你能否猜想n个元素集合的子集共有多少个子集?生:2n个.师:猜得很好.因为我们所学知识还不能证明这个结论,要等到高二学过排列、组合知识后就可以证明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学.【例2】写出不等式x-3>2的解集并进行化简(即化成直接表明未知数本身的取值范围的解集).解: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x-3>2}={x|x>5}.【例3】在以下六个写法中,错误写法的个数是①{0}∈{0,1}②∅{0}③{0,-1,1}⊆{-1,0,1}④0∈∅⑤Z={全体整数}⑥{(0,0)}={0}A.3B.4C.5D.6思路分析:①中是两个集合的关系,不能用“∈”;④表示空集,空集中无任何元素,所以应是0∉∅;⑤集合符号“{}”本身就表示全体元素之意,故此“全体”不应写;⑥等式左边集合的元素是平面上的原点,而右边集合的元素是数零,故不相等.只有②和③正确.故选B.【例4】已知A={x|x=8m+14n,m、n∈Z},B={x|x=2k,k∈Z},问:(1)数2与集合A的关系如何?(2)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如何?师:元素与集合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连接?生:元素与集合之间用“∈”或“∉”连接,集合与集合之间用“⊆”“”“=”或“”等连接.师:本问题的第(1)问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要判别2是否属于A,只需考虑2能否表示成8m+14n的形式,若能写成8m+14n 的形式,则说明2∈A,否则2∉A.师:很好.现在的问题是2能否写成8m+14n的形式?生:能,并且可以有多种写法,比如:2=8×2+14×(-1),且2∈Z,-1∈Z,2=8×(-5)+14×3,且-5∈Z,3∈Z等.所以2∈A.师:我们从第(2)问中读到了什么?生:判定两个集合A、B的关系,应优先考察它们的包含关系.对于本题,我们的思考是A⊆B成立吗?B⊆A成立吗?如果两个方面都成立,则A=B;如果只有一个方面成立,则应考虑是否是真子集;如果两个方面都不成立,则两集合不具备包含关系.师:回答得很好,问题是如何判别A⊆B?生:用定义法.任取x∈A,只要能够证明x∈B,则A⊆B就成立了.师:好,现在我们一起解决问题(2).生:任取x0∈B,则x0=2k,k∈Z.∵2k=8×(-5k)+14×3k,且-5k∈Z,3k∈Z,∴2k∈A,即B ⊆A.任取y0∈A,则y0=8m+14n,m、n∈Z,∴y0=8m+14n=2(4m+7n),且4m+7n∈Z.∴8m+14n∈B,即A⊆B.由B ⊆A且A⊆B,∴A=B.师:对于本题我们能够得到A=B,现在的问题是在集合有关问题中如何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生1:欲证A=B,根据定义,只需证A⊆B,且B ⊆A即可.生2:如果A、B是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合,也可用穷举法判别它们相等.师:很好,两位同学的方法加以组合,判别两个集合相等的方法就完美了.由此,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敢于探究,善于探究,我们一定能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使自己的学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十分有益.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8练习题2答案:(1)∈ (2)∈ (3)= (4) (5) (6)= 四、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子集的性质.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归纳的思想、定义法、穷举法. 五、布置作业1.教科书P 8练习题3.2.教科书P 13习题1.1 A 组第5题.3.满足条件{1,2} 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3B.6C.7D.84.已知集合A ={x ,xy ,1-xy },B ={0,|x |,y },A =B ,求实数x 、y 的值.5.已知M ⊆{1,2,3,4,5},且a ∈M 时,也有6-a ∈M ,试求集合M 所有可能的结果.6.若a 、x ∈R ,A ={2,4,x 2-5x +9},B ={3,x 2+ax +a },C ={x 2+(a +1)x -3,1},求:(1)使A ={2,3,4}的x 的值; (2)使2∈B ,B A 的a 、x 的值; (3)使B =C 的a 、x 的值. 板书设计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 Venn 图 集合相等 真子集 空集子集的性质 例1 例2 例3 例4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引言:集合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集合论中,我们研究的是元素的集合,而不关心具体的元素是什么。
为了更好地理解集合的基本关系,我们需要掌握包含、相等、交集、并集、差集等概念。
本教案将介绍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用符号表示为A⊆B,即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或等于集合B。
包含关系可以表示为:如果x是集合A的元素,则x也是集合B的元素。
实例:假设A={1,2,3},B={1,2,3,4},则A⊆B。
二、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指两个集合拥有相同的元素。
用符号表示为A=B。
实例:假设A={1,2,3},B={3,2,1},则A=B。
三、交集关系交集关系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
实例:假设A={1,2,3},B={3,4,5},则A∩B={3}。
四、并集关系并集关系是指两个集合中包含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
实例:假设A={1,2,3},B={3,4,5},则A∪B={1,2,3,4,5}。
五、差集关系差集关系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与另一个集合共有的元素之外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
实例:假设A={1,2,3},B={3,4,5},则A-B={1,2}。
六、互斥关系互斥关系是指两个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其交集为空集。
用符号表示为A∩B=∅。
实例:假设A={1,2,3},B={4,5,6},则A∩B=∅。
七、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与交集关系的关联1. 如果集合A包含集合B,则A∩B=B。
2. 如果集合A与集合B相等,则A∩B=A。
实例:假设A={1,2,3,4},B={1,2,3},由于B是A的子集,所以A∩B=B。
八、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与并集关系的关联1. 如果集合A包含集合B,则A∪B=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
2. 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及判断3.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解2. 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判断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2.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如集合卡片、实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之间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二、子集、真子集、超集(10分钟)1. 介绍子集的概念,讲解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3. 引入真子集的概念,讲解真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4.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5. 介绍超集的概念,讲解超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6.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三、幂集(10分钟)1. 介绍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求一个集合的幂集。
3. 讲解幂集的性质及运算规律。
四、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0分钟)1. 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如求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问题。
3.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2. 能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在数学及其它领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基本定义。
2. 介绍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
二、子集与真子集1. 讲解子集的定义,举例说明子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真子集的概念,即除去集合本身外的子集。
3.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子集和真子集的方法。
三、非子集1. 讲解非子集的定义,即一个集合不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非子集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非子集的方法。
四、相等1. 讲解集合相等的定义,即两个集合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并掌握判断集合相等的方法。
五、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四种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2. 运用例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判断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运用集合间基本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集合的幂集1. 引入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
2. 通过图示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幂集的概念,并掌握求解幂集的方法。
七、集合的笛卡尔积1. 讲解笛卡尔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笛卡尔积的定义。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集合的笛卡尔积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笛卡尔积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
八、集合的包含关系与维恩图1.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关系的含义。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掌握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集合间的这些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出发,逐步抽象出集合间关系的数学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子集、真子集、相等三种集合间关系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难点:理解并准确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在复杂情境下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以班级中的男生集合、女生集合及全班学生集合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集合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引出子集、真子集、相等等概念。
●明确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简要介绍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子集定义:详细讲解子集的定义,强调“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
●真子集与相等:在子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真子集的概念(即子集且不等于原集合),以及两个集合相等的条件(即互相为子集)。
●比较区分:通过图表或对比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子集、真子集和相等三种关系。
3. 例题解析(15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涉及子集、真子集和相等的判断。
教师边讲边练,逐步展示解题过程。
●思路引导: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依据。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
4. 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将其转化为集合间关系的判断问题。
题型最全的导学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考纲要求: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教材复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 或B A ⊇2、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 或3、相等关系:A B ⊆且B A ⊆⇔4、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5、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有 个,真子集个数有 个基本知识方法1、子集、真子集的应用;2、集合相等的应用3、注意集合特征的使用典例分析:问题1:设全集U R = ,集合{}1M x x =|<-,}{1N x x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M N = .B N M ⊂ .C M N ⊂ .D U N C M =∅问题2:设集合11,,,2442kkM x x k Z N x x k Z ⎧⎫⎧⎫==+∈==+∈⎨⎬⎨⎬⎩⎭⎩⎭,则M N .问题3:设集合2{1,,},{,,}A a b B a a ab ==,且A B =,求实数,a b问题4:已知{1A x x =<-或5},{4}x B x a x a >=≤<+,若A B Ý,则实数a 的范围.走向高考:1.(08广东文)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 ={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B ⊆ B .BC ⊆ C .A B C =D .B C A =2.(08山东)满足1234{,,,}M a a a a ⊆,且12312{,,}{,}Ma a a a a =的集合M 的个数A. 1B. 2C.3D.4 3.(07 北京)已知集合{}1≤-=a x x A ,{}0452≥+-=x x x B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4.(07全国Ⅰ)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则b a -= .A 1 .B 1- .C 2 .D 2-课后练习作业:1.若A B B =,则A B ;若A B B =则A ;B A B A B .2.设集合11,,,3663k k P x x k Z Q x x k Z ⎧⎫⎧⎫==+∈==+∈⎨⎬⎨⎬⎩⎭⎩⎭,则P Q3.符合{}a ⊂≠{,,}P a b c ⊆的集合P 的个数是4.集合{}{}35,A x x B x x a =-<=<,且A B ⊆,则a 的范围是。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篇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整体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 7,5 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思路 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 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1)∈;(2);(3)∈)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设A为国兴中学(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③设C={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④E={2,4,6},F={6,4,2}.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 (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6)已知A 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 (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 (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 (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B,但存在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 (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 (6)分类讨论:当A?B时,AB或A=B. (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 (9)类比子集. 讨论结果:(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 中. 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 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 (2)例子①中A?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A?B,且B?A,则A=B. (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 (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 图1-1-2-1 (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2 图1-1-2-3 (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 图1-1-2-4(9)若A?B,B?C,则A?C;若A应用示例 B,BC,则AC. 思路1 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重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重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已知集合A、B、C均不是空集. (1)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B,B?A,A?C,C?A. (2)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B、C间的关系. 活动: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以及Venn图的表示形式.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则A?B成立,否则A?B不成立.用相同的方法判断其他包含关系是否成立.教师提示学生以下两点: (1)重量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重量合格; 长度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长度合格. (2)根据集合A、B、C间的关系来画出Venn 图. 解:(1)包含关系成立的有:B?A,C?A. (2)集合A、B、C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图1-1-2-5所示. 图1-1-2-5 变式训练课本P7练习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其关键是首先明确两集合中的元素具体是什么. 判断两个集合A、B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的步骤是: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再分析集合 A、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当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的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也不属于集合A时,有AB,且BA,即集合A、B互不包含. 2.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活动:学生思考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按集合{a,b}的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 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 变式训练 2007山东济宁一模,1 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 的集合Q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分析:集合P={1,2}含有2个元素,其子集有22=4个, 又集合Q?P,所以集合Q有4个.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通常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来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 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解:当n=0时,即空集的子集为?,即子集的个数是1=20; 当n=1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的子集为?,{a},即子集的个数是2=21; 当n=2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b}的子集为?,{a},{b},{a,b},即子集的个数是4=22. …… 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合A有(2n-1)个真子集. 思路2 1.2006上海,理1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B?A的含义,根据B?A,知集合B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列出方程求实数m的值.因为B?A,所以3∈A,m2∈A.对m2的值分类讨论. 解:∵B?A,∴3∈A,m2∈A.∴m2=-1(舍去)或m2=2m-1.解得m=1.∴m=1. 答案: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和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本题容易出现m2=3,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解得m的值后,再代入验证. 讨论两集合之间关系时,通常依据相关的定义,观察这两个集合元素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 变式训练已知集合M={x|2-x 0},集合N={x|ax=1},若N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集合N是关于x的方程ax=1的解集,集合M={x|x 2}≠?,由于NM,则N=?或N≠?,要对集合N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 解:由题意得M={x|x 2}≠?,则N=?或N≠?.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无解,则有a=0; 111,又∵NM,∴∈M.∴ 2. aaa 111∴0 a .综上所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0 a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 } 222 2.(1)分别写出下列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a},{a,b},{a,b,c}.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有解,则a≠0,此时x= (2)由(1)你发现集合M 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多少个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的含义,并试着写出子集.(1)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子集;(2)由(1)当n=0,n=1,n=2,n=3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 答案:(1)?的子集有:?,即有1个子集; {a}的子集有:?、{a},即{a}有2个子集; {a,b}的子集有:?、{a}、{b}、{a,b},即{a,b}有4个子集; {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即{a,b,c}有8个子集. (2)由(1)可得:当n=0时,有1=20个子集; 当n=1时,集合M有2=21个子集; 当n=2时,集合M有4=22个子集; 当n=3时,集合M有8=23个子集; 因此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M有2n个子集. 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 有……( ) 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对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 A=?或{2}或{3}或{7}或{2,3}或{2,7}共有6个.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和归纳推理的能力.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记住这个结论,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的个数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 知能训练课本P7练习1、2. 【补充练习】 1.判断正误: (1)空集没有子集.( )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 (4)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 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4)是正确的,其余全错. 对于(1)、(2)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于(3)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 对于(4)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 2.集合A={x|-1 x 3,x∈Z},写出A的真子集. 分析: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空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则该题先找该集合元素,后找真子集. 解:因-1 x 3,x∈Z,故x=0,1,2, 即a={x|-1 x 3,x∈Z}={0,1,2}. 真子集:?、{1}、{2}、{0}、{0,1}、{0,2}、{1,2},共7个. 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 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 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 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2)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 ④?∈{0,1,2} ⑤?∈{0}A.5B.2C.3D.4 (3)M={x|3 x 4},a=π,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MB.a?MC.{a}∈MD.{a}M 分析:(1)该题要在四个选择肢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肢,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 无限集的真子集有可能是无限集,如N是R的真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 (2)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①应是{1}?{0,1,2},④应是??{0,1,2},⑤应是??{0}. 故错误的有①④⑤. (3)M={x|3 x 4},a=π. 因3 a 4,故a是M的一个元素. {a}是{x|3 x 4}的子集,那么{a} 答案:(1)C (2)C (3)D M.篇二:2014高中学科教学设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我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集合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讲解。
2.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
3. 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念及运用。
2. 难点:理解真子集、非空子集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通过举例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黑板、粉笔。
3. 练习题及答案。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概述1. 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2. 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并且这两个集合不相等,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3. 非空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子集中包含至少一个元素,这个子集就是非空子集。
4. 超集:如果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二、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图示演示1. 通过图示展示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超集等概念。
2. 让学生直观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三、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应用举例1. 举例说明集合间基本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四、真子集与非空子集的判断1.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真子集。
2.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非空子集。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集合的相等关系1. 定义:如果两个集合包含相同的元素,则这两个集合相等。
2. 性质:集合的相等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
3. 举例:解释并展示几个集合相等的情况。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精品教案
A B AB B A 即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 A B ,存在元素 x B且x A ,则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或 B A)
读作:A 真包含于 B(或 B 真包含 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结论: ○ 1 A A 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 A={x|x-3>2},B={x|x 5},并表示 A、B 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2/3
○ 2 A B ,且 B C ,则 A C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 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2. (1)已知集合 A {x | a x 5} , B {x | x ≥ 2} ,且满足 A B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 (2)设集合 A {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矩形} ,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下面空白: (1)0 N;(2) 2 Q;(3)-1.5 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 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 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 B 包含集合 A;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 A B (或B 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教案)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子集1.情境与问题:如果一个班级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S,而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F。
你觉得集合S和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集合元素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大家熟悉的情境中提取数学概念,使其更通俗易懂。
【师生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表述本组结论。
2.探究新知问题: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的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3},B={1,3,5,6};【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F S ,在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 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
3.深化认知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包含于B ”或者“B 包含A ”。
4.请同学们想一想∈与⊆表达的含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师生活动】学生以(1)为例{1,3}⊆A ,3∈A ,说明前者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举例,清楚集合与集合之间与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区别。
锻炼学生思维辩证能力5.尝试与发现(1)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如果A={1,2,3},那么⊆A A 吗? (2)你认为可以规定空集必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不难看出,依据子集的定义,任意集合A 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A A因为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所以我们规定: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A 的子集,即∅⊆A 二、真子集1.情境与问题:前面的情境与问题中的两个集合满足F S ,但是,只要班级中有男同学,那么S 中就有元素不属于F 。
(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二、难点:1.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2.空集的概念【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创设情景问题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是什么?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例题: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例题: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 Q ; -1.5 R 。
问题2: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3≤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揭示课题问题3: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1)A={1,2,3} B={1,2,3,4,5};(2)A ={}是等腰三角形x |x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x x |(3)C ={}是等腰三角形x |x D ={}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x x |(4)E={2,4,6} F={6,4,2}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集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新课标要求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景下,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重点难点聚焦重点:(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2)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难点:(1)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的应用。
(3)空集的特殊性。
高考分析及预测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因此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本部分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考查集合的相关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二是考查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解与应用,这多与其他知识融为一体,题型也是一般以选择填空为主,单纯的集合问题以解答题形式出出现的几率较小,多是与函数、不等式等联系。
在复习中还要特别注意,新课标的中特别强调表达与描述同一问题的三种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利用韦恩图数轴函数图象相结合的作用,另外集合新定义信息题在近几年的命题中时有出现,注意研究。
预测在高考中部分会继续保持稳定难度不会太大,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新颖。
【题组设计】 再现型题组 1、填空(1)下列说法中①全中国的大胖子,②小于100的所有质数,③幸福中学高三1班同学,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以上四个说法不能组成集合的是(2)集合A=}{2,2k k k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2、选择(1)设全集U=R,集合M={}1x x |<-,N=}{1x x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M=NB 、N M ⊂C 、M N ⊂D 、U N C M ⋂=∅ (2)给出如下关系式①}{,,a a b ⊂②}{,a a b ∈,③}{a ∅∈④}{a ∅⊂⑤}{{,}a a b ⊆⑥{a}⊆{a},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②④⑤D 、②④⑤⑥ 巩固型题组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现在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1}b a a,也可以表示为2{,,0}a a b +,则20082008a b += 。
4.已知集合111{,},{,},{,}62326b c A x x a a Z B x x b Z C x x c Z =|=+∈=|=-∈=|=+∈,则A,B,C 之间的关系是 。
A. A B C =⊂B. A B C ⊂=C. A B C ⊂⊂D. A B C ⊂⊂5.设P,Q 为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1,2,6},P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9B. 8C. 7D. 66.记函数()f x =A, []()lg (1)(2)(1)g x x a a x a =---<的定义域为B. (1)求A.(2)若A 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提高型题组7.已知2{1,0,}x x ∈,求实数x.8.已知集合2{310}A x x x =|--≤。
(1)若,{121},B A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621},A B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621},A B B x m x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反馈型题组 9.(08年江西)定义集合运算*{,,},{1,2},{0,2}A B Z Z xy x A y B A B =|=∈∈==设,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 0 B.2 C. 3 D. 610.设集合11{,},{}2442kk M x x k Z N x x k Z =|=+∈=|=+∈,则正确的是( )....A M N B M N C M N D MN =⊆⊇=∅11.(08福建)设集合A=01x x x ⎧⎫|<⎨⎬-⎩⎭,B={}03x x |<<,那么“m A ∈”是“m B ∈”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已知集合A={}2440,x ax x a R |++=∈只有一个元素,则a=13.已知集合{}015A x ax =|<+≤,集合122B x x ⎧⎫=|-<≤⎨⎬⎩⎭。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A 、B 能否相等?若能,求出a 的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14.设A 为实数集,满足a A ∈⇒11A a∈-,1A ∉, (1)若2A ∈,求A;(2)A 能否为单元素集?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说明理由; (3)求证:若a A ∈,则11A a-∈ 15.已知集合32A x x ππ⎧⎫=|∣-∣≤⎨⎬⎩⎭,集合13cos 22sin ,22B y y x a x x A ⎧⎫=|=--+∈⎨⎬⎩⎭,其中6a ππ≤≤,设全集I=R,欲使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再现型题组1. 填空 (1) 答案:(1)提示:因为没有规定大胖子的标准,所以(1)不是集合。
由于(2)(3)(4)中的对象具备确定性因此可以组成集合。
(2)答案:}3kk且≠k|{≠提示:利用集合的元素的互异性可得k2-k3k且解得k≠k2≠≠基础知识聚焦:一般地,某些被考察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集合(简称集)集合中两个对象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又具有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或者不是它的元素。
互异性:相同对象归入任何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无序性:在一个集合中,通常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例如{a,b}={a,b}变式拓展:(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形成集合的是()A. 高一1班全体学生B.高一1班全体女学生C. 张良的所有初中老师,D.李佳的所有好同学(2)由实数-X,X,|X|,2X,-33X,所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个元素A 2B 3C 4D 5(3)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P•Q={z|z=ab,a∈P,b∈Q}, 若P={-1,0,1},Q={-2,2}则集合P,Q中元素的个数是()A 3B 4C 5 D6答案:(1)D (2)A (3)A2.选择题 (1)答案:C提示:因为N={x|x>1或x<-1} 所以M ⊂N 选C (2) 答案:D提示:(1)不正确,应为a ∈{a,b} (3)不正确,集合间的关系应表示为(2)(4)(5)(6)都正确,选D基础知识聚焦:元素与集合之间用属于∈或不属于∉表示。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子集:对于两个集合与如果对于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它也是集合的元素,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真子集:如果集合是集合的子集,并且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那么集合叫做集合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拓展变式:(2006年江苏)若A,B,C 为三个集合,A B=B C,则一定有( ) A A ⊆C B C ⊆A C A ≠C D A ≠φ 答案:A提示:由A B=B C 知 A B ⊆B 且 A B ⊆C ,所以A ⊆C 且B ⊆C ,故选A.巩固型题组:3.答案:1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我们不难得到两集合的元素是相同的,这样需要列方程组分类谈论,显然复杂又繁琐。
这时若能发现0这个元素,和ba中a 不为0的隐含信息,就能得到如下解法。
由已知得b a=0,及a ≠ 0,所以b=0,于是2a =1,即a=1或a=-1,又根据集合中的互异性a=1应舍去,因而a=-1故200820082008(1)1a b +=-= 方法点拨:1.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仍然要检验,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的特征。
2.此类问题还可以根据两集合中元素的和相等,元素的积相等,列出方程组求解,但仍然要检验。
拓展变式: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x,yx,1}也可以表示为{|x|,x+y,0}则=-35y x答案:-14.解法1:分析: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中的元素,再判断 解:简单列举集合中的元素:A={ …,171319,,,6666 ,…} B={…, -13,16 , 23,76,…} C={…, 16,23,76, 53,… } ∴ A ⊂B,B=C,即A ⊂B=C答案:B点拨:这几个集合都是无限集,列举时列举元素个数不能太少,太少了不便于发现规律,会导致判断错误。
解法2:用各集合中元素所具备的特征入手 解:在A 中,x=616a +,a ∈Z; 在B 中,x= 326b -,b ∈Z; 在C中,x=316c +,c ∈Z 显然B=C,且A ⊂C 答案:B点拨:(1)形式统一化(2)熟悉数的整除性,3b-2(b ∈Z),3c+1(c ∈Z)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整数,而6a+1(a ∈Z)表示被6除余1的整数。
5.分析:写出元素与Q 中元素相加和分别为1,2,3,4,6,7,8,11,共8个。
答案:B方法点拨:在处理集合问题时首先看集合的代表元素,由代表元素确定集合的性质。
拓展变式:已知非空集合M ⊆{1,2,3,4,5}那么集合M 的个数为( )A 5B 6C 7D 8答案:D6.分析:由函数定义域可求得集合A 、B 对B 中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要考虑两根大小,再由B ⊆A 转化为区间的端点值大小关系的不等式,2a ≥1,或a+1≤-1求出a 的范围。
解: (1)由3120011x x x x +--≥⇒≥++, 1x ∴<-或1x ≥。
即()[),11,A =-∞-⋃+∞ (2)由()()()()120,120x a a x x a x a --->---<得,112a a a <∴+> 故()2,1B a a =+.,A B A B A ⋃=∴⊆ 2111a a ∴≥+≤-或,即12a ≥或 2a ≤-,而1a <,112a ∴≤<或2a ≤-。
故当A B A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12⎡⎫-∞-⎪⎢⎣⎭。
点评:(1)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一般根据集合的有关概念,借助于数轴,建立不等关系,注意端点是否取到。
(2)本例中A B=A⇔B⊆A⇔A B=B 注意等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