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A. 夏、商、周B. 周、商、夏C. 夏、周、商D. 商、周、夏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5、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大夫-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 D.王-大夫-士-卿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8、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家国同构制 D.礼乐制度9、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10、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1课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
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答案 D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C、D项表述有误,排除,故选B。
答案 B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基本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中华民族基本形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应是秦汉时期。
答案 C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解析“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答案 C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备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4、山西曲沃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5、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以下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6、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 000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屡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7、以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8、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礼仪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井田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是君臣关系,也是大小宗的关系,但是周王对各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控制权,诸侯在封地内有很大的权利,所以排除④,选择①②③。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在古代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共有皇帝四百多位,其中以长子继位者只有几十位,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
这说明( )A.宗法制名存实亡 B.嫡长子继承制存在严重缺陷C.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D.王位世袭制以宗法制为基础【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周天与诸侯之间是臣属关系,不是平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子与诸侯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但不能据此判断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体现的天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得出周初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说明容易导致分裂割据,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春秋时期开始产生的,与西周无关,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 )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7、《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8、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分封诸侯国3.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异姓功臣的是A.鲁国B.宋国C.晋国D.齐国5.周初分封的①齐②卫③鲁④晋等诸侯国,按黄河流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④②6.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7.《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一事,这说明了A.楚王关注青铜器的铸造B.楚王想代替周王号令天下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8.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一种血缘关系B.是一种宗族关系C.是一种等级制度D.是西周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9.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A.长子B.二子C.四子D.五子或六子11.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1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考试大纲】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右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2.在某高校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商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商王决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3.现在我们看电影电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历史剧,其中就有许多的宰相或丞相比如曹操、诸葛亮等等。
我国古代在中央设相这一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4.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6.“先主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 (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
跟踪检测(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天津南开区三模)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3.(2015·泸州诊断)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4.(2015·运城调研)“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5.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
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6.(2015·邯郸模拟)《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试题: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B 材料中“封建子弟”即分封子弟,“君天子臣诸侯”即臣属关系明确,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材料中的“制”是指分封制。
2.(2017·河南焦作期末)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解析:B 据材料可知,分封制改变了原来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关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可知,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使各封国与周王室的政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从而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正确;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夏商周本身就是奴隶制等级社会,不是从周代分封制开创的,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济宁期中)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
材料评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解析:B 宗法制以尊祖敬宗为信条,将族权与政权相结合,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等继承上的矛盾。
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科举制解析:B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体现了将“国”和“家”联结在一起,B项正确。
5.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解析:C 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符号。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1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宗法观念)【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长孙”的地位超过小儿子可知,中国传统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这反映了古代宗法观念,所以D项正确。
题干未反映家族团结和睦,也未体现出贵族世袭等信息,可排除A、C两项;等级秩序从属于宗法观念,排除B【答案】D2015年题组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达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岳阳模拟)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选A。
根据材料“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等信息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故A项正确;B项只涉及分封制,C项仅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故B、C、D三项错误。
2.(2016·黑龙江哈三中模拟)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解析:选D。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国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的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明,故D项正确。
3.(2016·河南六市模拟)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
“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
从政治角度看,这样做(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D.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解析:选B。
“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表明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0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答案】B【解析】【详解】【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分析解答即可。
2.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判断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这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性,故C正确;虽然材料提到了卜筮、龟等信息,但并不是强调神权色彩,而是说明具有民主色彩的决策方式,故A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并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也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方式,而不是强调迷信愚昧的色彩,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决策方式的民主色彩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4."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
课时作业12: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世袭制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③ D.②④2.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3.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4.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5.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至浙江奉化安葬的消息曾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6.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鲁国的大夫D.鲁国的士7.我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封地、封国的名称,如齐、韩、赵、秦等姓氏。
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和礼乐制C.郡县制D.察举制8.史书记载,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9.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贵族普遍转化成为庶人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两幅图片:请回答:(1)两幅图片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两种制度?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这两种制度在西周前期分别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3)这两种制度为什么不能起到长期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二《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揭阳高三考试·1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 [行省制是元朝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地方大权多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宗法制解决家族内权位财产的继承问题,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室之下有几级封君即诸侯王,诸侯王对周王室称臣,对自己管辖的小区域而言,是世袭的长官和地主,关键字“封”,指向了“分封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管辖地方的制度,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D项错误。
]2.(2015·肇庆统测·1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答案】C [材料意思是周公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同姓亲族有五十三个,主要针对的是分封的对象,A项是分封的内容,故A项错误;B项是分封的目的,故B项错误;同姓亲族诸侯国占多数,可见它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故C项正确;D项是分封的影响,故D项错误。
]3.(2015·佛山质检·12)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
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
这说明( )A.宗法制已经崩溃B.姬括是鲁国的小宗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答案】B [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宗法制依然存在,没有崩溃,故A项错误;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姬戏是鲁国的大宗,相对于姬戏而言,姬括就是小宗,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产生的,而非中央任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属于一个个案,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宗法制社会继承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错误。
]4.(2015·广东六校联考·12)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答案】B [材料所述的是“国”和“家”、“君”和“父母”的关系,没有谈到嫡长子继承制等宗法制度的有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等信息,反映的是家国同构的观念,故B 项正确;材料中“国”等同于“家”,没有提到尊卑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谈的是“国”与“家”的关系,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D项错误。
]5.(2015·深圳宝安调研·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不断深化C.铁犁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D.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答案】B [“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A项错误;随着夏、商、周时期宗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人……非常关心亲族关系”,故B项正确;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均晚于宗法制的提出,故C、D项错误。
]6.(2015·广东五校联考·12)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答案】D [结合史实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中体现出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分封制确立了等级森严的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制和分封制构成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但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独立性,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因而不能保证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5·广东四校期末联考·12)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
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A.小农经济发展B.宗法观念结束C.诸侯争霸影响D.各国变法推动【答案】B [提取材料信息“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家庭的增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留存至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导致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衰落,有助于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国变法改变了原有的贵族等级序列,新兴地主阶级壮大,促进大家族解体,小家庭增多,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8.(2015·佛山质检·13)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答案】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说明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和百官公卿制,“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说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相符,故A 项正确;“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是北宋时期为了控制地方权力,专门设置通判协助知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设行中书省”是元代的行省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是明代初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后发展成为内阁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9.(2015·广州调研·12)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 ) A.分封制的强化B.国君权力的加强C.郡县制的确立D.儒学地位的提升【答案】B [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趋于衰落,故A项错误;“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是指官员的权力有了制衡,便于国君控制朝政,比较有效地防止了大权旁落,故B项正确;郡县制确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种治国思想,注重君主权术的使用,与儒学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
]10.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 [据材料“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知,该官员执掌监察机构。
丞相掌握行政权,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行使监察百官之职,故B项正确;太尉掌握军权,故C项错误;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故D项错误。
]11.(2015·深圳宝安调研·3)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B.儒、道、法三家思想推动C.秦国商鞅变法D.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答案】D [春秋时期,分封制虽走向瓦解,但未废除,故A项错误;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西周分封制……废除”不符,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局限于秦国,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范围”不符,故C项错误;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D项正确。
]12.(2015·广东百校联考·12)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 [从材料“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可见,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地方设置郡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项错误;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文汇报《中国震撼》(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4分)(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由谁开启?如何评价?(6分)(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4分)(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有何积极意义?(6分)【答案】(1)老三将继承王位。
理由:老三是嫡长子。
(2)制度:王位世袭制。
由夏启开创。
评价:这种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私有制发展,阶级对立下的产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指分封制度。
(4)“授权”: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诸侯并有世袭统治权。
“尽忠”: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随军作战。
意义:扩大了疆域;稳定了秩序;巩固了统治。
14.厦门大学教授在《牵制管理》一文中认为,秦代开始建立的行政(丞相)、军事(太尉)和监察(御史大夫)三权分立的制衡管理机制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影响深远。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