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整理与复习论文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有效教学教法的探讨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有效教学教法的探讨作者:于静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小学的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尤其是在复习课方面,教师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教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03-0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的教学是重要的课型之一,通过复习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形成数学知识网络,以此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学错误。
数学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大胆地把学生的数学错误展示出来,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同类错误的发生率。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能。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一)对学生起点不准,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当中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
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复习课当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只是笼统地将知识点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复习。
甚至一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重要性,在复习过程中只是走了一遍过场,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益。
这样的教学观念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艰苦,同时也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时间下来,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复习课产生排斥心理,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所以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范文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逐步发生改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论文篇一:《浅谈新时期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创新教育》摘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
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创新教育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
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
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克服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弊端,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转变,逐步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众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同样不应脱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这能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们知道,对学生来讲,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以及与生活联系的加强,对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
因此,教师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创造一些符合小学生心智规律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逐渐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实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授“平均数”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班级要在元旦前举办歌唱比赛,规定给每个比赛项目的前三名分别奖励三个、两个和一个苹果,那么他们平均每个人得到了几个苹果?如果这把这些苹果奖励给两个人,他们一人会分到几个苹果?伴随着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再创设以下情境:小明的老师有六个苹果,能不能平均分给四个学生?如果小明的老师用六只钢笔作奖励,怎样能够将他们平均分给四个学生?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摘要】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如何有效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它包括三层意思:有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有效率,即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高效原则;有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不能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
这样的教学即使获得了暂时效益,长久下去,也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不是我们提倡的。
我们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
我们惊喜地发现,以往的”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课堂变得”畅所欲言、热闹非凡”。
然而在这看似热闹与精彩的背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课后完成的作业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反差。
这让我们又不得不扪心自问:课堂教学真的有效了吗?应该如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笔者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驱动力。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第一篇:造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一、数形结合进行教学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方法。
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单纯的数字、算式难免会乏味,极容易导致数学的学习效率低。
而数形结合将图形和数字、算式相结合,更加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时,就可以用直观的数轴来促进理解,比较两个正数谁大谁小,就通过画数轴,看哪个数字离原点的距离远,则哪个数字较大。
二、划分学习小组促进共同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是以大多数人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为标准调整课堂进度的,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学生快于教学进度或落后于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划分,将对知识理解吸收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合理搭配,促进互补学习,以提高班级的总水平和平均水平。
比如,划分小组后,对教师讲解的问题不理解的就可以向小组内理解了的同学询问,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讲解语言有共同之处,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做可以帮助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尽快赶上进度,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再次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可谓一举数得。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学上的一大创新,也是极有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视听技术,具有独特的视听冲击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上的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不同于“黑板教学”,课容量大时,黑板教学就会显得繁杂,知识点凌乱而不清,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每一张幻灯片讲解一个知识点,思路清晰,同时,在用演示文稿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唯有充分集中注意力,才能不错过知识点的讲解,否则,幻灯片一旦切换,就会错过相关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现象。
表现在教师辛劳、学生疲倦、求知欲望不强、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关于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新的要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少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它既是充满创新意识的教学,也是有效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生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
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数学教师应使自己成为: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
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教研工作,你有什么看法和研究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1]。
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
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
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
”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
”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知识形态化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在数学学习上立体思维能力较差。
以往题海战术应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都不符合现代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这一特点。
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的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新教材中“平移”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旋转门”、“推拉门”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它们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平移概念。
有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摘要: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有效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
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
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一、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我认为教师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分析首先应分析他们的生活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
但是我们清晰的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对学习者起着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目前,小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现象:看重时间的投入,忽视对效益的追求;重外在行为的投入,忽视内心的感受;重知识、技能的输入与产出,轻视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重有形成果的产生,忽视负效应的消除。
新一轮课改面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现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使我们在关注分数、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将课堂教学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使其涌动智慧的灵性,使学生在认知、技能、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有效教学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取得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情感氛围,设身处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揭示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填数练习:(1)(8+9)×3=□×3+□×3(2)13×(40+4)=13×□+13×□(3)16×(5+3)=16×□+□×3(4)34×19+66×19=(□+□)×□集体讨论并练习后,教师没有出示别的练习题,而是说:“同学们,老师出了填数题给你们填了,你们能不能也当回老师,出题考考老师呢?”学生听了教师的话后,心想:“今天老师要当学生,让我们当回小老师出题考他,出的题可别太容易。
”于是,学生有的自己动笔,有的与同桌交流、合作,出的“考题”如下:生1:(17+19)×2=17×□+19×□生2:4×9+9×6=(□+□)×□生3:(14+13)×□=14×□+13×□生4:(7+8)×□=7×□+□×□生5:□×□+□×36=37×(□+□)生6:(27+56)×7=27○7○56○7(填运算符号)教师对于学生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作答,让学生判断正误。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优秀9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优秀9篇)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篇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
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一、整合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
“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这个统一体而单独优先发展。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
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自身树立强烈的三维目标意识,从备课到上课,从教法选择到课堂活动,始终保持目标整合意识,以此指导教者言行,贯穿教学始终。
改变以孤立的“知识点”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要以“单元”为基础,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设计教学目标。
灵活地利用课堂内外有意义的情节,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
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边的资源,组织数学活动,引起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
转变教与学方式,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传授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会学”。
科学合理地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认真落实每一个活动设计。
重方法掌握,实现过程目标;重引导参与,实现学生发展。
坚持不断,长期积累,确保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二、活用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工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1.加工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设想对教材提供的情境进行创造性地改进和加工,让教学更适合学生。
这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丰富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
教材被拓展了,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使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教学目标准确、教学中是否达成目标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第一标准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
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
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
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第三,在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是否始终贯穿你设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设定学生通过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去探究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学生有收获。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中包括三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许多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调整,这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有层次性,学生学起来也更加轻松、更加有兴趣。
而课堂内容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兑现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控制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设计教学内容的难度,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论文1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
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
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
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
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中图分类号】g623.5摘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进修校所倡导的也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主题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特别是我们山区教育更应该追求的.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我乡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被许多老师认可并使用,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一些数学课上,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高。
要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情境创设目的要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二、有效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时,我创设了应用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还记得2004的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百米跨栏冠军的场景吗?”生:我知道的师;那你能说说刘翔夺得冠军的经过吗?生:听见枪声从起点出发,跨过栏杆,最终到达了终点。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凸显教学效益?这都是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体会:一、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认真研读,领悟和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
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知结构,使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
(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然而,也要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的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
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的方式更为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摘要:。
新课程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数学课堂教学不应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仅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而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才是一种有效教学。
学生有无发展或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标准。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小动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两种动物,小白兔有三组,每组有两只在一起玩;鸡有四组,每组有三只在一起吃东西),再向学生提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打算怎样解决?一个学生提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只)。
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这时还有学生举手,我让另一个学生接着说。
鸡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3+3+3+3=12(只)。
我再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了想说:4个3相加得12,我看到图上每堆有3只鸡,那么4堆就是把4个3加起来得12。
呵!他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我接着问: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又一个学生说: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2×3=6(只)。
几个学生附和着说:嘿!我也是2×3=6(只)。
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
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就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也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
也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整理与复习”, 顾名思义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整理,重新学习。
恢复、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的数学技能。
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应再是只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在教学中更应要“突出主体,开放过程,理练结合,注重实效”。
下面就这方面的教学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明确复习目标,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要求整理与复习的具体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整理和复习的总目标。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使知识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同时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复习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低段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形象的事物和生动的情景比较感兴趣。
应多通过讲故事及小游戏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到复习过程中。
而在中、高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习课的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让学生用图表,或文字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比,肯定学生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如:让学生自主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就会自主地用文字整理或是用字母整理。
1、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一、引言教师在对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时,一定要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和接受能力入手,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可以对课程更好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乘除法计算知识理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将对如何优化小学二年级乘除法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二、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问题在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完全,处于思维养成时期,逻辑能力水平低,因此在学习乘除法时略显吃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方式,并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缺乏了解,课堂气氛越发沉闷,学生对乘除法也就越发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小学教师大局部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虽然具有专业教育知识,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缺乏相关幼儿教学经验,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代沟不断变大,而乘除法教学相对来说十分枯燥,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不断下降。
最后就是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差。
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过程都只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短暂记忆,想要学生真正掌握乘除法知识,就一定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以到达稳固效果形成长久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但是在小学数学乘除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年纪小,常常出现对课后复习缺乏重视或是复习方式不正确等情况,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整理和复习》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整理和复习》发布时间:2022-04-22T07:11:36.75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5月作者:王晓鸿[导读]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
在单元的结束、学习阶段的结束、学期的结束时,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准备整理与复习课。
王晓鸿福泉市第六小学摘要: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
在单元的结束、学习阶段的结束、学期的结束时,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准备整理与复习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5-130-02引言复习课能够提纲挈领将单元主要内容乃至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在复习过程中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题海战术式的复习形式令课堂显得枯燥且乏味,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和热情。
复习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方式。
一、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小学生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相对比较零碎,他们自己的年龄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总结能力,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引导。
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严肃,小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害怕的情绪存在,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友善一点,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和小学生去相处。
比如说,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小学生一起做些互动的小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
二、激发兴趣、突出整理复习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新事物或爱好新活动的倾向。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整理与复习
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教师应该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和对照。
在使互不相连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地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体系。
如在整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中,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时要及时引出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通过知识的比较,知道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比、分数、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关系,强调知识的重点,为学习=():40=()(填小数)=60÷()=()%这类综合性的数学复习题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还能加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如0.1=0.10=0.100=0.1000,作分数表示:= = = 。
在比较中,也能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也是有共同之处的。
二、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
复习时,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整理的可能不够确切、有不够全面,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
印象,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
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复习《比例》的知识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说,我学过“解比例”,“那么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又问到:“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马上回答出比例的基本性。
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的意义,说说生活中的比例,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汇报如何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接着还有学生说出比例尺的类型。
最后学生自己回忆也正、反比例的意义,如何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再回忆出利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这样的复习,使比例的知识成为一条线型网络,学生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
三、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思考需要时间,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时间,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模糊的概念、不熟练的方法、尚未解决的疑问等,通过各种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
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法则和定律中,我首先出示一些简单的口算题:3.89+2.99
75.2-19.8 10.47-5.68-1.32 4.37+ +0.63+ 1025×72 38×56+44×38
94×101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中数与运算符号的特点,把上面的题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再让学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说一说应该怎样分类,(能不能简便计算)分成两类,再让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最后,学生从中选出一道自己最容易出错的题做一做,同时提醒其他同学在做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如×÷×计算中很容易算成是“1”。
通过同学的提醒,学生就能以前忘记的知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减法、除法的性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能重新记住,对四则运算的法则也会进一步理解。
四、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练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
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如在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出示:“1、一本书共560页,小明前3天看了84页,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共要几天?(用比例解)2、一本书,小明每天看28页,要20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5页,要几天看完?(用比例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再改动上面两题中的个别字如第一题把问题中的“共”改成“还”,用比例怎样解?第二题把问题加“提前”两字,又该怎样做?学生在原来复习的基础上,再通过
上面两题的对比,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两题,还有个别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就题论理、启发思路,提高他们对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要课堂中也有所收获。
同时,我还通过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的学生对学生作业批改、让别交谈中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和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复习课中,我们教师在对学生掌握本单元、本册、整个小学价段的数学知识要充分了解,如学生对哪些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哪些方面有不足,那么我们的数学复习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课能做到整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