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基础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介绍
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介绍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是出版专业学习的基石,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出版行业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出版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习这些课程的好处。
一、出版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出版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出版学导论、出版社会学、出版心理学、出版经济学、出版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出版行业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的出版思维和实践能力。
1. 出版学导论出版学导论是出版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出版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对出版学的范畴和研究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出版社会学出版社会学是研究出版行业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出版行业的社会功能、出版机构的社会角色、出版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出版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从事出版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 出版心理学出版心理学是研究出版活动中与心理相关的学科,主要包括读者心理、作者心理、编辑心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出版物的创作和宣传提供指导。
4. 出版经济学出版经济学是研究出版行业的经济规律和运作机制的学科,主要包括出版市场、出版物定价、出版企业经营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出版行业的市场状况和竞争情况,为从事出版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5. 出版法律出版法律是研究出版行业法律规范的学科,主要包括版权法、出版法、著作权法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为从事出版工作提供法律指导。
二、学习出版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学习出版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出版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出版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出版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出版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理论,提高自己的出版专业素养。
这对于从事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2. 增强综合能力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一、出版流程1.项目策划: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定位,评估市场需求和预期销售量。
2.策划编写:组织编写团队,确定文稿结构和写作风格,完成原始文稿。
5.设计排版: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间距、标题样式等进行排版设计。
6.校对审读:校对排版结果,修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
7.录入打字:将校对后的稿件进行录入打字,确保电子版的准确性和整洁。
8.印刷加工:选择印刷方式和材料,提供印刷样品,并进行质量检查。
9.装订加工:对印刷完成的书籍进行装订、压线、上角码等加工处理。
10.发行销售:制定销售渠道和策略,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二、版面设计1.基本原则:版面设计应遵循统一性、醒目性、易读性和美学原则,保证文本清晰易读,图片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
2.色彩运用:利用色彩来提升视觉效果,使设计更加鲜明有吸引力,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对比,避免过于花俏和冲突。
3.字体选择:选择合适的字体来传达设计意图和文本表达,注意字体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4.图片处理:对于插图和照片,要进行适当的剪裁、调整大小、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处理。
1.选择适当的内容:根据读者群体、市场需求和发行平台的要求,选择与目标读者相关的内容。
2.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确保文章逻辑清晰,内容连贯,语言简明易懂,注意避免冗长、啰嗦和不具体的表达。
3.校对和审读:对原稿进行仔细的校对和审读,确保语法无误、用词准确、格式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和排版错误。
4.合理安排章节: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章节,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5.删减修整:对冗余、重复或不相关的内容进行删减或修整,确保文稿的紧凑和连贯。
四、市场营销1.目标读者:明确目标读者群体,针对其需求和口味进行定位和推广。
3.线下推广:参加相关图书展览、书展、文化活动等展示和宣传自己的作品。
4.媒介合作:与各类媒体合作,进行书籍推荐和书评,提高图书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5.读者反馈:及时了解读者对作品的反馈和评价,改进不足,加强优势,提高读者满意度。
出版学基础罗紫初-精品文档176页
5、出版物流通与消费的关系
• (1)流通对消费的先导作用 • a、流通为消费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满足需求) • b、流通能对读者消费进行引导(引导需求) • c、流通水平的发展能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创
造需求) • (2)消费对流通的动力作用 • a、消费规模的发展,促进流通规模的扩大 • b、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流通市场行情的变化 • c、消费水平的发展,促进流通质量的提高。
XX XX (HK) LTD
3、出版政策建设(主要是经济政策建设)
• 书业经济政策的涵义:指国家为扶持出版业发展而针对出版业实
际情况,从经济上对出版业的运行所作出的一些特殊的规定。
• 其具体作用为:a、保证作用
•
b、扶持作用
•
c、调控作用
• (一) 定价政策
1、沿革。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2、特点 。a、保本薄利
•
3、文化传播功能
•
4、文化积累功能
• 四、出版活动的经济功能
概念:是指出版活动所具有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功用与机能。
内容: 1、产值构成功能
2、经济促进功能
3、经济服务功能
五、出版活动的社会功能(狭义的)
概念:是指出版活动所具有的影响社会公共生活与环境的功用与机能。
内容:1、知识交流功能 2、社会调控功能
对出版学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简评。
XX XX (HK) LTD
目前我国出版界对出版学学科性质的几类认识:
• 1、交叉学科 • 2、综合性社会科学学科(文科综合) • 3、综合性学科(文理综合) • 4、我们的主张(应用文科) • 出版学为什么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为此我们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 1、学科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 2、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属了哪类现象? • 3、为什么将出版学看成综合性学科 • 的理由不能成立? • 我们主张: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应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包括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
(三)政治性和思想性。
(四)经济性和产业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供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方针原则(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一)出版专业是以编辑、设计和出版为核心,涵盖了书籍、杂志、报纸等出版物的制作、发行、销售等全过程的专业学科。
本文将介绍出版专业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出版专业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流程。
一、出版专业概述出版专业是媒体与传播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出版规划、编辑设计、市场营销、发行销售等基本能力的人才。
出版专业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各种出版物的制作和推广。
二、出版专业流程1. 策划阶段:策划阶段是出版物制作的起点,决定了整个出版过程的方向和目标。
策划包括选题、定位、内容规划等方面,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读者喜好、竞争分析等因素。
2. 编辑设计阶段:编辑设计阶段是指根据策划要求,进行内容的撰写和排版设计。
编辑要注意文案的逻辑性、文采和易读性,设计要注重版面的美感和可读性。
3. 制作印刷阶段:制作印刷阶段是将编辑设计好的内容进行印刷制作和装订加工。
制作印刷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印刷厂商,控制印刷质量,确保出版物的印刷效果符合要求。
4. 发行销售阶段:发行销售阶段是将出版物推向市场并进行销售。
发行方面需要考虑渠道选择、市场推广等策略,销售方面需要进行渠道管理和销售促进。
三、出版专业的重要概念1. 版权:指作者或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等。
2. ISBN:国际标准书号,用于对图书进行标识和管理,方便图书馆、书店等机构进行管理和查询。
3. 校对:对出版物的文字、图片、格式等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准确无误。
4. 排版:根据出版物的设计要求,对文字、图片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排列。
5. 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策划和推广提供依据。
四、出版专业就业方向出版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出版社、图书馆、报纸杂志社、文化传媒机构等单位就业。
主要职业方向包括编辑、策划、制作、发行、销售等岗位。
总结:出版专业是以编辑、设计和出版为核心的专业学科,包括策划、编辑设计、制作印刷、发行销售等环节。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章节题库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圣才出品】
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一、概念题1.槐市答:槐市是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的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场。
因为坐落在繁盛秀丽的槐树林中无墙屋,故称为“槐市”。
每逢初一、十五,太学生多会于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
槐市兴于西汉末期,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太学在战乱中解散,槐市随之消失。
槐市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图书贸易市场。
2.书肆答:书肆是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发行机构。
古代的书店称为书肆。
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
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
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
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3.佣书答:佣书是指在我国初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传播、销售完全靠人工抄写复制,替他人抄写复制书籍而获取一定佣金的活动。
据古籍记载,初具规模的佣书活动,是从西汉开始的,东汉有了更大发展。
4.雕版印刷答:雕版印刷是指公元6世纪出现的一种印刷术,以木板刻字印刷,一个雕版可以重复使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成为可能,只要把握了雕版的质量,也就使用该雕版印制出来的出版物质量有了保证;同时,利用一个雕版可以大量复制,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降价了生产成本。
一些民间需求最大的品种如唱词、日历、韵书、佛经等采用雕版大量印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也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5.活字印刷答:活字印刷是指北宋庆历年间由毕昇发明的一种印刷术,即用胶泥刻字,用火烧使其坚硬,再将松脂蜡加热熔化,将泥活字粘成一个印版印书,印完再用火烧熔化松脂蜡拆版,其泥活字分类存放,下次排版时再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出版物,从书籍、杂志到报纸、音像制品等等。
然而,出版专业可远不止把文字印在纸上这么简单,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而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出版的历史。
出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人们开始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时候,出版的雏形就出现了。
在中国,古代的刻书业相当发达,从竹简、帛书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出版业的发展。
在西方,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也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版的流程是出版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选题策划开始,编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和社会热点,挖掘有价值的选题。
然后是组稿,联系作者,获取优质的稿件。
接下来是审稿,这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环节,编辑要对稿件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
排版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它不仅要让页面美观、易读,还要符合出版物的风格和定位。
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宽窄、插图的搭配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校对工作则是对排版后的稿件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文字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使用、格式的规范等,确保出版物没有错误。
印刷和装订环节则关系到出版物的最终呈现效果。
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和纸张材质,保证印刷质量;而装订方式的选择也要考虑出版物的类型和用途。
版权问题在出版中至关重要。
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出版者在使用作品时必须获得合法的授权,否则就可能涉及侵权。
同时,出版者也要保护自己的版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传播自己出版的作品。
市场营销也是出版的重要环节。
出版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出版物,提高其知名度和销售量。
这包括举办新书发布会、参加书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等。
在数字时代,出版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兴出版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
出版者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和营销手段。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课后习题 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圣才出品】
第五章 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1.什么是出版物生产?它由哪些生产要素组成?答:(1)出版物生产的含义出版物生产,是指出版业生产经营者利用一定的出版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出版物产品的过程。
(2)出版物生产的组成要素一项完整的出版物生产活动,由以下要素构成:①出版业生产经营者这是出版物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组织者,包括出版社、报刊社、印刷厂、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等出版物生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②出版资源这是指能够形成出版物内容及产品形态的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
包括出版物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资资源,具有一定管理思想与技能的人力资源,以各种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资源,沟通各生产要素之间联系的信息资源以及构成出版物内容的社会文化资源,等等。
出版资源既是形成出版生产力的基础,又是出版产品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
③市场需求这是指读者需要购买出版物而又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愿望与要求,这些愿望与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出版物流通环节的经营者向生产商的进货反映出来。
市场需求为出版物生产活动提供动力与目标。
正是由于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存在,才使出版物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场需求是构成出版物生产活动的必然要素。
④生产过程品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质量及所采用的设备、手段等,对出版物生产的速度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2.就性质而言,出版物生产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出版物的生产在性质上具有以下特征:(1)出版物生产就目的而言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并重的生产。
我国出版物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出版物生产活动不能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
(2)出版物生产就过程而言是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相结合的生产。
这是由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物质产品的形态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编辑工作过程使个人知识产品成为社会化的精神产品,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将精神产品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出版物外在形态。
出版学基础 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出版就是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基本要素:编辑加工、大量复制、广泛传播。
出版活动形成的条件:资源条件、生产条件、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
出版物: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zhù)知识信息并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
出版物分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互联网出版物。
正式出版物:是以出版物流通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种类型,指经国家批准设置、具有法人资格的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并以商品交换方式广泛发行的出版物。
非正式出版物:是指经一定审批手续而印刷出版,并以非贸易形式发送与交换的出版物。
如供交换用的内部报刊、纪念性文集等。
内部出版物:以出版物流通范围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种类型,指正式出版物中其流通范围有所限定的出版物,包括在出版物上标明了“内部发行”、“限国内发行”等字样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是以出版行为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出来的一种类型,指以不合法的行为制作的出版物。
在中国指由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以外的团体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制作,并向社会征订、销售的出版物,或内容为国家明令禁止的出版物。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
理由如下: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主要矛盾;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基本矛盾。
出版学定义:出版学是研究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出版学的研究内容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组成。
现阶段,出版学应侧重研究的内容:出版学学科理论研究;书刊生产流通基本规律研究;出版事业的组织与建设研究;出版物市场营销规律研究;出版事业史的研究;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出版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
出版学具有应用学科的基本特征:一是在出版学的两类研究内容中,侧重点是应用研究;二是出版学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部门和系统(即出版发行系统)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三是从实践中抽象出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出版学理论对出版实践有着非常直接而明显的指导作用,但对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则无直接指导作用,它不像一些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理论那样,几乎能在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起作用。
出版专业基础12页word文档
出版专业基础12页word文档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共13 个知识点,其中掌握7 个,熟悉3 个,了解3 个。
一、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掌握)(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二)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要素1.编辑——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2.复制——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原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
最常用的复制方式:印刷、翻录、光盘压制、集成电路卡制作、计算机下载等。
3.发行——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二、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了解)(一)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主要指作者创作的作品。
(二)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包括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复制产品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等物质资源。
(三)流通传播条件如信息、网点、机构、渠道、人员、设备等。
(四)市场条件由一定规模的出版物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
三、出版的一般过程(熟悉)(一)精神产品生产阶段1. 包括信息采集2. 选题策划3. 组稿4. 审稿5. 编辑加工整理6. 整体设计7. 审定发稿。
(二)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包括制作“母版”样本(校样、样带、样盘)、制作正式“母版”(印版、母带)、进行批量复制、匹配组合并包装。
(三)产品流通阶段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四、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掌握)(一)指导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见教材p8)指导思想的根本、核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注意新的提法)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4.坚持质量第一。
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三)主要任务1.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出版专业基础是出版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了出版的基本概念、出版物设计、印刷工艺、市场营销、版权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对从事出版工作的人来说,学好出版专业基础十分重要。
从基本概念方面来看,出版是将文字、图片、音像等信息载体制成书籍、报刊、广告、网络等多种形式,传递给读者的一种文化服务行业。
出版包括了从策划、创意、编辑、设计、印刷、发行、营销、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人员协同作战,才能出版出高质量的图书、报纸、杂志等产品。
出版物设计涉及到排版、字体选择、色彩搭配、图片选取等方面,对于一个美感和准确传递信息的出版品来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好的设计,才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阅读。
因此,出版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内容的特色和读者的审美趣味。
印刷工艺是指生产出版品的过程,它包括了原稿、排版、制版、印刷等环节。
印刷工艺越成熟,印刷出的书籍品质越高,书籍的质量也更好。
传统的印刷工艺包括了凸版印刷、凹版印刷、柔印、胶印等,而现代的印刷工艺则有了数字印刷、网络印刷等创新型印刷技术。
不同的印刷工艺适用于不同的出版品,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
市场营销是指将出版品推广给读者,通过不同的渠道,让读者了解到出版品存在的价值和优势。
市场营销要包括产品定位、目标受众、推广方式、营销渠道等方面。
市场售卖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出版品的销售情况。
版权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出版品的知识产权、版权,维护出版商和读者的利益。
版权管理包括了授权、转让、保护,以及侵权管理等方面。
总之,出版专业基础是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必须要重视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出版从创意创作到制作、印刷、销售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不断学习与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出版工作使其成功上市。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物的概念和种类出版物的概念:已出版的作品。
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六种。
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但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称为出版物。
出版物的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化内容2.具有物质载体3.具有一定量复本,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出版物的种类按总体特征划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类。
(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纸质出版物(印刷型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
按内容所属学科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每一类出版物再作分类。
(A—J,Z)其他分类方式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六种出版物的定义、特点、形式、分类各种出版物比较图书不同于报纸、期刊的主要特点:非连续出版,篇幅和出版周期有较大伸缩性;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可重印和再版;既可由一篇作品组成也可由多篇构成,报刊由众多作者的不同作品组成。
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出版方式上是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不修订再版,由众多作者作品汇编而成。
期刊与报纸的主要区别:其外在区别是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小于报纸,出版周期一般比报纸长;其内在区别是期刊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音像制品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手段不同;物质载体不同;复制方式不同;需要一定播放设备;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
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主要区别:电子出版物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以及载有的信息内容不同。
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五种出版物的区别主要在出版方式上:复制不必事先进行;复本数量不必事先确定;发行全电子化。
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介绍
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介绍一、课程概述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是出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出版行业的基本认知和理解,为日后从事出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内容涵盖了出版产业的基本知识、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出版市场的运作机制等方面。
二、课程内容1. 出版产业概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出版产业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学生将了解到出版产业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出版产品的种类和特征。
同时,还将涉及出版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包括出版社、印刷厂、发行渠道等。
2. 编辑与审校编辑与审校是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本部分将介绍编辑与审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辑,以及如何进行审校和校对工作。
同时,还将了解到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编辑如何在出版过程中发挥作用。
3. 设计与排版设计与排版是出版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本部分将介绍设计与排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版面设计、字体选择和图文排版,以及如何使用排版软件进行操作。
同时,还将了解到设计与排版对于出版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设计与排版的效果评估。
4. 印刷与装订印刷与装订是出版流程中的最后环节,本部分将介绍印刷与装订的基本知识和工艺。
学生将了解到印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印刷设备的使用和印刷质量的控制要点。
同时,还将了解到装订工艺的种类和选择,以及装订品质的评判标准。
5. 电子出版与数字化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和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出版行业的重要趋势。
本部分将介绍电子出版与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学生将了解到电子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以及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和市场前景。
三、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出版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具备对出版产业的整体把握和认知,了解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掌握编辑与审校、设计与排版、印刷与装订等环节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熟悉电子出版与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具备相关技术操作能力。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章节题库 出版工作的性质、方针与作用)【圣才出品】
第三章 出版工作的性质、方针与作用一、概念题1.知识生产答:知识生产是指人类受对科学对未知探索的本能以及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与献身精神的驱使而从事的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性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生产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版物使用价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2.市场寿命周期答:市场寿命周期是指商品在进入市场之后,经过试销、平销、畅销、滞销等几个阶段,到最后退出市场所需的时间。
图书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又称图书产品的市场寿命。
我们把图书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全过程称为图书产品的生命周期。
营销学上习惯地将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文化选择答:文化选择是指编辑选题时,按照受众的总体需求和社会对精神产品价值取向的根本要求,对大量个体自由创作的作品进行审识鉴别,筛选优化;编辑加工时,对选定的书稿进行增删整理,按照有利于社会传播的标准对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把关的过程。
4.文化创造答:文化创造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形式而进行的文化生产活动。
文化创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特质生产过程,同时它也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5.文化传播答:文化传播是指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受社会集团的共同意识制约,也受个人社会心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
6.文化积累答:文化积累是指文化通过各种文字载体的形式传承积淀的过程,主要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纵向扩散的过程,也是保存旧文化和增加新文化的发展过程。
7.“两为”方针答:“两为”方针是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
“两为”方针是出版工作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贯彻“两为”方针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出版理念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方向;②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上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③在出版产品和服务对象上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出版:所谓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二出版的基本要素:1.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 2.对编辑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 3.将复制的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三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够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 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够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和制作的生产条件 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四出版物: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知识信息并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五出版物的构成要素:精神内容,物质载体,用于传播六出版物的基本类型: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七出版学:出版学是研究出版商品供求矛盾的产生于发展规律的科学。
八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九出版学的研究内容:1.学科基本理论研究2.出版物生产流通基本规律研究,出版活动的基本特征极其事业组织规律的研究等 3.出版发行事业的组织和建设研究 4.出版物市场营销规律研究 5.出版发行商业史的研究 6.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出版发行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十出版学的性质: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十一出版学方法论的构成:1.出版学研究的哲学方法 2.出版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3.出版十二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方法 4出版科研课题的综合论证方法十三出版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1.空白填补法 2.旧题新做法 3.零说系统法 4.小题大做法十四出版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方法:1.调查方法 2.观察方法 3.统计方法十五出版科研课题的综合论证方法:1.分析归纳法2.系统分析法3.比较研究法4.定量分析法第二章一 .书肆,槐市二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 2.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 3.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三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一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四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他于1807年到澳门传教,后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并与1815年雕刻印行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陆费揆船板的中华书局,1926年由章锡琛创办的开明书店等。
五 .目前国际出版业有两个发展重点,将成为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两个重点方面,一是按需印刷的应用,二是电子书的生产六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出版物生产经营机构,流通组织机构,与出版发行有关的其他机构七 .2009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00多家,含副牌出版社35家八出版社的类型一是由中央各部委或相当部委一级的机关,团体主办的出版社。
二是由各新闻出版局主管,由省(市·区)内厅,局级单位主办的出版社。
三是由各高等院校主办的出版社。
四是除上述三大类型之外的其他出版社。
九出版社的性质:出版社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单位。
我国出版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分工责任制。
十出版社的内部结构:一般都是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行政管理部十一国内发行机构分为: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古籍书店十二出版宏观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十三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1.出版教育机构2.出版科研机构3.出版物资供应机构十四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十五出版业中观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管理的主体是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二是管理工作对象(客体)是有个行业内各个经营者构成的行业自系统,三是管理方式,方法是通过行规行约的的制定与推行,对子系统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与规范十六出版业的宏观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
第一,保证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这是出版业管理活动的社会目标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这时出版业管理活动的产业目标。
十七出版业宏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出版业的整体运行进行规划与调控十八出版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1.产业发展导向2.市场培育管理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4.行业的服务与协调十九出版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指与出版业宏观调控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二十出版的宏观调控机制的两个方面:宏观管理体制与宏观管理手段第三章一出版物是含有一定知识内容的出版产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性。
商品性与精神文化产品特征的统一,构成了出版物属性的重要特征。
二出版工作的性质,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三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方针:“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两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四章一出版资源:所谓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二出版资源的两大类型:一是核心资源(选题资源)二是其他生产要素资源三出版物核心资源的组成 1.作者资源2.旅游文化资源3.历史文化资源4.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5.国际出版资源四出版物生产要素资源的组成 1.出版物生产。
物质资源2.出版物生产智能资源3.出版物生产资本资源4.出版物生产信息资源五出版资源的特点:除具有一般经济资源所共有的经济性,稀缺性及多用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具有2.出版物资源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并存 3.出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缓慢运作的过程4.出版资源具有可再生性5.出版资源既具有有限性,有具有无限性六出版资源配置:所谓出版资源配置,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出版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七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出版资源在各项不同的出版活动之间,以及出版活动的各项不同用途之间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配八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标准:1.所开发的出版资源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2.关于某一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类出版资源的配置是否相互协调3.用于配置出版资源的成本是否合理九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作用:1. 优化配置出版资源,能促进出版物质量的提高2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有效降低出版物生产成本3. 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促进我国出版业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出版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4. 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提高我国出版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十出版资源的市场配置:所谓出版资源的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出版资源在各类出版物生产活动之间自由流动,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市场配置的核心是市场机制的作用。
十一市场机制的核心部分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大机制构成。
十二出版资源的市场配置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社会条件 1.产权的独立性与分散性 2.资源的流动性3信息的及时性4.竞争的充分性.十三我国出版资源配置手段的现实选择:我国出版资源配置手段的选择,应采用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相结合的模式,并逐步扩大市场配置的比重,缩减计划配置的比重,并最终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性手段的目标十四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1.统一目标原则2.协调配置原则3.择优配置原则十五我国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 1.强化书业资源意识 2.重视加强出版资源的调查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4.加强出版信息网的建设第五章一出版物生产:所谓出版物生产,是指出版业生产经营者利用一定的出版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出版物产品的过程。
二出版物生产的构成要素:1.出版业生产经营者2.出版资源3.市场需求4.生产过程三出版物类型 1.印刷出版物2.微缩出版物3.音像出版物4.电子出版物5.互联网出版物四印刷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期刊,图片五出版项目策划:所谓出版项目策是指策划者在某项出版活动正式运作之前,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实态,对该项出版活动的具体目标,步骤,产品,资源,效益等构成要素进行构思与设计,并形成系统,完整的项目运作方案的过程。
六出版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1.产品策划2.市场策划3.资源策划4.销售策划七编辑工作:编辑工作是依照一定的思路开发选题,组织和加工整理书稿,以形成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出版物精神产品形态的一系列工作。
八编辑工作的内容:1.选题2.组稿3.审稿4.加工整理5.装帧设计6.发稿与校对九出版物生产成本:出版物生产成本是出版物产品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出版物全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十出版物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分为,间接生产成本,包括编辑费,企业管理费(管理费,财务费)。
直接生产成本,包括稿费和编校费,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印刷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废品损失费十一稿费的基本计算方式1.字数稿酬2.版税稿酬3.一次性稿酬十二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控制重点:纸张和装帧材料费,印制费以及废品损失等第六章一出版物市场,所谓出版物市场,即指围绕出版物商品交换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二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1.经营者2.出版物商品3.消费需求三我国出版物市场的性质: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国统一性文化消费品市场四出版物市场需求:所谓出版物市场需求,是指出版物市场的潜在消费者想在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出版产品而又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愿望与要求五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1阅读需求2.自尊需求3.收藏需求4.交往需求六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1.需求的多样性2.需求的层次性3.需求的可诱导性4.需求的专指性5.需求的伸缩性6需求的地区性7.需求的时效性五影响出版物消费的基本因素1.文化教育状况2.经济发展水平六影响出版物消费的重要因素1.人口状况2.书业状况七其他社会因素1文化传统2.社会形势3.语言特点第七章1.信息流通与市场的沟通过程的主要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商品信息、诱发读者需求、沟通供求联系、形成潜在市场。
2.出版物流通组织的一般过程的四个过程八个步骤。
一、信息流通与市场沟通过程 1.产销关系的确定(这是出版物生产者选择出版物流通者并与其建立经济联系的过程)2.宣传征订(出版物宣传方式按其信息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文字图画宣传,二是实物宣传,三是口头宣传)二、出版物商品交易过程(作用是:实现出版价值,使出版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进行交换;直接满足读者需求,使出版工作的根本目的得以实现。
)1.批发(这是按宣传征订的意向,由出版社或批发商向零售商成批转移出版物商品所有权以供其继续转售的商品交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