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教育之用心感悟历史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历史教学感言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徜徉,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感言和心得体会。
一、历史教学的魅力1. 历史是时间的见证者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历史教学让我们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审视过去,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把握未来。
2. 历史是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艺术、科技等。
历史教学让我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历史是道德的指南历史是人类道德的指南,它记录了人类在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历史教学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历史遗址、举办历史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突出重点,把握脉络历史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要注重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3.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探究。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撰写历史论文、参与历史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融入生活,强化记忆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我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战争;在讲解古代经济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历史心得感悟
历史心得感悟历史心得感悟篇1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
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
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南安成功中学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15-480)透视“断层”架起衔接的桥梁---------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南安市成功中学雷荣典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
然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断层”却是困扰着广大学生的一道难题,刚踏入高中的许多高一新生往往会因高中历史学习的繁难、庞杂、抽象而感到苦闷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些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也往往因历史学科的难学而退缩。
因而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教育的顺利过渡,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被提到了课改教研的前沿。
鉴于此,本人结合近两届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初高中历史教与学衔接“断层”的原因分析1、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变革跨度大,滞缓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延续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初高中历史课程在教材编排、课标设置、知识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而这些变革客观上却导致了两学段课程内容之间的断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历史教育的延续性。
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中外历史整合的基础之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分别对应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就使得教材内容更加学术化与专业化,但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要求甚高,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初中历史课程还主要是以通史框架为主,教材内容呈现出浅显性与感性描写的特征。
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却出现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学生们就需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
中学历史教育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记忆,也是国家的根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中学历史教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历史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育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中学历史教育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历史教材内容枯燥部分历史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中存在一些历史事实错误,影响了学生的认知。
3.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家长和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和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学习无足轻重,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三、中学历史教育的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改进教材内容教材编写者应注重教材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确保历史事实的准确性。
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社会应重视历史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个人心得体会1. 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的反思
面对高一新生 , 教师要 了解初 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 的要求 和特 点 ,关注学生初 中阶段历 史知识学 习的状 况, 使教学具有 针对 性和连续性 , 做到对 “ 旧知识 ” 新 心 中有数 , 教学详略得 当, 的放矢。课 堂上 , 生手头练 有 学 习材料中已介绍 的问题可略讲甚至不 讲 , 提示学生课后 自己去看 即可, 这样可以节省课 堂时间。面对初 高中历 史 知识体系断裂的现状 , 教师一定要注 意帮助学生构建 历史 知识体系 , 弄清历 史发展 的来 龙去脉 , 强通史意 增 识, 这既是对初 中基础 学习 的“ 补课 ” 也是高 中专 题史 , 学 习的必备通史基础。 历史 教学中 ,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 绩的 目标 , 就必须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随着年龄 的增长 和心理的发展 , 中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和对历史问题进 高 行探究 的能力有所提高 ,感兴趣 的领域 也更 为广 阔 , 要 求 独立 思 考 和 表 现独 立 人 格 的 欲望 也 更加 强烈 。 这种 在 情况下 , 教学 活动要围绕高 中新课 程标准 , 以适应学生 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变化的需要 。 新课 改下的历史思维 能力有 : 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 , 分析 、 综合 、 比较 、 归纳 、 概括历史事 实的能力 , 运用 已知信息解决新 问题 的能力。首先 , 以历史知识为载体 , 运用课堂讨论激发学 生 的思维。 讨论是思维交流 的最好形式 , 在历史教学 中, 创设讨论的氛围 , 鼓励 学生争论 , 教师及时点拨 , 使问题 在讨论 中得到解决 。学生在讨论中增长了知识 , 同时分 析、 综合 、 比较 、 概括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其次 , 充分 利用历史 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高 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 明显的特征 , 即从全新 的角度 以 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 的历史原始材料 , 配之 以相应 的思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之我见-2019年教育文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之我见伴随着新课改从初中逐步扩展到高中阶段,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个老话题又重新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加上这几年高考命题中能力要求是越来越凸显,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中,历史部分有12道选择题提供的都是旧知识新情境,需要学生学会分析、提炼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之后思考分析才能得出所需答案。
第37题材料题更是给了大篇幅的阅读材料,阅读量大,信息多,这更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了。
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基础年级的教学和高中阶段能力培养教学的衔接问题,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我校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初就衔接问题开了专题研讨会。
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差异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就有必要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特点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调整高一新生入学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推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了,教学内容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这样的教材呈现形式是“通史”加“主题”的形式。
从知识体系上看相对完整,但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历史现象和结论,对历史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侧重于感性描写和生动叙述。
初中历史教学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唯真、善、美的人格品质。
目前广西高中历史教材使用的依然是人教版的旧教材,内容有必修的《中国近代现代史》,选修的《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也属于通史教学。
虽然在内容上免不了与初中部分重复,但在能力要求中侧重于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意义、影响等进行分析,即侧重于理性分析,力求对事件的本质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分析。
因此要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比较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历史背景去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
浅议初高中历史课的衔接
谈初高中历史课的衔接 苏峰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2015年的夏天,是英才学校中、高考喜获丰收的 季节;你们的到来使学校又迎来一个新的播种季节。 新高一,像渴望生长的种子,已经选择了英才这片 沃土,而我有幸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名园丁。面对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如何引领你们顺利实现初高中 的衔接,我们老师责任重大,这个问题处理好了, 那不仅能省却教师很多“重复劳动”,还能帮助学生更 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迈好高中第一步。借今天这 个机会,就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谈点个人 见解,希望对同学们即将开始的高中学习有所帮助。
25.(2012高考)许仙与白娘子自由 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 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 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高一学习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 问题,甚至贻害高考,其表现为: 1、大部分学生对基础史实 掌握不牢固(29题) 2、历史概念理解掌握不到 位(24题) 3、理性思维、发散思维能 力较弱,不能很好地联系所学知 识作答。(25题)
二、初高中衔接问题产生 原因的初步分析 : 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 层。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 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 于经验型,你们习惯于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 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求形 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其要求是能够利用理 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 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 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新教 育大纲的实施,初中历史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 对于一下子提升了理性思维要求的高中课本,对于 习惯了学习形象生动历史教材的新高一学生往往不 适应,因而产生衔接中台阶太高的感觉。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近几年历史中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趋向考查学生学习能力。
如何应对中考的变化,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成为当下新课改、新高考下素养渗透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从注重以史料为载体、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和注重历史解释的培养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历史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以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标签:初中历史;教学衔接;史料;历史解释;历史思维近几年苏州历史中考题有了重大变化。
从内容上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又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2015年苏州历史中考卷第八题“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
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
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很多同学选了新文化运动此题学生很多误选了C,说明学生对于材料的解读尚欠火候,只单单注意到了材料中的“文化运动”一词,便做出了判断,却没有很好地研读该词前后的语句。
因此,相比以往近年的中考题趋向考查学生能力,这也告诉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初高中内容和能力的衔接,不仅是为了适应中考的变化,更是为学生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1、注重以史料为载体。
直接以原始史料或学者认识为载体,考查学生阅读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判断史实和史观。
但在使用史料时需要注意选择史料时要适度。
“适度”主要是指量上的适度和内容难易适度。
量的适度指精选史料,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选择典型史料,不宜过多。
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史料满堂灌,学生还没看完史料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环节,不但增加学生记忆负担,还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内容难易适度是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相应史料,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
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价值
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价值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孙艳丽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关系到中学历史教育承上启下的过渡。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高中历史衔接有待不断探索改进,这对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与整体历史问题的分析把握与重要意义。
目前出现初高中历史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关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初中与高中的历史教学形成合力,对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对进入大学后的历史课程学习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因此对于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这里主要从三方面分析这一问题的研究价值。
一、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首先,从心理认知上,由于中考对历史学科考察范围缩小,考试分值只占有20分,导致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高中的历史学科,虽较之数语外这三大主科来说,容易在学生心理形成副科概念,但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如:政治、地理、化学、物理等所采用的分值和课程安排都相差无几,且都属于会考科目,是进入高二后的文科学习中的主要科目。
因此,要从心理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为以后进入高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所在,才能认识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从知识能力看,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包括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高中则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发展知识,更强调专题性;在能力方面,初中要求掌握基础能力,比如: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分类汇总历史信息、陈述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和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除了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进入高中后要及时处理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对有效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同时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
在学习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
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究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交流学习的方法。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1 6S 浅谈Fra bibliotek 高 中历 史教 学 的衔 接
■ 杨 志 国
初 、 中 历 史 教 学 衔 接 问题 高 对照和分析初 中历史课程标 准与高 中历史课程 标 准 , 中我 们 可 以 看 出 两 个 问 题 。 从 1基本历 史知识 上 的承接 性。初 、 中历史 在 . 高 基础 知识 上是基本稳 定 的 , 只是 在 内容 的深化 上 的 侧重点有所不同 。就 高 中而 言 , 相关 的规 定 明确指 出 :在 义 务 教 育 的基 础 上 , 一 步 认 识 历 史 发 展 进 “ 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史 问 题 , 括 重 要 的 历 史 人 物 、 史 事 包 历 件、 历史现象和历史 发展 的基本脉络 。 由此 可见 , ” 高 中历 史学习专题是在初 中历史学 习基础 上进一步 的 拓宽和深化 , 它们之 间是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因此 , 了解初 中教材 , 做好 初 中、 中历史 教学 的衔 接 , 高 才 能使 高 中 历 史 学 习更 顺 利 。 当 然 , 种 知 识 上 的 衔 这 接应 该“ 既注重 与初 中课 程的衔接 , 又避 免简单的重 复 ” 。 2 过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上 的 一 致 性 。 . 情 初 中 阶段 的历 史 课 程 标 准 规 定 : 唯 物 史 观 和 科 学 以 的教 育理论 为指导 ……转 变学 生被 动接 受 、 死记 硬 背的学习方式 , 拓展学 生学 习和探 究历 史 问题 的 空 间 ; 养 学 生 正 确 的 历 史 观 , 而 使 学 生 学 会 辩 证 地 培 进 观察 、 分析历史与现实 问题 , 加深对祖 国的热爱 和对 世界 的了解 , 历史 中汲取智慧 , 从 养成现代公 民应具 备 的人文 素养 , 以应 对新世 纪 的挑战 。高 中阶段 的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 : 会运用 科学 的理论 和 方法认 学 识历 史和现实问题 , 步形成科 学 的世界 观 和历史 逐 观 ; 立 不 断完 善 自我 、 树 为祖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做贡献和 民族 与人类命运 的人生理想 。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 : 1在过程 与方法上 , 中 、 中都 注重对学 () 初 高 生进 行历史方法 的培育 , 努力 转变学 生学 习历 史 的 方式 ;2 在情感 与态度 价值 观上 , 形成 正确 的世 () 要 界观与历史观 , 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 , 树立远大的人
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衔接教育之我见
2012-05教学实践新教材体系在编排上更突出专题性,重视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及专题分析能力的提高。
但是,专题史体系结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教学内容的分布问题、历史知识的完整叙述问题、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问题等。
众所周知,专题式历史复习历来是高三学生第二轮复习常使用的重要方法,而现在把它放到高一年级,对于历史知识极其缺乏,学习历史能力又极其低下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一、激发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兴趣通过我们的了解,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还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
认为学历史无用,学历史就是“多背分”。
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下,学历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
我建议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上一堂“历史导学课”。
可以结合时下的热播电视剧或所谓的“鉴宝”节目等,让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以及品味历史。
同时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二、整合教材,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初中教材删减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
老师应建构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同时初中教材中有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分散在几个单元的课程中,使学生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思维。
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我建议教师在进入一个新专题讲授前,可以适当地补充该专题的通史知识。
这样就有效地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并且要指导学生阅读导语部分的内容,这往往是本专题的整体脉络。
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作者:陈晓琴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做好学科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初高中历史教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Thought about problems of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junior history teaching and senior history teachingChen Xiaoqin【Abstract】Problems of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and senior histo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improving valid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essay is discussed the Study Concept,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pproach, Learning Method and history teachers in junior and senior schools and so on.【Key words】Junior and seniorHistory teachingTransition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程:感悟初高差异,实现学段跨越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程:感想初高差异,完成学段跨越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承当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初高中历史教学分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学段,所以初中到高中的转变看似是循序渐进的连接过渡,实则是迥然不同的阶段跨越,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应看到初高中的历史根底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上又是在一脉相承中螺旋上升。
因此,我建议循着初高中历史学习变化去找寻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学会预习适应初高课程容量差异从新课标设计的教科书编排结构来看,初中部编新教材为通史框架,高中部编新教材为“通史〔必修〕+专题〔选择性必修〕〞,这种编排从形式上表达了初高中历史教材编排的衔接性,但是在内容上却相距甚远。
初中三年完成六册中外历史教学内容,高中要在一年内完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部内容,而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充,可想而知,高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多大。
比方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用了三个单元15节课讲述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高中历史教材只设计了一个单元4课时完成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稳固的全部内容。
这仅是量的问题,高中历史内容在深度和难度上也远超初中历史,而且高中历史课时紧张,一节课要在一课时内完成。
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内容适当放开讲,哪些应该点到为止,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依据课标及学情去进行教学设计,既要把问题讲全面,也要把深层问题讲清楚。
而且高中教材通史体例下宏观叙事内容多、范围广,专题内容跨度广、内容细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前必需要做好预习,预习一节课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有哪几局部内容组成,重点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是上课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同学们要对自己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重视根底完成初高知识衔接中的跨越初高中历史教学都重视根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初中如果能构建起较好的知识体系,有肯定的阅读累积和历史见解对高中历史学习是很有援助的。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思考
摘要:历史课程教学与学校教育体制均有连续性特征,但在连续性依据上并不重合。
其中,历史课程教学依据史料连续性进行组织,串联起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事件、环境等内容,而学校教育体制依据学历等级进行连续性构建,呈现出小学、初中、高中等差异。
从时间及知识二维坐标系分析,前者整体上表现出从古至今、积少成多,后者整体上表现出从低到高、由浅入深。
虽然部分历史知识在初高中呈现重叠现象,但基于不同学段的区别及课程资源的演变,彼此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隔阂。
为做好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史料补充、信息技术来“架好桥梁”,帮助学生透过表象观察历史本质、探明历史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程;初高中衔接;衔接教学作者简介:邓家勇,四川省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
(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2-0108-02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思考□邓家勇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课程结构的描述,高中历史课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按照“通史+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的。
反观初中历史课程,则是采用“板块+主题”结构组织历史学习资源,其中所谓的“板块”具有鲜明的时序性,即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及从内到外的空间形式进行设计。
此外,《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中还明确提出要“避免专业化”,“删除繁、难、偏、旧内容”,以致初中历史学习难度整体较低、浅尝辄止。
可以说,整个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其实是“通史教学”。
由于课程结构的大相径庭,当学生升入高中接触到高一历史课程之后,便会明显发现两者间的差距,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虽然涉及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要素,但重心是放在“政治制度”这一主题上,而七年级(初一)上下册两本教材才将先秦至明清的历史讲解完毕,同时初中阶段所学多为朝代特征,如“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等,涉及“政治制度”的知识点非常少。
历史教学实践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感悟。
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积淀,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文化自信。
这对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下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2. 注重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的支撑。
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各种史料,如文献、图片、影像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提高其历史素养。
3.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历史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5. 注重历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知识竞赛等。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历史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对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邯郸市第十中学张忠清{内容摘要]: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新课程下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方面与初中有很大差异,这给他们的高中历史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高一历史教师应研究的课题。
只有上好第一节衔接课;依据学生的学情,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初高中历史教师互相沟通,共同研讨,才能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关键词]:衔接、学情、历史思维、学习方式高一历史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师生的一个问题。
教师普遍感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学生则是刚进入高中认为历史不重要,记记背背就得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会因高中历史学习内容复杂、抽象而感到苦闷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断层”。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高一新生的学情分析。
初高中衔接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对即将接触的学生,做一定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特征、思维品质及内在需求。
1、高一新生学习历史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高一新生知识涉猎面很广,现代信息技术也有着较好的基础,他们兴趣广泛,富有个性,表现欲强,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热衷于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参与热情很高。
也就是现在高一新生的综合素质不错。
2、高一新生的学习历史的困难(1)学习内容方面的困难。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课程变化太大,在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课程目标相比较,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东京审判》
张纯如所著的 南京大屠杀
了 ) 、 亮 剑 、
:( )
( )( )( )
军 、 ( 鬼 子 来
天 空 、 八 路
四 军 、 历 史 的
〈 紫 日 〉 、 新
〈 晚 钟 〉 、
〈 黄 河 绝 恋 〉 、
世 佳 人 〉 、
队 〉 、 〈 新 乱
〈 敌 后 武 工
游 击 队 〉 、
队 〉 、 〈 铁 道
新中国自1984年组团队参加第23届在洛杉矶奥运 会起,至2004年参加了6届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共获 得112枚金牌,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奥运新篇章。
1908年,《天津青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竞技运动》,其中给出了三个问号:中国何时才能派 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 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推荐观看美国拍摄的记录片《南京》
• 2007年07月04日08:54 来源:《新闻晨报》 昨天,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在北京政协礼堂举
行了首映式,放映过程中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观众的哽咽和抽 泣声。该片昨日已在上海各大影院上映,该片制片人和两位导 演今日将来沪为影片宣传。
观众受震撼哭得眼圈通红 《南京》曾在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过媒体放映专场, 几乎所有看过该片的记者都哭了。昨天的北京首映现场依然如 此,除了胶片转动的声音,就是满场观众的抽泣声。首映结束 后,不少观众称,虽然此前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但如此详 尽了解后,更觉得震撼。更多的观众哭得眼圈通红,话声颤抖, 无法接受采访。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段血与泪的历史是每个中 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1948年7月到8月,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当年国民政府派出33名运动员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但各 项均未参加决赛。此次代表团所需经费相当困难。虽经多 方筹募,但困难重重。运动会结束后,大部分运动员因旅 费无着落而被困在海外,有的竟在伦敦街头寻找工作,以 苦力获取吃饭住宿的经费,最后在华侨资助下回到祖国。
1952年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 1956年第16届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
这届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亚洲召开 为了争取和平,反对原子战争,大会组织了火炬接力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
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
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
193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选定了柏林,但遭到许多国家 的反对。36年6月,一些国家在巴黎召开了捍卫奥林匹克 理想大会,反对在希特勒统治的德国举行第11届奥运会。
1948年第14届英国伦敦奥运会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了12年后举行的第一次奥运会 德、日等国因是二战的发动者,按规定未准参加
〈 平 原 游 击
〈 地 道 战 〉 、
〈 地 雷 战 〉 、
〈 小 兵 张 嘎 〉 、
〈 鸡 毛 信 〉 、
战 台 儿 庄 〉 、
火 金(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向川军致敬!
作者:王才亮 2008-05-19 12:04:22 发表于:博客中国
汶川地震,全国关心。世界 华人与灾区人民心联心!灾区人 民无论老幼在这场灾难面前的精 神令人感动,这让我们想到抗日 战争时的川军。
1984年7月,距刘长春留憾去世一年之后,距他 首次参加奥运会整整52年,在他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 洛杉矶,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 了“零的突破”。
如果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政治意义高于 体育,那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就还原为体育,开放、强 大的中国用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与世界的融合。”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 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 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 得好的成绩。
刘长春抱着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心态去参加奥运会 的,但祖国的封闭和弱小却使他差一点报国无门。刘长春 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摘掉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 最终全军覆没。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 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 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 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育之一
1896年第1届希腊雅典奥运会奥运会
1908年第4届 英国伦敦奥运会
1912年第5届瑞典 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1900年第2届法国巴黎奥运会
1920年第七届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 为什么奥运会一度中断?
1924年第8届法国巴黎奥运会
1928年第九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1932年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当时遇到设么情况?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了抵制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1988年第24届韩国汉城奥运会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2004年希腊雅典第28届奥运会
从一个人的奥运到十三亿人的奥运
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 下,刘长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 一成员,1932年首次参加第10届洛 杉矶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 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 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
不过最后一个问号,却让中国人等待了整整一个世 纪。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告捷。神 州大地一片欢腾。
(一)让我们一 毕 起来聆听历史 业
歌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跟哪些历史史实有关? 当时的有哪些国土沦 丧?当时的学生选择 了什么? 从歌曲中能感受当时 学生怎样的情怀?你 又有何感想?
鲜血铸就不屈的民族魂 300万川军出川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