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保障系统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出台规划,未来5年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将在6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公司取得 的 “ 国威 、震军威 、振民心” 的成 就感到光荣和 扬
航天科技
自豪 。他表 示 ,国家 水利事业 的发展离不开我 国航天事业 的 大力支持 ,此次集 团公司 向边远 水文站赠送 的卫星小站更是 “ 中送炭 ” ,将极 大地改善站 改委领导考察 中国卫通
 ̄i ln s w t d tN s i Iur e l y
政策看板
司 长任志武 一行考察 了集团公司所属 中国卫通公司 ,并就推 动 直播 星业务发展进行了座谈 。 芮 晓武 、雷凡 培对 綦成 元 、任 志 武一 行 的到来 表 示欢
国家气象中心出台规划 ,未来5 年我国 气象卫星资料将在6 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O 左 :马兴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 右 :陈雷 水利部部长
1 1 日,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向水 利部 月 3
0 0 流合作 ,提 高卫星应用 队伍 素质 ;增强科 技创新能力 ,提高 部长 陈雷赠送 了1 套卫星小站 。这1 套卫星小站是专为水利 卫星应用 的科技 内涵 ;加 大投入力度 ,保 障气象卫 星应 用工 部边远地 区水文站准 备的 ,包括 通信卫星小 站 、卫星 电视接 作 持续发展 ;加 强卫 星数 据共享和技 术培 训 ,提高 卫星应用
气象卫星资料 业务应用与服务 能力 。其 中1项重 点任务包括 7
卫星垂直探 测资料 的同化 应用 、卫星 云图的解释与 应用 、卫 星资料气候 数据集 、卫 星遥感监测 的标 准与规范 、农业干旱 监测 、卫星数据与产品质量检验系统等 。 《 规划 》提 出 ,加强 顶层 设计 ,明确 责任 主体 ;加 强交
将一如 既往支持卫通 公司及卫 星应用业务的发展。
1 6 月2 日,国家卫 星气象 中心 出台 《 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
气象卫星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测。通过 2 0多年来卫星资料在数值天
气预报中的应用实践 .美国数值 天气 预报在卫星资料的应用方面取得 了明
显的进展。
干旱的监测是指利用物 受旱程度 的信息。 其 原 理 是 当 土 壤 干 燥 时 .昼 夜 温 差
星 监 测 水体 图像 的 比较 .可 以区 分水 体 的 变 化部 分 。通 过 在 图像 上 附 加经
料带来 了巨大困难 。解 决这个 问题的
惟 一途 径 只 能 依 靠 卫星 的全 球 大 气 探
纬度和行政边界信息 .可 以确定水灾
影 响 的 地 理 范 围 和所 在 的 行 政 区域 . 并 估 算 某 一 行 政 区 内水 淹 面 积 。 ()监 测 干 旱 灾害 。气 象 卫 星对 3
()中尺度型天气研究 。中尺度 3 天气系统常常对经济发达的沿海地 区 造成灾害 .而气 象卫星信息资料数据 本 身包含有重要的中尺度系统特征信 息( 温度和湿度场、 中尺度云系结构和
准确地接收和处理国 内外多颗气 象卫
星的观察资料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从
而 成 为 世 界 著 名气 象卫 星 业 务 运 行机 构 之 一 .成 为 世界 气 象 组 织 ( MO) W
欧洲空间局、 日本 、中国、印度等国
家发 射 了气 象 卫 星 。 目前 中 国是 继 美 国之 后 .第 二 个 成 为 同 时拥 有 极 轨 和 静止 气 象 卫 星 的 国 家 。 国 家卫 星 气 象 中心 已建 立 起 一 套 性 能 先进 、运 行 稳 定 的 地面 应 用 系统 。该 系统 能够 及 时
象 卫 星 事 业 的 发 展 而 逐 步 成 长 起 来 的 。从 16 年 美 国成 功 发 射 世 界 第 一 90 颗气象卫星以来 . 已有 美 国 、前 苏联 、 上是 人类无法长期 居住的海 洋地区 . 这 给 人 们 获 得 可靠 的大 气 初 始 状 态 资
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我国国土上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这些灾害对我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气象灾害不仅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障碍,而且影响到人民的安全。
气象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害,必须采取早期预防和预警措施。
关键词: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应对措施;前言:现阶段我国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逐步完善,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整体保障水平依旧有待提升,使气象观测工作增加了一定风险,不利于气象观测设备稳定运行的持续性保障。
一、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必要性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是气象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气象观测数据的可用性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气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加凸显。
目前,气象设备的价格正在逐步上涨,机器和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在上升,这无疑给气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气象灾害监测措施。
传统的设备维护主要是相应的设备故障后的维护,这种维护模式增加了整体维护成本使故障的影响更加严重。
对于常出现故障的部分,要加以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预防。
对设备进行维修工作以保障设备整体的运转稳定性,需要有关人员设计相应的维修方案。
对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制度在设备失效前进行相应的保养工作,有效保证设备运行稳定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更符合相关人员制定的气象预报计划帮助农民顺利完成总体生产任务,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二、气象观测设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1.提供气象设备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气象部门观测站网络,提供气象设备;气象仪器的检测和维护;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测和综合设备维护。
在日常的气象观测实践中,采集设备的使用必须要严格依照一定的标准与指令进行,但是受到自身保障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极容易发生多种多样的问题,且难以获取及时有效的维护与保养。
气象服务方案
3.设备设施完善: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气象数据的质量。
六、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气象观测资料共享管理办法》
七、实施策略
1.组织实施:各级气象部门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2.专业气象服务
-农业:针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提供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候区划等服务。
-交通:针对不同交通方式,提供道路、铁路、航空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
-城市运行:针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暖等需求,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3.定制化气象服务
-根据用户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气象信息及风险评估服务。
-为企业、政府部门提供气候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服务。
2.监督评估:对气象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及时评估服务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宣传推广:加大气象服务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认识度和使用率。
4.持续改进:根据监督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气象服务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气象服务,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气象部门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2.互联网服务: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发布气象信息。
3.移动通信服务: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应用等移动通信手段推送气象信息。
4.专业咨询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气象咨询服务。
五、服务保障
1.人才培养: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
2.技术支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气象观测、预报技术,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综合气象业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包括气象预报、气象监测、气象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
以下是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有效处理方法。
1. 数据准确性问题在气象业务中,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如果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预报结果,影响气象服务的质量。
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加强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建立健全的数据质量检验体系等。
2. 预报不准确问题气象预报是综合气象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使得气象预报不是一项精准的科学。
当出现预报不准确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提高气象观测精度、加强模型验证、采用多模式集成预报等措施来提高预报准确性。
3. 应急处置问题在气象服务中,经常需要应对各种应急情况,如突发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事件,这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置。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配备应急设备等。
4. 资源配置问题在气象服务中,需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
对于资源配置问题,可以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气象服务的效能。
5. 信息传递问题气象信息的及时传递是保障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信息传递方面,可以采取建立信息互通的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6. 与用户需求不符问题气象服务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如果气象服务与用户需求不符,可以通过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开展用户需求调研等方式,及时调整气象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需求。
7. 舆情应对问题气象服务往往直接关系到社会舆情,一些特殊天气事件可能引发公众恐慌,需要妥善应对。
可以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社会舆情。
8. 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气象信息的安全性愈发重要。
气象预警综合业务服务平台方案
气象预警综合业务服务平台方案一、项目背景气象预警是指根据气象预报和预警标准,及时发布重大天气灾害警报,提醒公众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预警综合业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提高气象预警效能、服务公众的重要手段。
二、项目目标1.建设智能化、一体化的气象预警综合业务服务平台,提升预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准确性。
2.实现与各级气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媒体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提供个性化的气象预警服务,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需求,推送相应的预警信息。
三、方案内容1.技术架构设计: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智能化的气象预警综合业务服务平台。
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生成多维度的预警信息,提供更精确的预测和预警服务。
2.数据采集与共享:与各级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获取气象观测数据、预测模型数据和灾害监测数据。
同时,与媒体合作,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公众。
3.预警发布和传播:通过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包括短信、手机应用、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预警信息推送服务。
4.应急响应与处置:平台提供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指南,协助应急管理部门进行灾害预警、救援和防护工作。
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灾情快速评估和灾后重建的建议。
5.用户服务与支持:建立用户反馈和投诉机制,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和需求。
为用户提供气象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编制等服务,提高公众的气象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项目实施计划1.确定项目组成员和工作分工,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2.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技术和工具,进行平台开发和测试。
3.建立数据共享和合作机制,与各级气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
4.搭建预警发布和传播系统,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
5.完成应急响应与处置指南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6.启动用户服务和支持工作,建立用户反馈和投诉机制。
专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专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摘要:参数了我国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即人才缺乏机制不灵活;产品不丰富,服务不专;市场开拓不够,服务面不广等问题,提出发展专业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专业气象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引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基本气象业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局专业气象服务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业务规模得到了扩大,服务产品种类增多,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效益也得到提升,专业气象服务得到长足发展。
1.专业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1.1高度重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优势服务项目,发展潜力大。
这些年我局一直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理清发展思路,围绕新形势下专业服务的发展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
组建了专业气象台和天信公司,每年都研究制定促进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针对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组织专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1.2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特殊需求近年来,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专业气象服务的市场,积极拓展服务用户,服务用户涉及面扩大。
涉及用户有鄂州钢铁公司、球团矿、程潮铁矿、供电公司等企业,也涉及环保、水利、建筑、通信、交通、旅游、卫生等行业,同时开展大型建设项目的专业气象服务,如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建设项目。
开展的专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短临、短期、中期、长期等各种专业天气预报产品,专业气象预警服务以及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可行性分析服务。
1.3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的产品研究,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专业气象服务能否做好,关键取决于服务产品的质量高低。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积极研发服务产品,重点在个性化和针对性上下功夫。
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用户了解服务的需求,了解气象条件指标,不断改进服务产品制作系统,改进服务产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
同时,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种类和内容,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产品研制,超前思维,及时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吸引用户扩大市场。
2023年我国及部分省市气象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
01
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VISIT US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
气象服务行业产值增长36.8%
现状及展望 气象服务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气象服务行业的创新和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气象服务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642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的117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6.8%。其中,气象信息传输服务、气象预警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的产 值均有显著增长。
2.气象服务行业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对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其中,最为重要 的政策是《关于加强气象服务保障防灾减灾的意见》,该政策明确了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 和目标,提出了加强气象服务保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等具体措施。此外,还有《关于促 进气象科技自主创新、支撑引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为气象服务 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气象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产值持续增长。政府出台 政策,保障行业发展。未来气象服务行业前景可期,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产值不断增长。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气 象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气象 服务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气象保障。
政策推动气象服务行业
气象服 务行业
公共服 务行业
投资增 加
政府政 策
大数据
人工智 能
云计算
新型气 象产品 和服务
市场化 改革
气象服务行业现状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方面面。
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系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气象服务现状1.气象服务范围广泛,包括了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灾害预警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且在气象预报技术、气象传输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尽管我国气象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对于突发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国的气象监测设备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域,监测能力不足。
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公众的气象认知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气象信息的适当理解和利用。
二、改进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发展新型的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探测技术,提高对突发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预报技术和装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象监测和预报水平。
2.加大对气象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
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海域,要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确保气象监测的全面性和覆盖面。
3.提高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建立健全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气象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便利公众获取气象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传播气象知识,提高公众的气象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
4.加强气象服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气象队伍,为保障国家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加强对气象服务的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形式对气象服务进行宣传推广,让公众深刻认识到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信任和依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观测业务体系保障能力建设分析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观测业务体系保障能力建设分析摘要:综合气象观测是一切气象工作的基础,能够促进现代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天气预报的需求也在增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来避免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在这方面,现正致力为有关人士或单位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基层气象部门;综合观测业务;体系保障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气候观测仪器的自动化已成为常态,用自动台站取代手持台站。
“云、能、天”项目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自动化,这是中国气象局的计划。
该项目目前正在若干省份试行,预计不久将通过气象观测自动化来实施。
随着监测活动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应认真考虑如何改造现有监测组,确保自动站稳定、准确和有效地运作。
1.基层气象部门综合观测业务体系保障能力建设基础1.1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年甘孜县气象部以不变的改革创新精神、追求技术进步、提高效益,靠的是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选择、规范管理,靠的是甘孜县气象部门干部职工长期以来的敬业精神和对气象事业的热爱。
甘孜县气象观测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观测站网络从“点”到“平面”和“立体”有了很大的发展,观测站从人工到自动化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从基础数据到信息资源的重大转变,甘孜县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仍然不能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规模大、突发性强、局部性强、特性恒定性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强,以及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专业性强、可靠性强,要求气象观测系统具备密度、全要素、高精度、稳定可靠等基本条件。
我们认识到,目前甘孜县在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特别是在垂直探测、精度、要素不全等方面,操作系统的科学技术进步缓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信息获取不足,气象观测环境破坏造成信息连续性和一致性中断,不完全符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问题影响了综合气候观测系统的整体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孜县气象服务部门预防和减轻灾害以及提高社区气象服务效率和水平的能力。
气象技术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技术应用科学大众·Popular Science2019年6月气象技术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山东省乐陵市气象局 韩波摘 要:气象技术是气象事业的基础,目前,各地区气象技术保障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桎梏,其中一些问题制约着事业的发展。
文章先对气象技术保障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其进行积极应对,给出了一定的观点与认识,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气象技术保障;问题;对策现阶段各项科技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原气象技术保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有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此,气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积极落实气象技术保障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引导以及决策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有效提高气象技术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
1 气象技术保障问题相关介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气象技术保障工作有所改进和提高,但是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气象技术保障出现了问题,总结如下。
1.1 观测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的气象技术保障重点是组织选型、定型和布点,并且对气象技术保障环节进行检查。
然而,气象技术保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欠缺观测技术系统研发,并未形成循环模式,无法有效满足气象探测向多轨道、研究性以及集约化发展,带头作用不佳。
1.2 现代化水平不高近年来,气象监测事业发展较快,然而专业技术保障系统规划设计欠缺、规范性差。
例如在气象监测系统优化设计时,气象技术保障系统缺位或者滞后现象严重。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气象技术保障工作,而且制约了气象技术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
1.3 管理乏力在气象技术保障过程中经常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业务职责不明确,技术保障业务的工作考核未落实到位。
此外,管理观念以及手段和方法等相对比较落后,其中部分组织的内部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业务、管理两部分划分不清晰,气象装备维护以及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甚至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气象设施抢修过程中,严重忽略了设施维护以及管理工作。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值天气预报已经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为人类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和预报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技术发展当前,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技术手段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 业务模式在业务模式方面,数值天气预报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气象中心为核心,地方级气象台站为支撑的体系。
国家级气象中心负责建立和维护高精度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和算法支持;地方级气象台站则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对模型进行本地化调整和优化,提供更为精确的预报服务。
3. 数据来源数值天气预报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站、雷达观测等多种手段。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整合后,被输入到数值模型中,为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用于数值天气预报,如社交媒体数据、气象衍生数据等。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尽管数值天气预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值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方面。
其次,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处理仍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区域。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给数值天气预报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机遇面对挑战,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和更高效的算法将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分析手段,有助于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业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升气象业务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气象业务能力提升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实施目标。
1. 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提高气象服务的实效性和可信度;2. 强化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和精准度;3. 加强气象业务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4. 完善气象信息化建设,提升气象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性。
三、实施方案。
1. 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
(1)加强气象观测设备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气象探测技术,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2)建立气象预报模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3)加强气象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气象数据和模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强化气象监测网络建设。
(1)加大对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投入,提高气象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2)推广气象探测技术,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3)建立气象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各地气象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气象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3. 加强气象业务人才培养。
(1)建立健全的气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气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鼓励气象从业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其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3)加强气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完善气象信息化建设。
(1)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气象信息平台,提高气象服务的整合和便捷程度;(2)加强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促进气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3)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气象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气象业务能力提升的投入;2. 健全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和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保障,促进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3. 加强对气象业务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气象人才培养的投入。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是气象领域重要的一环,其主要职责是为气象预报和预警提供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广泛重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业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我国气象部门十分重视。
目前,国内各地气象局已经基本实现了业务信息化建设,包括气象观测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气象信息发布系统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气象数据的快速增长,各地气象局还在不断地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和处理能力,采用新一代气象卫星和国际先进气象观测设备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业务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1.提高了业务效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能够自动处理和分析数据,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同时还能够实现远程技术支持和运行监控等功能,大幅提高了业务效率。
2.提高了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将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业务系统与政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使气象服务能够更加快捷、准确地传递给公众,提高了气象服务能力。
3.提高了决策指导能力信息化建设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发布,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数据安全问题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安全问题是一大难题。
气象数据的保密性极高,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改进方法: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方式,同时加强系统和网络安全,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2.技术人才瓶颈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而气象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相对较低,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
改进方法:气象部门应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加强对技术工作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3.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但目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数据共享难度较大。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综合气象业务涵盖了气候分析、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等方面,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有效处理。
以下是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有效处理的一些建议。
1. 数据质量问题综合气象业务的依据是气象数据,如果数据质量有问题,将会影响到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确保气象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修复出现的故障;- 建立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检查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
2. 预报偏差问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决策和公众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影响,但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存在偏差是常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数据密度和时空分辨率,为预报提供更准确的初始资料;- 引入先进的预报模型和算法,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共享数据和信息,提高预报能力。
3. 灾害监测和预警问题灾害监测和预警是综合气象业务的重要任务之一,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避免灾害和减轻损失至关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演变;- 引入先进的预警系统和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4. 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问题综合气象业务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但由于行业特殊性和发展速度较快,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成为制约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组织和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5. 公众知识普及问题气象知识对于公众的生产生活安全至关重要,但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 加强气象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 制作和发布易懂易懂的气象科普材料,提高公众的气象知识水平;-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推广气象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气象行业提供保障和支持的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气象技术装备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中,信息化建设更是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气象行业实现数据共享和开放,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气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气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优化气象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气象部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气象数据管理和共享,提高气象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效率,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气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推动气象服务向多方面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深入开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气象信息服务。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01•【字号】武政办〔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武政办〔2022〕2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3月1日武汉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为加快推进我市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气象局推进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气发〔2021〕106号)精神,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综合防灾减灾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百姓生产生活、城市精细治理和重大活动保障服务水平,为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体系,城市气象观测水平明显提升,分区分时分强度预报业务基本建立,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加快发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一)筑牢武汉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1.优化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
落实《武汉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规则》,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
优化“多员合一”的信息员队伍,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
(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2.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在我国的气象工作中,为确保气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技术装备的保障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在提升气象工作效率、确保气象观测的准确性、保障气象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气象技术装备工作也是气象观测站的重点工作。
本文主要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论述,对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具体策略,旨在保障气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发展1、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基础条件首先,气象观测所需仪器设备必须符合职业安全要求,确保气象观测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设备符合当前气象服务的发展要求,使气象天文台操作环境较为安全可靠。
此外,在天气预报工作中,为了提高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保证观测设备在气象观测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有必要不断检查气象工作运行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当库存物料不足时,应及时补充,确保设备故障及时解决,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气象设备的支持不仅要保证气象地面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要保证观测设备和仪器在观测高海拔气象要素和常规水文规则时的正常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对比性。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还对器材供应、检测计量、仪器维修等提供保障。
现代气象观测是一个结合天基、地基和空基的综合观测系统。
其主要系统由自动气象站、卫星定位系统、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设备组成。
地基、空基气象技术保障是由国家级和省市地区双方技术保障中心和地方台站维护组成,为综合观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
2、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2.1台站维修保障的技术很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工作中同样出现了很多高科技化的设备与操作,提升了操作难度,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
但是在现实中,县气象台里的维护人员很难有高学历的人才,都是一些老员工或者水平很低的员工,因为之前大家对这项工作并不认为难度大,且这些人员对高层次的知识没有掌握,在平时出现了故障的时候就很难解决了,所以保障就很差劲。
综合气象观测现状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综合气象观测现状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发布时间:2021-08-17T02:07:27.41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5期作者:刘文爽1 张晓峰2[导读] 为了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质量,需要综合气象观测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1.密山市气象局,黑龙江密山 158300;2.鸡东县气象局,黑龙江鸡东 158200;)摘要:基层气象台站负责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防灾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保障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从当前综合气象观测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气象业务的服务质量。
本文对综合气象观测的现状加以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提升综合气象服务水平。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现状分析;解决办法气象服务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前异常极端天气更易于发生,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综合气象观测的作用更加突显。
为了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质量,需要综合气象观测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1.综合气象观测的现状分析1.1观测队伍驾驭现代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工作岗位,气象观测业务所处于环境的条件相对差,因此难以对高素质人才产生吸引力,许多气象台站存在观测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
虽然近年来各地气象台注重提升观测队伍的综合素质,但是调查表明许多观测人员的综合能力已经达到了瓶颈阶段。
面对新技术的应用,当前许多气象台普遍存在员工个人专业能力较差,缺少工作经验不高。
此外,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断层问题,这也导致气象观测单位难以发挥新设备的优势,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水平无法得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存在较高的误差率。
此外,一些基层台站缺少科学的培训机制,缺少复合型人才,观测队伍的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气象观测难以适应当前气象服务的发展[1]。
1.2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当前许多气象观测单位更加注重业务水平,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出台了多层面的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保障系统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处室:业务保障处目录一电力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二业务监控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三消防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四 UPS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五空调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六水暖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电力现状、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处室:业务保障处科室:机电维修科目录一概括 (4)1 高压环网柜 (5)2 变压器 (6)3 四段开关柜 (7)4 二段开关柜 (9)二卫星中心电力现状 (10)1 用电情况 (10)2 四段平面图 (11)3 二段平面图 (12)4 变压器所带负载 (13)5 变压器负载状态 (14)6 四段开关柜负载详细 (17)7 二段开光柜负载详细 (19)三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造 (21)1 改造新增设备 (21)2 改造后变压器所带负载 (22)3 改造后变压器负载状态 (23)四电力3-5年需求及解决方案 (25)1 照明线路改造 (25)2 二段UPS配电柜线路改造 (25)3 电梯更换 (25)4 未来可承受增加负载量估算 (26)一概括目前中心供电系统涉及的设备有:三组高压环网柜、三台变压器、四段27台开关柜、三组电容柜、二段17台开关柜。
负责卫星中心主楼、一层、二层、三层各机房及附属设施的电力供应,详见中心供电概括图。
中心概况图(现状)1 高压环网柜中心所使用的四台高压环网柜全部为ABB牌SF6型高压环网柜,于2005年投入使用,设计寿命为30年。
设备特点:高可靠性、安全性、智能性、紧凑性,受环境影响小。
高压环网柜实景图技术参数:符合标准:IEC60694环境温度:-40度~40度相对湿度:小于95%额定电压:12KV额定电流:630ASF6气体压力:1.4bar燃弧试验:20KA 1S防护等级:SF6气室IP67熔断器筒IP67开关柜外壳IP67短时耐压:50KV/1min冲击耐压:125 KV2 变压器中心所使用的三台变压器均为海南金盘牌,型号为SCB10-1250/10,D,Yn11,于2008年投入使用,使用寿命为15年,变压器采用“Δ/Y”连接方式,中性点接地。
设备特点:局放小、噪音低、损耗小、散热性能好,防潮能力强、抗突发短路能力强、过载能力大。
变压器实景图技术参数:额定容量:1250KVA额定电压:高压10KV 低压400V额定电流:1804A相数:三相频率:50HZ绝缘等级:F级防护等级:IP23环境温度:-30度~40度相对湿度:95%3 四段开关柜中心四段所使用的开关柜均为默勒6000型(柜体以及闸开关),于2005年投入使用。
设备特点:专有技术,结构坚固,操作简便,技术先进,生产工艺成熟可靠,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当今最先进水平的模块化智能化配电系统,以及优良的品质。
四段开关柜实景图技术参数:符合标准:IEC/EN60439-1,VDE0660,Part500/1994,GB7251.1-1997安装条件:室内防护等级:IP54环境温度:-5度~40度相对湿度:93%(40度)额定电压:400V额定绝缘电压:1000V额定频率:50HZ~60HZ短时耐压:3000V/1min冲击耐压:8KV主母排额定短时间耐受电流:Max 100KA/1s4 二段开关柜中心二段所使用的开关柜外壳均为MZS型开关柜,闸开关分为ABB及常熟两个牌子。
MZS开关柜特点:结构紧凑、全部选用标准模块方便设计,具有防电弧设计,设备更新改进方便,独特的机械锁定机构,设备运行连续性可靠性高。
MZS型开关柜实景图技术参数:符合标准:IEC/EN60439-1,VDE0660,Part500/1994,GB7251.1-1997安装条件:室内防护等级:IP54环境温度:-5度~40度相对湿度:50%(40度)额定电压:400V额定绝缘电压:690V额定频率:50HZ~60HZ冲击耐压:8KV主母排额定短时间耐受电流:Max 100KA/1s二 目前电力情况1 中心用电情况 单位: kwh由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心的用电量在逐年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气象卫星型号增加带来地面应用系统设备增加和楼内办公用电设备的增加。
根据中心发展规划,从FY4卫星开始,所有前端设备都将在北京地面站建立。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心最大的一次电量增加预计为FY2-03批机房的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在2012年,全中心用电量将达到10157016kwh 。
2000000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用电量对比图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单位kwh四段配电室平面图二段配电室平面图2变压器负载状态(夏季峰值)单位:kw⑴变压器负载分析以上数据部分来源局电站,部分为中心电力监测系统提供。
其中0#变、1#变峰值电量出自局电站0、1、2#变压器运行月报表,日期分别为2010年8月17日和2010年11月8日;互投产生电量出自中心电力监测系统。
0#变增加的互投电量为遥感机房产生,1#变增加的互投电量为风云三号机房以及风云二号机房共同产生。
⑵正常负载状态图正常负载状态图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在两台变压器均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时,0#变压器负载基本处于饱和状态,1#变压器留有部分余量,而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无法供电时(如短路造成进线开关柜跳闸、上级电站无法供电、变压器故障等情况),它所带的互投电量将全部自动转换至另一台变压器上,从而形成以下状态。
0#变正常负载情况负载量 1#变正常负载情况负载量54.7%86.0%⑶非正常负载状态图非正常负载状态图变压器理想运行负载量为75%~80%,其中0#变压器负载量已经达到94.4%,远超出80%的理想运行值,而1#变压器更是会形成超载运行状态,变压器超载运行的缺点如下。
① 超载运行使变压器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铜损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② 超载运行可能造成变压器高温保护跳闸,到时两台变压器将全部无法工作,中心全部用电(包括业务用电)将全面丧失。
③ 超载运行会造成绝缘材料老化加速,当线圈失去绝缘层保护时将造成烧毁变压器的恶果。
0#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 1#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110.0%94.4%3 四段开关柜负载详细4 二段开光柜负载详细三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造1 改造新增设备变压器1台中置柜6台变压器低压进线柜2台母线联络开关柜1台无功补偿电容柜4台低压开关柜15台1台变压器为海南金盘牌,6台中置柜均采用UR4开关柜,2台变压器低压进线柜、1台母线联络开关柜、4台无功补偿电容柜、15台低压开关柜均为默勒6000型开关柜,以及默勒6000型闸开关。
2 改造后变压器所带负载中心概况图(改造后)0#变正常负载情况负载量0#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1#变正常负载情况负载量1#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44.4%71.8%38.8% 38.6%由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情况下或是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四台变压器均处在良好运行状态。
四 电力3-5年需求1 照明线路改造目前中心照明线路混乱无序,有的三个楼层由一个闸开关控制,有的一个楼层有五、六个闸开关控制,这样杂乱无章的现状非常不利于管理以及控制,所以在未来的3-5年内需要进行一次全楼照明系统的改造,使得每个楼层都有专闸控制,实现哪个楼层照明出问题拉哪个楼层闸的清晰化、小范围影响化的管理方式。
2#变正常负载情况 负载量 2#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3#变正常负载情况负载量 3#变加互投负载情况负载量81.1%81.1%30.6% 58.9%学术厅、天井顶灯距地面约12米高,而现有爬梯仅有8米长,日后学术厅和天井照明设施老化或损坏后无法进行维修,所以需要购买新的增高工具来协助维护。
2 二段UPS配电柜线路改造目前二段有一独立UPS配电柜为大楼很多房间提供UPS电源,原本设计是为楼内小型实验室供电,但由于办公室调配等原因,使得很多UPS电源成为办公室动力电在使用,这样既对UPS 设备有所影响,也会增加业务用电安全隐患。
所以在未来的3-5年内,需要对现使用UPS电源为动力电的办公室进行一次线路改造,使业务用电与办公室用电彻底分开。
3 电梯更换中心目前所使用的电梯为1998年投入使用的,在磨损与老化的自然淘汰规律下,电梯的使用寿命约为15年,也就是在2013年前需要更换新型电梯。
更换新型电梯可达到运行更稳定、行使更安全等目的。
4 未来可承受增加的负载量估算(1)0#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ΔP=KxS-P=334.5kw所以0#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预计为660.5kw,其中互投电量不得超过334.5kw.(2)1#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ΔP=KxS-P=334.5kw所以1#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预计为334.5kw.(3)2#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ΔP=KxS-P=224.5kw所以2#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预计为224.5kw.(4)3#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ΔP=KxS-P=224.5kw所以3#变未来可增加负载量预计为224.5kw.由于0#变、1#变存在互投,所以可增加负载量应以保守互投形势预计。
当1#变增加负载电量为互投电量时,0#变只能增加326kw 非互投电量。
2#变与3#变可分别增加224.5kw的非互投电量,或其中任意一个变压器增加224.5kw的互投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