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等离子体技术对黄瓜表面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研究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研究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研究摘要:通过对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原理研究,从而深入介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在现代生物科技和医学上的广泛应用,以及探讨未来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趋势。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应用医学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英文简写SPR。

随着SPR技术成为分析生物化学、药物研究和食物监控领域[1-3]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将更加趋向多样化,特别是它在小分子检测盒脂膜领域的新兴应用将使其在未来药物发现和膜生物学中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其发展尤为迅猛,随着SPR仪器的不断完善和生物分子膜构建能力的不断增强,SPR生物传感器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一、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英文简写SPR。

1983 年,瑞典科学家Liedberg 首次将SPR 技术应用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测定,由此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只SPR 生物传感器[4]由于SPR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态检测手段,具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耗样量少等突出优点,在生物工程、医学、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5]。

1.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原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又称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6],它是由于入射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产生表面等离子波而形成的。

当一束p偏振光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界面,如端面蒸镀有一层约50nm厚金膜的棱镜端面时,在棱镜与金膜界面将产生表面等离子波,当入射光波的传播常数与表面等离子波的传播常数相匹配时,引起金膜内自由电子产生共振,即表面等离子共振,入射光的一部分能量在金属表面发生迁移,从而使反射光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大大减弱,使反射光在一定角度内完全消失的入射角为共振角。

如果用于检测分析分子之间的反应动态时,先在芯片表面固定一层生物分子识别膜,然后将待测样品流过芯片表面,如果样品中有能够与芯片表面的生物分子识别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引起金膜表面样品质量和折射率变化,从而导致共振角变化。

国外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果蔬杀菌保鲜中的应用

国外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果蔬杀菌保鲜中的应用

国外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果蔬杀菌保鲜中的应用马佩沛【摘要】综合分析了国外冷等离子体技术的杀菌机理与技术优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重点,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果蔬;杀菌;保鲜;冷等离子体技术【作者】马佩沛【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食品加工技术的相对落后,特别食品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研究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产品的生长、采收、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物的腐败和变质或是引起食源性疾病[1]。

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杀灭农产品表面的微生物,同时又不会明显改变农产品品质,是食品安全和食品保鲜领域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热力杀菌技术主要包括巴氏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和电阻加热杀菌等,但这些技术应用在食品保鲜等领域存在明显的不足。

通过加热使食品中的致病菌和酸败菌细胞内的蛋白凝固变性,导致细菌失活,但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营养价值下降,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新鲜度,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2]。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非热加工技术已经成为近些年来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主要研究的非热加工技术有超高压处理、辐射、超声波、紫外线、臭氧和高压脉冲电场技术等,特别是近几年研究提出的新兴非热加工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已成为果蔬杀菌保鲜的新技术[1,3]。

低温等离子体的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学部食品科学学科食品科学基础(C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学部食品科学学科食品科学基础(C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学部食品科学学科食品科学基础(C2001)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清单(共193项,累计金额:9,122.3万元)1.绿茶滋味品质的伏安型电子舌检测机理研究负责人:韦真博参与人:王永维, 程绍明, 周亦斌, 张京平, 田晓静, 胡莹, 金伟丰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68申请单位:浙江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绿茶;伏安型电子舌;模式识别;传感器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金茂俊参与人:王静, 邵华, 王淼, 杜欣蔚, 杨丽华金额:21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71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生物条形码;磁性纳米粒子;免疫分析;农药残留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黄凤洪参与人:许继取, 郑明明, 刘昌盛, 杨金娥, 樊柏林, 李娜, 荣爽, 杨景彦, 周小琦金额:7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56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低芥酸菜籽油;抗氧化成分;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干预作用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宫衡参与人:徐佳杰, 冯屏, 付水林, 周佳佳, 崔毅力申请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生乳;快速检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准三维纳米洞;表面等离子体局域共振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布冠好参与人:刘昆仑, 席俊, 刘海远, 杨颖莹, 李润洁, 李彦磊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293申请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大豆蛋白;过敏原;糖基化;调控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刘亮参与人:肖安红, 吕庆云, 唐玉涵, 高超, 王冬梅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51申请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柿子单宁;NADPH 氧化酶;泡沫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乔宇参与人:汪兰, 梅新, 廖李, 陈学玲, 吴文锦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17申请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肌球蛋白;鱼腥味;相互作用;释放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刘树滔参与人:林娟, 陈菁, 陈晓超, 丁伟, 杨坤宝, 刘超, 孙金钰, 郑屹峰申请单位:福州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肠道菌群;发酵食品;微生物;分离分析;液相色谱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启航参与人:马春, 赵鑫, 张婷, 中村宜督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299申请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海参;自溶;分子蛋白;活性氧;溶酶体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杨晓慧参与人:王腾飞, 李丕武, 王瑞明, 肖静, 陶文卿, 李忠奎, 李俊霖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281申请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蜜蜂;10-HDA;生物合成;蛋白质组学;分子调控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炳学参与人:张宁, 钮旭光, 宋立超, 肖亦农, 米晓春, 陈晓煜, 魏娜, 牛菲, 孙超金额:7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18申请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普鲁兰糖;功能性多糖;葡聚糖;糖苷键;葡萄糖基转移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刘红兵参与人:邱培菊, 刘云章, 宋妮, 王世欣, 付志飞, 王道亮, 陈震申请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羊栖菜;植物甾醇;降血脂;功能性成分;肝X受体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薛建丽参与人:杨军, 张驰, 田甜, 叶宝芬, 周骏贵, 凌睿金额:21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16申请单位: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抑制;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乳酸杆菌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赵燕参与人:王传才, 许静, 于洪莲, 闫婷婷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38申请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虾青素;Abeta 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生存信号;AD动物模型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刘晓华参与人:曹郁生, 付金衡, 李海星, 陈燕, 潘桂梅, 李超波, 杨小龙金额:4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60373申请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奶;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合成;瘤胃细菌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全胜参与人:武小红, 韩恩, 欧阳琴, 江辉, 刘爱平, 张朝洁, 齐帅申请单位:江苏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食品;智能化感官检验;仿生传感器;多信息融合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肖俊松参与人:战大伟, 宋丽雅, 颜克松, 单静敏, 吴葛洋, 许楠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23申请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原花青素;内毒素;肠道菌群;高脂饮食;指纹图谱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铁晶参与人:吴瑕, 朱颜, 穆莹, 肖云, 朱静, 孙玥, 孙岩金额:21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37申请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酪蛋白水解物;导入;氨基酸;ACE抑制肽;体内动物试验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陆柏益参与人:蔡华芳, 解晴, 罗砚曦, 徐威, 刘连亮, 龚凌霄, 李栋, 熊丽娜, 胡银洲金额:8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47申请单位:浙江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山核桃;甾醇阿魏酸酯;前列腺癌;生物学通路;基因芯片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吴磊燕参与人:徐明生, 涂瑾, 闵嗣璠, 黎冬明, 李光泉, 黄蓉申请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分子作用;界面性质;稳定性;蛋白溶液;模型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武爱波参与人:聂冬霞, 白冰, 饶钦雄, 刘刚, 赵志勇, 冯智红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78申请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表面印迹;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机理;样品前处理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申瑞玲参与人:董吉林, 孟君, 司俊玲, 常志娟, 党雪雅, 陈明, 刘晓芸金额:8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54申请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燕麦;β-葡聚糖;肠道菌群;脂肪代谢;肥胖大鼠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张宇宏参与人:张伟, 郜赵伟, 周利伟, 左冬阳, 张艳丽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13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点青霉;葡萄糖氧化酶;热稳定性;理性设计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苏红参与人:李拖平, 朱旻鹏, 肇立春, 赵秀红, 李润国, 杨平, 王俊伟, 李楠, 董银萍申请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α-半乳糖苷酶;酵母细胞表面展示;半理性设计;定向进化;催化机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红漫参与人:任大明, 张欣, 李寒雪, 张璐, 刘芳金额:8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42申请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多糖;血糖调控;构效关系;抗氧化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朱兰兰参与人:周德庆, 赵艳芳, 赵峰, 孙永, 赵晓君, 马丽萍金额:2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11申请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南极磷虾;贮存;氟;迁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汤轶伟参与人:马勇, 赵丽红, 赵影, 曹雪慧, 孙志佳, 顾婉娜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70申请单位:渤海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分子印迹仿生抗体;盐酸克伦特罗;仿生免疫分析;分子识别机理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耿丽娜参与人:吴永娟, 栗海峰, 尤琳浩, 张宁, 吴蓓, 郑红, 洪钏申请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量子点;CdSe/ZnS;血红素铁;吸收机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梁丽参与人:MurielSubirade, 高雅慧, 李天成, 张捷, 张靓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291申请单位:江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乳球蛋白;酪蛋白;活性成分;多配体复合物;多功能性载体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宋元达参与人:陈海琴, 张白曦, 王光强, 张怀渊, 张映曈, 戎春驰, 周永双金额:77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12申请单位:江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高山被孢霉;代谢流;分子改造;分子开关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杨洁参与人:高杨, 李轶杰, 罗建民, 翟志超, 豆智华, 杨迎春金额:5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60369申请单位:新疆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骆驼乳;乳清蛋白;抗肿瘤;构效关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许君参与人:魏东伟, 李晓, 高俨, 张玉娟, 王鹤飞申请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肝细胞核受体;乙型肝炎病毒;胆汁酸受体α;类视磺酸受体α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杜娟参与人:周玲, 王剑平, 王一娴, 盖玲, 江婷婷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67申请单位:浙江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智能水凝胶;适体;压电生物传感器;大肠杆菌O157:H7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竞参与人:赵岩, 胡珍, 熊坤, 姚新月, 卢曙光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41申请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乳糖酶缺乏症;乳酸菌;β-半乳糖苷酶;细胞表面展示系统;酶学性质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金清参与人:崔虎山, 郭志军, 崔福顺, 金炳植, 崔正云, 崔泰花, 李冬梅, 白琴琴, 李志华金额:5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60362申请单位:延边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甘露醇;明串珠菌;甘露醇脱氢酶;果糖激酶;果糖通透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胡晓清参与人:吴胜芳, 陆可钰, 王洲, 张海灵, 崔毛申请单位:江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脂多糖结构;阪崎克罗诺杆菌;菌膜形成;作用;机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琴参与人:荫俊, 史晶, 李纲, 刘昊, 罗森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52申请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肉毒中毒;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量子点;Au纳米颗粒;构象型底物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景玉参与人:王巧晗, 刘岩, 顾玲玲, 张宇, 张俊涛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28申请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有机锡;裙带菜;生物富集;生物降解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查学强参与人:罗建平, 王军辉, 徐丙发, 钱鑫萍, 朱慧霞, 肖婧婧, 崔绍华, 李小龙金额:8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14申请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海带;多糖;动脉粥样硬化;构效关系;结构基础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岸娜参与人:吴立根, 李雪琴, 李华, 王洁, 付琴琴, 张园园申请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果汁;多酚;糖蛋白;相互作用;复合物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赵广华参与人:廖夏云, 云少君, 张拓, 李美良, 杨瑞, 杨晓伟, 吕晨艳, 杨森培, 黄璐瑶金额:8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26申请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植物铁蛋白;结构和功能;EP肽段;生物学功能;降解机理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吴清平参与人:寇晓霞, 薛亮, 李海刚, 杨小鹃, 吴慧清, 李程思, 王君金额:8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71878申请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诺如病毒;定向进化;受体结合;免疫原性;高通量筛选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彦参与人:王述声, 汪军, 李绍飞, 王翠, 杨玉玲, 丁兢娜, 翟天龙金额:7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17申请单位:安徽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金福菇;多糖;化学结构;抗衰老;构效关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刘志国参与人:李琦, 王丽梅, 陈江源, 王岚, 董国清, 李奎, 马寅众, 梁莉甜, 尹欢申请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内质网应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细胞损伤;信号转导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明建参与人:赵国华, 曾凯宏, 刘嘉, 郭晓晖, 陈龙, 李富华, 夏春燕金额:8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25申请单位:西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羊肚菌;多糖;胆固醇代谢;分子机制;构效关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吴仁蔚参与人:王凌, 谢立兰, 徐凤琴, 徐宝霞, 李晓晶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74申请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适配体;结构分析;适配体磁性微球传感器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继承参与人:姚闽娜, 简文杰, 陈梅英, 温成荣, 潘廷跳, 范琳琳, 肖晓莹, 薛丽华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50申请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葡甘聚糖片段;环二肽;降胆固醇;构效关系;协同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罗巅辉参与人:王昭晶, 赵珺, 葛慧华, 张林河申请单位:华侨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食品多糖;结构;抗氧化活性;定量构效关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邓洁红参与人:谭兴和, 王辉宪, 王锋, 潘小红, 李美群, 位佳静, 田小燕金额:1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36申请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刺葡萄;花色苷;自聚合;辅色;稳定化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鲁吉珂参与人:郝利民, 张一折, 秦云飞, 朱兆宇, 姜月蒙金额:2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42申请单位:郑州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微小RNA;抗辐射;功能食品;机理;表观遗传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姜彬参与人:冯志彪, 张文姣, 刘春红, 杨玉玲, 潘忠星, 王莹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66申请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离子液体双水相浮选;分离富集;抗生素残留分析;气浮溶剂浮选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庞杰参与人:杨幼慧, 姚闽娜, 简文杰, 王丽霞, 温成荣, 吴春华, 林慧敏申请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非碱不可逆凝胶;计算机模拟;凝胶机理;分子组装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顾青参与人:李璇, 郭倩, 宋达峰, 张小美, 楼秀玉, 沈雷, 赵乙桢金额:85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21申请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植物乳杆菌;羊毛硫细菌素;Plantaricin ZJ316;作用靶点;抗菌机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徐贵华参与人:计红芳, 郭延成, 陈春刚, 董建国, 李彤辉, 李焕金额:2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04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胆固醇;氧化机理;食品加工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包鸿慧参与人:周睿, 魏春红, 申贵男, 李丹, 刘洪儒, 李强双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33申请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多糖;构效关系;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细胞因子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伟参与人:任珅, 王梓, 刘志, 郑毅男, 刘群, 姜超, 董岭, 高飞飞申请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桔梗皂苷D;桔梗;2型糖尿病;降血糖作用;肝糖异生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盛占武参与人:袁德保, 张正科, 李芬芳, 王会, 周彦学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03申请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香蕉花多酚;中间水分食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非酶糖基化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杨海燕参与人:辛志宏, 高蕾, 木合塔尔, 郑晶, 吕乐, 朱芸, 秦娜娜, 赵育卉, 王惠金额:5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60377申请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昆仑雪菊;降血压;分离鉴定;化学成分;分子机制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孙黎明参与人:韩松, 陈丽凤, 李秀芬, 王婷婷, 孟泽铃金额:2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00申请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刺参;蛋白酶;内源性抑制剂;基质降解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付晓婷参与人:许加超, 董平, 孙兆敏, 张宇, 许小娟申请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琼胶;硫酸酯酶;脱硫;红藻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董平参与人:梁兴国, 张艳芳, 常耀光, 潘孝明, 王星宇, 贾蕾敏, 王阳, 贾秀双金额:2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27申请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核酸;体外模型;消化;吸收;耐受性核酸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祥贵参与人:钱珊, 饶瑜, 赖朋, 杨潇, 黄明亚, 何绍志, 李维, 刘晓晓金额:8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71872申请单位:西华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B-酯酶;农药;敏感性;分子对接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文娟参与人:熊春红, 彭小平, 余强, 张莘莘, 邢萌萌金额:26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26申请单位:南昌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黑灵芝多糖;功能食品;β-葡聚糖受体Dectin-1;抗肿瘤作用;免疫机理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斌参与人:孟宪军, 冯颖, 檀德宏, 吴高峰, 汪艳群, 朱力杰, 高琨申请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酒精;氧化应激;抗氧化系统;三萜;北五味子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林洪参与人:李振兴, 米娜莎, 付晓婷, 曲欣, 荣蓉, 杨澍, 李艳萍金额:8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44申请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水产品;嘌呤;尿酸;变化规律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宏勋参与人:侯温甫, 黄泽元, 刘超群, 林睿, 陈振青, 熊丹萍金额:24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20申请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热杀索丝菌;蛋白质;冷鲜猪肉;分解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张道宏参与人:彭晓丽, 张尼, 刘伟, 岳晓月, 张文涛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57申请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免疫层析;纸基微流控芯片;纳米金;食品;真菌毒素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杨帆参与人:孙玉梅, 唐文竹, 王伟, 朱灵桓, 王如申请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模块途径工程;酿酒酵母;机制研究;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晗参与人:孙黎明, 刘兆芳, 刘霄, 王心宇, 方晓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301申请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反式脂肪酸;滋养层细胞;迁移;Wnt;β-连环蛋白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杨金易参与人:王弘, 吴民富, 何永盛, 邓龙金额:22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61申请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酵母展示;分子进化;有机磷农药;分析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博参与人:沈群, 郭慧媛, 谢宁宁, 许朵霞, 董新娜, 敖静, 姜良萍金额:7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71846申请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抗氧化肽;Caco-2 细胞单层模型;胃肠消化;跨膜转运;生物利用度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仰榴青参与人:封云, 张敏, 李静, 李芳, 郑大恒, 冯伟伟, 李鹏霄申请单位:江苏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苹果酸铬(Ⅲ)配合物;降血糖活性;吸收和转运;作用机制;安全性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陈孝敬参与人:吴迪, 胡旭鸣, 刘博, 陈文辉, 黄光造金额:2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55申请单位:温州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食品安全;贝类;重金属;振动光谱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薛友林参与人:胡桂娟, 赵素梅, 王晓文, 秦若男, 李双双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01285申请单位:辽宁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山药;储藏蛋白;dioscorin;立体结构;功能特性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霍乃蕊参与人:任志远, 韩克光, 刘志宗, 范华, 张也, 张波波, 武朝霞, 张新荣金额:23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01347申请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骨质疏松;钙螯合胶原多肽;雌激素样作用;骨再建平衡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赵勇参与人:潘迎捷, 喻勇新, 刘海泉, 唐晓阳, 赵强, 郭卓然, 谢军申请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代谢物组;化学计量学;生物标志物;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田洪磊参与人:程卫东, 魏虹, 颜海燕, 詹萍, 齐全, 马焱, 董晓婉, 张波, 张建荣金额:48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营养学(C200102)项目批准号:31260374申请单位:石河子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小白杏杏仁油;定量构效关系;免疫调节;差异表达蛋白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李春美参与人:刘茹, 张久亮, 邹波, 张颖, 董晓倩, 杜静, 卫乐红, 钟莉金额:8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生物化学(C200101)项目批准号:31271833申请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DP9柿子单宁;靶标蛋白;PLA2;共价修饰;特异识别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欣参与人:李红梅, 梁玮, 史然, 卢海燕, 赵婷婷金额:20万申请时间:2012学科代码:食品检验学(C200103)项目批准号:31201365申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关键词:餐饮废弃油脂;低场核磁共振;油脂降解产物查看摘要收藏负责人:王永华。

纳米金标记抗体增强SP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纳米金标记抗体增强SP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入碱 性磷 酸酶 的特 异性底 物进 行 E .c o l i 0 1 5 7 : H 7 的 检测 ,该方 法检 出 限为 1 0 c e l l s / mL ,完整 的检 测
时 间约为 3 h .X u等 应用 电化 学 传感 器 ,分别 采 用羧 基化 多 壁碳 纳米 管 、戊 二醛 及 3 . 氨基 丙基 三 乙 氧基硅 烷修 饰 的 电极 检测 E .c o l i 01 5 7: H 7 , 结 果显 示戊 二醛 修饰 的 电极 的电信号 最 强 , 在 1 . 0 x 1 0 ~
纳米 金 标 记 抗体 增 强 S P R 检 测 大 肠 杆 菌 O1 5 7: H7
刘 霞 , 李蓉卓 , 李 蕾 , 李文进 , 周春娇
( 1 .湖南农业大学食 品科技学 院,食品科 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2 .理学 院,长沙 4 1 0 1 2 8 ) 摘要 将金纳米粒子( A u N P s ) 标记的大肠杆菌 0 1 5 7: H 7 ( E .c o l i 0 1 5 7: H 7 ) 的多克 隆抗体 ( P A b ) 作为二 抗 ,
好 大肠杆菌 0 1 5 7: H 7 ;表面等离子体 子共 振 ; 标记 ;检测
0 6 5 7 文献 标 志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大肠 杆菌 0 1 5 7: H 7 ( E .c o l i 01 5 7: H 7 ) 是肠 出血 性 大肠 埃希 氏杆 菌 的一个 主 要菌 型 ¨ ,受其 污 染 的牛 肉、牛奶 、 鸡 肉、 蔬 菜及 果饮 料 等均 可成 为传 播媒 介 .人 感染 E .c o l i O1 5 7: H 7 后 ,轻者 会 出现 短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_ 3 l 4 J 、 生物发光法及细胞计数法等的检测 时间长( 一般为 1 ~ 3 d ) 且灵敏度低 , 不

冷等离子体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机理

冷等离子体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4):5104-5114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24.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冷等离子体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杀菌机理窦勇1,姚妙爱1,闾怀中1,胡佩红2,董静1(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食品药品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2淮安正昌饲料有限公司,江苏淮安 223003)摘要:【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灭菌技术,冷等离子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探讨冷等离子体对细菌细胞膜的破坏效果,阐述其抗菌机制,为冷等离子体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试验菌株,研究冷等离子体处理对LM形态和胞内物质的影响,阐述LM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测定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和类型的变化,比较8-苯胺-1-萘磺酸荧光强度的改变,反映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通过测定碘化丙啶荧光、电导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观察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最后,通过检测胞内活性氧和活性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阐明冷等离子体对LM细胞膜造成的氧化损伤。

【结果】冷等离子体处理后,LM细胞膜表面观察到破损变形的结构,胞内蛋白质和DNA分别下降了68 mg·mL-1和14 μg·mL-1,证明冷等离子体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

冷等离子体处理使LM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40.17%上升至53.91%,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53.68%下降到41.57%,8-苯胺-1-萘磺酸荧光强度从8.99下降到3.73,说明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

此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碘化丙啶可以透过细胞膜,与胞内遗传物质结合发出红色荧光,电导率由0.15 mS·cm-1上升至0.33 mS·cm-1,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OD420nm从0.274提高至0.683,说明LM细胞膜通透性提高。

冷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冷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冷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胡 越,陈 倩,刘 骞,孔保华*,刁新平*(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摘 要:日益严峻的生物膜污染给食品和医疗等行业的生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与一般存在于食品中的浮游微生物不同,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因此生物膜对杀菌处理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而寻找绿色环保的抗生物膜技术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冷等离子体杀菌操作简单、杀菌效果显著、能耗低,还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颜色、质地以及营养价值,在食品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综述主要对冷等离子体破坏生物膜形成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情况3 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冷等离子体抗生物膜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冷等离子体;生物膜;抑制作用Recent Progress in Inhibition of Microbial Biofilm Formation by Cold PlasmaHU Yue, CHEN Qian, LIU Qian, KONG Baohua *, DIAO Xinping *(School of Food Scienc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biofilm pollution has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foods and medical products. Different from planktons in foods, biofilms formed by microorganisms are more resistant to bactericidal treatment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Therefore, discovering a green anti-biofilm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 As a new sterilization technology, cold plasma is simple, effective and low-energy-consuming, and it can well maintain the color, texture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foods, so that i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food field. This review mainly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old plasma destroys biofilm formati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ld plasma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ld plasma as an anti-biofilm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Keywords: cold plasma; biofilm; inhibition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15-203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11-0271-07引文格式:胡越, 陈倩, 刘骞, 等. 冷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11): 271-27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15-203. HU Yue, CHEN Qian, LIU Qian,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inhibition of microbial biofilm formation by cold plasma[J]. Food Science, 2021, 42(11): 271-27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415-203. 收稿日期:2020-04-15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401504-03)第一作者简介:胡越(1995—)(ORCID: 0000-0002-1843-967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加工。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指南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指南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指南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4)第2章三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概述 (4)2.1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定义与分类 (4)2.2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的法律法规体系 (5)2.3 三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流程 (5)第3章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规范 (6)3.1 国家和地方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6)3.1.1 国家标准 (6)3.1.2 地方标准 (6)3.2 农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选用与验证 (6)3.2.1 检验方法选用原则 (6)3.2.2 常用检验方法简介 (6)3.2.3 检验方法的验证 (6)3.3 农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判定与处理 (6)3.3.1 检验结果判定原则 (6)3.3.2 检验结果处理 (6)3.3.3 检验结果反馈与追溯 (6)第4章农产品质量检验样品处理技术 (7)4.1 样品采集与保存 (7)4.1.1 采样原则与方案 (7)4.1.2 采样方法 (7)4.1.3 样品保存 (7)4.2 样品前处理技术 (7)4.2.1 样品预处理 (7)4.2.2 样品净化 (7)4.2.3 样品浓缩与富集 (7)4.3 样品制备与稀释 (7)4.3.1 样品制备方法 (7)4.3.2 样品稀释 (7)4.3.3 样品稳定性 (8)4.3.4 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第5章农产品物理检验技术 (8)5.1 外观与感官检验 (8)5.1.1 检验目的 (8)5.1.2 检验方法 (8)5.2 物理特性检验 (8)5.2.1 检验目的 (8)5.2.2 检验方法 (8)5.3.1 检验目的 (8)5.3.2 检验方法 (9)第6章农产品化学检验技术 (9)6.1 食品安全限量指标检验 (9)6.1.1 金属元素检测 (9)6.1.2 非金属元素检测 (9)6.1.3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9)6.2 营养成分分析 (9)6.2.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9)6.2.2 矿物质和维生素分析 (9)6.2.3 脂肪酸和氨基酸分析 (9)6.3 农药残留与污染物检测 (10)6.3.1 农药残留检测 (10)6.3.2 多残留检测 (10)6.3.3 污染物检测 (10)第7章农产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10)7.1 微生物检验基本方法 (10)7.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0)7.1.2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10)7.1.3 微生物计数 (10)7.1.4 微生物鉴定 (10)7.2 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10)7.2.1 沙门氏菌检测 (11)7.2.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1)7.2.3 大肠杆菌O157:H7检测 (11)7.2.4 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测 (11)7.3 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1)7.3.1 免疫学检测技术 (11)7.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1)7.3.3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11)7.3.4 其他快速检测技术 (11)第8章农产品质量检验仪器与设备 (11)8.1 常用检验仪器与设备 (11)8.1.1 物理检验仪器与设备 (12)8.1.2 化学检验仪器与设备 (12)8.1.3 生物技术检验仪器与设备 (12)8.2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12)8.2.1 校准 (12)8.2.2 维护 (12)8.3 检验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13)8.3.1 数据采集 (13)8.3.2 数据分析 (13)第9章农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3)9.1.1 设计原则 (13)9.1.2 设计内容 (13)9.1.3 布局要求 (13)9.2 实验室设备配置与运行 (14)9.2.1 设备选型 (14)9.2.2 设备配置 (14)9.2.3 设备运行与管理 (14)9.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4)9.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9.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14)9.3.3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4)第10章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新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14)10.1.1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10.1.2 免疫学技术 (15)10.1.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10.2 农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15)10.2.1 精准化 (15)10.2.2 快速化 (15)10.2.3 简便化 (15)10.2.4 集成化 (15)10.3 展望与挑战 (15)10.3.1 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15)10.3.2 检验标准的完善与统一 (15)10.3.3 检验设备的研发与优化 (16)10.3.4 检验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㊀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㊀Vol.38No.3Jun.2023㊀收稿日期:2022-04-25;修回日期:2022-07-24;出版日期:2023-06-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2356);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项目(201300110100)作者简介:王博华(1998 ),男,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肉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㊂E-mail :wangbh1212@通信作者:白艳红(1975 ),女,辽宁省彰武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肉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㊂E-mail :baiyanhong212@163.com王博华,薛冬,董闪闪,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J].轻工学报,2023,38(3):17-24,54.WANG B H,XUE D,DONG S S,et al.Inactiv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23,38(3):17-24,54.DOI:10.12187/2023.03.003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王博华,薛冬,董闪闪,白艳红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省冷链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㊁流式细胞分析㊁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Discharge ,DBD )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的杀灭效果及对其细胞形态㊁细胞膜变化㊁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水平等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经放电功率为20.8W 的DBD 等离子体处理80s 后,L .monocytogenes 菌落数从初始8.26lg CFU /mL 降低至1.30lg CFU /mL ,其胞内ROS 相对水平显著升高了9.5倍(P <0.05);DBD 等离子体处理会破坏L .monocytogenes 的细胞形态,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并使其发生去极化,且细胞损伤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后,生理盐水的pH 值显著降低,氧化还原电位(ORP )㊁NO -3㊁NO -2和H 2O 2浓度均显著升高㊂DBD 等离子体杀灭L .monocytogenes 的作用机制是其可损伤细胞膜㊁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等㊂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单增李斯特菌;杀灭效果;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TS201.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1553(2023)03-0017-090 引言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㊂据报道[1],2018年中国共发生107起由食源性病原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高达4958人,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3.11%㊂因此,有必要采取合适的加工方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㊂虽然传统热杀菌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但同时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造成不良影响㊂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需求,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2-3]㊂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tmospheric Cold Plasma,ACP)是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具有处理时间短㊁温度低㊁无污染等优点,在食品加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4-6]㊂已有研究[7-8]表明,ACP 能够有效杀灭食品和农产品表面的微生物,同时保持其营养品质并延长货架期㊂目前,主要通过介质阻挡放㊃71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㊁电晕放电㊁微波放电等方式产生冷等离子体[9]㊂陈玥等[10]研究发现,经DBD等离子体(功率为70W,电极板间距为6mm)处理18s和14s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分别由初始的8lg CFU/mL降低至检测限以下;M.L.Li 等[11]研究发现,经放电电压为45kV的DBD等离子体处理1min后,鲜切草莓表面好氧细菌㊁酵母和霉菌总数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鲜切草莓在4ħ下贮藏7d后,菌落总数降低了1.41lg CFU/g㊂本课题组前期对ACP的杀菌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DBD等离子体对大肠杆菌O157: H7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且不会影响鲜切苹果品质和抗氧化能力[12]㊂但目前有关DBD等离子体杀灭微生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处理参数优化㊁食品品质变化规律等方面,对DBD等离子体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理研究尚不充分㊂基于此,本文拟以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为研究对象,探究DBD等离子体对L.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以及对其细胞形态㊁细胞膜变化(通透性㊁完整性和膜电位变化)㊁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等的影响,以期揭示DBD等离子体杀灭L.monocytogenes的作用机制,为ACP技术在食品杀菌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主要材料与试剂L.monocytogenes(ATCC15313),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TCC);大豆酪蛋白琼脂(TSA)培养基㊁胰酪大豆胨液体(TSB)培养基,北京澳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乙酸异戊酯㊁N-1-萘乙二胺盐酸盐㊁碘化丙啶(PI)㊁50%(体积分数)戊二醛,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IVE/DEAD BacLight Bacterial Viability试剂盒㊁DiBAC4(3),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2 ,7 -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㊁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㊁二甲基亚砜㊁二甲酚橙,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㊂1.2㊀主要仪器与设备CTP-2000K型等离子体实验装置,南京苏曼电子有限公司;MJ-54A型高压灭菌锅,上海施都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Regulus8100型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Hitachi公司;NanoDrop 2000型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5427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Spark20型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瑞士Tecan公司;CytoFLEX S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㊂1.3㊀实验方法1.3.1㊀菌悬液制备㊀将L.monocytogenes菌种从-80ħ冰箱中取出,分别在TSA培养基平板上活化2次后,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于TSB培养基中,置于37ħ㊁12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h;于4000r/min㊁4ħ条件下离心10min,去上清液,菌体用0.85%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离心同上);再用0.85%无菌生理盐水重悬浮,调整细胞浓度至108~109CFU/mL㊂1.3.2㊀DBD等离子体杀菌效果评价㊀取2mL细胞浓度为108~109CFU/mL的菌悬液于石英反应釜中,放入DBD等离子体装置电极板之间,设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㊂调节电极板间距为10mm㊁功率为20.8W,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取样,于4ħ㊁12000r/min条件下离心1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并重悬浮于1mL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0.1mol/L,pH值为7.4)中;用0.85%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选取适宜稀释梯度的菌液进行平板涂布,于37ħ条件下培养24h 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为lg CFU/mL㊂每个稀释梯度均重复3次㊂1.3.3㊀L.monocytogenes细胞表面形态表征㊀采用SEM观察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L.monocytogenes 细胞表面形态变化[13]㊂菌悬液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0s㊁40s㊁60s和80s后,于4ħ㊁12000r/min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液;加入500μL体积分数为2.5%的戊二醛溶㊃81㊃㊀王博华,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液(已预冷),并于4ħ固定4h,于4ħ㊁8000r/min 条件下离心6min,去除固定液,用无菌PBS缓冲液清洗3次;依次使用体积分数为10%㊁30%㊁50%㊁70%㊁90%和100%的乙醇溶液逐级脱水10min,其中100%梯度乙醇脱水2次;再用乙酸异戊酯溶液置换乙醇2次,每次10min,离心(条件同上),弃上清液,留微量液体,混匀后滴加到洁净的硅片上,30ħ烘干过夜㊂利用真空蒸镀仪喷金150s后,采用高分辨场发射SEM进行观察㊂1.3.4㊀L.monocytogenes胞外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测定㊀菌悬液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收集菌液,于4ħ㊁12000r/min条件下离心2min,收集上清液㊂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质的释放量/(μg㊃mL-1)[10]㊂1.3.5㊀L.monocytogenes细胞膜完整性评价㊀参照LIVE/DEAD BacLight bacterial viability试剂盒说明,采用SYTO9/PI探针评价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14]㊂菌悬液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于4ħ㊁12000r/min 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并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2次后,重悬浮于1mL无菌PBS缓冲液中;各组样品中先加入1.5μL SYTO9染液(3.34mmol/L),混匀,室温暗处反应15min后,离心(条件同上),弃上清液,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1次后重悬浮;加入1.5μL PI染液(20mmol/ L),混匀,室温暗处反应15min后,离心(条件同上),弃上清液,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1次后重悬浮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品,每个样品收集20000个细胞,使用Cyt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1.3.6㊀L.monocytogenes细胞膜电位测定㊀采用DiBAC4(3)探针检测L.monocytogenes细胞膜电位的变化[15]㊂菌悬液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于4ħ㊁12000r/min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并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2次后,重悬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5μg/mL的DiBAC4(3)染液,于室温避光孵育2min后,离心收集菌体并重悬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㊂采用多功能微酶标仪测定样品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488nm,发射波长为525nm㊂1.3.7㊀L.monocytogenes胞内ROS水平测定㊀采用DCFH-DA探针检测L.monocytogenes胞内ROS水平[16]㊂菌悬液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于4ħ㊁12000r/min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液,并用0.85%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菌体2次并重悬浮;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DCFH-DA试剂,于37ħ避光孵育20min;反应结束后,于4ħ㊁12000r/min 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并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2次㊂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样品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488nm,发射光波长为525nm㊂1.3.8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生理盐水理化性质测定㊀取2mL0.85%无菌生理盐水,使用DBD等离子体装置在20.8W条件下分别处理0s㊁20s㊁40s㊁60s和80s后,收集各处理组样品,测定其pH值㊁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H2O2㊁NO-3和NO-2的浓度㊂1)pH值:采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㊂2)ORP:采用复合ORP电极测定样品的ORP㊂3)H2O2浓度:参考M.Akagawa等[17]的方法,将待测样品经超纯水适当稀释后,取待测稀释样品100μL,加入1mL FOX试剂并混匀,避光反应2h,于560nm处测定吸光度;配制H2O2(0~40μmol/ L)标准溶液,在上述相同条件下于560nm处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H2O2浓度㊂4)NO-3浓度:参考M.Ali等[18]的方法,将待测样品用超纯水稀释适当倍数,取5mL稀释样品,依次加入100μL HCl溶液(1moL/L)和10μL氨基磺酸溶液(体积分数为0.8%)并混匀,于2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终浓度为0~500μmol/L的NO-3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NO-3浓度㊂5)NO-2浓度:参考Q.S.Xiang等[13]的方法,将待测样品用超纯水稀释适当倍数,取5mL稀释样品,加入100μL磺胺溶液(10g/L)并混匀,于室温㊃91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避光孵育2min,加入100μL N-1-萘乙二胺盐酸盐溶液(1g/L),室温避光反应20min,测定540nm处吸光度;以终浓度为0~20μmol/L的NO-2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NO-2浓度㊂1.4㊀数据处理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实验结果表示为(平均值ʃ标准差)㊂采用Origin软件绘图,SPSS软件(Version26.0)进行实验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利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分析㊀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如图1所示㊂由图1可知,DBD等离子体能够有效杀灭L.monocytogenes,且杀灭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㊂与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相比,经放电功率为20.8W的DBD等离子体处理60s后,L.monocytogenes菌落数由初始的8.26lg CFU/mL显著降低至2.49lg CFU/mL(P<0.05);延长处理时间至80s,L.monocytogenes菌落数显著降至1.30lg CFU/mL㊂X.Y.Liao等[19]研究发现,在相同放电功率下,E.coli菌落数也随着DBD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放电功率为40W的DBD等离子体处理20s后,E.coli菌落数下降了约1.0lg CFU/mL;延长处理时间至40s时,E.coli菌落数下降了4.2lg CFU/mL㊂这与本研究结果较一致㊂2.2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㊀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形态的影响如图2所示㊂由图2可知,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的L.monocytogenes细胞呈现典型杆状结构,表面完整㊁光滑;经DBD等离子体处理40s后,部分L.monocytogenes细胞表面粗糙,且出现皱缩现象;当处理时间为60s时,L.monocytogenes细胞表面出现凹陷和皱缩;继续延长处理时间至80s,L.monocytogenes表面出现明显的褶皱和孔洞,变形严重㊂以上结果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破坏了L.monocytogenes的细胞形态,可能会进一步造成胞内组分泄露并影响其正常生长代谢[10]㊂2.3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变化的影响分析2.3.1㊀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㊀细胞膜作为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㊂当细胞膜通透性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细胞内核酸㊁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20]㊂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核酸和蛋白质泄露的影响如图3所示㊂由图3可知,L.monocytogenes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㊀㊀图1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的杀灭效果Fig.1㊀Inactivation effect of L.monocytogenes inducedby DBD plasma treatment图2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形态的影响Fig.2㊀Effect of DBD plasma treatment on themorphology of L.monocytogenes cells ㊃02㊃㊀王博华,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随着DBD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㊂未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的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图3㊀DBD 等离子体处理对L .monocytogenes 核酸和蛋白质泄露的影响Fig.3㊀Effect of DBD plasma treatment on theleakages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of L .monocytogenes cells㊀㊀含量分别为8.57μg /mL 和48.39μg /mL;经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20s㊁40s㊁60s 和80s 后,L .monocytogenes 胞外核酸释放量分别升高至15.23μg /mL㊁18.78μg /mL㊁22.90μg /mL 和25.49μg /mL(P <0.05),胞外蛋白质释放量分别升高至63.07μg /mL㊁81.87μg /mL㊁149.14μg /mL 和170.47μg /mL(P <0.05)㊂这可能是DBD 等离子体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㊃OH㊁O 3㊁H 2O 2等氧化性物质会破坏L.monocytogenes 细胞中肽聚糖的化学键,导致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发生损伤,进而造成胞内物质泄露㊂此外,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双分子层极易被ROS 氧化,造成细胞膜损伤[17]㊂上述结果表明,DBD 等离子体处理会增强L .monocytogenes 细胞膜通透性,引起核酸㊁蛋白质等胞内组分泄露至胞外,进一步影响其生理生化功能,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㊂2.3.2㊀对L .monocytogenes 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㊀PI 不能穿过拥有完整细胞膜结构的细胞,只能进入细胞膜受损的细胞,与DNA 或RNA 结合后发出红色荧光,而SYTO9可进入具有完整细胞膜结构的细胞并与核酸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㊂DBD 等离子体处理L.monocytogenes 细胞后的SYTO9/PI 染色流式散点图如图4所示,其中,门Q1-UL(左上)表㊀㊀图4㊀DBD 等离子体处理L .monocytogenes 细胞后的SYTO9/PI 染色流式散点图Fig.4㊀Flow cytometry scatter diagrams of SYTO9/PI staining for L .monocytogenes cells treated with DBD plasma㊃12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示死亡细胞(SYTO9-,PI+);门Q1-UR(右上)表示膜受损细胞(SYTO9+,PI+);门Q1-LL(左下)表示未染色细胞(SYTO9-,PI-),该区域可能是由于DNA或RNA受损,而细胞仍然完好无损或细胞裂解成碎片,因此无法与核酸结合染色[21-22];门Q1-LR(右下)表示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SYTO9+,PI-)㊂由图4可知,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时,大部分L.monocytogenes细胞(90.63%)位于门Q1-LR(右下),表明其具有完整的细胞膜,未能被PI染色㊂经DBD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s㊁40s㊁60s和80s)后,门Q1-LR(右下)内活细胞率显著降低,当处理时间为80s时,活细胞率降低至29.71%;此外,与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0.75%)相比,门Q1-UR(右上)内膜受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当处理时间为80s时,膜受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至46.50%,表明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造成了损伤,且损伤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㊂2.3.3㊀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电位的影响㊀膜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的电势差,在微生物能量转化㊁pH稳态㊁主动转运㊁环境传感等生理及行为调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㊂作为一种膜电位敏感染料,DiBAC4(3)只能进入去极化细胞,并与胞内蛋白质或膜结合,在疏水环境中发出较强的荧光㊂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如图5所示㊂由图5可知,与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相比,经DBD等离子体处理20~80s后,L.monocytogenes细胞中DiBAC4(3)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㊂当处理时间分别为40s和80s时,L.monocytogenes细胞中DiBAC4(3)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升高了约1.5倍和3.2倍㊂上述结果表明,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L.monocytogenes细胞膜发生了去极化,从而干扰了其细胞正常代谢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㊂2.4㊀DBD等离子体对L.monocytogenes胞内ROS相对水平的影响㊀㊀ROS在微生物信号传导㊁维持胞内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胞内ROS的大量累积会引起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24]㊂DCFH-DA是一种细胞渗透性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胞内ROS的检测㊂DCFH-DA进入细胞后,会被胞内酯酶转化为非荧光物质DCFH,而DCFH可被胞内ROS氧化并形成高荧光的2 ,7 -二氯二氢荧光素(DCF)[23]㊂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胞内ROS水平的影响如图6所示㊂由图6可知,与未经DBD等离子体处理相比,随着DBD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L.monocytogenes细胞中的胞内ROS相对水平显著升高;经DBD等离子体分别处理20s㊁40s㊁60s和80s后,L.monocytogenes细胞中的胞内ROS相对水平分别升高了2.0倍㊁4.7倍㊁6.6倍和9.5倍(P<0.05)㊂上述结果表明,DBD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ROS会进入L.monocytogenes细胞内,造成细胞膜㊁核酸㊁脂质㊁蛋白质等发生氧化损伤,进而破坏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5]㊂图5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电位的影响Fig.5㊀Effect of DBD plasma treatment on themembrane potential of L.monocytogenes cells图6㊀DBD等离子体处理对L.monocytogenes胞内ROS相对水平的影响Fig.6㊀Effect of DBD plasma treatment on theintracellular ROS levels of L.monocytogenes cells ㊃22㊃㊀王博华,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2.5㊀DBD 等离子体处理对生理盐水理化指标的影响分析㊀㊀DBD 等离子体处理对生理盐水理化指标的影响见表1㊂由表1可知,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20~80s 后,0.85%无菌生理盐水的pH 值显著降低(P <0.05),这与先前的研究[26]结果一致㊂相关报道[27-29]中发现,由于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NO -3㊁NO -2等活性成分会使得无菌生理盐水酸化,故推测其在DBD 等离子杀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此外,与未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相比,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20~80s 后,无菌生理盐水的ORP 显著升高(P <0.05),这可能与NO -3㊁NO -2㊁H 2O 2等氧化性物质的产生有关㊂DBD 等离子体处理可能通过改变溶液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引起L .monocytogenes 细胞膜损伤,进而导致其死亡[30]㊂表1㊀DBD 等离子体处理对生理盐水理化指标的影响Table 1㊀Effect of DBD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rmal saline处理时间/s pH 值ORP /mVH 2O 2浓度/(μmol ㊃L -1)NO -3浓度/(μmol ㊃L -1)NO -2浓度/(μmol ㊃L -1)0 6.27ʃ0.03a 204.33ʃ4.93d 020 3.56ʃ0.02b 428.67ʃ4.16c 110.37ʃ1.71d 417.93ʃ10.41d 18.41ʃ0.12d 40 3.22ʃ0.01c 485.33ʃ3.51b 162.22ʃ3.32c 777.93ʃ5.15c52.86ʃ0.73c 60 3.02ʃ0.01d 521.67ʃ0.58a 184.44ʃ3.22b 1074.87ʃ18.03b94.46ʃ1.42b802.85ʃ0.01e524.67ʃ1.53a214.07ʃ7.25a1688.33ʃ36.78a127.01ʃ1.91a 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㊀㊀DBD 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产生的㊃NO㊁㊃OH㊁㊃O -2㊁N +2等活性成分能够与溶液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H 2O 2㊁NO -3㊁NO -2㊁ONOOH 等寿命较长的次级产物[31]㊂由表1可知,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20~80s 后,生理盐水中产生了H 2O 2㊁NO -3和NO -2,且其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 <0.05)㊂这些物质的过度积累会造成某些生物分子(如脂类㊁蛋白㊁核酸等)的氧化损伤,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杀灭微生物[32-33]㊂3㊀结论本文以L .monocytogenes 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BD 等离子体对其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㊂研究结果表明,DBD 等离子体能够有效杀灭L .monocytogenes ,其杀灭效果随着DBD 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㊂经放电功率为20.8W 的DBD 等离子体处理80s 后,L .monocytogenes 菌落数从初始的8.26lgCFU /mL 降低至1.30lg CFU /mL,其细胞表面发生皱缩,胞外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及胞内ROS 相对水平显著升高,细胞膜发生去极化;此外,经DBD 等离子体处理后,生理盐水的pH 值显著降低,ORP 及活性物质浓度(NO -3㊁NO -2和H 2O 2)均显著升高,这可能是DBD 等离子体杀灭L .monocytogenes 的主要原因之一㊂本研究为DBD 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在食品杀菌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综合运用代谢组学㊁蛋白质组学㊁转录组学等方法系统阐明DBD 等离子体处理杀灭微生物的分子机制;同时,还应系统评价DBD 等离子体处理对食品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对食品营养㊁感官品质㊁货架期等指标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㊀刘辉,任婧寰,伍雅婷,等.2018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1):114-117.[2]㊀王雯雯,相启森,白艳红.UV-LEDs 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轻工学报,2022,37(1):46-54.[3]㊀WU D ,FEREIDOUN F ,ALIRI E B M ,et al.Microbialresponse to some nonthermal physical technologies [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2020,95:107-117.[4]㊀相启森,刘秀妨,刘胜男,等.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2018,39(7):267-271.[5]㊀BOURKE P ,ZIUZINA D ,BOEHM D ,et al.The potentialof cold plasma for safe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J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18,36(6):615-626.[6]㊀相启森,董闪闪,郑凯茜,等.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食品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轻工学报,2022,37(3):1-9.[7]㊀EKEZIE F G C ,SUN D W ,CHENG J H.A review onrecent advances in cold plasma technology for the food industry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2017,69:46-58.[8]㊀DASAN B G ,BOYACI I H.Effect of cold atmospheric㊃32㊃plasma on in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pple,orange,tomato juices,andsour cherry nectar[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8,11(2):334-343.[9]㊀相启森,张嵘,范刘敏,等.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368-372.[10]陈玥,李书红,孟琬星,等.常压冷等离子体对食源性腐败菌失活作用机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5):71-76.[11]LI M L,LI X A,HAN C,et al.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cold plasma treated fresh-cut strawber-r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9,67(14):4043-4053.[12]DONG S S,FAN L M,MA Y F,et al.Inactiv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plasma:Kinetics and mechanisms[J].LWT-Food Scienceand Technology,2021,145:111322.[13]XIANG Q S,LIU X F,LI J G,et al.Effects of dielectric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on the inactivation of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and quality of apple juice[J].FoodChemistry,2018,254:201-207.[14]ROSENBERG M,AZEVEDO N F,IVASK A.Propidiumiodide staining underestimates viability of adherent bacte-rial cells[J].Scientific Reports,2019,9:6483. [15]KIM D K,KIM S J,KANG D H.Bactericidal effect of266to279nm wavelength UVC-LEDs for inactivation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and yeast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7,97:280-287.[16]PAN Y Y,CHENG J H,LV X Y,et al.Assessing theinactivation efficiency of Ar/O2plasma treatment againstListeria monocytogenes cells:Sublethal injury and inactiva-tion kinetics[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111:318-327.[17]AKAGAWA M,SHIGEMITSU T,SUYAMA K.Productionof hydrogen peroxide by polyphenols and polyphenol-richbeverages under quasi-physiological conditions[J].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 Biochemistry,2003,67(12):2632-2640.[18]ALI M,CHENG J H,SUN D W.Effect of plasma activatedwater and buffer solution on fungicide degradation from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fruit[J].Food Chemis-try,2021,350:129195.[19]LIAO X Y,LI J,MUHAMMAD A I,et al.Application of a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tmospheric cold plasma(Dbd-Acp)for Eshcerichia coli inactivation in apple juice[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8,83(2):401-408.[20]CHEN C Z,COOPER S L.Interactions between dendrimerbiocides and bacterial membranes[J].Biomaterials,2002,23(16):3359-3368.[21]BOOYENS J,THANTSHA M 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queous extract ofgarlic(Allium sativum)against selected probioticBifidobacterium strains[J].BMC Complementary andAlternative Medicine,2014,14:289.[22]GUEDES J P D,DE SOUZA E L.Investigation of damageto Escherichia coli,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almonellaenteritidis exposed to Mentha arvensis L.and M.piperitaL.essential oils in pineapple and mango juice by flowcytometry[J].Food Microbiology,2018,76:564-571.[23]KALYANARAMAN B,DARLEY-USMAR V,DAVIES K JA,et al.Measuring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with fluorescent probes: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J].Free Radical Biology&Medicine,2012,52(1):1-6.[24]朱育攀.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应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25]PAN Y Y,ZHANG YCHENG J H,et al.Inactivation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 at various growth temperatures byultrasound pretreatment and cold plasma[J].LWT-Food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118:108635. [26]GONZALEZ-AGUILAR G A,WANG C Y,BUTA J G.Maintaining quality of fresh-cut mangoes using antibrown-ing agents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0,48(9):4204-4208.[27]SU X,TIAN Y,ZHOU H Z,et al.Inactivation efficacy ofnonthermal 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against newcastledisease virus[J].Applied and Environmrntal Microbiology,2018,84(9):E02836-17.[28]THIRUMDAS R,KOTHAKOTA A,ANNAPURE U,et al.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Chemistry,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pplications in food and agriculture[J].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18,77:21-31.[29]LUKES P,DOLEZALOVA E,SISROVA I,et al.Aqueous-phase chemistry and bactericidal effects from an air dis-charge plasma in contact with water: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peroxynitrite through a pseudo-second-orderpost-discharge reaction of H2O2and HNO2[J].PlasmaSources Science&Technology,2014,23(1):015019.[30]LIAO X Y,SU Y,LIU D H,et al.Application of atmos-pheric cold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ice for preser-vation of shrimps(Metapenaeus ensis)[J].Food Control,2018,94:307-314.[31]KAUSHIK N K,GHIMIRE B,LI Y,et al.Biological andmedical applications of plasma activated media,water andsolutions[J].Biological Chemistry,2019,400(1):39-62.[32]CABISCOL E,TAMARIT J,ROS J.Oxidative stress inbacteria and protein damage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2000,3(1):3-8.(下转第54页)seed oil with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technologyZHANG Han1,ZHOU Liqin1,LIU Zhiguo2,LIU Shenglin2,LIAO Dankui1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2.Guangxi Pingnan Wanjiaxiang Food Co.,Ltd.,Guigang537100,China Abstract: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fruit seed oil was prepared by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method with 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fruit seed as raw material.Based o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RSM-CCD(response surface curve-central composite design)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pressure,static extraction time,dynamic extraction time and CO2flow rat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fruit seed oil.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atty acid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elenium-rich passionfruit seed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and Soxhlet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of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for oil from 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seed was found to b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50ħ,extraction pressure of34MPa,static extraction of109min,dynamic extraction of 97min,CO2flow rate of1.0L/min.Under this condition,the actual 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seed oil was clear light yellow liquid,and the yield was72.33%.The content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was80.11%,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extracted by soxhlet extraction(78.71%);Acid value,peroxide value,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other properties also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extracted by Soxhlet extraction.Key words:Selenium enriched passion fruit seed oil;RSM-CCD;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method㊀(责任编辑:王晓波)(上接第24页)Inactiv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ielectric barrierdischarge plasma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WANG Bohua,XUE Dong,DONG Shanshan,BAI Yanhong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old Chain Food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plasma on the inactivation effect,the cell morphology, membrane changes an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level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flow cytometry,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of L.monocytogenes was reduced from an initial level of8.26lg CFU/mL to1.30lg CFU/mL after DBD plasma treatment at20.8W for80s,and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increased by9.5-folds(P< 0.05).DBD plasma treatment caused damage in the morphology and cell membrane of L.monocytogenes in a treat-ment time-dependent manner.Moreover,DBD plasma caused the depolariza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 of L.monocytogenes.In addition,after DBD plasma treatment,the pH value of normal sali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and concentration of NO-3,NO-2and H2O2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 summary, DBD plasma could inactivate L.monocytogenes by disrupting cell membranes and inducing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Key words: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Listeria monocytogenes;inactivation effect;mechanism㊀(责任编辑:杨晓娟)。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瓜菜生产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瓜菜生产中的应用
前 言
鸡东县是鸡西地区的瓜菜生产基地 , 蔬菜种植 面积常年稳定在 3 . 5 万亩左右 ,蔬菜除满足鸡西地区的市场供应外 ,还远销到七 台 河、 双鸭 山 、 俄 罗 斯 的地 区 。为 了提 高 瓜 菜 的产 量 和 质 量 , 我 县 引进 瓜 菜 等 离子 种 子 处理 技 术 , 收 到 了较 好 的运 用 效果 。 1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原理 “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是在瓜菜播种前用 “ 太 空机” 等离子 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 ,使农作物达到显着增产 的高新技 术 。经 过 处 理 激 发 种 子 的 潜 能 、 增 强 种 子 的 活力 、 提 高 种 子 的健 壮 度; 种子的发芽势、 发芽率明显提高 , 可提前 2 - 3天 出 苗 , 作 物 的根 系发达 , 长势旺盛 , 增强抗旱、 抗病能力 , 提高产量 、 改善品质 , 可提 前2 - 3 天 成熟 , 可增 产 2 0 % 左右 。 2 等离 子 体种 子 处 理技 术 在瓜 菜 生 产上 的应 用效 果 经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的种子 , 瓜菜在整个生长周期 中 具 有 明 显 的综 合增 产 优 势 。
2 . 1苗期 优 势 突 出
出很 强 的抗 旱 能 力 。如 2 0 1 3年 春天 , 我 县 气 温相 对 偏 低 、 热 量 和光 照严重不足 ,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 被处理过的挂 彩种 子明显表现 出 抗逆性强的特点 , 与对照相比 , 表现出出苗好 , 根系发达 、 色着好等 特点。 2 . 4病 虫 害 减轻 农作物种子所带的病菌在处理过程 中被紫外线及臭氧杀死 , 由 于出苗快土壤细菌感染机会少 , 农作物病害大大减轻 。
2 . 5促 进 早 熟 种子 经处 理 西 红 柿 、 菠菜 提 前 上 市 3 — 7 天, 黄瓜 、 提高发芽率、 发芽势 , 出苗整齐 。 经过县推广部 门 2 0 1 1 - 2 0 1 3 年 的实验结果表明 , 在 同等条件下 , 同未处理的种子相 比, 蔬菜种子 的 平均发芽率增加 5 %, 提前 出苗 1 — 2天 , 以豆角为例 , 经等离子机处 理 的豆角 出苗率为 9 7 %, 未处理 的豆角 出苗率为 9 1 %, 且处理过 的 豆角长势突出, 幼苗平均高度 比未处理的高出 1 厘米 。特别是发芽 率 低 的 品种 如 香 菜 、 荠菜等更加明显 , 而 且 百 株 干 重 平 均 比常 规 增 增 收 5 0 0 0万 元 。 3 . 2社 会 效 益分 析 2 . 2 根 系发 达 通过 等 离 子 体 对 瓜 菜种 子进 行 处 理 , 瓜菜长势旺盛 , 基 本 不 发 根系发达 , 表现为长 、 粗、 多。 经过处理的瓜菜幼苗根壮根毛多 , 生 病虫 害 , 减 少 了农 药 支 出 , 有 利 于农 业 生态 环 境 的保护 , 社 会 效 益 扎根快 , 根 系 比对 照 高 出 2 5 %以上 , 假 植 时基 本 不 缓秒 。 经 过处 理 的 明显 。 任何瓜菜品种 , 与对 照 相 比叶 片 较 大 , 苗高茎粗 , 色正 光 泽 , 长 势 旺 4 结束 语 通过几年 的实践证明,等离子处理体处理种子技术操作简便 , 盛。 2 - 3 抗逆 性 增 强 适应性强 , 综合优势多 , 投入产出效果好 , 无任何化学物质残 留、 符 无 公 害瓜 菜 生 产 的需 要 , 经 济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显著 , 具 有 广 经过处理 的瓜菜 , 与对 照 田相 比叶片较大 , 苗高茎 粗 , 色正光 合 绿 色 、 泽, 长势旺盛 , 充分 吸纳水分 , 叶面蒸 腾作用减弱 , 水分蒸发少 , 表现 阔的推 广 用应 前 景 。 动系统采用 C A N总线来控制电机驱动器。 2 . 3数 据处理 系统 所有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如加速度、重心等均传送至 A t — me 两l C A N 1 2 8 单片机 , 单片机将信息整理后通过 C A N总线传输至微处 理器, g - L a k 理器充分发挥预处理能力将收到的数据提炼和加工, 加工完 成后把形成的新数据进一步传送到总控制器,经 c + + 编写的应用算法 程序来分析人的运动状态和识别运动意图,然后发 出实时控制信号来 控 制 电机 , 进 而达到 实时准确控 制的 目的。 3实验仿 真 外骨 骼机器人 在髋关节 和膝关 节分别 安装 了推杆驱 动 电机 ,这种 电 机 行 程 与 腿 关 节 动 角 度 关 系 电机将 直线运 动 转换 成关节 的旋 转运 动 , 此 运动 形式更 加接 近 于 关 节 的运 动模 式 。 从图3 和图 4 大腿 和 小 腿 的运动分 析 图可 以看出,人体在行走 过 程中 ,关节 屈/ f 申 运 动 摆动 幅度 0 【 和0 和 驱 动器 的行程 有一 定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幼苗特性的影响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幼苗特性的影响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幼苗特性的影响胡尊瑞;李志强;吴晓云;韩振芹;何笙【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12【摘要】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黄瓜种子进行小于20 s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黄瓜种子发芽情况和幼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当处理功率为80 W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5.5%和8%,根毛数和主根长度,移栽期田间植株干重、鲜重、株高、叶面积、有雌蕊株比例分别比对照提高24.4%和22.6%,9.8%,15.2%,20.65%,19.76%,18.8%.试验显示,80 W是最佳处理功率.【总页数】4页(P2935-2938)【作者】胡尊瑞;李志强;吴晓云;韩振芹;何笙【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102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39;S315.51+1【相关文献】1.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葱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J], 邵长勇;方宪法;唐欣;赵立静;张丽丽;王德成2.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小麦幼苗特性的影响 [J], 邵长勇;尤泳;王光辉;刘亮东;方宪法;王德成3.外源抗冷物质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J], 崔岩;王丽萍;霍春玲;卢彦琦4.施胶工艺对常压冷等离子体处理改善杨木单板胶合特性的影响 [J], 章蓉;周晓燕;汤丽娟;杨雪慧;陈钊5.澳大利亚研究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处理真空包装牛里脊的微生物、物理化学和感官特性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V-C结合热处理调控黄瓜冷害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UV-C结合热处理调控黄瓜冷害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UV-C结合热处理调控黄瓜冷害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导致品质下降。

因此,对黄瓜的冷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有效的冷害预防和控制技术,对于保障黄瓜生产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化学处理和保鲜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理解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在物理控制技术中的作用,开发绿色无污染的新型物理方法,对于推动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项目将重点研究黄瓜低温冷害的机理,并基于此开展UV-C辐射和热处理的调控实验,探索其在调节黄瓜冷害的效果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1) 确定黄瓜低温冷害的生理、生化指标。

(2) 评估UV-C辐射和热处理对黄瓜冷害的影响和效果。

(3) 基于生物物理学方法,探索UV-C辐射和热处理在黄瓜抗冷害途径的调控机制。

(4) 优化UV-C和热处理的调控工艺,探究其在黄瓜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

本项目旨在探索UV-C和热处理在调节黄瓜冷害中的机制和作用,为提高黄瓜的保鲜度和品质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同时也可为其他蔬菜的后处理和贮藏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实验室定量测定和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 场地采集不同品种的黄瓜,进行低温贮藏,测定黄瓜的外观、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

(2) 采用不同UV-C剂量和温度的热处理,测定处理后黄瓜的质量、硬度、颜色、腐烂率等指标,探究UV-C和热处理对黄瓜冷害的调控效果。

(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处理前后黄瓜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究UV-C和热处理在调节黄瓜抗冷害途径中的作用和机制。

(4) 基于实验数据,优化UV-C和热处理的调控工艺,探究其在黄瓜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

4. 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1) 确定黄瓜低温冷害的生理、生化指标。

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雷雨晴;张海洋;田琳;祁智慧;李金东;唐芳
【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
【年(卷),期】2024(32)1
【摘要】真菌毒素可损害动物和人的健康,并给食品行业造成经济损失。

冷等离子体作为新兴的非热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在真菌毒素降解方面颇有成效。

本文总结了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真菌毒素降解机理,论述了不同放电方式及处理条件
下的冷等离子体处理后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产物结构,阐述可能的降解路径,综述了冷等离子体对真菌毒素纯品及依附于食品基质
上的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从真菌毒素降解产物毒性角度,从结构毒性、细胞毒性、
动物毒性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冷等离子体在
降解食品真菌毒素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120-128)
【作者】雷雨晴;张海洋;田琳;祁智慧;李金东;唐芳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粮食储运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物资和储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5
【相关文献】
1.低温等离子体在食品中杀灭微生物与降解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2.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食品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3.低温等离子体降解食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4.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5.不同气源低温等离子体在食品杀菌及毒素降解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等离子空气杀菌装置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

光等离子空气杀菌装置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

光等离子空气杀菌装置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王会发;傅碧峰;刘国丹;王刚;武在天【期刊名称】《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3【摘要】为探索适用于地铁车厢内的空气杀菌方法,了解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合已有研究,通过搭建试验台并设计试验方案,检测了光等离子空气杀菌装置对人工染菌环境中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杀菌装置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In order to explore a suitable method for subway car air steriliz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killing microorganisms, the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ke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effect of light plasma air disinfection device for artificial dye bacteria of escherichia coli.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tericidal effect of the device for escherichia coli can meet the state standards by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总页数】6页(P95-99,113)【作者】王会发;傅碧峰;刘国丹;王刚;武在天【作者单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车辆部,天津 300000;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4.8+4【相关文献】1.脉冲强光动态空气杀菌装置的杀菌效果 [J], 邢金城;王玉杰;凌继红;张银苹;赵阿萌2.光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试验研究 [J], 宋樱3.用于地铁车厢的空气杀菌装置杀灭细菌效果的试验研究 [J], 刘国丹;傅碧峰;于慧俐;武在天4.等离子体-臭氧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研究 [J], 顾春英;薛广波;居喜娟5.等离子体空气杀菌净化机杀灭空气中微生物效果的试验研究 [J], 石兴民;孙岩洲;杨兰均;董晓锋;袁育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毒剂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及应用研究

消毒剂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及应用研究

消毒剂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及应用研究张媛;张本;黄磊;田伟;刘衡川;李福平【期刊名称】《现代预防医学》【年(卷),期】2006(33)9【摘要】目的:了解常用消毒剂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和指导现场消毒实践。

方法:采用能量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对4种消毒剂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结果:能量试验测出各种消毒剂最低有效杀灭浓度分别为:二氯异氢尿酸钠有效氯为100 mg/L、碘伏有效碘为50 mg/L、洗必泰为25 mg/L、季铵盐为100 mg/L。

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完全杀灭河水、井水及医院污水中污染的试验菌所需各消毒剂的剂量分别为:二氯异氢尿酸钠有效氯20.0 mg/L、10.0 mg/L和10.0mg/L,均需作用1 h;碘伏有效碘10.0 mg/L作用8 h、5.0 mg/L作用1 h和40.0 mg/L作用8 h;洗必泰10.0 mg/L、5.0mg/L和40.0 mg/L,均需作用2 h;季铵盐20.0 mg/L作用1 h、10.0 mg/L作用1 h和80.0 mg/L作用2 h。

完全杀灭泥土和田间土壤载体中试验菌所需各消毒剂剂量分别为:二氯异氢尿酸钠有效氯250 mg/L作用1 min 和400 mg/L作用1min;碘伏有效碘90 mg/L作用5 min和120 mg/L作用5 min;洗必泰90 mg/L作用1 min和120 mg/L作用5 min;季铵盐为250 mg/L 作用1 min和400 mg/L作用5 min。

结论:试验结果对于有效切断大肠杆菌O157∶H7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以及进一步研究该菌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1546-1548)【关键词】大肠杆菌;消毒;杀灭率;消毒剂【作者】张媛;张本;黄磊;田伟;刘衡川;李福平【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相关文献】1.常用消毒剂杀灭大肠杆菌O157:H7效果观察 [J], 徐奋奋2.医院常用消毒剂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杀灭效果试验观察 [J], 徐奋奋3.大肠杆菌O157:H7对消毒剂抗力与其质粒pO157、染色体DNA关系的研究[J], 张本;刘衡川;张媛;李福平;涂国平4.四川省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性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J], 张本;刘衡川;张朝武;栾荣生;涂国平;李福平5.戊二醛对大肠杆菌O157:H7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李晓娜;许能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urfactin抑制乳中大肠杆菌O157活性研究

Surfactin抑制乳中大肠杆菌O157活性研究

Surfactin抑制乳中大肠杆菌O157活性研究高晓平;胡惠;黄现青【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9(030)011【摘要】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和倍比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O157对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素)的敏感性,并通过检测对大肠杆菌O157生长曲线、杀菌率、杀菌动力学的影响探讨Surfactin对大肠杆菌O157的杀菌特点,最后测定了Suffactin对鲜乳中大肠杆菌O157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O157对Surfactin敏感性较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μg/ml,Suffactin不仅具有抑制大肠杆菌O157的作用,还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2MIC Surfactin作用于鲜乳介质中的大肠杆菌48h 后,大肠杆菌不被检出.【总页数】4页(P91-94)【作者】高晓平;胡惠;黄现青【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相关文献】1.流式分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牛乳中大肠杆菌O157∶H7 [J], 刘思渊;古少鹏;隋志伟;刘思章;薛蕾;霍乃蕊2.PCR法检测水牛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 [J], 黄丽;李玲;杨攀;冯玲;农皓如;曾庆坤3.乳中大肠杆菌O157∶H7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张微;姚笛;侯婷婷;郭瑜;佐兆杭;刘鑫4.中国采用侧向流动免疫分析与竞争和夹层模型结合法检测乳中黄曲霉毒素M1和大肠杆菌O157:H7 [J],5.牛乳中大肠杆菌O157:H7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刘鑫;姚笛;郭瑜;张微;佐兆杭;侯婷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5 7: H7 bi o iI f es r o n c u c um be r
CUI Ha i - y i n g , B AI Me i , DAI J i n — mi n g, TAO Gu i —z e , LI N L i n
( S c h o o l o f F o o d& B i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j i a n g 2 1 2 0 1 3 , C h i n a )
e fe c t o n E。 c o l i 01 57:H7. At ie r e x p o s ur e t o pl a s ma a t 5 0 0 W f o r 4 n l i n. a l mo s t 9 9. 9 9% a n d 9 9. 21 % r e d u c t i o n s i n E. c o l i
( S E M) w a s u s e d t O o b s e r v e s u r f a c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b i o i f l m s .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 p l a s ma w a s a n e f f e e t i v e m e t h o d o n e r a d i c a t i n g b i o f l m s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s t u d y f o c u s e s O i l t h e b a c t e r i c i d a l e f f e c t o f c o l d n i t r o g e n p l a s ma O i l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O1 5 7 : H7( E. c o l i O1 5 7 : H7)
a d o p t e d t o d e t e c t t h e b a c t e r i u m c o mmu n i t y q u a n t i t y u n i t a r e a a n d t h i c k n e s s o f b a c t e r i u m b i o i f h n s .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e
S d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对F o o d I n d u s t r y
讲 究 摆 讨
冷等离子体技 术对 黄瓜表面大肠杆菌 O1 5 7: H 7生 物 膜 的 清除 作 用研 究
崔 海英 , 柏 梅, 戴锦 铭 , 陶贵 泽 , 林 琳 ( 江 苏大 学食 品 与生物 工程 学 院 , 江 苏镇 江 2 1 2 0 1 3 )
摘 要: 利 用冷 源氮气等 离子体杀菌技 术清除新鲜黄瓜表 面的大肠杆 菌 O 1 5 7 : H 7 生物膜。试管实验 结果表 明 , 等 离子
体对大肠 杆 菌 O 1 5 7 : H 7生物 膜有较 好 的清 除作 用, 在作 用功 率 为 5 0 0 W, 连 续作 用 4 m i n后 对 生物膜 清 除率达 到
0 l 5 7 : H 7 p o p u l a t i o n s w e r e a c h i e v e d i n v i t r o a n d o n c u c u m b e r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C o n oc f a l l a s e r s c a n n i n g m i c r o s c o p y ( C L S M) w a s
9 9 . 9 9 % 。 当等 离子体 应 用 于黄 瓜 表 面 时 , 作用 4 m i n时 , 杀 菌 率达 到 9 9 - 2 1 % 。 激 光 共 聚 焦显 微 镜 结 果 显 示 : 等 离子 体
作 用后 , 菌落数量和 细菌生物膜厚 度 明显 小于对 照组。场发 射扫描 电子显微 镜 结果显 示 : 与对 照组 比较 , 等 离子 组 4 mi n 处理后 细菌群 落附着数量显著变 少。总之 , 等 离子体技 术在基本 维持 食品感 官的前提 下提 高了新鲜黄瓜 的微 生
b i o i f l ms or f me d o n f r e s h c u c u mb 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v i t r o e x p e r i me n t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p l a s ma h a s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e r a d i c a t i n g
物 安 全性 。
关键 词 : 冷 等 离子体 , 大肠杆菌 O 1 5 7 : H 7 , 生 物膜 , 黄瓜 , 杀 菌作 用
Ant i mi c r c o l d n i t r o g e n p l a s ma a g a i n s t Es c he r i c h i a c o l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