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水利规划最终

合集下载

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发展

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发展
( ) 三 区位 与 交通 。
二 、 皖江城 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 “ 的优势
通 过 对 “ 江城 市 带 承接 产 业 转移 示 范 区” 皖 的调 查 和分 析 ,
本 文认 为其 优 势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 业 基础 。 一 产
1 区位 优 越 。安 徽 省位 于 华 东地 区 , 于 中部 省 份 , 着 、 南 事变 遗 址 、 四军 军 部 旧址 ; 安 的 宣 新 六 20 0 9年 1 , 月 国务 院 正 式批 准 安 徽省 政 府 《 于 设立 皖 江 大 别 山等 。 文化 旅 游方 面 包 括合 肥 的 包 公祠 、 关 逍遥 津 ; 湖 的 芜 城 市 带 承接 产 业 转 移 示 范 区积 极 推 进 泛 长 三 角 区域 合 作 的 请 黄 盖墓 : 马鞍 山的太 白楼 、 白墓 等 。 太
县 ( 、 ) 0 8 , 区域 面 积 76万 平方 公 里 , 口 3 5 生产总值为 10 2 亿元, 市 区 。2 0 年 该 . 人 08 05 . 9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 29
万人, 国内 生产 总值 5 1 亿元 , 别 占安徽 省 总量 的 5 %、5 88 分 4 4 % 增 幅 比上 年提 高 0 . 百 分点 。比全 国 高 42个 百 分点 。2 0 2个 . 05 和 6 %。其 政 治 、 济方 面 的重要 地 位 由此可 见 。 6 经 年 — — 2 o 年 ,皖 江 城 市 带 实 际 利 用 外 资额 年 均 增 速 达 到 o8 4 %, 别 比全 国 、 三角 、 3 分 长 中部地 区 高 2 . 2 . 78 %、5 %和 1. 4 54 %。
“ 皖江 城 市 带承 接 产业 转 移 示范 区 ” 国 家首 个 以“ 业 转 积 达到 6 3 公 顷 , 中未利 用 土地 总 计 7 . 是 产 3万 其 33 6万 公顷 , 占全 省 移” 为主 题 的 规划 区 , 安 徽省 首 个 跻身 国家 战略 层 面 的大 型 总 量 的 6 . %, 是 22 2 可开 发 利用 潜 力 大 。 () 动 力 。皖 江 城 市 带 2劳 区域 规 划 项 目。其 主要 依 托 为 皖 江城 市 带 , 安徽 省 内长 江 流 总 人 口 3 5 , 动力 资 源丰 富、 本 相 对较 低 , 大量 的 熟 即 0 8万 劳 成 有 域 附近 地 区 , 括合 肥 ( 会 )芜 湖 、 鞍 山 、 包 省 、 马 铜陵 、 庆 、 州 、 练 产业 工 人 , 安 池 劳动 力平 均 成 本只 相 当于 沿 海地 区 劳 动 力成 本 的 巢湖 、 州 、 城 九 市 , 滁 宣 以及 六 安 市 的金 安 区和 舒城 县 , 5 共 9个 二 分之 一 至三 分之 一 。 () 3 资本 。据 统计 ,0 9年安 徽 省 国 内 20

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条例 。
第二条
本 条 例适 用 于合 肥 、芜池 州 、巢 湖 、滁 州 、宣城 九 市 和 六 安 市 ( 安 区 、舒 城 金 县) ,以及省人 民政 府 设立 的江南 和 江北
两个 集 中 区 ( 下 简 称 省 直 管 集 中 区 ) 以 承 接 产业 转 移 的 相 关 活 动 。
建设部 门组织编制 ,报本集 中区管理 机构 审定 ;需要 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 详细规划
的 ,由建设 单位编制 ,报省直 管集 中区管
理 机构 审定 。 省 直 管 集 中 区 、集 中示 范 园 区 的 城 乡
人 民政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 行
情况 。
( 区) 的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 展规 划 、城 乡
规划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 划 等 的 制定 和修 改 ,应当符合 《 示范区规划》 。
第四条 示范 区承接产业转 移应 当坚 持科学布局 、有序 承接 ,引导资 源优化配 置 ,推进 自主创新 ,促 进 良性 竞争 、互利 共赢 。
取 、收 受 贿 赂 的 ;
- ‘,‘,‘,- ’ _ ‘‘【 _ I . -。规蒡 滋 箨蕞 l _ . |t t’。 t t ‘’ ‘ 薹i,‘
和决定 机关 另有规定 的 ,依 照其规定 。
第六章
第 三十九条


没 有 造 成 人 员 伤 亡 ,但
是 社 会 影 响恶 劣 的事 故 ,县 级 以 上 人 民政 府认 为 需 要 调 查 处 理 的 ,依 照 《 例》 条 和 本 办 法 的有 关 规 定 执 行 。
第九条
制定 :
省直管集中区 、设 区的市 的
集 中示范园区的城 乡规划 ,按照下列规定

马鞍山干部在线学习

马鞍山干部在线学习

《皖江崛起》第一集《应运而生》课后练习一、单选题共 2 题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皖江的称法,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朝的中期。

A、宋B、元C、明D、清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示范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时间是?A、2008年12月29日B、2008年10月29日C、2009年1月29日二、多选题共 2 题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皖江及沿岸城市为轴心,以()和()为双核,以宣城和滁州为两翼,联合调研组走过的十座皖江城市,如同一只展翅的凤凰与长江三角洲有机地融为一体。

A、合肥B、芜湖C、铜陵D、马鞍山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历史上较早形成的皖江城市有哪些。

A、池州B、铜陵C、芜湖D、马鞍山三、判断题共 2 题题号: 5 本题分数:2 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

1、错2、对题号: 6 本题分数:2 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做出的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这一指示的具体行动。

1、错2、对一、单选题共 3 题题号: 1 本题分数:2 分2009年11月27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党政主要领导在苏州第( )次相聚,共同探讨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泛长三角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正在变成多方的共识和需求。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题号: 2 本题分数:2 分2009年,总规模30亿元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在()正式设立,成为安徽省首个产业基金。

A、马鞍山B、合肥C、芜湖D、铜陵题号: 3 本题分数:2 分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煤炭保有储量中,超过80%集中在()。

A、苏B、浙C、皖D、沪二、判断题共 2 题题号: 4 本题分数:2 分皖江地区地处长江下游,承载着电力东送的巨大作用,皖电东送产生的背景直接与2002年6月长三角地区出现大面积电荒有着直接的关系。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为促进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共批准设立了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河南3省)等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本文对各示范区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六大示范区基本情况从地区分布来看,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示范区属于中部地区,广西桂东和重庆沿江示范区属于西部地区,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横跨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3省。

——广西桂东。

2010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梧州、贵港、贺州、玉林4市;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2%;2010年末总人口17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4%。

——皖江城市带。

2009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舒城县、金安区;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010年末总人口3079万人,占全省45%。

——重庆沿江。

2011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区县;土地面积0.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010年末总人口550万人,占全市16.6%。

——湘南地区。

2011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0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占全省25.3%。

——荆州地区。

2011年12月设立,范围包括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5市;土地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2010年末总人口1388万人,占全省22.5%。

——黄河金三角。

2012年5月设立,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人。

二、六大示范区发展现状从各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一是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

0 千两 支” 内河航 道骨 架体 系基 本形 成 , 西 50千伏 皖电 东送 通 道 ,皖江 南北 电 网 以芜湖港 、马 鞍 山港 、安 庆 港 、合 肥 港 主 有序相连 。到 20 0 9年底 ,示 范 区拥有 5 0 0

要 港 口和铜 陵 港 、池 州 港 、巢 湖港 、滁 州 千 伏 变 电 站 1 O座 ,变 电 容 量 占 全 省 的
综合 交通 运输 网络 日趋完善 九 江城 际 铁路 前 期 工作 进展 顺 利 ,铁 路 跨
公路 运输 网络 基 本建 立。公 路 建设 迈 越式发 展的序幕全面拉开 。
, —— '
《 安徽省人 民政 府公报 》2 1 0 1年笫 8号
水运条件 明显 改善 。合 裕 航 道 部 分航 区拥有统 调 电厂 2 5座 ,总装 机 14 . 2 0 5万 段完 成疏 浚 改造 ,合肥 港 综 合码 头 、巢 湖 千瓦 ,装机 容量 占全 省 的 4 .% ,其 中火 37 O3 J 0. 港巢城 港 区一 期工 程 竣工 使 用 ,合 裕 航 道 电装机 14 . 万 千瓦 ,水 电装 机 10 1万

标准 。 铁路 客 货 运 网络 加 快 形 成 。京 沪 等 9
条干线铁 路 和合 宁 等 2条快 速 客运 专 线 投
入运 营 ,区域 间铁 路 客 货运 输 交流 能 力 大
第一 章
建设基础
幅提高 ;京 沪 高速 铁 路 ,合蚌 、合 福 客 运
近年来 ,示 范 区基 础设 施 建设 步 伐 不 专线 、宁安城 际铁 路 、阜 六铁 路 、宁西 铁
各 市 、县人 民政府 ,省政 府各部 门 、各直 属机构 :
发给你们 ,请认 真组织 实施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简要说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简要说明

二、规划的主要亮点 3、第一次将滁州的优势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 持领域 装备制造业领域 原材料产业领域 轻纺产业领域 高技术产业领域 现代服务业领域 现代农业领域
二、规划的主要亮点 4、第一次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5大支持方面:城镇化 ,园区建设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 5类政策领域 :投资政策 ,财税政策 ,金 融政策 ,土地政策 ,对外开放政策 。
• • • •
三、实施好规划的几点建议
坚定不移地融入南京都市圈
• 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科教、文化等都市资源 • 更加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形成良性竞争, 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 • 建设南京都市圈后花园 • 超越南京都市圈,以上海为核心,以整个长三角、 闽三角为重点,放眼全国。
三、实施好规划的几点建议
• • • • • 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 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 世界知名品牌
Hale Waihona Puke 二、规划的主要亮点3、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总的是四个方面的指标,共16项,主要三项: • 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 • 人均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城镇化率达到55%
二、规划的主要亮点 (二)规划所体现的滁州亮点 1、第一次把滁州全境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第一 次进入安徽开发开放战略
回顾以往的安徽发展战略,特别是区域开发开放战 略,滁州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上世纪90年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 。
二、规划的主要亮点 2、第一次对滁州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 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和“重要一翼”。 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基地。

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

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

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新建、扩建园区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应当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转入项目应当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支持示范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科学管理,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第十九条 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引导非公资本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外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示范区内落户的,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允许企业经营范围按大类申请核定。改革企业登记管理方式,试行告知承诺制度。
(三)省直管集中区内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本集中区管理机构规划建设部门组织编制,报本集中区管理机构审定;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由建设单位编制,报省直管集中区管理机构审定。
省直管集中区、集中示范园区的城乡规划应当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 示范区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执行国家和省土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标准。
示范区实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全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留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省直管集中区用地计划指标单列。示范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可调剂使用。示范区外新增耕地指标可调剂给示范区。
在规划、建设期间,省直管集中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本集中区的土地管理,省人民政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省直管集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集中区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示范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将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浅谈滁州城市防洪与水系环境建设规划

浅谈滁州城市防洪与水系环境建设规划

浅谈滁州城市防洪与水系环境建设规划摘要: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城市将防洪及水系综合整治为题摆上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的防洪除涝能力,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本文针对滁州市城市防洪保安、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充分利用现有水系,突出“蓄、挡、疏、撇、排”的规划理念,全面提高市区防洪、除涝能力,改善水系,营造城市水景观,提升城市品味。

关键词:城市防洪水系整治水环境景观随着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提出,滁州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第一站”,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首选地、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在此大环境下,滁州市政府针对当前滁州市区城市防洪以及水系环境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对城市水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建设安全平台,全方位保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防洪安全,再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美化城市,提升“大滁城”城市品位,打造成皖东地区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城市。

1水系现状概况滁州市地处长江流域滁河水系,境内河流水系最终均从左岸汇入滁河。

滁河主要支流安徽境内有:小马厂河、大马厂河、襄河、沛河、来安河,清流河。

清流河为滁河最大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18km2,其中:滁城以上1056 km2,河道比降约1/2000,无堤防,滁城以下两岸有不规则堤防,河道切割较深,两岸堤距较小,受滁河水顶托,河道比降约1/8500;清流河流域地跨滁州市的明光市、来安县、南谯区,穿滁城而过。

滁州城东工业园区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紧邻清流河,城东工业园区内分布着清流河支流水系,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有来河支流水系,清流河右岸支流胜天河水系穿越滁州城南新区、科教园区、高铁站区,土桥河为滁河左岸支流,在滁州高铁站区的京沪高铁以南散布其枝杈水系。

2规划设计理念2.1 规划目标以水系整治为纽带,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全面提高市区防洪、除涝能力,实施雨污分流,改善水系水质,营造城市水系景观,最终形成市区水系网络,实现“城水相依、水系相连、天人和谐、水清园绿”的美好城市家园。

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2010年2月1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5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进度(一)目标分解。

《示范区规划》提出了16项主要指标。

结合实际,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项指标,并预测了2015年目标值,这22项指标构成实施《示范区规划》2015年主要目标表。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选择可以分解的指标,分解下达到示范区各市、县(市、区,下同),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对无法分解到市的目标,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也要纳入工作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目标。

(二)进度妥求。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年打基础。

2010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实施《示范区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示范区宣传推介深入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引进资金和项目明显高于上年,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年见成效。

到2013年,示范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品牌基本确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初步形成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示范区的产业承载、自主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实力明显壮大,实施《示范区规划》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五年大发展。

到2015年,《示范区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体制机制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良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

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

An u Po i e s nls . h tr t ni s de t d s i ase o h i rvneadWa-a gU b e i h i rvn ayi T enea i i wi i uta t n f f c ia s i co st d h n r l u r r Anu o ic n j ra B l P n i n n t
21 0 1年 第 1 2期 第3 3卷 总 第 2 0期 1
物 流 工 程 与 管 理
L 0G l STl E CS NG l NEE I AND R NG MANAGEMENT
物流 论坛
d :0 3 6 / .i s . 6 4 4 9 . 0 1 1 . 0 oi 1 . 9 9 j n 1 7 — 9 3 2 1 . 2 0 7 s
T ipp r us owadsme aue rmoet e e p n f nj n ra e . hs a e p tfr r o srso o t h dv l met Wa -agU b nB l me tp e o o i t
[ ywo d 】Wa-a g bnb l bn uta t nfrlgsc d s Ke r s nj a e ; id s i a s ; i i i ut i u n r t r lr e o t sn y r
【 图 分 类号 】F 5 中 2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7- 9 3 (0 ) 1- 0 4 0 文 6449 2 1 1 201-4
W a -in b nB lL gsi d sr v lp n d sr l rn frP oes n j gUr a et o i c I u tyDe e me tnI u ti a se r cs a tsn o i n aT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3•【字号】皖政办秘[2010]119号•【施行日期】2010.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皖政办秘〔2010〕11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定批复,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目录》确定的重点领域,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布局,进一步深化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要综合把握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能源、环境容量、人口分布、布局规模等要素条件,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搞好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力争项目尽早落地、尽快发挥效益。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九月三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一、装备制造业(一)汽车。

1. 第三方汽车及零部件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2. “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3. 公告内汽车企业(集团)之间兼并重组的结构调整项目(二)机械装备。

1. 先进高纯度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开发制造2. 智能电网设备及新型输变电设备开发制造3. 新型、专用电缆及电缆附件等制造4. 节能降耗变电产品设计与制造5. 新型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6. 新一代单缸柴油机、通用小汽油机及工程机械用大中型柴油机等内燃机及配附件设计与制造7. 余热、余压、高炉尾气综合利用等发电机组及关键配套设备设计与制造8. 固体垃圾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设备设计与制造9. 新型水工设备及产品设计与制造10. 大型水泥熟料、特种玻璃、新型墙材等建材专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制造11. 长江航运标准化船型、芜申运河航运标准化船型、淮河航运标准化船型开发与建造12. 铸造和热处理专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设计与制造13. 专业化生产及服务中心、企业兼并重组、检测、试验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14. 重点工程引进的关键设备本地化开发二、原材料产业(一)冶金。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安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安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安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摘要: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和实施,为安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提出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工作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建议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长怀向海之心的皖江龙翘首起浪,即将巨龙腾飞。

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九个城市之一,安庆作为安徽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组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的地位在规划中得以明确体现,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和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和新材料、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得以进一步确定和显现。

随着示范区规划实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安庆已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重要功能区。

做为人口大市和资源大市,安庆市辖一市七县三区,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611万人,具有区位、资源、产业、文化和教育、市场、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看到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制约快速发展中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加以解决,促进安庆更快更好的发展。

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看,存在一些结构性的差距和弱势,表现在:一、对外立体交通格局尚需完善。

安庆市境内有国家高速公路3条,省高速公路1条,水运方面,安庆港辖区长江岸线总长247公里,天柱山机场正常开通的航线有3条。

在经济发展进入铁路和航空港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各地都十分重视铁路和航空港建设。

铁路和航空港安庆只有运输形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多年来安庆交通通道密而不畅,而且一直没有快速通往长三角的交通运输体系,制约了与长三角的联系,影响了安庆的快速发展。

二、内部功能分区不尽合理影响市级经济和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形成若干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中心。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省情)、单项选择题(共 50道题)5 i7 i- f6 _* R5 X2 N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b )A 、发展B 、科学发展C 、加速崛起D 、全面转型-U9 y! S5 g h$ s0 e* R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线是(d ) 2 k! J# z" H5 ]; aA 、转型发展R 开放发展G 创新发展4 H: _' E7 w ) L qD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7 A o6 f0 E4 x ) Q" E: A5 N S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 目标(a ) / C; }1 e, x# hA 、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 o ; di w" @2 eB 、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 D9 [/ E ) p# I : mC 、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9 w8 f k1 V8 L" C4 16 T1 U" fD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 a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 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5 I5 c ( h; r* i5 c, k H A 、战略性新兴产业B 、加快新型城镇化.p.。

7 Q- P* J' z* y% MC 、经济增长D 、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C4 v8 V2 ]6 \6 ?.。

3 K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 物质资源消耗 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 转变。

-o' N ) V- R"人]4。

A 、生态文明建设B 、环境友好"v/ U7 ]! L% i# n- wC 、全面协调D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b 目标。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
必 要 。 府 部 门 应 主 动 推 介 示 范 区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前 景 , 内 媒 政 省 体 要 加 大 对 示 范 区 的 推 介 , 示 范 区 的 城 市 也 应 当 积 极 打 造 城 市 广 告 ,通 过 多 层 次 全 方 位 的 舆 论 宣 传 努 力 扩 大 示 范 区 的 影
( ) 大示 范 区 的 宣传 力 度 五 加 示 范 区 的 长 远 发 展 离 不 开 资 金 支 持 , 这 就 需 要 更 多 的 企
皖江城市带 包括合肥 、 湖 、 鞍 山、 陵、 庆 、 州 、 芜 马 铜 安 池 巢 湖、 州 、 城九市 , 滁 宣 以及 六 安 市 的 金 安 区 和舒 城 县 , 5 共 9个 县
持 ; 力 推 进 企 业 与 高校 及 科 研 院 所 的 合 作 , 建 共 同的 研 发平 大 创
皖 江 城 市 带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是 安 徽 发 展 的重 大 机 遇 和 挑 战 , 给 安 徽带 来 了梦 寐 以求 的 宝 贵 机 遇 ,示 范 区城 市 应 充 分 发 挥 自 身 优 势 , 动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 极 推 动 转 型升 级 , 断探 索 科 学 主 积 不 发 展 的 新 途 径 , 力 构 建 区 域 分 工 合 作 、 动 发展 的 新 格 局 , 努 互 率 先 实 现 中 部 崛起 ,早 日把 示 范 区 打 造 成 为 促进 中部 崛起 的重 要 增 长 极 , 安徽 加 速 崛 起 进程 注 入 更 加 强 大 的动 力 。 为
行 , 快 农 村 信 用 合 作 社 的改 造 ; 大 直 接融 资 比重 , 励 中小 加 扩 鼓
( ) 理 规 划 土地 使 用 六 合 安 徽 是传 统 的农 业 大 省 , 地 面 积相 对 较 为 充裕 。 是 随着 耕 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1.20•【文号】发改地区[2010]97号•【施行日期】2010.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9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 5号)精神,现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区域,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

加快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要认真领会国务院对《规划》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密切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要继续加强与安徽省的合作,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结合《规划》的实施,引导和支持本地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加快推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3 产业转移(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4-3 产业转移(学生版)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节产业转移课程标准课标解读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结合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实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产业转移的过程。

3.以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为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齐现象。

(2)方向:通常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3)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4)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因素具体影响举例劳动力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而且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由于劳动力价格会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产业会不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导致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如菲律宾市场因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就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政策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以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

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信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 5号)精神,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集聚发展,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以下意见:一、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皖江城市带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的综合优势,强化规划指导,深化部省合作,加强自主创新,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髙起点承接产业转移,高层次推进示范区建设,提升皖江城市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为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经验和示范。

二、支持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一)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减排1.推进技术创新。

支持示范区内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活动。

支持示范区内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加快推进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开展大型产学研用对接活动。

支持部属院校与示范区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开放实验室,组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鼓励和支持部属院校在示范区发展髙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示范区设置急需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支持部直属科研单位在示范区设立分院分所。

2.加强质量和标准化管理。

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部省标准化互动机制。

支持和指导示范区企业加强工业产品自主品牌建设,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指导示范区开展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提髙工业产品质量示范”试点和推广;支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

马鞍山市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马鞍山市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市科技局
徐业志
9、建立并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市科技部门加快我市省级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步伐(5月底前提出申报意见报市政府审定);2、市经信委加快我市省级及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步伐(5月底前提出申报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市环保部门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并争取我市先行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市环保局
杨少虎
26、省财政对集中区内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按每万吨处理能力300万元奖补,新增污水管网建设按每公里40万元奖补。
市住建委会同当涂县及南部新区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市住建委
方文
27、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市科技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5月底前)并向上积极争取
市科技局
徐业志
8、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以及海内外重要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落户示范区的,享受转出地同等优惠政策待遇。推进产学研合作,吸引高新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
市科技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5月底前)并向上积极争取相关政策
市教育局
万亚平
八、支持内外贸发展
31、充分运用家电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商贸物流、再生资源回收、资源回用等政策,支持示范区扩大消费。综合利用省级外贸促进资金和中央切块资金,支持示范区培育出口基地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开拓国际市场。
市商务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5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后负责实施
市商务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方案(5月底前完成),积极争取我市设立出口加工区或保税港区。
市商务局
刘殊
九、强化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大全5篇]》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大全5篇]》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大全5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规范开发区扩区工作,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xx〕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皖发〔xx〕10号)及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外省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开发区是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批准筹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和建设主体,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第三条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按照职能分工分别牵头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等部门负责开发区扩区工作。

第二章开发区扩区条件第四条开发区扩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本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二)基本完成国家核准面积或省政府批准筹建面积的开发建设,土地供应率(指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与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面积之比)达到100%,闲置土地处置率(指截至评价时点累计已处置的闲置土地面积与累计闲置土地面积之比)达到100%;(三)开发区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主导产业占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四)开发区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平整土地等,建成或开工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五)达到国家依法、合理、集约用地标准,近3年无严重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事件,开发区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70%,工业项目建筑系数不低于30%,17个市的省级开发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每亩土地投资强度分别不低于100万和80万元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市水利专项规划工程编号:2010232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0年9月“未加盖院勘察设计文件图纸专用章者对外无效”前言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因湖得名。

现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

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456.8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29.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80元。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巢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个县(区)均被列入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并先后进入全国粮、油百强县行列。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基本形成建材、机械、纺织、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并在省内外同行业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骨干企业。

城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配套功能明显增强,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根据2010年初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规划》,巢湖市为示范区十大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集中区建设的基本定位是“三基地一新城”,即:建设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我市临江通海、要素供应充足和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积极承接化工、电工器材、汽车配件、造船、农副产品加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巢湖集中区建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加工制造业新兴成长区和集聚地。

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

以上海华谊安徽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基地为依托,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以煤直接气化为龙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基地,同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化工企业,进一步延伸煤化工后续产品,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

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的中转物流基地。

依托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开发,以大运量工业项目建设为主,构建立体综合交通平台,重点建设无为二坝、和县郑蒲等综合性港区,将巢湖集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物流基地。

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的滨江新城。

积极拓展沿江城市规模、提升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以上海华谊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基地为中心的二坝化工新城,以和县郑蒲港为中心的临港新城,以无为县高沟镇—全国特种电线电缆基地为中心的高沟新城,为承接产业提供配套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自然环境优美的滨江城镇群。

要实现上述宏伟蓝图水利基础设施是支撑园区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于巢湖市所在区域气候多变,地形特殊,水系复杂,区内洪、涝、旱等自然灾害历史上较为频繁。

建国以来为治理水患,陆续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为大堤、和县江堤得到了全面除险加固,巢湖圩堤按照圩田要求进行了初步加固,一批沿江排涝泵站先后兴建,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但示范区大多现为农业生产区域,因此水利设施的建设标准与示范区建设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目前除无为大堤、和县江堤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外,众多支流防洪标准一般只能达10年左右一遇;除城镇圩口排涝标准略高外,大部分圩口排涝标准仅为5~10年一遇;河流湖泊污染较重。

为提供巢湖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水利支撑,需增强区域的总体防洪排涝标准,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以服务于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

受巢湖市水务局的委托,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市水利专项规划》。

注:本报告均采用吴淞高程系。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防洪标准》(GB50201-94)4、《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L 252-200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8、《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9、《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2、《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3、《巢湖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14、《巢湖市中小型泵站规划报告》15、《巢湖市中小水库实施情况报告》16、《巢湖市水利十二五规划》其他相关设计报告、文件及图纸等。

第二节规划区域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跨东经117°00′~118°29′、北纬30°56′~32°02′,南北宽约112公里,东西长约133公里,属安徽省长江流域的一部分。

周边与合肥、安庆、滁州、六安以及江苏省南京市接壤,与铜陵、芜湖、马鞍山三市隔江相望。

全市辖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及居巢区,计四县一区,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07万人。

现有耕地413.92万亩,其中圩区耕地约242万亩,占总耕地58.5%,人均耕地面积1.11亩。

地理位置详见下图。

巢湖市地理位置示意图二、地形地貌巢湖市地势起伏,丘圩交错,地貌多样,其基本形态有低山丘陵、岗地、圩畈平原三大类型。

全市山丘、岗台、圩畈三者之比为12.3:48.9:38.8。

总的地势是北倚江淮分水岭向沿江倾斜,其中以中部北东~南西向的山丘带为界(庐南山区~巢无交界山丘区~昭关~香泉一线),其东南部为向长江倾斜地势,形成山丘~岗地~圩坂多级阶梯;其西北部是巢湖蝶状盆地,为四周渐次向巢湖倾斜的地势。

区内最高点海拔675米(无为境内的三官山),最低点海拔4米左右(无为高沟一带)。

三、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巢湖属湖沼平原,地势平坦。

地层自下元古界至第三系、第四系均有分布,分别有下元古界肥东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灰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

土质主要是河湖相关沉积物、山河冲积物,下层系黄土以及多种砾岩、灰岩、砂岩、石灰岩发育的残积、坡积、洪积物等。

四、水文气象巢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无霜期长。

据巢湖、合肥、庐江、无为等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在16℃~16.5℃,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12.5℃。

全年最低温度为1月,年均2~4℃;全年最高为8月,平均在28~29℃,最高气温一般达33~34℃。

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40d。

初霜期在11月下旬,终霜期在3月上旬。

年均蒸发量为1400~1650毫米,7~8月份在800毫米以上,11~2月在100毫米以下。

多年平均风速3.3米/秒,极端最大风速22米/秒。

巢湖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32毫米,受季风影响,本区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年1991年降雨量为1842毫米,最小年1978年降水量为592毫米,最大年降雨是最小年3~4倍。

降水的年内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春季(3~5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6~8月)占38%~44%,秋季(9~11月)占18%~19%,冬季(12~2月)占10%~11%,年内7月降雨最多,12月最少。

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年均为124d。

五、河流水系巢湖市涉及水系包括巢湖水系和滁河水系,均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

其中巢湖流域东濒长江,西北为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南与陈瑶湖、菜子湖及皖河流域毗连。

流域形状东西长,南北窄,跨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以及安庆市四市16个县(区)。

巢湖接纳杭埠河、南淝河、兆河等诸河流来水,经湖泊调蓄后由裕溪河和牛屯河分洪道等注入长江。

西河上接兆河、下连裕溪河,既是巢湖流域的排江河道之一,也是现状情况下重要的引江入巢河道。

巢湖湖底高程一般为5~6米,正常蓄水位8米时相应湖面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亿立方米。

巢湖流域水系图滁河流域位于江淮之间,地跨安徽、江苏两省,系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

滁河流域南与巢湖水系毗邻,北以江淮分水岭与淮河水系为界,东以沿江低山丘陵相隔与长江平行东流。

滁河干流流经安徽省的肥东、居巢、含山、和县、全椒、南谯、琅琊、来安和江苏省的江浦、浦口、大厂、六合两省十二个县(区),于江苏省大河口汇入长江,干流全长269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长197公里,占干流长度的73%。

滁河是长江下游最大水系之一,流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6250平方公里,约占78.1%,江苏省境内1750平方公里,约占21.9%。

流域内地势复杂,山、丘和圩并存,其中山区面积占29%,丘陵区面积占59%,圩区面积占12%。

流域西北部多为低山高丘,高程一般为200~400米,东部及沿滁河干支流两岸均为低洼圩区,圩区地面高程约为5~12米,一般低于外河设计洪水位3~6米。

滁河干流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的丘陵区,流域形状东西狭长。

滁河干流自古河镇以下河床比降平缓,为1/2万~1/4万,洪水比降在1/2500~1/8000之间。

干流自金银浆以下河槽断面狭浅,河道弯曲,枯水期水面宽仅20~50米,河道泄洪能力较小,与上游干支流洪水来量极不相适应,且易受长江潮水位顶托影响。

滁河主要支流全部位于左岸,自上游依次有小马厂河、大马厂河、襄河、清流河、来安河、沛河、皂河、八百河等8条,其中清流河、来安河和襄河的来水面积较大且分布有滁州、全椒、来安等区域重要城镇。

滁河右岸自上而下有驷马山、朱家山河、马汊河、岳子河、划子口河等5条分洪道与长江相通。

巢湖市境内主要为和县与全椒交界的滁河干流九连圩至襄河闸右岸及驷马山分洪道等,详见下图。

滁河水系图另外,还有直接入江的得胜河、石拔河、姥下河及太阳河等。

六、土壤植被区域地带性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水稻土。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靠近流域丘陵岗地,为地带性分布土壤。

土壤淋溶作用明显,PH值一般在5.2~8.0之间,多数中性偏微酸,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素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缓冲能力大。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沿巢及下游圩区。

在水耕熟化过程中,本区水稻土保水、保肥和适耕性等均得到改善,土壤肥力较高。

区域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在安徽省区划中,本区涉及两个亚区,即江淮分水岭以南植被片,巢湖沿巢圩区植被片。

庐江县境内白石天河以上段区域属江淮分水岭植被片,区内地形相对较缓,部分为山丘区,丘陵平原区由于开垦已久,多数已辟为农田。

丘陵岗地上还分布马尾松林和灌木层。

农作物种类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山芋、玉米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等。

果树有桃、杏、梨、柿、枣、板栗等。

七、水资源巢湖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32毫米,根据降雨径流关系计算,年均入湖径流量36.6亿立方米,径流深400毫米。

与降雨时程分配一样,入湖径流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最大年入湖径流量89.4亿立方米(1991年),最小7.9亿立方米(1978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达11倍;入湖径流多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的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