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余闻)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是中国高考中的一道语文试题,该试题涵盖多个领域和知识点,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阅读和写作。
以下是对2010年语文高考试题的详细解析。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1:(A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短文理解的能力,考生需要细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旨和细节,选出与短文内容相符的选项。
题目2:(B卷)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考生需要根据短文的描述和暗示,结合常识进行推理,选出最符合情境的选项。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各题最佳选项。
题目21: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理词语的意义,并在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题目22:题目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理解并运用语法规则,根据句子逻辑和语法要求,选出最佳选项。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下面短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题目23:原文改正后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对语言运用进行判断,并对错误进行修改。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想了解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请你给他写一封邮件,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节日、传统戏剧、传统食物和传统艺术。
注意语句连贯,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字数在100词左右。
范文:Dear Tom,I am glad to tell you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s you know, China has a rich history and diverse cultural traditions.Firstly, traditional festiv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during which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enjoy delicious traditional food, and light fireworks.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also widely celebrated.Secondly,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er, such as Peking Opera and Kunqu Opera, is well-known for its unique singing and acting styles. The performers wear colorful costumes and use elaborate facial makeup, which are fascinating to watch.Thirdly, Chinese cuisine is famous worldwide. From dumplings to hotpot, each dish has its own unique flavor and cooking technique. Chinese people value the harmony of flavors and believe food should not only taste good but also look appealing.Lastly,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cluding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paper-cutting, showcases the beau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 These artworks reflect the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istic skills of the Chinese people.In conclusio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iverse and fascinating. It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aesthetic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ontinues to thrive in modern society.Best wishes,Li Hua解析:这篇范文按照邮件的格式,简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语文解析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语文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Ⅰ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一段“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占有同样的地位.属于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B.2.【答案】A【解析】据原文第二段“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可知,A项错在“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和“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属于偷换概念.【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3.【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知,此项逆推错误,原文是推断不出“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的,同时,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和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C【解析】通假字,通“趋”赶紧.【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B.5.【答案】B【解析】②写贼众的惊呼,④写城陷,花云被俘后宁死不屈.⑥写花云被俘后,勇敢无畏.考生先判断是否写华云,再判断是否表现了他艺高人胆大.据此分步筛选.【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6.【答案】A【解析】“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错,原文是“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文逊战死后才破城.此处张冠李戴.【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7.【答案】(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 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解析】注意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现象.(1)“乘涨”,趁着涨水(的机会);“堞”,城墙的垛口.(2)“弃(之于)江中”的省略,“莲实”,莲子.【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能力层级B(二)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找出意象(对象).这首诗选取了“雨雪”、“狐迹”、“马蹄”、“旗彩”、“鼓声”等意象,营造了悲凉、荒凉的氛围.显然,“别路”就是“从军”之人别离家乡的路.【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力层级D9.【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解析】“坏”、“低”,“天寒”、“地暗”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写,表现了戍卒们低沉的心境.他们内心低沉的原因是思乡.【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D (三)名篇名句默写10.【答案】(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3)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注意“骈”、“槽枥”、“豚”几个字的写法.默写难度不大,六空中有四空出自初中课文.【考点】考查默写名篇名句.能力层级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答案】CDE【解析】C给三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D2.【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解析】人物形象通过他的言谈举止,通过情节,通过别人的评价和议论(包括作者的看法)来体现.结合第(1)小题CDE三项基本上可以做出判断.【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D3.【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解析】插叙在记叙类文章中的作用至少有三:补充交代人物的性格、身份等;丰富故事情节,使故事曲折、生动;推动情节发展.【考点】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4.【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解析】考生要留意题干“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是让读者选取一个方面进行综合鉴赏.鉴赏时一定要观点鲜明(先亮出观点),结合原文进行分析.【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答案】CBE【解析】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考点】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2.【答案】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解析】居第二段末,袁隆平内心的“悲哀”来自于“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据第三段只给袁隆平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据第四段开头“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可知袁隆平尽管在国际上有了地位,在但国内还没有什么声望.【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D.3.【答案】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需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解析】需要弄明白袁隆平为何要送他们出去(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即使他们不回来了,但他们也会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将来,祖国可以召唤他们).据最后一段“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可以回答.【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4.【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①斯瓦米纳森层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解析】考生首先要弄懂这里的“同行”、“尊严”、“友谊”分别是针对什么而来的,再根据上下文,结合选文的中心观点加以分析、提炼.【考点】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五、语言文字运用13.【答案】B【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橙子”多.【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E14.【答案】D【解析】A项:“最主要的原因是……造成的”错,杂糅,保留“最主要的原因是……”或“……造成的”.B项““抚慰金”不对,应为“赔偿”才能与前面的“提出了”搭配.C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并列不当,属于逻辑错误.“道路”属于“交通”行业,可直接改写为“道路交通”.【考点】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层级E15.【答案】C【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语段.爱听、看新闻报刊的读者都知道,首先交代其地理位置,确定⑤,即可排除所有答案.【考点】考查排序.能力层级E.16.【答案】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反而会试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解析】根据前文的“质疑”可推断第一空应当是对“洗脚”行动的反对.句末的问号可确定此句为反问句.根据“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只是简单地采取”可推知后面的空格里的大意是不管青红皂白.根据“涉及到很多方面”,结合上下文可推知,最后一空的大意是各方面协调努力.【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连贯.17.【答案】示例:小溪如果害怕大海,那它永远不能澎湃;流星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闪耀;巨轮如果害怕骇浪,那它永远不能出海.【解析】句式为“……如果害怕……,那它远远不能……”,修辞上是排比.内容上有一定哲理.考生首先要求得“形似”,即句式上、修辞上一致,再力求有深度或高度.【考点】考查仿写和修辞.。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解析一、1.答案:C。
本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汉字字音,应该说不难,只要能够认真复习课本,就答出本题。
A中的“厉兵秣马”中的“秣”的读音错误,应该是“mò”;B中的“倾轧”中的“轧”读音错误,应该是“yà”,D中的“解剖”中“剖”的读音应该是“pōu”。
2.答案:B。
A中的成语“始作俑者”的意思是:“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明显感情色彩不合。
B中的“移樽就教”的意思是:“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符合句义的要求。
C中的“声情并茂”的意思是:“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明显对象不合。
D中的“附庸风雅”的意思是:“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明显感情色彩和对象都不合。
3.答案:B。
A中的“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是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我们斟酌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是“我们斟酌后拟以大师的儿子的说法为标准。
”C中的“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并列的两部分无法并列,建议改成“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D中的错误比较隐蔽,它在“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中的“采取”没有宾语,属于成分残缺。
4. 答案:A。
这类试题解的时候其实是有规律的,首先要知道它好象是语句,实际是一个文段阅读,也许就是高考的阅读化体现吧。
它应该遵循着文段的规律,注意段落内部的要求。
分析第一句和第六句,就会发现第一句的前面有个“也”,而且与第六句说的是同一个话题,因此两句不能分开,顺序是6、1,排除了B、C选项。
从题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ng)名宿(s)恶贯满盈(yng)厉兵秣马(m)B倾轧(zh)不啻(ch)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i)C.巨擘(b)河蚌(bng)得不偿失(chng)莘莘学子(shn)D.解剖(po)羁绊(j)火中取栗(l)感慨系之(x)【答案】C【解析】A项厉兵秣m马,B项倾轧y,D项解剖p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卷作文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题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整体事实:什么年代有鱼吃还要捉老鼠?核心要素:优裕环境与生存方式材料要素:一个背景,两类主体。
一个背景,指的是年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
两个主体,指捉老鼠之猫与不捉老鼠之猫;二者形成对立或陪衬关系;无论以哪一方为主体,都要联系到对方,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联系。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系型材料命题,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将主体与背景相相系,更要将两类不同主体相关联。
至于捉老鼠之猫,是在恪尽职守,还是强化本领,还是自食其力,诸各理解均可。
立意类举:1.站在客观角度,着眼于事实整体,可探讨是坐享其成,还是自食其力。
话题中心可以有:奋斗、拼搏自力更生劳动创作明天不做寄生虫,可批评那些啃老族、富二代。
生命的意义。
不同选择,不同人生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2.站在捉老鼠之猫角度:(1)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能因环境优裕而迷失自己。
不管什么时代,都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要迷失自我鱼和熊掌可兼得。
要居安思危。
要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要坚守自己的本分,恪尽职守。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尽自己的职分。
话题中心可有:坚守。
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做好本职工作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知识人士的责任就是“治国平天下”偏题立意例举站在捉老鼠猫角度坚持原则,拒绝诱惑(不只是关涉接受与否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是在谈眼前还是长远的问题)站在不捉老鼠的猫角度享受当下知足者常乐(难道捉老鼠之猫是不知足的?)站在客观角度反对腐败(享用非劳动成果都是腐败?)不要嘲笑别人(是不应该嘲笑捉老鼠之猫,但忘记了怎样看待不捉老鼠之猫)跑题立意例举:跑题的立意,就是与材料含意毫无关联的立意。
如:节俭,创新,环保,细节决定成败,奉献,机遇,营养平衡,学会感恩,与时俱进,良好的心态,舍与得等等。
呐喊二三十年代,鲁迅发出了呐喊:救救孩子。
当今,我们仍要发出呐喊:救救孩子,但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全国卷Ⅱ)目录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能力层级A.【解析】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答案】B【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能力层级D。
【解析】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比喻把坏人都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此处可改为“畅所欲言”。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6)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故答案为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上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三项都使用正确。
B项姑妄而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用来说比尔纳不恰当。
故选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2010高考·全国卷解析与例文点评
2010高考·全国卷解析与例文点评2010高考·全国卷解析与例文点评焦文林【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高考全国卷)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确解题】2010年全国卷漫画作文与2009年选取的小兔学游泳的寓言材料相比,可谓异曲同工——以趣味性强、适合考生心理特点的小动物作为观察、思考的对象,更能调动考生思维和表达的积极性,体现命题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漫画思想的核心指向是强调在社会发展、物质条件丰富的新形势下,仍然要坚守职责,守住底线,发扬传统,保持奋斗的热情等,这些属于人格修养范畴的观念,对于培养考生的人格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漫画内容具有讽刺性、暗示性、比喻性。
这幅漫画中的四只小猫,比喻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鱼吃而不忘捉老鼠的猫,指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仍然能够恪尽职守,牢记使命,保持个性、不忘根本,守住底线的人。
只知吃鱼,不愿捉老鼠的猫,指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放弃职责,丢掉个性,不守传统,没有斗志、不愿追求的人。
当然,考生将鱼将成是名利、财富,将有鱼吃而还要捉老鼠的猫视为贪得无厌,可视为一种创新的解读。
【立意图解】思点角度立意时代变了,还要坚守责任。
时代变了,还要坚守个性。
1.捉老鼠的猫坚守时代变了,还要坚守传统。
时代变了,还要坚守道德。
时代变分,还要坚守本质。
剪除心灵的杂草。
贪欲知足者常乐。
只讲享乐,逸豫亡身。
2.吃鱼的猫退化不思奋斗,坐吃山空。
本能退化,生存危险。
放弃职责,遗患无穷。
〖阅卷提示〗1.阅读原则:评分坚持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原则,并鼓励老师在依据评分标准的前提下,敢于给高分,拉开得分的档次,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立意评定:凡是写了猫与老鼠的文章,一般视为基本符合题意,要体现评卷对考生的人性关怀。
对于符合题意,并不要求一定联系猫与老鼠的漫画,只要涉及责任个性奋斗本质本性的即可视为符合题意。
分析2010新课标下的高考语文试卷
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第二道主观题则属于语句理解题。按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显然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根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文言文的第一题考实词。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之所以加大生僻词的考查,是为了更加侧重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让考生在不认识这个词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判断。而C选项则是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这个奇奇怪怪的词其实在初中就已经学过,这实在是出题人的匠心。考前我就对学生说过,实词题中的生僻词或生僻义项一般来讲是解释正确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例外。现在看来,仍是如此。
古诗词主观题难度偏低,原因有三:
其一,李白古风全无语言障碍,直白如话,简明易懂,比安徽卷作文材料中的那首诗都容易了不知多少倍。
[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解析一、1.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故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上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三项都使用正确.B项姑妄而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用来说比尔纳不恰当.故选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项“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C项“这”这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职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他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故选A.4.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二、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选D.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故选C.7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正确,但不能推出“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借助研究了解文化的流变,完成自由的文化对话,故选A三、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站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四、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老,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翻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赔偿.(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翻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12.(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3.答案:(1)又申之以搅茝亦余心所善兮不预则废白云千载空悠悠芳草萋萋鹦鹉洲(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荒于嬉毁于随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五.1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故答案总结为: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1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第一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要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第二句要理解“随波逐流”和“去大河家住一阵”的深层含义,还要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故答案总结为:(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⑨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2分) 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⑨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16.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故答案总结为: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1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意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故答案总结为:第一问: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第二问: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六、18.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专线电话”与“设立”搭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行动时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不是企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不和“身心健康”搭配,应选“损害”;⑦⑧很明显要选“保护”和“免受”.故答案为: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19.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折关系;②表示严重后果;③“就”和“一”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故答案为: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20.解析:要内容贴切,形成排比,句式相同.答案略.。
2010---201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试题分析
2010---201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莘县第一中学于灵芝全国卷的高考试题都是两至三套,综合分析了这四年的八套语文高考试题,感觉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规律,特别是同一年的两套试题,选题类型和题目的考察方向很是相似。
我对这八套语文试题的分析主要从选题的类型和题目的设计两方面进行总结的,有的题目规律性比较强,有的题目好似无规律可循,但总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下面是我对最近四年全国卷语文试题的分析总结。
第一类题目:社科文选题类型:规律总结:在这里,我把社科文简单的分为人文类和科技类两大类别,从纵的方向看,科技类的社科文隔一年出现一次,相邻的一年则两套试题都是人文类的社科文;从横的方向看,新课标和全国卷Ⅰ是科技类和人文类交错出现,而大纲全国卷、新课标Ⅱ和全国卷Ⅱ这四年全都是人文类的社科文。
题目设计:规律总结:这个规律相对来说很简单,那就是,都是3个题目,而且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不符合文意”的,相对来说简单一些。
初生牛犊不怕虎:从选题类型上来看,2014年的全国卷新课标Ⅰ的社科文可能会是一篇科技类的文章,而新课标Ⅱ的社科文可能仍是一篇人文类的文章;从题目设计上来看,将仍然是3个题目,而且都是选择“不正确”、“不符合”的。
第二类题目:文言文选题类型:规律总结:从文章类型来看无一例外都是人物传记,从人物所处的年代来看,只有2013年的新课标Ⅱ选自《旧唐书》,属唐朝,其余的7篇有4篇选自《宋史》,有3篇选自《明史》,个人认为出文言文试题的这些人应当是高校中研究隋唐至宋元明清时代的专家,尤其偏爱《宋史》和《明史》。
题目设计:规律总结:从文言文的考察角度看,全国卷比较重视对句子的翻译,两个句子共10分,序号组合题和理解文章题都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共计6分,实词1个题,共3分。
没有对虚词的考察,也没有对句式或词类的考察,这是和我们山东卷很不相同的一点。
初生牛犊不怕虎:从选题类型上来看,2014年的高考全国卷仍会选择人物传记,就人物所处的年代看,《宋史》和《明史》的可能性比较大。
公开阅读2010新课标下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10新课标下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新课标”这三个字已经被人们探讨了一年,今年是北京卷第一次以新课标试卷的身份亮相于高考舞台,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对新课标北京卷也就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
通观今年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题目难度有了明显降低,题型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北京卷的区域特色得以延续。
今年是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每当高考出现重大改革时,第一年的题目,其难度往往是不高的,今年也是如此。
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有高考命题专家分析称,今年语文的平均分将达到98分左右,比去年的96分高出2分。
我认为这种判断是符合今年考题实际的。
说其难度偏低,主要指语基、古诗词和散文阅读这三大题型。
总的讲,今年与往年相比,稳定大于变化。
我们按照题型顺序,一一加以点评,揭示其特点。
1、语基题型出现微调,题型变化旨在降低难度:北京卷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
02、03两年,共有六道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和语句连贯。
从04年至06年,语基部分去掉了最后的语句连贯题,只剩下五道题。
07年则将字音题删去,并加入一道文学常识题。
而08、09两年,字音题得以恢复,却与字形合并为一道题,五道题的阵型变为:音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
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考题难度,因为字形题一向被视为语基部分最难的一道题。
经过这番调整之后,音形题反而变成了最简单的一题。
今年的语基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变化,将难度较大的词语题与阔别北京高考长达七年的语句连贯题合并为一道题,置于最后。
这一变化其实也是要降低语基部分的难度,这与语文高考不断弱化基础,强化能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降低难度的方法不外乎减少题数与合并难题这两种。
我们明白了题型变化的真实原因,就可以比较确定地说,明年的语基题应当仍是维持这一改革成果。
我们将历年语基题型分布列表如下,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了。
此外,今年的成语题几乎属于送分题。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答案】A【解析】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è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2010新课标语文试题评析及2011备考建议
2010新课标语文试题评析及2011备考建议今年高考是吉林省施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从试题来看,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中。
所谓“意料之中”是指,有些题难度增加,特别是第一卷阅读题,比课改前使用的全国二卷难度加大。
从结构上看,吉林省选择了国家考试中心的“宁夏海南”模式,这种模式的新课程考卷的特点:在试卷结构上,分为I卷(阅读)和Ⅱ卷(表达),这和我们传统试卷的I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的板块划分方式截然不同。
选考内容存在于I卷(阅读)中,“大阅读”的两篇文章一个是文学类的,一个是实用类的,命题遵循“题组等值”原则,最后一道题都是“探究题”。
其他板块的比例和分值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语言知识与运用部分的客观题,不仅位置被挪到了后面,题数也减少了一半,由原来的4道题缩减为2道题,也就是说只考查成语、病句两项,分值由原来的12分减少到了6分,减去的分增加到诗词鉴赏题中和“大阅读”里。
综合看,这些题目都抓住了语言表达的重点能力加以考查,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阅读、观察、思考、整合、表达等重点语文能力的重视。
突出了语文重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训练思维的本质。
必考加选考,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考生的特长。
这既是对新课标注重学生阅读个性理念的有效体现,又是对新课程必修选修内容考查的有效落实,体现了“新旧”平稳衔接过渡。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命题形式、知识考点等方面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秉承传统,有所突破;重视基础,关注能力;强调理性,鼓励创新。
本试题尽管对语文知识点的考察有所取舍,但传统的语文知识点如成语、病句、句子衔接、仿写等依然是考察重点,对于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概括、鉴赏能力依然关注。
变化与突破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上,与传统有了很大不同。
尽管还是分一卷和二卷,但传统一卷是客观题(选择题),二卷是主观题(笔答题);而今年一卷是阅读题,二卷是表达题,其中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选作题就在一卷的阅读题(俗称“大现代文阅读”)中。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全国1)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同一测验语文(全国卷Ⅰ)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所开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错的一组是A.军中(háng)名宿(sù)恶贯布满(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止(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子(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拘束(jī)代人受过(lì)感叹系之(xì)【谜底】A【分析】A项厉兵秣mî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重要考核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器重从词语寄义上区分;二要器重从辞性上区分,如“宿”;三要器重路程经过过程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差别记忆,如“血”;四要器重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别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平常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面所开列各句中,加点的针言利用不错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高低班或起旱,或骑车,为的是提倡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教导界险些没有人分歧弊病他的学说大加征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然后,移船就磡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现今少量几位申明精彩的电视机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擅长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脚本声情并茂,情节盘曲。
D.阁下一名中学生样子容貌的青年诚实地说:“叔叔,这些都是明星的书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不雅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谜底】B【分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随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端建造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船就磡:樽,古代盛酒器;就,慢慢凑近。
端着羽觞离座到对于方面前共饮,以便就教。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结构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共分为两卷:第I卷和第II卷。
两卷共有七道大题,其中包含20道小题和一篇作文,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卷具体结构和内容分析如下:一、试卷整体结构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第I卷:基础知识及阅读题。
共三道大题,10道小题,30分,占全卷的20%;第II卷:非选择题(表达题)。
共四道大题,11道小题,120分,占全卷的80%。
本试卷的结构划分体现出对语文能力层次的划分,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语文课程考试能力要求的六个能力层次: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第I卷基础知识及阅读题分成两个板块“基础知识题”(12分,占全卷8%)和“文本阅读题”(18分,占全卷12%);第II卷非选择题分成两个板块“语言文字应用”(60分,占全卷40%)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第三层次的划分是在阅读题上,“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分成三个分题:“文言文阅读”(4题,共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共8分);“名篇名句默写”(选考,1题,共5分)。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分成两个分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共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共22分)。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模式,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进行调整,整体安排合理。
同时,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还对部分考点内容进行调整,使它与新课改语文教学内容一致起来。
二、新课改特征分析新课改的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而基础性则一直是语文高考的特征之一,包括新课改之后的语文高考。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恰当地处理了选择性与基础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余闻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段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原载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一书),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
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
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参考答案】 B【试题分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所谈的“书”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书”,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
先看A项,原文一开始说:“‘书’本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这里“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表明原文的“书”指的就是书法,因而A项符合原意,不是选项。
B项原文是说由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才使得“书”与“金”“石”“画”并称,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原文并没有说“金”“石”“画”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B项与原文意思不符,是正确选项。
从文化常识看,虽然在历史上“金”“石”“画”的影响也较深远,但是跟书法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C项原文说:“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
”又说:“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而所谓“书”就是书法,因而C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
D项原文第三段说:“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可见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确实是按照“书”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也不是选项。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
先看A项,原文第二段说:“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接着又说:“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
”这里“所以”一词表明了真书确实是字体由繁到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A项表述中的“于是”“应运而生”跟这里的“所以”相当,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选项。
再说B项,首先看草书的第一个来源,原文第二段说:“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不言而喻,B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
再看草书的另一个来源,原文说:“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章草是用汉隶的笔法写的,而如果用真书的笔法来写章草,就形成了草书;这一种草书,到东晋以后跟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也就是两个不同来源的草书合流。
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草书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
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
关于C项,原文说:“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这里所谓“在这以前……到唐代……”,跟C项的表述“起初……直到唐朝……”应该是同义的。
而“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以及下文“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云云,正好暗示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是“书法家”。
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不是选项。
最后看D 项,原文的意思是说在古代“书法”和“法书”这两者的指称不同,而到现代,只用“书法”一词来指称。
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C。
先看A项,原文说:“甲骨文,字形繁难复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可见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确实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则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
原文接着说:“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
”这里“就是因为”等跟选项中“根本原因”等的意思正相呼应,所以A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
再看B项,原文说,在唐代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可见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
原文又说,“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
正因为“崇尚”,所以唐代才有包括皇帝在内这么多人都爱书法,同时书法流派也大为增多,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所以不是选项。
关于C 项,原文说:“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可见,C项的前半部分“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符合原文意思。
但是C项的后半部分,则是忽略了原文“传世”一词。
从原文可知,应该是传世碑版的书法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传世碑版”不等于全部“唐人碑版”,我们无法确认未能传世的唐人碑版就一定不能代表当时最高的书法水平。
所以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为正确选项。
最后看D项,原文对“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一语的解释是“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然后补充说明其原因是:“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有把一个人的书法看成这个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传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传统,所以才有“见字如见其人”的说法。
由此可见,D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
第二大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
关于花云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花云传》,篇幅约6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