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合集下载

数字入诗歌妙趣多

数字入诗歌妙趣多

《数字入诗歌妙趣多》

上杭实验小学吴碧云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在诗歌中的各种用途。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诗歌吗?你能给大家背一背你最喜欢的诗歌吗?指生背诗。

师:背得真好。许多诗歌里面都包含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么几个看来简简单单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不已。有句名言: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数字是数学的骨髓,“骨髓”入诗,文理相融,别有一番情趣.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几首诗,品味数字在诗中的妙用。

揭示课题:数字入诗歌妙趣多

二、引导欣赏

1、欣赏数字在文学作品中的特殊魅力。

古往今来,无数作家文人诗词中巧妙地运用数字,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佳作。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这首仅有20字的小诗,数字占一半,把1—10十个自然数按顺序融入诗中,勾勒出一幅炊烟缭绕、山花烂漫、令人心醉的山村风景。由于这首诗朴实有趣,朗朗上口,不少家长都教自己刚开始学话的幼子背诵。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笔调轻松,意境无穷,黄鹂在枝头呜叫,白鹭向远空飞去,写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宋代一牧童写有一首《答钟弱翁》: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中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意却深。

【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 小学生诗歌

【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 小学生诗歌

【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小学生诗歌数学数学真奇妙

把我带进了奇妙的世界

让我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数学真是个奇妙的学科

初次认识她,觉得有些陌生

但当我开始学习,发现她真的很美

加减乘除,各种公式

解决问题就像在解谜

数学让我学会了逻辑思维

让我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用数学解题就像是在玩游戏

每一道题目都是一个挑战

数学让我学会了耐心

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

经常犯错,也要不断修改

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为止

数学让我学会了坚持

有时候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

反复思考,尝试各种方法

直到问题的答案显现出来

数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让我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知识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和自信数学数学真奇妙

让我爱上了学习

让我享受了知识的魅力

我会永远爱着她,我的数学

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优秀9篇)

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优秀9篇)

杜甫登岳阳楼诗歌鉴赏(优秀9篇)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一

我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我们是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我把目标定位为:

1、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结合图像和表达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下面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1、上课仍然改不了以前的好多习惯,不放心学生,总想包办代替,自己讲的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少。

2、学生展示的少,老师没有放手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3、起点过高,把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不能面对的多数学生。没有本着低起点,小步伐,慢节奏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数形结合不够,应该从图像入手让学生经历画图像和观察图像的过程,并且根据图像去解决一些问题。

5、用展台展示不太清晰,没有让学生画在黑板上效果好。

6、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做多讲。不可以有老师太多的讲解。

7、中考备课要讲究实效,不可以走过场,作秀,那只能是事倍功半。

8、要仔细钻研教材和课标,以及考试说明,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9、没有注重方法的总结。

总之,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篇二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三国地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读”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评‘对策’” 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

诗歌《弧线》为著名的现代诗人顾城所创作,一经发表,就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那么,顾城诗歌《弧线》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顾城诗歌《弧线》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赏析

这首诗从内容来说是简单的,从寓意上来说能从多方面理解和把握。

诗中的四个意象都构成弧线:鸟儿在疾风中划成弧线,少年捡币弯成弧线,葡萄藤延伸成弧线,海浪退缩弓成弧线。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生活、自然、社会充满了“弧线”,抑或是优美的弧线,抑或是曲折的“弧线”。

顾城用他透明的歌声,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纯化了。我们读到了纯洁,读到了幻想,读到了天真与幼稚,读到了“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与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也读到了一点点疑惑,一点小小的烦恼。因此,面对“弧线”,我们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烂漫的美,醉人的美,而不要驻足于疑惑和烦恼上。目标总不能一下就达到,爱情弓过折磨更为甜美,真理要通过时间之河才能在彼岸获得。这里面许许多多扭缠在一起的“弧线”值得我们去咀嚼。

愿我们的目光也是美丽的弧线。

作者简介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带数学的古诗词100首

带数学的古诗词100首

带数学的古诗词

1、《咏竹》

清代:郑燮

一两三支竹芊,四五六片绿叶。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

译文:一两支竹子,四五片绿叶,自然疏疏淡淡就很好,何必要重重叠叠的呢?

郑板桥是一个大画家,这首诗,似乎描写了一幅清雅的画竹图,没有叠加,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枝竹子,十分清雅。

2、《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3、《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

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5、《马上作》

明代: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数学中的真与美

数学中的真与美

视点

14

从古到今,无论是科技、数学或人文科学,内容愈来愈丰富,分支也愈来愈多。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具愈来愈多,能够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也比以前大得多;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

在互相交流后,不问得到融会贯通,从而产生新的学问数学之为学,处。它本身是寻求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般天马行空,作,故此数学可谓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数学家研究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素材,寻找它们共同的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表达出来。这里所说的大自然比一般人所了解的来得广泛。

我们认为数字、几何图形和各种有意义的规律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希望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

数学是一门公理化的科学,所有命题必须由三段论证的逻辑方法推导出来,但这只是数学的形式,而不是数学的精髓。大部分数学著作枯燥乏味,而有些却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区别在哪里呢?

大略言之,数学家以其对

大自然感受的深刻程度,来决定研究的方向。这种感受既有其客观性,也有其主观性,后者则取决于个人的气质。气质与文化修养有关,无论是选择悬而未决的难题,或者创造新的方向,文化修养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修养是以数学的功夫为基础,自然科学为辅,但是深厚的人文知识也极为要紧。因为人文知识也致力于描述心灵对大自然的感受,所以司马迁写《史记》除了“通古今之变”外,也要“究天人之际”。

历代的大数学家如阿基米德、牛顿,莫不以自然为宗,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费马和欧拉对

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于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数学天地

数学天地

数学天地:唐诗中的“数字”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 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汇总(含拼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汇总(含拼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古诗文及日积

月累汇总(含拼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汇总(含拼音)

---

一、古诗文的重要性

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教育

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引入古诗文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文的欣赏能力,更是为了在数学研

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研究积极性。通过研究古诗文,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美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古诗文与数学的结合

在四年级数学上册,我们将古诗文融入到数学研究中,通过诗

词朗诵、诗歌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的体验,使得数

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美感与乐趣。下面是我们详细总结的古诗文及日积月累积累的汇总:

(一)古诗文的汇总

1. 《张衡题西林壁》《张衡题西林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拼音注解:bái rì yī shān jìn,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这是唐代张衡创作的经典诗篇,诗意深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山水之美,进而将山水中的数学元素联系起来,如高低起伏的山峰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高度变化。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拼音注解: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yī suì yī kū róng. yě huǒ shāo bù

数学与诗歌

数学与诗歌

数学与诗歌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电话: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数学是理性的。诗歌是感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艺术便是其中的瑰宝,诗中有数学这更是一朵绚丽的奇葩让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数学诗歌融合艺术

正文:

什么是数学呢?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

那什么又是诗歌呢?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那他们又有什么联系呢?

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脚分开,又在山顶会合。”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且它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让他变得更加神秘而又魅力四射,生活离不开数学。我喜欢诗歌,我更喜欢中国古代诗歌,他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艺术的结晶,是那样的美不胜收。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智慧的中华儿女却把数学带入了诗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我喜欢诗歌是因为它的美和浪漫,其实数学也具有诗情画意,诗歌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征。但数学美却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译体系中。没有音乐中的抒情旋律、没有美术中鲜艳的画面、没有文学中动人的诗歌。因而缺乏数学素养的人往往感到它枯燥单调,神秘莫测,难以唤起审美情趣。然而有很多数学家和诗人却能巧妙地在诗歌中隐含着数学问题或用诗歌形式解答一些数学名题,让平常人也能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以下几例堪称诗歌与数学结合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的典范。

有关数学的古诗

有关数学的古诗

有关数学的古诗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数学常常被融入到古诗中,形成了一系列精美的数学古诗。这些古诗以文学之美表达了数学的深奥和智慧,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优美的词藻具象化,赋予了数学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数学的古诗,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一、《圆圆曲》

圆截弓形结亦如,

不枉圆中综君怀。

进设其周;剖之则见,

可器可器。

这是唐代数学家杜诗中的一首诗,解释了圆的性质和构造。诗中以弓形结比喻圆的形状,表达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通过剖析圆,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内部的构造,说明圆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物。

二、《求圆周》

圆周弧度无痕迹,

轩辕徙徙把计改。

三纲九恒,编粲明晰,

众臣罪己。

这是唐代数学家刘徽创作的数学古诗,表达了寻找圆周长的方法和思想。诗中以圆周弧度无痕迹比喻圆的周长不可直接测量,通过轩辕改进计量器具,最终找到了计算圆周长的方法。诗中也提到了三纲九恒,指代了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

三、《割圆法》

萧瑟秋风起,

星火燎原根。

分圆变四边,

知新觉有因。

这是宋代数学家李方桂创作的一首古诗,描述了割圆法的过程和思想。诗中以秋风起、星火燎原根比喻数学思想的传播和推进。通过将圆分割成四个部分,揭示了一种用几何方法求解简单无理数的思路,开拓了数学研究的新领域。

四、《除积定理》

离类天地间,

无穷诣奇端。

润曲广义式,

方知蕴几权。

这是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创作的数学古诗,描述了除积定理的思想。诗中通过离类天地间、无穷诣奇端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除积定理的广义形式和数学推理的深度。诗中也提到了几何代数的概念,说明了数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泛学习-《二十四节气

歌》的教学策略

引言

《二十四节气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首歌曲,通过歌曲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本文旨在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 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教学策略

1. 背景知识导入:在教授《二十四节气歌》之前,给学生简要介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2. 歌曲欣赏:播放《二十四节气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

细聆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图像和文字,并尝试跟随歌曲的节奏拍

手或跳舞。

3. 歌词理解:分段解释歌曲中的每个节气的含义和特点,让学

生理解每个节气的名称、时间和与之相关的活动或气候现象。

4. 活动探究:安排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二十四

节气。例如,根据当前的季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节气对应的天气

变化、自然现象或人们的活动。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分享他们对于不

同节气的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

6.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绘制二十四节气的插图、编写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或制作二十四节气的手工制品。

7. 扩展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或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歌曲的反应、对节气的理解和对于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写作或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学生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我们想变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欣赏美发现美的审美过程,完全可以渗透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甚或者引导学生去创作。我曾听过青岛二中老师的课和教研活动,他们的学生们在这方面所展现的能力和才情使我惊讶。可见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我们所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启发,搭建一个平台。下面附上我所积累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一、与课本章节有关的诗歌

第一章《集合、映射与函数》:

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换星移看沧桑。

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说严谨,映射函数叙苍黄。

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扬帆有锦囊。

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

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指数对数相辉映,立方平方看对称;

解释大千无限事,三族函数建奇功。

二、诗歌数学题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题:"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明代程大位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

追寻数学诗意

追寻数学诗意

追寻数学诗意

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把上课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

务来对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让稚嫩的双肩过早过多地承担起不必要的重负。然而有一

位教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却折服了众多的评委,并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多媒体课件呈现:一只只蝴蝶在阳光下的草丛中翩翩起舞;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欢快的跳

着8字形舞。一幅幅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的自然画面跃然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徜徉

在如诗般的意境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与神奇,对画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

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说一说对画面的感受……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课堂教学倘能融入美的因素、诗的意境,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对称”既是数学

内容,又是美学概念。欣赏自然界中对称体现的美,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表象,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意识到数学原来还可以这么有情趣的去学习,这么有魅力。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二、古诗轶事――展现着诗的魅力诗是精粹的语言艺术,诗人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来进

行创作。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似乎与诗无缘。然而,古人却将数学思想巧妙的融入

到古诗里面,使得数学与诗产生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神奇效果,成就了诗的另一个分支――数学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诗,既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又能够感悟诗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在感受诗的魅力的同时,发现提炼出数学思维。相传清代的乾隆皇帝七十五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

名古稀老人

一同欢庆,乾隆在席上以最为老寿星的年龄为题Ganjam这个上联:“花甲重聚,减

什么是乘法的诗句

什么是乘法的诗句

什么是乘法的诗句

摘要:

1.乘法诗句的定义

2.乘法诗句的特点

3.乘法诗句的例子

4.乘法诗句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乘法诗句是一种将数学中的乘法运算与文学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它是诗句中融入乘法算式,通过巧妙地运用文字,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美感。乘法诗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乘法诗句具有艺术性。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既要遵循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又要将乘法算式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要求诗人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数学素养。

其次,乘法诗句具有趣味性。在乘法诗句中,诗人通过对文字的巧妙运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中暗含了一个乘法算式:离(3)离(3)原(1)上(1)草(1),1×1×3×3=9。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周期的感慨,又展现了乘法运算的魅力。

乘法诗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将数学和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传统

的诗歌创作注入新的元素。这种跨界的尝试不仅拓宽了诗人的创作视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乘法诗句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乘法诗句是一种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的文学形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和欣赏数学的角度。

数学诗词

数学诗词
数学中的诗,诗中的数学
诗是精粹的语言艺术,诗人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本来与诗无缘,可是清代诗人徐子云竟将“抽象”和“形象”结合在一起。数学诗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引入到人的精神境界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反映出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因而产生了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语言新颖的数学格言。数学诗可提高人的修养,使人情趣盎然。将数学问题融入诗歌之中,由于其寓意较为隐晦,让人深思、遐想,更具迷人光彩。
数学是一片浩瀚的海
图象成了帆
三角成了海鸥
激荡着探索的艰辛
数学是一座伟岸的山
弧度弯成了脊梁
最值筑成了高度
流淌着不懈的汗水
数学是歌我就是歌手
数学是画我就是丹青
数学是海我就是扁舟
数学是山我就是攀援者……
让数学在你我手中变的妙趣横生
给Husband警告书
217班陈小晨
曾经我默许你可以是多对一映射,因为103年的封建礼教定义域,就像一条封闭曲线所围成的区域。
柔中带剌酷似火红的木棉
嘻笑怒骂天马任你行空
春华秋实遨游网络空间
面对
沉醉的梦无尽的天
太多的规则无奈的语言
无法释怀的情感
一片不协调的恩与怨
透过迷雾
你我原来什么也看不见
数学是……
216班马艳坤
数学是一首悠扬的歌
直线成了五线谱
圆连成了音符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与数学有关的诗歌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神奇的学科,既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又充满了艺术的创造力。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能引领人们走进一片美妙的数学世界。数学与诗歌,两者看似迥然不同,然而它们却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数学的美妙与魅力。本文将带您领略数学与诗歌的奇妙结合。

第一章:数学诗歌的美感

当我们提及诗歌时,往往会想到它的美感。数学诗歌同样也具备了独特的美学魅力。数学以其精密的公式、准确的计算和千变万化的图形,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而把数学的概念和思想融入诗歌中,使诗歌不仅具备了情感的表达,更增添了一份智慧的韵味。

例如,我们来欣赏一首反映“黄金分割”的诗歌:

黄金比,美丽的谎言,

它在自然中存在,

植物的生长,美人的容颜,

无不追逐这数学之绚烂。

这首诗借用了数学中的“黄金比”,将其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示了数学在自然和美丽中的巧妙运用,让读者在赏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美感。

第二章:数学诗歌的启发

数学不仅仅存在于公式和计算中,更与思维和创造力息息相关。数学诗歌通过算术、几何、代数和逻辑等多个数学分支的融合,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数学哲理的诗歌:

无穷小,无穷大,

数学世界无边垠。

思维舞动,推理飞跃,

数学启迪智慧心。

这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数学之于思维和创造力的影响。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代表了数学中无穷的可能性;思维舞动和推理飞跃,则揭示了数学对于人类智慧的启发和提升。这样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对读者智力的刺激与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被许多老师引入数学课堂,由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是一些老师亲自或用文字告诉我的。后来被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必修4《学习与评价》的教材,作为章头诗歌在向量一章的前面所引用。2009年被《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赛》选中展出。
下面分几个小专题讲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基本的线索是:什么是数学诗→哪些不是数学诗→什么是好的数学诗→怎样写数学诗。
将我牺牲抛弃也无不对
在这加减乘除的公式中
清算竞争激烈的世界里
我愿承受无情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式分解
按公理消去彼此的恩怨
人人像数字
终结都得奔向无穷的零域
我将达观的迎接
——那尽头的自由理想环
曹开刚刚二十岁,由政治原因入狱,度过了青春的十年光阴。此诗表达了他的愤愤不平的心情。
第二,好的数学诗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蕴含。
赣南师范大学曾建国教授曾经问我:你觉得你哪首诗最好(最得意)?我说《我的向量》。他说:不是。是你的《井冈抒怀》
数学是一种表达。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语言,这样表达那样表达如果效果上有差异,那么你就要选择一种较好的方式来表达。
《井冈抒怀》(作者大罕)P145
2003年8月,全国第五届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在赣州赣南师范学院召开。其间,与不等式小组同仁肖振纲、孙文彩、张志华、唐立华等作井冈山一日游。返程中,天边突起怪云,风雨交加,平添情趣,车内谈笑风生,十分开心。有诗一首为证。
书生闲暇井冈游,
不等相等万事休。
黄洋茨坪闭折线,
指上丹青调色彩,毫端才气点江潮。
多层画面皆相映,几种风情俱领骚。
肯付工夫刀笔利,板成书就出神雕。
(三)
讲台声展语言操,细似涓流洪似涛。
语不切题因滥炒,言难达意欠推敲。
几种风情俱领骚,两字完形水捧桥
情未沸时唇莫动,心雷起处卷狂飙。
§4怎样写数学诗?
第一,不要做教书匠,要做学者型的数学教师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建新文化;不应该是现存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成为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并教授给学生的良师;不应该是不思进取、日复一日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不断超越和更新自我的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是科技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明知为零痴心求。
本诗主阙含意颇深,既写旅游,又写人生;既写情怀,又写志向,还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好的数学诗是优美的,能够流传的。
2006年,大陆流行一道校园歌曲,这就是著名的《悲伤的双曲线》,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数学诗(P66):
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第四,好的数学诗是生动活泼的,大家读后开心一笑的。
湖北孝感万尔遐也写过不少数学诗,他在《数学通报》曾发表一组诗,诙谐传神。
《讲台杂记》(七律)(P69)
(一)
讲台上去几重山,通顶当旋十八盘。
豪气直追红日近,痴情岂许晚霞关
圆规头上双眉举,玉尺怀中十指弹。
井底书房天地小,无边黑板好行船。
(二)
讲台挥洒臂悬高,粉笔行云众眼瞧。
什么是数学诗呢?因为数学诗是诗,所以它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
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2哪些不是数学诗
诗歌里面有数字,算不算数学诗?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把数字一、二、千、万揉入诗中,生动贴切,妙趣横生。但它不是数学诗。
宋代邵雍写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寥寥20个字,用十个数字描写了一路的景物,通俗自然,脍炙人口。它也不算数学诗。
讲稿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王方汉
(2018年3月13日,建平中学)
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虞涛、张少波、王海平三位浦东新区的名师,在上海建平中学这里,举办数学教师培训基地活动,组织在座的各位老师购我的拙著《大罕数学诗文》,并由我谈谈“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十一年前,200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上,我朗读过一首诗,受到大家的欢迎。如下: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为何看不见,
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王渊超创作这一首诗时,正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他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不多,却能匠心独具,准确地把握双曲线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巧妙地运用诗的表现手法,从而诞生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我的向量》(p7)
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
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
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
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风波在后面。很不幸的是,2015年,刘培杰主编的《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文化》第五辑中,“读者反馈”一栏收入了buals2d3的这篇文章。激起了李尚志极大的反弹,认为刘培杰是站在反科学的立场上,才支持这一类似于“鼓吹永动机”的文章,并且认为发表这篇文章是“为百家争鸣提供一个平台”。而且,凡刘培杰参加了的微信群李教授都要退出。
现实社会中,人们把教师职业或者当成是德育工作者,或者看成是比家政工要求稍高的熟练工种。把教育工作归入班主任的职责,而科任老师只是教育工作陪衬和点缀。至于教学质量,用高考成绩一把尺子去衡量,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学生分数以外的事情可以一概忽而略之。不幸的是,常此以往的教学成规,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将教师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灭顶之灾。
数学是什么?可以从各个角度来阐述数学。数学是文化,也是一种阐述。既然是文化,就要文化人来做。教书匠不是文化人,学者型的教师是文化人。
第二,除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以外,还要热爱文学。
热爱文学并不是说要你整天成文学书,看小说,读诗歌。而是要你做一个关注文学的人。在备课中,在授课中,做个有心人。
不是数学诗叫什么呢?叫数字入诗。
为什么数字入诗不叫数学诗呢?因为它缺乏数学诗的基本要素,即缺乏数学对象的意象化。
数字既是数学范围的词,也是生活范围的词。
诗歌里的数字是属于模糊范畴的一种符号形式,和数学语言要求的精确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面的数字就并非能和数学里的数字所传递的信息相等同,它们分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符号体系。
显然,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
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用的是形象思维。它长于抒情和叙事,短于讲理,尤其是短于讲科学。例如用诗来讲数学,那是讲不清楚了。
李尚志教授在《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6》的章头写了一首七律诗《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张》(p75):
一角三分本等闲,尺规限制设难关。
以数字入诗歌,这是由汉语语言的特殊性所至,因为在汉语里,一般的数词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非和数学的数字那样具备精确性和单向性。
如果数字一旦入诗,就成数学诗了,那么中国古代的《易经》就应该是一本最早的数学诗集了!可见,数字入诗并不是数学诗的特征。
其次谈一下数学口诀、数学打油诗、数学顺口溜是不是数学诗。
顺口溜有的是诗,有的则不是,不是诗的叫顺口溜出来的押韵的大白话。
口诀不是诗,是用来方便记忆的简明的语句。
顺口溜和口诀必须是押韵的。不顺口就溜不出来,溜不起来就不顺口。
诗歌中有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脍炙人口。我也读过现代长篇叙事诗《嗄达美林》。这些诗虽长却感染力强。用诗描述数学不是诗的强项。诗歌不能用来讲数学。所以,数学上的顺口溜、口诀不宜长篇大论。短小精悍才可能是上品。
有人对导数的应用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的钥匙技巧称为“极值点偏移”,并好心地写了四句话,帮助学习者记忆,如下(P73):
极值偏离对称轴,
构造函数觅行踪。
四个步骤环相扣,
两次单调紧跟随。
首先,这四句话不是诗,没有一点诗味,当然更不是数学诗了。
其次,从实用看,既不押韵、又不顺口,所以不算顺口溜。
第三,四句话既不好记,又不好用,不“数学口诀”。
总之,一般来说,数学诗≠顺口溜≠口诀。
§3什么是好的数学诗?
第一,好的数学诗是能打动人的。要能打动人,就需要情感充沛。
《小数点的诗感》,作者曹开(台湾)P65
我一再的认证
我是人间方程式里
最卑微的小数点
原无意投生在纷杂的函数中
你不必介意
更无需怜悯
你坚持你的算法
我维护我的向量
用四舍五入的定律
把我归纳留存也不错
§1什么是数学诗
数学诗是诗歌的一个品种,它是数学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属于边缘品种。真正的诗人不看好它,数学家不看好它,就是像我这样的既不是诗人又不是数学家的人喜欢它、玩它。
数学诗,它首先是诗。什么是诗呢?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擅长于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数学口诀不是数学诗。
例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又如:1柯紧相连,sin耍单边,相加在底下,相减在上面。
我写过这样的四句话:(P73)
《不等式基本性质》
对称传递等价先,
同向相加不可减。
正数同向能相乘,
乘方开方正数间。
这四句话把不等式的性质(对称性、传递性、等价性,有关不等式的加减乘及乘方开方),用押韵的形式写了出来,比较通俗易懂。但它不是数学诗。因为它缺乏诗歌应具备的情感,不能算诗,更不能算数学诗,它只是数学口诀。
四句中有一句是“韦达定理来搭桥”,就凭这一句,就可以为这是一首数学诗,拟人化的比喻,具有诗的韵味,讲的是数学,所以是数学诗。它写的是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曲线相交的情形,歌颂了“设而不求”的精彩。不过,更准确地说它是数学打油诗。
下面我们归纳一下:
打油诗是诗,是不讲平仄的通俗诙谐的押韵诗。打油诗从内容到语句都显得通俗易懂、诙谐风趣,它不拘于格律,因此相对自由。打油诗不是因为不擅长格律诗而做的“顺口溜”,更不是不会做诗的人写的蹩足诗。在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打油诗,可以增加趣味性。但是要慎用,宁缺毋滥。
我们看到,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人拘泥于教材和资料,只会依照教材,依赖资料,照本宣科,缺乏主见,更无创见,离开参考资料就寸步难行,离开标准答案就忐忑不安。
我们看到,许多人在校时他是教师,离校后就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教语文的不会写文章,教数学的不会解题目。作为数学教师,一辈子没有设计过数学习题,没有独立解过难题,从来不写教学的或数学的研究文章,从来不看教材以外的数学书籍。这样的人,其实不懂得什么是数学。除了会一点教材知识之外,他不知道欧几里德、祖冲之、莱布尼兹,不知道鸡兔同笼、韩信点兵,不知道数学建模……。凡此种种,莫不成为教育界的悲哀。
这中句话中,有“四个步骤”和“两次单调“,其含义显然有特定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有授课人知道,旁人不知所云。因此,这段文字只能算是每句有七个字的自己“明白”、别人糊涂的四句话。
我们再看一首,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文卫星写的(P73):
《直线与曲线》
直线曲线两相交,
韦达定理来搭桥。
点差两端显中点,
设而不求真是妙。
2018年元月出版的《大罕数学诗文》一书的“编辑手记”里,刘培杰写道:“由于考虑不慎,把一篇不应录入的文章录入进来”(p329)这事才终于翻篇。
我讲这件事的用意,就是要强调一下,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不能用来讲数学。一首数学诗,哪怕是一万首数学诗,能讲清楚数学问题吗?不能。这位老先生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揪信一首诗做文章了!
几何顽石横千载,代数神威越九天。
步步登攀皆是二,层层寻觅杳无三。
黄泉碧落求真谛,加减乘除谈笑间。
随后有三个注解加以说明。
2011年左右,有一个网名叫bua1s2d3的网友(他是上海某大学的一位老先生),揪住李教授的这首诗不放,写了题为“李尚志对中学生们不负责地写下了的一首数学诗”的文章,散发到许许多多论坛里,以及寄到一些数学家本人,说“李尚志通过这首诗以及通过他所编写的教材,每年向成千上万名中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有数学内容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来误导学生。所谓误导,是指李教授在数学诗里把三等分角讲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