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评价系统现状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教制度的现状:

A.评教指标设置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多年不变。传统的学生评教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是评价量表中的主要评价点,而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很少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指标体系不变,很多项不能反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

2.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尽管教学有许多共性,但大量研究表明,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的不同,课程特征的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时在结果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很多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共用一种调查表,未能反映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和各类教师之间的工作性质及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因此,设计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评教表。

3.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问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都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很少涉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和教材等问题。很多高校的评教表,只有几项大的指标,其构成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相当程度地局限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此外,每项指标缺乏对不公正打分的约束力,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由于授课老师的性格问题造成评教不客观。一部分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上课也尽职尽责,但是由于其自身性格所呈现处是一种不苟言笑的形象,可能会使学生觉得不亲切,造成评教客观性受到影响。

B.评教组织实施的问题:

1.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与需要,评价的结果直接受学生的主观认识、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作为评价者,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与能力

水平、责任心、情感和利益冲突等“人为因素”导致评价偏差的产生。由于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公正,导致参加“学评教”的人数过少,“学评教”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结束等。

2.评价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学评教”一般在学期末才进行评价,而此时信息反馈是滞后的,对教师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参与该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成绩及能力都是无效的,最多只是对教师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改进教学工作有帮助。而且,一些高校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参加评教,采取了强制措施,如不评教不准选下一学期课程或者不准查成绩。学生急于选课或查成绩,没有认真地对教师平时的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么应付了事随便打分,要么根据自己考试好坏情况进行情绪宣泄,很少能够真正做到客观正确的评价。

3.评价数据分析的局限性。评价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数据,使评估结果客观、精确。目前很少有高校切实从评价的角度,采用统计学手段对评价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往往是通过加权求和得出教师的总评分。如某高校采用的统计方式,甚至出现了学生考试成绩越高老师学评教越低的现象,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C.评教结果的反馈及权重问题

1.评教结果反馈信息不全面。“学评教”结果反馈给老师的只有总分或者几个大项指标的总分,得分低的教师难以从评分中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无法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得分高的老师也不知道其确切的优点,更不要说推广其优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2.教学评价权重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高校普遍关注“学评教”,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试图矫正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不良现象,他们希望通过“学评教”及其他教学评价方式,将教师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研究教学工作上来,促使他们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而达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遗憾的是,虽然学校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突出“学评教”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作用,采取与奖惩挂钩的配套措施来激励教师重视教学,但是,在教师心目中,教学仍然不能被放到与科研并重的位置。而要教师积极主动研究教学,自觉将教学水平的提高内化为自身发展的某种需要,则需从根本上铲除重科研、轻教学的土壤。只有广大教师都来关心教学,“学评教”在教师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关于评教制度的建议:

A.评教指标要根据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性质与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程度、专业等特点“量身定做”,不宜一概而论。

B.评价系统过于刻板和形式化,很难使学生产生评教兴趣,可设置专属论坛等让学生吐槽,也许更加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心理。

C.加强对评教的意义的校内宣传,尤其在大一新生入学时端正其态度

D.合理安排评价时间。评价时间可安排至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评价。

E.建立科学的反馈体系,提高教师对评教的认识。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评教结果予以保密,以免由于评教误差给教师造成不必要伤害。

F.可设置任课教师自我评价,在学生评教前可阅读该任课教师对自己课程的自我教学评价,如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教师的授课方式,则能够在评价时更加客观。

G.针对任课教师的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可由任课教师自行设置个人的评教指标,交由教务处审核后,依照任课教师意愿放入学生的评教系指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