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常识
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常识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常识:
1.光的直线传播: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它会沿着直线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因为光从物体出发,沿着直线传播到我们的眼睛。
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当我们照镜子时,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像,它与我们的实际形象是对称的。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它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因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米/秒。
4.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用于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原理指出,当一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5.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做惯性。
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这些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常识,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了解这些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全带解释)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解释: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
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解释: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
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解释: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
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
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
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
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
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中考物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中考物理试题按照《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坚持以人为本,稳定中求发展,适度考查了物理学科的整体水平。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基础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套试卷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减负增效”的精神,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同时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的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考查了初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和规律,试题还特别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物理实验的考查。
试题中涉及了多个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操作,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物理与生活的。
试题中涉及了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部分:大部分题目的难度适中,个别题目有点难度。
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清、理解有误等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全面分析问题,导致失分。
2、填空题部分:填空题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有误等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全面分析问题,导致失分。
3、作图题部分:作图题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有误等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全面分析问题,导致失分。
4、实验题部分:实验题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有误等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全面分析问题,导致失分。
5、计算题部分:计算题的难度适中,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有误等问题。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全面分析问题,导致失分。
四、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专题46-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解析版)
专题46-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闪电产生的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作避雷针的材料为绝缘体B.云层中的正电荷通过避雷针传入大地C.图中的电流方向是从避雷针到大地D.云层带正电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答案】C【解析】A.制作避雷针的材料应该容易导电,为导体,故A错误;BC.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工作时尖端放电,负电荷从大地定向移动到避雷针,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避雷针到大地,故B错误,C正确;D.闪电是云层的放电现象,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云层带正电,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能创造电荷,故D错误。
2.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场所出现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下图是张贴在加油站的安全标识,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A.禁止烟火B.熄火加油C.禁止拨打手机D.禁止穿脱化纤服装【答案】D。
【解析】A.加油站内有大量挥发的燃油,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所以要禁止烟火,故A不符合题意;B.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排气口不断排出高温废气,甚至夹带有火星,遇到油气极易着火,所以要熄火加油,故B不符合题意;C.拨打手机时,手机内电流不稳定,容易产生电火花,使油气着火,故C不符合题意;D.在穿脱化纤服装时,容器因摩擦带电,一旦产生放电现象极易引燃油气,故D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是加油站里必备装置——“静电释放器”的结构图。
人在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圆球清除身体上的静电,防止静电火花引起汽油爆炸。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除电”时,人体、圆球、金属杆、导电线与大地连通B.金属杆上端的圆球可以用橡胶或玻璃制成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D.若人体带有负电,“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圆球流向大地【答案】A。
【解析】AB.“除电”时,人体、圆球、金属杆、导电线与大地连通,将电荷导入大地,故金属杆上端的圆球必须是导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通路,故A正确,B错误;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电荷发生转移,故C错误;D.若人体带有负电,“除电”时,负电荷从人体转移到大地,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大地流向圆球,故D错误。
中考物理必背第二章 声现象-【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第二章声现象【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生活中物理现象及其原理
一)关于白炽灯1、构造:(1)为什么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
(2)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
(3)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当灯泡做成梨形后,高温下的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钨蒸气凝华而沉积下来,灯泡的下部就不易因变黑而影响照明了。
中考一对一冲刺(4)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了防止灯丝氧化,阻碍钨的升华;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5)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判断,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原理:(1)白炽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2)白炽灯的亮度有什么决定?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
(3)白炽灯发光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使用:(1)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发黑?构成灯丝的金属钨先升华后凝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
(2)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没有新买时的亮?因为灯丝升华后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从而亮度变暗。
(3)白炽灯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为什么会变亮?因为灯丝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根据P=U2/R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电灯变亮。
中考提高辅导(4)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电灯较暗,深夜时,电灯较亮,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电流较大,分去的电压较多,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小,从而实际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
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电流较小,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大,从而实际功率大,所以发光较亮。
(5)在连接白炽等的灯头线时,通常在灯头内用电线打一个保险扣,为什么?防止灯头脱落。
(6)安装螺丝扣电灯应注意什么?应把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接到零线上,火线进开关后,另一个接线柱接在灯头有金属弹簧片的接线柱上。
【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备考】趣味物理:生活中10个最常见的物理现象 (文档版)
现象一:“9”的魔力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多次会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是不是很诡异?解密:这是由于秒针在“9”所在的这个位置时受到的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什么是重力矩?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其中力臂是从转动轴到力的垂直距离,是一个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重力矩:就是重力产生的力矩,即重力和力臂的乘积。
现象二:一闪一闪亮晶晶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这是为什么?解密: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
现象三:拍电视别闪光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解密: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现象四:越远越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离镜子越远越走样,这是为啥?解密: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的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现象五:双层玻璃的妙用为什么隔热、隔音玻璃都会采用双层玻璃?解密:因为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现象六:荤汤保温好为什么肉汤或者辣汤不容易冷却?解密: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现象七: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为什么开水不会响?响的水不会开?解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现象八:坐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俗话有言:坐地日行八万里?解密: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地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它们让我们不禁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感到好奇。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观,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让我们感叹自然界的神秘和美妙。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比如,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喝一
杯冰凉的汽水时,我们会发现杯子外表面会出现水珠,这就是因为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产生的凝结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凝,它是由于水蒸气在冷却后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这种现象虽然微小,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物理规律的美妙。
另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是雷电。
当天空中云层中的水蒸气与地面上的静电产生
作用时,就会产生闪电和雷声。
这种现象不仅在大自然中出现,也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实现。
雷电的产生过程是由于云层中的正负电荷分离形成电场,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闪电。
这种现象的壮观和神秘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物理现象,比如彩虹、日落、月食等等。
这些
现象都是由于光、空气、水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秘和美妙。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它们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感到好奇。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物理来源于生活,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高中物理以及大学物理而言,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紧密,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可闻、可见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生活现象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不二法宝。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常考的“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常见生活案例!1.把一碗水放在大锅内水中,碗底与锅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的水(不会沸腾)!物理解释:此生活案例考查的知识点是“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本案例中的碗里面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内外水温一致,碗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
2.水沸腾前后的上升的气泡是变大还是变小?物理解释:水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下层的水“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低温水“液化”形成水,从而变小(注意,虽然不同深度的水压强不同,但是此因素对气泡的影响比水温更小,因此忽略不计)!水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此时温度对气泡的影响忽略不计,对气泡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强,下层液体压强大,使气泡体积很小,上升后水压变低,气泡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水压,从而膨胀变大!3.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白烟(非燃烧形成)、白雾、热气、冷气”本质都是相同的:液化!(比如:戴眼镜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寒冷天气室内玻璃上的水雾;傍晚沙漠中甲壳虫身上的水珠;雪糕下方流动的冷气;开水上方蒸腾的白雾;冬夏开空调的汽车窗内外的水雾等等)物理解释:以上所有的烟、气、雾,都是可以看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请永远记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4.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炎热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寒冷冬季人们洗脸后往脸上抹油脂类护肤品护肤;炎热夏天往地上泼水降温;往手上或者温度计上涂抹酒精降温等案例本质都是相同的:蒸发!物理解释:以上内容都可以用六个字解答“蒸发吸热致冷”。
中考物理之光现象3篇
中考物理之光现象3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多事物都与物理原理是相辅相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之光现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物理知识点之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现象总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3、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光现象的辨识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光现象的辨识【知识积累】1、光的直线传播(1)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4)井底之蛙;(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6)激光准直;(7)射击讲的三点一线;(8)排队、植树;(9)凿壁偷光。
2、光的反射(1)镜中花水中月;(2)杯弓蛇影;(3)倒影;(4)潜望镜;(5)凸镜(凸面镜和凹面镜);(6)平面镜成像原理。
3、光的折射(1)海市蜃楼;(2)水中筷子向上弯折;(3)池水变浅;(4)水中鱼的位置升高;(5)光的色散;(6)钢笔错位;(7)彩虹。
【典型习题】1、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2、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A. 光的色散B. 平面镜成像C. 光的反射D. 光的直线传播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雨后彩虹B.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4、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5、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路灯下人的影子B.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游动的鱼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D.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筷子6、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猫在镜中的像B.水中筷子弯折C.水杯的影子D.手机相机拍照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左侧黑板反光B.日食的形成C.叶脉通过露珠成放大的像D.雨后的彩虹9、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则()A.“树荫”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B.“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C.“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树荫”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实像10、有些古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C.水中捞月,徒劳无功D.井底之蛙,所见甚少11、“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是沿_____传播的.光年是_____的单位.12、一个五角形光源垂直射在一个三角形小孔上,在小于孔后面光屏上形成的光斑是()A.三角形B.方形C.五角形D.圆形13、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太阳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您认为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无法确定1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皮影B.笔在水面处“折断”C.水中的“倒影”D.三棱镜分解白光15、南充嘉陵江边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与江面倒影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阳光下的“影子”B.梳妆镜中的“我”C.日食D.雨后彩虹1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筷子“折断”B.水面倒影C.日晷上的影子D.雨后彩虹17、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
中考物理涉及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涉及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要总结,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涉及的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大小和方向。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 \times g \)。
3.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5.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公式为\( P = \frac{F}{A} \)。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相等。
7. 杠杆原理:力臂与力的关系,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内能的转移量。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4.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电学部分:1.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2.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
3.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4.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基本定律,公式为\( V =I \times R \)。
5. 串联与并联: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6. 电功率:电能转换的速率,公式为\( P = V \times I \)。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的返回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的改变。
4.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反射光形成的虚像。
5.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作用。
原子物理学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3.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4. 放射性:某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释放能量和粒子。
物理中考必做说理题,55道,含答案
说理题1、我们坐车时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车向左转弯时,车中的人会向右倾倒。
请你用所学过的惯性知识进行解释。
答:坐车时,身体与车一起向前运动。
----1分当车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向左转弯。
人的下半身受到摩擦力,随车一起向左转弯----1分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相对于车向右倾倒。
----1分2、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熨斗面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热,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一现象。
答:电熨斗通电时,熨斗与连接熨斗的导线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1分熨斗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1分根据焦耳定律,熨斗上电流产生的热量远大于导线的,所以熨斗面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热。
----1分3、如图41所示,在仓储时货物包装上都有标记“堆码层数极限”,请利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对包装箱设置“堆码层数极限”答:货物包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超过这个力,箱子将会被压坏。
4、如图42所示,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排是不安全的,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不安全的原因。
答: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会使总功率变大,根据P=UI得,干路中的电流会变大,根据焦耳定律,电流过大,电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多,使导线温度升高,引发火灾,发生危险。
5、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答: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所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6、为什么给电烙铁通电后,烙铁很快热起来了,而与电烙铁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答:电烙铁的阻值较大,在通电时间、通电电流相同的条件下,根据焦耳定律,阻值大的导体上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7、在汽车急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请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汽车和乘客开始一起向前运动,刹车时,车和人的下半身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停止向前运动了,而人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就出现了向前倾倒的现象。
源自日常生活的中考物理试题
禽湖南邓集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基本理念的深入贯彻,以日常生活情景为背景的物理试题也日益丰富起来.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同学们必须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F面以2005年各课改区中考物理叶l典型的日常生活类试题为例,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类试题进行5)-析.一、力学类以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为素材的试题,主要从力与运动、摩擦、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角度进行命题.划南宁市人民政府在实施“136”T程中.对旧街小巷进行r改造.为了方便盲人的行走,在不少街道的行人道L铺没有凹凸刻纹的盲道.如图1所示.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
为什么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图1(2005年广西南宁市课改区中考题)分析-=5觎仔细观察图、1中的盲道示意图,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可知:盲道的路面有凹凸刻纹,人走在盲道上,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减小.在压力一定时,脚底受到的压强增大,盲人通过脚底就能感觉出来.因此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在肓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I I点评盲道,对于城市学生以及到过城市的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可是很少有人想到这里面隐含的物理知识.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很多,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可以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邈9型如图2所示为市民家庭、宾馆常用的洗碗盆,盆底有一个-I:I}71c-:L,用胶塞堵住(或拔出)可以用来存水(或放水).没有注水时,胶塞容易拉起.当盆中注水后.胶塞一~拉起(选填“容易”或“较难”).因为——…~\窑A B(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中考题)分析与髓当洗碗盆中没有加水时,胶塞上下表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相等,胶塞受到的压力相等,所以此时很容易拉起胶塞.但是,当在盆中注入一定的水后,由于水对胶塞有向下的压力(或压强),所以此时较难拉起胶塞.-霪爹点评本题情景新颖,考查的知识点也适当.此类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体验,促使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二、光学类以生活中的光现象为背景的中考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其中现代生活中的光污染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删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图3。
【备战】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含解析)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2.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4.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5.二月初以来,我国各地旱区认真落实国务院抗旱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一切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掀起抗旱保苗促春管热潮,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有效手段,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7.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二.填空题(共1小题)11.电冰箱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1)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过程是,这一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图所示是电冰箱的三脚插头和插座.插头上标有字母的导线要和冰箱的金属外壳相连;冰箱正常工作时插头上标有字母E、N 的两脚间的电压是V.(3)某冰箱的输入总功率为140W,如果该冰箱压缩机每天工作8h,那么每天的耗电量约是KW•h.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冰箱时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三.解答题(共9小题)1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形成“白气”是因为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主要是烟尘起到了的作用.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1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和.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答:.15.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1)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发生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现象,要从人体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也不解释,而是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小明告诉弟弟,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这个物理量.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如右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又变成,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到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吸热过程.(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实际,提出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个措施.17.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后放热结成的冰,也就是说是凝华而成的.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冰花在玻璃的(填“室内”或“室外”)表面.(2)与冰花的形成有着相同物态变化的是(a.霜 b.雾 c.露)18.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于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请你回答:(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19.过去不久的雪灾曾一度使我国许多地方的交通严重受阻,一些相关部门为了能让交通尽快恢复,纷纷使用“融雪剂”融雪.那么融雪剂是怎样起到“融雪”的效果呢?据了解,浓度为35%左右的氯化镁溶液的冰点是零下19摄氏度,浓度为20%的氯化镁溶液的冰点为零下10摄氏度,因此使用融雪剂主要是为了防止路面融化的雪水重新凝结成冰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①一般高压输电线的塔和塔之间的距离为400米,设计高压输电铁塔的承重能力是直径为2厘米的输电线上覆冰厚度不超过一定量,这个厚度是因地域、气候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此次雪灾中,在气温特别低的地区,有些输电线上的覆冰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0厘米,有碗口般粗.关于这些冰的成因,据专家介绍,是直接将空气中的较冷的水蒸气成冰.电力工人为了除去输电线和电塔上的覆冰,主要采用了人力机械除冰和热力除冰等被动融雪技术,在人力机械除冰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能转化为能.②京珠高速公路全长约2310公里,设路面积雪平均厚度达20厘米,路宽约20米,已知雪的密度为800千克/米3,如果工作人员想把京珠高速公路全路段都撒上融雪剂,同时要求溶解后能在零下10摄氏度时不结冰.求工作人员至少应大约准备多少吨的氯化镁?③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小佳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为:(1);(2);④请你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工业用盐“融雪剂”融雪的危害..20.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1)路上,买了两支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发生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现象,要从人体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这个物理量.(3)水在这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分析凝华现象,首先判断物体是不是固体,然后看是不是由气态形成的.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冰凌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树枝上的雾凇,气态水蒸气变成固态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凝华的了解,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2.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解: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题时要注意:根据物质原来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来判断物体所发生是哪一种物态变化.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山间形成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河面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B、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草地上的霜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湖水结冰,水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只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就行.5.二月初以来,我国各地旱区认真落实国务院抗旱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一切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掀起抗旱保苗促春管热潮,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有效手段,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水蒸气是气态,小冰粒是固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解答:解:水蒸气是气态,小冰粒是固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所以A、B、C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三态转化的名称,判断出物体是什么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6.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霜、云、雾、露的状态及形成原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解答:解: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液珠,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自然界中云、雨、雾、露等有关物态变化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变化名称.7.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是需要放出热量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雪熔化时吸热,使气温降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从人体带走热量,所以会感觉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饮料罐上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由空气液化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并且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物质的凝华.解答:解: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属于凝华,故A错误.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是升华现象,不属于凝华,故B错误.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是凝固,不属于凝华,故C错误.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解决此题.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高温下升华,然后又遇冷凝华的缘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产生的物体是什么状态的,然后再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10.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是放热过程.解答:解: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侧,形成冰花,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属于吸热过程,故B正确;往病人身上涂擦酒精,酒精蒸发吸热,具有降温作用,故C正确;冬天在户外说话时,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汽”,是放热过程,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二.填空题(共1小题)11.电冰箱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1)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凝华,这一过程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图所示是电冰箱的三脚插头和插座.插头上标有字母 E 的导线要和冰箱的金属外壳相连;冰箱正常工作时插头上标有字母E、N 的两脚间的电压是 0 V.(3)某冰箱的输入总功率为140W,如果该冰箱压缩机每天工作8h,那么每天的耗电量约是 1.12 KW•h.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冰箱时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少开冰箱门.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电功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是放热的.(2)三孔插座中,上面的接地线,左面的接零线,右面的接火线,简称“上地、左零、右火”,地线和火线间的电压是0V;(3)已知电冰箱的功率,利用公式W=Pt就可以计算出耗电量;当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压缩机停止工作,当冰箱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电冰箱又开始工作;解答:解:(1)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物质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华,放出.(2)三脚插头的E号脚与用电器外壳相连,当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时,三脚插头的E号脚与三孔插座的E号相连,使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通,这样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万一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E、N脚分别连接电路的地线和火线,两脚间的电压是0V.故答案为:E,0.(3)电冰箱每天工作8h,消耗的电能为W=Pt=0.14kw×8h=1.12kw h;根据冰箱的工作特点知,当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停止工作.当冰箱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电冰箱又开始工作,所以尽量少开冰箱门,防止它温度升高.故答案为:1.12,少开冰箱门.点评:本题结合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考查了电学、热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三.解答题(共9小题)1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中考物理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中考物理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观全国各省市中等物理试卷发现,以现实生活内容为背景的中考题比比皆是。
这种命题方式的改变,促使广大师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购物中的“物理”题目:近期煤价节节攀升,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碎石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出售。
客户为了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
(A)热值(B)热容材(C)温度(D)质量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厨房看一看!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4.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6.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着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观全国各省市中等物理试卷发现,以现实生活内容为背景的中考题比比皆是。
这种命题方式的改变,促使广大师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购物中的“物理”题目:近期煤价节节攀升,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碎石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出售。
客户为了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
(A)热值(B)热容材(C)温度(D)质量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厨房看一看!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4.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6.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着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7.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场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道理?8.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___________现象。
9.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往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水快满了”,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210.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呛得眼睛水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1.用同样大小的力,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在桌上转动起来,将会发现,其中一个鸡蛋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快些,时间也长一些。
请你来判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12.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为什么?13.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往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
试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14.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高压锅的原理?15.筷子是我们吃饭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杠杆?在洗碗筷时,将筷子放入有水的碗里,发现筷子断了,拿出来一看,又没有断,这是什么原因?全面提升物理学习能力的六种方法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1)观察要有主次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2)观察要有步骤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3)观察时要思考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1)理解透彻,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2)语言简炼,记得快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属并联”.(3)反复强化,记得准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