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职称晋升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复习专题汇编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名字始于西周。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设太学。

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3 、 1902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1903 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
1922 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4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1862 年)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898 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
学堂。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朝时八股文,废除于清朝。

6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 学在官府”和“ 政教合一”。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7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宋朝);“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汉武帝)。

其贯穿了
儒家思想。

17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
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 、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主张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 学不躐等” 、“ 不陵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教学相长” (《大学》最早)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教学规律。

“ 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

” ——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普通中小学
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 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也。

” 意思是学生年有长幼,所学的材料也有深浅,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而不问,说明求学之道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从社会发展角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求知欲望。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提倡学习课外的各种技艺。


孔子。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学
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有教无类(教育的平等)…… 孔子的
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他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教育的重要性。

“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 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
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差异性 )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 " 性善 " 论。

孟子提出了 " 圣人与我同类者 " 、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提出 " 教亦多术 " 的原则。

墨子兼爱非攻
1. 教与学是统一的。

“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
2.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 扣则鸣,不扣亦鸣 " 。

3. 量力而行。

" 深其深,浅其浅 "
4. 强调学以致用。

"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 。

荀子中国古代“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 性恶 " 论。

颜之推
北齐人,《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

他把儒家的 "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 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他主张从 " 胎教" 开始,并对 " 胎教 " 提出严格的要求。

陶行知。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提倡“ 小先生制” 。

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 以美育代宗教” 。

五育并举
黄炎培:职业教育。

晏阳初: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平民教育。

陈鹤琴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主要教育著作有 : 《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活教育 " 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

" 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
梁漱溟到山东菏泽办高中,乡村教育家
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苏格拉底。

产婆术“精神助产术” 。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 产婆术” (又称为“ 问答式教学
法” )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

学科萌芽阶段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古希腊教育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 教育遵循自然”学

苏格拉底。

产婆术“精神助产术” 。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
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 产婆术” (又称为“ 问答式教学
法” )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

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现代教育学之父捷克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632 年
1.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以及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
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2. 普及教育:要求“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3. 论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4. 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的课型。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儿》( 1712—
1778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自然教育是培养自由的,自然的,独立的;自然教育遵循人的本性法则进行教育;自然教育的本质是以儿童的自然倾向为基础,受儿童的自身发展的法则所支配,适应一切人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 :教师应追求儿童的自然发展,适应儿童的
年龄特征去施教。

教师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应该足以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应当自始至终以善良的态度对待学生,防止不公正的现象。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
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理想国》西方教育史三大里程牌。

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教育科学之父
1. 地位: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 " 教育科学之父 " ,代表作 1806 《普通教育学》
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形成规范
教育学
2. 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最早提出“ 教学具有教
育性”的教育家
3. 道德四个阶段,即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

4. 儿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过程:婴儿期( 0-3 岁),幼儿期( 4-8 岁),童年期和
青年期。

5. 教学进程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

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是第一个提出要使
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人;
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

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
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教育体系,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提出“ 教学的
教育性” 观点。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戚勒尔(1817—1882) 。

戚勒尔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 五段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在
19 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

凯洛夫(前苏联)。

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育学》 1939 。

“ 凯洛夫
教育学”把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移植、改造为“ 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题—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适用于“ 综合课”)六段教学法。

中国教育界在“ 向苏联学习” 时,又普遍将“ 凯洛夫教育学”
的“ 六段教学” 加工成“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
置作业” 等“ 五段教学法” 。

“教师中心” 、“ 教材中心” 、“ 课堂中心” 。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倡导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认为应当为儿童提供全面而有兴趣的活动,而且
这种活动应当是系统的、渐进的、统一的。

洛克—《教育漫话》
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
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

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绅士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和只重视知识
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 ( 《教育论》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 都是错误的。

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实质教育论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学科发展阶段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
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 教育心理学化” 。

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
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将教
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

教师的道德个性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
科书、道德箴言、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全部教育的基础
是教育者的人格。

1877 年,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 ~ 1914 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在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
行为主义理论(刺激—反应)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
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试误说。

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联结论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桑代克的共同的“ S——R ”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泛化和分化、消退、恢复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
就是强化理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三种类型。

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格式塔—场论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

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顿悟是有意义的学习。

皮亚杰道德认知模式。

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

建构主义理论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了“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因
素是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和平衡调节。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
思考的方式,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图式、同化、顺化和平衡。

被公认为 20 世
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化:有机体调正自己内部结构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过程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 2 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 2 )前运算阶段( 2 至 7 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 3 )具体运算阶段( 7 至 11 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
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 4 )形式运算阶段( 11 至 15 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课程结构理论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理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1. 知觉理论: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化为意识、知识、情感。

2. 归类理论知觉过程也就是对客体加以归类的过程。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归类方法。

3. 发现学习理论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
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 1 )强调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 2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体验)
( 3 )强调内在动机。

有些学生谋求好成绩,是为了一些外来的动机,如为了得到或避免教师和家长的奖励或惩罚,或为了与同学竞争。

而布鲁纳更重视的是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

( 4 )强调信息提取。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布鲁纳发现学习。

提出了采用发现学习方式教学的六个步骤
1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感到这种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他们探究欲望。

3 、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开阔学生的思路。

4 、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5 、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

6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

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 建立假说→ 推测答案→ 验证→ 得出结论
布鲁纳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实质是一种新的“ 知识观”
“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

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 这样看待知识时,知识就不再是一种存在于学习者个体之外的客观实体,它与学习者的理解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关。

“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 。

“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 协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 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 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有助于主体对经验性世界的组织。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是 ( 建构主文
学习论 ) 理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 经常复习巩固; 2. 要有意义的记忆。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认知 - 行为主义)
融合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两种观点。

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客观影响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客观事物作用主观能动性运用客观事物
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
①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

②学习是对 " 符号 - 完形 " 的认知。

白鼠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 " 认知地图 " 。

③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

认知、期望、目的、假设和嗜好等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 " 掌握学习 " ,就是在 " 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 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
(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
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是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理论。

班杜拉 -- 社会学习理论
人是收到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他主张在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人的行为,观察与模仿
是人重要的学习方式。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
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社会模仿模式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的各个属性方面进行分割地研究。

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创立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尊重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罗杰斯
来访者中心疗法。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三个要点: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个别心理辅导方法:非指导性谈话技巧,倾听、重复、共情。

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20 个我自我描述,盲人体验,作画。

有意义学习四个因素
1.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 学习是自动自发的;
3. 全面发展;
4. 学习是由学
生自我评价的。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
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学生中心”的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 1 )真实或真诚( 2 )尊重、关注和接纳( 3 )移情性理解
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2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3 、充分利
用各种学习资源 4 、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5 、主张协作学习 6 、加强师生情
感互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

”这句话直接与下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学说相
支持
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指在人际沟通中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指对一个人有良好印象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

刻板效应:指人们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

从众效应:指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 霍桑效应” 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门槛效应: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链状效应: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花盆效应:花盆中的花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风吹雨打。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破窗效应学坏样
学科现代化阶段
加德纳(美国)。

多元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