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岫岩皮影戏文化特色
浅析民间皮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间皮影的艺术特色作者:刘俊梅来源:《大观》2017年第03期摘要: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民俗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逐步改变和更新,民间皮影也逐渐退出了舞台。
但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
现在有关方面已经把它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并给予极大的重视,继承与发展,从而体现出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以及相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皮影;艺术价值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被称为“艺术的先驱”或“卡通艺术的鼻祖”。
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说,源自于汉武帝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年轻美貌,不幸早亡。
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王氏人形,将纸人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帝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就好了,这就是皮影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皮影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就形成了皮影戏。
一、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中国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
宋代皮影中的纸影与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表现形式上受到了剪纸的影响,于是就有一种说法是纸影戏就是活的剪纸。
皮影与剪纸的艺术手法实际上是所谓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剪纸艺术的影像造型的特性渗透于皮影艺术中并使它更为丰富多彩。
皮影假借剪纸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并夸张其影像造型轮廓,成为我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典范。
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到清代时民间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因此,综上所述,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有以下几点;(一)造型平面化(因它假借剪纸的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所以不能塑造三维空间的皮影造型,因此只能平面化)(二)造型艺术化(由于它是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皮影人物的装束造型与面部神韵形象生动,夸张幽默,浪漫诙谐,用线条镂空法进行造型刻画,用色简单及简洁,主要采用平涂着色法而颜色则主要采用红,黄,青,绿,黑五中颜色)(三)造型卡通化(我国皮影本身体现能动性,被公认为是“卡通艺术的鼻祖”和“电影的先驱”。
承袭传统 以影酬神——浅析岫岩皮影的现状及其仪式音乐功能
85学术探赜引言岫岩皮影是笔者从2011年便开始关注的古老艺术形式,经过多次田野考察,笔者发现,岫岩皮影包含了多种学术价值。
首先,岫岩皮影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岫岩皮影仪式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岫岩当地民众对皮影的还愿酬神“功用”深信不疑,并且十分重视“唱影还愿”这种民俗活动。
这一民俗得以长久流播与岫岩地区四面环山交通封闭的地理文化环境紧密相连;其次,岫岩皮影音乐色彩较为丰富。
并且在表演形式上保留了传统戏曲“男唱女腔”的特点,并且流传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滦州东路影的表演、演唱特点,而且还融入了很多东北音乐特色;最后,岫岩皮影戏仪式至今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影戏班每到秋收之后都会开始应邀到各家“演影酬神”,这在民俗逐渐被淡忘的今天是十分难得的。
1.山峰顶立、状如翠屏的岫岩地理地貌岫岩古称“大宁镇”,位于现今辽宁省南部地区。
东邻凤城,西与营口、盖州接壤,南连东沟、庄河,北与海城、辽阳两市相望,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丘陵地带。
据《岫岩县志》记载:“1191年(金明昌二年)辽东刑狱王寂巡按各部至大宁镇境内,见这里大山‘连绵不绝,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誉名‘竞秀岩’。
1193年(明昌四年)升大宁镇为县时,遂以‘秀岩’命名,意为山多秀丽。
明代据境内峰峦重迭的自然地理特征,“秀”字改为同音字“岫”,其名沿用至今。
”① 刘玥彤内容提要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我国河北、甘肃、陕西、辽宁的许多地区均有流传,不同地区的皮影都各具特色,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一个“皮影大家族”。
岫岩皮影就是这一影族中的一个鲜活亮丽的分支。
2008年,岫岩皮影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又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岫岩皮影的影人头茬形象鲜明生动,雕刻精美;表演形式简便,乡音浓郁,影技纯熟,影剧多达百种;唱腔、伴奏音乐丰富,曲牌多彩,不拘一格;音乐与仪式结合紧密,演唱风格仍沿袭我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式,程式性强,唱腔、板式自然纯朴,音乐弦挂自成体系,有“七字句”、“三赶七”等十余种唱腔曲牌,男唱女声,现有吕正业、卢恩华、刘全兴等一批皮影优秀传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去看电影,在半路上我问妈妈:“皮影是什么样子的呢?”妈妈说:“你去了就会知道。
”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皮影戏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皮影戏观后感1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
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
岫岩皮影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的特点是南唱女腔,分别分为大噪和小噪。
皮影戏开始了!画面上,缓缓慢慢的出现了金斧头三个字,金斧头的主人公是王小二,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这时,有一位老爷爷从天上来了。
说:“孩子,你为什么哭?”王小二哭泣的说:“我的斧头掉河里了!”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拿上来吧。
”王小二又说:“爷爷你不能下去,水很深,两旁的山又这作文https:///么高,你不能去,我宁愿被东家打死也不让你去!”老爷爷又说:“好孩子,好孩子,孩子,你看哪里有一只兔子。
”就在这时,老爷爷下去拿上来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王小二,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
”老爷爷又变成一把金斧头,给他他还是没要。
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让河里的青蛙把之前的斧头捞出来。
老爷爷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东家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骗老爷爷,骗到了金、银两把斧头,老爷爷走之前说:“一定要拿好!”东家正在琢磨再怎么骗老爷爷的时候,两把斧头突然飞了起来,东家在追斧头的时候,掉河里淹死了。
皮影戏观后感2农历大年初四,我去2113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5261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4102团演出的,而且是免费的1653,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
岫岩皮影戏仪式展演探析——以岫岩清凉山前边村的一场“还愿影”为例
作者: 刘玥彤
作者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52-5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皮影戏;仪式展演;清凉山;岫岩;“影子”;戏剧艺术;科学原理;故事情节
摘要:引言“皮影”是广泛流传在我国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它是利用“光”和“影子”的自然科学原理,通过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
皮影集文学、音乐、表演、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又有“影戏”、“皮影戏”、“驴皮影”、“灯影戏”和“傀儡戏”等称谓。
皮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上至统治阶级安上治民、政通人和,下至普通百姓消灾祛祸、答谢神灵以及教化娱人等,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时至今日,皮彤仍在许多地区的民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1. 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它以皮影做人物形象,通过灯光的照射,将人物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再配以音乐和对白,形成一种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
2. 说明皮影戏的特点和表演方式皮影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表演形式具有一定的象征性,通过简单的影子形象,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皮影戏的表演方式多样,既可以进行单人表演,也可以进行团体表演,还可以结合其他舞台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等。
3. 分析皮影戏的传承现状和问题目前,皮影戏的传承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需求减少,导致皮影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其次,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机制的缺失也是一个问题,许多年轻人对皮影戏缺乏兴趣,传统技艺面临断代的风险。
4. 提出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对皮影戏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提高大众对皮影戏的认知和兴趣。
其次,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和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皮影戏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助,为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 展望皮影戏的未来发展尽管皮影戏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将传统的皮影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皮影戏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改变,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强对皮影戏的宣传和推广,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深入民众生活的岫岩皮影--浅议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
深入民众生活的岫岩皮影--浅议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
刘仁智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4(0)5
【摘要】岫岩皮影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与满族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岫岩的很多地区至今还开展着皮影表演活动,并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表演程序。
本文通过笔者亲历三次较有特色的皮影表演活动,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那就是与当地民众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符合民众需求;与时俱进,注重保护传承。
【总页数】1页(P190-190)
【作者】刘仁智
【作者单位】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鞍山 1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岫岩皮影戏研究 [J], 张冬菜;
2.岫岩皮影戏仪式展演探析——以岫岩清凉山前边村的一场“还愿影”为例 [J], 刘玥彤
3.浅析岫岩皮影戏文化特色 [J], 施启龙
4.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岫岩皮影戏研究 [J], 张冬菜
5.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J], 吴凤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其中,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实践者,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在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宏观讨论基础上,以岫岩皮影戏为个案,从其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出发,我们可以来认识它的创新实践,探讨非遗创新的内在动因、实践主体以及创新与传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通过地方性的经验和思考,在实践和学术层面,对当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针指导下的非遗创新有所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创新;岫岩皮影戏[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0)05-0112-08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无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人们对于非遗的认识都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即非遗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被再创造①。
其中,“世代相传”体现了非遗的传承性,“不断被再创造”则体现了非遗的创新性。
因此,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必然包含着非遗的创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传承与创新哪一个更重要?非遗的原(本)真性如何在创新中得到保持?创新的主体应该以谁为主等等一系列问题却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中远未达成共识。
有学者认为,非遗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②对于非遗的创新,很多学者都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认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的过程中,究竟是否需要创新,这一问题不能笼统地来回答。
例如,苑利从传承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承人的本职工作[作者简介]吴凤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MZSCXA00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创新转化研究”(项目编号]9AM20⑸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的田野调査得到了岫岩皮影传承人群体的各位艺人的无私帮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高丙中教授和刘正爱研究员的宝贵建议,在此特致谢意。
皮影戏的观后感范文
皮影戏的观后感范文导语: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皮影戏的,供您参阅。
农历大年初四,我去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演出的,而且是的,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
《鹤与龟》讲述了仙鹤与乌龟争斗的故事。
仙鹤凭借其尖刀利嘴想制服乌龟,是你来往斗得难解难分。
最后,自持强大的仙鹤终被龟咬死。
表演结束了,这些演员站在了皮影剧目前面,我当时很惊讶,这些表演者的个子怎么这样矮?大家和我的想法很相似,于是,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叹,经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已成年,却仍然是儿童的身高和声音;虽然身体先天发育不足,身体无法正常成长,可心智和常人无异。
因为这样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希望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梦想。
袖珍人特殊的身高和童音优势,让他们成了儿童皮影的最佳表现者。
介绍之后,响起了阵阵掌声,人们都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感动,多么顽强的群体!我陷入了沉思。
这些表演者的年龄在22岁左右,身高是孩子般的身高,声音是童声,这些人是在社会上被人遗忘的人,而且在社会上很难生存,在这种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下,他们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这股劲是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是要学习的,他们心中总是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他们成立了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有了充满光辉的今天!我感动,我自豪。
我被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身影让我永不忘却,他们的精神永刻我心中!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
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
论岫岩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论岫岩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作者:翟宇婕董美娟夏铮邹苗苗来源:《卷宗》2015年第04期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更孕育出了缤纷多彩的民族非物质文化,其中满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包括满族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消失,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满语的流失。
现在除了一些偏远的满族自治县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语之外,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被“汉化”了。
所以,在政治、经济、文化不断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珍惜这些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必须对其加以保护与传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是一提到辽宁大家就会想到的一句话。
没错,二人转在辽宁可谓家喻户晓,二人转属于汉族民间文化,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但辽宁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地带,除了汉族文化,更多的孕育的是满族文化。
辽宁作为满族发祥地,满族文化丰富多彩,也是我国满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统计,全国有60%以上的满族人居住在辽宁,因此,满族传统文化是辽宁地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其中,以岫岩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主的剪纸、刺绣、皮影、东北大鼓等更是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当中。
本文将重点从发展历程、现状、保护与传播几方面对岫岩满族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
1 发展历程提起岫岩,最为广泛的便是岫岩剪纸。
岫岩剪纸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满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
其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特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然而岫岩剪纸艺术开始形成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流行。
岫岩剪纸的制作者主要是满族的农家妇女,它的特点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主要为镂空、成片,其造型古朴、粗犷、浑厚、洗练是满族剪纸的特色。
该剪纸特有的样式就是挂笺。
岫岩皮影戏作文
岫岩皮影戏作文在辽宁的南部,有一个叫岫岩的地方,那里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岫岩皮影戏。
这岫岩皮影戏啊,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间艺术的宝库中闪闪发光。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岫岩皮影戏,是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跟着家人一起去赶集。
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就在我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得眼花缭乱的时候,一阵悠扬的锣鼓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是啥声音啊?”我好奇地问。
家人笑着说:“走,带你去看看,是岫岩皮影戏。
”顺着声音,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小的戏台前。
只见那戏台不大,用一块白布简单地搭着,后面有几个艺人在忙碌着。
台下已经围了不少人,有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白布。
我费力地挤到前面,眼睛紧紧地盯着戏台。
这时,锣鼓声更加急促了,只见一个影人从白布的一侧慢慢地“走”了出来。
那影人活灵活现的,身上的色彩鲜艳夺目。
操纵影人的艺人手巧得很,只见那影人一会儿抬手,一会儿踢腿,动作流畅自然,就像是真的在表演一样。
旁边还有艺人在唱着,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诉说着故事里的喜怒哀乐。
我虽然听不太懂唱词,但从那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也能感受到故事的精彩。
正在表演的这个故事,好像是关于一个英雄好汉的。
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影人在艺人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我看着看着,完全入了迷。
我发现,这些影人不仅动作精彩,它们的表情也十分丰富。
那眉毛、眼睛、嘴巴,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艺人通过巧妙的操纵,让这些影人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情感。
而且啊,这皮影戏的道具也特别有意思。
那些影人都是用驴皮制作的,经过精心的雕刻和上色,变得栩栩如生。
还有那些场景道具,比如房屋、树木、桌椅等等,虽然小小的,但都做得十分精致。
在表演的过程中,艺人们之间的配合默契极了。
敲锣鼓的艺人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整个表演更加有气氛;操纵影人的艺人则全神贯注,手指灵活地舞动着,让影人仿佛活了过来;而唱歌的艺人更是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把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
品皮影韵味,承文化经典——皮影戏
品皮影韵味,承文化经典——皮影戏片段及幕后展示作者:上海市向明中学 洪阳 创意来源:1.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在高科技发达的现代,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
皮影戏的现状不容乐观。
3. 我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作品,让更多经典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
4.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皮影戏的表演原理,对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和表演艺术产生兴趣,把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设计亮点:1. 我的作品中,皮影戏角色(小老鼠)造型逼真,俏皮可爱,关节可自由活动,将皮影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2. 皮影戏艺术价值高,显示着中华文化的风采,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3. 皮影戏的幕后更是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
作品中,还会有皮影戏幕后的工作原理。
这样,能将皮影戏更完整地展示给观者。
动画中,手臂、腿等可绕关节旋转。
由此展示小老鼠栩栩如生的跑步姿势。
作品后部表现全景皮影角色的后部操作原理展示作品动画情节介绍——小老鼠偷米小老鼠见四下无人,快速地跑到米缸前,却进不去。
陡然发现前方的柱子,便沿着柱子灵活地攀爬。
到达顶端后,由于身体不平衡而细微地晃动,生怕掉落下来。
小老鼠调整好身体位置后,一鼓作气,以臀部着地,悠哉游哉地进入了米缸。
小老鼠以四肢摇晃的胜利姿势躺在了米缸里,也结束了整个动画演示。
另外,可以调换角度,观看木杆移动的动画,就好似皮影戏艺人操控皮影一般的效果。
这些是控制皮影活动的木杆,皮影戏正是艺人通过木杆操控来表演的。
通过木杆的移动来达到,小老鼠活动的各种效果。
表演场景的全景展示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一2班2009年5月21日辅导教师:冯金珏。
观皮影戏有感
观皮影戏有感时间:2018-11-23 10:38:36 | 作者:王泽同2018年9月25日的那天,我们学校请来了表演皮影戏的人,来给我们表演节目。
首先是一位阿姨给我们讲解岫岩皮影戏的相关事迹。
她说:“岫岩皮影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的特点是男唱女腔,它的唱法是唱大和唱小,也叫大嗓和小嗓。
岫岩皮影戏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是驴皮制成的。
它的主要乐器是四胡,它表演的场景是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是对话,武场主要是打斗。
”他们是从黄花甸来的,他们到各个学校表演,第一个就来到了我们学校。
我们班和二班很荣幸成为第一组观众。
他们表演的节目名叫《金斧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王小二的小男孩,有一天上山砍柴,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自己的斧头弄掉河里了,他怕被东家骂,就站在桥上哭。
突然,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问他:“你为什么在这哭啊?”王小二回答:“我不小心把斧头弄掉河里了。
”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捞出来吧!男孩说:“您年龄这么大,怎么能让您去捞呢!”老爷爷骗他后面有一只兔子,在他回头时老爷爷变出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他,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
”老爷爷又变出一把金斧头,他还是没要。
老爷爷没办法只好把他自己的那把斧头让河里的青蛙捞上来。
后来东家听他说了这件事,说他为什么不要,还一直说他傻,说她笨。
东家也用同样的方法来骗老爷爷。
东家后来骗到了金、银斧头,他正高兴时,斧头突然飞起来,他为了追斧头掉到河里淹死了。
看了这场皮影戏,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岫岩皮影戏的故事。
也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许要,不能太贪心。
要向王小二学习,诚实、善良、不贪心。
别学王小二的东家又贪心,又不诚实。
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 皮影戏(1)介绍
中 国 传 统
第六步:敷彩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 自己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 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着色de方法也各有不同. 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de方法是先把制好de纯色 化入稍大de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de透明 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de灯架上,下边点燃酒 精灯火,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 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 de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贰
历史起源
【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非遗】
历史起源
|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二零零零多年de历史,汉武帝爱 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de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 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 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 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 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影皮制作
皮影人de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de,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 演时活动自如.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 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 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de屏幕,是用一块一平方米大小de白纱布做成de.白 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 动,人影和五彩缤纷de颜色真切动人.
影皮制作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de皮影都有自己de特色, 但是皮影de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 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 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三 零零零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de过程. 皮影de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 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 格.
皮影文化期末总结
皮影文化期末总结1. 介绍皮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皮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皮影戏是在古代战争中为士兵们打发时间而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皮影戏最初是以皮革制成剪影,通过在白布幕后投射光线,呈现出具有生动形象的剪影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逐渐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创造皮影剧本、制作剪刀、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等方面。
2. 皮影文化的特点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皮影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皮影拥有丰富多样的剧情和角色,能够展现人物形象、情节转折等方面的表现力。
其次,皮影的形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元素,如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宗教信仰等。
此外,皮影还通过音乐和歌曲来配合故事情节,形成独特的音乐美感。
这些特点使得皮影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戏剧、杂技、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关系。
3. 皮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皮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皮影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皮影曾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皮影艺术的重视和保护。
此外,皮影还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皮影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皮影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和需求减少。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生存困境。
此外,传统皮影艺人的传承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皮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鼓励人们参与到皮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皮影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皮影艺人和爱好者。
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总述皮影的艺术特色:皮影的雕刻工艺、光影造型、平面构成等方面共同构成了皮影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这里我们将分别阐述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一、多样镂空技法,创造光影特效。
在白色的影屏上,透过光才能观赏出影和色的艺术效果。
光、影、色三者的组合效果,形成了皮影雕刻艺术的观赏性。
这也是皮影独有的艺术特色,为了达到所刻的形体投影清楚,光影成形好看,雕刻大量采用镂空的表现手法,既装饰了形体,又创造了更富有装饰性的的光影效果。
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镂空出不同形状极为丰富的露光面,形成了明线与暗线、光点与彩面的无穷变化,增强了形体装饰效果和黑白灰对比。
镂空的手法在皮影雕刻中运用最多。
花脸脸谱、服饰上的花纹装饰、宫殿的雕梁画栋、影窗、影壁、花卉树木、家具桌椅、帐幔上的纹样线网以及海水、彩云,无处不用镂刻的方法。
镂刻要求纹样装饰华丽严整,图案组织疏密得当,以精雕细刻而见长。
二、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
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
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例如影戏脸谱造型,在设计上不受透视、解剖等限制,采用正面造型,既“五分脸”使形体特征单纯明显,外轮廓突出,视觉醒目。
在场景的设计上,也是从平面造型的需要出发,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一朵云代表天空和行云,一棵树代表山林,一块山石代表山峦起伏,力求减少层次,减少重叠。
在影屏画面上追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求得影体与空间、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的对比和变化。
三、意想化造型。
以人物造型为主重点讲述。
人物造型多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
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
用色简练,平涂着色。
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皮影人物造型夸张,变形大胆,影人的头部造型多以线条勾画,五官按角色特点,予以性格化处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皮影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皮影戏无【期刊名称】《满族研究》【年(卷),期】2021()4【摘要】岫岩皮影戏是一种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有音乐和唱腔表演。
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形成动态的形象。
皮影艺人同时具有多项技能,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等。
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
岫岩皮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批准序号235,项目编号Ⅳ-91。
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岫岩地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岫岩县志》记载,皮影戏传入岫岩地区后,与当地原有影戏及当地民俗结合而形成岫岩皮影戏。
岫岩皮影戏经历了“独影”(由一人表演)、“溜口影”和“翻书影”三个阶段的演变。
【总页数】1页(P117-117)【作者】无【作者单位】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7【相关文献】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3.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4.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5.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岫岩皮影戏徐连生作品
岫岩皮影戏徐连生作品
【原创版】
目录
1.岫岩皮影戏的简介
2.徐连生的简介
3.徐连生的岫岩皮影戏作品
4.徐连生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正文
岫岩皮影戏是一种源于中国辽宁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徐连生,辽宁岫岩人,是中国皮影戏领域的杰出代表,也是岫岩皮影戏的传承人。
他自幼酷爱皮影戏,师从多位名家,深入研究皮影戏的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
徐连生的岫岩皮影戏作品丰富多样,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也有《杨家将》、《岳飞传》等历史题材作品。
他的作品在表演形式上,既有传统的皮影戏表演,也有现代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徐连生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岫岩皮影戏的艺术精髓,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1页共1页。
高雅艺术进校园皮影戏心得体会
高雅艺术进校园皮影戏心得体会
今天,县文化馆的一些人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的道具是驴皮材质的,如果改用牛羊皮,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驴皮才能做出有透明质感的道具来。
皮影戏的唱法主要分为两种:大嗓和小嗓。
大嗓指男性的声音,小嗓指女性的声音。
我们岫岩的皮影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男唱女腔。
戏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文戏和武戏。
文戏是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武戏则是关于打斗。
今天县文化馆的表演人员为我们带来的就是文戏。
皮影戏开始了,这出戏的名字叫做《金斧头》。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帮东家砍柴,不小心半路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一位老爷爷出现了,先后给了他金斧头和银斧头,他都没有要,只要自己的那把。
东家知道了这件事也去找老爷爷,想要骗斧头,可是恶有恶报,最终得到了恶果。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不要贪便宜,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皮影戏:灯影绘梦,百味人生
皮影戏:灯影绘梦,百味人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皮影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皮影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皮影戏的魅力和意义,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传承。
“灯影绘梦,百味人生”,这语言深沉,向我们展现了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博大精深。
灯影,指的是灯光投射下的影子,而绘梦则暗示了皮影戏所展现的丰富形象和悠久内涵。
百味人生,则表达了皮影戏所能揭示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皮影戏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意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古老而不过时,这或许是皮影戏最大的魅力所在。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传统皮影戏的演出是通过在幕前用光线照射“皮影”来呈现人物形象,而“皮影”则是由工匠手工雕刻出来的细腻图案。
演员们则需要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来操纵“皮影”,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与情节。
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更是通过声腔、音乐和背景来营造氛围,使得观众沉浸享受艺术的魅力。
皮影戏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魅力,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艺术魅力密不可分。
在皮影戏的表演中,不仅可以看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演绎,还能体会到人生百态之中的喜怒哀乐。
皮影戏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感染力,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娱乐的享受,更能够得到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构建,常常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特色。
许多皮影戏作品中都涉及了对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宣扬,表达出了对中华民族古老智慧和文化传统的弘扬。
这些皮影戏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皮影戏也难以免于受到冲击和挑战。
现代科技和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传统的皮影戏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 包 括 用 料 中 的色 彩 等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对 于 一 个 皮 影
的 保 存 期 限 和 保 存 过 程 也 提 出 了 较 高 的 要 求 。 虽 然 困
( 4) 、 政府大力地财政支持 , 演 出部 门地 积极 配 合 ,
为 其创 造 更 多 的演 出机 会 ,使 岫 岩皮 影 被 广 大人 民群 众 所 熟 知 了解 。
皮 影 艺 术 是 祖 辈 给 我 们 留 下 的 一 门 极 具 地 方 特
色 ,彰 显 地 方 文 化 的 艺 术 形 式 。 它 具 有 丰 富 的 生 活 气 息 。 在 网络 时 代 发 达 的今 天 , 许 多 人 会 在 厌 倦 快 节 奏 的 现 代 生 活 的 同 时 而 去 选 择 一 些 古 老 的 民 间 艺 术 。 因 为
岫岩皮影戏最具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 在 当 地 的 发
展 和 影 响 也 最 为 广 泛 。 最 初 的 皮 影 戏 要 追 溯 到 两 千 年 前的西汉时期 , 它 起源 于 陕西 省 , 到 了唐 宋 时 期 渐 渐 成 熟起来 , 到 了 明 朝 后期 至清 朝 初 中期 , 随 着 满 族 文 化 逐 渐地渗透进来 , 皮 影 戏 的 发展 也 达 到 了一 个 高峰 。 岫 岩 的 皮 影 戏 就 是 这 个 时 期 传入 的 ,距 今 已有 5 0 0多 年 的 历 史 了。 我 国 的 皮 影 戏 种 类 繁 多 , 地 域 l 生极 强 , 初 步 统
契机 , 让 皮 影 戏 与 古城 开发 结合 起 来 , 使 其成 为鞍 山旅
游城 市 的又 一 张 名 片 。
饭 后 到 广 场 看 戏 那 么 简 单 了 。 皮 影 戏 这 门 艺 术 形 式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地 位 已 经 变 得 轻 如 鸿 毛 。 怎 样 才 能 让 岫 岩 皮 影 戏 这 门艺 术 形 式 继 续 发 展 ,重 新 回 到 人 们 的生 活 当中, 乃 至登 上 国 内外 的表 演 舞 台 呢? 想 要 寻 求发 展 就 必 须 做 出 改 变 。 要打 破 传 统 的束
的影 响在 全 国 的影 响 越 来 越 大 ,岫岩 皮 影 戏 的知 名 度
也 得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 提 高 。 在取 得 一 定 成 绩 的 同 时 , 我
誊蠢
承和发展性 , 同 时也 具 有 满汉 文化 的完 美 兼 容 。 虽 然 近 些 年 在 国 家 和 地 方 政 府 的 大 力 倡 导 和 支 持 下 , 岫 岩 的 皮 影 戏 艺 术 得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但 x - , j - 于 一 种 地 方 曲 艺 艺 术 的 发 展 和 传 承 还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随 着 现 今 电
北 省 云 梦 皮 影 艺 术 团 和 山 东 省泰 安 市 范 正 安 皮 影 工 作
室获 得 国家 文 化 部 颁 布 的 首届 文化 遗 产 日奖 。这 些 都 是 皮 影 艺 术 得 以 发 展 的 动 力 所 在 ,也 是 对 广 大 皮 影 艺 人 们 努 力 奋 斗 和 所 付 出 的 艰 辛 的一 种 回报 。 近 几年 , 在 国 家 和 省 市 政 府 的 高 度 关注 下 , 现 在
型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发 展 与 保 护 , 需 要 多 方 面 的 力
个小小 的皮影在色彩 、 造型、 表情 、 服 装 等 等 方 面 都 极
具特 点 , 而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 难 度 极 大 。 通 常 要 经 过 十 几 道 复 杂 的 工序 。 数 个 星 期 的时 间 , 而 且还 要 在 没 有 一 点 闪 失 的 情 况 下 才 能 完 成 。 同 时 , 由 于 是 人 工 制
能够达到 8 0多 名 , 3 0余 箱 影 。但 到 了 2 0 0 4年 底 , 岫 岩
的 广 大 爱 好 者 们 集 思 广 益 ,提 出许 多 有 利 于 其 发 展 的 建
议 和 意 见 。 我 觉 得 这 其 中有 这 样 几 点 是 值 得 参 考 的 :
( 1) 、 在 鞍 山建 立 全 国 首个 流动 皮 影 展 演 馆 。 ( 2) 、 与手 工艺 工 厂 联 合 开 发 精 美 的 皮 影 纪念 品 。
量 来 维 系 , 皮 影 艺 人 们 对 于 皮 影 艺 术 的 热 爱 和 投 入 式 值得大家肯定的 , 同时 , 国 家 和政 府 部 门更 要 提 高 重视 程度 , 加大扶持 力度 , 多方努力 , 使 这 一 民 间 艺 术 形 式 得 到 良好 健 康 的 发 展 与 推 广 。
已得 到 更 好 的推 广 。 ( 3) 、 鞍 山是 全 国 旅 游 城 市 之 一 , 借 助 这 个 良 好 的
只剩下 2 1名 艺 人 , 6箱 影 , 皮 影 艺 人 年 龄 大 部 分 还 都 在 6 0岁 以 上 , 一个 极具地 方文化特 色的 、 兼 容 着 满 汉 文 化 的 地 方 曲种 正 处 于 濒 危 状 态 。 目前 , 由于 娱 乐方 式 种 类 繁 多 , 人 们 已 经 不 局 限 于
的 岫岩 皮 影 戏 已经 和 鞍 山 的 千 山旅 游 区 、 汤 岗子温 泉 、
岫玉 一 起 逐 步 发 展 , 尤其 值 得 一 提 的是皮 影 戏 达 十 余 种 。 而 岫 岩 皮 影 戏 与
其 他 地 区 皮 影 戏 的最 大 不 同 就 是 其 对 于 满 族 文 化 的传
方 特 色 的 曲艺 形 式— — 岫岩 皮 影 戏 也 随之 逐 步 发 展 。
鞍 山师 范学 院音 乐学 院
难重重 , 但 皮 影 艺 人们 经 过 多年 的 坚持 不懈 的 努 力 , 使
得 皮 影 艺 术 继 续 存 留 ,并 且得 到 了 国家 和 政 府 的高 度 重 视 , 为 其 以 后 的 发 展 和 繁 荣 提 供 了 有 力 的 保 障 。 在 2 0 0 6年 5月 2 0日 , 经 国务 院批 准 , 皮 影 戏 被 列 入 第 一 批 国 家级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录 。 2 0 0 7年 6月 8日 , 湖
浅析 岫 岩皮影 戏 文化 特 色
施启 龙
岫 岩 隶 属 于 鞍 山市 , 盛 产 玉 石 。当 地 居 民 大 都 从 事 玉石开采 , 慢 慢 将 该地 发展 成 玉 石 制作 、 生 产 加 工 一 体 的 全 国 著 名 的 玉 石 集 散 中心 。 随 着经 济 的发 展 , 极 具 地
们 也 要 正 视 其 现 今 所 面 临 的现 状 ,为 了最 大 限 度 地 扶
持 这 个 地 方 曲艺 形 式 ,鞍 山 市 千 山 区文 化 馆 的几 位 艺
人 , 努 力排 演 新 剧 目 , 积 极 参 与各 类 文 艺 演 出 活 动 , 使
其影 响力 进 一 步 得 到 展 现 。 在 探讨 如 何 使 岫岩 皮 影 戏 健 康 发 展 的 这 一 问题 上 , 所 有皮 影 艺人 和 热 爱皮 影 艺术
缚与局限性 , 积 极创新 , 同 时 还 要 继 承 其 精 髓 所 在 。 皮
影艺 术之所 以能在 3 0 0多年 的 时 间 里 存 活 并 发 展 , 是 有其一定理由的。 演 出 用 的皮 影在 制作 上 细 致 入 微 , 每
这 些 才 是 我 们 民族所 独 有 的 。对 于 岫 岩 皮 影 戏 这 一 典
影 电视 、 网 络 文 化 的 大 力 发展 , 皮 影 戏 的市 场 已经 大 不
如从前 , 观 众人 数 大 大减 少 , 市 场 效 应 慢 慢 地 呈 现 下 滑 趋 势 。 岫 岩 皮 影 戏 的 曲 目现 仅 存 百 部 传 统 剧 目 , 2 0余 部 现 代 剧 目。 而 且 近 几 年 对 于 新 曲 目的 创 作 又 是 少 之 又少 了。 在 岫 岩 皮 影 戏最 为繁 荣 昌 盛 的 时期 , 从 艺 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