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学札记-word文档资料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唐宋诗词》,详细内容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的文学成就,感受绝句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夏日绝句》的诗意、韵律和意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引出《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对仗和意境,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a.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 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和用词。
c.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夏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绝句,巩固所学。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韵律:仄起平收b. 对仗:工整严谨c. 意境:清新优美4.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 绝句的韵律和对仗讲解。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1. 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建出清新优美的夏日景象,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夏日绝句》。
本课内容包括了《夏日绝句》诗歌的阅读、理解和赏析。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和赏析《夏日绝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夏日绝句》,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指导:“请大家自己朗读《夏日绝句》,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字、生词。
教师讲解:“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说,我们要活得有价值,死后也要有英名。
”4.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你们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诗句的赏析方法。
教师出示例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生字、生词3. 诗句解析4. 诗句赏析七、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词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简要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1)生当作人杰:活着要有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
死亦为鬼雄:死后也要有英名,让人怀念。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作用:通过对仗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和英名。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夏日绝句》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创作《夏日绝句》时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夏日绝句的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
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师: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当她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夏日绝句》。
(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
《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夏日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日的特点。
(2)提问:在这样美好的夏日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古代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
(2)强调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迈奔放之篇。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人杰”“鬼雄”“项羽”等。
(2)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项羽?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5、体会情感(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爱国之情。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采用小组背诵、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最新《夏日绝句》教案(
最新《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夏日绝句》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夏日绝句》一诗的详细解读,以及对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夏日绝句》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史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夏日绝句》的基本意思,学习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日印象,进而引入课题。
2. 学习《夏日绝句》(1)学生自读全诗,理解基本意思。
(2)教师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讨论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义。
(2)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
(2)让学生仿写一句类似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读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夏日绝句》的诗意,写一段描述夏日景色的文字。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骄阳似火。
草木葱茏,蝉鸣声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分析2. 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描述夏日景色的文字要求一、诗句的解读和修辞手法的分析1. 生僻字词解释:如“鬼雄”、“人杰”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最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最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傻,认为他不该放弃......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前两句就已经定下感情基调;赞扬/敬佩、思念。
同学们知道前两句诗中的“人杰”和“鬼雄”最初的意思吗?引出典故【请看典故】: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三人为“人杰”,自愧在谋略运筹,政治经济管理,率兵作战等方面不及他们,但同时指出自己能够使用这些人材,因而取得政权。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夏日绝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3. 写作风格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夏日绝句》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夏日绝句》。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体会。
4. 分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夏日绝句》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学习心得体会。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诗意:赞美夏日美景,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风格:清新自然,优美流畅。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西师大版语文二下第七单元《夏日绝句》word教案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田俊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理解诗歌。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感染薰陶学生的情操。
Ο重点、难点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情怀。
Ο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Ο教学准备1、收集与课文内容,作者有关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Ο课时安排:2课时Ο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1、播放南宋历史背景,学生观、听、感受。
2、学生收集作者李清照生平资料。
二、朗读感悟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四五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合作探究1、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多媒体播放一段项羽故事)(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3)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逃过江东”还是选择“拔剑自刎”呢?(4)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爱国情怀、胸襟和气魄,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听到这首激昂诗时有着怎样的感受呢?(5)通过《夏日绝句》,你觉得李清照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拓展升华(1)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吗?(2)感情朗读这首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3)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名言、诗篇,同学们交流交流吧!五、教师小结Ο板书: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作者单位:龙山三小。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的内容,掌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掌握诗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隐含的意义和象征手法,以及诗人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朗读诗歌: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和集体朗读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 讲解诗歌: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针对诗歌内容的题目,如解释词语、描述景象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作业:布置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思考题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3. 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料:提供相关的教材、教案、课件等资源,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学。
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板书、投影仪等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鉴赏,着重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及韵律特点,学会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夏日绝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夏日诗句,进行课堂交流。
5. 例题讲解:分析《夏日绝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夏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内容:a. 作者:李清照b. 意境:豪放、激昂c. 韵律:七言绝句d.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夏日绝句》。
b. 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2. 答案:a. 略。
b. 示例: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运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
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结构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意体会: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夏日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结构等,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夏日美好景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手法、结构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正确朗读《夏日绝句》,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诗歌,找出不懂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分析其意象、手法、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分析一首诗歌,教师进行点评。
7. 诗意体会: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夏日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内容:生字词诗歌解析意象、手法、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夏日绝句》并背诵。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体会其意象、手法、结构。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夏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在诗歌解析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景象,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
夏日绝句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夏日绝句作为我国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夏日绝句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挖掘夏日绝句的文学内涵,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2. 探索夏日绝句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8月15日地点:我校会议室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题为《夏日绝句教学策略》的讲座。
张教授从夏日绝句的背景、文学内涵、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
2. 课堂观摩随后,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三节夏日绝句观摩课。
三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夏日绝句的教学方法,包括:(1)李老师以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
(2)王老师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夏日绝句与其它同类诗词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刘老师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夏日绝句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针对三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4. 总结发言最后,我校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
他肯定了教师们在夏日绝句教学方面的努力,并强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加强自身文学素养,深入研究古典诗词。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 夏日绝句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3. 学生们在欣赏夏日绝句的过程中,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六、活动反思本次夏日绝句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夏日绝句》诗歌的全文解读,对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与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重点:诗歌朗读与赏析,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从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例,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诗句,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句夏日诗句。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分享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诗炎炎夏日烈日长,绿荫浓密掩池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鸟语花香诗意远,少年壮志不言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夏日绝句课堂笔记
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这首诗表现了李清照对楚霸王项羽的功业未能成就而身死乌江的悔恨,以及明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希望有楚霸王项羽的气节,但不会有其缺陷。
这首诗是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目的是讥讽南宋统治者不会收复失地,而不是抒发李清照对项羽的爱慕之情,也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讽刺。
一、整体把握。
把握整体,可以从题目、诗人、诗文等入手。
读过本诗后可知这是写景加咏史的诗,是诗人在看到夏日绝句这一题目后,由想到杜牧的《赤壁》,从而借古讽今,有感而发。
再如从诗人入手,阅读课下注释①可知,这是李清照所作,对于李清照,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对于她的其它方面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但可以凭借已学过的知识,知道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委婉、细腻、精致、工巧。
那么由此可以大致推断这首诗是写景抒情的诗篇。
既然是写景抒情的诗篇,那么就有一个意境的问题。
简述一下写景抒情的诗文一般都会做到“景情结合”,讲求“以景传情”所以初步感知时就让学生把全诗的景与情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把握体会。
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里的画面。
二、重点研读。
重点研读可采用多种形式去突破重点和难点。
可采用导读题形式,运用一定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重、难点上,为了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有所收获可采用分组比赛读、男女生分句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可采用让同桌之间先互查互评,然后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二个目标。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读书。
边读边思考: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绝句的?从诗中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而理解“人杰”“鬼雄”的含义及作者的壮志情怀和心中的遗憾之情。
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探究:1. 自由朗读本诗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2. 小组合作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教学札记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而且,专家们都说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
本次赛课执教古诗《夏日绝句》,自己教学后,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处理
1、学生有预习和没预习,得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因我所试教的班级差别大,一个是比较内向的五(4),一个是比较活泼的五(5),所以,同一课文处理完全不同。
五(5)班布置预习:先读熟全诗,然后纠正个别句子节奏。
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个别字词,进行预习,把预习内容写出来。
不懂预习的,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也把问题写出来。
这么做,主要是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到底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还存在多少问题,同时,笔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思维偷懒。
十分钟之后,把这些纸条收上来,表扬预习很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预习内容读出来,老师再做点评补充。
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看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之后,再由老师讲解。
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五(4)班布置预习:把项羽的生平放在课前,通过了解项羽并查阅项羽的作品之后,再具体探究《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一些比较有气节的成语。
课前直接先提出问题,老师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然后再把重点的知识点落实清楚。
这两种的处理感觉都比较好,师生互动比较和谐。
后来在自己班执教的时候就综合了这两堂课预习的长处。
看来,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2、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五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
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
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
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本课教学放在了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放在了联系题乌江亭》体会杜牧眼中的项羽。
这两处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合作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表现: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
而项羽是自己觉的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
学生
说的非常好。
而且小组讨论时我凑近听了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是拘与形式非常的实在。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
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
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
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
”
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