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一轮)二图文转换教案

(一轮)二图文转换教案

专题十二图文转换备考方略一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考情分析“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考点分布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漫画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漫画中的有关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题型一柱状图解读1.(2019·天津卷)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解析:此图表反映的内容是某初中学校学生“喜欢的榜样类型”,其中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的人数最多,之后依次是影视明星、英模劳模、科学家、政商界精英,另外有将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切入表达建议。

积极的角度:第一,抓住图表内容的重点信息——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的人数占比最多,这些榜样都是学生身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以这些人为榜样目标更明确,同时能够增进感情,促进关系的和谐,因此要给出支持建议;第二,以“英模劳模”为榜样的人数占比位居第三,英模劳模的事迹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学生向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学习。

消极的角度:第一,以影视明星为榜样的学生人数占比较多,要注意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做出正面的积极引导;第二,将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说明学校的榜样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关注这些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建议要言简意赅,“不能出现数字”的要求不能忽视。

答案: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

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二讲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二讲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版含解析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基础点:一、依内容来划分,散文可分为:1.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文章,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散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品味的选择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2014 年福建卷《祖屋》,全国大纲卷《听雨》即是此类。

2.写人记事类散文这类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洋溢饱满的感情。

(1)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013 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即属此类。

(2)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2014 年天津卷《枣香醉人》,广东卷《鹤》都属于此类。

3.议论说理类散文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

高明的散文作者,往往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此类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2014 年安徽卷《独木舟之道》、北京卷《废墟之美》、湖南卷《粮食》、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均是议论说理类散文。

4.文化游记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2019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案

2019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二、复习预习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答准答全”,不仅是对文本信息题的要求,也是对整张试卷的要求,反映了一种答题的境界。

要达到这一点很困难也很复杂,它对答题者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里,我们只能从微观的角度,从做题实践当中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考生逐渐达到答准答全这一要求。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注意筛选的范围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这时,确定筛选范围对于答全要点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

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

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

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考点/易错点2注意内容的层次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出现答题要点不全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

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负重的河流黄毅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

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

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1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专题1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含解析

专题十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基础回练]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A、B、C三项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答案:D2.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③⑤句为被动句;④句为判断句;⑧句为宾语前置句.答案:A3.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介词结构后置句,E.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案:①A;②C;③BD;④D;⑤E;⑥E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B.时不我待C.客有吹洞箫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答案:C5.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反问句.答案:B6.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君何以知燕王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解析:“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被动句,例句“拘于时”为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陈述句.答案:C[文段练习](一)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答案: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宜谦以全身,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2)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二)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答案: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2)既葬,庐墓六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意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2)“庐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答案:(1)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三)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使国君赏赐了我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四)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辞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2)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的话)尽管(我)爱吃鱼,但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五)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做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不是真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六)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最终(人们)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怨恨不在多大,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百姓就像水一样),(水)可以载船,也可以推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对待的.。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试题辅导教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试题辅导教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试题辅导教案: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语文考试在考生中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

为了提高考生成绩,语文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复习教案,提供试题辅导。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复习高考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教学目标:1.巩固词汇和句型短语的应用,提高写作能力;2.理解和掌握古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了解文化常识和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步骤1.课前预习:建立语文知识框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框架。

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自学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书籍或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课堂讲解:重点知识点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些关键知识点。

例如,可以介绍古文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包括阅读方法、理解方法、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理解方法等。

也可以介绍一些历史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相关作品。

3.课堂练习:高考真题模拟在讲解完重点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例如高考真题的模拟练习。

让学生在模拟考试的环境下进行练习和测试,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难度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4.作业布置:巩固知识点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写作练习或古文阅读练习,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掌握高考语文的关键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应试技巧和方法。

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最终,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

实用技巧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实用技巧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实用技巧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随着2024年高考日益临近,高三学生们开始紧张地备考,各个科目的复习也进入到关键时期。

其中,语文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影响着很多学生的升学前途。

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方面的考题,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掌握好相应的技巧。

针对这一情况,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份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为广大高三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实用技巧。

【教案内容】一、阅读1、了解阅读方法,真正读懂文章在阅读时,要明确文章的基本信息,即题目、作者、篇幅、出处等等。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小说、诗歌、现实文学等等,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思。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先浏览一段文字,了解大体意思后,再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挖掘文章中的关键词。

3、思考文章的立意和态度立意是文章的基本出发点,即作者写作时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意义。

而态度则是作者面对事件和问题时所采取的立场和看法。

抓住文章的立意和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在考试中做到得分更高。

二、写作1、掌握写作步骤,有条不紊展开写作在进行写作时,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思路和框架,再逐步展开写作。

写作步骤包括思路构建、材料收集、提纲起草、段落组织、语言表达等等。

2、突出重点,抓住阅卷老师的视线高考语文写作题分值较高,需要学生在写作中突出重点,突出论点和论据,尤其是在论述中更要抓住阅卷老师的视线,采用一些有力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3、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是写作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语言准确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语言简洁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言简意赅。

高考语文写作中要注意措辞和表达方式,尽量做到精准、简洁。

三、翻译1、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翻译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点巩固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知识点巩固教案分享: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够有效地系统地总结归纳与整理知识点,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本质掌握和理解。

2、能够提高高考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语境认识和文学修养水平。

3、通过针对性强的语文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策略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1、高考必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整理。

2、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和解读。

3、精选知识点的详细解析和案例讲解。

【教学难点】1、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社会背景的深度挖掘和解读。

2、对于高考必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整理以及相关案例的详细解析。

【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主导讲解,引导学生的参与和讨论。

2、通过针对性强的语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策略和应变能力。

3、通过组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高考语文是一门广博而深厚的学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之一。

学生应该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作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2、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典型文学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知识点。

这一知识点包括文学名言、文学作品的标签、文学术语和典故等。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4、现代写作常识现代写作常识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各类文本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篇章分析和写作策略的制定。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现代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文章写作能力。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教师备课必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掌握高考语文考试的考点和出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对于教师备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备课教学。

一、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背景高考语文考试,是国家统一高考的科目之一,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考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

针对这些考试内容,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因此,备考成了很多人的主要任务。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备课教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编写应运而生。

这份教案重点解析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点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提高和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的主要内容1.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编写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教案是比较必要的。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在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下的内容:1)了解文章的类型和文体,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查找文章的内在联系;2)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3)学会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如比喻、排比、反问等,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对文章意义的影响;4)掌握答题技巧,如精读原则、意义衔接原则、选择观点和态度原则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答题。

2.文言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教师编写文言文阅读部分的教案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下的内容:1)学习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掌握句子结构、词语义项、典故、修辞手法等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2)了解文言文的风格和特点,因为它相较于现代文和古诗词而言更加偏重文学性和表达手法;3)了解文言文的主题和内涵,了解文言文所阐述的价值观和思想,把握文言文的主旨;4)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如按主题寻找关键词、画出句意图、辨析元素、抓住修辞等。

重难点教案解析: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重难点教案解析: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

【重难点教案解析】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高考语文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项必修科目,是考生升入大学的门槛之一。

而语文考试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复习备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考生合理高效地复习,教师们开发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教学工具,以便更好地指导考生备考。

本文重点对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二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点。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第二份教案,重点介绍高考语文必备的考试技巧和解题方法,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了解语文作文的要素和写作目的。

2.掌握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技巧。

3.研究论述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类型的写作方法和论证技巧。

4.熟悉考试中常见的命题方式,并学会应对常见的命题难点。

二、教案重难点解析1.语文作文要素语文作文作为语文考试中占比较大的分值,写作技巧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一篇好的作文时,必须掌握作文的要素和写作目的。

本教案针对作文要素分成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解析:(1)内容要素作文的内容要素包括选题、立意、主题、情节等。

在选题时必须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阅历、社会实际等,多多思考、积累,以建构自己的写作领域。

在立意和表现主题时可以通过铺叙、点染、描写、炮制等手法,来突出主题,使文章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2)结构要素作文的结构要素包括开头、主体、结尾。

在开头部分,可以有一个引言引出篇章主题;主体部分要分段,要注意段落之间衔接流畅;而在结尾部分,要有一个有力的总结,让文章得到圆满的结束。

(3)语言要素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在表达词汇时尽量使用准确、具体、鲜明的词汇;在使用语法时要注意准确性和语气的真实性;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避免空洞无物和过度华丽。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篇章语言的连贯性、整体细节的协调性和情感分寸的控制性。

2.小说、散文、诗歌阅读技巧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不仅需要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和社会意义。

专题十二 题型研究(二) 点要全、语要精,稳取内容要点概括题

专题十二  题型研究(二) 点要全、语要精,稳取内容要点概括题

返回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 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 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 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 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 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 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 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返回
三、怎样答主旨概括 (一)主旨概括“5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 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中《负重的河 流》。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 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 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 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 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 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 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 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 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返回
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 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 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 受到批评。 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返回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层(段)意概括题。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专题一轮复习导教师教案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专题一轮复习导教师教案

归纳概括专题(教案)(1课时)长海县高级中学李山一、考点解析“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必须依据文本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一能力点多数情况下是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

高考新课标II卷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考查题型采用客观选择题题型,共考查3道题。

二、方法指导(一)设题情形:(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二)解题技巧(1)筛选标记对应点并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并作标记。

(2)把原文标记的知识点与题目的考点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是否相同等。

(3)对选项进行逻辑判断:对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对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

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对比,极易出错。

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上思考判断。

(4)干扰项的设置方式:①过于绝对,②以偏赅全,③混淆时间,④模糊范围,⑤无中生有,⑥偷换概念,⑦答非所问。

(三)解题要领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③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①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②转折(但、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③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④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⑤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教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教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教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的古文,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近些年考查热度降温的情况下,仍占有较高的比例。

09年高考18套卷子中,10套卷子均考察了史传体的古文。

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时,要做好史传体古文的备考准备。

XX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2.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一、如何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试大纲》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第二讲:压缩语段的命题形式与解题策略技法点拨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

“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①理解材料的能力;②筛选信息的能力;③整合信息的能力。

压缩语段的命题形式。

(一)改写一句话新闻,或为新闻补导语。

将一则文字较多的新闻改写为一句话新闻,从而检测压缩语段的能力。

例如: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XX年北京高考题)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

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本题是拟写一句话新闻。

通观上面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星,然后细化要点:天文学家的国籍是“德国”,恒星的特点是“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属首次发现”,最后将以上要点组合成一个句子(即题目答案):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二)拟标题。

通过拟标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例一: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XX重庆高考卷)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

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

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

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以上要求为一则议论性文字拟定标题。

拟出的标题要能体现议论文的特色。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

专题2.1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包括:(1)理解层级(B级)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

一、快速有效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三读法”简介如下:1、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1)看内容是什么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2)看题注有什么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之所以这样读,在于文言文本身是“文”。

从高考试题来看,无论实词、虚词都强调根据语境答题,更不用说信息的筛选和文意的分析概括。

2、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为了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一是知人。

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是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基础点:一、依内容来划分,散文可分为:1.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文章,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散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品味的选择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2014年福建卷《祖屋》,全国大纲卷《听雨》即是此类.2.写人记事类散文这类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洋溢饱满的感情.(1)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2013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即属此类.(2)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广东卷《鹤》都属于此类.3.议论说理类散文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高明的散文作者,往往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此类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2014年安徽卷《独木舟之道》、北京卷《废墟之美》、湖南卷《粮食》、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均是议论说理类散文.4.文化游记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为:一是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二是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三是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四是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即是此类.散文的种类不同,概括中心意思的侧重点也不同,了解散文类别,有利于从风格和内容方面入手抓中心主旨.二、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让考生解答.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都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本考点可以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包括主题归纳概括、原因归纳概括、层意归纳概括、特点归纳概括等多种形式.重难点:概括段意主题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考查频率较高.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从已有的高考试题来看,概括段意的考查多以文中一个重要问题领起对较大区域乃至全文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概括的形式出现,因此试题难度较大.[考法综述]无论是整体内容概括,还是局部内容概括,都要立足于散文内容,要把散文读熟、读透,然后从题目、作者风格、语句、背景、首尾段落等各角度去分析.不可如堕云雾,一知半解就仓促解答.命题法1概括中心主旨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题.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 “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①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②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③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第二问实际上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第一问中的“哪些”,说明不止一点,需要对文章按一定标准分层理解.文章主要回忆到三个地方的雨:南方老城、川滇边界山区、陕北高原.然后按图索骥去提取信息,整合概括即可.第二问,要关注文章中带有概括性、议论性的句子.最后一段说“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可见答案和这一段有关,这一段写到“听时间的脚步声”“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联系文章主体的过去与当下的对比,可以概括出答案.解题法1----------------------1.常见的设问方式(1)联系全文,概括主旨.(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请结合全文概括.(4)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2.概括散文主旨的方法主旨(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概括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主旨的基本方式有以下五种:(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典例1] 中最后一句是作者抒情意味很浓的一句,既有对全文的总结升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抓住“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点,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即可概括出全文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典例1] 兼具抒情和哲理性散文的特点,作者由听雨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无论是旧公馆的小窗旧事,还是川滇边界山区田坝上的风雨,亦或是陕北高原听雨的笑声都饱含深情,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时代的脚步随着听雨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5)联系背景法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命题法2概括原因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解析]内容方面要注意杜甫的身份和下文描写的内容;结构方面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杜诗位于开头部分,而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为统摄全篇或引出下文.解题法2----------------------1.设问方式(1)作者×××,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全文看,×××的因素(理由)主要有哪些?(3)结合文意,概括“我”为什么喜欢×××?(4)文章×××,这样写的作用(理由)是什么?(5)联系全文,指出×××的主要原因.2.概括原因“三注意”(1)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2)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典例2] 中杜诗出现在文章第一段,统领全文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很明显.而从杜甫的诗人身份和全文的内容又可以看出开头段的另两个作用.(3)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典例2] 杜诗和全文的关系需要我们扩大搜索范围,从全文着手理清因果关系.命题法3概括层意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废墟之美“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2)(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3)(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解析]首先,概括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在第2~4段;其次,提取要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等.解题法3概括层意的步骤---------------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典例3] 审读之后,很容易发现答题区间应为2~4段.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注意一: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特别注意主旨句.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如果是一段的,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注意二: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典例3] 中2~4段的第一句不仅指出了历史节点,还写出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废墟”的理解的变化.再细读各段内容,概括出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就很容易了.命题法4概括特点典例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断: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