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招安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招安结局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张 勇
(阜蒙县职业中专,辽宁 阜新)
【摘要】由于被逼无奈,水浒英雄们聚义水泊梁山,以“替天行道”为旗帜,上演同统治者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进而表达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使水浒英雄们走上了招安的必然之路,造成众英雄命运的历史悲剧。招安导致的悲惨结局,进一步阐明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性。本文从尊重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则出发,按照《水浒传》中聚义——忠义——招安的发展过程,重点解释了受招安的必然原因,以及招安后揭示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招安;悲剧;必然性
一、《水浒传》的三部曲:聚义——忠义——招安
《水浒传》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聚义:从第一回至第六十回。在这一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了水浒起义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显示出不同的人物怎样在他独特的命运里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正所谓是“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
2.第二阶段——忠义:从第六十回至第八十二回。 第六十回,原首领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亡,宋江被推举成为梁山英雄的新首领,从此开始,梁山的精神也逐渐从“聚义”步向“忠义”。
3.第三阶段——招安:从第八十二回至第一百二十回。梁山全伙正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先后征讨辽国,平定田虎,剿灭王庆,讨伐方腊。最后宋江的弟兄命运非常悲惨,直至宋江最后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吊死在宋江墓前,成为让千古读者扼腕心堵的大悲剧。
二、招安的必然性
(1)所处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是辽、金等国贵族与宋朝人民的矛盾,所以,“招安”是时代的要求。
1、边境形势的影响。当时正是国难当头之时,对于打着“替天行道”义旗的梁山英雄而言,前去抗击外寇,应该是自然之事。更何况去边庭“一刀一枪”的心声在他们中间早已有之。那么,径自去边庭“抗敌”还是通过“招安”,与朝廷联手之后去“平虏”?这是一个十分严峻而无可回避的问题。宋江要率众“平虏保国安民”,只能通过“招安”这条途径,以便与朝廷联手,才有可能打败来犯之敌。
2、封建礼教的影响:①封建礼教对所有人的影响:封建礼教是封建统治者奴役广大劳苦大众,使其臣服于自己残暴统治的精神枷锁。梁山英雄由最初的“义”发展到后来的“忠义”,无一不是深深烙上封建礼教的印记。②领导人宋江的思想
和性格导致的必然性:宋江的思想和性格具有双重性:即反抗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日后必然走受招安的道路。宋江是一个集“忠孝义”于一身的人,他的思想和言行都充满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宋江接受招安,固然有其他的思想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忠君思想。小说第一百二十回,写了宋江饮了朝廷赐有毒药的酒,心里还恐李逵再叛朝廷,亦将李逵毒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里,对立阶级之间的“忠”、“义”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
(2)梁山经济必然性。《水浒》的前半部分,大部分描写的是“官逼民反”。各处人马豪杰不断进入梁山,梁山的势力不断壮大,到后来发展到总人口不少于二万人,但这伙人不事生产、贸易,却推崇“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吃饭的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梁山的主要首领及将领上山前不是王公贵族,就是朝廷官员,最不济也是出身地主。要解决这些人吃饭及梁山以后的发展,光靠前期的打家劫舍已不可能满足,就当时梁山义军的实力来看也不可能以打下宋室江山建立新王朝,“招安”就是这种选择的体现。
(3)当时作者思想的必然性。作者身处的时代和所接受的思想局限性,不可能为梁山英雄找出一条先进的反抗道路,提出一条进步的纲领。在《水浒全传》中有这样的表述,即所谓“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阶级的压迫,只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八方共域,异姓同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皆一样的酒筵欢乐......”
这也许是作者对公平、平等社会的向往,作者想通过打击贪官污吏、恶霸地主,来实现这种“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思想。但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连作者自己都感到怀疑,于是当他必须为梁山英雄找一条出路的时候,他也只能选择招安。
三、招安悲剧结局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重大意义后,科学地指出这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他说:“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阶级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梁山的英雄们的斗争历程和他们的悲惨结局,客观上向人们显示了这样一条血的教训:被压迫和压迫阶级之间的立尝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无法调和的。倘
若妥协、招安,那就意味着失败和悲剧的结局,当然,就《水浒传》作者的主观认识来说,是没有这样自觉和明确的。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水浒传》的实际描写却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使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这恰好就说明了《水浒传》有关宋江等人接受招安以及英雄们悲剧命运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水浒传》有关英雄接受招安及其悲剧结局的叙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尊重历史事实的,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