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何时能到海底安家落户
中国深潜:向海洋最深处进发
和“上天”一样,“入海”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
广阔的深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深海生物资源等。
同时,深海也是前沿科学探索的对象,那里可能蕴含着地球演变、生命起源、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答案。
向深海挺进,战略意义重大。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深海重器“奋斗者”号,中国科技工作者们不懈奋斗,使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造了下潜7 062米的世界深潜纪录,为中国人进入深海世界打开了大门。
2017年,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海试成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
2020年,我国首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从此人类探索万米深渊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平台。
除此之外,我国还研制出“海斗”“潜龙”“海燕”“海翼”“海龙”等系列无人潜水器,初步
建立起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实现了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42科学之友2023-10
汇编|朝暮中国深潜:向海洋最深处进发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海斗”准备下潜进行科考
非凡十年
创新 43
“蛟龙”号入海
“海龙Ⅲ”完成试验后被吊出水面
科考队员对“海龙Ⅲ”进行固定
“海斗一号”即将被回收至甲板
“深海勇士”号准备入海
“奋斗者”号下潜进行科考作业
“潜龙三号”首次下潜后从深海归来。
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
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创造着一个个惊人的奇迹,从最初的穴居到今日的高楼林立,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脚步飞速前进。
随着地球环境日益恶劣,探索未来居住领域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尽管移居太空的设想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水下!海底基地的探索与突破海下建筑预示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场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与颠覆。
但是,水压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每下沉1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一倍;人在十几米深处就会感觉耳痛,鼻腔痛;在更深的地方,水压足以置人于死地;无人能够赤身下潜到几百米的深处。
虽然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但人们只能在海洋表面活动,而4000 米深处的水压几乎是表面压力的400倍。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借助生活舱实现了在海底生存的愿望。
常见的生活舱有周围大气压生活舱与同一大气压生活舱。
通过大气压舱,人们可以在诸如“崔罗布斯”与“海罗波里斯”这样的海底建筑中居住、游玩。
“崔罗布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海面,为意大利风卡洛斯·兹玛设计集团建造,是房屋、船只和潜水艇的结合体,无污染的燃料电池使它能够安全在水下“着陆”。
沿着它那挂露出水面的螺旋形楼梯,人们可以一直抵达海底的房间。
“海罗波里斯”是阿联酋迪拜预计建造的海底酒店,深20米,有220个房间,距海岸线300米,整个项目耗资高达5亿美元,海底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但无论是停驻在珊瑚礁上的旅游用舱,还是人类永久的居住地,海底栖息必须简单、安全,有自我保护功能。
因为海水会腐蚀建筑的结构,海洋生物还会阻塞建筑的管道、通风孔,在外墙上覆盖厚厚的粘液。
而且,海下世界变幻莫测,潮涌、湍流、洋流等,都是建筑执行期间所要解决的难题。
另外,海底房屋需要解决空气和淡水的问题,成年人每天呼吸1.1355万升空气,摄入2.5升淡水,因此,足通过再生循环等途径获得能量。
其次,还需要处理一份永远不会结束的垃圾清单,其中包括人类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固体或液体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
潜水技术发展史
潜水技术发展史潜水是指人类在水下进行活动的一种特殊技术。
潜水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真正的现代潜水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潜水技术不断演变和改进,为人类深入水下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8世纪末,法国人约翰·吕和英国人约翰·戴维发明了第一种可用于潜水的设备——潜水钟。
潜水钟由一个金属铁罩和一个玻璃窗组成,潜水员可以在其中呼吸,并观察水下世界。
潜水钟的出现开启了潜水技术的新篇章,人们可以更加安全地进行潜水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寻求更深入的潜水技术。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奥古斯特·吕贝尔发明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潜水装置——“自由潜水器”。
这种装置由一个水密的铁质头盔和一个背心组成,潜水员可以通过潜水管从水面呼吸。
自由潜水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潜水员的活动范围和深度。
20世纪初,潜水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1915年,德国工程师赫尔穆特·伍尔夫发明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潜水装备——“潜水艇”。
潜水艇通过舱室内部的压力调节系统,可以在水下进行长时间的活动。
它的出现不仅使人们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潜水,还为海底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潜水技术在20世纪中叶迎来了新的发展。
1943年,法国潜水员雅克·科斯托发明了第一台自给式潜水装备——“扩音器”。
扩音器通过将压缩空气储存在背包中,潜水员可以在水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活动,并利用背包中的氧气呼吸。
自给式潜水装备的出现,使潜水员能够更加独立地进行水下活动,不再受限于潜水管的长度。
20世纪末,潜水技术进一步发展。
1960年,瑞士潜水员雅克·皮卡和美国潜水员唐·沃尔什携手完成了对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潜水。
他们乘坐的“深海号”潜水艇可以承受极高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全地下潜到10916米深的海底。
这一壮举标志着潜水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
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
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创造着一个个惊人的奇迹,从最初的穴居到今日的高楼林立,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脚步飞速前进。
随着地球环境日益恶劣,探索未来居住领域成为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尽管移居太空的设想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水下!海底基地的探索与突破海下建筑预示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场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与颠覆。
但是,水压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每下沉1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一倍;人在十几米深处就会感觉耳痛,鼻腔痛;在更深的地方,水压足以置人于死地;无人能够赤身下潜到几百米的深处。
虽然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但人们只能在海洋表面活动,而4000 米深处的水压几乎是表面压力的400倍。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借助生活舱实现了在海底生存的愿望。
常见的生活舱有周围大气压生活舱与同一大气压生活舱。
通过大气压舱,人们可以在诸如“崔罗布斯”与“海罗波里斯”这样的海底建筑中居住、游玩。
“崔罗布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海面,为意大利风卡洛斯·兹玛设计集团建造,是房屋、船只和潜水艇的结合体,无污染的燃料电池使它能够安全在水下“着陆”。
沿着它那挂露出水面的螺旋形楼梯,人们可以一直抵达海底的房间。
“海罗波里斯”是阿联酋迪拜预计建造的海底酒店,深20米,有220个房间,距海岸线300米,整个项目耗资高达5亿美元,海底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但无论是停驻在珊瑚礁上的旅游用舱,还是人类永久的居住地,海底栖息必须简单、安全,有自我保护功能。
因为海水会腐蚀建筑的结构,海洋生物还会阻塞建筑的管道、通风孔,在外墙上覆盖厚厚的粘液。
而且,海下世界变幻莫测,潮涌、湍流、洋流等,都是建筑执行期间所要解决的难题。
另外,海底房屋需要解决空气和淡水的问题,成年人每天呼吸1.1355万升空气,摄入2.5升淡水,因此,足通过再生循环等途径获得能量。
其次,还需要处理一份永远不会结束的垃圾清单,其中包括人类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固体或液体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
人类首次在海底建立永久性居民点海洋资源利用进入全新阶段
3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分布在海洋的不同深度和区域
海洋矿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分布在海底和海底以下地层中
海洋能源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等,分布在海洋表面和深层
海洋空间资源:如港口、航道、海底电缆等,分布在沿海和海底区域
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资源利用将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
未来海洋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深海采矿:开发深海矿产资源,如锰结核、钴结壳等
海洋生物制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新型药物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创新技术在海洋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海洋水资源:包括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分布在全球海洋和沿海地区
海洋文化资源:如海洋历史、海洋民俗等,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海洋文化遗址中
当前海洋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海洋资源利用的方式:捕捞、养殖、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制药等
存在的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资源分配不均等
解决方案: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推广可持续利用方式、加强国际合作等
海底永久性居民点可能会对海底矿产资源的环境保护产生影响,例如增加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
海底永久性居民点可能会对海底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管产生影响,例如增加管理难度或改变监管方式
对海洋能源开发的影响
海底永久性居民点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海洋能源开发的影响
海底永久性居民点需要大量能源,可能会增加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解决方案:利用海水电波浪能)和太阳能
解决方案:发展海洋农业和海水淡化技术
未来人类将定居海底
在 海 洋 表 面 活 动 , 40 米 深 处 而 (0 ) 的 水压 几 乎是 表 面压 力 的 40倍 0
未 来 人 类 将 定 居 海 底
尽管如此, 人们还是借助 生活舱实
现 了在 海 底 生 存 的愿 望 通过 大 气压 生 活舱 , 人们 可 以 u十 明
在诸 如“ 罗布 斯” 海罗 波里 崔 与“
人 创 下 了 水 下 人 类 生 活 的 新 纪
宜人类居住 的地方是水下。
碳、 固体或液体排泄物 以及生活
作 人 员 还 必 须 克 服 幽 闭恐 惧 症 和 孤 独 感 , 确处 理 某些 机 械 和 正 自己身 体 出现 的 紧急 状 况 。
录, 5名 潜水 员在 1 o米深 的海 下
预 计 建造 的海底 酒店 , 2 深 0米 , 有
2 0个房 间,距海岸 线 3 0米。 2 0 整 个项 目耗资高达 5亿 美元 , 海底建
力, 然后, 通过稳步降低压力 , 使 人体 内的气泡缩小, 最终通过氧
的海底 。除了一个 1 7平方米的起 居 室, 里面还 配有 热水器和冰箱 。
他在这个 看似狭小 的空问里没有 受到任何 限制: 当他 躺下休息 时, 迷迷糊 糊中倾听着暗礁 发 出的细
≮ 鞋 ∞ 玺 甏誊 蠹《 蓦强 矗 誊 蕾 《 蠢冁 | 鸶臻毳靠{ 舔 强 £ - 誊
啊
蕊 器霉鬻器拳藿 雾嚣l 鬻 吨 善 零§ § 蠢 譬 尊 ≯ 誊 母 ≮ 鼙警摹 鬻 撼 警 一
曩 斯” 样 的海 底建 筑 中居 住 。 这
_
“ 崔罗布斯” 一半在水下 , 一半
1 5米后,氧气就会对人 体造 成 伤害 , 这就需要呼吸特殊的混合 气体。 回海 面时 , 返 如果 浮出水 面速度 过快, 氮气还会在人体 内 形成气泡并堵 塞血管 , 使人患上
人类能移居海底吗
人类能移居海底吗海底城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当然,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科学家也只是想想而已。
但是有一个叫劳埃德·葛德森的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却在几年前就悄悄地干了起来。
水下生活13天从2007年4月5日至18日的连续13天,劳埃德度过了一段“远离人世”的假日时光。
他躺到一个密封舱中,沉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两州交界处的一个湖底,并在那里生活了两个星期。
这项“生物潜艇计划”运用的潜水屋,是一个小型货柜大小的密封舱。
劳埃德吃的食物是潜水员用一个密封的箱子传送给他的。
他利用回收的尿液养殖海洋藻类,而藻类释放出的氧气可供他呼吸。
这也是人类首次单靠植物所提供的氧气来进行呼吸。
舱内运用人工照明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其电力是来自再生能源。
此外,劳埃德靠骑固定式脚踏车来产生一些电力,以供给藻类循环使用,并为他的笔记本电脑充电,而其他的电力则由潜水屋外面的太阳能电池供应。
为了让为期两周的水下生活更为舒适,他还携带了上网设备。
他观看储存在电脑里的影片,有时还通过无线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视频聊天。
为了解闷儿,他甚至还把全套架子鼓也塞进了密闭舱里,无聊的时候可以尽情敲打,而不用担心邻居会找上门抗议。
回到“故乡”劳埃德在小小的“生物潜艇”里靠绿藻呼吸,靠骑车发电,好一幅自给自足的快乐画面!虽然一切都显得很简陋,但却使人们看到了在海底生活的希望!现在,由于城市的土地紧张、环境被污染,人们正在计划将城市建设向水下发展。
据估计,到下一个世纪,世界人口的10%将迁移到水下居住。
当然,要在水下生活,那可是困难重重。
因为水中有压力,越深压力就越大,据计算,潜水深度达到1000米时,压强就要增加到每平方厘米100公斤,让人根本无法承受。
因此有的科学家提出:先修建半潜式的住宅宾馆,它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底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
宾馆建在水下16米深处,水上高度120米。
整座宾馆共62层,水下7层,水上55层,有1200个房间,所有窗户都临海。
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
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积极探索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开放,深海资源的探索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深水探险方面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进行了深水勘探,开展了一系列的深海调查、地质勘探和采样工作,为后续深水探险奠定了基础。
1999年,我国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发现了第一个国内探明石油和天然气的深水油气田——潘多拉油田。
这一石油发现标志着我国深水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接着,我国陆续在南海、东海和渤海等区域发现了一批深水油气田,积累了丰富的深水勘探经验。
为了加强深海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我国启动了“深海科技”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深海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产业发展。
我国在船舶设计、海洋信息技术、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高了我国深水探险的技术水平。
2010年,我国首次成功下潜到海底7000米,成为继美国、法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四个能够进行万米级深潜的国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深水探险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成功自主研制了一系列深海勘探仪器与设备,并实施了多次大型海洋科学考察和深海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深水探险事业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8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海洋装备制造业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和深海装备制造基地,为深水探险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至今,我国已经开展了多次深海科考,发现了一批重要深海生物和资源。
例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远洋科考,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世界上最深的黑烟囱和深渊鱼类;而在西南印度洋中部海域,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华斯氏之眼,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冷泉火山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在深水探险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正逐步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2024年人类探索深海新里程碑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深海探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开始对深海进行研究和探索。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深入探索深海奥秘。 20世纪末期,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突破,人类得以深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和生物群落。 进入21世纪,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和探索不断深入。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技术挑战:深海探索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如高压、低温、黑暗等环境因素。未 来深海探索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深海探测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汇报人:XX
解决方案:研发新型材料和设备,提高设备的耐压、抗干扰能力;采用多种导航和定位技术相 结合的方式,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深海探测设备的种类:包括深海机器人、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等 深海探测设备的研发难点:如高压、低温、黑暗、复杂地形等 深海探测设备的应用领域:包括深海资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深海考古等 深海探测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智能化、自主化、多功能化等
探索深海生物多样性及其演 化历程
了解深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研究深海地质地貌特征及其 形成机制
监测深海环境变化及其对生 态系统的影响
了解深海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 探测海底热液喷口和多金属结核 研究深海沉积物和海底地貌 探索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深海科学实验:研 究深海环境和生物 多样性,揭示地球 深部的奥秘。
深海探索的里程碑:1960年, 人类首次深海下潜至马里亚纳 海沟
深海探索的起源:20世纪中 叶,人类开始探索深海奥秘
深海探索的技术进步:随着科 技的发展,人类不断突破深海
人类将在2024年实现水下生物探索突破
THANKS
感谢观看
水下生态模型
通过建立水下生态模型,模拟和分 析水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 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3
水下生物探索重点区域
热带珊瑚礁区域
生物多样性热点
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 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大
量独特的海洋生物种类。
生态服务功能
珊瑚礁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保护海岸线、提供渔业资源等方
3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由多个水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用于实 时监测和传输水下生物和环境信息。
水下生物识别与分类技术
水下图像识别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水 下生物进行图像识别和分 析,实现对水下生物的自 动识别和分类。
水下生物声学识别
通过分析水下生物的声学 特征进行识别,如利用声 呐技术对鱼类、鲸类等大 型水生生物进行识别。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共享资源与技术
各国之间共享水下生物探索的资源和技术,提高研究效率 。
联合研究项目
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解决水下生物探索中的难题。
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国际合作 深入发展。
05
水下生物探索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推动水下生物探索发展
深海探测技术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能够更深入地探索 水下生物世界,了解更多未知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水下无人机
潜水器与无人机协同作业
通过潜水器与无人机的协同作业,实 现对水下生物的全方位、多角度探索 。
可在水中自主航行的无人机,用于进 行大范围的水下生物探索和监测。
水下传感器与通信技术
1 2
水下传感器
用于监测水下环境参数和生物信号的传感器,如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人类探索深海将在2024年取得重大突破
深海能源资源:如天然气 水合物、可燃冰等,可以
作为清洁能源
深海旅游开发:如深海探 险、观光等,可以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深海探索带来的新旅游目的地
深海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深海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 用
深海旅游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 和挑战
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海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石油、天然气、矿
资源勘探:深海蕴 藏着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生物资源,具 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环境保护:深海是 人类尚未充分了解 的领域,研究深海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保护地球环境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认识
深海是地球上最后的未 知领域之一,探索深海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
地球的生态环境。
深海是地球气候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深 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竞争与冲突:各国在海洋探索 领域的竞争与冲突,以及如何 通过国际法规解决这些问题
国际合作的成果与前景
国际深海探索项目: 如“深海挑战者”、
“深海勇士”等
合作前景:预计在 2024年取得重大突 破,如深海载人潜水 器、深海空间站等
合作成果:发现新的 深海生物、深海矿物
资源等
竞争与合作:各国在 深海探索领域的竞争 与合作,共同推动深
5
深海探索的国际合作与 竞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深海探索需要巨额 资金和技术支持, 国际合作可以共享 资源,降低成本。
深海探索涉及多个 领域,国际合作可 以发挥各国优势, 提高效率。
深海探索具有高风 险,国际合作可以 降低风险,提高安 全性。
深海探索成果具有 全球意义,国际合 作可以促进全球科 技进步,造福人类 。
受环境影响
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需要 抵抗海底生物、矿物等干
人类定居海底想象作文
人类定居海底想象作文
哎呀,你能想象吗?有一天人类居然在海底定居啦!
我呀,就是第一批搬到海底的人之一。
刚到海底的时候,那感觉可太奇妙啦!
我们住的房子可不是普通的房子,那是一个个大大的透明泡泡屋。
从里面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外面游来游去的鱼儿和五颜六色的珊瑚。
有一天,我准备出门去上班。
我穿上特制的海底服,一出门,就看到一只大海龟慢悠悠地从我面前游过。
我跟它打了个招呼:“嘿,海龟老兄!”它好像听懂了似的,冲我摆了摆爪子。
我骑着海底摩托,一路上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
有会发光的水母,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还有长着大钳子的螃蟹,横着身子到处跑。
到了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海底农场。
我们种的可不是普通的蔬菜,而是能在海水里生长的特殊品种。
我正忙着给蔬菜浇水呢,突然一条调皮的小鱼游了过来,对着喷头一阵乱撞,溅了我一身水。
我笑着说:“你这小家伙,别捣乱!”
下班后,我回到家。
老婆已经做好了晚餐,都是从海底捕捞的新鲜食材做的。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美丽的海底夜景,那感觉,真是棒极了!
虽然在海底生活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设备偶尔出故障啥的,但总体来说,真是太有趣啦!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在海底生活的。
人类开始在海底建立永久居住点
科学研究:海底居住点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如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
旅游开发:海底居住点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海底生活
汇报人:XX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古代: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想象和探索 近代:潜水艇的发明和海底探险 现代:深海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的发展 未来:海底永久居住点的设想和实现
提出背景: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底居住点的设想应运而生 设想目的:探索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实现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利用 设想内容:在海底建造居住点,实现人类在海底的长期居住和活动 设想意义:推动海洋科学研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水平
安全挑战:深海环境危险, 需要保障居住者的安全
资源挑战:海底资源丰富, 但开采难度大
技术挑战:深海环境复杂, 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机遇:海底居住点可以提供新 的居住空间,缓解陆地资源压
力
机遇:海底居住点可以促进 深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机遇:海底居住点可以推动海 洋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
会
技术发展:海底居住点的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深海潜水器、海底通讯等
PART SIX
建造成本:包 括海底建筑材 料、设备、人
工等
投资回报:海 底居住点的商 业价值,如旅 游、科研、资
源开发等
投资风险:海 底环境的不确 定性,如自然 灾害、技术风
险等
投资回报周期: 预计海底居住 点的投资回报 周期,需要考 虑到建设和运 营成本等因素
2024年人类探索深海取得新突破
新物种的发现
2024年深海探 索中发现了多
种新物种
这些新物种包 括深海鱼类、 甲壳类、蠕虫
等
新物种的发现 丰富了人类对 深海生物多样
性的认识
这些新物种可 能具有重要的 科研价值和应
用前景
深海资源的利用
深海矿物:如锰结 核、钴结壳等,可 用于制造电池、电 子设备等
深海生物:如深海 鱼、虾、贝类等, 可用于食品、医药、 化妆品等
机遇:深海探索 的新发现和研究 成果,将为人类 带来新的知识和 技术,推动科技 进步和社会发展。
未来深海探索对人类的意义
资源开发:深海 中蕴藏着丰富的 矿产资源和生物 资源,未来深海 探索有助于人类 开发这些资源。
科学研究:深海 环境独特,未来 深海探索有助于 科学家研究地球 的演化、生物多
样性等问题。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深海探索背景
深海探索的意义
科学研究:探索深海生物、地质、气候等奥秘,推动科学研究进步 资源开发: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等资源,有助于缓解地球资源紧张问题 环境保护:了解深海生态系统,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安全:深海探索有助于提升国家在海洋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国家安全
Part Three
2024年深海探索的 新突破
新技术的突破
深海潜水器:更先进的设计和技术,能够深入更深的海域
深海探测技术:更精确的探测设备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深海环境和 生物
深海采样技术:更先进的采样设备和技术,能够更好地采集深海样品
深海数据传输技术:更稳定的数据传输设备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传输深 海数据
深海环境保护:研究深海生态系统,保护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来自深海 起个名那么难 我们去深海
来自深海起个名那么难我们去深海缔造“世界之最”北京时间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深度,成功下潜至7020米。
本次下潜试验,“蛟龙”号进行了两次坐底,取得两个非保压水样和一个保压水样,在返航途中对可调压载系统进行了复核,发现注排水功能正常。
北京时间6月30日,“蛟龙”号结束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7035米)返回母船。
至此,“蛟龙”号完成全部海试任务,即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研究员介绍说,“蛟龙”号从2002年立项伊始,到2009年开始1000米级海试,直至今日7000米级海试,整整用了10年时间。
据专家介绍,在目前世界各国用于科学调查研究的同类型作业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是下潜得最深的一个。
俄新社的报道指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仪器,可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甚至探测海底的微小目标,这就意味着,“蛟龙”号的深海运行与作业,能完成水下各种矿产资源、海底地质地貌、乃至水文洋流等科学探测、考察与传输。
美国《华盛顿时报》认为,“蛟龙”号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完全可以用于军事用途,尤其是用于未来深海潜艇的研制。
对于“蛟龙”号的军事作用,前美国海军军官多恩·沃尔斯认为,这台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底通信线缆,回收位于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是维修或救援海军潜艇。
对“蛟龙”号颇为关注的还有日本,《日本时报》的文章称,“蛟龙”号据称能为解放军海军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关键的任务,其中包括打入外国海上光纤通信电缆以拦截外交和商业机密,以及绘制高精度海床地图以协助中国日益强大的潜艇舰队的行动。
为何进行深海探测。
2024年人类探索深海之年
Part Five
2024年深海探索的 社会影响与价值
促进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与了解
深海探索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深海探索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 深海探索有助于研究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 深海探索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为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深海资源丰富,包括矿产、生物、能源等 深海探索有助于发现新的资源和能源,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选择 深海探索有助于提高人类对海洋环境的认识,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深海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海探索技术的进步,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手段 深海探索活动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如深海渔业、深海旅游等 深海探索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 深海探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
提高全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深海探索的重要性: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深海探索的社会影响: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深海探索的价值:促进科学研究,推动经济发展 深海探索的挑战:技术难题,环境污染,资源开发
成果和突破
2024年作为人类探索深海之年的意义
深海探索的重要性:深海是地球上最后的未知领域之一,探索深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深海探索的挑战性:深海环境恶劣,探索深海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挑战,如高压、低 温、黑暗等。
深海探索的进展:近年来,深海探索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深海潜水器、深海无人 探测器等,为人类探索深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海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试验
深海潜水器的研发与改进
深海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海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
到海底去安家落户
到海底去安家落户
晓赵
【期刊名称】《科学24小时》
【年(卷),期】2009(0)6
【摘要】千万年来,人类在大地上栖息、生存、繁衍后代,大地也以慈母般的温柔胸怀哺育着人类.可人们却似乎忘了占地球面积70%的海底也是可以栖息、生存的场所,特别是地球上的人口将每35年增加1倍,到21世纪后期,全世界人口将突破200亿,在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情况下,更应该寻找生存的空间。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听到了那海潮拍岸的呼唤声:到海底来安家落户吧。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晓赵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带上人工鳃去海底生活 [J], 骆昌芹
2.带上人工鳃去海底生活 [J], 骆昌芹
3.一起去神秘的海底世界吧 [J], 高鹏;唐立梅
4.“真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娃娃”!——成千上万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安家落户 [J],
5.去海底探险 [J], 黄绿鲜;梁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一沿海村庄预计10年后将沉入海底
美国一沿海村庄预计10年后将沉入海底
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个沿海村庄正在渐渐沉入海底,预计只剩10年“寿命”。
每次暴风雨过后,陆地面积便缩小一些,令数百名居民惶恐不已。
据了解,与全球其他面临被海水淹没威胁的沿海地带不同,美国这一村庄并非仅仅是遭遇海平面上升,而主要是由于村庄所在岛屿底部像蛀牙一样被“蛀蚀”掉,才会逐渐沉入海底。
阿拉斯加州西北部基瓦利纳村及其附近地区的海滩面积和冰层面积正在渐渐缩小,村庄正在缓缓沉入海底。
据美国陆军工程兵估算,预计到2025年,这一村庄就会彻底沉没于楚科奇海中。
当地不少人担忧祖祖辈辈的坟墓会随着故乡沉入海底,只好赶紧往外地迁祖坟。
人类从海洋进化路线
人类从海洋进化路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复杂过程。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基因组学和人类学等多个领域,逐渐揭示了人类可能与海洋有着密切联系的进化历程。
据考古学证据显示,约在6000万年前,生活在树上的灵长类动物开始向地面迁移。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变迁,部分灵长类动物可能离开陆地,逐渐进入到水域中生活。
这种进化过程或许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出于寻找食物以及避免天敌的需要,逐渐演化成为了今天的人类。
下面将逐步探讨这一进化路线。
首先,从解剖学角度看,人类的身体结构与水生哺乳动物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人类具有脂肪层,可以在水中保持体温;我们的手指和脚趾之间有蹼,这些特征在水生动物中十分常见。
此外,人类拥有一套能够帮助我们在水中游泳的“本能”,这种本能使人类在水中更为灵活自如。
其次,人类的进食方式也可能与海洋相关。
据一些研究表明,早期人类可能主要依靠海洋中的海鲜作为食物来源。
海鲜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升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海洋资源对早期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此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人类与海洋进化路线提供了一些线索。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些与海洋动物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人类在海洋环境中演化时保留下来的遗传特征。
这些遗传特征可能有助于人类在水中生存和繁衍,从而成为今天的人类。
最后,人类文化中的许多传统和神话也反映出了人类与海洋的紧密联系。
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着海洋女神、水中精灵等形象,这些神话和传说可能反映了人类对海洋起源的认知和想象。
综上所述,从海洋进化路线的角度来看,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密切。
尽管这一理论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验证和完善,但从目前的证据和研究来看,海洋对人类的进化历程可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进化路线也为我们解释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何时能到海底安家落户
人类在大地上栖息、生存、繁衍后代,大地也以慈母般温柔的胸怀哺育着人类。
可是人们似乎忘了占地球面积70%的海水底下也是可以栖息、生存的场所。
海洋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终于听到了那海潮拍岸的呼唤声:到海底去安家落户!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人们去海底生活的许多技术条件已逐渐成熟了,到60年代初,美国和法国的海洋科学工作者先后开始了这一实验。
1962年,在地中海马赛港外的弗列奥尔岛海域,库恩特成功地完成了“大陆架”一号的计划,一个可以长时间生活、工作的海底住宅建成了。
这座住宅的外形犹如一只特大的木桶,桶底系着几根粗大的铁链,把住宅固定在十米深的海底,在住宅的底板下有一个出入口可通海面,室内有舒适的床铺、取暖的设备,还摆着电视机等,室内的空气则由设置在海岛上的空气压缩机通过连接的管道输入。
1963年,库恩特的“大陆架”二号计划宣告完成。
他在海底11米处盖起一座形如海星的房屋,内有4个房间,可住5位居民。
然而,他并不满足,接着他又在水下25米深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型的海底住宅,住宅的设计更巧妙,分成楼上、楼下与底层的出入口,它是一个高细的三层建筑,被称为浮水住宅,同时还为一艘叫“戴尼斯”号的小型潜艇建了一座葱头形的车库供潜艇停靠。
它可供7人居住,这便是当时著名的红海海底村庄。
有一部取名《太阳光照不到的世界》的影片,就是介绍这个海底村庄居民的生活情景的。
此后,库恩特海底的科学试验经验更丰富了,胆量也更大了。
1965年,他在法国进行了“大陆架”三号试验,并以巨大的成功使他的名字煊赫一时。
这次设计的水下房屋是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建筑,它平稳地放置在一个大铁架上,铁架下面有4条可以伸缩的腿,一旦海底出现不平时,它可以调整房屋的水平角度。
这座圆形建筑的设备更加完美了,屋内也分上下层,上层设有会议室、厨房、冷藏室、实验室等,下层是住房、厕所、淋浴间,还备有急用的减压包。
这座房屋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复杂的现代化技术,电子计算机在不断地搜集、加工、整理与记录房屋内外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
这座住宅建成后沉入了100米深的海底,在进入海底的第4天,海面突然刮起了大风暴,而这座海底住宅却安然无恙,它经历了21天的水下试验后浮出了海面。
继法国人的实验之后,美国设计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房屋,它的重量达700吨。
它的结构是:在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上铺设方形的甲板,甲板中心是一个直径3米的球形舱,两边各伸出一个长6米,直径2.7米的筒形舱,其中一个是实验室,另一个为生活舱,两个舱都有独立的生活保障系统。
在甲板的首与尾有两个容积25立方米的压载水箱,在水箱与房屋之间还有两个储氧罐,储氧量足够在水下使用20个昼夜。
1970年7月5日,这个庞然大物以每秒钟18米的最佳下沉速度沉到159米深的海底。
从此,人类宣告:可以占领整个大陆架!
不仅海底房屋在不断出现着,海底的旅社也在兴建了。
美国有两位海洋学家科布里克和格伯将一个海底实验室改装成世界上第一座别致的海底旅馆,它安放在加勒比海大开曼岛乔治敦市附近的海底。
旅馆有一艘小型潜水艇专门运送旅游者每天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馆内各种设备均由计算机控制,来这里的旅客可以在馆内领略美妙而神奇的海底风光,馆内的录像设备还可以把旅客的活动全部摄录下来,供他们返回陆地后品味、欣赏。
然而,人们仍不满足于此,库恩特正在进行“大陆架”的四号计划,它要把海底住宅再下沉到600米的深处,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则正在研制供12人居住的4000米深的海底军用基地,不少国家还准备建立海底工业基地和海底城市。
人们在海底长期居留必须解决所需的食品、淡水与氧气,虽然这些可以通过净化系统进行再生,但由于水与氧气的供应受到限制,潜水员患皮肤病与肺原性心脏病激增,加上环境污染,温度的升高,以及水蒸汽、噪声等等的干扰,使人无法忍受。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将水分解为氢与氧的微生物,且这种微生物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氢气可以成为海底居室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氧气可以使海底居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微生物本身可以用来生产维生素与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成为海底居民的营养来源。
这无疑给海底城市的建造带来了灿烂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