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总复习要点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
在中考中,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 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分为叙事记叙文、描写记叙文和抒情记叙文。
叙事记叙文重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描写记叙文重在描写人物或景物,抒情记叙文则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
3.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开头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发展部分要逐步展开情节,高潮部分要突出主题,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
- 描写技巧: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5.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明确主题:文章要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 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层次分明,使读者容易理解。
-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空泛、模糊的表达。
6.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在写作前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7. 记叙文的素材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情感等,这些都是写作记叙文的宝贵资源。
8. 记叙文的练习与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在练习中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结束语:记叙文的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好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在中考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作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作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段落一,情感真挚,直抵人心。
咱写记叙文啊,得让那情感像泉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
别藏着
掖着,得让读者感受到你心里的那份真挚。
比如写妈妈给你做饭,
你得让读者闻到那饭菜的香味,感受到你内心的温暖和感激。
段落二,描绘生动,栩栩如生。
想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得把细节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你写学校的操场,别只说“操场很大”,得说“那操场啊,大得跟个足球场似的,每次跑完步都累得够呛”。
段落三,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写故事嘛,就得有起承转合。
别让读者一开始就猜到结局,得
让他们跟着你的笔杆子走,猜猜接下来会发生啥。
比如写你和小伙
伴去探险,别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找到了宝藏,得让他们跟着你们一
起经历种种困难,最后才揭晓答案。
段落四,主题明确,一针见血。
写记叙文也得有个主题,不能像流水账一样啥都说。
你得让读者读完之后明白你想要表达啥。
比如你写那次和家人的旅行,主题就是家庭的温暖和陪伴,那就得在文中多体现这些元素。
段落五,语言个性,独具特色。
写记叙文的时候,别忘了展现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的人说话幽默风趣,有的人则深情款款。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整理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三、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一、新课标规定的记叙文阅读局部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归纳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进展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评价感情倾向品味文章语言考察题型主要有:〔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格式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些人+干什么〔起因+表达侧重点〕+结果注意系列事件:时空上有变化,句前加时空间转换词语。
如我看到一条河〔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1:故土一课,可分为三局部,段意分别是:〔1〕回故土〔2〕在故土;〔3〕离故土。
根据各局部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土后在故土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土时的复杂心情。
例2:06年河北我看到了一条河21小题:文章表达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答案:〔1〕四岁时单独回家迷路。
〔2〕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
〔3〕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
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策略+考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1.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
比如概括“XX”和“XX”,或者看有无提示词。
若无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
2.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
①若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所给内容,确定作答区域,在文中画出内容要点;②若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则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③若记叙一件事,要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六要素,同时注意抓抒情句、议论句。
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
给出部分内容的,模仿已给情节句式按照“什么怎么样”的形式概括即可;记叙一件事的,将六要素整合概括即可;事件不止一件的,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出来。
注意:①写答案时要分条整理。
②概括一件事时,个别要素若文中未提到,概括时可忽略,还需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
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几方面的作用。
(2)段落在文中。
①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承上启下);②照应标题前文。
还需要考虑是否有环境描写、是否考查情节的作用、是否考查插叙的作用。
(3)段落在文尾。
①总结上文(或全文);②照应标题、前文;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字面义;②分析标题的修辞义;首先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然后理解标题的内容;③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标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③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④揭示主题,点明主旨;⑤标题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复习要点
记叙文复习要点一、记叙文六要素:1.、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判断文章主人公的方法技巧:通过分析人物和主题的关系来判断,即谁承载了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谁就是主人公。
3、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方法技巧:⑴、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认为,其作用为线索型任务,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⑵、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
4、故事情节的概括:⑴若事件中只有一个人,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时间、地点、结果;⑵若人物较多,要弄清事件中人物的关系,归纳出人物之间的联系,概括情感;⑶情节概括是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记叙的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插叙:中断叙述,插入片段倒叙:结局到开端三、明确人称:第一人称:“我”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你”直接与人物对话;第三人称:“他”不受时空限制,客观展示生活四、材料的详略:详写:突出文章主题略写:是文章全面、丰满五、文章的线索: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六、文章的标题:1、题目的作用:⑴内容:概括文中所叙之事;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中的主要人物;⑵结构:是文章的行文线索;⑶艺术效果:激发阅读兴趣。
2、题目的含义:⑴、表层含义:和文中内容相关的基本意思(本义)⑵深层含义:和文中中心相关的比喻义、象征义。
七、人物形象分析:⑴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关注人物描写时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有双层意义或隐含意思的词语。
⑵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
⑶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奠定深厚的基础。
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物发生经过为主要手法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场景和人物来表达主题,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各有不同,本文将对记叙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 开篇:记叙文的开篇通常通过描写背景、引发读者兴趣或提出问题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具体事件:记叙文的主体是一系列具体的事件,事件之间需要有关联性,并围绕主线展开。
3. 冲突与发展:记叙文中的冲突可以是人物之间的矛盾、与环境的对抗或内心的矛盾等。
通过冲突的发展,故事得以推进。
4. 高潮:记叙文的高潮部分是故事发展到最为紧张、精彩的部分,读者的注意力达到顶点。
5. 结尾:记叙文的结尾可通过总结、反思、警示或留下悬念等方式,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描写技巧与方法1. 生动的场景描写:通过详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环境。
2. 人物刻画: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3. 对话的运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使故事更加生动。
4. 时间的流逝:合理运用时间的变迁,通过描述不同时期的事件和场景,使故事更加完整。
5. 比喻与象征:适时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叙述的意境,加深读者的印象。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精心选题:选取一个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2. 把握篇幅:记叙文的长度可以灵活掌握,要注意不要过长或过短,以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注意结构:记叙文要有明确的开篇、主体和结尾,结构清晰,叙述流畅。
4. 多用细节:通过描写细节,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5. 练习节奏:写记叙文时,应注意节奏的变化,适时调整叙述的速度和紧张程度,以增加阅读的吸引力。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1. 避免事无巨细地叙述每一个细节,应选择对故事发展有关键作用的事件进行描写。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要写好记叙文,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首先,记叙文要有明确的主题。
主题就像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主题可以是关于成长、友情、亲情、梦想等等,关键是要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比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第一次独自旅行的记叙文,主题可以是通过这次旅行获得了独立和成长。
其次,记叙文离不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元素之一。
在刻画人物时,要注意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比如,“他个子不高,却总是挺直了腰板,仿佛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简单的一句外貌描写,就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坚韧的形象。
再来说说事件。
记叙文所叙述的事件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一个完整的事件通常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时,要注意情节的起伏,不能平淡如水。
比如,在讲述参加比赛的经历时,可以先描述自己赛前的紧张和不自信,比赛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后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样有起有伏的情节会更吸引读者。
场景描写在记叙文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描写校园的春天,可以这样写:“校园里的樱花树开满了粉色的花朵,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铺满了地面,同学们在花树下嬉戏玩耍,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准确、简洁。
生动的语言能让读者更容易进入到所描述的情境中。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但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能过于堆砌。
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这就是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比喻。
在写作顺序方面,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种方式条理清晰,容易理解。
倒叙则是先把结果或者精彩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经过,这样能够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记叙文复习
考点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 结果。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 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考点二:叙述顺序和线索
常见的三种叙述顺序
顺 叙
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 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 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 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 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 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 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 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 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 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
倒 叙
插 叙
考点二:叙述顺序和线索
考查类型:直接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 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 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 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 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 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 穿全篇的线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考点三:揣摩含义和作用
(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 的特殊含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 词语所在的语境,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 “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 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 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 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 的言外之义。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 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 刺。 3、 体会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记叙文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一、记叙文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以上三种题型都属于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是考查概括能力。
都需要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1、2题往往采用“人物+事件”的句式作答;3题需要在每一部分找出直接或间接体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句来回答。
4.请简要概括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分值,用几个词语回答)5.某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①他是个的人,从“”(引用原文语句或概括事件)可以看出。
②他是个的人,从“”(引用原文语句或概括事件)可以看出。
注意:4、5题答案中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要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文章主要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最好放在①中,然后再写其他性格品质;另外你回答的几个方面应不重复、不交叉。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方法技巧:①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
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
(还要注意精彩的细节描写);②抓住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此人物的评价来分析;③在与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把握此人物的性格特点。
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通过分析人物和主题的关系来判断,即谁承载了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任务,谁就是主人公)7.请分析某人物(主人公以外的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或本文主要写A,为什么要提到B?)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①如果是第一人称“我”,往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为线索型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②对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衬托作用。
记叙文复习提纲
记叙文复习提纲第一步:速读语段、把握内容一般来说,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阅读全文,了解语段大体内容,明白作者在文章里记了哪些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
总之,在第一遍速读全文后要有一个总体印象,对语段内容要有一个大致了解,以便更深入地研习语段,解答问题。
第二步:仔细品味、归纳中心散文可分为多种,有叙事的,有抒情的,还有写景的;有叙事抒情的,也有借景抒情的等等,但不管哪种散文,一般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很好地解答问题,必须先归纳文章的中心,这对解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这是在速读语段,弄清大体内容、归纳中心之后。
为了能方便快捷地解答语段后的题目,应先将所有习题浏览一遍。
好处有二:一是可以粗略地了解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浏览习题时有时会激活语段中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某一点的记忆,而这个印象往往就是某道题的答案或答案来源,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速度。
第四步:再读语段、逐一解题前三步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但不是全部。
接下来要做的是再读语段、逐一解题。
在了解语段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浏览所有习题之后,我们对该语段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了。
有了这些前期工作,再解起题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具体如何解题呢?一、寻找寻找是解决某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寻找呢?也就是对一些就某个句子提出来的诸如“××句的用意是什么”“××句是什么意思”、“××句有什么作用”等一类问题,常可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二、变通我们虽然可以从语段中直接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有时找到的内容如果照搬下来是不合适的,需要作相应的变通。
可在有些语段中,保留关键词语作些变通却是很有效的,三、概括不少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地从语段中找到我们我需要的答案,这时只有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了。
例如如果是叙事性的记叙文。
对这类文章,要弄清它的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写作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间和地点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为故事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人物则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在公园里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李。
他们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一起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比赛成功举行,大家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是时间和地点,“小明”“小李”是人物,“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组织比赛”是起因,“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是经过,“比赛成功举行,大家愉快度过一天”是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比如,“我那天经历了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第二人称是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这种人称在记叙文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第三人称则是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作者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以人物为线索,通常是通过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答题技巧】方法一:段意合并法(任何文章适用)。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归纳法。
(适用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摘录句段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文章内容。
如《满井游记》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一般地,抓“六要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即可。
也就是说,叙事性强的文章不论所记叙的是一件事还是若干件相关的事情,均可用“要素法”概括。
多数情况下,可以概括为:归纳文章内容:本文(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即:人+事+结果※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题型2、领悟并把握文章主旨及人物情感【答题技巧】。
1.看开头。
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
2.看结尾。
许多文章篇末点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琦君《春酒》。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
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
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4.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如朱自清的《背影》。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
6.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一般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题型3.提取、筛选相关信息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为什么要“筛选信息”?因为一切答案都在文章中,这到不是说原本原样的答案都能在文章中找到,有时也需提炼与归纳概括,但答案是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或相关文字得到启示的。
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代入提取”,将题目代入原文,与文章对照找答题区间,或题目与题目对照找答题启发,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直接摘取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提取整合③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归纳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第三步按照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信息要点。
筛选和确认信息,特别要注意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第一、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层次。
这与“整体感知”有关。
就全文而言,通读的时候,就要留意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按照什么思路,安排哪几个层次来表达的。
解答这类题型,应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捕捉重要信息。
只要仔细地看,认真思考,就能确定信息的具体位置。
第二,阅读时注意圈画重要词句。
在记叙文中,除了在整体感知时要做一些圈画工作之外,筛选和确认信息时,更要做好圈画工作。
要在确认的信息区域内,圈画出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就为下一步要做的整合工作打好了基础。
如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画出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等进行分析理解。
另外,除了圈画,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做一点批注工作。
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归纳要点要注意三个问题: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题型4、要理清记叙顺序把握其作用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题型: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辨别记叙的顺序:(1)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分辨三种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常见的记叙的顺序的作用:(1)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5.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典型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如果考试考标题的含义,一般不只是有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含义,那怎么来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①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
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
可用答题格式。
如:这个标题不仅指……还……③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具体解析标题的含义例1《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例2《爸爸的花儿落了》表层含义:爸爸养的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
文题一语双关。
不仅指爸爸养的花儿垂落了,还指爱花的爸爸去世了。
(象征义)花落象征人亡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例3《变色龙》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变色”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
(结合主旨)例4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第一本书”,联系文中内容(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结合相关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这第一本书蕴含的深意。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例6《心声》1)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2)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3)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归纳,且分析标题中哪组同时具有这个作用。
结构①贯穿全文线索《羚羊木雕》、《背影》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落难的王子》、《星期五,我不想吃饭》内容①表明写作对象《落难的王子》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范进中举》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如《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人物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如《变色龙》写法修辞手法(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变色龙》(b、一语双关,既指……,又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答题步骤:第一步:答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步:答标题的含义(有时可不答)第三步:答标题的作用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不需再答标题的含义。
4换成另外一个标题好不好?”答题步骤: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即回答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文章主要内容+原标题的含义+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5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这类题只要能掌握答题方法,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这些题型拿个满分将不再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