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第1课时)

知3-讲
例3 如图,自行车的车身为三角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 具有( B ) A.对称性 B.稳定性 C.全等性 D.以上都不是
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
总结
知3-讲
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题目,只要看题目是否由 三角形即可.
知3-练
1 如图,建高楼常需要用塔吊来吊建筑材料,而塔吊 的上部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应用了三角形的哪个性 质? 答:____________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
1 课堂讲解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
全等三角形判定“边边边”的简单应用 三角形的稳定性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在全等图形中,全等三角形是最基本、应用最广 泛的一类图形,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什么呢?
1.必做: 完成教材P40练习T2, T4-T5 ,习题A组 T1-T3,B组T1-T2
2.补充: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部分习题
知1-导
知识点 1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
1.根据下面表中给出的△ABC和△A′B′C′边和角的相等条件 及对应的图形,判断△ABC和△A′B′C′是否全等,并把结 果写在表中.
边和角的相等条件 对应的图形
是否全等
BC=B′C′
∠B=∠B′
知1-导
边和角的相等条件
AB=A′B′ BC=B′C′
(来自《典中点》)
知3-练
2 王师傅用 4 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 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 A.0根 B.1根 C.2根 D.3根
1.证明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充分应用题目提供的条件外, 还应仔细观察图形,充分挖掘题目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如公共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课件

80万
60万
50万
教学分析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学成果
教学总结
在此添加标题
在此添加标题
在此添加标题
在此添加标题
在此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输入具体想要描述的内容,言简意赅,说明用意即可。
请在此处输入具体想要描述的内容,言简意赅,说明用意即可。
请在此处输入具体想要描述的内容,言简意赅,说明用意即可。
请在此处输入具体想要描述的内容,言简意赅,说明用意即可。
教学分析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学成果
教学总结
点击此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教学分析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学成果
教学总结
01
02
03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教学分析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学成果
教学总结
在此添加标题
01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03
单击添加详细文字说明,或复制文本黏贴自此右键只保留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精品系列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精品系列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自主探究一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 ∠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说一说:根据你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补偿提高
1.已知:如图,AB⊥BC,AD⊥DC,∠1=∠2,
求证:AB=AD.
证明:∵ AB⊥BC,AD⊥DC,
∴ ∠B=∠D=90°.
在△ABC和△ADC中,
① ②③
补偿提高
3.如图B、C、F、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DFE,BC=EF,
那么应补充一个条件
,才能使△ABC≌△DEF
(写出一个即可).
AB=DE ×
B A
C F
D E
课下思考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 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BDA≌△AE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思考
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第3 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课件

《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角角边》说课稿pptPPT课件

《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角角边》说课稿pptPPT课件
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内容优化
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对教 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改进
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更 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
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习 题、案例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
03
符号表示
若$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DEF$,且$angle A = angle D$,
$angle B = angle E$,$AB = DE$,则可判定$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DEF$。
判定定理的证明
证明思路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角的性质和边的性质来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先证明两个三角 形满足SAS全等条件,然后利用SAS全等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 形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介绍三角形的全等概念,说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 理的意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讲解并演示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定理,包括边边边、边 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角角角。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 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定理。
《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角角边》说课稿PPT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角角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01
02
0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完整版

注意事项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边和所夹 的角分别相等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且所夹的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否则 不能得出全等的结论。
角边角(ASA)判定定理证明
基本思路
证明方法
注意事项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 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通过构造法或者余弦定理来证明。 构造法可以构造出两个三角形,然后通 过证明它们有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来 得出它们全等的结论。余弦定理可以通 过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证明两个三角形 有两个角和夹边分别相等,从而得出它 们全等的结论。
注意事项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角和其 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条件必须 同时满足,否则不能得出全等的结论。 同时,AAS和ASA的区别在于所给的条 件不同,但都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 形是否全等。
04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Chapter
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证明线段相等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推出它们对应的边相等,从而证 明线段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引言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 实验操作与探究 •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拓展与延伸
01
引言
Chapter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回顾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 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角和夹边 分别相等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且所夹 的边必须是两个角的夹边,否则不能得 出全等的结论。
角角边(AAS)判定定理证明
基本思路
证明方法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 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导入新知
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图), 那么,老师应提供多少个数据,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 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的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
素养目标
3. 掌握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 图法.
2. 掌握“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应用. 1. 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明确探索方向和过程.
探究新知
②三条边 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为3cm、4cm、6cm .它们一定全等吗?
3cm
4cm
6cm
6cm
4cm
4cm
3cm
3cm
6cm
探究新知
做一做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 AB ,B′C′ =BC, A′ C′ =AC.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还需要条件 ___ (填一个条件即可).
A
EBDF NhomakorabeaC
课堂检测
2.如图,AB=CD,AD=BC, 则下列结论:
①△ABC≌△CDB; ②△ABC≌△CDA;
③△ABD ≌△CDB; ④ BA∥DC. 正确的个数是 ( ) C
A . 1个 C. 3个
B. 2个 D. 4个
A
D
O
B
C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定理 温故知新
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探究新知
温故知新
3.已知△ABC ≌△DEF,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共7张PPT)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共7张PPT)

AB = AB(公共边) A 1
B
证明∵ ∠A=∠A′, ∠B=∠B′
求证: △ABC≌△A′B′C′
∴△ABC≌△ABD(AAS)
C
例2、如图,已知AB=AC,∠ADB= ∠AEC,求证:
△ABD≌△ACE
证明:∵ AB=AC, ∴ ∠B= ∠C(等边对等角) ∵ ∠ADB= ∠AEC, AB=AC, ∴ △ABD≌△ACE(AAS)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或角边角).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B E
BC
EF
C F
B
∴ △ABC≌△DEF
A\CE源自D\F练习
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 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在△ABC和△A′B′C′中
D
证明:在△ABC和△ABD中
∴ ∠B= ∠C(等边对等角)
∠C = ∠D (已知) 同理∠A′+∠B′+∠C′=180°
∠1
=
∠2(已知)
∠C = 例4、已知如图,∠1 = ∠2,∠C = ∠D
∴ ∠B= ∠C(等边对等角)
∠D
(已知)
2
在△ABC和△A′B′C′中 ∠1 = ∠2(已知)
B
A
D
EC
例4、已知如图,∠1 = ∠2,∠C = ∠D
求证:AC = AD
证明:在△ABC和△ABD中
D
∠1 = ∠2 ∠C = ∠D
AB = AB
2
A1
B
∴△ABC≌△ABD(AAS) ∴AC = 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能行!
如图,AB⊥BC, AD⊥DC, ∠1=∠2. 求证:AB=AD
证明: ∵AB⊥BC, AD⊥DC, ∴∠B=∠D=90°(垂直定义)
在△ABC与△ADC中,
∠B=∠D(已证) ∠1=∠2(已知)
AC=AC(公共边)
∴ △ABC≌△ADC(A.A.S) ∴ 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 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 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解:∵AB⊥BD,ED ⊥BD垂足分别是B、D,
∴∠ABC=∠EDC=90°(垂直的定义) 在△ABC与△EDC中,
SAS, ASA, AAS.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 进学生对课堂的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SAS ASA 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课外作业
生活中的数学 阳春三月,小李和叔叔来到万泉河边游玩, 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叔叔突然问小李: “如果不过河,又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 你能测出河面的宽吗?”思考片刻,小李想 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他在岸边站好,面向对 岸,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 在对岸,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姿 态,这时视线落在自己所在岸的某树底部。 最后,他确定自己到那棵树的距离就是河面 的宽!聪明的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③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主动探究问题的乐
趣与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机 遇; (2)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学会合作, 勇于探 索,具有团队精神。
理论依据和设计意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具体目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数学,不仅要学 习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结论,而是要领略到 数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这应该是本节课数学学 习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的 心理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技能:
(1)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 “A.S.A”公理 和推导出“A.A.S”定理。 (2)使学生会运用“A.S.A”公理和“A.A.S”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体会利用 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规范的动手作图,通过观察、比较、 探索、归纳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成就感。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 探索能力,把自主探索的权力还给学生。培养 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结合多媒体展示三角 形的在一定条件下全等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直 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感受。在这用多媒体展示,突破了传统 的教学,使知识变得更为直观,易于学生整体 感知。
设计意图:人人在不同程度上学所需
的数学 。
教学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纸片、 三角板(一副)。
教学流程
100万 回顾与探索 感悟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一)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简记为S.A.S (或边角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一条边分别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全等吗?
探究2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 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已知:∠A=∠A′, ∠B=∠B′, AC=A′C′ 求证: △ABC≌△A′B′C′
A C
B
B′
A′
C′
图19.2.10
已知:∠A=∠A′, 证明: ∵∠A=∠A′,
∠B=∠B′,AC=A′C′
求证: △ABC≌△A′B′C′
设计意图:
可以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 “A.A.S”定理的条件及其内涵,从而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及时巩 固知识,加深印象。
变式练习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 AD、BE分别是∠A、∠B的角平 分线,△ABD和△BAE全等吗? 试说明理由.
若改为:AD、BE分别是两腰上 的中线,△ 的高,△ ABD ABD 和△ 和△ BAE BAE 全等吗? 全等吗? 试说明理由.
∠ABC=∠EDC (已证) BC=DC (已知) ∠ACB=∠ECD(对顶角) ∴△ABC≌△EDC(A.S.A). ∴AB=E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所以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
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 2 教学重、难点: • ①教学重点:理解应用“角边角公理”及 其推论,并能利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 等。 ②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A.S.A”公理和推导出“A.A.S”定理并灵 活运用。
设计意图:
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 “A.S.A”公理和“A.A.S”定理的判别方法 进行的,因此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 上节课已经了学习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 现在又学三角形的判别方法,学生会因为 判别方法的增多和经验的局限而感到有一 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A.S.A”公理和推导出 “A.A.S”定理及它们的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其内容本身有一定难度,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水 平参差不齐,在七年级时曾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 线和高都进行了学习和应用,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掌握 的很好,由于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知识的储备量 有限,甚至有的同学对前面的知识有可能已经忘记了 或者有些混淆,更有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已经失去兴 趣或信心,但对八年级的学生却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学习能力。
全等
C C'
B
A
B'
A'
通过实验你发 现 了什么规律?
我实践,我最棒!
三角形全等判定(二)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 简记为 (A.S.A.) 或角边角
A
在ABC和DEF中
C
B
D
E
F
ABC ≌ DEF(A.S.A.)
B=E(已知) BC=EF(已知) C=F(已知)
三角形全等判定(三)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 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A.A.S. (或角角边).(定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到要勇于实践,善于观察和 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思考推理过 程,体会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 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 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 力。主要培养学生推导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学法分析
明确探究方向,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使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学生 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去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 力. 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生探究欲望,引 起有意注意。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和联想,联系生活实际。
(1)
(2)
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 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 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 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 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 去合适呢?
(3)
(二)
设计意图和教学媒体运用说明
设计意图:
可以检查学生对全等条件 是否能区别并运用。使学生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又能发挥学生对所掌握知识 的灵活性。
(1)
(2)
(3)
利用“角边角” 可知,带第(3)块去, 可以配到一个与 原来全等的三角 形玻璃。
(3)
设计意图和教学媒体运用说明:
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归纳、 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了本课提出 的问题 ,突破本节难点,以直观 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给 学生创新发现空间,.培养学生 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学生思维。
如图,已知∠ABC=∠D,∠ACB=∠CBD.
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答:不全等。因为虽然有两 组内角相等,且BC=BC,但 都不是两个三角形两组内角的 夹边,所以不全等
(第 1 题)
设计意图或教学媒体运用说明:
让学生体会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 于观察和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 思考推理,理清推理步骤,明确找条件除 了在题目中找外,还可以从图中去寻找,证 明角或线段相等,可以借助证明两个三角 形全等来实现的数学方法。多媒体作用: 讨论交流的载体展示答案的工具。让学生 有意识地运用角边角的判定方法。学生运 用自己探讨出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加 以巩固。
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发现归纳运用与拓 展”来展开,并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和训练,在探索三角 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 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 识形成,从而调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 法,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 机会,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 教师给于充分肯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 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 步养成通过合作交流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从而养成尊 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以实际问题为例,自然地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人的 需要产生最终服务于生活,由于初二的学 生喜欢张扬个性又好胜的心理,激起了学 生探索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大胆猜测, 踊跃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欲望油然 而生。再加上多媒体的应用,更让学生贴 近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