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的整理。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的存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它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本的理论体系,它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础理论,强调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应当从整体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推动而产生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即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变革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进行的。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存在剥削关系,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按照劳动付出和贡献分配收入。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普遍共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用1. 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事业单位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可以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解。
2. 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等。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发展。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质量互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唯心论的批判与否定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它将意识置于物质之上,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 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
6. 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并且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规律等。
7.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8.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9.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等基本特征,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10.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的幻觉性和剥削性质,并提出了宗教是受压迫阶级的幻觉的批判。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实现自身的人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考研哲学专业的必备知识点之一,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考生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一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概念。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性。
它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基本概念。
3.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强调对立统一、转化、否定之否定等基本法则的运用。
它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1.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3.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学说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等。
2. 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包括阶级斗争原理、社会主义法治等。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教育部门与国家的关系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引入到中国,经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经典代表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思想。
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对社会变革提出了科学的解释和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以及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应该基于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科学为准绳,以实践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法,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通过对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阶级斗争学说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社会性质的变化也源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变革提出了科学的解释和指导。
它认为社会变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是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它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矛盾论,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本质,为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理论上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基础和纲领,而且在实践中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旳世界观和措施论1、哲学是世界观旳理论形态哲学和世界观旳关系:世界观往往是自发形成旳,不系统旳,零碎旳,非理论化旳。
但哲学是通过学者研究和归纳而形成旳系统旳、规范旳、理论化旳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措施论,措施论反应世界观。
(哲学是有关:A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理论体系,自然知识旳理论体系,社会知识旳理论体系,科学知识旳理论体系)哲学和详细科学知识旳关系:(可以考多选题: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旳关系详细科学为哲学提供知识材料,哲学为详细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哲学和时代旳关系是: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应出来旳时代旳内容,哲学超越时代,哲学不受时代旳制约,时代依赖于哲学)2、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是哲学旳基本问题哲学旳基本问题时(A思维与存在B人和自然C主体和客体D、实践和认识)思维和存在旳关系分为两个方面:1、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辨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旳原则(考单项选择)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旳问题,这是辨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旳唯一原则(单项选择,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发现可以分为四类。
)3、唯物与唯心旳对立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朴素唯物、机械唯物和辩证唯物(代表分别为古代旳,认为世界旳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如火、原子等。
(米利都学派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旳。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旳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旳是气。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尤其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旳物质构造旳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旳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旳共同属性。
重要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旳霍布斯,荷兰旳斯宾诺莎,18世纪法国旳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哈等。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哲学2、物质3、运动4、时空5、意识6、规律7、联系8、系统9、发展10、矛盾11、度12、辨证否定13、实践14、真理15、生产力16、国家17、社会意识18、阶级19、交往20、人的本质二、辨析题。
1、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12、假象就是错觉。
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7、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实事求是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什么?1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14、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7、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什么是人的价值?它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四、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重要内容。
这
两个理论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
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同一斗争等基本原理。
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
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变革的动力,揭示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事物的辩证观察和历史的唯物解释,强调社
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揭示。
通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化过程,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两个基本理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分析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然产生对世界个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方法论:运用世界观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实事求是: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包含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直接感知或借助中介间接的感知的事物的共同体本质的抽象,是独立于我们的意识,是可以被我们的意识所感知的,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所改变和确证。
运动:标志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本质,就是一般的变化。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物质运动节律性的体现。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事物运动的延展性和伸张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主观映像,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语言:是一种时间的,既为别人的存在也为自身的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相对静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具有质的稳定性,在这个阶段和时期,它的性质基本不变;有特定条件下,事物的相互关系没有发现变化。
第四章:实践: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实践将原来浑然一体的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的世界二重化。
实践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题卡-西南提前考试答案
6、因为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社会的发展正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我们通常的说法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辩证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而形而上学否定中排斥肯定。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它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原理的唯物史观和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提出并科学慨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禁用词语的重要理论贡献。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再实践”思想,对于实际工作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8、社会基本矛盾: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二、辨析题:(选做4题)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正确
三、简答题:(选做其中四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应当正确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体系。
组成这一体系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符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是抱着为劳苦群众谋幸福的愿望去考察社会进而研究哲学的。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又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人,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着解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了现实的人的解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哲学的时候,首先碰到的就是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他们接受了这一学说,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站不住脚的,受到了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鼓舞。
然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抛弃辩证法也是不对的。
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引进了实践的概念,终于发现,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确定思维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实践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根据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历史发展,重新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研究的积极成果,经过进一步天才地发挥,创作出了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的哲学即唯物辩证法。
这一新哲学的发展,科学地说明了人们的认识过程,建立了与以往认识论本质上不同的新的认识论学说。
当他们这个时候应用新的哲学武器来重新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时,与过去就大大不同了,一切问题就都明朗了,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社会理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从人出发,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最后又回到了人;如果说是从社会出发,走过了一个园圈,最后又返回到的社会,都是正确的。
这两种说法是一样的,都是说出了同一个意思。
但是这种回到,并不是回到原地,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返回到人类社会问题上来,是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回到人类社会问题上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
其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等方面。
本文将从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探讨和复习。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的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和统一、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等。
2. 质量互变的原理:认识事物的质量是通过事物本身内在的矛盾运动而发生的,即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3. 矛盾普遍性原理: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揭示它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和变革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社会形态学说: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基础。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保障和条件。
3.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和引发的,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它是对方法和逻辑的科学认识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和革命实践论等方面。
它的基本原理有: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判断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最后,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核心原理。
实践原则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原则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原则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原则。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2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传统,同时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几个方面来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得到最初的表述和阐释。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
他们还阐述了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内部矛盾。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经典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时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展。
他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和革命理论等重要内容。
列宁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的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学科深入交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了西方哲学的许多成果,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格拉姆西的结构主义思想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等新问题和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弘扬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继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实践中指导着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
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学派,它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革命性精神,坚持以阶级斗争为动力,追求人类社会解放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说和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说和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而形成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科学分析,是对世界真理的实践探索,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哲学指导。
它是一种批判性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框架,同时也是一种人类解放的思想和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下面,将分别来探讨这些理论及其逻辑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理论。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感知的。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本质是矛盾的。
物质中包含着矛盾,这是一种永不停歇的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从宏观角度透视了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而且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物质的分子内部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中最为重要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贯穿着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力量。
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又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用“内在矛盾”、“对立矛盾”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来区分。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构成的。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历史进程。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变化,甚至引起社会模式的重大转型。
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是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迁来划分的。
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向更加完美和进步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历史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
016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6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解释题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资本——资本就是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
民主——是一种管理国家的形式,其本质就是体现民意至上,即代表社会的主流意志的公意,又体现社会大多数的众意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产生垄断,这是是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二、判断题1——5 对错错错错6——10错错错对错三、问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创新而形成思想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它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2.答:辩证的否定观强调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强调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成是外在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和全盘的抛弃。
3.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答: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是把所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者贮存起来,而是将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即扩大再生产。
这种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四、论述题1. 结合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论述题]26、感性认识27、认识运动总规律28、真理29、价值30、社会有机体31、生产力32、生产关系33、阶级34、国家35、国体36、政体37、社会经济结构38、社会观念结构39、文化40、文明41、社会存在42、社会基本矛盾43、经济基础44、上层建筑45、阶级斗争46、社会革命47、人民群众48、历史人物49、人的本质50、自由参考答案:26、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
27、认识运动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28、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9、价值: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表示客观事物对人自身的关系,对人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
30、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是指人类社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31、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
生产力表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3、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4、国家: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35、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家的阶级本质。
36、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一定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37、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38、社会的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是包括艺术思想、宗教观点、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和哲学在内的、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39、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身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展示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等方面的成果,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
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就在于人的创造性。
40、文明:是标志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的社会历史范畴。
4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4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3、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44、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则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统一;45、阶级斗争:是指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利益根本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
46、社会革命:是指促进社会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是先进阶级为改变旧制度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而进行的历史行动;其实质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阶级斗争。
47、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首先有它量的规定性,即指"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48、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并能影响历史事件的外部特征的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49、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0、自由:是人们通过实践把自身的本质力量成功地对象化为客体而并不反过来奴役自己的自我决定性和创造性,是实践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的高度统一。
[论述题]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3、主观唯心主义4、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6、实践7、劳动8、物质9、运动10、静止11、意识12、人工智能13、规律14、联系15、发展16、矛盾分析法17、矛盾18、系统19、质变20、量变21、度22、辨证否定23、反映论24、先验论25、理性认识参考答案: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以及人的意识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6、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7、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0、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定态,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12、人工智能: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电脑,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
13、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5、发展: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带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16、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17、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8、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19、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20、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1、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22、辨证否定:是指,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23、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把认识看作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认识论思想。
24、先验论: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或人的头脑的认识论思想。
25、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以间接性和抽象性为特点,第二次作业(判断正误)[判断题]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2、假象就是错觉。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2、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参考答案:正确第三次作业(简要回答)[论述题]16、认识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17、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20、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有哪些根本区别?2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作用?22、阶级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3、如何理解社会的政治结构?24、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25、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的功能?26、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它们有哪些区别?27、世界发展的两种过程有哪些主要区别?28、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运动的?2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16、认识是如何发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答:首先,实践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次,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
最后,实践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中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7、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是怎样实现的?答: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