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展开全文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参考资料: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 :228-229 .文言知识生字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及翻译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篇散⽂。
这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也表现了作者洁⾝⾃爱的⾼洁⼈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也是⼈教版语⽂课本⾥必背的课⽂,今天yjbys⼩编为您收集整理了爱莲说的原⽂及翻译,学习爱莲说有困难的同学们可以看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原⽂: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传播更加清⾹,笔直洁净地竖⽴在⽔中。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东晋著名⼈。
是著名的隐⼠。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分。
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1、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淨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爱莲说译文:
生长在水中、陆地的各种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特别喜爱莲花,连从水底的烂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生长在清水中却不妖媚;莲的.叶柄中心通达,外表挺直,没有藤类蔓生的细茎,也没有歧出的枝枒;它的味道飘越远越清香,高艇洁淨的直立水中,可以远远观赏,却不可以态度轻慢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高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士;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爱莲的人,跟我一样的还有谁?爱牡丹的人,自然是很多了。
1。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原文
导语:俗话说“学以致⽤”,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的好坏,都在作⽂中体现出来。
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语⽂爱莲说原⽂及翻译原⽂,仅供⼤家参考。
【原⽂】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
⽔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值得喜爱的⾮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们⾮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在清⽔⾥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枝蔓,不长枝节,⾹⽓远播,更加清⾹,笔直地洁净地⽴在那⾥,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爱好,⼈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小编寄语: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篇爱莲说翻译,对文章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注unjs网获得更多内容。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
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
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
《爱莲说》原文及欣赏《爱莲说》是北宋散文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爱莲说》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小编。
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所作。
全文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文章一开始,作者便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广阔视角,点明了作者自己喜爱莲花的情感基础。
接着,作者列举了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和自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情况,以此衬托出自己独爱莲花的与众不同。
然后,作者详细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既描绘了莲花的外观特征,又揭示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莲花虽然在淤泥中生长,但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被外界污染;在清水中洗涤,也不会变得妖艳。
这种品质,正是作者所追求和赞美的。
接下来,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语句,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的形态和气质。
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这表现出其简洁大方的美感。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这又表现出其高雅脱俗的气质。
在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之后,作者又将其与菊花和牡丹进行了比较,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注释爱莲说原文及注释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店铺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爱莲说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原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爱莲说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注释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独爱菊③。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2); 莲,花之君子(13)者也。
噫(14)! 菊之爱(15),陶后鲜有闻(1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7)众矣!【注释】①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1017年—1073年),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年—427年),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通“值”) 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⑩〔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
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
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
周敦颐爱莲说全文
周敦颐《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 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 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 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 人,当然是很多了!爱莲说 教案设计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咏莲名篇。
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把品味描写莲的句 子,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完成 教学重点,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一位儒雅的士人正站在爱莲池旁吟诗颂莲。
那 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呢? 生:能! 生 1:老师,我找到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描写脸的句子。
师:不错,这位同学思维敏捷,找的又快又对。
下面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并试着把它背 诵上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这句描写莲的句子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生:写的很美。
师:那么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哪些美点来? (生思考片刻) 生 2:老师,我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一句读出了莲的正直美。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爱莲说的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作品的原文以及翻译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浏览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1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1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2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2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2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2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2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2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爱莲说》发挥题:
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答:(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
“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4、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
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5、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6、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
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
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
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
7、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爱莲说》填空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4、指出句式:(1)菊之爱:(倒装句)(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5、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陈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第五句是(感叹句)。
6、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
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莲花)
10、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