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全解

合集下载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新型工业”可知是洋务运动。

所以答案选A。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19世纪60年代”可知是洋务运动,典型人物是曾国藩。

A、C、D都和洋务运动无关。

所以答案选B。

3.A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故此题选A。

4.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火器”可判断应与军事工业相关,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均属民用企业。

5.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故选C。

6.A 根据所学,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选A。

7.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剿发捻……勤远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派主要是购买洋船洋炮,开矿。

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洋务派奏准开办开平矿务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求富”是为“自强”服务的,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5)问,依据材料信息“外轮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1)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

洋务运动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
教师活动: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
洋务运动的性质?
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教师活动: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
业特点
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器,采用西式兵操练
积极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
)。

K12推荐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 新人教版

K12推荐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知识点 新人教版

小初高试卷+教案K12学习精品WIRD 第二单元知识点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口号及企业(1)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②口号:自强③内容: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民用企业:①时间:19世纪70----90年代②口号:求富③内容: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5.19世纪70年代新式海军南洋、北洋、福建6.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的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背景:(1)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2.过程: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黄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1895)3.结果:1895年春《马关条约》(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瓜分中国狂潮(1)赎辽费:沙俄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公车上书:(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宣传变法:组织学会,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梁)和天津《国闻报》(严)(5)主张:①梁启超《变法通议》“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法”2.百日维新:1898.6.11---9.21(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

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

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提升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提升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典例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B 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 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 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皆排除。

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要清政府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A 项。

【答案】A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典例2 (包头中考)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

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解析】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新式学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维新变法也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故选D 项。

【答案】D三、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典例3 《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第16册的时政评论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鸦片战争【解析】由材料中“时政评论”“爱国之心”“以一敌八”“排外自立”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鸦片战争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 、B 、D 三项。

【答案】C针对强化训练1.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作者写道:“变法本身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的变法,它的毛病很多,但不能因此说它不行,甚至说是失败。

整体上来说,洋务运动是有成绩的……”以下不应作为其“成绩”的是 (B )A.洋务派以学习西方生产技术为主B.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配套K12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配套K12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Array教学难点: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对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的重要步骤。

2.导火线:1894年,朝鲜起义。

3. 过程: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并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因1894年是农历年,这场战争被称为“”。

平壤战役:其中率军奋起反击,中炮牺牲的清将是,弃城逃跑的统帅是。

黄海战役:在海战中,致远舰管带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此战后,命令主力尚存的舰队躲进军港,丧失了权。

辽东战役:黄海战役之后,日军两路入侵中国。

一路渡江,占领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登陆,直取、。

只有旅顺守将孤军迎敌而败。

日军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拒绝率舰队投降,自杀殉国,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年,地点:;中方代表。

2.主要内容:A. ;B. ;C. ;D. 等。

3.影响:A.;B.。

(三)瓜分中国狂潮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迫使日本放弃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白银作为“”。

2.表现:以此为契机,列强掀起在中国、、的瓜分中国狂潮。

3.“门户开放”:此时,美国正在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后见各国“势力范围”,便于1899年提出“”政策,主张利益均沾,机会均等。

实质:。

4.《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材料一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双方舰队力量对比鱼雷发射管(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与日本舰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材料二李鸿章避战自保,令不遇见对退守威海卫,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8杭州7.)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思维导图。

图中空白处应填写()A.洋务运动B.尊孔复古C.实业救国D.戊戌变法2.(2018陕西14.)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3.(2018杭州20.)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2018乐山17.)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

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5.(2018无锡6.)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陈独秀6.(2018济宁11.)(1分)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7.(2018扬州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

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8.(2018衡阳7.)2018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

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9.(2018自贡5.)右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反映的史实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2018达州6.)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甲午风云》影片片段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内容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师:阅读教材第24页第一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展示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推荐学习K12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新

推荐学习K12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图片1.材料展示: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5.材料解读: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

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

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哪些措施?2.材料引入:从求强到求富的转变——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配套K12】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新人教版

【配套K12】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新人教版

直击中考1.(赤峰中考改编)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2.(包头中考)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

”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

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C)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D.建立起了先进的工业化体系3.(广东中考)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C)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4.(安徽中考)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D)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解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5.(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B)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6.(济宁中考)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A)7.(泰州中考)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

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怀化中考)“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提供了‘合法’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新型工业”可知是洋务运动。

所以答案选A。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19世纪60年代”可知是洋务运动,典型人物是曾国藩。

A、C、D都和洋务运动无关。

所以答案选B。

3.A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故此题选A。

4.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火器”可判断应与军事工业相关,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均属民用企业。

5.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故选C。

6.A 根据所学,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选A。

7.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剿发捻……勤远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派主要是购买洋船洋炮,开矿。

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洋务派奏准开办开平矿务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求富”是为“自强”服务的,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5)问,依据材料信息“外轮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1)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2)“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3)购买洋船洋炮,开矿。

(4)开平矿务局;洋务派的“求富”是为“自强”服务的,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能力提升练】8.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李鸿章强调西方轮船电报的先进,军器的强大,军队的强大都是中国不能比的,是中国的强敌。

所以要应对强敌,中国就要向西方学习使中国在这些方面强大起来。

故选择B项。

9.D 据材料关键信息“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启动了”可知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故选D项。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掀起的;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其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0.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对应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

11.B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

12.A 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故选A。

13.D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可知与教育相关,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

1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故选D。

15.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然而,它最终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反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答案选D项。

16.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江南制造总局;图二为轮船招商局。

它们都是由洋务派创办,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

第(3)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筹建近代海军和兴办新式学堂。

(2)图一为江南制造总局;图二为轮船招商局。

都由洋务派创办;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

(举出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真心支持洋务运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C 由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腹已半腐”,可知材料揭示了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故选C。

2.A 题干描述的是1894年中日之间的甲午海战。

在这次战役中,清朝海军管带邓世昌率致远舰重创日舰,后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舰艇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3.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的事件为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由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

4.B 依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的侵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这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英雄人物,故选B。

5.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甲午”,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成中国之巨祸”。

所以答案选C。

6.C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故答案选C。

7.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甲午”,可以判断出是1894年。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1895”“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可以判断出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有关。

第(3)问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时间:1894年。

国家:日本。

(2)事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领土: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3)条约:《马关条约》。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能力提升练】8.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日冲突”“当前之急务”“采取任何手段”等,可判断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9.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0.C 根据题干中“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故选C。

11.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可判断材料反映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为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2.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由此判断C项符合题意。

13.C 根据题干信息“以中国为中心”“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正确答案为C。

14.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可判断选C。

15.C 由题干信息“1903年”“进口额增长”及所学可知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此日”是指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在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邓世昌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

邓世昌。

(2)“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号)。

“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4)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思想要积极。

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D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故此题选D。

2.C A是通过拒绝和平谈判的方式,以维护民族志气和尊严;B是以迁都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是主张变法改革,即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D通过练兵让国家强大起来。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变法和革命,才有可能寻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

故选C项。

3.B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4.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

5.D 戊戌政变时,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其中的谭嗣同是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故选D。

6.A 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即可判断,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A。

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人物是康有为,图二人物是梁启超;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