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2947f94e009581b6ad9eb54.png)
(学霸笔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思维导图及19棉花姑娘+知识点解读+能力提升+拓展训练(
![(学霸笔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思维导图及19棉花姑娘+知识点解读+能力提升+拓展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8a864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5.png)
形象生动
棉花姑娘的形象非常生动,她的 穿着、发型以及言谈举止都非常 具有特点,让读者能够很好地记
住她并理解她的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与寓意
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棉花姑娘在面对一系列困境时,依然坚韧不拔、乐 观向上的故事。通过棉花姑娘的努力,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结局。
寓意
本文的寓意在于告诉读者,只要保持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面对什 么样的困境和挫折,都能够战胜困难并获得成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劳动人 民的敬意和赞美。
成整体认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02
激发兴趣
思维导图的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层次分明的结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3
培养思维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发散思
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02
结构
本单元包括《小蚂蚁搬家》、《棉花 姑娘》、《丑小鸭》等多篇课文,每 篇课文均配有生字、词语、练习等部 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重点篇章与连接
重点篇章
《棉花姑娘》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章,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棉花姑娘与小动物们的故事,表达了善良 、勇敢、聪明等美好品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知识。
05
拓展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含答案题目
拓展训练与含答案题目
• 请输入您的内容
生字、生词解析
棉花
一种植物,可以产出棉花纤维 ,用于制作纺织品等。要注意 区分“棉”和“绵”的不同。
姑娘
指年轻的女孩。通过学习本文 ,可以进一步了解“姑娘”这 个词的语义和用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469071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一、第一单元:秋天的美丽1. 词语积累:掌握“秋天”、“丰收”、“金黄”、“落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运用。
2. 词语搭配:学会“秋天的果实”、“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麦田”等词语搭配。
3. 句子仿写:学会仿写“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等句子。
4. 诗歌默写:熟练背诵《秋天的雨》、《山行》等诗歌。
二、第二单元:走进名著1. 知识点梳理:了解《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人物形象分析:学会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诸葛亮等。
3. 名著阅读技巧: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抓关键词、关注人物关系等。
4. 读书笔记:学会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的魅力1. 词语积累:掌握“传统”、“文化”、“民俗”、“节日”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运用。
2. 词语搭配:学会“传统的节日”、“文化的传承”、“民俗风情”等词语搭配。
3. 句子仿写:学会仿写“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瑰宝”等句子。
4. 诗歌默写:熟练背诵《元日》、《清明》等诗歌。
四、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启示1. 词语积累:掌握“自然”、“生态”、“保护”、“和谐”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运用。
2. 词语搭配:学会“自然的规律”、“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词语搭配。
3. 句子仿写:学会仿写“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等句子。
4. 诗歌默写:熟练背诵《鹿柴》、《宿新市徐公店》等诗歌。
五、第五单元:寓言故事1. 知识点梳理: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2. 人物形象分析: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刻舟求剑的人、掩耳盗铃的人等。
3. 寓言故事阅读技巧:掌握寓言故事阅读的方法,如关注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等。
4. 读书笔记:学会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第六单元:科学家的故事1. 知识点梳理:了解我国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如钱学森、邓稼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知识导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蒙细雨)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词语
清朗:凉爽晴朗。
本课指夜空晴朗。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本课指飞机飞行的声音。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感悟。
本课指蝙蝠的行为启发人们研制出雷达。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本课指人们怀疑蝙蝠的眼睛灵敏。
揭开:揭露。
本课指科学家揭露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
本课指阻挡超声波向前的东西。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
近似做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够产生许多特殊效应。
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屏,X射线、紫外线等照在荧光屏上能发出可见光,有的还可以变为图像。
本课指雷达接收无线电波的屏。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
形容纵横杂乱。
本课指屋子里拉的绳子多而杂乱。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四、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
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
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
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
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五、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