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草原》教案

合集下载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教案标题: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2. 掌握草原动植物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草原的定义和分类;2. 草原的地理分布;3. 草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4. 草原动植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了解草原吗?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草原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草原。

2. 介绍草原的地理分布,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3. 讲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食物链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草原动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植物能够在草原上生存?它们有什么适应性?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草原动植物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动植物的信息,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所选的动植物,并分享它们的适应性和生存技巧。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学生进行简短的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草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们觉得草原的生态环境需要怎样的保护?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草原的保护者,你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景;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小组活动的研究。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制作的海报或展板,评估学生对所选动植物的了解程度;2. 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草原生态环境;2. 鼓励学生参与保护草原的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或组织宣传活动。

《辽阔的草原》音乐鉴赏

《辽阔的草原》音乐鉴赏

《辽阔的草原》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和描述《辽阔的草原》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动态和音色等要素。

理解《辽阔的草原》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民族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讲义或课件,介绍《辽阔的草原》的背景和分析要点。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辽阔的草原》的录音。

笔和纸,供学生做听后感和分析记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印象,提问如"你们对草原音乐有什么了解?"引入今天的主题,《辽阔的草原》音乐鉴赏,解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介绍《辽阔的草原》(10分钟)介绍《辽阔的草原》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来源,解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曲式结构、乐器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三、分析音乐要素(15分钟)播放《辽阔的草原》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

引导学生分析和描述《辽阔的草原》中的音乐要素,如旋律的特点、节奏的感觉、和声的运用、动态的变化和音色的选择。

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感受和表达来描述和分析音乐要素。

四、欣赏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辽阔的草原》的听后感和分析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辽阔的草原》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以及它在草原文化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培养他们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总结《辽阔的草原》音乐鉴赏的要点和收获。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是口头演讲、书面报告、展示作品等形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用他们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和评价该作品。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民族音乐演出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体验草原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草原音乐作品,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风格,加深对草原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辽阔的草原》所表达的自然景观、牧民生活等元素,让他们理解音乐与社会、情感的关系。

辽阔的草原 教案

辽阔的草原 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教案标题:辽阔的草原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草原的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草原的特点和植被。

2. 草原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3.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草原的特点和植被。

2. 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草原的景观和生物。

2. 草原动物的图片或模型。

3. 草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好奇心。

Step 2:了解草原(10分钟)1.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草原的特点和植被,如广袤辽阔、植物丰富多样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草原的特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Step 3:认识草原动物(15分钟)1. 展示草原动物的图片或模型,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草原动物,如狼、羊、马等。

2. 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草原动物进行研究和展示,包括该动物的特点、习性和生活环境。

Step 4:保护草原生态环境(15分钟)1.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讨论保护草原的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保护草原的想法和建议,并组织相关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等。

Step 5:小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草原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生态环境。

2. 鼓励学生参与草原保护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服务或参与草原植树活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个别评价。

2. 学生展示自己研究的草原动物,评价其内容的准确性和组织性。

教学资源:1. PPT或图片展示草原景观和生物。

2. 草原动物的图片或模型。

3. 草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4. 学生组织的草原动物研究展示材料。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多彩的民歌独特的名族风第一课时辽阔的草原安陆一中陈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民歌的影响,体验蒙古族民歌独特的魅力,了解并传承民族民间音乐。

知识与技能:认识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民歌体裁,了解“诺古拉”的演唱方法。

从节拍、节奏曲式结构等处分析了解。

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长调”、“短调”,分组讨论,学习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蒙古族民歌体裁“长调”“短调”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一、导入师: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在大草原上有这样一首歌,自它创作之初就成为草原人们的最爱,他唱出了草原人们的心声,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什么歌。

播放歌曲《天堂》第一段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大点声说?是由谁演唱的?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谁来说一下?生: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师:表达了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了表达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天堂》用了哪个民族的音乐元素为他创作的基础。

生:蒙古族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蒙古族的习俗特点?二、新课教学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本第二单元腔调情韵《独特的民族风》的一课,让我们共同聆听大草原上的歌,共同赏析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民族风以及共享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魅力。

首先呢,请大家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听的过程中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个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哪个是蒙古族的短调歌曲,在聆听的前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听第一首的时候大家可以任由思绪飞扬,展开充分的想象,在听第二首的时候呢,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哼唱,不会的同学可以跟着音乐打打节拍。

1、初听播放1《辽阔的草原》播放2《嘎达梅林》师:请大家判断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点一到两个同学回答)第一首是长调,第二首是短调师:为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怎么听出来的?(点一到两个同学回答)生:第一首听起来比较辽阔,第二首乐曲节奏比较轻快师:第一首乐曲长调我们听起来它的旋律是舒展,悠长的,歌唱者的气息也是很绵长;第二首乐曲短调我们听起来感觉节奏感很强,我们听起来是吗?师:大家的判断很准确,第一首歌曲是长调,名字叫《辽阔的草原》,第二首歌曲是短调,名字叫《嘎达梅林》那么接下来,通过谱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的不同。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辽阔的草原》,使学生了解我国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学习。

2. 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介绍。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学唱。

2. 理解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3. 欣赏法:学生欣赏草原音乐,发表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 歌曲讨论:学生发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草原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其他草原音乐,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了解更多的草原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辽阔的草原》,表现出歌曲的特色和情感。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草原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音乐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草原音乐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音乐的魅力。

3. 带领学生参观草原地区,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辽阔的草原》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 草原音乐资料:包括草原音乐的历史、特色、代表作品等。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草原音乐和教学示范。

九、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2. 歌曲学习: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演唱歌曲《辽阔的草原》,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辽阔的草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重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 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歌曲《辽阔的草原》的高音部分演唱。

2. 对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草原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草原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提问: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草原音乐又有怎样的特点呢?2. 新课内容介绍:介绍歌曲《辽阔的草原》的背景和创作特点,讲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辽阔的草原》,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草原音乐的美丽。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选取其他版本的草原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夜色美》等,让学生对比欣赏,进一步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创作实践: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小型的草原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即兴编曲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七、课堂互动:1.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演奏乐器,学生跟随节奏演唱《辽阔的草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辽阔的草原》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创造力。

八、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辽阔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无限的宽广。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独特的民歌风----辽阔的草原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二、教学重、难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特点,判断“长调”与“短调”歌曲。

三、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鉴赏了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了解这些民族独特的音乐魅力。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音乐,请大家试着判断它是哪一个民族的?(放音乐)生:蒙古族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乐器、舞蹈、音乐、兴趣爱好等等)。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蒙古族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光芒,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引出新课《独特的民族风----辽阔的草原》。

2.师: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介绍宝音德力格尔。

接下来请大家鉴赏《辽阔的草原》,并从节奏、旋律、歌词句幅中来分析这首歌曲。

(放视频)3.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前面的问题。

(板书)4.师:那么同学们所了解的歌曲中有没有这样特点的蒙古族歌曲?那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好听的蒙古族歌曲《鸿雁》。

看是不是和我们总结的这个特点一样。

(放音乐)5.师:(放ppt)在蒙古族音乐里具有这类特点的音乐我们把它叫做“长调”。

当然蒙古族的音乐除了长调还有一种和它特点相反的音乐,我们把它什么呢?(短调)师:接下来请翻到书上的26页,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

那么老师给大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好不好?(放伴奏)6.讨论《嘎达梅林》节奏、旋律、歌词句幅特点。

(板书)师:(放ppt)像这一类的具有叙述性特征的音乐,我们就把它叫做短调音乐。

7.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鉴赏了长调和短调,那么你们更喜欢哪一体裁的音乐?生:短调音乐师:那我们来学唱两句好吗?(教唱一遍,让学生跟唱一遍)9.对“长调”和“短调”进行总结。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 了解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适应草原生活的特点。

3.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草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草原生物多样性。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并意识到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思考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2. 了解草原(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情况,并给学生准备草原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片标出全球不同地区的草原分布情况,并找出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地带。

3. 探索草原的生物多样性(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包括大型动物如斑马、羚羊、草原狼等,以及常见的植物如牧草等。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或视频,讨论草原动植物的特点和它们适应草原生活的特点。

4. 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讨论草原对保持水资源、减轻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5. 维护草原生态系统(15分钟)教师介绍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禁牧轮牧、植被恢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等。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保护草原措施,并向全班进行汇报和讨论。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望今后如何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2. 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课后作业或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2.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草原是指植被以草本为主,树木较少或没有的广阔地带。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等地。

草原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风大。

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很少下雨或下雪。

草原上的风很大,有时甚至会形成沙尘暴。

2. 草原的植被和动物资源草原上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如羊草、狼尾草、蒿草等。

草原上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蒙古野马、藏羚羊、草原狼、狐狸、鹰等。

3.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草原保护意识,减少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2.推广草原生态旅游,增加草原保护的经济效益;3.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草原环境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情况;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真实面貌;3.实践法:通过组织学生到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脆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和重要性。

2. 讲授环节1.讲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讲解草原的植被和动物资源;3.讲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3. 观察环节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草原的真实面貌,了解草原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脆弱,同时让学生了解草原的保护措施和重要性。

5. 总结环节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辽阔的草原音乐教案

辽阔的草原音乐教案

辽阔的草原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辽阔的草原音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及所代表的文化2.学习并演奏传统草原乐器3.感受草原音乐的力量和美妙之处4.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准备:1.草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藏鼓、马头琴等传统草原乐器3.图片和文化资料三、教学流程: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提问:你们对草原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草原音乐吗?知识介绍(15分钟)1.向学生介绍草原音乐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如草原音乐在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介绍草原音乐的特点,如以豪放、磅礴为主,运用开放弦、颤音、快速连奏等技巧。

乐器演奏(30分钟)1.给学生展示藏鼓、马头琴等传统草原乐器,并讲解其构造和演奏技巧。

2.让学生亲自体验演奏乐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简单的击打或弹奏方法。

合作创作(25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2.给学生提供一段简单的旋律或节奏,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草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展示交流(20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奏,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演奏作品。

2.学生们可以表达对其他小组演奏作品的观感和赞赏。

拓展延伸(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其他草原音乐相关的文化,如草原的民间舞蹈、服饰等。

2.组织学生展示一些相关文化的特色,如演示其中一种舞蹈动作或穿戴传统服饰等。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作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听取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对其他小组演奏作品的评价和观点。

五、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草原音乐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通过演奏传统草原乐器和合作创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音乐的美妙,培养了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更多地介绍草原音乐的艺术家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草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深入了解的意识。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音乐《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三篇】一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牧歌》2、观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长调民歌《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3、音乐学问——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旋律形态教学目标:1、自信而有感情的演唱《牧歌》2、了解蒙古民歌的旋律形态,熟悉民族乐器马头琴及其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熟悉和了解。

教学过程:(一)唱歌教学《牧歌》(1)播放歌曲《天堂》片段引入问题及#教案# 导语。

(2)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是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3)#教案# 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和学习蒙古草原上的音乐。

古诗有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8页,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宽阔的草原。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牧歌》。

(4)播放歌曲《牧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和景物的词,想一想,歌词描绘了多少景物?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随伴奏范唱《牧歌》,或依据条件播放《牧歌》,学生小声跟唱。

(6)教唱歌曲《牧歌》两遍。

并演唱《牧歌》简谱。

(二)观赏教学1、观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播放录音,学生倾听,并思索问题:(2)这首《牧歌》与原先播放的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能否听出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来伴奏的?(3)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刚刚我们观赏的就是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无伴奏合唱可以说是合唱的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的不同声部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展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比方我们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一样,但在表现力和表现的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听起来,更易于感受到蒙古草原的宽阔和漂亮。

2、观赏蒙古族长调民歌《宽阔的草原》(1)带着问题观赏《宽阔的草原》(2)问题:这首歌的节拍是怎样的?边听音乐边尝试击打节拍试试。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布区域;(2)让学生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3)培养学生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保护草原资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草原生态的情感,增强保护草原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草原概述1. 草原的概念及分类2. 草原的特点3. 草原的分布区域第二课时:草原生态系统1. 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2. 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3. 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三课时:草原资源与人类1. 草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 草原生态灾害及其防治3. 人与草原和谐共生第四课时:草原文化1. 草原文化的特点2. 草原文化的重要价值3. 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五课时:保护草原,从我做起1. 草原保护的重要性2. 草原保护的措施3. 青少年如何参与草原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草原的基本概念、特点、分布区域;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草原资源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草原文化的特点及价值。

难点: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作用;草原资源的保护措施;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草原的相关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保护草原资源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草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六、教学资源1. 草原图片:用于展示草原的美丽和多样性;2. 草原生态系统视频:播放草原生态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3. 草原文化资料:介绍草原上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4. 草原保护案例:分析草原退化和保护的成功案例;5. 草原相关书籍: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料。

辽阔的草原

辽阔的草原

《辽阔的草原》教案1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2.欣赏教学: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B.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C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教学目标1.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3. 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设计思路1. 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2. 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3.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教学过程1. 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

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2.《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4.《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5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6. 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A.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B. 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C. 该曲中用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教案:辽阔的草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2)认识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3)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草原的美丽与神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听取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草原;(2)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实地体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2)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

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地体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地图、地理资料等;3.学生实地体验所需的装备(如帐篷、睡袋等)。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特色,激发对草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探究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1)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草原的位置,了解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草原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如草原上的动物有哪些、植物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依存和适应草原环境的。

3.实地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或草原主题公园,亲身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让学生在草原上安营扎寨,学习搭建帐篷、野外烧烤等生存技能。

4.学习总结(1)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探究,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展示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地体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然而,由于实地体验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资源,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地活动的顺利进行。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教学内容: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方法: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短片(课件)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二、新课(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课件)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等。

提出问题:(课件)1、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没有伴奏,有不同人声组合,比单旋律原民歌表现力丰富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乐曲] (课件)(二)学唱歌曲《牧歌》1、聆听范唱一遍。

思考: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宽广、悠长、深情,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课件)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也可加上打击乐器。

辽阔的草原-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辽阔的草原-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辽阔的草原-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领会、欣赏草原音乐,了解草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演奏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草原音乐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以及其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积极意识。

3.引导学生从草原音乐中感受生命的力量,理解和珍视草原这样美丽的自然资源,培养其珍爱自然、崇尚爱恩、热爱生命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草原音乐的基本特点。

如音高、音色、音响效果等。

2.草原音乐的演奏方式。

如“呼麦”、“马头琴”、“弦乐器”等。

3.草原音乐的表达手法。

如“叠唱”、“呼麦”、“舞动”等。

4.草原音乐的文化内涵。

如蒙古包、马、草等元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课前播放一段草原音乐,在学生听完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谈谈对草原音乐的印象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草原音乐中有哪些特点和表现手法,并与学生们一起分析草原音乐的内在含义。

2. 学习草原音乐的基本特点在了解草原音乐的基本特点之前,可以借助音乐的听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草原音乐,从声音、旋律、节奏和动态等方面进行学习。

3. 体验草原音乐的演奏方式1.“呼麦”表演:教师介绍“呼麦”文化的发源地、功能以及演唱日常生活的方法。

并请草原上来了解该表演艺术形式、发扬传统文化。

2.马头琴表演:介绍马头琴的历史由来、演奏技法。

3.弦乐器表演:介绍弦乐器在草原音乐中的应用和表演手法,并且向学生展示如何演奏弦乐器。

4. 学习草原音乐的表达手法1.叠唱表现:介绍叠唱表现方式、叠唱形式等内容。

2.呼麦:引导学生从呼麦声音出发,体验音乐磁场感受,感受草原呼麦唱法的声音美。

3.舞动表现:介绍草原音乐舞动的美感表现方式,同学们在音乐中尽情舞动。

5. 了解草原音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草原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习草原元素的丰富多彩,领略草原的美和草原人民的生命力。

6. 拓展延伸通过互动的形式进行草原元素的交流,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和完整。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教案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运用描写辽阔草原的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2.体会自然环境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草原的宏美景色;3.培养学生感情色彩清晰的表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草原的宏伟景色,能够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正确表达草原美景的字句;2.理解草原上众多动物的生存模式,再结合文字表达能够抒发草原的宏美和生气。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画板;2.多彩的影像画片;3.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话题:描述草原的宏伟美景,师生共同提出相关单词及句子。

2.通过多媒体投视草原的影像,师生共同讨论草原环境下各种动物的生存模式。

(二)训练:1.师生共同学习描写草原的词汇和短语,如:翠绿、青草、蓝天、白云、野马、牧羊、野牛、野菊、杜鹃等。

2. 通过学习草原环境下各种动物的生存模式,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操练: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草原的宏美景色,使用草原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用口头表达形式完成任务;2.书面表达:学生单独完成书面表达,以一篇文章的形式描述草原的宏伟美景,让学生通过文字结合自己的想象,表达出宏大草原的宏伟美景。

(四)总结: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试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归纳为几句总结;2.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景之下,不仅有它的宏伟,还有每一个动物的生存模式,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五、教学后的讨论1.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把所学内容归纳为几句;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创造美好文字;3.让学生自发思考草原动物的保护问题,促进学生深刻体会大自然美丽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保护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D. 曲子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揭示了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的人
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7.《我们的新毡房》
A.哈萨克民歌的特点:常有附点,切分, 连续十六分音符 等节奏形态在这个曲子中有体现
采用变换拍子, 旋律节奏自由, 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 此曲为带再现的二段
2.
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 和二胡曲 《战马奔腾》 或者 《狂野飞骏图》
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
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
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
体,结构图式可标记为;
引子 A (a+b) B ( c+b)
学习参考资料
word 整理版
b ab cb
B.该曲子的歌词显然与新社会党对牧民的关切与爱护有关联,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即许多
的民歌的即兴性特点比较突出,歌者往往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演唱。
8.前面我们欣赏的是歌唱的。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由乐器演奏的描绘辽阔草原的乐
乐曲选用了群众所熟悉的进行曲音调以点题, 并创造了两个富有特征的主题: 第一主题
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锵,精悍有力。第二主题富有歌唱性,表达了边防战士自豪的心声。
为了表现乐曲内容,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特殊演奏技巧。 如用“大击弓”以模仿马蹄
飞奔声; 用“双弦快速抖弓”表现冲锋时的厮杀声; 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模仿
曲。
A.提起蒙古族的乐器, 大家都不难想到的是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 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演奏起来很有特点, 虽
然他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却像大提琴 B.播放《万马奔腾》 ,该曲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
感受一下藏族的民歌配上舞蹈又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2. 课后大家也可以根据书上的提示自己组织排练,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学习参考资料
胡曲, 陈耀星作曲, 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
表现了他们英
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战马奔腾: 二胡曲, 陈耀星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乐曲描写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
苦练杀敌本领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 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作者立意清新,富有独
创,绘形传神地刻画了战马奔腾的形象。
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
《牧歌》独唱欣赏, (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
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
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
《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
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度较快, 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前面的两首长调歌曲的旋律意义,
而是转化为动感很强的
音流 这样对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乐曲的后半段,还出现了
模拟马嘶的声音,表现手法直观,易觉。 欣赏的时候注意马头琴独特的音色。我们欣赏的就
是作者演奏的曲子。
9.同样的我们再来听听看看另外一个类似风格的但用的乐器是二胡。播放《战马奔腾》二
word 整理版
《辽阔的草原 》
教学 内容:
1.
歌唱 教学 :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
们的新毡房》
B. 飞骏图》
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
C.
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贯的声音唱《牧歌》
2.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
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 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
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
的无伴奏的歌唱 《牧歌》 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 《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马嘶声等,展现了战马嘶鸣、掣电飞奔、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艺术情景。
我们欣赏到的是作曲家父子两人一起合作的演出录象。
10. 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听听陈军演奏二胡 《狂野飞骏图》 。风格及曲子的情绪也是类似。 (视
时间而定)
11. 我们这节课都是在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能歌善舞的,
听完了紧张刺激的 《万马奔腾》 和《战马奔腾》 后我们再换个口味, 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
5.
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
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
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 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
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C. 该曲中用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