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2022年学习资料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2022年学习资料

2、胚胎发育的方式不同-发育场所-营养来源-常见动物-卵生-母体外-卵中的卵黄-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 爬行类-胎生-母体子宫内-主要是母体(早-哺乳类-期是卵黄-卵胎生-母体体内-鲨、蝮蛇-注:哺乳类中的鸭嘴 、针鼹是卵生,其余都是胎生。
1、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要大得多。这对胚胎-发育有什么意义?-卵生动物所需的营养都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说说理由。-胎生和哺乳为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来源, 成活率大大提高。-胎生的优越性:温暖、安全、有营养和氧的保障-哺乳的优越性:-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 有抗病-物质。
人的生殖过程:-男性一精子-受精卵一新生命-女性一卵细胞-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 方式-77-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动物的生殖方式-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 直接产生新个体-。0大多数都是有性生殖
1、受精方式不同-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如:鱼类、两栖类-体内受精: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交配-如: 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玉米种子-果皮与种皮-胚乳-子叶-胚装
玉米种子的结构-果皮与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纵切面-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
比较: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胚乳-胚芽-胚轴-胚根-种皮
种子萌发的过程-1.胚芽一发育成茎和叶-2.胚轴-连接茎和根-3.胚根—-发育成根-玉米种子与玉米植物体的 照
1、根据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如: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无胚乳种子-如: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根据子叶数目-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装-双子叶植物-如: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

呈蝌蚪形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少年期成年期胚胎幼蛙—成蛙25、蝌蚪与成蛙的比较生活环境运动器官运动方式呼吸器官蝌蚪水中躯干和尾部游泳鳃成蛙水中与陆地四肢游泳、跳跃肺和皮肤26、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和卵细胞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呈蝌蚪形.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与妊娠1)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候女性就有身了也称为妊娠.注意: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4、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樊篱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换.如许就能制止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沾染给胎儿.6、人的生长时期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力平缓.芳华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期间,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截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7、芳华期发育的特点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七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在这一年级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浙教版教材是中国优质的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在七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也需要我们重视浙教版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点。

以下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核心。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力学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2. 声学知识声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与声波的基本原理。

3. 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本质与光的行为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七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化学分子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2. 改变物质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改变物质的方法,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氧气、水、盐酸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如细胞结构、DNA结构和功能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1. 物质分类物质是由各种基本粒子构成,按照其组成、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基本粒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固定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氧、氮、碳等)和惰性气体元素(氦、氖、氩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常见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盐酸、氨气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沒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比例,也没有新的物质形成。

常见混合物包括空气、土壤、饮料等。

2.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由于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不同性质和组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以达到纯化、提纯或者分离成各种组分的目的。

2.1 过滤过滤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过滤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液体或气体。

过滤可分为简单过滤和分离漏斗过滤两种。

2.2 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和真空蒸馏等。

2.3 结晶结晶是将混合物中溶解度差异较大的物质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进行纯化的方法。

3. 物理量和计量单位3.1 物理量物理量是可用来描述物体的量或现象的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

物理量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两大类。

3.2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量度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分为国际单位制和非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包括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电流单位等,常见的非国际单位制包括英制单位、公制单位等。

4. 声音和光线4.1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递的一种现象。

声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光线光线是由光源发出并沿直线传播的可见光,是由电磁波构成的一种辐射能量。

光线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解释为波动也可以解释为粒子。

5.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基石。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复习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一、物质与化学变化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可以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反应和化学分解两种。

1.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有以下几个特征:(1)物质发生了永久性变化。

(2)反应前后物质的量(质量)不变。

(3)反应前后物质的特性不同。

(4)反应过程是放热或吸热的。

2. 化学分解反应化学分解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化学分解有热分解和电解两种。

(1)热分解:是指在加热或在高温下,物质自行分解成其他物质的反应。

(2)电解:是指在电解槽中,通过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元素或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反应过程。

二、生命活动与健康生命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

保持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重点。

1. 饮食和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因人而异,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到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2. 运动与健康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强化骨骼、增强肌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

3. 疾病与预防疾病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会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何预防疾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感冒、流感、痢疾、肝炎等。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多。

如何平衡能源供需、保护环境,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话题。

1. 常见的能源我们常见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未来人类的需求。

要达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广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和卵细胞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⑶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有尾巴,能够移动。

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的主要功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怀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挪动到子宫后,颠末数次盘据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盘据。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首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经由过程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哺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野生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的发展期间:婴幼儿期—少年期—芳华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2、女孩芳华期普通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3、芳华期的变化(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比方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音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财。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doc

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2、女孩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3、青春期的变化(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动物的生命周期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组成动物的生命周期。

2.动物的寿命。

动物经历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动物延续种族的方法。

包括人类、青蛙、蝗虫等动物,其延续种族的方法是生殖。

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4.人类、青蛙、蝗虫等的生长发育过程。

(1)人类: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胚胎期一胎儿期一婴儿期一幼儿期一儿童期一青春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

(2)青蛙: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的发育类型。

(3)蝗虫: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4)蝴蝶: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新生命的诞生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走向成熟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儿童期:又叫小学年龄期,约6或7~11或12岁。

青春期:约10~20岁。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学科,通过实践和观察,人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定义、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下面将以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为线索,逐个介绍各个知识点。

一、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推理和验证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来研究、解释和改造自然界的学科。

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追求真理和普遍性原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科学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和验证。

1. 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仔细观察,收集、整理和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2. 提出问题基于观察得到的数据和现象,科学家会提出问题,形成研究的初衷。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实验。

3. 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解释或猜测,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工具之一。

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可能的假设,用于指导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4. 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或反驳假设。

实验要求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 数据分析在实验或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会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和推理。

数据分析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等方法进行科学性的判断和评估。

6. 结论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推理,科学家将得出结论,回答研究问题并解释研究现象。

结论应该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普遍性,为科学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和应用提供基础。

7. 验证科学研究不仅要得出结论,还需要通过其他科学家的验证和复现来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家可以通过发表文章、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其他科学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行的评审和批评。

三、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套处理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生物】1.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前者常见于有细胞核的细胞,而后者常见于无细胞核的细胞。

3.生物的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内的性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物质是DNA。

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其他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消化作用、排泄作用等。

【物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3.物质的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上的改变。

【力与能】1.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力的效果:力可使物体受力而变形、运动或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3.功和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能分为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和季节变化。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破坏。

3.空间探索:人类通过航天器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如人类登月、卫星发射等。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解析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主要包括了生物、地理、化学三个单元的内容。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生物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生物的生长是指其体积、体重、形态等的增大。

生物的繁殖是指生物自身能够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生物的适应环境是指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后代。

2.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功能的基本结构。

3.生物的分类:按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共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按藻类、菌类和植物的分类等。

4.植物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植物可以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等。

5.动物的分类:按照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按食性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按体温分为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等。

6.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空气、水、营养物质和适宜温度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空气、水、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7.生命过程:呼吸、营养、运动、感知和繁殖生物的生命过程包括呼吸、营养、运动、感知和繁殖等。

8.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化过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指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变。

二、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图形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图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

3.地球的气候带:维度和海洋影响地球的气候带主要受到维度和海洋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带逐渐变冷,海洋的暖流和寒流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4.地球的水资源:淡水和海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主要分为淡水和海水资源。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单元笔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单元笔记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一单元笔记
一、知识点梳理
1.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而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性。

2.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外部形态、结构、行为等特点,来研究生物的方法。

3. 调查法: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生物的分布、数量、生态关系等的方法。

4. 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生物反应的方法。

5.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二、重点概念解析
1. 生物的多样性:指地球上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各有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2.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薄壳。

三、难点解析
1. 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观察前应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步骤和观察工具。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注重细节。

观察后要及时记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如何进行调查?
答:调查前应确定调查目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调查时应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调查后要及时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果。

3. 如何进行实验?
答:实验前应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时应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实验后要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知识点详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知识点详列

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如纯水、纯铁。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果汁。

2.物质的性质:-机械性质:包括硬度、延展性、可塑性等。

-热性质:包括热膨胀、热传导等。

-物化性质:包括燃烧、氧化等。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外观、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并未改变,如物体的形状改变、物质的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如金属生锈、物质燃烧。

4.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分离:-过滤:用滤纸、滤网等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蒸发: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质与溶剂分离。

-磁选:利用磁铁将带有磁性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浓缩: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从而使溶质浓缩。

-结晶:将溶质在溶液中以固体形式析出,从而分离出纯物质。

5.溶液与溶解度:-溶质: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解度:单位质量的溶剂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6.沉淀与悬浮:-沉淀: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在反应后以固体形式析出。

-悬浮: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以细小颗粒形式悬浮在溶液中。

7.酸、碱与中性:-酸:味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碱:味苦,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中性:指物质的酸性和碱性呈中和状态。

8.pH值与酸碱度:-pH值:酸碱溶液酸碱度的指标,范围为0-14-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

9.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10.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的成因: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降下的雨水酸度较高。

-酸雨的危害:对洁净的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对植物、动物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以及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溶液的成分与特性等。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本文将对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 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关注生命体系的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的结构、功能、发展等。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包括如下内容:1.1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还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1.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生物特征随时间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世界上的生物都是从一个最初的共同祖先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适应。

1.3 植物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的分类、结构、功能、遗传和进化等问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机制,如适应水域生活的水生植物、适应广阔土地面积的草原植物等。

2.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与演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科学。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三大圈层结构、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污染等知识点。

2.1 地球的三大圈层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组成。

地核层是地球最核心的部分,由铁和镍构成;地幔层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较为厚实,由硅、铝、镁等多种元素构成;地壳是包裹在地球表面的一层,主要由岩石组成,是人类生命最终存在的地方。

2.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运动的过程,它由蒸发、凝结、降雨、地下水和河流流动等环节组成。

水循环的正常运作对维护地球健康环境和人类生存非常重要,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对水循环造成影响。

2.3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的状态,严重影响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行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油烟等。

3. 化学化学是探究物质变化规律和组成结构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原子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

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

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

体外受精,体内发育)第二节走向成熟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18.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遗精和月经19.月经: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从卵巢中排出。

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

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一般在10~16岁,周期约为28~30天。

月经周期与卵巢排卵周期一样,但不同时20.遗精: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

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

21.衰老: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22.延缓衰老的方法:科学合理地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运动锻炼等。

23.衰老最终结果是死亡,特征: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最主要特征)。

第三节动物的生长时期24.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26.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

如两栖类(青蛙),有些昆虫(如:蚕、蝶、蛾、蚊、蝇、蜜蜂等):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有蛹期)不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相似。

有些昆虫(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蟑螂、臭虫等):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无蛹期)27.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是生命运动的重要形式,使种族得以延续28.生长时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会受到气候、食物、敌害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

29.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30.动物生殖的多样性(1)受精方式不同①体外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等,特点:一般生活在水中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一般为陆生(2)胚胎发育方式:除胎生,卵胎生外,其余动物均为体外发育(孵蛋,卵行为)①卵生的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鸭嘴兽(哺乳)等;它们的胚胎发育场所在母体体外,营养来源是卵细胞中的卵黄。

②胎生的动物有哺乳类(鸭嘴兽除外),胚胎发育场所在母体子宫内,营养来源由母体通过胎盘供给。

胎生与哺乳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③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是卵胎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但营养来源与母体无关(或很少),而是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31.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即一个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变成2 子细胞。

出芽生殖:水螅进行的无性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即母体发育到一定时候能产生一些芽体,这些芽体从母体上脱落下来,就可以长成新个体。

注:①试管婴儿: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试管里),体内发育,胎生②克隆羊:无性生殖(没有受精),体内发育,胎生③体外受精的一般生活在水中,如鱼类、两栖类,其他大部分生活在陆上的为体内受精④体内发育:哺乳类(鸭嘴兽除外),鲨、蝮蛇,其余均为体外发育(有孵蛋、产卵行为)第四节植物的一生3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植物种类及特性由胚决定。

胚受损不能萌发。

33.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种子不能分成两半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种子能分成两半34.有胚乳种子: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无胚乳种子: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注意特点:一般来说,单子叶植物为有胚乳种子(慈姑除外),不能剥皮也不能分成两半;双子叶植物为胚乳种子(蓖麻、柿除外)能剥皮也能分成两半3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淀粉遇碘会变蓝。

)36.种子萌发时需要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缺一不可)其他条件: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及是否处于休眠状态3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转绿。

3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一般会消失(提供营养) 注:①控制变量法:当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②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自身的子叶或胚乳,跟外界无关 ③多雨时,土壤中水多,导致空气变少,不利于萌发 39.芽的结构有叶原基(发育成幼叶)、顶端分生组织(使芽轴伸长)、幼叶(发育成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侧芽)等部分。

40.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 和 侧芽。

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41.顶端优势:顶芽发育较快,会抑制侧芽的发育。

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42.花的结构43.植物的一生经过受精、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植物的种族是在生长时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注:①植物生长的起点从受精开始,不是种子 ②雄花只开花不结果③果实主要食用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④注意区分胚(种子的结构)与胚珠(花的结构,内有卵细胞)第五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主要为被子植物44.传粉: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豌豆花)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45.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虫媒花,靠 昆虫传粉,特点是:花较大,较鲜艳,有芳香的气味、甜美的 花蜜 ,花粉较黏。

如:桃、月季、橘、牡丹、油菜 、苹果、 杜鹃 等植物的花。

风媒花,靠风力 传粉,特点是:花粉 多而轻 、柱头 分叉 或羽毛状 、能分泌粘液,并且伸出花瓣外面。

如:玉米、水稻、柳树 、 杨、榆等植物的花。

人工授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来传播 花粉 。

46.被子植物受精过程:花粉受到柱头 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 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柱头伸入 子房 ,一直到达 胚珠 。

花粉管内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7.受精后,花萼、花瓣、 雄蕊 、雌蕊的 柱头 和 花柱 一般都凋落。

(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草莓) 48.子房发育成 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 种子, 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 胚 。

49.子房内如果只有 一个 胚珠,受精后果实内只有 1粒 种子,如桃子等。

子房内如果有多个胚珠,受精后,果实内可以形成多粒种子,如西瓜等。

50.植物的无性生殖(1)孢子繁殖:蕨类、苔藓类(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花蕊 (花的主要结构)雄蕊 雌蕊 花药:里面有花粉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里面有胚珠(2)营养繁殖:被子植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夹竹桃、腊梅)、压条(桑、夹竹桃)、扦插(月季、柳树、葡萄)和嫁接(橘、桃)。

嫁接能否成活的关键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

接穗与钻木上长的植物种类不同营养繁殖的优点: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注:①组织培养也为植物的无性生殖第六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51.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于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