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doc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2章复习资料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主要内容1.蜗牛的结构: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足,口(吃东西的地方),壳,要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
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3.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基本上没有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1.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8种无脊椎动物 用鳃呼3.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3节常见的植物1.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多个),雄蕊(1个)组成。
2.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
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4.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
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如蜗牛)非生物(如木茶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不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不能进行呼吸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不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二、观察蜗牛: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1)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2)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4)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5)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4.蜗牛的感觉(1)视觉:蜗牛的眼位于后一对触角的顶端,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2)触觉:蜗牛有两对触角,前一对短,后一对长,触角的触觉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3)嗅觉和味觉:蜗牛的后一对触角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4)听觉:蜗牛没有听觉,实验时用力鼓掌它也没有反应。
题型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判断5.蜗牛的活动和生存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第2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重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物质与我们生活
- 介绍物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空气
- 研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探讨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
- 探索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第三章:水
- 探索水的性质和循环
- 讨论水的净化和节约
- 引导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第四章:燃烧与灭火
- 讲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 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探讨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
第五章: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 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研究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浮沉现象- 讨论密度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光
- 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探讨光的颜色和光的重要性
第七章:电
- 讲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规律
- 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和电阻的概念- 探索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八章:声音
- 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产生
- 研究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 讨论声音在通讯中的应用
这些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二章--生物以及观察蜗牛知识点讲解习题—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典例精讲】1.生物与非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动物、细菌、真菌等往往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生长【答案】D【解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
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能够生长的特征。
3..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小孩打针时会哭C.蜗牛受到刺激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答案】A【解析】BCD都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4.下表中生物的特征与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答案】B【解析】B中庄稼需要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而并不是说明需要呼吸。
5.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能够体现此待征的是()A.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质出墨汁,染黑海水,借机逃跑B.茉莉花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C.马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汗D.黄鼬遇到危险时会放臭气【答案】C5.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种海洋生物。
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________(填字母)。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运动【答案】AB【解析】A、海绵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B、海绵能繁殖后代,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C、能在水中运动不能说明是生物,如纸片也在水中顺水流动。
(完整版)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完整版)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二章观察生物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将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有严整的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蜗牛头部有2对触角,期中长触角上端有一对眼,在触角下方有一张口_,壳具有保护、防止水分散失_的作用,腹足在爬行时能分泌粘液。
4、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种感觉,但没有听觉。
5、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6、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7、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1、(1)握显微镜应握显微镜的哪一部分结构?镜臂(2)载物台是用来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3)在做实验时要用_压片夹固定载玻片。
(4)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5)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时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粗准焦螺旋向前调镜筒下降(“上升”或“下降”)。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_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_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考虑。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定更准确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经过。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物体体积的测量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量筒与量杯的比拟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13.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拟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放大镜:①放大镜一般由玻璃制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②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贴得很紧。
(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头部:触角:有两对,上一对较长,下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眼:生长在较长那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生长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作用。
③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作用:1、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间的摩擦;2、可以传递信息)(3)蜗牛的生理特征: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⑤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料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三、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的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约4.7万种)可分为五大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代表:淡水: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等;海洋:黄鱼、带鱼、鲨鱼等②两栖类: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也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能 ______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______,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 ______,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______,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 ______ ,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______。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 ______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 ______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______,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______。
二、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 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约有 ______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 ______ ,并且拥有外骨骼。
[有四个纲:昆虫纲(典型动物: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蜈蚣、马陆)]4、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有 ______对分节的足,一般有 ______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______。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______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三、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 植物。
2、五大类植物的特征如下:四、细胞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它们的作用如下:细胞 ______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 ______交换;细胞 ______:是细胞进行 ______的场所;细胞 ______:内含 ______ 物质,与遗传有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
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能呼吸④.能进化⑤.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⑥.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⑦.能生殖和发育⑧.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⑨.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施莱登与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魏尔嘨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2、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4、细胞的形态:蝌蚪状,椭圆形,梭形,扁平圆形,长方形等56、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遮光器(调节通光量);8,通光孔;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7、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用平面镜,光线暗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2)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3)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4)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5)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6)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7)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8)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9)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10)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7.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2.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2.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
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4.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6.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组织1.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2.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
3.人体也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
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
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
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
器官和系统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2.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成为生殖器官。
根,茎,叶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有关,称为营养器官。
3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
4.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
5.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6.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食道→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7.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结构与层次1.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层次生物,如草履虫。
2.由许多细胞组成,而且分化出简单结构,但结构相当简单的低等生物,属于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如水母。
2.4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 125 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对生物的分类有 7 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 20 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8 皆为脊椎动物]---------------------4.鱼类:大约出现在 4.5 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 2.4 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 3.5 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牛蛙等)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 3 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 1.5 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 2 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陆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卵生→胎生;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9-16 皆为无脊椎动物]--------------------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 100 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 100 万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