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函[2010]18号)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教高函[2010]18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根据《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经审核,现对你省(市)申报的数控技术专业等10个2010年度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批复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请按照批复公示的建设方案和《项目任务书》,督促立项项目切实落实所承诺的各项规划目标、工作任务、制度保障及建设资金,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开展至少3个月的应用推广。
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与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资源库内容的持续更新,实现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请加强对立项项目建设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履行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责任,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推动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各建设项目分送)教育部二○一○年八月六日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附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批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的指南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自评报告的附录
自评报告的附录为支持报告正文内容真实、客观性所必 须的材料,主要包括:
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时安排及主要内容(标题),任课 教师的情况
本专业所在院系教师的名单、履历 由学校组织的有关德育、体育评估的结论及数据 有关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数据 图书、期刊、音像等教学资料统计数据 实验室主要设备清单 毕业生反馈的有关资料 主管部门对学校整体办学、教学工作的评价或评估结论 学校在评估合格有效期内的有关总结报告(首次评估无此项)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基本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对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 计算机专业规范 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办学单位应根据
社会需要与自身特点,合理设定具体的目标 定位,认证将参照这一目标,考察并评价被认 证单位的办学状况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专家实行任期制,队伍应相对稳定,在参加现场考察 前,应经过相应的培训,能理解计算机专业认证的目 的、办法、内容、要求,以及不同类型培养目标各自 的认证标准,确保认证过程的规范性与可信度
每次参加现场考察的专家一般为5-7人 与被评估院校利益相关或冲突关系的专家应回避 每次考察,认证机构指定专家组组长,组长直接对认
务,不利用专家组成员的身份牟取私利 现场检查期间,不参与被认证单位安排的与现
场检查工作无关的活动 注意保守秘密,凡属于专家组内部讨论情况、
尚未形成正式结论的内容,均不得泄漏。例如, 被认证专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被认证专业改进 建议的讨论内容、专家组成员个人发表过的意 见等
高校工程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工程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和it企业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状况,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了新形势下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发展思路,指出了其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设置、以及实践教学上的具体举措,为工程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程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88-02计算机相关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相关产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其不仅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而且对建设创新性国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拥有庞大的在校生规模,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进入就业市场,但由于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和it 企业市场需求的脱节,使得it企业往往较难直接获得符合其要求的计算机人才,这也造成了计算机人才成为目前制约我国it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年推出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简称cc2006)[1],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归纳为下述的三种类型、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科学型(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
cc2006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发展战略,指出了以“专业方向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并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
特别地,cc2006鼓励不同的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此外,国务院在2011年《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中明确指出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其人才政策中特别强调,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人才,这进一步指明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和需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4.08•【文号】教高司函[2008]71号•【施行日期】2008.04.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71号)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为推动高等理工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申请立项开展专题研究。
经我司研究,决定批准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等5个项目立项,同意14所高校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推广试点工作(名单见附件)。
现将此项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立项项目纳入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由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项目的指导、检查和验收。
二、每个立项项目应在自批准之日起3年内完成。
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将对每个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取消。
项目结题后需提交研究成果与实践总结报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结题验收,并上报我司。
三、为促进立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要督促试点学校专业负责人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意向书》,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试点实施计划,并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备案。
四、立项项目资助经费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筹集,各立项项目要合理使用研究经费,专款专用。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参加试点的高校不得截留、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请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参加试点的高校高度重视立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政策与配套经费支持,确保立项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较大的成果,推动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方向)专业规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方向)专业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5年10月17日近十年来,计算机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在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早期,数学、逻辑、电子学、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是支撑学科发展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程序设计与程序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等成为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行与分布计算、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开始成为新的学科内容,突破了计算机学科原有的专业设置框架,逐渐形成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之下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新格局。
本规范分为五个部分:一、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二、培养目标与规格;三、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四、办学条件;五、主要参考指标。
第三部分的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仅阐明了知识体系、课程设置的总体描述与指导原则,详细内容见附录1与附录2。
在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这部分中,规范从整个专业,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而没有局限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
一、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 主干学科概况计算机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最早出现的学科。
从1956我国高校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算起,到现在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称谓,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
(1) 发展初期(1956—1977年)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这个规划除确定了56项重大研究任务以外,还确定了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6项紧急措施,从而促使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第一个高潮的到来。
到1958年,共有15所高校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有以下特点:1) 专业创始人从国外学习归来,带回计算机新技术。
教育部关于增补、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增补、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7.03.07•【文号】教高函[2007]4号•【施行日期】2007.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增补、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教高函[2007]4号)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各科类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作用,我部在2005年底组建了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有关学科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部分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提出增补、调整委员申请。
经研究,我部对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部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增补、调整(名单见附件一)。
同时因工作需要,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也提出增补、调整委员申请。
经研究,我部对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一并进行增补、调整(名单见附件二)。
请你们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附件一: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增补、调整名单附件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增补、调整名单教育部二○○七年三月七日附件一: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增补、调整名单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王海燕北京语言大学叶云屏北京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李向农华中师范大学林树明贵州师范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朱立群外交学院免去委员:曲星外交学院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陆杰荣辽宁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龚廷泰南京师范大学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刘平沈阳师范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刘瑞武北京联合大学芮必峰安徽大学董广安郑州大学强月新武汉大学彭祝斌湖南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增补秘书长:葛京西安交通大学免去秘书长(保留委员):梁磊浙江工业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徐晓林华中科技大学崔运武云南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王杉北京大学包军东北农业大学冯博琴西安交通大学增补委员:马斌荣首都医科大学裴喜春内蒙古农业大学贺立源华中农业大学仇小强广西医科大学农林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高荣华南京农业大学赵晓春青岛农业大学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王世伟中国医科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兼):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秘书长:刘玉鑫北京大学免去秘书长(保留委员):王若鹏北京大学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刘玉鑫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张力云南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王彦广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余立新清华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雷家珩武汉理工大学免去委员:郑化武汉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贺鹏飞同济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方平首都师范大学康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金振民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金振民中国地质大学增补委员:刘家铎成都理工大学免去副主任委员:高山中国地质大学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潘学标中国农业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刘友宾国家环保总局陈吉宁清华大学孟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易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董德明吉林大学段昌群云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刘友宾国家环保总局孟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易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增补委员:高宝玉山东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陈越浙江大学李学庆山东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潘峰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张酣北京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安胜利内蒙古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余其俊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李扬大连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钟志华湖南大学增补委员:李理光同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郭二军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童慧明广州美术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江楠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林建平同济大学陈文华浙江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蔡志平厦门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毕卫红燕山大学郭永彩重庆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汪惠清华大学刘富强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陈启军同济大学胥布工华南理工大学向凤红昆明理工大学齐勇西安交通大学李炜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张艳上海交通大学甫拉提新疆大学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唐祯安大连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秘书长:曾名勇中国海洋大学免去秘书长(保留委员):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赵丽芹内蒙古农业大学曾名勇中国海洋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李干杰国家核安全局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王兰美山东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张新义山东理工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增补委员:隆威中南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增补副主任委员:马国强东北财经大学增补委员:张中华哈尔滨工业大学韦化广西大学免去副主任委员:冯向东华中科技大学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增补秘书长:张爱林北京工业大学增补委员:吴宝瑞中国人民大学李明清华大学黄侃北京传媒大学杨劼内蒙古大学董国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传峰山东大学姚来昌山东农业大学武建国云南大学免去秘书长:程会强北京工业大学免去委员:郭奋北京化工大学柳中海山东大学附件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增补、调整名单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增补委员:刘清水中国农业大学刘利北京师范大学杨晓军辽宁大学李书源吉林大学刘万国东北师范大学周洪江西师范大学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张伟云贵州师范大学江志学兰州大学张玉萍新疆大学商琳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魏秀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唐晓应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免去委员:张权中国农业大学姜璐北京师范大学宝成关吉林大学傅永生东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规范
现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类型
科学研究
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开发与工程实施
重在制造和开发
信息技术管理与服务
重在对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创建、技术维 护与管理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2019年报告:
2019-2019增长最多的职位
采纳自CCIT 2019
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集成程序设 计技术,人机交互,信息保障与安全,信息 管理,计算机网络,平台技术,系统管理与 维护,系统架构与集成,社会知识与专业素 质,Web系统和技术
其中包含92个知识单元
建议最小必修学时28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知识领域:集成程序设计技术
程序语言概述 (1) 系统间通信技术(5) 数据映射与数据交换(4) 集成编码(4) 脚本技术(4) 软件安全实践(4) 其他相关问题(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
网络基础(3) 路由与交换(8) 物理层(6) 网络安全(1) 网络应用领域(1) 网络管理 (没有标注最少学时的表示可按需安排)
网络系统与数据通信分析员
(设计,测试与评估企业信息系统)
第2位: 增加54.6%;
主要为学士 [23万人] 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应用
(分析用户需求;设计,构建与维护应 用软件)
第5位: 增加48.8%;
主要为学士 [46万人] 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系统
(协调企业计算机系统的构建与维护, 规划未来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46;46;46;
DSP7 离散时间信号 DSP8 窗口函数 DSP9 卷积 DSP10 音频处理 DSP11 图象处理
ELE11 数据转换电路 ELE12 电压和电流来源 ELE(20)
CE-HCI 人机交互 (13)
ESY0 历史与概述[1] ESY1 嵌入式微控制器 [6] ESY2 嵌入式程序[3] ESY3 实时操作系统[3] ESY4 低功耗计算 [2] ESY5 可靠系统设计 [2] ESY6 设计方法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表3-1 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
知识领域
知识单元(551核心学时)
知识单元(选修)
CE-ALG 算 ALG0 历史与概述[1] 法与复杂 ALG1 基本算法分析[9] 度 (35) ALG2 算法策略 [8]
ALG3 计算算法 [12] ALG4 分布式算法 [3] ALG5 算法复杂性 [2]
1、CE方向特点、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计算机工程学是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 程的交叉学科。
计算机工程涉及了计算机、航空航天、 通信、能源、制造业、国防和电子工业等 绝大多数工业领域,设计从细小的微电子 集成电路芯片到芯片的集成系统以及高效 通信系统等高科技产品。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3、知识结构
CE-HCI 人机交互 CE-NWK 计算机网络 CE-OPS 操作系统 CE-PRF 程序设计基础 CE-SPR 社会和职业问题 CE-SWE 软件工程 CE-VLS VLSI设计与构造 CE-DSC 离散结构 CE-PRS 概率和统计
应用技术
计算机设计竞赛(大赛简介)
附件4: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介1.大赛历史“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下面简称“大赛”)的前身就是“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开始时参赛对象就是当年在校文科类学生。
在第三届开始,因得到理工类计算机教指委的参与,参赛对象发展到当年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
至第五届,又因得到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的支持,参赛对象遍及当年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
“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决赛时间在当年7月20日前后开始,直至8月下旬结束。
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44场次。
具体说来,2008年与2009年两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单独主办;2010年与2011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
2012年开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
2018年(第11届)就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及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主办。
大赛先后受到周远清(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陈国良(中科院院士、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廉(原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晓明(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王路江(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向农(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原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等有识人士的肯定与支持,特别就是周远清会长自始至今一直关注、支持、指导与帮助大赛,她们先后出席了相应大赛决赛的现场活动或颁奖仪式。
2.大赛性质(1)大赛始终以“三安全”(竞赛内容安全、经济安全、人身安全)为前提,内容遵循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保证大赛内容不出问题;大赛委托承办学校依据国家财务规定主管经费,大赛组委会不管钱,以保证经济上不出问题;大赛把参赛人员(包括选手、教练、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志愿者等其她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以保证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
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思维的结构mooc答案
一绪论1下图源自以下哪份文件的封面()A.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49(3).B.Denning P J, et al.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1989, 32( 1) C.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 Computational Science: 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EB/OL].https:///pitac/reports/20050609_computational/computational.pdf, June 2005.D.ACM / IEE E-Curriculum 2001 Task Forc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Computer Science. IE 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nd ACM Press, 2001.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2下列有关计算学科的定义及其根本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进行的系统研究,包括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
B.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C.学科的根本问题隐藏于学科基本问题之中,或者说,是学科所有问题之中最基本的问题。
D.计算学科不包括对计算过程的分析以及计算机的设计和使用。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3下列有关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的概念为我们认知学科提供了一个模型。
B.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是对计算学科一个高度概括。
C.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横向一维由抽象、理论、设计等3个过程组成,根据CS2013报告,其纵向一维可划分为18个学科知识领域。
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与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模块化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文件,指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始普及但发展不平衡,导致高职新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顺利实施,也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
即使是按录取分数编为同一个班上课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
程度好的学生反映吃不饱,希望教师多讲、讲深;而程度差的学生对教师的正常授课都难以消化,师生双方都有怨言。
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的加大了教学难度。
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改方案的实施从2009学年度上学期开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新生入学后,在军训周首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考试(机考),然后按成绩分级教学。
计算思维——精选推荐
计算思维1. 计算思维是什么?198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肯尼斯·威尔逊在他的获奖演讲中提到计算在他的⼯作中扮演的重要⾓⾊,他认为计算是所有科学的研究范式之⼀,区别于理论和实验,所有的学科都⾯临算法化的“巨⼤挑战”。
所有涉及⾃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都需要借助计算,使⽤计算模型做出新发现和推进学科发展。
他的⼯作和对于计算⽅法的⼤⼒推荐,激发了⼈们对于计算科学的认识和重视。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学的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为了帮助⼈们更好地认识机器智能的不解之谜,发表了题为 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章,提出了⼀种建⽴在计算机处理能⼒及其局限性基础之上的思维⽅式——计算思维。
她认为,计算思维就是运⽤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类⾏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度的⼀系列思维活动,能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系列的观点和⽅法,它可以更好地加深⼈们对计算本质以及计算机求解问题的理解,⽽且还能克服“知识鸿沟”,便于计算机科学家与其他领域专家交流[2]。
2007年,周以真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学成⽴了计算思维研究中⼼,并修订了该⼤学⼀年级学⽣的课程,籍此培养该校⾮计算机专业学⽣的计算思维能⼒。
2008年,周以真进⼀步指出计算思维是⼀种分析思维,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会⽤到数学思维,在设计和评价复杂系统时会⽤到⼯程思维,在理解概念时会⽤到科学思维。
可以看出,计算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应⽤。
计算思维不是要让⼈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是要培养有效使⽤计算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需的⼀组⼼智⼯具集。
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 2008 年在对CC2001( CS2001) 的中期审查报告《CS2001 Interrim Review》(草案)中明确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起,并要求该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
此外,卡内基·梅隆⼤学在美国国家科学基⾦会( NSF) 的⽀持下,设计了⼀门全新的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思维基本概念的课程。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摘要:在分析计算机导论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计算机导论的5个引导作用,即知识引导、方法引导、思维引导、意识引导和职业引导。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这5个方面的引导,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知识引导;方法引导;思维引导;意识引导;职业引导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当属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协会(IEEE-CS)和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在各个时期联合发布的“计算教程”。
1991年,IEEE-CS/ACM联合发布了“计算教程1991(Computing Curricula 1991,简称CC1991)”。
之后,又陆续发布了CC2001、CC2004和CC2005。
自CC1991发布后,我国计算机教育界就开始跟踪分析工作。
CC2001推出后,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等学术团体的专家在参考CC2001的基础上,在2002年出版了研究成果《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在广泛调研我国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不同类型的IT企业的基础上,并借鉴CC200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编制并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上述文献不仅对我国各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均把计算机导论列为核心课程之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简单地说,计算机导论的主要作用就是“五导”:导知识、导方法、导思维、导意识、导职业。
1导知识按照教学计划,虽然中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但是,由于受重视程度、教学时间、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所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很少,大多数同学只是会一些Windows、Word等常用软件的简单操作。
进入大学后,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具体的专业课程之前,先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对于降低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教育技术大事记
中国教育技术初创时期(20世纪初期)1922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 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 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 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1932 7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193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了《电影年鉴》,反映了当时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的观点。
1936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1937 7月,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七月七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各地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1940 11月,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 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1943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同年,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 卓有成绩, 应予嘉奖”的嘉奖令。
1945 5月27日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6 4月,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 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6月18日,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1947 3月,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 后改为直观教育馆) ,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1948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应用
1引言“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础要求》(白皮书)中提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进入21世纪,开始了计算机教育深化提高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1.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对的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实践能力差的情况.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部分理论性强、较抽象、枯燥无味,实践课不知道该做什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1.2.1系统性.不仅仅只是实践操作,理论、概念、知识等系统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1.2.2工具性.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从业者所置身其中且不得不面对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的环境,是完成本职工作、提升职业素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1.2.3针对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将要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对计算机技术有不同的要求.1.2.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任务实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组织者和驾驭者,真正将“以人为本、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渗透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的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应用刘春荣(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对的学生计算机知识起点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实践能力差的情况.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任务设计和实施,并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259-03Vol.28No.6Ju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上)2012年6月259--习目标十分明确.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设计为主线,提炼教学知识点.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学习者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不断获得的成就感,不再是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初学者带来的茫然.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分为教师讲授的静态教学结构和师生交互的动态教学过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按照常规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讲授;第二部分是教师将教学要点以任务的方式下发给学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利用机房实验环境,围绕任务主题展开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协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如图1所示.3.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中,任务是最重要的.好的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随着任务的完成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因而任务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1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适应,且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将使得学习更直观、更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易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3.1.2确定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1.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有关线索,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学生围绕任务主题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新知识、获取相关资料.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3.1.4成果展示、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3.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实施在讲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概论时,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计算机的发展及现状.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从而获取知识.同学之间讨论交流、交换意见,最后总结归纳,完成了任务.这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起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牢固的掌握了该部分的知识.针对办公自动化软件这部分知识,详细分析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毕业找工作需要简历,设计了一个任务:制作一份自我介绍.下达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如何制作自我介绍,由学生自己分析任务、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涉及哪些知识点、如何展示出来.经过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PPT制作展示自我简介,简单讲解以任务为主线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难点.之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分析至少应该从基本情况、简历、兴趣爱好、联系方式这四方面进行自我介绍.在基本情况部分需要Word文字处理软件来制作,简历部分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进行制作,通过超级链接把制作好的基本情况和简历链接到自我介绍的PPT中.联系方式通过超级链接方式链接到图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260--电子邮箱上.完成基本的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对“自我介绍”进行完善.例如,在兴趣爱好部分,通过PowerPoint插入了图片、音频和视频.进一步美化“自我介绍”演示文稿.完成本任务,需要把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技巧揉合在一起,力求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应用实践中.3.3任务评价对学生取得的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与评析,由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程度不一样,对学生现在和以前掌握知识的程度作纵向的比较,给予相应的表扬.学生不但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4教学效果分析4.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完成任务依靠自己探索、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找到解决任务的方法,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法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在大学里,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起点不一样.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意思,而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的局面,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符合自己特征的学习任务,符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4.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结束语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这种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也应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真正整体地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 [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2〕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催贯勋,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261--。
计算的学科与职业
9.1 IEEE/ACM《计算课程体系规范》的相关要求
“ 国际ACM/IEEE计算课程体系规范(Computing Curricula,简称CC规范)是美国计算机学 会(ACM)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IEEE-CS)联合组织全球20个国家的50 位相关领域计算机教育专家共同制定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该 规范已历经CC1991、CC2001、CC2005三个重要版本,是国内外一流计算机专业制定课程 体系时的重要指导。
9.1.2 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的现状
“ 以《规范》为基础,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后来陆续推出了计算机类 其他专业乃至专业方向的规范,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和试点工作,为我国计算机类 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包括《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 的计算机类专业教育进入到依据国家标准开展人才培养的阶段。
9.1.1 胜任力培养实践
“ 知识对应胜任力的“了解”维度,是对事实的理解。在CC2020报告中,知识被分为计算知 识和基础专业知识两个维度。其中,计算知识元素分为6类,包括人与组织、系统建模、软 件系统架构、软件开发、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专业的知识元素被分为13项:分析和批判性 思维、协作与团队合作、伦理和跨文化的观点、数理统计、多任务优先级和管理、口头交流 与演讲、问题求解与排除故障、项目和任务组织与计划、质量保证/控制、关系管理、研究和 自我入门/学习者、时间管理、书面交流。 技能是指应用知识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技能表达了知识的应用,是胜任力的“诀窍” 维度,又分为认知技能和专业技能,其中认知技能分为6个技能等级:记忆、理解、应用、 分析、评估和创造。专业技能包括沟通、团队精神、演示和解决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定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我院教学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对学院教学改与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作用,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工作规定。
第一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构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2人,由副院长担任;委员4〜6人,受聘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条件是:熟悉教学规律、掌握和严格执行教学规范、教学经验丰富,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学术水平较高,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秘书1人,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兼任,处理日常工作。
第二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检查督促教学方针的贯彻落实,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建设与发展的全性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具体建议。
2.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学院领导下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咨询、督导的组织机构。
3.审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对各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关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学质量评估问题研究,审议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方案及实施办法。
4.研究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指导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审议新专业建设规划及实验设备投资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6.审议教学研究项目、修订教学计划、评审优秀教师、鉴定各项教学成果。
7.检查学院资料室、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及设备的运行情况,总结管理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设备(施)利用率。
8.指导教学督导工作,对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提出意见。
9.总结交流教学改经验、提出专业建设与改的建议。
10.对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提出的教学工作反馈意见,进行决议,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制度1.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学期召开1〜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基本文件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认证程序与 方法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认证指标体 系与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申请表(自评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申请表(自评报告) 格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专家遴选与培训办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认证的指标体系框架
1. 2. 3. 4. 5. 6. 7. 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生源与毕业去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专业培养目标
自评报告的内容
自评报告正文字数限定在12000字以内 内容包括 字以内,内容包括 自评报告正文字数限定在 字以内 内容包括:
学校与院系概况 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生源与毕业去向 特色项目
非首次认证的单位应描述自上次认证以来的改进与发 展情况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认证过程的规范化
认证过程应严格按照“ 认证过程应严格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认证程序与方法” 专业认证程序与方法”执行 认证过程中使用的表格、报告、 认证过程中使用的表格、报告、文件格式 由认证机构统一制定 认证机构按照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 认证机构按照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 向申请认证单位收取认证费, 向申请认证单位收取认证费,认证过程中 全部费用由认证机构支付
什么是计算机专业认证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对象是经教育部批准或 备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育所 在高等学校,并至少已有三届毕业生。 在高等学校,并至少已有三届毕业生。 认证工作由教育部领导并委托社会独立机 构实施 认证对被认证专业的办学目标与状况进行 考察与评价,并就该专业是否能够达到其 考察与评价 并就该专业是否能够达到其 办学目标要求作出结论
有利于社会对办学单位的了解与信任 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基本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对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 计算机专业规范 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办学单位应根据 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 办学单位应根据 社会需要与自身特点,合理设定具体的目标 社会需要与自身特点 合理设定具体的目标 定位,认证将参照这一目标 认证将参照这一目标,考察并评价被认 定位 认证将参照这一目标 考察并评价被认 证单位的办学状况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现场考察的准备
专家组: 专家组:
在现场检查之前应仔细阅读《 在现场检查之前应仔细阅读《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 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 并认真阅读申请 学校的自评报告, 学校的自评报告,认证委员会对该专业现场检查工作的要求 制订现场检查工作计划, 制订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确定现场检查重点 明确每人的职责和任务 与相应院系负责人商定有关事宜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认证突出以学生为本
办学目标定位应在学生出口描述上得到具体的 体现 关于办学条件的考察与评价应从定量描述资源 拥有状况转向学生有效利用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考察除侧重过程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外, 教学过程考察除侧重过程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外, 应涉及内容与效果 侧重关注大多数学生的状况 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认证的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自评与自评报告
申请者所在学校对申请认证学科进行自评 相关院(系 按照规定格式撰写自评报告 按照规定格式撰写自评报告,该报告是计算机 相关院 系)按照规定格式撰写自评报告 该报告是计算机 专业认证的重要依据,其内容要体现客观性 其内容要体现客观性、 专业认证的重要依据 其内容要体现客观性、综合性原则 申请者必须提供支持自评报告真实客观性的材料,作为报 申请者必须提供支持自评报告真实客观性的材料 作为报 告的附录 认证机构在收到自评报告后一个月内(寒暑假除外), 认证机构在收到自评报告后一个月内(寒暑假除外), 应对自评报告做出整体评价。可产生下面两种结论: 应对自评报告做出整体评价。可产生下面两种结论:
通过。 个月以内组织、 通过。于2个月以内组织、派遣认证工作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 个月以内组织 不通过: 自评报告的内容未达到《认证标准》的要求, 不通过 自评报告的内容未达到《认证标准》的要求,而学校又 不能提供新的证据加以说明。 不能提供新的证据加以说明。本次认证工作终止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自评报告的附录
自评报告的附录为支持报告正文内容真实、 自评报告的附录为支持报告正文内容真实、客观性所必 须的材料,主要包括: 须的材料,主要包括:
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课时安排及主要内容(标题 教学大纲,课时安排及主要内容 标题),任课 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课时安排及主要内容 标题 任课 教师的情况 本专业所在院系教师的名单、 本专业所在院系教师的名单、履历 由学校组织的有关德育、 由学校组织的有关德育、体育评估的结论及数据 有关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数据 图书、期刊、 图书、期刊、音像等教学资料统计数据 实验室主要设备清单 毕业生反馈的有关资料 主管部门对学校整体办学、 主管部门对学校整体办学、教学工作的评价或评估结论 学校在评估合格有效期内的有关总结报告(首次评估无此项) 学校在评估合格有效期内的有关总结报告(首次评估无此项)
办学定位 毕业生描述 实施方案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计划与目标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学实施Βιβλιοθήκη 手段 过程 考核 研究 学生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目的
有利于被认证专业的发展
明确办学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明确办学目标 适应社会需求 强化目标与过程控制,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目标与过程控制 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建立办学声誉,促进国际认同 建立办学声誉 促进国际认同
研究型认证着重考察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和过程, 研究型认证着重考察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和过程,毕 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工程型着重考察学生工程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环境和过程 应用型着重考察学生沟通能力与满足技术服务需求能力的培养 环境和过程。 环境和过程。 (后两类就业状况是重要参考指标 后两类就业状况是重要参考指标) 后两类就业状况是重要参考指标
被检查学校: 被检查学校:
认真阅读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 认真阅读认证专家组工作指南 按照要求考察活动做出安排 为专家组准备一间工作(会议) 为专家组准备一间工作(会议)室 陈列检查所要求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等资料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现场考察的活动
专家工作组主要通过以下活动对认证内容进行全面考 察与评价: 察与评价:
师资队伍
数量与稳定性 学历背景 教学介入 专业与技术能力 科研与培训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学条件与利用
经费 实验条件与利用 图书资料条件与利用 网络条件与利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规范与文档 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保障措施 毕业生跟踪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计算机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
申请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单位均应满足教育 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专业认证侧重于考察与评价办学单 位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的理念、条件、 位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的理念、条件、 实施过程与效果 计算机专业认证工作由常设的认证机构组 织实施,办学单位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申 织实施, 请,按照规定进入认证程序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生源与毕业去向
生源 毕业生去向 典型毕业生 标志指标 社会奖学金来源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计算机专业认证与分类培养
对应于计算机专业规范的四个培养方向,申请认证单位 对应于计算机专业规范的四个培养方向 申请认证单位 可以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归于科学型、工程型、 可以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归于科学型、工程型、应用 服务) (服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 认证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在上述三个类型中有不同的 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认证指南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 (2006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内容提要
什么是计算机专业认证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基本过程 认证的主要内容 自评报告 现场考察 认证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
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
拟接受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单位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 拟接受计算机专业认证的单位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 申请者应仔细研究有关计算机专业认证的文件 认证机构进行资格检查, 认证机构进行资格检查,并通知被接纳的申请者提交 自评报告 认证机构指定认证专家研究自评报告, 认证机构指定认证专家研究自评报告,并进行现场考 察,其间按需要要求申请者提供补充材料 在自评报告与专家现场考察报告的基础上, 在自评报告与专家现场考察报告的基础上,认证机构 作出认证结论 被认证单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就认证结论提出意见 认证结论向社会公布, 认证结论向社会公布,同时公布通过认证单位的自评 报告等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