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谈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之一,对整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经济体制的失效。
苏联拥有一个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但由于缺乏市场机制和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低效率。
这提醒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发展的关键。
2. 政治体制的稳定与民主:苏联解体是因为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和缺乏真正的民主。
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众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这种政治体制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对苏联政权的不信任和不满,使得解体变得不可避免。
因此,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并实现真正的民主,是一个国家确保政权的合法性、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 民族问题的处理: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苏联由多个民族组成,而苏联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犯下了许多错误和不公正。
民族主义情绪的剧增导致了日益增长的民族矛盾和分离主义运动,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处理好民族问题,尊重各个民族的权益,是确保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4. 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国家迅速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
这一过程表明,一个独立的国家需要具备自主权,包括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等。
同时,它们还需要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经济繁荣和国家发展。
5. 打破信息封锁:苏联解体前,苏联政府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封锁,使得苏联公民对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这导致了广泛的不满和社会运动。
因此,打破信息封锁,建立透明和公开的政府,是一个国家确保政权合法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丰富多样,上述仅为一部分。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是特殊的,不同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革方案。
我们应从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困境,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回顾了20世纪末苏联崩溃的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这场历史事件不仅对苏联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
首先,苏联解体暴露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弊端。
苏联的一党制和高度集权化的国家管理体制削弱了地方自治和民众参与决策的能力。
这种垂直管理结构导致了决策过程缓慢、权力滥用和腐败蔓延。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促进民主决策和权力分散,并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
其次,苏联解体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苏联经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市场机制的缺失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
在进行经济改革时,需要更好地平衡政府的引导作用与市场的自主性,鼓励市场竞争、创新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国民福利的提高,避免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稳定。
第三,苏联解体提示我们重视民族和宗教问题。
苏联内部存在多民族和多宗教的社会结构,长期以来苏联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充分。
这导致了民族冲突、仇恨和分离主义情绪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和宗教的权益,促进民族和谐与和平共处。
第四,苏联解体也暴露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问题。
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陷入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国际秩序遭到重新调整。
这提醒我们应该建立稳定、公正和平衡的国际秩序,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寻求共赢和谐发展。
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力量,保持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总之,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警惕中央集权和官僚主义的弊端,推进地方自治和民主决策。
同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我们还应该重视民族和宗教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多元共存。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需要坚持和平发展、多边主义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建立稳定、公正的国际秩序。
只有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一、背景介绍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发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以及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以期能够吸取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二、政治体制的不稳定性1. 缺乏民主和权力制衡机制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民主和权力制衡机制。
在苏联时期,政府权力高度集中,没有独立的司法系统和媒体监督机构,导致了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的严重存在。
2. 民族问题的矛盾激化苏联由众多民族构成,但在统一国家框架下,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这种民族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爆发点。
3. 中央集权导致的经济问题苏联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经济资源的分配高度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决策,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经济体制的失效1. 计划经济的缺陷苏联采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资源配置效率低、刺激创新动力不足等。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失去竞争力。
2. 腐败和浪费苏联解体前后,腐败和浪费问题日益严重。
官员们滥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导致了经济资源的挥霍浪费。
这种腐败和浪费现象正是苏联经济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私有化的困境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过程中,资产的集中和少数人的独享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国有企业被转手给少数人控制,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四、民主转型的困境1. 制度的建设与转型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试图从共产主义制度转型为民主制度,但面临了巨大的困境。
这些国家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建设经验,整个转型过程充满了挑战和阻力。
2. 社会动荡与政治权力争夺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国家出现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权力争夺的局面。
政治派别的分裂和利益的冲突使得国家难以实现和平的政治过渡和经济发展。
3. 国际影响与外部干预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国家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干预和影响。
浅析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及教训
浅析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及教训作者:陈文浩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作为曾经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的一夜之间的解体轰动了全世界,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迅速解体,其原因必定是多种因素集合于一体。
在我国,认真研究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与国内发展文明史作出了对比,得出了人民生活水平决定政府兴衰的观点,决策者在管理和治理国家时候应该认真考虑百姓的利益。
在我国,认真研究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联;经济;苏联解体;粮食;中西对比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69年历史的苏联划上句号,彻底解体。
苏联四分五裂,放弃了社会主义体制,并用资本主义体制来代替。
苏联的解体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中吸取什么教训?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
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客观原因,也包含有主观原因。
但在研究和探讨什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时,学者们见仁见智,智者见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
有理论滞后说,有经济发展落后说,有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有民族冲突说,还有西方和平演变等等。
一些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它反映到经济发展模式上,产生了备战性和准战时性特点,即经济发展的粗放性,经济结构的超重性,经济体制的集中计划性和对外关系的封闭性。
这些特点造成了以下弊端:(1)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2)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不能充分解放;(3)抑制科技发展进步;(4)经济规模大浪费大,高消耗低效益;(5)与世界脱节。
而斯大林之后的多次改革都没有跳出这一模式,结果导致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僵化,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束缚了地方、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个经济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最终衍化为苏联解体的主导性因素。
居安思危——苏联解体、苏共垮台20年的思考
居安思危——苏联解体、苏共垮台20年的思考李慎明1991年8月24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了两项震惊世界的消息:一是‚苏共中央不得不采取自行解散这个艰难但又是唯一合理的决定‛;二是‚我不认为我本人今后还能够完成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责,我将辞去自己的所有职权‛。
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总统府圆屋顶上苏联国旗悄然落下,苏联自此成为‚过去时‛。
转眼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即将走过20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在此时节,思考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何在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各种观点杂陈纷争,目前有一种观点仍颇有影响力,即认为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也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果真如此?回答之前,不妨深入分析这个所谓的‚斯大林模式‛。
第一,不能把苏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与具体管理体制机制笼统地称为‚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有根本性的区别。
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是管方向的,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国体;具体管理体制机制是在方向确定以后实现这一方向的具体办法,是解决‚如何为﹑怎么为‛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政体,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基本上是符合苏联国情的,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但是,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还没有经验,再加上斯大林某些理论观点和个人作风等原因,苏维埃政权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比如,‚二战‛结束和战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之后,没有及时对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发扬不够,法制不健全,甚至出现个人迷信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但不是根本的、必然的、直接的原因。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精编版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一)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苏联是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理想而自愿组成的,数十年里发展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苏联模式的历史局限性、苏共和联盟中央的各种严重政策错误,苏联人民深知国家分裂和政治动荡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民族分离、主权要求和共和国独立活动愈演愈烈,所以坚持国家统一是最为重要的。
(二)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保持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也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遵循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人为地否认民族矛盾和问题(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五)建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国家体制,是一场失败的试验(六)区分民族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界限,坚持用政治和法律方式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七)淡化民族意识,树立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的观念(八)赋予民族自决权新含义,以淡化民族自我意识和有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九)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关系(十一)坚持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十二)政策是党的生命,既要防“左”,又要防右,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腐败导致党衰国亡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官僚特权阶层与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同流合污集体背叛完全是为了私利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由于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西方国家采取“和平演变”策略;国内贪污腐败盛行;各个加盟国各个民族之间矛盾愈演愈烈等原因导致苏联解体。
从上面苏联解体的原因里,我们可以吸取以下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分析
苏联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个曾
经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制度腐败,经济萎靡,社会
矛盾激化等等。
苏联解体对我国深化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具体如下:
首先,政治制度必须具有足够的包容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苏联在政治制度上
出现了严重的僵化,导致改革难以进行。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政治
制度也需要有所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并通过对话和妥协来
解决分歧。
其次,经济制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苏联在经济制度上也存在着缺陷。
计划经
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不能激发人民的积极性。
与此相反,市场经济是更加灵活
的经济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在我们的国家中,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
主要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最后,改革和发展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
苏联的解体,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失败,还反映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苏联政府未能解决人民的诉求,导致最终的矛盾爆发。
这告诉我们,国家和政府必须始终关注人民的需要,为人民谋利益。
总之,苏联解体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利益之间
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启示加强改革,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让人民切
实受益。
苏联解体对我国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的启示,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经济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属性。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
也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统治。
三、对外方面,坚定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范和平演变。
要认清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实质,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对借口人权问题的挑衅活动要坚决回击.
四、对内方面,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决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避免民族矛盾。
而对借口民族宗教事务进行的分裂国家活动必须严厉打击。
房宁谈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
房宁谈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核心提示: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我们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不在于改革要不要改,而在于怎么改。
第二,改革是充满了风险的,这是最大的共识。
改革也许会带来好的,也许会带来坏的,我们再不能把改革单纯地作为一个好东西,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嘉宾简介:房宁,1957年6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以其独特的“第三世界视角”观察、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变化,揭示在资本全球化条件下的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于当代民族主义复兴的历史背景做出了新的诠释。
代表性著作:《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等。
对苏联解体的认识影响了中国20年来的历史凤凰网历史: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至今已有20年,以您的研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宁:苏联解体原因讲了20年,苏联解体如同苏联诞生一样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至于苏联解体什么原因,我觉得具体内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历史,需要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解密。
我觉得人类历史充满了奥秘,几乎是难以破解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一样的,历史规律难以认识,但人们又不断地去探求历史规律,而探求历史规律的重要方法就是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认识,重大历史事件是探究历史奥秘的窗口。
历史并不是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可以认识的,认识历史需要机遇期。
讲苏联解体我都是就苏联解体以外的话题来说,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认识,影响了2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今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经验和三大挑战》,三大经验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我认为从苏联解体以来,我们有三大学习,非常重要的学习就是从苏东剧变中汲取经验教训。
苏联解体给我国的教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在苏联解体几年之后,对其解体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从中科学地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成为我们难得的反面财富。
(一)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苏联是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共同繁荣昌盛而自愿组成的,数十年里联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从一个资源大国发展为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和军事大国,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综合国力成长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在其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苏联模式的历史局限性、苏共和联盟中央的各种严重政策错误,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在联盟范围内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通过改革开放逐步解决的。
苏联人民深知国家分裂和政治动荡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民族分离、主权要求和共和国独立活动愈演愈烈,对联盟命运构成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以庄严的投票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联盟前途举行全民公决,全苏1.86亿选民中80%以上参加了投票,投票者赞成保留苏联的占76.4%。
毫无疑义,苏联解体是违背苏联大多数人民意愿的。
苏联解体破坏了统一的经济空间,给各共和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原苏联范围内进行地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各共和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5%,高于欧共体内部的交换比例(16%);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俄罗斯为57%,乌克兰为79%,其他共和国均在85%以上。
苏联解体以后,原有经济联系遭到破坏,给各独立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1992年),独联体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20%,其中俄罗斯下降19%,乌克兰下降14%,哈萨克下降13%。
苏联解体20年反思
苏联解体20年反思作者:徐向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12期苏联解体的根源的确是体制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所有弊端使苏联共产党在人民中丧失了威信,使人民对政权、经济和社会失去了信心。
从长远上看,改革势在必行。
问题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当时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改革的战略选择上、在改革步骤的控制上都存在严重的失误,既没有一套整体的改革战略,又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
中国学者研究苏联解体的主要特点在我国,有关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20年来一直没有沉寂过,其中以上世纪90年代为最热,除了发表在各种学术杂志上的文章,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著作。
其中尤以宫达非主编的《苏联剧变新探》(1998)、陆南泉和姜长斌主编的《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1999)为代表,这两本书都强调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剧变的“深层根源”,体制问题是根本。
最近几年,中国学者研究苏联问题的重心依然放在探究苏联社会主义失败、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从苏联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上,只是研究的方法有些改变,更重视利用解密的档案去梳理历史,探究苏联方方面面的问题,出版了《苏共执政模式研究》(2010,周尚文等著)、三卷本《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2009,沈志华主编)、三卷本《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2011,陆南泉等主编)等著作。
纵观这20年,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思路和范畴没有太大的变化,总体来说,研究者都同意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因素造成: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际的、政治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等。
研究的视角包括体制原因、执政党问题、民族问题、改革失误或者是个人因素等几个方面,观点上变化不大。
不过谈论西方“和平演变”的声音不多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随着苏联史问题研究的深入,国内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两派,在是否存在“斯大林模式”、俄罗斯是否掀起重评斯大林热、斯大林大清洗的数字等问题上说法不一。
国内学界有关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下面几个角度:思想理论滞后。
中国百姓如何看苏联解体20年
中国百姓如何看苏联解体20年作者:魏莱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2年第2期19 91 年的12 月25 日,苏联解体。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0 年后的今天,世界多国媒体都在回顾20 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许多中国人也在重新思考和审视苏联解体的根源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2011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在全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对此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过半数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政策、僵化的制度和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而近七成人不同意“苏联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的错误”的观点。
对于这个结果,多名中国专家认为,从《共产党宣言》出版那时起,就存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不能从苏联当年没搞好建设就得出社会主义没有生命力的结论。
中国老百姓希望中国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改善民生、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改革,这是把苏联道路与中国道路相比较得出的理性结论。
半数受访者认为制度僵化等问题是苏联解体最大原因时隔20 年,中国民众现在对苏联解体的感受是什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受访公众的感受差异颇大:怀有“惋惜”心情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占31.7%;感受“复杂”的人员27.9%;对苏联解体表示“痛心”、“高兴”或“庆幸”的比例分别为10.9%、9.2%、8.7%,还有11.6%的人对这一事件“没感觉”。
对当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受访公众的看法则比较平均:有52.7% 的人认为“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45.7% 的人认为是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改革”路线的结果;41.0% 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在世界范围内搞霸权主义,拖垮了经济”;37.0%的人认为苏联解体是“ 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29.9%的人表示“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是主要原因。
其中,15 岁至29 岁的青年受访者或本科及以上高学历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是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均高于60%。
苏联解体的反思
苏联解体的反思作者:李开盛来源:《澳门月刊》2011年第07期中国目前之所以难以实行渐进式改革,归根到底在於“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这点极其类似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如何避免苏联式的解体结局,是压在执政党、知识分子乃至普通老百姓心头的问题。
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祭,如何避免苏联式的结局仍然是压在执政党、知识分子乃至普通老百姓心头的问题。
对苏联解体教训的认识更是深刻影响了1991年以后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而主流认识中的一些误区也对我国的改革事业形成了误导。
概括起来,这些认识及其误区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把苏联解体的责任主要归咎於戈尔巴乔夫,而忽视之前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不改革在导致苏联解体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认为渐进式政治改革要比激进式政治改革好,这从道理上没错,但在实践中常常蜕变为不搞政治改革要比搞政治改革好;第三,通过强调先经后政的改革要比先政后经的改革好,只注重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在改革次序上的纵向联繫,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横向联繫。
下面分而述之。
一、谁应该对苏联解体负主要责任关於苏联解体的责任,已有很多种说法。
但在中国的官方认识中,实际上认为戈尔巴乔夫应该负主要责任。
这种观点认为,正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放松了党对政权的控制,才最终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解体。
由於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要是政治改革,出於对重蹈苏联覆辙的恐惧,不仅是我们的执政党,甚至也包括一些普通民众,也对政治改革持警惕态度,导致中国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陷入事实上的停滞状态。
在笔者看来,戈尔巴乔夫当然对苏联解体负有责任,但不应负主要的责任。
在他上台执政时,苏联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危机事实上已极为严重,经济结构长期僵化导致社会消费品的生产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对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超常规投入已经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经济的资源与活力;由於人们对政权与社会的长期不满,各种犯罪、怠工、酗酒现象严重(这导致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反酗酒”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世界能源价格下跌,导致支撑苏联经济与粮食进口的外汇资源开始枯竭;国际上美国重新发动攻势,而苏联则陷入了不断流血的阿富汗战争中。
苏联解体的教训
苏联解体的教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五年了。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垮台是74年,苏共则存在了88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苏共高层应负的责任苏联死于自杀而不是他杀,并且是慢性自杀这是世界公认的结论。
因此,总结苏联垮台的教训,从执政党内部人为的因素中去分清责任,首先要从党的最高层找出直接动因。
最高层管的是方向、路线,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权、政策策略的制定权。
指导思想和政策策略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事关党的生命,是最最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论述告诉我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领导人再正确搞好一个国家难,但如果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或当了叛徒搞垮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容易,因为前者遭到敌人强烈反对、后者是里应外合。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以无与伦比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车轮,给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迎来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空前高涨。
但是,自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这个革命的火车头渐渐地刹车、拐弯,到了戈尔巴乔夫就翻车了。
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起于赫,止于戈,是附和历史事实的。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寒始于立冬,而不应归于盛夏。
说苏联解体起因于列宁,说斯大林应对苏联解体负责,是崽卖爷田爷负责的唯心史观。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想搞垮苏联的话,那么戈尔巴乔夫的同事以及以前的苏联领导人,一个相当的多数都不能简单地这么说,因为他们生前当政时讲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甚至死后还都戴着马克思主义者或共产主义战士的桂冠。
应当承认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苏共自赫鲁晓夫开始走上了一条垮台之路,要是他们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为自己走赫鲁晓夫的路而后悔莫及。
他们在位时,也许为眼前局部利益所迷惑,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也许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拉大旗做虎皮,为掩盖自己的错误找依据,而他们自己并不承认是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干了背离马列主义的事,始终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新贡献。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四点影响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四点影响俞邃来源:2011年12月26日环球时报苏联演变包含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两层意思。
苏联解体20年了,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看得越来越清晰。
第一,敲响了警钟。
苏联演变促使中国增强忧患意识。
首先是增强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能力的意识。
苏联共产党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系纽带。
党垮,国家必然垮,苏联解体乃是苏共垮台带来的直接后果。
苏联的信仰危机首先是从党内出现并泛滥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应引以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其次是增强防范和应对外部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意识。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尽管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低估。
西方为促成苏联和平演变,花了几十年工夫。
针对苏联东欧剧变,邓小平审时度势,站在战略高度,先后形成“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再次是增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意识。
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日,正是苏联陷入停滞时期最严重之时。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得我国领导人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意志和行动。
第二,改善了环境。
苏联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历史证明,列宁之后的历届领导人都含有沙俄军事封建主义的遗传基因,患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
随着国力的增强,侵略扩张意识愈来愈浓厚,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尤其嚣张,对中国形成强大压力。
苏联解体一分为十五,情况大为改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面临与中国相似的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且经受多重外部压力。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之采取弱化其综合国力、挤压其战略空间的战略,实施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和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三部曲”,迫使俄罗斯增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深远,上合组织的影响巨大。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对华友好,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互通、外交上互商,出现让中国得以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等积极因素。
苏联解体对我国安全建设方面的参考
苏联解体对我国安全建设方面的参考
苏联解体对我国安全建设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苏联解体使我们认识到政权稳定和政治体制的健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政治体制,加强党的领导,保持政党稳定,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
2.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苏联解体不仅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也提醒了我们在经济改革中要保持稳定,防止出现剧烈波动和失衡。
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同时注重社会平衡和民生改善。
3. 军事建设方面: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军事力量和装备得到了重新分配和整合。
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要保持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和战斗力,掌握自主研发和制造关键军事技术和装备,确保国家的军事安全。
4. 民族关系方面: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内部出现了民族纷争和矛盾。
这为我们提供了教训,要加强我国的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的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
总之,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安全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应从中吸取教益,加强党的领导,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防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苏联解体时刻中共的抉择
苏联解体时刻中共的抉择作者:田毅等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04期二十年前,苏联解体前后,中共高层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各种研判和应对。
在这个历史重要关口的关键抉择,考验着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智慧,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外交领域的转变,更关乎中国未来的走向。
“老大哥”之死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对苏联又爱又恨的情怀体现在后来的各种争论、研究之中。
更重要的是,中国如何越过苏联的废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北京朝阳门内大街外交部大楼四层,一阵电话铃声在一间办公室响起。
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李景贤接起电话,电话来自远在莫斯科的中国驻苏大使王荩卿:“苏联央视预告今晚七点钟有重要新闻直播!老戈(指戈尔巴乔夫)大概要‘完’了。
”1991年12月25日下午,李景贤放下电话,立即向钱其琛外长等领导报告。
那天下午,外交部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到中南海开会。
在这个历史的重要时刻,需要做出的决策,考验着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智慧,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外交领域的转变,更关乎中国未来的走向。
27日中央有关苏联解体对策的讨论只进行了半小时。
据《李鹏外事日记》记载,这次会议由江泽民主持,对苏联解体后的形势作了分析。
一致同意我方承认原12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据《李鹏外事日记》记载,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随即指示赶紧给正在俄罗斯等国访问的对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发电通知这些相关国家。
不远处坐着的李景贤从皮包里抽出备好的电报纸,立刻拟稿,写一页塞给前面的钱其琛修改一页,然后由最高层领导过目画圈。
27日这天,中国官方媒体相当低调。
《人民日报》仅仅在国际版刊发了苏联解体的消息和一篇记者特写《红场易帜纪实》,文中提到红场上人们的感情“十分复杂”。
苏联解体后一周左右,江泽民总书记召集36人开了几天的会,上午下午连轴转,并要求人人发言不得少于半小时,讲透彻。
36人都是与苏联或俄罗斯有关的重要官员和学者。
面对如此“突变”,各类情感、心态、观点复杂而微妙。
一些学者提出“高层叛徒论”,一些则表达了“体制说”。
关于苏联解体的一些思考
苏联剧变告诉我们什么13年前,一个重大事变使全世界感到震惊,也使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深感忧虑,这就是苏共亡党和苏联亡国的事变。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联共产党中央解散。
苏共中央书记处竟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只是提出召开一次中央全会予以确认,但这个提议由于得不到叶利钦许可而作罢。
就这样,苏联共产党不明不白地被判了死刑,退出了历史舞台。
短短几天里,红场上一座又一座革命领袖的塑像被推倒了;一些老布尔什维克自杀了;一批党的领导人被解职或逮捕了……亡党必然亡国。
12月21日是个悲剧性的日子,俄罗斯、乌克兰等11个加盟共和国正式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独立国家联合体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全世界宣布:“鉴于独联体成立之后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
”晚上7时30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个春秋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悄然降下,取代它的是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
苏联剧变是《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的重大曲折。
苏共苏联与我党我国有着太多的历史渊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代我们“以俄为师”;新中国成立后尊苏联为“老大哥”;虽在斯大林逝世后两党两国发生了分歧,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还是给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心里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当然,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和警示。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分析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原因,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对我们今天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对苏联解体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些人支持这一事件,认为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另一些人则反对这一事件,认为它是一个失去平衡的灾难。
从经济角度来看,苏联解体显然是一个失败的结果。
在苏联解体前后,整个东欧地区的经济都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通货膨胀率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许多人都认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就是它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产品短缺和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苏联还在为支持其军事工业和军队而进行大量开支,这使得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从政治角度来看,苏联解体也提出了一些有关民主、自由和权力分配的问题。
苏联的政治制度被认为过于集中化和不民主。
党和政府控制着所有的权力和资源,而人民没有自由表达意见或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导致苏联解体。
然而,苏联解体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的转型,全球政治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
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被重新认可,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同时,苏联解体还结束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缓和了全球政治紧张局势。
总的来说,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影响超出了当时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范围。
它提醒我们,在面临困境时,我们不能盲目
地坚持原有的制度和观念,而应该不断地改革、创新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宁谈苏联解体教训:我们不能迷信改革核心提示: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我们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不在于改革要不要改,而在于怎么改。
第二,改革是充满了风险的,这是最大的共识。
改革也许会带来好的,也许会带来坏的,我们再不能把改革单纯地作为一个好东西,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嘉宾简介:房宁,1957年6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以其独特的“第三世界视角”观察、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变化,揭示在资本全球化条件下的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于当代民族主义复兴的历史背景做出了新的诠释。
代表性著作:《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等。
对苏联解体的认识影响了中国20年来的历史凤凰网历史: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至今已有20年,以您的研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宁:苏联解体原因讲了20年,苏联解体如同苏联诞生一样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至于苏联解体什么原因,我觉得具体内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历史,需要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解密。
我觉得人类历史充满了奥秘,几乎是难以破解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一样的,历史规律难以认识,但人们又不断地去探求历史规律,而探求历史规律的重要方法就是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认识,重大历史事件是探究历史奥秘的窗口。
历史并不是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可以认识的,认识历史需要机遇期。
讲苏联解体我都是就苏联解体以外的话题来说,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认识,影响了2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今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经验和三大挑战》,三大经验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我认为从苏联解体以来,我们有三大学习,非常重要的学习就是从苏东剧变中汲取经验教训。
这不仅是我的看法,也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的意见,他认为中国20年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20年来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决定,与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有关系,这是我对这个问题本身重要性的看法。
苏联解体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迁有关我认为苏联解体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肯定带有多方面原因,它的原因是复杂的。
也许20年前的人们不是这样看的,可能强调某一方面多一些,但我现在觉得20年来人们逐渐达成共识,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
我更愿从多个角度看苏联解体,一定说哪个是主要原因,似乎也有简单化的嫌疑。
所以我倾向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从不同的层次去认识,我不愿意说它一共有8个原因,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我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讲苏联解体的原因。
我认为苏联解体一个大的原因是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有关。
苏联模式的出现是在斯大林执政后,要说苏联模式解体,就要解释什么是苏联模式?我认为苏联模式是从斯大林实现工业化开始建立,它是高度的动员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这种模式建立之初其实比较顺利,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模式,作为主战场的苏联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住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最后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促进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模式其实仍然是比较奏效的,但后来这个模式失去了它的光彩。
这个原因和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或者说跟经济全球化有关。
苏联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从上升到灭亡的体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会束缚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到达一定发展极限后,资本主义就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到五六十年代,这种局面似乎还在发展,毛主席当时曾经说过,东风压倒西风,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这是一个比较混乱,充满战争和冲突的时期,列宁称之为资本主义的总危机,而且是规律性的出现,两次世界大战相隔不远,1914年到1918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而且这次世界大战更严重,持续到1945年,破坏非常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的影响非常大,资本主义陷入了危机。
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变化,1960年代以后,西方逐步稳住了阵脚,特别是美国以至于欧洲,朝鲜战争之后的日本,西方阵营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苏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反观苏联模式,反而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期,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来很清楚,因为经济全球化,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是什么东西?产业资本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伴随着资本运动,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资本的再生产,就是资本的循环周转,资本的循环周转规模不断扩大。
资本有三种主要形态: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
在马克思的时代主要是商业资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过。
列宁的时代主要是借贷资本,列宁写过高利贷的帝国主义,法国、德国就是借贷资本。
但产业资本始终没有大规模的投向早期工业化国家以外的地区,整个世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产业资本开始超越发达国家,早期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向第三世界扩张,形成了世界性的、全形态的资本流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这一变化大大扩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空间,战后1960年代到197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效果就展现出来了,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国内的市场、国外的市场,国内的资源、国外的资源。
西方经济包括技术获得了一次新的突破,从而使世界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西方不仅摆脱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福利社会,这样以来苏联就失去了早年的风采。
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这个进程中,中国某种程度上加入了,苏联没有,苏联的经济还是在苏联和东欧这个小范围内循环,它的技术等方面并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慢慢停滞下来。
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
所以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苏联的政治交接制度一直存在问题第二个大的原因,我认为苏联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咱们都提到的政治体制缺乏活力,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讲,有人说专制,我倒认为不是主要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苏联的政治继承制度有严重问题,或者说苏联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政治继承制度。
从列宁这一代开始,我认为苏联所有的政治交接都是不合理的。
列宁到斯大林的交接就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党内冲突,这和斯大林后来的肃反扩大化都有关系。
苏联是比较集中的体制,而任何一个集中的体制的权力交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掌握最高权力的领导人或者集团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苏联,首先列宁到斯大林,斯大林总体上还算是继承了列宁的事业,但是他清洗了列宁的战友:布哈林和托洛斯基(又译为托洛茨基)两个集团。
后来还有肃反扩大化,基本上把当年胜利者都清洗掉了,绝大部分的中央委员都被清洗掉了,实际上斯大林对列宁的接班伴随着政治清洗。
斯大林去世以后,苏共内部再次发生政变,以赫鲁晓夫为首的集团清洗了贝利亚、马林科夫,斯大林的继承者实际上也被清洗掉了,赫鲁晓夫上台,而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发表秘密报告,公开反对斯大林,否定斯大林。
我们也知道赫鲁晓夫是怎么下台的,也是一场政变,这说明苏联的政治交接一直存在问题。
政治交接的风险导致苏联出现老人政治勃列日涅夫时期后苏联就进入了老人政治时代,当然斯大林也是死在任上,列宁死在任上,但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老人政治就更加体制化。
勃列日涅夫之后,包括他在内的三个总书记都死在了任上,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
从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七位领导人的六次交接,应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戈尔巴乔夫。
苏联为什么会出现老人政治呢,这也是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因为政治交接充满了风险,所以减少交接次数就可以减少政治风险。
因为没有很好的交接办法,所以不交接就没事了,但很可惜,不可能不交接,这是自然规律的问题。
老人政治的风险反而更大,因为老人会去世,会死,他一死怎么办?那就更麻烦了。
政治继承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问题,苏联没有交接好,到最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苏联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跟我们讲过,当时情况很简单,因为老人政治带来的问题,所以大家认为应该找一个年轻人,戈尔巴乔夫就是年轻有活力的人,戈尔巴乔夫就是他们所找到的那个年轻有活力的人。
戈尔巴乔夫缺乏政治基础必然标新立异但戈尔巴乔夫的问题在哪?他没有政治基础,虽然党内老的领袖去世了,但整个党内的老人政治还存在,老的政治家还存在,戈尔巴乔夫作为年轻干部,上来以后受到很大抵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通过标新立异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而这种标新立异的趋向往往迎合社会上的、非主流非苏共的那种意识形态,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才可以引入社会资源,从而寻求到社会的支持。
他要扮演一个所谓的改革者形象。
苏联解体我认为这是政治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肯定是罪魁祸首,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也不批判他了,也不替他辩护了,这种辩护都没有意义,有的人说不怪戈尔巴乔夫,有的人说怪戈尔巴乔夫,我们要尊重基本的事实,苏联就是在他手里毁掉的。
至于他是什么动机、什么原因,我们当然可以去讨论,但是我想从制度上来揭示,因为我是政治学家,我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可能和别人看的不一样。
意识形态可能说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苏联整体的困境是政治交接缺乏规范性和安全性,所以造就了老人政治,老人政治最后的反动就出现了戈尔巴乔夫。
凤凰网历史:明白了。
房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仍然还面临着困境,他没有合法性,他没有政治基础,他是局外人,根本无力去左右苏联体制,但他又是名义上的领导,这时问题就产生了,毁灭苏联的因素就出现了,就是他要去动员社会力量,在党外寻求支持。
而在党外需求支持,必然就要标新立异,必然就是要搞所谓的大民主主义,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摧毁原有体制,或者说破坏原有体制,或者说把原有体制撕开一个口子,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口子一旦撕开了,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体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巨大冲击,苏联没能经住这种冲击。
苏联体制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包括民族问题、军备竞赛等等,但是我觉从苏联体制看,为什么僵化,为什么缺乏活力,和苏联的老人政治有关,苏联是保守的,不愿意出事儿。
从经济特别是全球化的角度来解释,从苏联体制中的核心制度,政治录用制度、政治继承制度上看,我认为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原因,这种高风险导致苏联危机,很不幸导致了苏联解体。
同样一个体制,可能在有些情况下是好的,有些情况下是坏的,是无法存在的,我觉得跟这个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