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 1-6课历史笔记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一必修一历史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一历史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正文: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1.1 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两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清两代1.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家族、宗族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与斗争-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1.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繁荣2. 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2.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推行- 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文字2.2 汉朝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刘邦的统一战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开展对外战争和丝绸之路的开辟2.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 三国鼎立与八王之乱-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南北朝的分裂- 佛教的传入与社会变革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3.1 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2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主要思想3.3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 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科技的进步与对社会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4.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重要性-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4.2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抵抗- 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3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 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与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关系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转变5.1 辽金宋夏时期的政治变革- 辽金的兴起与衰亡-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5.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扩张5.3 明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明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6. 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6.1 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6.2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清朝的统治制度与政治措施- 农民起义与社会矛盾的激化6.3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的现代化总结:通过对高一必修一历史的详细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高一历史笔记一到五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笔记一到五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笔记一到五课知识点第一课知识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社会1. 人类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早期人类生活在采集、狩猎和采集食物的社会中。

2. 大河流域文明:早期的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大河流域文明,如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形成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从而实现了食物的固定供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 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分工。

农民负责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手工业者从事制作工艺品、器具等活动,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和繁荣。

第二课知识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制度的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关系。

亚述、波斯、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都是奴隶社会。

2. 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社会的代表。

封建社会以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农民的服役为特点。

农民必须向封建领主缴纳租税和劳动,以换取自己的保护和土地的使用权。

3. 城市的兴起:随着贸易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并成为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新的社会阶层,城市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变革扮演了重要角色。

4. 宗教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主教会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宗教的信仰和教义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第三课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工业革命1. 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社会在欧洲16世纪后期开始形成。

商业资本家通过贸易和积累财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因此得以初步形成。

2. 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史前文明在史前文明这一课中,我们首先了解到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从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到中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一时期,古代人类开始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文明,如中国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考古学和史前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考古学的方法来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的生活状态。

第二课:古代文明的兴起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世界几个重要文明的兴起,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

我们首先了解了这些文明的地理环境、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再者,我们还学习了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了解到古代文明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影响,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课:中华古代文明这一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来展开。

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再到秦、汉、唐、宋等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在学习这些历史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和思想,如封建制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第四课: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希腊和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首先,我们了解了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以及希腊的哲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成就。

接着,我们学习了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罗马的法律、建筑和文学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对希腊和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对世界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五课: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我们在这一课中主要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全册课堂笔记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全册课堂笔记

高中新课程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全册课堂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国古代早期指:夏商周时代2、夏朝继承王位的主要方法是:王位世袭制3、分封制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

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4、宗法制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

1、始皇名称来源:泰王赢政认为自己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劳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专用称谓。

2、郡县制史实:春秋时,诸侯国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机构,初有36郡,后有40余郡。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最高的长官是守,县分大小分别称令、长,均由中央任命。

3、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影响形成:秦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制,并以战国官制为基础,建立了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

在地方设置郡县。

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秦朝的统治机构,职权明确,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地方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历史高一必修一前六课笔记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前六课笔记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前六课笔记知识点近年来,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纳入我国高中课程中。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一的历史必修一前六课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六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远古社会的多样性这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人类社会活动的起源和远古社会的多样性。

通过研究人类远古社会的生产方式、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等,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和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第二课:奴隶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的发展历程。

通过分析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矛盾等,可以了解到奴隶制社会的兴衰和特点。

第三课: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课主要探讨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可以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革这一课主要阐述了封建社会的危机和变革,包括流寇起义、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和战乱等。

通过研究封建社会的危机因素和变革过程,可以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困境和不断变迁的历史。

第五课: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变化这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变化。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商交、战争、使节活动和文化的传播等,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和交流,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第六课: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

通过学习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文明进步,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历史高一必修一前六课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展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文化的交流与变化。

同时,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我们还能够培养历史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第四课考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课考点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第二课考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考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第二课考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辛亥革命的结局: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第三课考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第四课考点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课考点: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第二课考点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第三课考点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课考点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第二课考点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第三课考点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第二课考点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考点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第二课考点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第三课考点7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课考点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二课考点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9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三课考点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9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98、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9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0、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考点10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10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10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第二课考点104、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05、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106、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三课考点107、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108、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109、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110、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111、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高一历史必修一1到6课复习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到6课复习总结

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服外服和神权色彩,商王直接统治地区,而附属国管辖地区则由商王控制。

商朝还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的统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

第三课:汉初政治与“大一统”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严重。

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还改革了官制,设立了中朝,作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作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第四课:战国时代的纷争与变革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富国强兵。

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战国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时,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思想家和学派。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传启,家天下2. 商朝: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较大自主权3.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同姓子弟、功臣、前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是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后期导致了诸侯争霸-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秦的统一- 法家思想2. 内容-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2.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设中朝:限制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2.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五、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3. 在发展过程中,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课程的必修一学习内容涉及了1-6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第一单元:古代人类与古代文明1. 人类起源与迁徙:人类的起源及其在地球上的迁徙过程。

2. 古代文明的形成: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古代文明的兴起。

3. 古代文明的特点:贵族统治、宗教信仰、社会分工、文字和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单元:典范的中国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及其发展。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神权统治、天人合一观念、礼制和家族文化等特点。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古典文明1. 希腊古典文化: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共和制和帝国制度、法律制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单元:南亚古代文明1. 印度古代文明:种性制度、宗教信仰(佛教和印度教)、数学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佛教的兴起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

第五单元:阿拉伯世界的兴起1. 伊斯兰教的兴起:穆罕默德及其伊斯兰教的创立。

2. 伊斯兰教对世界的影响:科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贡献。

第六单元:中古欧洲文明的发展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 教会的影响力:天主教会和修道院的兴起及其在中古欧洲社会中的地位。

3. 中古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经济、行会制度及城市自治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对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概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拓宽视野,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必修一历史是学生踏上高中的校园刚接触的第一次历史,学好就很重要。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明确分封制、宗法制两个主要概念(内容、特点、作用)(一)分封制1、内容: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他们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3、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宫4、作用:A.积极:(1)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3)形成西周贵族集团,“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4)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B.消极:由于诸侯国相对独立性,造成内乱,威胁中央。

5、分封主体:姬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二)宗法制1、内容:在氏族组织中层层由嫡长子世袭为宗主,作为氏族延续的主干,而其余诸子则不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

2、特点:(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2)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大、小宗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作用:(1)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2)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牢固地维系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二者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二、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血缘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古代人类与历史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形成现代人类。

- 文明的特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高度发展和进步。

2.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形成:古代文明的发展主要受地理环境、水利条件、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 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亚洲古代文明:中国、印度、埃及等亚洲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 古代中国的发展与特点- 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强调礼仪、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农耕文明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周两代是夏朝后的两个重要王朝。

- 秦汉隋唐:秦朝的统一开启了秦汉时期的高度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则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 宋元明清:宋朝是南宋与北宋两个时期,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清是后来的两个重要王朝。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世界三大古代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建立了伟大的古代国家和不朽的金字塔。

- 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之一。

2.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的海上贸易网络,连接了中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地。

第四章伟大的变革——都市文明的形成1. 文明的兴起与变革- 都市文明的特点:都市文明是指城市中人口稠密、产业繁盛、物质生活丰富的文明形态。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总体特征:早期政治制度,带有原始性(血缘色彩浓厚)一.夏、商1.王位世袭制(夏朝)——经济上私有制→政治权力也变为私有(“家天下")2.中央官制:相、卿士3.地方:侯、伯(臣服、方国→松散)二.西周1.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拱卫王室(服从、镇守、作战、贡赋、朝觐)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积极:开发、扩大、趋向严密→加强统治;消极:地方独立性(官员、武装、赋役)→西周后期遭破坏③影响: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①目的: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解决矛盾→统治秩序②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世袭制、分封制的规则)③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④作用:贵族特权、垄断→稳定、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2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提示:从第2课至第4课,主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强化)春秋战国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到八课知识点第一课:古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 古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通过迁徙逐渐分布至全球各地。

- 北京周口店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存在。

2. 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类从原始公社逐渐发展至氏族社会、部落社会以及早期国家。

3.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类通过语言、工具、技术、宗教等手段逐步形成文化,促进了社会的进化与发展。

第二课:古代东亚文明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是商汤建立的封建王朝,周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2. 周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的特点- 周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分封制度控制地方诸侯,巩固封建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和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第三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希腊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

- 古希腊以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为特点,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罗马帝国通过征服和吸收其他民族,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并取得了大量领土。

3.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通过贸易和征服传播至欧洲各地,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领主与农民、臣子之间的封建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 封建社会的组织形式-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封建等级分明,地主经济和农民经济并存。

3.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以家族和宗族制度为基础,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五课:西方中世纪欧洲社会1. 封建主义的危机与改革-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黑死病等灾害,封建社会遭受重大危机。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挑战,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兴起。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2. 旧石器时代3. 新石器时代4.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5. 文明与政治权力的产生6. 早期国家文明的兴起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演变1. 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的变革与联盟战争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5. 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与制度建设6. 两汉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三、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1. 希腊古代城邦的形成与特点2.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3. 希腊哲学的发展4. 古希腊的文化与艺术5.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形成6.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四、古代非洲与亚洲文明的特点1. 埃及文明的形成和特点2. 亚洲文明的早期兴起3.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4. 印度佛教的发展5. 中亚草原文明的兴起6. 波斯帝国的兴衰五、古代亚洲与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 亚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2. 南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3. 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4. 亚洲民族的政治变革5. 非洲民族的政治变革6.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六、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欧洲的贸易与商业七、新航路的开拓与欧洲殖民1. 新航路的开拓与发现者2.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3. 殖民地的开发与殖民地体制4. 欧洲殖民对殖民地的影响5. 北美殖民地的兴起与独立6. 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与变革八、古代东亚文明的特点与演变1.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2. 日本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3. 朝鲜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4. 东亚三国的政治制度5. 东亚文明的经济与文化交流6. 东亚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化九、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东亚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东亚的贸易与商业。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3.分封制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核心)②皇权世袭③皇位独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1.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①自然因素:多山多岛环海②政治因素: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③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达④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接近古巴比伦、古埃及2.城邦、公民①城邦:具有共同血缘和地狱的公民团体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②公民资格: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①习惯法⑴时间:罗马共和国前期⑵特点:贵族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②成文法⑴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⑵标志:《十二铜表法》的制定⑶作用:①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②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高一历史一到六课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一到六课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一到六课知识梳理在高一历史的学习中,课程一到六的内容其实可以说是个宝藏,挖掘起来特别有趣。

想象一下,咱们的历史课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里面有英雄,有阴谋,还有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趣事。

你有没有发现,历史并不是那种枯燥的书本,而是充满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故事,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得聊聊人类文明的起源。

你说这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过程。

别小看这个过程,简直是从山顶掉下来的滑滑梯,刺激得很!人类从一开始的打猎采集,到后来学会了农业,真是大大改变了生活。

这就像是从“吃土”升级到“吃肉”,心情别提多爽了。

再说说古代中国的夏商周,这可是个传奇的时代啊!夏朝、商朝、周朝,各个都是风云人物。

夏朝的传说就像是听爷爷讲的故事,满满的神秘感。

你知道吗,商朝有个著名的甲骨文,跟咱们现代的字有啥区别?简直就是“古早味”的文字符号,像是在跟我们讲述古代的秘密。

而周朝,哎呀,那可是推行封建制度的先锋,统治者一言九鼎,平民百姓真是“上天入地,难以抗拒”。

听说周朝的周公制礼作乐,搞得一堆人“巴巴”往上贴,那场面,真是热闹。

说到历史,怎么能不提到春秋战国呢?这个时期简直是诸侯争霸的好时光,各路英雄纷纷出场,感觉就像是电视剧里热血的打斗场面,特别刺激。

有的国君为了争夺权力,简直是“斗智斗勇”,那种阴谋诡计,活脱脱一部历史版的“权力的游戏”。

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平原君,还有那位著名的“军事家”孙子,真是个个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大家为了争取“天下”,那叫一个不择手段,连智商都飙升到了新高度。

再来聊聊秦朝,真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朝代。

你知道吗,秦始皇一统六国,简直是“心狠手辣”的典范,统治下的“焚书坑儒”也是别出心裁。

他的“长城”可是为了防御敌人,不然你以为他就爱折腾嘛?然而,秦朝的统治虽然强大,却也是“短命如昙花”,很快就被推翻,唉,真是应了那句“过于辉煌,必有过”。

不过,咱们不能否认,秦朝确实在法制上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宰相制度的废除(太祖) 1.宰相制度的废除(太祖) 宰相制度的废除 2.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出现 3.军机初的设立(雍正) 3.军机初的设立(雍正) 军机初的设立
第5-6课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爱琴文明 一、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爱琴文明 二、古希腊城邦 多山、多岛、 1、地理环境与城邦的形成 多山、多岛、三面环海 2、城邦特征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制钱谷 财赋大部分由转运使运往京师,中央统一掌管
(三)评价
意义: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意义: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局限:造成“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 局限:造成“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
君主专制的演进(相权的衰落) 4课 君主专制的演进(相权的衰落) 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权力: 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疆内有较大的 权力: 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 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4) 影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血缘维系) 3.宗法制 血缘维系)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特点: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核心: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 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强化王权, ”“家 合一。 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强化王权,“国”“家”合一。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 本邦、成年、男性、 1、城邦公民 :本邦、成年、男性、非奴 2、主要政体: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主要政体:贵族制、 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根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四、雅典的民主制 1.确立过程 奠基)梭伦改革-- 最终确立) --( 1.确立过程 (奠基)梭伦改革--(最终确立)克里斯提 尼改革-- 黄金时代) --( 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 2.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 基本特点: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3.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司法机关) 民众法庭(司法机关) 4.意义 意义: 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经验。 4.意义:1)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经验。 推动希腊政治、经济、 2)推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局限: 局限: 条件苛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不具有普适性。 1)条件苛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不具有普适性。 主体有排他性:抑制其他社会成员的发展能力。 2)主体有排他性:抑制其他社会成员的发展能力。 直接民主制的自身缺陷: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3)直接民主制的自身缺陷: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1课 一、夏商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 1.夏朝: 1.夏朝:中国国家政权的出现 夏朝 2.商朝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 内服和外服制度 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周的建立 1.周的建立 2.封邦建国(分封制) 2.封邦建国(分封制) 封邦建国 目的: (1)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 对象:同姓王族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2)对象:同姓王族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义务: (3)义务: 政治上:听命天子, 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 经济上:交纳贡赋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21年 秦王嬴政) 一、秦的统一 (前221年,秦王嬴政) 条件: 1.条件: 2.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 221年 2.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 3.意义 意义: 3.意义: 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1.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a.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a.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b.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法律制度: (5)法律制度: 制定秦律,秦法以“轻罪重罚”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制定秦律,秦法以“轻罪重罚”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作用: 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权的政治体制;开 …… 拓疆域,加强国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多 拓疆域,加强国家统一;奠定……的基础; 2000多 ……的基础 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3课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背景: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一)背景: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起王国问题 目的: (二)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三)措施: 实行推恩令 政治上: (四)意义 政治上: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经济上: 经济上: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一)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 (二)措施 收精兵 禁军制(统调分离、守内虚外) 削实权 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督
汉武帝对相权的抑制— 1、汉武帝对相权的抑制—内外朝制度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宋朝对相权的削弱--二府三司(中书门下、 --二府三司 3、宋朝对相权的削弱--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 4、元代相权的加强-- 一省二院(中、枢、宣) 元代相权的加强-- 一省二院(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