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合集下载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育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任性”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培养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任性”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培养幼儿正确对待自己情绪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

四、教学准备:1.图片:有关幼儿任性行为的图片。

2.故事书:《小乌龟学礼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向幼儿们问好,引导幼儿们回顾一下上一课的内容:“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2.引导幼儿们讲述巧遇把玩具让给别人的场景。

第二步: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测图片所描述的场景,并观察幼儿的反应。

2.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行为,问他们是否觉得这种行为是“任性”的表现。

3.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任性的事情呢?第三步:故事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书名,并请一名幼儿将书展示给全班同学。

2.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们理解故事中小乌龟做任性事情带来的后果。

3.教师让幼儿们讨论故事中小乌龟学会合作与分享的过程,并引导他们找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第四步:情境游戏(20分钟)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情境游戏,例如:角色扮演小乌龟和其他动物,模拟情境让幼儿体验合作与分享的感觉。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并鼓励他们展示出分享的行为。

3.教师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学习了什么?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重要知识点,并强调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幼儿喜爱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图片和情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2)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2)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案标题:好孩子不任性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辨别好坏行为的能力,明确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培养自控能力。

3. 培养幼儿爱和谐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学准备:图片、幼儿童话书籍、小奖品、音乐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引导幼儿们回忆“好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引发幼儿对好孩子行为的思考。

2. 正文(30分钟)a. 以图片或者幼儿童话书籍的形式,给幼儿展示一些任性的行为,例如:强行抢夺他人的玩具、任意丢弃垃圾、任性不听老师的话等。

通过问幼儿“这样的行为好吗?”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不好的原因。

b. 借助动画和音乐的方式,给幼儿呈现一段关于好孩子不任性的故事,故事情节应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简单易懂。

最好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努力和收获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结束后,与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c. 引导幼儿找出故事中好孩子克服任性行为的策略,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出好孩子不任性的方法、好处。

3. 温故知新(10分钟)通过老师提问、图片判断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回忆和巩固课堂中学到的内容。

4. 小结(5分钟)通过奖励制度,鼓励幼儿积极表现。

总结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幼儿一起再次强调好孩子不任性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陪伴幼儿一起阅读相关的童话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给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2. 身边环境营造:在教室和家里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倡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观念。

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的成效。

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给予他们正确的行为引导和激励,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第一章:任性的表现1.1 讲解任性的定义:任性是指个体不顾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1.2 分析任性孩子的表现:例如,不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坚持自己的看法,情绪化,缺乏合作精神等。

1.3 讨论任性行为的后果:任性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导致孤立,甚至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理解孩子的情绪2.1 讲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

2.2 分析孩子任性时的情绪:任性时,孩子可能感到愤怒、无助或挫败。

2.3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教会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与他人沟通、画画等。

3.1 讲解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倾听、表达清晰等。

3.2 分析任性行为中的沟通问题:任性孩子往往不听他人意见,缺乏倾听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培养合作精神4.1 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社交技巧等。

4.2 分析任性行为对合作的影响:任性孩子往往难以与他人合作,影响团队氛围。

4.3 实践合作活动:通过小组游戏、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章:家长和老师的角色5.1 讲解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和支持者。

5.2 分析家长和老师如何应对任性孩子:耐心倾听、理解情绪、引导沟通、鼓励合作等。

5.3 分享成功案例:介绍家长和老师成功引导孩子克服任性的经验和方法。

第六章:认知自我管理6.1 讲解自我管理的概念: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时间等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6.2 分析任性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孩子可能缺乏自我控制,难以适应规则和限制。

6.3 培养自我管理技能:通过设定小目标、时间管理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第七章:培养同理心7.1 讲解同理心的意义: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7.2 分析任性孩子同理心的缺乏:任性孩子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导致自私和冲动行为。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学主题: 好孩子不任性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什么是任性行为2. 能够分辨好孩子与任性行为之间的区别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教学内容:1. 什么是任性行为2. 好孩子的特点3. 如何避免和改正任性行为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卡片或图片:分别列出好孩子和任性行为的特点3. 合作活动的道具:例如游戏物品或拼图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学生们对于“任性行为”一词的理解和想法。

2. 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引出“任性行为”的含义,比如小朋友在超市哭闹要买零食,或者坚持自己玩具不与别人分享等。

3. 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引出好孩子的特点,问学生们认为好孩子与任性行为有什么区别。

教学主体:4. 简要介绍什么是好孩子的特点和认识,比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与人友好相处等。

5. 通过展示卡片或图片,让学生分辨好孩子和任性行为的特点,帮助学生们对两者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6. 讨论如何避免和改正任性行为,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困扰和影响,并提出建议和方法,如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学会分享和合作等。

7. 以小组或全班合作活动的方式进行实践,比如分发拼图让学生们共同合作完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堂结束:8. 小结课堂内容,复习好孩子的特点和任性行为之间的区别,强调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好孩子的行为准则,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拓展延伸:1. 在课外让学生绘制或写一篇关于“好孩子不任性”的小作文,鼓励学生们思考和整理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2. 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专家给学生们进行关于好孩子和任性行为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参与度。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任性的危害,懂得遵守规则,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循规则、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和能力。

3.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好孩子不任性”,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任性的危害及其表现:介绍任性行为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危害,比如打破玻璃、扰乱课堂、不听老师讲话等。

2.学习遵守规则和纪律:钟楼游戏。

孩子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站在自己的区域内,老师掷色子,每个色子代表一种行为规则,比如“做游戏”,“看书学习”,“玩耍”等,学生按色子结果走到相应的区域内,遵守规则。

3.练习良好行为习惯:在游戏中,老师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危险情景,比如“捡到洋娃娃”,“遇到车祸”,“发现别人迷路”,老师会邀请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正确应对情况。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通过介绍任性的危害,让孩子们了解到任性的不好处,并邀请学生参与讨论。

2.游戏方法:利用游戏感受秩序的重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锻炼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首先,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活动和热身,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了解任性的危害首先,老师向学生讲述任性的危害,让孩子们了解到任性的不良影响,比如打破玻璃会造成危险,扰乱课堂会影响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等。

然后,老师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学习遵守规则和纪律:钟楼游戏接下来,老师介绍钟楼游戏的规则,让孩子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站在自己的区域内。

老师掷色子,每个色子代表一种行为规则,比如“做游戏”,“看书学习”,“玩耍”等,学生按色子结果走到相应的区域内,遵守规则。

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玩游戏,并且在过程中给予奖励和鼓励。

4. 练习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老师在游戏中给出一系列的危险情景,比如“捡到洋娃娃”,“遇到车祸”,“发现别人迷路”,老师会邀请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正确应对情况。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第一章:认识任性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任性的表现和影响。

2. 培养幼儿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任性的表现,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固执己见等。

2. 引导幼儿思考任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让父母困扰、失去朋友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兔子任性》2. 分组讨论:你们见过哪些任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带来了哪些影响?3. 自我反思:想想自己有没有任性的时候,今后如何改正。

第二章:学会表达需求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2.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如何用礼貌的语言表达需求,如“我可以请您帮我吗?”2. 学习倾听他人需求,尊重他人意见。

教学活动:1.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模拟向他人提出需求的情景。

2. 小组讨论:如何在请求帮助时表现出尊重和礼貌?3. 实践练习:在集体活动中,尝试用所学的方式表达需求。

第三章:培养同理心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理解他人感受,培养同理心。

2. 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讨论同理心的含义,理解他人感受。

2. 学习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熊同理心》2. 小组讨论:故事中小熊是如何展现同理心的?你平时是如何关心他人的?3.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关爱他人的做法。

第四章:学会合作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 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2. 学习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活动:1. 游戏体验:开展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力量。

2. 小组讨论:合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3. 分享经验:互相交流在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感悟。

第五章:培养自律意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树立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2. 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自律的重要性,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第一章:认识任性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任性的含义,认识到任性会影响与他人的相处。

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体谅他人。

教学内容:1. 讨论任性的表现和影响。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正任性。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任性的小兔子》。

2. 小组讨论:任性有哪些表现?任性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3. 角色扮演:模拟任性场景,引导幼儿学会控制情绪。

第二章:学会沟通教学目标:2. 引导幼儿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增进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讨论沟通的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猫咪的沟通秘诀》。

2. 小组讨论:为什么沟通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沟通?3. 角色扮演:模拟沟通场景,练习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培养同理心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理解同理心的概念,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懂得分享和谦让。

教学内容:1. 讨论同理心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如何展现同理心。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熊同理心的力量》。

2. 小组讨论:同理心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有同理心?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同理心的重要性。

第四章:建立良好习惯教学目标:2. 引导幼儿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讨论良好习惯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如何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狗的好习惯》。

3. 生活实践: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良好习惯。

第五章:学会感恩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懂得感恩,理解父母、老师和同伴的关爱。

2. 引导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教学内容:1. 讨论感恩的意义。

2. 学习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羊的感恩之心》。

2.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感恩?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感恩?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感恩卡片,送给关爱他们的人。

第六章: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2篇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2篇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2)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2)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好孩子不任性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和规则;2. 培养幼儿合理表达需求、接受其他意见的能力;3. 培养幼儿自制力和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学准备:1. 乐曲:《好孩子歌》;2. 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示范的玩具和物品;3. 教具:学习用品、墨水、大声讲话的提示牌;4. 纸板或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乐曲《好孩子歌》引导幼儿感受好孩子的形象和特点。

2. 引导幼儿回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任性的表现和行为。

步骤二:讲故事(15分钟)1. 讲述一个关于任性的小故事,如《调皮的小兔子》等。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

2. 提问引导幼儿参与讨论:为什么小兔子任性呢?小兔子的任性会给他带来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变成好孩子?步骤三:讨论行为习惯(10分钟)1. 引导幼儿讨论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如让爸爸妈妈生气、影响他人心情等。

2. 提示幼儿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做到不任性。

步骤四:游戏体验(10分钟)1. 分发学习用品,让幼儿体验在课桌前完成一项作业的过程。

2. 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提醒他们注意规范和秩序。

步骤五:教学示范(10分钟)1. 教师拿出一支笔和墨水,当场示范把这支笔放到嘴里舔墨水。

2.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教师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步骤六:制定规则(5分钟)1. 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一些课堂规则,如不大声讲话、不任性等。

2. 将规则写在黑板或纸板上,向幼儿解释每条规则的意义。

步骤七: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任性?为什么我们要做好孩子?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任性、遵守规则。

拓展活动:1. 角色扮演:幼儿分角色扮演各种场景中的好孩子和任性孩子,进一步感受好孩子和任性孩子的区别。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案标题:好孩子不任性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故事书。

2. 色彩丰富的小动物玩偶。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景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幼儿对任性行为的注意。

2. 与幼儿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步骤二:讨论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15分钟)1. 与幼儿一起讨论任性行为的结果,如不能获得朋友的尊重和欢迎,无法与他人愉快地合作玩耍等。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有任性行为后造成的困扰和后果。

3. 向幼儿传达“好孩子不任性”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任性是不好的。

步骤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并扮演其中的角色。

2. 提供一些场景的例子,如在玩具室分享玩具、在课堂上安静听讲等。

3. 鼓励幼儿表现出如何做一个好孩子的行为,强调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合作和尊重他人。

步骤四:合作游戏(15分钟)1. 安排一些合作游戏,如拉绳比赛、搬运小玩具等。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3. 在游戏结束后,与幼儿分享游戏中积极合作的结果,强调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步骤五:制作感恩贴纸(1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空白贴纸和一些彩笔。

2. 要求幼儿画出自己对其他人的感谢,并在贴纸上写上对方的名字。

3. 鼓励幼儿将贴纸送给其他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步骤六:小结(5分钟)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强调好孩子应该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不任性。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行为。

教学延伸:1. 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精选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

2、初步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

3、引导幼儿做一个健康的娃娃。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故事《任性的牛牛》的有关图片,情景表演《买玩具》,课件《挑衣服》;健康娃娃的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一、故事《任性的牛牛》欣赏1、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一天晚离园时,牛牛被爸爸接出了幼儿园,牛牛看见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卖好吃的东西,就让爸爸买了酸奶和羊肉串,可是牛牛又看到了爆米花和棉花糖,又吵着说:“爸爸,我还要爆米花和棉花糖。

”爸爸说:“牛牛,已经买了酸奶和羊肉串了,不能再吃了!”可是牛牛把手里的东西一扔哭着说:“我都给扔了,告诉奶奶去!”看到牛牛这个样子,爸爸特别生气。

2、欣赏完后讨论:(1)牛牛开始跟爸爸要了什么?(2)爸爸买了后,牛牛又要吵着要什么?(3)爸爸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再吃了?(4)牛牛后来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5)牛牛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结:其实小朋友有时喜欢吃什么,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买点,但如果一下子让爸爸妈妈买很多的东西,小朋友吃了身体会受不了的,影响你们的健康。

牛牛这样任性,哭着叫着,不仅对自己不好,而且还影响爸爸的健康。

二、情景表演《买玩具》1、内容:一天,妈妈领着涛涛来到商场,涛涛看到玩具架上有一个大变形金刚,就对妈妈说:“妈妈,快点给我买变形金刚。

”妈妈说:“涛涛,家里的玩具已经够多了,再说妈妈带的钱也不够呀!”“不吗,买买买,非买不行!”说完,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2、引导幼儿讨论:(1)涛涛让妈妈买什么?(2)妈妈是怎么说的?(3)涛涛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4)他这样做对吗?(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三、课件《挑衣服》1、内容:早晨,娇娇起床了,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要穿超短裙。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1500字【教案名称】:好孩子不任性【教学目标】:1.了解和意识到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

2.培养学生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3.学习正确的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法。

4.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和认识任性行为的原因和后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和自控意识。

3.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学习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往的方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展示板。

2.学生心智图模板。

3.故事或案例材料。

4.游戏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任性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任性行为的认识和反思。

2.以自身的经历或故事为例,引导学生讨论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二、知识扩展(20分钟)1.介绍什么是任性行为,让学生了解任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邀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用学生心智图模板来整理出任性行为的原因和后果。

3.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心智图,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20分钟)1.提供一些任性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解决任性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四、游戏互动(15分钟)1.设计游戏《任性行为变消失》。

2.将学生分成小组,游戏规则是学生们轮流扮演任性行为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尽量做出更多的任性行为。

其他组员要快速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任性行为者的行为消失。

3.游戏结束后,对游戏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

五、故事分享(15分钟)1.找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分享,故事内容可以是关于某个孩子如何战胜任性行为的。

2.通过故事分享,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经历和感受。

3.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小结和课堂作业(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再次强调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

2.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任性行为,并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控制或解决。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

2.培养学生守规矩、不任性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通过游戏、互动、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观察品德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会守规矩和不任性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故事法: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情的变化,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2.游戏法:通过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相竞争和合作,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

3.观察法:根据学生观察品德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具备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玩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 第二步:讲故事(3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小狗学习守规矩”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情的变化,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 第三步:游戏(3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守规矩的小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相竞争和合作,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

### 第四步:观察品德(30分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否守规矩、是否具备道德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 第五步:总结(15分钟)教师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守规矩、不任性等好习惯。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听取学生发言、记录评分方式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六、设备准备1.教学课件2.贴纸、奖励品等奖励物品3.提高教学效果,可适当搭配其他器材及物品通过本次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守规矩、不任性等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让幼儿认得到“好孩子不任性”这一观念,并了解违反规定的后果。

2.本领目标:培育幼儿遵守规定、自我掌控的本领,并培育幼儿的察看力和思考本领。

3.情感目标:通过此次教育活动,让幼儿对“好孩子不任性”这一理念产生内在认同感,以此来培育幼儿的素养,培育其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1 师生互动老师带着简单的温馨问候,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加强师生的情感联络。

1.2 课堂小游戏老师向幼儿们提出问题:“好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们踊跃回答。

老师再次提问:“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了解“不任性”的紧要性。

2.正片环节2.1 讲解故事老师会选择一个最能引发幼儿们共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违反规定的后果,明白不听劝告、顽皮捣蛋的行为是错误的。

2.2 示范互动老师可以通过模拟示范的方式,予以幼儿肯定的惩罚,让他们感受到违反规定的后果,告知他们遵守规定的紧要性。

2.3 小组讨论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好孩子不任性”这一话题分组讨论,激励幼儿们提出本身的看法和看法,并加以辩论。

2.4 手工制作让幼儿用本身的双手去制作“不任性”的标志物,如扇子、小挂件、帽子等等,让他们体会到对“不任性”的理解与认同。

3.收尾环节3.1 完成记忆与反思让幼儿反思这一堂课所学到的“好孩子不任性”的阅历,体会到本身碰到不怜悯境时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保持“不任性”的态度与行为。

3.2 提高自我意识老师会给出几个相关问题:“你今日是否表达出了本身的看法?”,“你今日是否听从了老师的指示?”等等,让幼儿们对本身的言行作出评估,提高自我意识。

三、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解故事、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真正认得到要成为一个好孩子,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更要具备遵守规定的本领。

同时,这一堂课的互动性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让幼儿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展思路。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孩子不任性》含反思教案背景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学生,旨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任性”的概念,规范孩子行为,培养其自律能力。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任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会影响到班级和谐与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增强社交能力。

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任性”一词的具体含义;•学会正确识别并区分“任性”行为;•通过讨论和观察,了解任性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理解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自律能力。

教学准备•课堂布置:教室中央放置一张纸条和笔;•教学材料:儿歌《好孩子不任性》;•辅助器具:放大镜、尺子等。

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们对“任性”一词的理解,引出本堂课的主题;•讲故事:通过一个小动物的例子,讲述任性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步骤二:识别和观察•师生互动:请学生们分别说出他们身边观察到的任性行为,并让他们通过放大镜和尺子对这些行为进行测量;•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任性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步骤三:学习儿歌《好孩子不任性》•引入儿歌:请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师生互动: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儿歌中“任性”相关的词语和概念。

步骤四:认识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讲故事:通过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让学生们明白“任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理解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

步骤五:小结反思•个人思考:请学生们在纸条上写下今天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汇报反思:请数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对“任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了解到“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同时,通过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阐明好孩子不任性的道理,让学生理清“任性”与好孩子的关系。

而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孩子们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历程。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好孩子不任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内部约束力,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能力。

3.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探讨好孩子不任性的含义及重要性。

2.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控制情绪的好处。

3.探讨如何与其他小伙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烘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份画面,画面上有两个孩子,一个任性脾气很大,一个懂得控制情绪并拥有很多朋友。

让孩子们感受到两种不同性格的影响。

2. 交流问题:•什么是“好孩子不任性”?•为什么好孩子不任性?教师的解释:“好孩子不任性”是指一个有礼貌、学习专注、相互尊重,并且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好处有很多,例如,不会让自己伤心,也不会让别人受伤,自己和别人都会开心,而且会拥有很多朋友。

3. 游戏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圆形的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同样数量的玻璃珠。

孩子们一边走动一边保持盘子的平衡,尽量不倒下,但是不能使用手,必须在保证盘子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撒滚珠,然后根据谁撒的滚珠数量最多来评出胜负。

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反思,提高他们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孩子们坐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找出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所有的孩子们合作才能成功。

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孩子们会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模拟现场情景,尽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观察和聆听每一个人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子体验到在完全的宽待和尊重中表达自己是多么的容易和自然。

6. 合作家庭作业老师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与家长一起完成任务,并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加强亲子关系。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任性的行为表现,认识到任性对人际交往的不良影响。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任性的行为。

2.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 培养学生学会在冲突中寻求和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任性行为的图片和案例。

2. 教学卡片:表达情绪的方式。

3. 故事书:《好孩子不任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讨论:什么是任性?任性有哪些表现?2. 主题活动一:认识任性的危害a. 观看课件,分析任性行为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 主题活动二:学会控制情绪a. 教师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b. 学生分享自己调节情绪的经验,互相学习。

4. 主题活动三:尊重他人a. 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b. 学生分组活动,制作尊重他人的宣传海报。

5. 主题活动四: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a. 教师讲解如何恰当表达需求和感受。

b.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练习表达技巧。

6. 主题活动五:故事分享《好孩子不任性》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b. 学生讨论:如何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后作业:回家后,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任性,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日记中。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学生对任性行为的认识及改进情况。

10. 教学延伸:六、教学活动六: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1. 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对任性行为。

2. 过程:a. 教师准备几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家庭、学校、朋友之间等。

b.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c. 各组分享自己的表演,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活动七:小组讨论与分享1. 目的: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任性行为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2.帮助幼儿理解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引导他们主动改正。

3.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

教学准备:1.《好孩子不任性》的绘本故事书。

2.环境布置:在教室中悬挂一些图片,例如孩子遵守规则的场景或者孩子受到惩罚的场景。

3.各类图示卡片:有礼貌、没有礼貌、做好事、任性等。

4.彩色笔、纸。

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启蒙1.邀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引入故事主题:“我们喜欢和谁玩呢?是不是那些好孩子,他们不任性,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2.介绍绘本故事《好孩子不任性》。

老师先向幼儿展示绘本封面,鼓励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活动二:共读绘本故事1.请幼儿围坐在一起,老师用亲切的语调朗读故事。

2.关键词解读: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例如遵守规则,礼貌待人,任性等)。

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幼儿进行互动,确保他们能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活动三:认知拓展1.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

组织幼儿合作,互相帮助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中的小猴子之所以任性,他的朋友是怎么劝说他的?2.展示图示卡片,让幼儿分辨不同的行为,例如有礼貌和没有礼貌,做好事和任性等,并帮助幼儿解释这些行为的含义和影响。

活动四:情感互动1.列举一些孩子任性的例子,并让幼儿们讨论这些行为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2.让幼儿们用彩色笔和纸画出一张图,画出自己遇到过的任性的场景,并让他们分享这些场景中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活动五:角色扮演1.邀请几名幼儿担任角色,分别扮演任性的孩子和被任性的孩子。

2.让幼儿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被任性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活动六:故事延伸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们有机会创造自己的故事,让其中一个角色扮演任性的孩子。

其他孩子可以分别扮演其他角色,例如朋友、老师等,并通过不同的剧情编织,让这个任性的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二篇)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二篇)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设计意图】孩子的“任性”是令家长头疼的事情,而成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任性,用威胁和打骂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能使幼儿暂时有所收敛,但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使幼儿情绪愉快减少任性,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力。

本次活动教师通过采用幼儿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说说、听听、讲讲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应该怎样做?”的环节中,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以达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活动准备】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任性,任性是不好的行为,应该改掉这一毛病。

难点是初步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活动过程】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是任性的孩子?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

这样做是不对的。

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中班健康教案《好孩子不任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任性的表现及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任性的表现及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难点:培养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克服任性,与同伴和谐相处。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情景模拟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兔子乖乖》2. 情景道具:玩具、零食等3. 记录表:记录幼儿在情景中的表现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引导幼儿认识任性的表现及后果。

2. 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有没有任性的时候,以及任性带来的后果。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控制任性。

4. 交流分享:让幼儿分享在情景中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任性。

5. 总结:引导幼儿认识到任性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关爱他人。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记录一周内的任性行为,并尝试克服。

六、教学内容:1. 学习任性行为的识别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2. 理解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 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故事,讨论任性行为的后果。

2. 讲解任性行为的识别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3.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练习控制任性行为。

4.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克服任性的感受。

5.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进步。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克服任性的情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
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六、歌表演《好孩子不任性》。
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不任性的孩子会得到很多快乐,保持愉快地情绪。活动结束。
19764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好孩子不任性》
【设计意图】
孩子的“任性”是令家长头疼的事情,而成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孩子的任性,用威胁和打骂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能使幼儿暂时有所收敛,但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使幼儿情绪愉快减少任性,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力。
本次活动教师通过采用幼儿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说说、听听、讲讲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应该怎样做?”的环节中,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以达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活动准备】
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娃36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任性,任性是不好的行为,应该改掉这一毛病。难点是初步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
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结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
2、教师小结: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