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 从唐诗里读出了什么素材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唐诗三百首则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
通过纵观这些经典唐诗,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人生、情感和艺术的启示。
1. 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唐诗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触动。
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与死亡、喜悦与忧伤、爱情与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洞察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面对人生起伏和挫折,并在其中找到力量和智慧。
2. 表达情感的艺术
唐诗以其简洁而优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度。
通过纵观这些作品, 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同时, 唐诗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复杂的情绪和共鸣他人内心深处。
3. 描绘自然之美
唐诗以其华丽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中国自然美的卓越。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季节等元素,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宏伟壮丽。
同时, 唐诗也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大自然,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4. 传承文化遗产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纵观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历史和人文风情。
同时, 唐诗也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关于生命、情感、艺术和自然的启示。
这
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结晶,也是跨越时空连接我们与古人心灵
的桥梁。
阅读并欣赏这些经典之作,将给予我们深思和启发,并丰富个人内心
世界。
唐诗读后感(通用15篇)
唐诗读后感唐诗读后感(通用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读后感1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
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
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
当我读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气,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可偏偏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决心,刻苦学习。
终于,我品尝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向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诗短而精,也正因为此,我倘佯在唐诗的殿堂里,我细细的品味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
每次读着唐诗,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冲动,也许这就是唐诗它给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我爱——唐诗!唐诗读后感2要说喜欢的书嘛,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了,要说最喜欢的书,那真的就只有《蒋勋说唐诗》了。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感悟范文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智慧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修养。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读完《唐诗三百首》之后,我对人生、情感和自然有了不同的认知。
读书心得一:人生无常在《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诗歌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的生长和枯萎,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轮回。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书心得二:情感丰富《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以情感为主题,描述了作者对爱情、友谊和家国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杜牧的《秋夕》,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展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各种情感问题,比如爱情的起伏、友谊的背叛等等。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学会理解和宽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书心得三:自然之美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自然则是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
《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雄伟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读完这些诗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她给予我们生命和灵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读书心得四:人生的意义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不同的认识。
在这些诗歌中,有许多是描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比如岑参的《白日依山尽》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对唐诗的收获和感想
对唐诗的收获和感想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曾经辉煌灿烂,至今仍然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魅力。
对我而言,阅读唐诗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栖息地。
在我的生活中,唐诗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深刻的感受。
首先,唐诗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首唐诗,都是一幅风景画。
通过诗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抒写,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亲眼目睹了古代文人眼中的山水之美。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白日”、“山尽”和“黄河”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感觉,让读者感到了崇山峻岭和大河奔流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壮丽景色所带来的震撼。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审美风格,唐诗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其次,唐诗也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和境界。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主张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也体现出来。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让我领略到了登高所带来的心旷神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中的巴山夜雨更是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人生苦乐的思索,让人潸然泪下。
再次,唐诗亦让我感受到了诗人们对爱情的热切描绘。
在唐代的诗词中,众多的爱情抒发使我流连忘返。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将宝玉写成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形象:“玉人何处教吹箫?阿房宫殿锁烟霞。
”这句描写将宝玉描绘成了一个无奈的俊俏男子,只能黯然神伤地在宫中吹箫。
诗中的“宝玉”和“阿房宫殿”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处境却又令人唏嘘。
这种对悲欢离合的真挚表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和脆弱。
最后,唐诗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思想的滋养和精神上的慰藉。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而唐诗却成为了我灵魂的避风港。
每当我沉浸在唐诗的海洋中,诗人们那灵动卓越的才情就像一缕阳光,透过生活的迷雾,照亮了我心底的黑暗。
从唐诗宋词中领略
从唐诗宋词中领略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代表了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
唐诗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领略唐诗的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会诗意:通过阅读唐诗,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2、品味语言:唐诗的语言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唐诗的语言,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感受意境:唐诗的意境深远,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感受唐诗的意境,可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力。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高峰,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宋词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领略宋词的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会词意:通过阅读宋词,深入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感受词人的内心世界。
2、品味语言:宋词的语言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宋词的语言,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3、感受意境:宋词的意境深远,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感受宋词的意境,可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力。
唐诗选读后感范文
在诸多文艺形式中,诗歌是独占鳌头的一种,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灿烂的一笔,在中国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诗选读》是我校文学公共选修课的一份重要教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唐诗这一文化瑰宝,领略了唐诗绝妙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在学习唐诗选读的过程中,我最感受深刻的是唐诗的美妙之处。
唐诗以“尤以声韵为妙”的语言美为载体,以“道之所在为文”的思想内涵为衣,表现出历史厚重、文化博大、人性精深的内涵。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唐诗广泛地吸收了上游文学、民俗文化、历史风情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也是人们向往中华文化,认识中华历史的一座宝库。
在《唐诗选读》的学习中,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时刻在我的脑海里回响。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句来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直白的话语却透着感人的情感,使人感到作者对朋友的歉意和真挚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评论那系错”的这句来自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运用生动的比喻手法,让读者在接受浅显的词语之下,很容易产生几何倍增的视觉效果,达到深刻的印象,这是唐诗创意和文字艺术的精髓所在。
这样的例子在《唐诗选读》中太多太多,以至于每一首诗都值得珍藏,唐诗带给我们的是艺术的享受和生活的愉悦。
在阅读唐诗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许多文化符号。
唐诗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和习俗等,这些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文化符号与历史背景。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唐代的文化和历史,加深了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登高》中的“钩陈泉石动地来,幽蛩一一啼”告诉我们了唐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赞美;“忆昔霓旌下南荣,四时蕃汉赐弓刀”这句话说明唐代贵族文化的荣耀与辉煌。
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唐代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探究,对唐代社会历史亦是一次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唐诗传承了汉唐六朝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唐诗宋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其中的每一首诗都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对人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还有《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追求,给人一种豁达和激励。
唐诗宋词中的情感也是深刻而丰富的。
有的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有的表现出对友情的真挚和珍惜,有的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热爱。
比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词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给人一种浪漫和温馨。
还有《钗头凤》中“钗头凤,相对鸣。
暗里瞥,风起缥缈云生。
翡翠衾,卷珠帘。
半夜凉天月,翻红袂,梦魂惊。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的思念和对爱情的迷恋的描绘,表现了对爱情的深情和对爱人的眷恋,给人一种柔情和感伤。
唐诗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诗人们通过对人生、对社会、对道德的思考,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比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珍视,给人一种深刻的感慨。
还有《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对生命的敬畏,给人一种深刻的启示。
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和智慧,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高中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高中【第1篇】中华文化瑰宝——唐诗——读《唐诗三百首》后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
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
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
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
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
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
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
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
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
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
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读后感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后感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追逐着快节奏的生活,忽略了对于艺术的欣赏和思考。
而通过学习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我得以走进这座丰碑,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
在与这些文艺大师的对话中,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并对文学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代诗人的境界高远,他们的作品饱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今我不乐思岩廊,宜与白日销乘黄。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思考。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宝贵。
通过欣赏古人的诗歌,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声流逝,也赋予了生活更加深厚的内涵。
其次,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我学会了通过艺术表达情感。
诗歌散文是一种抒情艺术的形式,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我读完宋词《水调歌头》后,我深深被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烈情感所感染。
在这首词中,词人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丰沛的人生情感。
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也学会了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思想在文字中得到释放。
另外,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我也认识到了文学的独特之处。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艺术,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发掘文字的美感,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曾经读到毛泽东的《瞿秋白这个名字》一文,我深深被他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妙语连珠所吸引。
毛泽东在文中通过对瞿秋白生平的回顾,展现出他对瞿秋白的敬佩之情和对自由与正义的追求。
通过这样的文字表达,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表达的力量和魅力。
文学的艺术美在于运用文字描绘出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让读者在文字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我对于文学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文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欣赏,更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色彩。
唐诗读后感范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学遗产。
唐诗是文学的龙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它永远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读唐诗是我们接纳、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对经典唐诗的读后感。
1.《静夜思》:唐代李白的笔下,一切在深夜安静的时候开始呈现出不一样的慈祥。
《静夜思》唐诗是一首传唱度极广、响彻古今的诗。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如今已经被广泛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广为传诵。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和美丽性。
诗歌中通过家乡小桥流水的景色,表达出远离唐朝的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充满了情感,简洁而又具有力度,赞美了故乡的美好与温馨,给读者带来深沉而恢宏的审美享受。
2.《春晓》:唐代孟浩然的诗歌,也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流传的诗之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新鲜的表达方式感动了世界。
这首诗的表面上是描绘春天的美景,但实质上是人们对随着生命变化而感到无数心情变化的关注。
诗中描绘的这种突出出其不同的美丽景象、声音和气味,将读者带回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激起读者的恢弘感和远古情怀。
3.《登高》:唐代王之涣的诗歌,正是表达了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表达了整个诗歌世界对于自然美的高度评价。
这首诗通过作者登高此时此地所看到的美景,表现出了一种美丽的心灵感受。
诗歌创意巧妙,比喻新鲜而别具一格。
这首诗的鲜明特点在于其卓越的视觉效用:天空极光璀璨,群山连绵,飞鸟翱翔,无处不是诗歌的美好形象。
这首诗的内在含义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用心灵去看待却懂得融入自然、融入生活的细节,就是诗歌所要展现的人生真谛。
4.《滕王阁序》:唐代王勃在此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了人性的高尚情感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塑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经典。
这篇文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歌以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情感为核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收录了唐代诗人们的精华之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辉煌。
这部诗集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深受读者喜爱。
读完《唐诗三百首》,让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读完《唐诗三百首》,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其次,读完《唐诗三百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再次,读完《唐诗三百首》,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之情。
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读完《唐诗三百首》,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们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国家的挚爱。
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抒发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国家的挚爱,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的挚爱之情。
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国家的挚爱,表达对国家的挚爱和对国家的关怀,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国家的挚爱。
通过阅读《唐诗三百首》,我不仅感受到了唐代诗人们的深情厚意,更深刻地理解了他们对生活、自然、人生和国家的热爱和关怀。
他们以诗歌为媒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自然、人生和国家的热爱和关怀,展现了他们对生活、自然、人生和国家的深刻思考和深情厚意。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读唐诗宋词,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对中国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静夜思》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通过对月光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
而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
唐诗宋词中的情感让我感到了一种共鸣。
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柔情和忧郁。
而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对月形单,对月形单,吟怀兼古,寄情于山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唐诗宋词中的艺术魅力让我感到了一种震撼。
在《将进酒》中,李白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壮阔、激荡的氛围。
而在《水调歌头》中,苏轼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对人生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抗争,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和坚韧。
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唐诗宋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们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对中国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读唐诗宋词,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唐诗宋词,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情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唐诗宋词,永远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我心灵的寄托。
2019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从唐诗里读出了什么
2019高中语文阅读素材(散文):从唐诗里读出了什么因何这些千年不变的诗句,让人常读常新?因何如此少的文字,却能唤起我们丰富的感情?我看唐诗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口中流出,不禁激荡起心田种种莫名的豪迈和神圣之思。
儿童或许是这世界上真正可与天地万物对话的人,纯洁的目光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
憨态可掬的儿童,让我联想到《皇帝的新衣》里那个揭穿真相的孩子,联想到西方关于儿童是天使,是人类之父的说法。
那些生活在公元7到9世纪的诗人们的作品,能从21世纪的天使或人类之父口中,津津有味地背诵出来。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神奇而充满玄奥的事情。
这要比获得任何高尚的文学奖项都荣耀,并且具有潜在而无限的价值。
究竟为什么,唐诗像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基因,在古老的中国世代传承?事实上,当年唐诗恰好是一群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的“孩子们”吟唱出来的——我说的是大部分唐诗作者们的心灵。
他们生活在壮丽的大地山河之中,犹如生活在母亲的怀抱。
李白一生都没有长大。
李白在儿童时吟了一首月亮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及长,羁旅他乡,又写一首古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后一首除乡思外,与前一首同样单纯、明朗和天真。
换言之,李白的思乡,依然是一种儿童的思乡。
再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成年的李白,尽管豪情万丈,气冲霄汉,可依然像孩子一样,对着大自然撒娇,对着浩渺雄浑的宇宙撒娇。
这是一些鲜活、跃动的赤子之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遗产——“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以天地万物的存在证明我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协调相处,洒脱豪迈地纵浪于大化之中。
还有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位史圣,不仅让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也同时置身于绵延的历史之中。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唐诗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这本《唐诗》读后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其对中国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
唐诗的独特魅力唐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首先,唐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作者们善于用简短的词句,将复杂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凝聚在一首短小的诗歌中,使人在短短数句中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人生的迷惘和人情世故。
其次,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诗人们以古典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创造出美不胜收的诗意世界。
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烘托,他们能够将自己深深的内心感受与外部世界相结合,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读唐诗就像是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中穿行,让人陶醉其中。
第三,唐诗以其广泛的题材和内容,满足了人们对不同主题的追求。
唐诗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无论是描写美景,抒发情感,还是追问人生,唐诗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诗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学习对象。
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都曾以学习唐诗为己任,通过模仿唐诗的风格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创作。
其次,唐诗的主题和内容也被后来的文学作品所借鉴。
不少现代诗歌和散文作品中,都能找到唐诗的影子。
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和情感问题,以及对美的追求,都成为了文人笔下的经典主题。
此外,唐诗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诗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对这些地方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时,唐诗中所包含的东方哲学和审美观念,也对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学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总结《唐诗》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文化和唐诗的魅力。
唐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唐诗读后感
唐诗读后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诗歌形式众多,内容充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
唐诗以其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经久不衰,被广泛传诵至今。
在我看来,唐诗有着无比珍贵的价值。
在我阅读唐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感并不是表面上的华丽,而是一种内在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唐诗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律诗、绝句、词、曲等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每一种诗歌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充实的内容。
无论是自然景象,还是人生哲理,都被诗人用生动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唐诗时,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这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和神奇。
我个人感受到,唐诗中最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
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唐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人生、人情的感悟和理解。
唐诗中充斥着对自然的讴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推敲。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同时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智慧。
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对于我个人来说,读唐诗可以打开我的思维,引发我对于文化的探讨。
唐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它表达了古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读唐诗可以启示我们进行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唐诗作为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应该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的美。
在我的思考中,我认为唐诗的魅力和价值来自于它对生命、人性和自然的探索。
我们可以从唐诗中学习到人生哲理,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唐诗中也有着创新的思想和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构成了唐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一段开放、创新、包容的历史时期,唐诗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如何在唐诗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创造出更为新颖的文学作品,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唐诗读书心得
唐诗读书心得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无疑是读书人的重要修养之一。
在我阅读唐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我对唐诗阅读的心得体会。
一、唐诗的思想内涵唐诗以浓郁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核而著称。
在阅读唐诗时,我发现许多作品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怀,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变迁。
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诗人的登高感慨,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
这种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使唐诗成为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探索。
二、唐诗的艺术魅力唐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吸引着我。
每一首唐诗都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感,并通过精巧的排比和对仗来增强意境的表达力。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通过对“烛”、“画屏”、“轻罗”和“小扇”等词语的安排,使整句诗如诗画般优美动人。
这种艺术魅力让我产生了对唐诗的深深喜爱。
三、唐诗的人文关怀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
在唐诗中,我常常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真挚关怀和感受。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几句中的“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于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向往,充满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和探求。
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我也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四、唐诗的审美意境唐诗的审美意境是我读唐诗过程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诗人使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画面,令人沉醉其中。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几句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壮丽的景象之中,感受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审美意境的塑造,让我更加喜欢阅读和欣赏唐诗。
五、唐诗的文化传承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承。
在阅读唐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文化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唐诗读后感(15篇)
唐诗读后感唐诗读后感(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读后感1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
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
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
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唐诗读后感2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诗吧。
就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读了这首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诗人的母亲一边辛劳地为儿子缝制衣服一边思念远游的儿子的场景呈现在我的眼前。
唐诗中的智慧与启示
唐诗中的智慧与启示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启示。
在这些千年古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诗人们对生活、人情、时代的深刻触动和思考。
唐诗中蕴含的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启示让人感叹不已。
首先,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运用“百丈冰弦纤几许”来形容高楼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此句既让人感叹时光匆匆,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另外,杜牧的《秋夕》中,他用“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了秋夕夜晚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家国思乡之情的思考和热爱。
这些唐诗中对人生的深思和启示,使人不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反思,也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感悟生命的美好。
其次,在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谊、爱情的思考和启示。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他借助“刘十九,酒酣胸胆尚开张”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尊敬。
这样的描写言简意赅,却又包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思考。
另外,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形容了夜晚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描写既抒发了爱情之深,也启示了人们要珍惜拥有的爱人和美好的时刻。
此外,在唐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社会、时代的思考和启示。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借用“青春远,六朝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来表达对繁华都市的思考。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唐时繁荣的景象,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现有的时代,抓住变革的机遇。
另外,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他运用琵琶的声音来表达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忧虑。
这样的诗歌通过音乐的形式,使人对当时社会的动荡有所感悟,并呼唤着和平与安宁。
这些唐诗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启示,让人深思社会进步的方向和个人应有的责任。
总的来说,唐诗中的智慧与启示隐匿在这些千年古诗的文字间。
无论是对人生、友谊、爱情的思考,还是对社会、时代的思虑,每一首唐诗都承载着诗人独辟的见解和对生活的思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从这些诗篇中获取智慧与启示,让这些古代诗词成为我们的精神营养,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关于唐诗的读后感
关于唐诗的读后感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唐诗就是唐代文化中的瑰宝。
唐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读唐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还可以体验到唐代的历史文化。
唐诗多以自然、人生、爱情、政治、社会等为主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静夜思》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入手,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一位行旅者在深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明月之美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启示,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人们对故土和故乡的深厚感情。
此外,唐诗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七绝、五言、律诗等。
这些形式不仅有着各自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更是不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艺术载体。
例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盛景正是运用了“律诗”这种形式。
诗人通过独特的韵律和格律,将繁华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兴盛,同时也体现了唐诗的艺术价值
和魅力。
总之,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唐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深刻的内涵,还可以体验到唐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唐诗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既需要广大读者的深入阅读和体验,也需要时代的继续塑造和传递。
至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诗的伟大魅力,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唐诗,体验其中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深刻,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还展现了
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读完唐诗宋词,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机智和生活智慧。
这些作品
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用字精炼,每一句都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阅读
这些古诗词,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们深深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
的独特见解。
唐代的诗人们常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助花草树木、山水风
光等描绘出内心世界的情感。
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抓住了人生的瞬间,让读者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比如___的《天末怀李白》一诗,通过描述天际落日的壮美和___的豪情,表达了作者对___的景仰之
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宋代的词人们则更注重对人情世故和内心情感的描绘,他们通
过对人与情爱的思考来反映社会风貌和个体情感。
他们用细腻的字
句刻画出了人们内心的情感痛苦和欢乐,引起了读者共鸣。
比如
___的《青玉案·元夕》一词,描绘了别离的伤感和对爱情的渴望,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出深情的味道,令人动容。
唐诗宋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读者。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得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也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总之,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相信,只有真正体验过这些诗词的人,才能领悟它们的魅力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唐诗里读出了什么因何这些千年不变的诗句,让人常读常新?因何如此少的文字,却能唤起我们丰富的感情?我看唐诗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口中流出,不禁激荡起心田种种莫名的豪迈和神圣之思。
儿童或许是这世界上真正可与天地万物对话的人,纯洁的目光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
憨态可掬的儿童,让我联想到《皇帝的新衣》里那个揭穿真相的孩子,联想到西方关于儿童是天使,是人类之父的说法。
那些生活在公元7到9世纪的诗人们的作品,能从21世纪的天使或人类之父口中,津津有味地背诵出来。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神奇而充满玄奥的事情。
这要比获得任何高尚的文学奖项都荣耀,并且具有潜在而无限的价值。
究竟为什么,唐诗像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基因,在古老的中国世代传承?事实上,当年唐诗恰好是一群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的“孩子们”吟唱出来的——我说的是大部分唐诗作者们的心灵。
他们生活在壮丽的大地山河之中,犹如生活在母亲的怀抱。
李白一生都没有长大。
李白在儿童时吟了一首月亮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及长,羁旅他乡,又写一首古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后一首除乡思外,与前一首同样单纯、明朗和天真。
换言之,李白的思乡,依然是一种儿童的思乡。
再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成年的李白,尽管豪情万丈,气冲霄汉,可依然像孩子一样,对着大自然撒娇,对着浩渺雄浑的宇宙撒娇。
这是一些鲜活、跃动的赤子之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遗产——“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以天地万物的存在证明我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协调相处,洒脱豪迈地纵浪于大化之中。
还有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位史圣,不仅让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也同时置身于绵延的历史之中。
这无疑是对人的本质的一种精辟的认识,一种人在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坐标中最为准确的定位。
拥有这种思想理念的政治家管理国家,国家就容易包容、富有和强盛;拥有这种思想理念的诗人吟诗,诗作就容易壮阔、雄浑和博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对宇宙无穷和永恒的诗性观照。
他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今人的诗很少有将乾坤和腐儒、将天地和沙鸥并列的,因为今人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背景已经不是“天人合一”,而是别的东西。
还有陈子昂的《感遇》:“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朝诗人的诗句,离不开山河大地,离不开悠远的历史,离不开苍茫的宇宙。
他们是宇宙的赤子,真正是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
所谓“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才情者,人心之山水”。
我做过一项实验,将《唐诗三百首》输入电脑,然后将“天地、日月、乾坤、江海、风雷、霜露、禽鸟、花树、沧桑、悠悠”这类字词删去,结果是《唐诗三百首》不复存在了。
那一年,我参加一个唐诗书法展览会议,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在场的参观者时,无不感叹惊奇。
在宏伟、宽敞的大厅中,人们议论纷纷,说我揭示出一个赏诗、写诗的大奥秘。
还说,不明白这点赏诗昏然,写诗不成。
甚至有一位女大学生嚷叫,这是唐诗研究的重大发现,应该申请专利。
一番调侃,既让我不好意思,也飘飘然。
我曾在诗词会议上遇到过一些诗人,兴致勃勃地修改杜牧的七绝《清明》。
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修改者认为这首诗有冗词,“清明时节”,只说“清明”就可以了;“行人”当然是走在“路上”的。
故应当改成五言诗:“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写文章不是要坚持简练的原则吗?何况诗!那么,杜牧为何不呢?难道七绝高手杜牧,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每当这时,我就耐心地告诉对方,在皇权专制的农耕社会里,“清明”不专指季节,也指一种社会状态,类似“盛世”。
如宋人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清明”。
杜牧在这里专指清明节,更主要的是,在唐朝诗人的头脑中还有另一个原则,即“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远远大过了简练的原则。
在本诗中体现这一理念的意象是“牧童”,“牧童遥指”。
只有天真无邪的牧童意象,才能与生机蓬勃、浑然纯朴的大自然相匹配。
修改杜牧诗的先生们虽有过剩的精力和热情,却不明白这一点。
未窥门径,何论堂奥?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称元和体,是一种入律的古风,平仄韵交替,每四句一换。
像这样的叙事诗,你也许认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沾不上边儿。
恰恰相反,叙事诗如果不把人物和事件融入大自然中,融入沧桑的历史中,就很难有诗的魅力。
我在读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几句时,受到了莫大的感动。
那样凄清、惨白、惜别的月夜,那样苍凉、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和人性关怀,真让我的眼泪都禁不住要掉出来。
还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暑天”……在诸多唐人的诗中,莫不体现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而李商隐的《漫成五章之二》,更有助于我们对唐诗本质精神的理解。
诗曰:“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
”“三才”即天、地、人,就是说李杜能使天地万象展示于诗歌之中。
李商隐认为这是李白和杜甫的功绩,是对中国诗歌的大贡献。
这真是把唐诗“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我读唐诗,还读出了唐朝诗人那种高超智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对仗,也叫属对。
这是古人启蒙教育的内容。
古人在启蒙教育就抓这个问题,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
常常是先生出上联,让学童对下联。
人们多以为这是一种修辞训练,但我却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训练,智力训练。
一个人的智力是包括观察力、感悟力、应变力、想象力、反省力、创造力,以及定力的综合,但最要紧的,是看在头脑中能否同时具有反向思维。
比如,物理学中的物质和反物质;庄生梦蝶乎,抑蝶梦庄生?大街上人遛狗呢,还是狗遛人?写好诗的人和写劣诗的人,说到底也是思维方式高低不同。
《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属对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由单向思维变成反向思维,由一元思维变成多元思维,由平面思维变成立体思维。
所谓“反向走笔,逆势成文”。
这在方法论中叫“反求工程法”,西方哲学叫“思辨”。
中国禅宗叫“二道相因”,即对立的概念并称。
唐诗的对仗句也体现出《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
三是关节,《易经》是每三组线段组成八卦,总体构成是象、数、理三部分内容。
所以,不是二元,而是三元。
屈原的《天问》:“阴阳三合,何来何化?”并不说阴阳二合。
《庄子·齐物论》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接下去讲的也是三,而不是二。
《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
荀子《解蔽》说:“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两也,然后有所谓一。
”道教讲“三清殿”,佛教讲“三世佛”。
至于老百姓说的三就更多了:狡兔三窟、三思而行、事不过三……但中国传统哲学的三者,并非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最后那个“一”是新生成的。
天地人,人是天地生成的。
陈寅恪先生以黑格尔正、反、合的哲学范畴诠释中国的对联,中国启蒙先生也说对联是“穿鞋戴帽系腰带”。
腰带就是横披,五律或七律中有对联,但没有横披呀?我说有,横披融化在标题或尾联中了,所以,依然是正反合。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唐人的智慧。
中国从宋代开始,能够读懂唐诗的人越来越少了。
人们面对着唐诗这座灿烂耀眼的高峰,有难以逾越的畏惧,也有找不着北的迷茫。
才高八斗的苏轼、学富五车的朱熹,都身体力行以哲理入诗,可是,宋人的哲理诗没有超过唐人。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何尝不是哲理诗?而且浑朴、大气。
宋人另以词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局面。
北宋词人一副“神仙姿态”,苏轼、欧阳修、晏殊、柳永、秦观,以及南渡之前的李清照,莫不如此。
“神仙姿态”是既尽情享受人生,又超凡脱俗。
可以说这是对唐朝诗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在新环境中的转化。
但他们把唐朝诗人的童心丢失了,变成既阅尽春色,也阅尽沧桑的世故老人。
这从他们对待苦难的态度即可看出。
唐朝诗人对待苦难就像儿童,不是大喊大叫,就是痛哭流涕。
前者如李白,后者如杜甫、李商隐等。
宋朝词人以苏轼为代表,对苦难是既能想得通,也能放得开,甚至是掩盖和回避的。
辛弃疾和南渡后的李清照例外,他们是真正继承了唐诗本质精神的人。
宋以后的诗从整体看就不堪了,或吟风弄月,无病呻吟,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像元好问、纳兰容若、曹雪芹那样的大诗人,真是凤毛麟角。
唐诗的不可超越,是注定的,因为后来的人们没了唐朝诗人那种赤子之心,“天人合一”的理念和高超的“对仗”思维,以及社会环境。
唐诗确实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大树上绽放的绚丽花朵。
其芬芳流韵不仅惠及世代国人,也波及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
庞德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意象派的领军人物,虽然不懂汉语,但经常让人把唐宋诗词翻译给他听。
他的那首风靡英语世界的诗《地铁站台》,有人认为就是来自一首唐诗的意象。
这是那些曾经鄙薄唐诗的中国现代派诗人料想不到的。
唐宋诗词是我们的母乳,也是常备的口粮。
我们在写两种诗——有字的诗和无字的诗。
即使非诗人,一生也在写一本无字的诗。
这便是人类“诗意的栖居”,是人类最道德、最高尚的生活。
不在于从事何种工作,街头的掌鞋人和理发匠,他们的人生也可能达到很高的诗意。
掌鞋人和理发匠如此,思想家和政治家也如此。
谁能说开创了大唐贞观、开元盛世的君臣们,不是抒写了一部壮美璀璨的无字诗呢?甚至让我们感到,如果没有他们这部无字诗的辉煌,很可能也没有李杜等人有字诗的辉煌。
好诗的合唱,其实是诗人和统治者多声部完成的。
那时的长安被称为“世界的花都”,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王维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孟郊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的《长恨歌》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爱悲剧,李商隐的七律《马嵬》却诅咒唐玄宗晚年的荒淫昏聩。
儒释道三家在社会上并存,在诗坛上也并存。
李白的道、杜甫的儒、王维的佛,还有白居易的刺世、杜牧的咏史、李贺的牛鬼蛇神、李商隐的迷离忧郁,都可以作为一种花在诗坛上争奇斗妍。
那时诗坛的主旋律是什么?我看没有。
要有,也是我说的三条:赤子之心、天人合一和“对仗思维”。
这也不是上面强加的,而是诗人为写好诗的一种自觉。
即使像李世民这样强有力的开国皇帝,一生竭尽其文功武治之能事,也没有做“精神领袖”和“思想教父”,更没有做“诗王”和“书圣”——虽然他也有好文章和书法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