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新版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案3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难点: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相关教案、课件;3.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函数实例,如建筑物的倾斜角度、运动员投篮的抛物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有何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复杂问题?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展示关键知识点。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知道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确定后,它的对边、邻边和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能够正确地运用sinA,cosA,tanA 表示直角三角中两边之比。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值表示直角三角中两边之比2、难点: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教学过程 1、复习回忆:♦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锐角的三角函数--正切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假设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那么这个角的值也随之确定.♦ 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即2、探究新知如图,当Rt △ABC 中的一个锐角A 确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此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时,那么∠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即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即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做∠A 的三角函数A C∠A 的对边∠A 的邻边 B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 an 斜边的对边A A ∠=sin 斜边的邻边A A ∠=cos3、例题例1、 如图:在Rt △ABC 中,∠B=90°,AC=200,sinA=0.6.求:BC 的长.解:在Rt △ABC 中,请你求出cosA,tanA,sinC,cosC 和tanC 的值.你敢应战吗?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10,求:AB 和sinB 的值.4、练习:△ABC 中,∠C=90°, (1)AC=3,AB=6,求sinA 和cosB (2)BC=3,sinA=513,求AC 和AB. 2.在Rt △ABC 中,∠C=90°,AB=15,sinA=35 ,求AC 和BC.3.在等腰△ABC 中,AB=AC=13,BC=10, 求sinB,cosB.4.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5,BC=6. 求: sinB,cosB,tanB. 提示:过点A 作AD 垂直于BC 于D.△ABC 中,∠C=900,BC=20, 求:△ABC 的周长. 5、小结:锐角三角函数定义:AC 10B .665121310=⨯=∴AB .131210cos :===AB AB AC A解C B,6.0200sin ===BCAC BC A .1206.0200=⨯=∴BC6C.1312cos =A .131266510sin ===∴AB AC B 斜边的对边A A ∠=sin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sinA,cosA,tan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2.sinA,cosA,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 的正切,习惯省去“∠〞号;3.sinA,cosA,tanA,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且sinA,cosA,tanA,均﹥0,无单位.4.sinA,cosA,tanA,的大小只与∠A 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5.角相等,那么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 数值相等,那么这两个锐角相等. 6、作业7、个性化设计与反应:∠A 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 an ∠A 的对边斜边的邻边A A ∠=cos——正、余弦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两个锐角角度互余时,正、余弦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23.1锐角的三角函数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新版)沪科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23.1锐角的三角函数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新版)沪科

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与技能】1.会用计算器求一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求一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会用计算器求一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问题:在前面我们学会了求一些特殊锐角(30°、45°、60°°,55°等一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这样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说明】通过问题,给学生创造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手中计算器的各种按键,了解它们的功能.°的值.(精确到0.0001)∴sin40°=0.6428.【教学说明】学生先了解计算器各按键的功能,为利用计算器正确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打下基础.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1.教材P121例7、例8.°52′41″的值.(精确到0.0001)解:先用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显示结果为0.897 859 012.所以 sin63°52′41″≈0.8979.°45′的值.(精确到0.000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D,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tan70°′″45°′″=显示结果为2.863 560 231.答案: tan70°45′≈2.8636.4、如图,在Rt△ABC中,∠C=90°,∠A=35°,AC=6,求BC,AB的长(精确到0.001)解:因为BC/AC= tanA=tan35°,由计算器求得tan35°=0.7002,所以BC=AC·tanA≈6×≈又AC/AB= cosA≈cos35°,由计算器求得cos35°=0.8192,所以AB=AC/cosA≈5.如图,工件上有一V型槽,测得它的上口宽20mm,深19.2mm.求V型角(∠ACB)的大小(结果精确到度 ).解:∵tan∠≈0.5208,由计算器求得∠ACD≈°∴∠ACB=2∠ACD≈2×°=55°.∴V型角的大小约为55°.【教学说明】不同计算器操作不同,按键定义也不一样.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P122“练习”.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不需要学生动笔,所以学生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3.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本节课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在前面习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本节要求经历探索知道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确定后,它的对边、邻边和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能够正确地运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中两边之比。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探索卫视图形的性质及相关知识。

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知道直角三角形中某锐角确定后,它的对边、邻边和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能够正确地运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中两边之比。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函数的过程,培状学生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三角函数的探究,知道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体会变与不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的意义,用正切表示倾斜程度、坡度。

【教学难点】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有过走上坡路的经验,坡面有陡有平,在数学上该如何衡量坡面的倾斜程度呢?如图所示:如图所示:3030,80808080x x ∴〉〈若若2080100x = 302080100只要比与的大小就可以了 二、新课学习• 如图所示:245cos 45+2sin,.C ∠确定下以后它的与的比值就是一定值 •由推理可得:角度不变,比值不变; • 由动态演示:角度改变,比值改变。

新知探究,明确定义。

tanBCAC α=BCsinα=ABACcosα=ABBCtanα=AC锐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α的三角函数。

•例1.在Rt⊿ABC中,∠C=Rt∠,AB=5,BC=3,求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

练一练2.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αA.扩大100倍B.缩小C.不变D.不能确定五、作业布置练习1、2,六、板书设置:23.1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应用。

最新初中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3锐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最新初中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3锐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23.1..3锐角的三角函数值(3)【学习目标】1、能利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2、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值解决相关三角函数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回顾】由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新知探究】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按键方法:1、按“2ndF”键;2、按相应的三角函数键,即按下“sin”、“cos”、“tan”;3、按已知的的三角函数值;4、按“=”键得到相应角数。

注:计算器不同,按键方法与顺序可能不同。

例题教学例3、求sin400(精确到0.0001)例4:求值:(1)cos34035′(2)tan66°15′17″例5:sin A=0.5086,求锐角A.【随堂练习】1、已知,cosA=37,则∠A=_________(精确到0.01°)。

2、△ABC中,∠C=90°,cosA=,则∠B=_________。

3、△ABC中,∠C=90°,AC=3BC,则∠A=________(精确到0.1°)。

4、如果∠A 为锐角,且cosA =0.75,那么∠A 的范围是( )A 、0°<A <30°B 、30°<A <45°C 、45°<A <60°D 、60°<A <90°5、小丽在荡秋千,已知秋千的长度为3.5m ,求秋千升高1m 时,秋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精确到1°)。

6、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高,CD =16,BD =12,∠C =35°,求∠B (精确到0.1°)【知识梳理】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AD =9,BD =3,求∠B 的度数。

9、武当山风景管理区,为提高游客到某景点的安全性,决定将到达该景点的步行台阶进行改修,把倾角由44°减至32°,已知原台阶AB 的长为5m (BC 所在地面为水平面).⑴改善后的台阶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m )⑵改善后的台阶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精确到0.01m )10、如图所示,水库大坝的截面是梯形ABCD ,坝顶AD =6m ,坡长CD =8m ,坡 底BC =30m ,∠ADC =135°.⑴求坡面∠ABC 的大小;⑵如果坝长100m ,那么修建这个大坝共需多少土石方(结果精确到0.01m3)?B C A 44º A C B D A D C B。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3、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4、能利用计算器计算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5、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6、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知道特殊三角函数值,从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理解认识正弦、余弦、正切概念,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2、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算出的吗?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认识正弦在Rt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师: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 n A .341米10米板书:sin A =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举例说明:若a =1,c =3,则sin A =31)注意:1、sin A 不是sin 与A 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sin A 、sin56°、sin ∠DEF3、sin 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sin A 没有单位. 三、认识余弦、正切的定义一般地,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Rt △ABC 与Rt △A ′B ′C ′,∠C =∠C ′=90o ,∠B =∠B ′=α,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B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在Rt △ABC 中,∠C =90°,把锐角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B 的余弦,记作c os B . 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 a n A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到结论吗?即1sin 302︒=,sin 452︒= 你还能推导出0sin 60的值及30°、45°、60°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 归纳结果五、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拿出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用法.下面我们介绍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由三角函数的值求对应的锐角.1、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解:先用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显示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897859012.所以in63゜52′41″≈0.8979.2、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锐角(1)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36.53844577.再按键:显示结果为36゜32′18.4.所以,x≈36゜32′.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七、课后作业教材课后习题.。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函数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2.难点: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3.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PPT,内容包括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米和4米,求该三角形的斜边长。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通过PPT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名师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名师教案 (新版)沪科版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的定义.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3.了解坡度、坡角的定义,掌握坡度、坡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正切、正弦、余弦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杂志上有过这样的一篇报道:始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落成时就已经倾斜.1972年比萨发生地震,这座高54.5 m的斜塔大幅度摇摆22分之多,仍巍然屹立.可是,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而且还以每年倾斜1 cm的速度继续增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此,意大利当局从1990年起对斜塔进行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纠偏前减少了43.8 cm.根据上面的这段报道中,“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它能用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这个问题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学过本章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地解答这个问题了!推进新课一、合作探究1.问题引入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学生交流:如可用角的大小,梯子斜靠墙的高度等.给学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予以引导.【问题1】探究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请说出你的判断方法?学生可由铅直高度相等,水平长度不同进行判断.【问题2】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又如何判断呢?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教师可提出能否用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进行衡量呢?【问题3】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问题4】 如图,在锐角A 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 ,自点B 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得到Rt△ABC ;再任取一点B 1,自点B 1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1,得到Rt△AB 1C 1……,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BCAC,B 1C 1AC 1,B 2C 2AC 2……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C ∥B 1C 1∥B 2C 2∥B 3C 3∥…, ∴△ABC ∽△AB 1C 1∽△AB 2C 2∽△AB 3C 3∽…, ∴BC AC =B 1C 1AC 1=B 2C 2AC 2=….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2.正切函数概念的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数学活动中,上面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有用的.为了叙述方便,作出如下规定:如图,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A aA b∠=∠的对边的邻边.注意: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实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3.坡度和坡角对于问题2中“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判断坡度的大小”,你现在能判断了吗?结合图形,教师讲述坡度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即i =hl,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答:i =h l=tan α. 4.正弦、余弦的概念我们知道,在Rt△ABC 中,∠C =90°,当锐角A 确定时,∠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就随之确定了.问: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其证明方法与上面证明对边比邻边为定值的方法相同,都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学生证明过后教师进行总结:类似于正切的情况,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分别是确定的.正弦: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的对边斜边=a c.余弦: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A =∠A 的邻边斜边=b c.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 A 是A 的函数.同样地,cos A ,tan A 也是A 的函数.二、巩固提高如图,在Rt△ABC 中,∠C =90°,BC =6,sin A =35,求cos A ,tan B 的值.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值,要求余弦值、正切值,就要求斜边与另一条直角边的值.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角的正弦值与对边值及勾股定理来求.解:sin A =BCAB, ∴AB =BCsin A =6×53=10. 又∵AC =AB 2-BC 2=102-62=8,∴cos A =AC AB =45,tan B =AC BC =43.三、达标训练 1.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6,BD =8,∠ABD =α,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s in α=45B .cos α=35C .tan α=43D .tan α=342.在Rt△ABC 中,各边长度都同时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锐角A 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A .都扩大2倍B .都缩小一半C .都不变D .正切值扩大2倍,余弦值缩小一半3.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 =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长为30,这边所对角的余弦值为817,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本课小结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边的长度. 3.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要准确,不要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特别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易混淆,正弦函数是对边比斜边,而不是邻边比斜边(余弦).1.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1)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且各边长均为正数,所以有如下结论:tan A >0,0<sin A <1,0<cos A <1.(3)“tan A”“sin A”“cos A”都是整体符号,不能写成“tan ·A”“sin ·A”“cos ·A”,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应写成“tan∠AOB”“sin∠AOB”“cos∠AOB”.(4)由tan A =ab ,sin A =ac ,cos A =b c,变形可以得到a =b ·tan A,a =c ·sin A,b =c ·cos A,或者b =a tan A ,c =a sin A ,c =bcos A .(5)(sin A)2常写成sin 2A ,不能写成sin A 2. 2.三角函数的产生和发展三角学开创之初,希腊人思考的是定圆各中心角所对应的弦长.如托勒密把圆心角分成360份,把直径分为120份,然后对圆心角求对应弦的长.而印度人则不同,他们研究一个角的倍角所对弦的一半,即角对应的半弦长.1631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编译的《大测》一书,将sin us 译成正半弦或前半弦,简称正弦,此即为我国正弦一词的来源.正弦、余弦的现代定义起源于欧拉.正弦和余弦的符号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数学家毛罗利科早在1558年就已采用三角函数符号,但当时并无函数的概念,于是只称作三角线.1753年,生于瑞士的欧拉开始使用sin 和cos 表示正弦和余弦,这两个符号才算基本定型.公元727年,唐朝卓越的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受唐玄宗之命撰写《大衍历》.为了求得全国任何一地方一年中各节气的日影长度,一行编出了太阳天顶距和八尺之竿的日影长度对应表,而太阳天顶距和日影长度的关系即为正切函数.希腊科学家海伦在计算正多边形面积时,就已经用到了余切三角函数值了.3.一般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应用在锐角△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过A 作AD ⊥BC 于D ,如图,则sin B=AD c ,sin C=AD b ,即AD=c sin B ,AD=b sin C .于是c sin B=b sin C ,即sin sin b cB C.同理有sin sin c a C A =,sin sin a bA B =. 所以sin sin sin a b c A B C==.(*)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解决以下问题: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 ,b ,∠A,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c ,∠B,∠C,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第一步:由条件a ,b ,∠A――――→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B;第二步:由条件∠A,∠B――――→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C;第三步:由条件__________――――→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c .分析:灵活运用结论a sin A =b sin B =csin C .解:第一步:∵a sin A =b sin B ,∴sin B=bsin Aa.第二步:∵∠A+∠B+∠C=180°, ∴∠C=180°-(∠A+∠B).第三步:a ,∠A,∠C 或b ,∠B,∠C,c sin C =a sin A 或b sin B =csin C.奥赛链接如图,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BC =10,则tan∠EFC 的值为( ).A .34B .43C .35D .45 解析:AF =AD =10,∴BF=102-82=6.又∵∠AFE=∠D=90°, ∴∠AFB+∠EFC=90°. ∴∠BAF=∠EFC.∴tan∠EFC=tan∠BAF=BF AB =68=34.答案:A。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23.1锐角的三角函第1课时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 A、cos A、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2.理解坡度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坡面的坡度.【重点难点】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坡度的概念.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各有什么关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如图,斜边AB与A1B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哪个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和同学交流.2.类似地,如下图中,坡面AB和A1B1哪个更陡?你是如何判断的?3.如教材P113图23-4,在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自点B向另一边作垂线,得Rt△ABC;依次类推得Rt△AB1C1……这些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都相等吗?引导学生发现:当角一定时,这个比值不变.4.归纳:正切、坡度、坡角.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固定呢?归纳:三角函数的定义.怎么来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比值与一个锐角的规律?这些比值都是锐角A的函数,记作sin A, 初步了解坡度的意义.角的对边与邻边比的推导.记住正切、坡度、坡角的意义.cos A ,tan A ,即∠A 的对边斜边叫∠A 的正弦,记作sin A .∠A 的邻边斜边叫∠A 的余弦,记作cos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叫∠A 的正切,记作tan A .定义三角函数并讲解注意事项,如教材P113图23-5,明确在Rt △ABC 中,当∠C =90°时, sin A =a c ,cos A =b c ,tan A =a b.引出三角函数的意义.得出三角函数的定义,明确锐角三角函数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求出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A 的各个三角函数.对1题进行变式训练,若图中AC ∶BC =4∶3呢?2.教材P114练习第1、2题,P116练习第1、2题.巩固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会用设比值法解题.巩固知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P116练习第3、4、5、6题.加深认识,深化提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锐角的三角函数∠A 的正切 坡度 坡角锐角三角函数sin A =∠A 的对边斜边cos A =∠A 的邻边斜边tan A =∠A 的对边∠A 的邻边第2课时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 1.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3.掌握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重点难点】 重点: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难点:1.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的计算.2.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什么叫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2.如图,∠C =90°,AC =7,BC =4. 求∠A 和∠B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检查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情况.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问题1: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在一副三角板中,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能借助两块三角板分别求出30°,45°,6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cos 245°+tan 60°cos 30°. 教师说明cos 245°表示(cos 45°)2,类似地, sin 2A 表示(sin A )2,tan 2A 表示(tan A )2.问题2:已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例2:(1)已知sin A =12,则∠A =________;(2)已知tan A =1,则∠A =________; (3)已知cos B =12,则∠B =________;问题3:任意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和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的关系.思考:sin 30°和cos 60°,sin 60°和cos 30°,sin 45°和cos 45°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特殊角的正弦值和其余角的余弦值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前面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30°,45°,60°这三个角的正(余)弦的值,分别等于它们余角推导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会通过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教学小结┃任意一个锐角的正(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正)弦值第3课时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2.会使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对应的锐角.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难点: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图,有一个斜坡,现在要在斜坡OC 上植树造林,如果保持沿斜坡方向每隔2米挖一个坑(已知斜坡坡面的倾斜角为36°,即下图中的 ∠COD ),你能求出CB 的距离吗?引导学生得出CB 的距离:CB =sin 36°·AC . 进而提问学生如何进行计算. 引出新课.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怎样能求出sin 36°的值呢? 引导学生操作:步骤1:用刻度尺和量角器,作出Rt △ABC ,使∠C =90°,∠A =36°. 步骤2:量出BC 、AB 的长度. 步骤3:算出BCAB 的值,即为sin 36°的值.引导学生按步骤操作,指出我们求出的36°角的正弦值是一个近似值.2.学生自学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 (1)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包括哪两个方面?(2)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时,首先应将计算器设置在“角度”状态,如何设置?(3)在输入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个键的使用? (4)sin 、cos 、tan 键分别表示什么?在应用这些键时应注意什么?(5)用计算器得出的角度的单位是度,如何将它化为度、分、秒?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教师可根据学生边阅读、边动手计算的情况,体会求值的过程,感受计算和测量上的误差.再提供已知锐角求它的正弦、余弦、正切的题目让学生求出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3.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用计算器求这个锐角的度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第二功能键的使用.独立探索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度数的过程.通过自学,掌握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教材P122练习第1、2、3、4、5题.2.用计算器计算sin 38°21′-2得________.3.在Rt△ABC中,∠C=90°,BC=10米,∠A=15°,求AB的长约为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4.一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已知梯子长4米,梯子位于地面上的一端离墙壁2.5米,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锐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CB=sin 36°·AC。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演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讲解和演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建筑物的角度测量、滑翔机的起飞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从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实际的案例,如滑翔机的起飞角度问题、房屋建筑的倾斜度问题等,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3.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23.1锐角的三角函数3.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课题 3.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利用计算器求任意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同时已知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数学思考通过计算器计算锐角三角函数值或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角度,体会计算器的强大作用,并借助计算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问题解决经历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及其增减性.情感态度积极阅读、认真操作、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和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角度.教学难点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注意按键顺序.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30°.cos30°·sin+45°cos22+60°sin12计算:2.3.在△ABC中,∠A,∠||2-2cosB+2)3-Asin2(,为锐角B=0,求△ABC的三个内角.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我们已经知道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那么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求呢?我们能否用计算器来解决这些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呢?°60sin,22=°45sin,12=°30sin我们已经知道2.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此可以猜想由,32=增大.同理可得出锐角的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1.教师口述引入1,说明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通过计算器求得.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引入2,理解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随角度的变化情况.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sin在科学计算器的面板上涉及三角函数的键有cos当我们计算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tan和,当我们计算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tan和可先按这三个键之一,然后再从高位向低位按出表示=然后按,度数的整数键,则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结果.1.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续表)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求sin16°的值.解:先按sin键,再依次按键16=,则屏幕上显示的结果为0.275637355.【探究2】非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若度数的单位是用度、分、秒表示的,在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同样先按sin、cos、tan三个键之一,然后再依次按度、D·M′S、分、D·M′S、秒、D·M′S键,然后按=键,则屏幕上会显示出结果.求sin72°38′25″的值.解:先按sin键,再依次按键:72D·M′S38D·M′S25D·M′S=,则屏幕上显示出结果0.954450312.说明: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8个或10个数位,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探究3】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sin cos tan键的第二功能sin-1、cos-1、tan-1和2ndF键.具体操作步骤:先按2ndF键,再按sin-1、cos-1、tan-12.注意结果要按题目要求取舍.键之一,然后按三角函数值,最后按=键,则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结果.已知sin A=0.9816,求锐角∠A.解:先按键2ndF sin-1,再按键0·9816,最后按=键,则屏幕上显示出结果78.99184039.说明:(1)上面的结果是以“度”为单位的,再按键2ndF D·M′S,即可显示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结果.(2)求角度的计算结果,如没有特别说明,一般精确到“1″”.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例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解: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sin63D·M′S52D·M′S41D·M′S=,显示结果为0.897859012.∴sin63°52′41″≈0.8979.例2求tan19°15′的值.(精确到0.0001)解: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tan19D·M′S15D·M′S=,显示结果为0.349215633.∴tan19°15′≈0.3492.不同的计算器的按键方法各有不同,让学生灵活掌握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根据题目要求取舍.(续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拓展提升】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例已知tan x=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147·tan-12ndF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解:显示结果为36.53844577.引导学生理解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与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是一个.″418.′23°36为显示结果,D·M′S2ndF再按键∴x≈36°32′.“互逆”的过程,它们的按键顺序不同.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课本P122中的练习.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板书设计】一、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二、非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三、利用计算器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自然想到对于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获得,这是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借助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问题.也可以类比任意正数的平方根的计算器求法,想到任意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阅读课本和例题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器求法,是本节课学生获得方法的重点,所以本节课应该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反思、讨论,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方法.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在了解认识正切(tan A)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切值不变)这一事实。

2.认识余弦(cosA)、正弦(sin A),进而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会求直角三角形中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4.了解坡度、坡角的定义,掌握坡度、坡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使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理解认识三角函数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门知道,在购买汽车时它的爬坡能力是衡量它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怎样描述坡面的坡度呢?你想知道怎样算出的吗?二、新课教学(一)认识正切1.认识角的对边、邻边。

如图,在Rt△ABC中,∠A所对的边BC,我们称为∠A的对边;∠A所在的直角边AC,我们称为∠A的邻边。

2.认识正切如图,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

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 A 。

板书: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A A ∠∠的对边的邻边=ab . 注意:1.tan A 不是tan 与A 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2.正弦的三种表示方式:tan A.tan 56°、tan ∠DEF3.tan A 是线段之间的一个比值;tan A 没有单位。

3. 认识坡度、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即i =h l,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i =h l=tan α. 4.认识正弦、余弦类似于正切的情况,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时,∠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分别是确定的.我们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A=A ∠的邻边斜边=ac ; 把∠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A =A a A c ∠=∠的对边的斜边.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二)探究:例1 如图23-7,在Rt 90,4,3,tan tan .∠=︒==ABC C AC BC A B 中,求和3tan =,44tan =.3==BC A AC AC B BC 解例2 如图23-8,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AC=12,BC=5,求∠A 的各个三角函数.解在Rt ABC 中,AC=12,BC=5,90∠=︒C ,得13.5sin ,1312cos ,135tan .12==∴======AB BC A AB AC A AB BC A AC例3 如图2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 (3,4),连接OP ,求OP 与x 轴正方向所夹锐角α的各个三角函数.解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Q .在Rt PQO 中,OQ=3,QP=4,得5.==OP4sin ,53cos ,54tan .3∴======QP OP OQ OP QP OQ ααα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Rt △ABC 中,∠C=90°,BC=6,sinA=35,求cosA.tanB 的值.解:sinA=BCAB ,∴AB=sin BC A =6×53=10,又∵,∴cosA=AC AB =45,tanB=AC BC =43.2.在△ABC 中,∠C 为直角。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涉及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实例,如电梯上升过程中楼层与角度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了自身的学习状况,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系统,教师从导入、讲授、讨论、总结到作业小结,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精心设计。特别是教师运用直角三角形模型,直观地展示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同探究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规律。
2.教师给予小组指导,帮助小组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成员互评、自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意义和作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了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宽了思维,提高了学习效果。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函数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2.数形结合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内涵和外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概念。

2.准备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资料,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的直角边长求解斜边长。

2.呈现(10分钟)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案

锐角的三角函数——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教学重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讲解:通过上面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锐角A是30°、45°或60°等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果锐角A不是这些特殊角,怎样得到它的三角函数值呢?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探究新知(一)已知角度求函数值教师讲解:例如求sin18°,利用计算器的sin键,并输入角度值18,得到结果sin18°=0.309016994.又如求tan30°36′,利用tan键,并输入角的度、分值,就可以得到答案0.591398351.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有所不同.因为30°36′=30.6°,所以也可以利用tan键,并输入角度值30.6,同样得到答案0.591398351.(二)已知函数值,求锐角教师讲解: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依次按键2ndfsin,然后输入函数值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还可以利用2ndf°’”键进一步得到∠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教师提出:怎样验算求出的∠A=30°7′9″是否正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以再用计算器求30°7′9″的正弦值,如果它等于0.5018,则我们原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例题讲解例1sin 40.︒的值(精确到0.0001)求解按键顺序显示sin40=0.6427876090.6428sin 40.∴︒=例2求值:(精确到0.0001)(1)cos3435;(2)tan 661517.''''︒︒解(1)按键顺序显示1.cos34D M S ' 35D M S ' =0.8233015122.cos(34+35÷60)=0.823301512cos34350.8.233'︒∴=(2)按键顺序显示1.tan66D M S ' 15D M S ' 17D M S ' = 2.2731810872.tan(66+15÷60+17÷3660)=2.2731810872.2tan 661513277.'''︒∴=例30.5086si .,n A A 已=求锐角知解按键顺序显示2ndFsin-10.5086=30.570621362ndF D M S ' 303414.24'''︒=30.57041.63034'''∴∠︒︒A =随堂练习1.角α为锐角,且cosα=13,那么α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1.1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3.1.1锐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教案

§23.1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斜边的比值都是固定的这一事实.2.初步理解角度与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3.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4.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给出锐角三角函数值或是由三角函数值求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及角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由坡度引入正切的概念,正弦、余弦概念的推导 难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 与A 1C 1表示水平面,斜边AB 与A 1B 1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哪个更陡? 回答:第二个图更陡问题:如右图在一个坡上,在锐角∠A 上任取一点B 1,自该点向另一 边做垂线,垂足为C 1得到Rt △AB 1C 1;再任取一点B 2,自该点 向另一边做垂线,垂足为C 2得到Rt △AB 2C 2;……这样可以得 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和 邻边之比111B C AC 、222B CAC 、333B C AC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定义:在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tan A BC aA A AC b∠===∠的对边的邻边ABC 100米 20米 11C 1 100米30米(二)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如图,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坡面的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hi l=(通常写成h :l )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记作α,于是有tan hi lα==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三)发散思维,探索实践例1.在Rt △ABC 中,∠C =90°,AC =4,BC =3,求tanA 和tanB . 解:3tan 4BC A AC ==,4tan 3AC B BC == 定义:在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sin A BC aA AB c∠===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A AC bA AB c∠===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称为锐角A 的三角函数.例2.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AC =12,BC =5,求锐角A 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解: 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AC =12,BC =5∴斜边2212513AB =+=5sin 13BC A AB == 12cos 13AC A AB ==5tan 12BC A AC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 (3,4),求OP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α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解: 过点P 向x 轴做垂线,垂足为Q ,在Rt △POQ 中,OQ =3,QP =4, ∴22345OP =+=4sin 5QP OP α== i=h:lαhlQyxPOα3cos 5OQ OP α== 4tan 3QP OQ α== 学生完成并板书 补充:定义:在Rt △ABC 中,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 记作cotA ,即cot A AC bA A BC a∠===∠的邻边的对边思考题:在Rt △ABC 中,sin cos A B =、tan cot A B =是否成立?。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到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规律。

4.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实例和图形的PPT,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模型:准备一些直角三角形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例如:“在建筑行业中,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测量一个建筑物的高度?”引导学生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如测量角度、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锐角的概念,然后给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解释其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的定义.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3.了解坡度、坡角的定义,掌握坡度、坡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正切、正弦、余弦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杂志上有过这样的一篇报道:始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落成时就已经倾斜.1972年比萨发生地震,这座高54.5 m的斜塔大幅度摇摆22分之多,仍巍然屹立.可是,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而且还以每年倾斜1 cm的速度继续增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此,意大利当局从1990年起对斜塔进行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纠偏前减少了43.8 cm.根据上面的这段报道中,“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已由落成时的2.1 m增加至5.2 m”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它能用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这个问题涉及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学过本章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地解答这个问题了!推进新课一、合作探究1.问题引入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学生交流:如可用角的大小,梯子斜靠墙的高度等.给学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予以引导.【问题1】探究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请说出你的判断方法?学生可由铅直高度相等,水平长度不同进行判断.【问题2】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又如何判断呢?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教师可提出能否用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进行衡量呢?【问题3】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 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问题4】 如图,在锐角A 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 ,自点B 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得到Rt△ABC ;再任取一点B 1,自点B 1向另一边作垂线,垂足为C 1,得到Rt△AB 1C 1……,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直角三角形.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BCAC,B 1C 1AC 1,B 2C 2AC 2……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C ∥B 1C 1∥B 2C 2∥B 3C 3∥…, ∴△ABC ∽△AB 1C 1∽△AB 2C 2∽△AB 3C 3∽…, ∴BC AC =B 1C 1AC 1=B 2C 2AC 2=….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2.正切函数概念的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数学活动中,上面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有用的.为了叙述方便,作出如下规定:如图,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A aA b∠=∠的对边的邻边.注意: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实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3.坡度和坡角对于问题2中“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判断坡度的大小”,你现在能判断了吗?结合图形,教师讲述坡度概念,并板书: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 表示,即i =hl,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或称倾斜角).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答:i =h l=tan α. 4.正弦、余弦的概念我们知道,在Rt△ABC 中,∠C =90°,当锐角A 确定时,∠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就随之确定了.问: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其证明方法与上面证明对边比邻边为定值的方法相同,都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学生证明过后教师进行总结:类似于正切的情况,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分别是确定的.正弦: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的对边斜边=a c.余弦: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A =∠A 的邻边斜边=b c.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 A 是A 的函数.同样地,cos A ,tan A 也是A 的函数.二、巩固提高如图,在Rt△ABC 中,∠C =90°,BC =6,sin A =35,求cos A ,tan B 的值.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的值,要求余弦值、正切值,就要求斜边与另一条直角边的值.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角的正弦值与对边值及勾股定理来求.解:sin A =BCAB, ∴AB =BCsin A =6×53=10. 又∵AC =AB 2-BC 2=102-62=8,∴cos A =AC AB =45,tan B =AC BC =43.三、达标训练 1.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6,BD =8,∠ABD =α,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s in α=45B .cos α=35C .tan α=43D .tan α=342.在Rt△ABC 中,各边长度都同时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锐角A 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A .都扩大2倍B .都缩小一半C .都不变D .正切值扩大2倍,余弦值缩小一半3.一段坡面的坡角为60°,则坡度i =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长为30,这边所对角的余弦值为817,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本课小结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值求边的长度. 3.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要准确,不要混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特别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易混淆,正弦函数是对边比斜边,而不是邻边比斜边(余弦).1.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1)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它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其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且各边长均为正数,所以有如下结论:tan A >0,0<sin A <1,0<cos A <1.(3)“tan A”“sin A”“cos A”都是整体符号,不能写成“tan ·A”“sin ·A”“cos ·A”,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应写成“tan∠AOB”“sin∠AOB”“cos∠AOB”.(4)由tan A =ab ,sin A =ac ,cos A =b c,变形可以得到a =b ·tan A,a =c ·sin A,b =c ·cos A,或者b =a tan A ,c =a sin A ,c =bcos A .(5)(sin A)2常写成sin 2A ,不能写成sin A 2. 2.三角函数的产生和发展三角学开创之初,希腊人思考的是定圆各中心角所对应的弦长.如托勒密把圆心角分成360份,把直径分为120份,然后对圆心角求对应弦的长.而印度人则不同,他们研究一个角的倍角所对弦的一半,即角对应的半弦长.1631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编译的《大测》一书,将sin us 译成正半弦或前半弦,简称正弦,此即为我国正弦一词的来源.正弦、余弦的现代定义起源于欧拉.正弦和余弦的符号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数学家毛罗利科早在1558年就已采用三角函数符号,但当时并无函数的概念,于是只称作三角线.1753年,生于瑞士的欧拉开始使用sin 和cos 表示正弦和余弦,这两个符号才算基本定型.公元727年,唐朝卓越的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受唐玄宗之命撰写《大衍历》.为了求得全国任何一地方一年中各节气的日影长度,一行编出了太阳天顶距和八尺之竿的日影长度对应表,而太阳天顶距和日影长度的关系即为正切函数.希腊科学家海伦在计算正多边形面积时,就已经用到了余切三角函数值了.3.一般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应用在锐角△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过A 作AD ⊥BC 于D ,如图,则sin B=AD c ,sin C=AD b ,即AD=c sin B ,AD=b sin C .于是c sin B=b sin C ,即s i n s in bc B C.同理有sin sin c a C A =,sin sin a bA B =. 所以sin sin sin a b cA B C==.(*)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解决以下问题: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 ,b ,∠A,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c ,∠B,∠C,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第一步:由条件a ,b ,∠A――――→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B;第二步:由条件∠A,∠B――――→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C;第三步:由条件__________――――→用关系式__________――→求出c .分析:灵活运用结论a sin A =b sin B =csin C .解:第一步:∵a sin A =b sin B ,∴sin B=bsin Aa.第二步:∵∠A+∠B+∠C=180°, ∴∠C=180°-(∠A+∠B).第三步:a ,∠A,∠C 或b ,∠B,∠C,c sin C =a sin A 或b sin B =csin C.奥赛链接如图,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BC =10,则tan∠EFC 的值为( ).A .34B .43C .35D .45 解析:AF =AD =10,∴BF=102-82=6.又∵∠AFE=∠D=90°, ∴∠AFB+∠EFC=90°. ∴∠BAF=∠EFC.∴tan∠EFC=tan∠BAF=BF AB =68=34.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