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南部平原地区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分析
城市灾害评估及综合防灾能力分析
城市灾害评估及综合防灾能力分析摘要:当今世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十分不利的隐患。
这里从城市综合防灾的发展现状、城市防灾基本内容、城市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城市抗灾能力分析、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这几个方面对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做了简单概述,简要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的意义与作用,对加深人们的城市综合防灾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城市;综合防灾;灾害评价;防灾信息系统1.引言随着人类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工业化显著提高,城市化的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人类的居住分布在城市越来越密集,以发达城市为中心形成了无数的环形城市圈。
这样的人口密度分布虽然可以让大城市的经济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但却把各种城市灾害的影响成倍放大。
现代城市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概率与规模呈现出增长趋势,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为例,由于城市交通发达的缘故,疫情的传播速度比之前的疾病传播更快,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地震减灾法》。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990至2000年期间的十年定为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这标志着国际灾害防治研究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项目,在典型城市开展大规模防灾减灾项目和研究、地震减灾规划专题研究和城市综合减灾工程研究。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不断与相关学科交流和融合,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等多种新技术应用于灾难研究。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我国国力逐渐强盛,对城市灾害的防治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成熟的综合体系,有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对于单项灾害种类的防灾减灾规划相对突出,但是综合性的灾害预防管理系统仍存在缺陷,防灾内容稍显不足。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是对生命、财产、生计以及人类依赖的环境等可能带来潜在威胁或伤害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判定出风险性质、范围和损失的一系列过程。
一、灾害风险评估内容(一)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评估区域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内部及相互之间作用的稳定程度,诊断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量化甚至时空化,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底参数。
例如,一场强烈地震发生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地区,可能形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短时强降雨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发生在平原城市地区,则更容易造成内涝。
(二)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评估致灾因子的强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概率远大于内陆地区,其概率可能为1年3-5次,而内陆地区可能3-5年出现1次。
(三)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评估承灾体受到自然灾害风险打击时的易损程度和恢复能力。
例如,地震灾害中,同一烈度区内,土木结构的房屋容易出现倒塌,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倒塌的可能性较土木结构小很多;妇女、儿童、老人在自然灾害中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
(四)综合风险损失度评估评估区域承灾体在一定危险性的灾害风险事件下损失的大小。
例如,某省正常年景下,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导致5亿到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偏重年份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8亿到15亿元。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基础,而风险损失评估则是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二、灾害风险评估的流程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遵循一般的流程。
即确定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一般情况下灾害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风险评估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目标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风险评估目标是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基准。
灾害风险评估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区域防灾减灾或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定,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灾害的因素,也要考虑区域或者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背景,目标不能太大,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不能太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等,对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指标分析 (3)一、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 (3)三、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 (3)四、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指标分析 (7)一、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受灾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占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天津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同全国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绝收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天津地质调研报告
天津地质调研报告天津地质调研报告一、地理概况天津市位于中国东北沿海,毗邻渤海,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
总面积约为11916.85平方千米,地形地势平坦,全市平均海拔4米,最高峰为蓟县冶茶岭,海拔854.4米。
天津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是主要特点。
二、地质概况1.地质背景天津地处华北地台东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属于华北地壳阳山期造山运动的东北边界地区。
地质时代上,天津地区主要由古生代地层构成,主要包括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等。
2.地质特征天津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北华山褶皱、花岗岩、玄武岩和沉积构造等。
北华山褶皱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构造,是华北地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地区,玄武岩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和南部山地,而沉积构造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
3.灾害情况天津地处受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带。
过去的几年里,天津经历了多次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件。
特别是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故,使天津的地质和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矿产资源天津市地下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盐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位居全国前列;铁矿资源也较为丰富,但大多为中低品位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但在部分地区的海域有潜力开发。
四、环境问题天津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天津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导致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严重。
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则主要是由于工业废物的堆放和工地污染所导致。
综上所述,天津地区地质概况复杂,具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天津的地质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中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现状、挑战与发展机遇
论坛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中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现状、挑战与发展机遇■ 孔 锋在全球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多发频发,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相结合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多部门联动机制不足、公众自救意识不足等问题成为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短板。
分析中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现状、特征与挑战及其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多重问题与挑战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呈多发重发趋势。
据统计,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
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很可能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也可能增加。
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金融市场波动,乃至威胁社会稳定和地区安全。
世界气象组织在《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中指出,2012年全球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
现实情况表明: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威胁都不可忽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都不可低估;无论是冬春还是夏秋,极端气象灾害都有可能发生。
愈发严重的灾情对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提出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各种自然灾害的71%左右。
近10年,全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死亡2000人左右,经济损失2000亿元左右,每年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330多万公顷,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人口达6亿多人次,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6%,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
气象灾害种类多、致灾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时空分布不均匀、灾害损失重、风险程度高。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重要任务。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风暴潮、冰雹、大雾、寒潮、霜冻、小麦干热风等,它们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旱涝旱涝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16世纪和19世纪,涝年比旱年多出近一倍,而17世纪和20世纪旱年、涝年发生频率比较接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旱灾呈加重趋势。
天津降水年际变化非常大。
统计20世纪后半叶天津各区县降水资料,年降水量年际差值最大的是静海县,达944.8毫米。
因此,天津旱涝发生的概率较高。
干旱天津地区干旱灾害突出,到2000年为止的500余年间,旱年约占25.6%,其中,17世纪、20世纪最频繁。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市进入少雨阶段,干旱持续发生。
干旱有一定的连续性,常有几年连旱的情况。
从1951年至2000年全市范围最长连旱时间达4年,如1980年至1983年。
据对年降水量的统计,天津市各区县旱和大旱的发生率为30%〜48%其中塘沽区最高,北辰区最低。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
春播期干旱一般十年七遇。
能够自然条件下播种的年份只有25%左右。
1951〜2000年间,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952年、1961年、1965年、1976年、1993年、1996年等。
其中1976年的春旱时间长、范围广,至少波及5个县。
初夏干旱发生率约为57%,与春季连旱的发生率有13%。
对套种玉米播种、春玉米抽穗和水稻插秧影响最大。
盛夏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有时也连年发生。
1989年盛夏干旱,7月下旬和8月上旬降水不足10毫米。
8月,降水也异常偏少,如西青区月降水量为12.2毫米。
天津15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99万多亩成灾。
1999年盛夏干旱,8月份降水仅40.9毫米,30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229万多亩成灾。
各地夏季干旱不完全同步,这与降雨地区分布不均关系很大,例如:1982年夏季,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396毫米,西青区夏季降水仅246毫米,干旱严重,但是北部的蓟县、宝坻县季降水量都在历年平均值以上。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风暴潮、冰雹、大雾、寒潮、霜冻、小麦干热风等,它们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旱涝旱涝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16世纪和19世纪,涝年比旱年多出近一倍,而17世纪和20世纪旱年、涝年发生频率比较接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旱灾呈加重趋势。
天津降水年际变化非常大。
统计20世纪后半叶天津各区县降水资料,年降水量年际差值最大的是静海县,达944.8毫米。
因此,天津旱涝发生的概率较高。
干旱天津地区干旱灾害突出,到2000年为止的500余年间,旱年约占25.6%,其中,17世纪、20世纪最频繁。
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市进入少雨阶段,干旱持续发生。
干旱有一定的连续性,常有几年连旱的情况。
从1951年至2000年全市范围最长连旱时间达4年,如1980年至1983年。
据对年降水量的统计,天津市各区县旱和大旱的发生率为30%~48%其中塘沽区最高,北辰区最低。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
春播期干旱一般十年七遇。
能够自然条件下播种的年份只有25%左右。
1951~2000年间,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952年、1961年、1965年、1976年、1993年、1996年等。
其中1976年的春旱时间长、范围广,至少波及5个县。
初夏干旱发生率约为57%,与春季连旱的发生率有13%。
对套种玉米播种、春玉米抽穗和水稻插秧影响最大。
盛夏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有时也连年发生。
1989年盛夏干旱,7月下旬和8月上旬降水不足10毫米。
8月,降水也异常偏少,如西青区月降水量为12.2毫米。
天津15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99万多亩成灾。
1999年盛夏干旱,8月份降水仅40.9毫米,30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229万多亩成灾。
各地夏季干旱不完全同步,这与降雨地区分布不均关系很大,例如:1982年夏季,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396毫米,西青区夏季降水仅246毫米,干旱严重,但是北部的蓟县、宝坻县季降水量都在历年平均值以上。
天津沿海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分析及灾害防御对策
气象预报服务并不 容易。这要求气象部 门要全方 位、 多层次地观测大气 变化 , 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 , 通过计算机将收集到 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 , 为预 报提供依据 ; 还要解决使用包括传统 的天气学方法 和数值预报方法在的内所有方法来研究分析大气的
10 m, 7m 加之海潮作用 , 港区被淹 , 船舶停止作业 ;
—
成龙卷风 ,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惨重损失 ; 六是暖 冬导致干旱加剧、 气温异常 , 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 生, 易造成病菌传播 , 流感爆发等等。 1 历 史上 的气 象灾 害
天津是 暴 雨 、 雹 、 风 、 雾 、 暴 潮 以及 干 冰 大 大 风 旱、 洪涝、 寒潮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 区, 天津港 所 在 的渤 海湾 又是 中国气象 和航 行环 境风 险相对 较
收稿 日期 :0 1 1—2 2 1— 0 6 作者简介 : 秀梅 ( 90 王 16 一 )女 , , 山东 省无棣 人 , 助理 工程
师, 现从 事海洋气象服务工作 。
未来状 况 。 目前 滨海 地 区短 期 天气 预 报 比较 准确 , 中长期 预报 不尽 人意 ; 陆地 预报 比较准 确 , 区气 象 海
人 类 历史 上 发生 过 无数 次 气 象灾 害 , 些 灾 害 这
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常造成诸多困扰。一是干旱高 温往往使农作 物生长受 损、 粮食减 产、 人畜用水 困 难, 诱发各种疾病 ; 二是由于本市降水集 中的特点以 及 处于海 河流域 下游 的地 理 位 置 , 时 间大 强 度 的 长 降水容易出现洪涝灾 害; 三是冬季北方强冷空气侵 袭 导致 强烈降 温 , 常伴 有 大风 、 雨或雪 , 成霜冻 、 造 低 温阴雨等寒潮和低温冷 害天气 ; 四是雷暴云中强烈 放 电对 地面物 体或人 畜造 成强 烈雷 击 , 间虽短 , 时 损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
气象灾害调研报告气象灾害调研报告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多种形式。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气象灾害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气象灾害的现状和防灾减灾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气象灾害的现状1.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台风季节来临时都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等灾害。
据统计,过去十年中,我国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2. 暴雨灾害:暴雨是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造成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变化,暴雨灾害频发,给城市带来严重破坏。
3. 雪灾:雪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尤其是在冬季,大规模的雪灾会导致交通拥堵、电力中断等问题。
4. 干旱:干旱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造成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和范围。
三、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为了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1.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我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手段,实时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各级政府将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投入。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
3.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挑战和建议1. 挑战:尽管我国在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亟需提高,特别是对于突发性和强度较强的灾害事件。
其次,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近30年来气象灾害频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30年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雷电等。
这些灾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均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1. 暴雨与洪涝灾害近30年来,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南方地区。
这些灾害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农田积水、江河泛滥等问题。
此外,暴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近30年来,干旱灾害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长期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田减产、草场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 台风灾害我国是台风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近30年来,台风灾害具有强度大、路径多变的特点。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雷电灾害随着气候变化,雷电灾害在我国也呈现出频发的趋势。
雷电不仅会损坏建筑物、电力设施等,还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首先,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提高气象观测精度和预报准确性,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固堤坝、建设排水系统、完善防洪设施等,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
再次,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新型防灾减灾技术和设备。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这些气象灾害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分布特征,而且在空间上也呈现出多样性。
一、时间分布特征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季节变化和天气系统运动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尤其是7月到9月期间。
这是因为夏季是中国台风频发的季节,热带气旋频率增加,加之水温升高,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春季和冬季的台风灾害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冬季气温较低,水温较低,热带气旋的活动相对较弱。
暴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受到季风和锋面活动的影响。
在中国,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季风活动最为活跃。
夏季的台风和锋面活动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而秋季的暴雨主要受到台风和冷锋的影响。
此外,我国西南地区的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季风的带动下,受到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的阻拦,形成了特殊的地形气象条件。
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有关。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很少有降水。
这是因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内陆和高原地区,受到温带西风带和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而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则较为充沛,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这是因为东部地区临近大海,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
二、空间分布特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以台风为例,全球台风主要分布在热带海洋和大洋地区,其中西北太平洋是最频繁的台风生成区。
这是因为热带海洋具有足够的暖水和潜热,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而大洋地区由于离岸距离较远,对于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
暴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中国,暴雨主要发生在山地和平原地区,山地区的暴雨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灾害,而平原地区的暴雨则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此外,暴雨灾害在高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较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的地形起伏大,容易形成暴雨云团,而沿海地区则受到海洋和陆地的潮湿气流的影响。
高二地理 自然灾害的类型
洪涝
洪涝灾害的种类
洪水灾害 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 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 江河湖泊水量迅速上涨,水 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所造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 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 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 的现象
联系土壤的肥力特征, 分析雨涝灾害是如何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分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分类
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 和特点,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 物灾害四大类型。
中国的干湿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 不显著的地区,
降水稀少
界线:大兴安岭-阴 山-贺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
受夏季风影响 显著的地区,
降水较多
湿润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注意800mm
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和走向。
秦岭——淮河一线向 西到青藏高原东南角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注意
二、气象灾害
指因 气象 异常 而导 致的 灾害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干旱
指长期降水偏 少或无降水
成因:取决于降 水和蒸发的对比
危害
分布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 繁发生的地区
1、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 春季降水少(与南方比) 春季蒸发旺盛(与东北比)
2、江淮地区伏旱的成因? 雨带推移到北方,副高控 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气象灾害的防御》说课稿
通用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气象灾害的防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象灾害的防御》是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一。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防御方法,培养学生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定义、台风、洪涝、干旱、冰雹等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容易在面临实际问题时产生恐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气象灾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及防御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及防御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气象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御措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灾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及防御方法。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遇到的气象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防灾减灾。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气象灾害》 说课稿
《气象灾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象灾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气象灾害》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重要内容。
气象灾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之后,对大气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自然灾害的防治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对常见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防灾减灾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部分气象灾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如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
(2)掌握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象灾害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应对建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图表、资料等,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和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常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变化环境下我国干旱灾害的综合应对
变化环境下我国干旱灾害的综合应对翁白莎;严登华【摘要】干旱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大,影响范围广,其不仅具有普遍性、季节性、连续性和地域性等多样特征,同时还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水循环及其伴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过程.因此,系统识别干旱成因,综合应对变化环境下的干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干旱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理性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同时,强调自然成因和以"危机管理"为主要范式的干旱应对方略也未能有效减缓干旱危害.进一步提出我国干旱综合应对在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同时,还应构建物理机制统一的水资源及伴生过程模拟平台和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5页(P4-7,3)【关键词】变化环境;干旱;综合应对【作者】翁白莎;严登华【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100038;北京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00072,天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干旱在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平均2~3年就会发生一次严重的干旱灾害;1951—2006年我国年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 194.3万hm2,是同期年均雨涝受灾面积的2.25倍。
我国干旱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均呈快速增加趋势,1990—1999年和2000—2006年年均干旱受灾面积较1951—2006年分别增加了13.5%和17.2%;1990年以来,我国年均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同期GDP的1%以上,遇严重干旱年景,该比例超过2%。
如何应对变化环境、即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相互交织的系统驱动所引起的一系列陆地、大气与水循环变化下的干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气象灾害(解析版)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1.2023涿州水灾对于华北多地来说,在7月末的暴雨冲击下,不少地方的洪涝灾害还未到结束的时候——在这当中,河北涿州的特大洪水更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据报道称,8月2日,河北涿州积水区道路被淹,水深最高达6米,接近红绿灯高度。
据官方消息,截至8月1日10时,河北涿州受灾人数已超13万人。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涿州市常住人口65万余人。
此次受灾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5。
8月1日的卫星卫星监测数据显示,涿州多地已经遭遇洪水淹没。
那为什么涿州会遭遇如此严重的洪灾?河北涿州属于海河流域,据海河水利委员会8月1日消息,海河流域永定河干支流、大清河北支拒马河、滹沱河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永定河及支流清水河、拒马河支流大石河、大清河水系南支沙河及唐河支流通天河、滹沱河支流清水河等6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根据水利部门估计,海河流域这几天降雨总量超过400亿立方米,如此惊人的雨量从太行山区流入平原后势必造成严重威胁。
历史上,1963年638暴雨结束后,下游河道水位直到雨停后两天才到最高、雨停7~12天后水流才回归河道,平原洼地的积水直到9月才基本消退,没下多大雨的天津和洪水抗争了一个月;2021年7月河南暴雨结束后,卫河两岸水位依旧持续上涨数日、平原洼地积水也花了近一个月才基本退去。
在这场暴雨中,拒马河、胡良河、大石河、小清河流域均出现了特大暴雨,累积雨量均大于500毫米,易县紫荆关镇733.5毫米,不排除山区局部800-1000毫米。
在这样的情况下,拒马河发生历史第二大洪水,张坊流量6200立方米/秒,北拒马河洪峰4500立方米/秒;大石河发生历史最大洪水,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通过探讨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2.分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成因。
3.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地区。
01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现漫堤,最大流量超过3100立方米/秒。
2024农业大省防灾害调研分析
2024农业大省防灾害调研分析一、灾害种类识别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首先需要对灾害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
常见的农业灾害包括干旱、洪涝、风雹、霜冻、病虫害等。
这些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防灾能力评估在识别灾害种类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的防灾能力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物资储备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防灾能力的评估,可以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方向。
同时,防灾能力评估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预警系统建设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灾害的征兆,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争取宝贵时间。
预警系统建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气象监测、土壤湿度监测、遥感技术等。
同时,预警系统还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四、科技应用与创新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支撑。
在农业大省的防灾害工作中,需要加强科技应用与创新,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
例如,通过引进和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抗涝、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应用智能农业装备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研究新型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机制,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和损失。
五、灾害应对与恢复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应对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紧急救援、灾后清理、生产自救等,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还应该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农民重建家园和生产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因灾害应对和恢复而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六、政策与资金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交流RESULTS COMMUNICATION165气象干旱是指特定时间内的降水量、蒸发量未达到平衡,水量入不敷出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当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造成经济损失时即构成灾害。
天津市的气象干旱灾害在中南部平原地区尤为典型,该地区包括市内六区和东丽、武清、西青、津南、北辰、宝坻、宁河、静海[1],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风西北风,夏季盛行风向偏南风。
论文以上述区域为研究对象,意在分析各区气象干旱灾害的综合承灾能力,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或建议,以期为天津市的防灾抗灾提供帮助。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气象干旱空间分布特征方面选用的数据为2000—2016年的天津市统计年鉴中9个观测站点的年降水量数据,单位均为毫米。
气象干旱灾害承灾能力分析方面选用的数据为2016年的天津市统计年鉴中9个观测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公共安全预算支出、人口密度和供用水总量。
1.2研究方法1.2.1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的评价指标众多且各有利弊,其中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适合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该指标只需降水量数据且计算简单,结果比较明显。
因此本文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从年尺度分析研究区域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多年同一时期的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率[2],公式如下P a=P-PP×100%(1)P=1∑P ini=1n(2)式中,P a为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为某时段的降水量,P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即2000—2016年的气候平均值,为时段P i的降水量,n为样本数[2]。
基于我国旱情评估标准,在年尺度上根据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 a)将气象干旱划分为无旱(—15≤P a)、轻旱(—30≤P a<—15)、中旱(—40<P a≤—30)、重旱(—45 <P a≤—40)和特旱(P a≤—45)5个等级 [2]。
1.2.2气象干旱灾害承灾能力评价模型评价一个地区的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即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因子,分析研究区域对于这一灾害的抗御、救护以及恢复的综合能力。
由此,本文选取自然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三者组成评价准则层。
自然指标包括2016年年均气温和2000 —2016年各区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经济指标包括2016年各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公共安全预算支出,天津中南部平原地区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分析邵丝露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气象干旱灾害是天津市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利用9个站点17年的降水量数据,根据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分析了天津中南部平原地区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各区综合承灾能力的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较强的为宝坻区和宁河区,较弱的为东丽区和北辰区。
最后,针对气象干旱灾害防御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气象干旱灾害预防和应对有所帮助。
关键词:气象干旱;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承灾能力;天津中南部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邵丝露(1994- ),女,天津市静海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灾害、土地利用规划。
166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年第1期社会指标包括2016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供用水总量。
其中,气温、干旱频率、人口密度和干旱灾害成正相关,国内生产总值、公共安全预算、供用水总量和干旱灾害的风险以及造成的损失呈负相关。
对各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将年平均气温、气象干旱频率和人口密度取倒数,其余使用原值,然后将上述数据按照极差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极差化法公式如下x -x min x max -x min y = (3)式中,y 为无量纲化后的评价指标;x 为某一指标; x min 为指标x 数据中的最小值;x max 为指标x 数据中的最大值[3]。
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评价指标代入下式,即可得到研究区域各区的综合承灾能力值。
公式如下D =1∑C i ×W i n i =1n(4)式中,D 为综合承灾能力值,C i 为评价指标i 的承灾能力值,W i 为评价指标i 所占的权重,n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4]。
2结果与分析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5],得到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如表1所列,其中对气象干旱灾害影响最大的指标为供用水总量和气象干旱频率。
表1 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社会指标B 3(0.48)人口密度C 5供用水总量C 60.42将经过公式(3)处理的相关数据及其所占的权重代入公式(4)进行计算,得到各区气象干旱灾害综合承灾能力值。
市内六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承灾能力值分别为0.58、0.08、0.55、0.43、0.09、0.48、0.91、0.60、0.50。
综合承灾能力值越高,代表承灾能力越强,发生气象干旱灾害的可能性就越低。
各区的气象干旱综合承灾能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宝坻、宁河、市内六区、西青、静海、武清、津南、北辰和东丽。
而2000—2016年各区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东丽、北辰、市内六区、武清、津南、静海、西青、宁河区和宝坻。
大多数区气象干旱的承灾能力与其近17年间发生气象干旱的实际频率相对应,说明对研究区域各区承灾能力大小的比较基本合理。
综合分析各评价指标(分别经过标准化处理并乘以权重),影响各区承灾力的主要因素各有不同。
根据“木桶原理”,东丽气象干旱频率为研究区域中的最低值,该区的其他指标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造成该区承灾能力弱的短板为气象干旱频率。
东丽的年平均气温较其他区高,且17年的年平均降水量较其他区低,导致该区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较高。
同理,造成北辰承灾能力弱的主要因素为气象干旱频率和供用水总量。
津南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和供用水总量,该区人口密度仅次于市内六区,但供用水总量为各区中最低值,造成水资源不足。
武清主要因素同样为气象干旱频率,但其国内生产总值较高,促使其承灾力中等偏下。
静海主要因素为年平均气温、国内生产总值和公共安全预算支出,该区年均气温较高,年均降水量较低,经济指标较低,造成其气象干旱风险较大,但其人口密度较低,供用水总量适中,促使其承灾力适中。
西青区各指标适中,公共安全预算较高,使其承灾能力较强。
市内六区主要因素为年均气温、气象干旱频率和人口密度,但其经济指标和供用水总量较高,使其承灾能力较强。
宁河主要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安全预算支出,但其年均气温和人口密度为研究区域中最低,使其承灾能力较强。
宝坻各指标适中且年均气温较低,供用水总量较高,促使其承灾能力最强。
3防灾减灾建议根据上述分析,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如市内六区、静海多由城市热岛效应造成,可通过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减少人为热排放、铺设透水性公路、调整城市布局以加强城市通风等措施来降低城市温度;气象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如东丽、北辰、武清、市内六区,可在雨季适当增多人工降雨,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和公共安全预算支出较低的区(如宁河和静海),应大力发展高效环保产业,提高其经济水平,从而加大公共安全预算的投入,为预防气象干成果交流RESULTS COMMUNICATION167旱以及灾后救助做好准备。
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如津南和市内六区),应适当调整城市布局,将产业或部门分散设置,各区进行产业协调,同时优化交通,促进人口流动;供用水总量较低的区(如津南和北辰),应做好本区的蓄水工作,有条件可以修建水库或者小型抗旱水利设施,并调整农林牧副渔用水结构,多种植耗水少、耐旱的作物,同时注重节水灌溉。
各区都应完善应急、抗旱、调水预案,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同时处理好水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管道设置雨污分流。
此外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展综合研究,提高包括气象干旱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预测水平,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4结语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对气象干旱灾害的综合承灾能力,得出天津市各区的气象干旱综合承灾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宝坻、宁河、市内六区、西青、静海、武清、津南、北辰和东丽的结论。
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时刻谨记并践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1]马振兴.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5):89-92.[2]乔丽,程恺,吴林荣,等.近30a陕西省气象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253-256.[3]张立军,袁能文.线性综合评价模型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8):10-15.[4]王莺,王劲松,姚玉璧.甘肃省河东地区气象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中国沙漠,2014,34(4):1115-1124.[5]曹茂林.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Excel计算[J].江苏科技信息,2012(2):39-40.参考文献[1]马跃.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文件材料的归档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5(4):36-37.[2] 纪芳.基于Web的哈尔滨市招商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3]程荣.招商引资过程项目化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4.[4]周爱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5]郑鑫.大庆市政府招商引资全过程项目化管理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上接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