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分析与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分析与预防

摘要:近年来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类造成了极大影响,气象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向公众及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特别是今年气象日主题的提出更是反映出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性,使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低点。

关键词:概念、种类、影响、防御

由于大气作用对人类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所造成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受气象的敏感度大,因此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广泛的严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因光、热、水、气等气候因素异常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有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安全威胁最大。据统计,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超过622000人死亡,水文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为4460亿美元,约占同期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65%以上。而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占GDP总量的1~3%。在江西,以2005年为例,所有的自然灾害损失达到125.3亿,气象灾害占到了其中的90%,占江西GDP总量的3~60%。

对今年年初以来的气象状况,翟盘茂说,“从去年冬天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地区差异明显,西部气温偏高,东部偏低,雨雪天气频繁,长江中下游及西南东部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对冬小麦、油菜和蔬菜等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雪灾,其中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多次受灾,灾情破重;江南及福建、云南遭受强暴雨雪灾害。华南大部自2004年秋李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广东、海南等地遭受严重秋冬连旱。3月中旬初,南方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强雨雪降温天气,对越冬作物恢复生长、春耕工作和交通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既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又有西北大面积沙漠和干旱、半干旱地带,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又是洪涝频发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在这里主要从干旱和洪涝两方面来讲:

(一)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而造成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的灾害现象。从天气状况考虑,干旱还包括干热风、高温和热浪等种类。干旱是一种气候灾害,它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百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1900、1928—1929、1934、1956—1961和1972年等大旱。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如2001年2~5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近1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全国农田受旱面积达3.41亿亩,有1580万人、114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由于干旱连年发生,除造成农业粮食欠收外,还会造成河道断流、天然水域缩小、导致水资源匮乏,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水质变坏,火灾多发,土地墒情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导致沙尘暴活动加剧,同时造成森林覆盖率持续降低、草原退化日趋严重等。旱灾还导致地面沉降。干旱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干旱造成的损失绝对值还呈明显增大的趋势。

(二)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因气象等原因使水位异常升高,冲破堤岸,淹没田地、房屋,淹死人畜并引发疾病等灾害现象。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国家。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6%。如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及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600亿元,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而造成1998年特大洪涝的直接原因是:一次次持续稳定的天气尺度系统引起持续性强降水和系统中不断滋生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及强暴雨系统产生的特大暴雨。

今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这个主题既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防灾减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充分肯定了气象对抗御自然灾害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所起的关键作用。此主题对自然灾害频繁的我省无疑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客观而言,我们尚无力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如何避免使灾害变成灾难,却大有可为。我国气象系统十分重视做好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的天气监测、预报和情报服务,为各级政府领导指挥防灾减灾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政府和经济部门研究发展战略和安排生产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和其他气象服务,充分发挥了参谋作用。

①决策服务进一步加强

中国气象局为国务院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省(区、市)气象局也为省(区、市)政府建立了气象服务终端。截止1996年,全国已开通省(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气象服务终端163个,有52%的地市气象部门与当地政府接通了气象服务终端,各级领导可以直接亲自从服务终端上调阅各种决策气象服务信息,使得决策服务更加准确快捷。

②公众服务进一步优化

我国气象系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话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开展气象服务,深受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好评。电视天气预报已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经家喻户晓,各地相继开通了“121”等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并开始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气象服务。

③为农业服务不断深化

我国气象系统在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服务中,积极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制度改革、农业商品粮棉油肉蛋奶基地建设和种子工程等,开展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基本建立了乡镇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把气象科技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在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的总效益中,为农业服务的效益占44.8%。

④专业气象服务发展迅速

为适应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需求,气象系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环保、海洋、保险、旅游、体育等100多个行业,服务面覆盖了国民经济各大门类,在广度、深度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⑤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等作业,在农业抗旱、防雹、森林灭火以及蓄集水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报业务系统的分辨率将达到百米量级。强降水预报水平明显提高,中期预报可用时北半球达9天,中国区域提高到8天,5天预报水平达到目前1-2天水平,数值天气预报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灾害防御应急实体有如下三点:

1、组建重大天气气候灾害应急实体,实现全国和世界各地快速机动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