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期评估材料

合集下载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正式)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正式)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正式)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与推广研究联系研究目标:1.通过在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整合传统文化资源,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学观念,丰富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2.研究课堂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和策略,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电子邮箱:课题编号:研究内容:1.影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

2.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意义、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传统文化教育选材与育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分阶段分年级校本课程体系。

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内容修订。

5.改革师生评价体系,加大德育评价力度,学生以XXX为美,教师以德学为重。

6.优化育人环境,创建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7.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目前,本课题正处在第二阶段的教学研究实验阶段,前期主要进展情况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确立课题,撰写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分解落实子课题,进行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全面开展实验研究,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改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推广阶段性实验成果,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认识常用汉字,研究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中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小学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小学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小学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一、课题名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二、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课题来源: 2018 年9月,我校国家级课题研究“普通好小学课堂文化的建构与实践”获准立项研究,我们小学2018级语文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

起止时间: 2018 年9月-2020年9月研究现状分析:本课题尚无人研究,与本课题相近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等有深圳市南头中学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均未结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杨叔子院士的这番话让我们不得想起“明朝那些事”。

明朝的覆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人醉心功名,罔顾道义,传统文化中实事求足、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等的积极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

今天,当我们信心满怀的行走在现代化的大道上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缺失的尴尬困局。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我们不是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原来讲要“批判的继承”,其实也是批判多于继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总。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舞台,语文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期报告

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期报告
(5)归纳总结本课题研究方法及成果,撰写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成果名称:
1、调查报告(2018年9月-10月)
中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现状调查与整理
2、研究成果
(1)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2018年10月-12月)
(1)进一步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下一步计划
(1)进一步积累研究性素材,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精品、出成果。
(2)围绕课题,多做些调查研究,争取形成一些具有推广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3)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3)在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基地参观法、现场询问法等,及时调整策略中的缺陷和疏漏,使研究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4)研究的内容具有前瞻性、普遍性和通用性。
(5)主持人具有很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更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本课题研究中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
(1)按照研究计划继续研究,应该可以很顺利达到预期。
(2)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育人素材,诸如忠、孝、仁、义、礼、智、信以及励志、创新、发明等,全方位开发学生情商、智商,挖掘潜质,培养创新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
(3)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墙面上制作有关传统文化的版面,让有限的空间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这样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有效地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2)论文:xxx——《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CN50-9238/G】《教育》(2018年12月)

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中华传统⽂化是中华民族⽣⽣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

为了深⼊贯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化,弘扬伟⼤民族精神,提⾼中⼩学⽣⽂化素养,推动我市中⼩学校园⽂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定成效。

现就我市中⼩学校深⼊开展优秀传统⽂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认真开设传统⽂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

我市各中⼩学⾃2013年下学期起开设传统⽂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渗透到中⼩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要求每周不少于⼀节优秀传统⽂化教育课,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例如,各⼩学在国学经典诵读,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篇⽬、《三字经》、《弟⼦规》、《论语》、《⼤学》、《中庸》;神话故事;寓⾔故事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

分低、中、⾼三个阶段。

⼀年级:语⽂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20⾸;《弟⼦规》或《百家姓》。

⼆年级:语⽂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20⾸;《三字经》、《论语》1篇。

三年级:语⽂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30⾸;《千字⽂》、《论语》4篇。

四年级:优秀古诗⽂20⾸;《论语》;寓⾔故事⼗则;神话故事。

五年级:《⼤学》;《中庸》;现代诗⽂10篇。

六年级:《孟⼦》;现代诗⽂10篇。

在确定内容后,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作、阅读篇⽬的保证。

在初⾼中学校,则设⽴选修科⽬:内容有国学经典课、⽂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写作、书法等等,让学⽣根据⾃⼰的喜好选择⾃⼰喜欢的传统⽂化科⽬。

对于该科⽬的考试,⽼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些⼩⼩的感想,⾃⼰学后的⼼得体会等即可。

⼆、现代与传统⽂化教育并举 我们民族的传统⽂化是⼈们从长期实际⽣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

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

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

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精简篇)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精简篇)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有效德育体系,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内容(一)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内容。

我局要求各级给类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注意发挥各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文化橱窗、班级园地等形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科教学当中。

(二)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以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品质。

(三)开展传统民俗活动。

协助文化部门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常工作的同时,营造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

如壮族的三月三活动,仫佬族的依饭节活动等。

(四)丰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元旦春节期间,由文化部门牵头,各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各种专场文化演出、渔鼓、台角顶马等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去地方传统优秀文艺节目。

(五)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

在XX市博物馆、部分县(市、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调查、普及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校园活动。

二、主要举措(一)以学校为主体构建辐射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一是各学校在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格局。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审美、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和孩子不了解、不尊重、不学习、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既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又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家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已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3.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4.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的相关研究。

2.访谈法: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各地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并采取访谈的方式探讨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想法。

3.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等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

4.实证研究法:采取实地调研,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了解教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四、研究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探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必要性。

2.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析: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已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分析,评价其质量和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作者:朱晓丽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9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强调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进行剪纸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和热爱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热情,既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弘扬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艺术教育;剪纸;中小学;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现在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因此,我校开展了剪纸活动。

一、激发学生剪纸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剪纸的兴趣呢?(1)布置“民间剪纸墙”,激发学生剪纸的兴趣由于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我们便在美术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了几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平时,经常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收集一些常见的剪纸作品,培养剪纸兴趣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

因此我们发动学生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并教了他们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他们异常高兴。

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学生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铅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学生剪出最高水平的作品。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方劲松摘要: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增强传承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历史责任感,也有助于提高美术课程效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手段;以“书法撰刻类”、“雕塑石刻类”、“本版年画类”、“风筝类”、“剪纸类”、“陶艺类”为载体,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善于打破传统,拓展思路。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创新精神,也培养了美好感情,陶冶了情操。

关键词:传承、责任感、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拓展、创新在多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我愈来愈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现在的中小学生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看的是《奥特曼》、《指环王》吃的是“肯得基”、“汉堡包”过的“圣诞节”、“平安夜”,即便是走到农村,家里墙上贴的是外国名星像、沙发、席梦思,不伦不类的夹杂着英文的歌曲,街舞等,可本地的民俗、宗教信仰却淡化了,年轻人并不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而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把先辈们创造的文化精神华保护好,交给下一代,这才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一、研究目的1、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欣赏、看博物馆展览、手工制作等手段,以书法撰刻类,木版年画类、雕塑石刻类、剪纸类、风筝类、陶艺类为载体,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2、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艺术意味着创造,创造则领先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智慧与心灵的结晶。

美术创造绝不能离开想象。

【1】我在开展这项实践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打破传统,敢于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师生集体外出参观、观摩、采风、体验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创新精神,只有艺术想象力的活跃才是支持创造的长久动力。

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报告

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报告

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报告作者:沈安安陈敏黄逸菲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11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中的开展情况密不可分。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主题和使命之一。

当下青少年中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在各地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也有许多宝贵的案例和经验值得学习。

本文以扬州市中小学生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为例,致力于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开展状况及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一、引言纵观时下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

外来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虽然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屹立于世界,仅仅成为物质上的大国,显然是不够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教育应该是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

我们将会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学校如何根据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个性开展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学生和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期盼等相关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状况,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调查情况简介调查对象是扬州市中小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评估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评估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评估概述:本文档旨在评估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与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参与活动的学生和教师,收集他们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

2.观察记录:观察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记录。

3.成绩分析:通过比较参加活动学生的研究成绩与未参加活动学生的成绩,评估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4.重要场景采访: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景进行采访,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认知和体验。

评估内容:1.活动目标:评估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等。

2.活动内容:评估活动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针对性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3.活动组织:评估活动的组织是否合理,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是否存在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4.活动效果:评估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如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评估结果:根据以上评估方法和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活动效果较好的方面:列举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活动对学生研究成绩的积极影响等。

2.活动改进的建议:提出改进活动内容、增加互动性、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等建议。

3.活动继续进行的价值:评估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为学校保留开展该活动的价值。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研究、传统技艺的体验等内容,切实提升活动的吸引力。

2.提高活动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强教师引导:提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更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

4.增加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场馆、参与传统节日庆祝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论:综上所述,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评估结果显示活动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市级课题《中小学艺体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中期报告(例文)

市级课题《中小学艺体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中期报告(例文)

市级课题《中小学艺体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中期报告(例文)XXX制作了中期报告,题为《中小学艺体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课题。

下面是该报告的简要内容。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本课题的中期检查活动于2018年11月6日在XX学校进行。

参会的评议专家有XX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XX学区教科研主任等,XX学校校长、副校长。

课题组所有参加教师悉数参加了课题中期检查活动。

二、中期报告要点1、围绕本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工作本课题通过多种形式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艺体学科的现状,讨论研究现阶段农村中小学艺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明确问题的成因。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梳理造成农村中小学艺体学科发展的现状的成因,并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艺体教育现状的形成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力求深挖根源,剖析根本性的原因。

通过实践探索解决农村中小学艺体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与方法,研究提高解决农村中小学艺体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措施,帮助XX学区内的中小学更好地解决艺体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均衡和谐的成长环境。

2、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XX学区内所有学校的1-9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艺体学科研究状况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艺体学科研究的需求。

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增强学生健康和艺术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课题建议根据上级要求,开齐、开足艺体课程,加大对艺体教育的投资力度。

农村中小学应克服经费紧张问题,积极配置现代化的艺体育设备设施,完善校园艺体文化建设,为提高办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体资源,进行纵向整合。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艺体教师共同开展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B.学校可以建立艺体教育特色课程,将学校内部的艺体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中期报告(精选)

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中期报告(精选)

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中期报告(精选)第一篇: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中期报告(精选)杨浦区开展上海市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活动中期报告传承民族文化绽放艺术之花——杨浦区开展第七期民族文化培训活动中期报告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自2005年开展以来,我区就将其纳入到了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常规工作之中。

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区的民族文化培训在培训项目的拓展、培训课程的建设、培训模式的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被评为优秀培训基地。

在前六期的基础上,第七期的民族文化培训活动,我们围绕民族文化教育的培训宗旨,紧紧抓住我区建设优质教育集聚区和市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机遇,持续推进培训活动的内涵提升和质量提高。

一、深化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项目建设民族文化培训活动的推进要与区域艺术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并为区域艺术特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为此,一方面,我们以艺术特色校和特色项目的评审创建为契机,加大了对民族文化艺术项目的支持和扶植力度;另一方面,以区域艺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我们加强了对民族文化艺术师资的培训,打造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师资品牌。

(一)培育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杨浦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一个道理,艺术教育的领衔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从事艺术教育的一流师资。

因此,推进培训活动再上新台阶,必须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队伍。

于是,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为要求”,持续发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室的功能,研训一体,聚焦民乐、民歌、民族、民族诗词、民族书法和绘画等12个培训项目,凝聚优质资源,打造骨干教师队伍量。

在区域特级教师曹建辉、陆亚芳的引领下,还聘请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舞蹈学校等院校的23名专家名师开展专题讲座、排练实践、学习观摩等系列培训活动,并组织专家顾问团定期下沉特色学校予以指导,制定了先进教育理念与名师名家引领相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系列展示相结合、课题团队协作与个人研究提炼相结合、民族文化艺术弘扬与艺术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策略,培养教师“三台合一”(讲台、舞台、写字台)的综合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期评估材料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期评估材料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20XX 年10 月我们向安阳县教研室申报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XX 年7 月得以立项,此后顺利开题。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

我们紧扣研究目标,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

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深化美术素质教育,就要坚持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族传统美术教育是深化美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独特的重要的意义,在美术素质教育中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

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若从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出发,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中国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则有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

传统文化进校园中期阶段总结

传统文化进校园中期阶段总结

中期课题总结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区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优势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研讨活动。

在研究中,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二、整合资源,凸显特色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条件,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践行“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常规化管理,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纳入课时计划,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

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人手一册。

努力做到诵读与践行并举、环境氛围浓厚、教育评比经常,从而达到传统文化在各校教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1、营造浓厚教育氛围学校在校园内走廊、宣传栏上做文章,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在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分学段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各年级段形成了独特的授课模式。

一、二年级:主要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级: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

每个年级都要与活动有机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都要有机渗透3、国学渗透各个学科我校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将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等等。

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三、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学校建立健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

要求各班级和广大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要做到三“不”: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注意孩子个人的纵向发展;不是所有的经典诗文都适合诵读,特定年龄的孩子应该读特定的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生读懂,力戒“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注重熟读成诵、贵在积累。

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报告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报告本报告是关于传统文化课题的中期报告,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存在及影响,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

本报告旨在突出当今文化的传统文化根源及其影响,以期在当代社会中营造一个文化的多样性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指的是由一定历史时期形成或继承某一民族体系而产生的一种抽象概念,它是种族、地域、姓氏及其传统习俗、风俗和思想观念所组成的集合体。

它还包括某一民族的宗教、节日、语言、字体、口头和文字文献等。

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涵盖了一些重要的核心内涵,包括:社会伦理、文教、宗教、礼仪、文风、文字、地理、历史、科技、艺术等,同时它还囊括了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等。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存在和影响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仍然存在着,但是它已经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中发展出了能够适应时代变迁的多样性。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被激活、把握和调动起来,并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并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和帮助中国社会获得了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仍然时刻充满着生机,它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它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并增强了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纽带。

传统文化课题的研究方向1、研究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相关问题。

研究传统文化的演变、发展以及其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2、研究传统文化滋养和引导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与意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隐藏的文化价值观念。

3、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能否复兴并在当今社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可能性和方法。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对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作者:王敏敏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12期◆摘要:伴随着课改的深化,学校教育需要逐步从知识的传授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核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文章首先分析民族傳统文化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然后指出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具体对策,旨在实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并提升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1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作用1.1能够培养中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指导开展艺术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多数都来自于自然,取自于生活,能够重现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让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

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融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让艺术学习更加简单。

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古朴雄浑的特征,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兴趣。

1.2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从广义上来讲,艺术素养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听力的锻炼、艺术作品的赏析等,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主要是进行听力的训练以及视唱与视奏,这些都是音乐技能中最基础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强弱与高低,了解音乐节奏的快慢等,学会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

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有部分艺术资源对学生技能要求比较高,音乐教师要注重艺术资源的逐步渗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1.3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而且内容多样化,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联想空间。

教师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创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融合到教学中,很多民族传统文化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生活,呈现出雄伟壮丽、欢快跳跃特征。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精简篇)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精简篇)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精简篇)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基本情况汇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有效德育体系,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内容(一)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内容。

我局要求各级给类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注意发挥各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文化橱窗、班级园地等形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科教学当中。

(二)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以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品质。

(三)开展传统民俗活动。

协助文化部门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常工作的同时,营造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氛围。

如壮族的三月三活动,仫佬族的依饭节活动等。

(四)丰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元旦春节期间,由文化部门牵头,各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各种专场文化演出、渔鼓、台角顶马等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去地方传统优秀文艺节目。

(五)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

在XX市博物馆、部分县(市、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调查、普及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校园活动。

二、主要举措(一)以学校为主体构建辐射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20XX 年10 月我们向安阳县教研室申报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XX 年7 月得以立项,此后顺利开题。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

我们紧扣研究目标,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

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深化美术素质教育,就要坚持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族传统美术教育是深化美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独特的重要的意义,在美术素质教育中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

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若从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出发,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中国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则有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传统文化被慢慢记忆起来。

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 。

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纵观世界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的传统美术是东方美术的代表,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底,因此就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术教育及传统文化的熏陶,民族文化底蕴的增强,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在美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应该对本民族的优秀美术作品有重点地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美术的热爱,并且产生了解的兴趣。

(三)研究的具体目标:1、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是主体,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以此来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2、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上的实现形式。

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很多,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继承并很好的发扬下去,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学习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美术作品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研究内容:1、中国民族传统美术还有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以泥玩具的捏制,来了解泥塑美术。

2、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画科分类和技法形式。

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作画的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

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3、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五)研究的方法:(1)以欣赏课的形式了解民族艺术通过开设民俗欣赏课,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师通过收集的图片向学生讲解,教师要根据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呈示的教具,包括范作、图幻灯、电视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并使之与讲授内容紧密配合。

民俗欣赏课的开设还可以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比如,初等的内容以民俗化的文本诵读为主,如各种脍炙人口的童谣、儿童故事、童话剧本等;中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欣赏为主题,可以采用影视和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的电影、电视、地理、历史、各种文艺节目;高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民俗文化课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学习,直接参与进来,自排自演中国的民俗文化。

(2)对当地民俗文化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参观考察,从学生的切身感受中接受教育。

参观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体会祖国优秀民俗文化。

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观看民俗、民艺系列展演活动;欣赏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现场演奏会和传统皮影戏表演;现场向民间老艺术家们观摩学习剪纸、折纸、葫芦画、魔术等民间传统艺术,极大地扩充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在美术教学当中得以实施在每一节的美术课中,把收集来的资料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把每一种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来由让学生不仅了解,而且能进一步做出研究。

使学生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更准确,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各项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进展本课题的研究自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0XX年3月一5月)①设计提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

②召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布置收集有关组织课堂能力方面的资料进行学习交流,提出研究的初步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6月一20XX年1月)①实施具体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同时,积极开展教研实践活动,收集相关实践资料。

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体会及研究成果。

②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研究方案,调整研究计划。

③初步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氛围。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形成总结报告。

阶段性课题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的阶段成果:三、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的阶段成果: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各个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相互合作,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针对本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实施,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定期组织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以书面汇报材料,小型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具体做法有:第一,我校举行了“校园文化艺术节” ,在艺术节美术活动中会对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摄影、书法进行大的展示和评奖活动。

第二,开辟“民间艺术陈列室”学校用专门的展室收集、摆放以多种渠道收集到的,来自于民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家长作品,学生作品和教师作品,积累记录学校民间艺术成长过程,同时供全校师生参观。

第三,布置学校“民间艺术长廊” 。

在校内开设“艺术长廊”用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装饰教学楼道,在长廊中悬挂学生的民间艺术作品。

第四,建立班级民间艺术角。

在艺术角这块天地主要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实施乡土美术校本课程的效果展示,包括学生上课的状态(照片),完成作品的过程(照片),在艺术节活动中参与或获奖情景(照片),学生的课堂作品展示,(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实物展示),在班内形成良好的乡土艺术氛围。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体现:1、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努力建造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土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2、整合地方民间艺术与学校的课程内容,优化丰富国家课程。

(1)“剪纸”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多媒体信息:低年级使学生由欣赏熏陶、初步感知开始到技巧训练到想象创作练习。

高年级开展网上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创作个人有代表特色的作品(2)“民间泥塑”弓|进课堂:学生由欣赏体验到学习针法到创作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泥塑装点和改变生活。

(3)“民间草编”,经过整理与改造加工,也逐步吸收到了校本课程中。

(4)依托展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载体,让充满地方特色的乡土艺术活动强化学生的素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新性。

每年5月中旬一6月初,学校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设“艺术长廊”;开辟民间艺术陈列室。

五、实践性探索成果1、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多篇论文。

论文发表或获奖一览表2、本课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此,课题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研与科研同行的研究方式,积极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下面是关于民间工艺品制作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美术韩净净单位(学校)安阳县崔家桥镇中海中学九二班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经过一年多的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对造型设计课、欣赏课的设计、课堂结构及学习程序的设计、课堂交流、讨论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的检测设计、学生自主创意的设计等方面做也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后面继续探讨和研究,主要为:(1)美术教学虽有多种现成模式,但有部分教师强调教无定法,强调个人风格,因而上课随意性极大,最后脱离了教学目标,违反了教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