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前世与今生

合集下载

孔子的一生及其经世思想

孔子的一生及其经世思想
权高位重,便可向下劝善惩恶了。 ”
圣人教化天下,一定刑政兼施的
上古圣以德教民,以礼化民,然后定刑
法,禁民避刑,不要犯法。 若然教费听,化费受,伤风败俗,于其 采用刑。 古人治法以情、义为权度。 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以作权度 。
用巧言乱法,左道乱政者杀。
惑乱淫声,怪异奇服,怪技异器者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
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
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仍与
东西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
三、文学上的贡献
孔子修《诗》、正《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
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乐经》失传。 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
孔子的一生
一岁:
公元前551年 农历8月27日(公历9月22
日);鲁国陬(Zou)邑昌平乡尼山附近 (今曲阜城东南)。周灵公21年。鲁襄 公22年。
十四岁: 在鲁国,说:吾少亦贱,故多能鄙事。
十九岁,在鲁国;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
妻。 二十岁,任乘田吏;负责收税被愚弄;
小吏得贿作弊,刁猾成性。清官难逃猾役。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
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 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
■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
孔子感叹曰:
君子居必择处, 游必择方, 仕必择君。
择君以求仕,

孔子主要经历

孔子主要经历

孔子主要经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的先祖是宋国公室,后因为宋国内乱而迁移到鲁国,到孔子已经是第六代了。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大将叔梁纥(孔纥),也做过地方官陬邑大夫。

叔梁纥有一妻一妾,妻子施氏生九女,无子,妾生有一子,名孟皮。

但孟皮从小腿脚有毛病,按照当时礼法,他不适合当继承人。

于是,叔梁纥在69岁时遇到了17岁的颜征在,第二年,颜氏生子,取名仲尼。

孟,是老大,仲是行二,所以孔子又被称为孔老二。

史载,叔梁纥与颜氏是“野合”,即颜氏是没有名分的,孔子是私生子。

当时各诸侯国礼崩乐坏,竞争激烈,都在争夺人口,鼓励生育,所以,像孔子这样的私生子并不受歧视,只是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

孔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除了优秀基因,就是“士”的身份。

这个身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身份只能只能靠继承,买都买不到。

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的话,孔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孔子了。

一,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

颜氏带着孔子离开孔家,独自生活,也有可能是回娘家生活。

但不管怎样,孔子的童年是比较苦的。

春秋时期,有钱有权的家族对祭祀和丧葬比较重视,会雇佣很多人帮忙。

孔子从小就在祭祀、丧葬场合帮忙,来赚钱补贴家用。

祭祀、丧葬仪式恰好是最能体现周礼的场合。

因此,孔子对于周朝的礼制特别熟悉,掌握很好。

按照周朝制度,士族子弟是可以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

因此,孔子可以接受周朝的“义务教育”,学到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时就开始懂得了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

孔子打听到父亲的墓,将父母合葬。

颜氏一生,虽然贫苦,却很满足。

她出身底层,属于“野人”(住在城外的人),“丈夫”和儿子都是士族,实现了人生逆袭。

放在今天,如果这么说,会被喷,但在等级森严的周朝,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

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

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

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号曰
仲尼。

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关于孔子出生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常见的版本:
据传说,孔子的父亲叫孔雀东子,是一个贫穷但品德卓越的人。

有一天,孔子的母亲梅氏在梦中见到了一个神仙,神仙告诉她将有一个贵子出世,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梦醒后,梅氏便怀孕了。

几个月后,孔子出生了。

据说,当孩子刚刚出生的那一刹那,天空中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祥云,而且天空传来了一阵庄严的音乐。

这让人们相信孔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孔子从小聪慧过人,精通经文,对礼仪也非常注重。

他的养父养母非常慢他,给予他良好的教育。

孔子在上学时久久不回家,非常用功。

因此,人们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这个传说故事,象征着孔子本身的非凡才智和出生的高贵。

无论真伪如何,孔子的故事都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圣人”篇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圣人”篇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圣人”篇1、文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具体生日有争议,《公羊传》作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谷梁传》则作同年十月庚子日;《史记》则作次年,不记月日。

孔子五十一代孙金代孔元措的《孔氏祖庭广记》将孔子的生日定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但后世仍存有争议。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但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后十四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哲学。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典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智圣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孔子的简介孔子简历]孔子诞辰

[孔子的简介孔子简历]孔子诞辰

[孔子的简介孔子简历]孔子诞辰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黄帝纪元2146年,前551年)夏历八月廿七(现行阳历9月28日),出生于鲁国。

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国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孔氏在邹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为邹邑大夫。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隐晦地表明孔子是一个“野合”后诞生的私生子。

孔子少年和青年时代和母亲居住,不知有父,可以说是这种姻亲关系的最好证明。

关于孔子的出身,有一个传说是: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

所以孔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为得子,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表示欲子心切,后果然得一健壮之子,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但是大排行为老二,小排行,仍然位老大,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生母的长子。

但这个传说于籍无考,一般认为是后世儒生为粉饰孔子出身而编造的故事。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被称为“长人”。

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

顶音鼎。

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孔子生平事迹简介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学琴师襄
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 十日不更换曲子,襄子 曾三次劝他改习别的曲 子,孔子分别以尚未体 会此曲的韵律、志趣和 作者而推辞。后来孔子 在弹奏中突然说:“非 文王,谁能为此?”老 师惊叹孔子的悟性,说 此曲正是《文王操》。
问礼老聃
孔子三十五岁,和南 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 向老子问礼,因为老 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 藏室之史(管理藏书 的官吏),熟知周礼, 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 教。
. 在齐闻韶
孔子三十五岁时,到 了齐国,和齐国太师 谈论音乐。听了传说 中舜作的乐曲《韶 乐》,沉醉其中,以 至三个月吃饭都不知 肉的味道。
12
晏婴阻封
孔子在齐国,齐景公 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建议他节省财力。 齐景公很高兴,想把 尼谿(xī)的田地封 赐给孔子,但遭到大 臣晏婴的反对,于是 孔子离开齐国,返回 鲁国。
职司委吏
孔子成年后,曾做 过季孙大夫家的委 吏(管理仓库的小 官),称量算数都 很公正。
7、
孔命名荣贶(kuàng)
孔子十九岁成婚之后, 在第二年生了儿子,鲁 昭公赐给他一条鲤鱼, 孔子为了显耀国君的赏 赐,给儿子取名孔鲤, 字伯鱼,用志不忘君恩。
职司乘田
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 乘田吏,主管苑囿,负 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 能尽心做好工作。
删述六经
孔子回到鲁国,没有得 到重用,孔子也不求出 仕为官,他整理古代文 献,叙《书》、传 《礼》、删《诗》、正 《乐》、序《易》、修 《春秋》,以诗书礼乐 教育弟子,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
跪受赤虹
相传,孔子著作既 成,斋戒向北斗星 告备,忽然有赤虹 自天而下,化成黄 玉,刻“孔提命作, 应法为赤制”,孔 子跪拜接受。
子路问津
孔子从陈到蔡又到叶,从 叶返归蔡国,碰到长沮、 桀(jié)溺在一同耕地。 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 桀溺说:“天下就像滔滔 洪水到处混乱,谁能改变 这种局面呢?你与其跟着 那择主而事的人(指孔 子),还不如跟从避世隐 居的人好呢!”说完,仍 旧不停地继续做活,不理 睬子路。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生平经历孔子的祖先原本是宋国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家世逐渐衰落,最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就逃往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只是一名地位不高的普通武士,但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屡次立下战功。

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为他生下九个女儿,他的小妾倒是生有一个儿子,但腿有残疾。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男孩,叔梁纥又娶了颜征在,并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祈祷。

公元前551年,颜征在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就是后来的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为了给孔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母亲颜征在带领全家从邹邑搬迁到了曲阜阙里。

鲁国保留了较为完备的周代礼乐文明,孔子幼时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模拟、演习各种礼仪。

由于家境贫寒,孔子少时就需要参加劳动。

尽管如此,孔子仍然热爱学习,在15岁时就立下求学问道的大志向。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他回答说,这是由于我年少的时候贫贱,不得不去学做各种粗鄙的事情。

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为了维持生计,孔子出任了一些职位很低的官吏。

他做过看管仓库的“委吏”,也当过负责牛羊放牧、牲畜蕃息的“乘田”。

闲暇时间里,他喜爱读书,手不释卷。

鲁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汇集了众多博学多识的人才,孔子一有时机就向他们请教。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主动地向一切能够给自己教益的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这使他视野开阔、学识广博。

太庙是鲁国祭祀他们的先祖周公的地方,这里的礼节仪式最为规范纯正。

孔子在太庙中协助祭祀的时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问个清楚明白,表现得十分敬重谨慎。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孔子终于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取得了“士”的资格。

掌握这些技艺,在当时是出仕做官的前提。

孔子好学深思、熟悉礼仪,这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望。

他19岁娶妻,第二年他的儿子出生之时,鲁国国君送来一条鲤鱼以示祝贺。

孔子很感激鲁君的赏赐,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30岁之后,孔子开始兴办私学,收徒设教,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物传记孔子

人物传记孔子

人物传记孔子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圣人”和“伟大的导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孔子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

一、早年生活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地区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于是孔子由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

孔子从小聪明好学,对于经典文化和礼仪习俗有着浓厚兴趣。

二、求学之路年轻时,孔子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他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以便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孔子游历了许多国家和城市,拜访了很多知名学者和政治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教育理念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有能力的人才。

他主张“仁爱”和“孝顺”,认为一个人应该尊敬和关心他人,同时,对父母和长辈要孝顺。

孔子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认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并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

四、政治理念孔子也是一位重视政治的智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理念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有德行,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孔子追求的是“仁政”,即以仁爱和公平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五、传世经典孔子的思想被整理成《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了无数的学生和后代思想家。

孔子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教育。

六、晚年生活孔子在晚年专注于教育和思考,他的门徒们也纷纷成为了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学者。

虽然孔子未能亲身见证他的思想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但他的思想和影响力却长存至今。

总结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生经历和智慧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孔子将永远被铭记,他的传世经典和影响力将继续指引人们探索真理和追求卓越。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1、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

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

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

“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

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

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

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

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

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

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

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

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

走近孔子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

走近孔子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

他所学习的内容,既不同于向往来世的宗教趋向,也 不同于观察自然的科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伦理道德和 政治社会的实际,即“务实致用”的“政本位”人生 观、文学观、政治观等等,这是儒家哲学的特点,也 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 孔子少时,“贫且贱”,有一次,季氏招待士子,孔 子前往,却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拒之门外。但是他的好 学也是名闻于外的。在他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厘子曾 称道他说:“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 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 者欤?”并且要儿子懿子拜孔子为师。后来,懿子果 然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而学礼。不过,孔子并未满 足,也曾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 约在二十岁之后,孔子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做会计 的委吏(管粮仓),一次是做乘田(管牛羊)。
蒋伯潜说:“纥已有一妻一妾,而又娶颜氏, 疑但如今之同居,未尝举行婚礼,故曰‘野 合’。”因此,不能把“野合”理解为贬义词。 《世家》说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葬在防山。 母亲没有告诉他父亲的葬地,后来,他十七岁 时,母亲去世,他就临时把母亲葬在了“五父 之衢”,问了别人才知道父亲的葬地,将父母 合葬了。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性难以肯定。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 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 世为鲁人。孔子的祖父叫孔父嘉,他的父亲 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陬邑 宰),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史记》 说,“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泊夏, 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的母亲相传姓颜,名徵在,和纥的年龄 相差较大,可能他们的结婚手续不合乎当时 的礼节,因此受到社会的奚落。
五、离开鲁国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 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 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 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 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 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 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 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习,竟然入 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 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 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 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那孔子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在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的甲申时,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殷遗贵族的后裔,早前,他的祖先从宋国出逃,因此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夏邑县。

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

在这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

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孔子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

但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各位名师,一生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教育思想的成就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及精神,还倡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技巧等,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风气;政治思想上,提出了“礼”,开创“仁”的学说。

孔子死后,历代皇帝为表尊崇不断地追谥。

至今为止,孔子的思想学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源远流长。

后世均尊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生平事迹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一、生于礼坏乐崩的乱世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到 479 年,在这个年代前面有夏朝四百多年, 商朝六百多年, 到 周朝的时候,从开国到孔子有五百多年了,而周朝分为两部分,西周跟东周。

孔子的时代是 在东周,东周分为春秋跟战国两个时代, 孔子是春秋时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 代也随之结束了。

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

因 为天下乱了, 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 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个方法帮助现在的人?人 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所以才会有百家齐放的现象。

孔子是最特殊的一位, 最有成就的一位。

但是如果进一步去认识他的背景,就会觉得他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之一。

他的祖先是商朝人, 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 周朝就把商朝的后裔封在宋国, 所以孔子的 祖先在宋国是国君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封建社会,做儿子没用,要做嫡长子,就是长子,并 且还要是妻所生的, 这样才能接位。

所以他的祖先没有接到国君的位置,只能传五代, 五代 之后就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 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的儿子, 传到第五代分出去叫做孔 父嘉,所以后来孔子姓孔是来自于这个背景。

后来他们一家人被迫害, 逃到了鲁国, 孔子是到鲁国之后第六代。

孔子的父亲是一位陬 邑的县长, 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力士, 非常勇壮,带兵作战非常勇敢,曾经因为他的功绩可以 当到县长。

他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 孔子的父亲生了九个女儿, 在古代的社会他希望有 个儿子可以祭祀祖先、继承家业。

所以他父亲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他的腿 有点残障, 这也不太理想。

所以他到了六十几岁的时候才遇到了孔子的母亲, 孔子的母亲还 不到二十。

他们在一起生下了孔子,但是生下孔子之后,前面已经有两位大娘、二娘,所以 他们就受到排斥, 母亲就带着孔子回到曲阜, 就是他母亲的老家。

他母亲一个人把孔子抚养 到了十七岁,母亲也过世了,母亲过世的时候,孔子希望把母亲、父亲合葬。

孔子是太阳神东华大帝下凡

孔子是太阳神东华大帝下凡

孔⼦是太阳神东华⼤帝下凡孔⼦⽣于公元前551年8⽉27⽇(阳历9⽉28⽇),卒于公元前479年4⽉11⽇),⼦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今⼭东曲⾩)⼈,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夏⾢),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传说,公元前551年,孔⼦之母颜征在怀了⾝孕以后,在去尼丘⼭祈祷的路上遇到了⼀只麒麟,之后颜征在的肚⼦突然就开始发痛,孔⼦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的。

刚出⽣的孔⼦,头顶长得很像尼丘⼭,所以孔⼦的名字就成了孔丘,字仲尼。

据传孔⼦出⽣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吐⽟书”《幼学琼林》卷⼆“⽼幼寿诞”:“麟吐⽟书,天⽣孔⼦之瑞”左丘明的《左传·卷⼗⼆》载:哀公⼗四年春,西狩于⼤野,叔孙⽒之车⼦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

仲尼观之⽈:“麟也”。

孔⼦为此落泪,并表⽰“吾道穷矣”他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忧。

”。

从那以后,孔⼦就不再写书作⽂,史称其获麟绝笔。

失去爱⼦的孔⼦⼗分悲痛,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了。

解读:宋.朱熹《朱⼦语类》卷九三:“‘天不⽣仲尼,万古如长夜!’唐⼦西尝于⼀邮亭梁间见此语。

”可见,朱熹把孔⼦看成是太阳神东华⼤帝了,那么孔⼦到底是不是太阳神呢?我们根据孔⼦的⼀些事迹来分析⼀下。

古⼈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为阴阳合⼀的瑞兽,即⽂殊菩萨,即太上⽼君(⽼⼦),为兑灵,兑为⼝,麒麟⼝中吐出来的⽟书就如同贾宝⽟⼝中所含的通灵宝⽟,象征兑阳灵,即凡⼼。

凡⼼出⾃真⼼,孔⼦为⽼⼦的凡⾝,故孔⼦拜⽼⼦为师。

兑为泽,为⼦⽔,故孔⼦为⼦姓。

仲者⽼⼆也,故称孔⼦为孔⽼⼆,太上⽼君即⼆郎神,就是额头如⼭丘的南极仙翁。

尼从⼔,⼔者为阴⾦,真⼼也,丘者⼟⽯也,⾉灵也,⼭也。

孔⼦名丘字仲尼,孔⼦就是从⽯孔中⽣出来,没有证道见空性的⽯猴。

孔从⼦从乚,⼦为阳,乚为先天⼀炁,为真⼼,先天⼀炁为兑灵,故孔代表兑阳灵,即凡⼼,凡⼼为真⼼所⽣,故为真⼼之⼦。

孔子的出生及其家世背景

孔子的出生及其家世背景

孔子的出生及其家世背景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享年73岁,死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儒学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相传有弟子三千余人,孔子在世时即被誉为“天之纵圣”,“天之木铎”,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宋国王室后裔,其六世祖名叫孔父嘉。

孔父嘉是春秋时期宋国人,他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宋国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之父。

孔子之父名纥,字叔梁。

古人名字并言者,皆先字而后名。

故《史记·孔子世家》称为“叔梁纥”也。

---《春秋左传正义·襄公十年》叔梁纥曾任鲁国陬邑大夫,武力绝伦,曾力举城门,是当时著名的大力士,故孟献子称赞说:“《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即像老虎般有力气的人。

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左传·襄公十年》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为他生了九个女儿,但是没有儿子。

他的妾虽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孟皮,然而孟皮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叔梁纥又向颜氏求婚。

颜氏有三个女儿,颜父问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是宋国先王的后裔,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

虽然他年纪很大且性格严厉,但不必为此犹豫。

你们三个谁愿意嫁给他呢?”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说话,唯独小女儿颜徵在说:“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颜徵在嫁给了叔梁纥。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

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

”父曰:“即尔能矣。

”遂以妻之。

---《孔子家语》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叔梁纥已逾古稀(其生年不详,有文献称当时叔梁纥已72岁),而颜徵在尚在妙龄(18虚岁),颜徵在主动提出嫁给大自已五十多岁的叔梁纥不合情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551~-479) 73岁-551年出生孔丘简介:孔丘,男,曾用名(亦名):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老二,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西方人称Confucius、Con-Fu-Ci。

出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东周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父母:父亲为孔纥[hé](叔梁纥),母亲为颜征在背景:家系背景: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后,被分封到宋国。

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闵公十一世祖弗父何让位给弟宋厉公,拜为宋国上卿。

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邹邑定居,作鲁国的大夫。

父亲背景:父亲孔纥(前623年-前549年),亦称谓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

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

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次子孔丘。

母亲背景: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颜襄第三女。

母亲颜氏在年仅18岁时,嫁给年近72岁孔纥作为小妾。

母亲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550年2岁-549年3岁老父亲去世:年近75岁的父亲孔纥[hé](前623年-前549年)去世,此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年仅20岁左右。

孔父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

孔家小妾颜氏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将孔子抚养成人。

-547年5岁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546年6岁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545年7岁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544年8岁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543年9岁-542年10岁跟随外祖父颜襄求学:外祖父颜襄,一生教书为业,博学多才,礼、乐、书、数、射、御六艺精通。

孔子家族的族谱

孔子家族的族谱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孔夫子。

关于孔子家族的族谱,有关其家族的记载主要来自《史记》和《论语》等古代文献。

孔子是鲁国人,他的家族被认为是周代的大族。

孔子的家谱记录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记载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版本。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家族的基本信息:
1. 孔子的祖先:孔子的祖先被追溯到周文王时期,他的第十三代祖先是周文王的儿子季武。

孔子属于周文王的后裔。

2. 孔子的父亲:孔子的父亲名叫孔雀,是鲁国的一位贵族。

他早逝,因此孔子的母亲单身一人抚养他长大。

3. 孔子的妻子和子女:孔子有妻子,名叫孔子文,他们育有一子一女。

他的儿子名叫鲁国昭公元年,女儿名叫孔姜。

他的儿子孔鲤继承了孔子的学业,并成为后来的孔家族的代表。

4. 孔家学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他的弟子们也在继续发扬光大儒家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家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家谱的具体细节可能因历史的演变和记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儒家圣贤孔子的故事

儒家圣贤孔子的故事

儒家圣贤孔子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陈清华
来源:《读书文摘》2009年第06期
“大众是不靠谱的。

”这话好像王朔说过。

因为“不靠谱”,所以大众的心理总有一种起哄的快感,看到长着同样的面孔的人却比我们大众高出一大截,便在潜意识里生出一种把这人拉下来的冲动,一旦让伟人人了我们的伙,那么我们就再也不用被人鞭策着去追赶伟人了,就可以和从前一样地优哉游哉了,谁也用不着羡慕谁,谁也别笑话谁。

大家平等了。

大约是为了迎合公众的这种“拉名人下马”的趣味,文化界流行了揭丑,扯下高高在上的名人们的遮羞布,我们不是名人,谁也不是名人。

这种现象有人美其名曰还原名人的真实面目,让名人更有亲和力。

孔子自然也不能例外。

他成了下岗职工,成了找不到工作、租不起房子的“丧家狗”。

孔子从来不掩饰自己想当官想发达的愿望,表示如果能有钱,干拿鞭子的工作都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去当城管都愿意。

孔子身边的好朋友并不多,有很多心里话他只能给学生说。

寂寞的时候,他有机会就跟学生说,为官之道我很懂,比如说和下大夫该怎么交往,和上大夫又该怎么交流,和国君说话该怎么样说,这些礼节我很懂的,孔子这些话明显有书生气,所以说归说,事实上他做官很不成功,比起他的学生子贡来差得很远,而且在国际上子贡的名气甚至比孔子还大,而子贡呢?还是什么都听老师的。

赚钱了还得拿过来帮助老师。

孔子这个人不安分,又备受挫折,很沮丧的一个人。

他的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不是特多人听。

他有一句著名的感叹:爱好道德像爱好美色一样,这样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

说起那个时代的女人。

他更是毫不留情地说:女人和小人一样难养。

可见孔子不是个富有女人缘的男人,尽管他的身高和姚明有一比。

孔子爱听音乐胜过爱吃肉,但他酷爱的是韶乐,绝对的古典音乐,他强烈反对流行音乐,这一点和墨子差不多。

而且,孔子还要求他的学生一定要读诗,这些要求都是超小资的。

属于贵族欣赏的,一般劳苦大众肯定更喜欢“窈窕淑女”之类的流行音乐。

这是孔子很反感的音乐。

流行音乐就不是音乐了吗?宋代的时候程朱理学闹得那么热闹,可是大众都在唱柳永。

有几个人理会韶乐是个啥调调?
孔子“五十而学周易”,很刻苦,几至“韦编三绝”。

对《易经》理解之深,古今中外无人能及,他一定是从卦象中得知自己的思想被后人恶化,毒化,伪化,异化。

他忧心忡忡。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终于完成了《春秋》这篇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历史巨著。

据说,为了预测这篇文章的后世评论,孔子占了一卦。

突然他面色铁青,仰天长叹:“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我呀。

”随后倒地,呼吸、心跳停止,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孔子是病死的。

那么孔子到底是得的什么病而去世的呢?我们从《论语》中并没有看到孔子死前对自己症状的描述。

只知道有一次孔子生病了。

子路为他祷告,孔子知道后说:我早就祷告过了。

这说明孔子对自己的病比较了解,不是很危重。

著名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人大多是气死的。

莫非孔子也是气死的吗?
当然,对于孔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学界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

也许是因为几千年的文化过于神化了孔子,把他还原为一个真切而可以触摸的普通人,符合大众的心理欲求,但客观地说,任你再怎么还原,孔子也无法成为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身上有太多异于常人的地方。

哪有一个普通人死后两千年还一直有人研究他、背诵他的语录,学习他的精神?而且孔子一直红,看样子还要永远红下去。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穷,这一点很像普通人的家庭出身,但是他一直以来就不甘于平淡、平凡,虽然他一直倡导平淡和平凡,不要骄傲,事实上。

他一直想有所担当,一直就想要当大人物,于是当过几年官,办过学校,跑过好多个国家,招过三千弟子,在当时那么多人口的对比下,三千个学生是什么概念?等于现在非常庞大的组织或者说帮派,他就是这个三千人大帮派的头头。

孔子晚年还编了《春秋》等几本大书。

这三千弟子可不是一般人。

大多都是各国的精英,从外交、经济到军事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像子路,性格像张飞、李逵,很有侠气,说话非常直爽,又有学问,所以一看到老师被国家领导人冷落了,就请示孔子:老师,你点个头,我们干吧!孔子严肃地批评了他,教他要做君子,要有修养,不要冲动,更不能莽撞。

像子贡,那可是国际财团的大亨,只要他愿意,可以操控一个国家,让它陷入“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之类的。

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点个头,任何一国的政权,他都可以取而代之,但孔子不干这种事情,他要的不仅仅是权力,而是仁之道和影响深远的文化,是恢复周礼。

他在梦里都想见周公,对于尧、舜、禹的公天下推崇得不得了。

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

意思是真正的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当然,他的后人比较谦虚。

到过曲阜孔庙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石碑前,孔家的人放了个石桌子。

把“王”字最下一横挡掉了,以示不敢称“王”。

孔子活着的时候,很可怜,但在死后,他的思想影响千秋万代,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无论朝代怎么变更,孔子都是帝王们无法绕过去的人,孔子一直都是那么红,不曾被人遗忘。

他是真正的贵族,这就是真正的学问。

孔子这样的人,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在书中寻觅他的身影了,或者在听歌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回到孔子那个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