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疑激趣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教师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
板书: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三、绘形悟神1、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2、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找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一、绘形悟神1、继续上堂课的交流从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中体会到老班长怎样的高贵品质。
反馈。
2、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
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金色的鱼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友情、牺牲、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3.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4. 价值观引导:结合作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金色的鱼钩》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讲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作品打下基础。
3.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发言: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
2.简介长征。
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
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书题、齐读)二、整体感知、预习交流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师:指导员交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 3.找重点内容“三天”: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
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4.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后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感动着我们。
5.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相关段落,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学生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 1.走进第一天:发现秘密(1)生读受感动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十分微弱,只留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能够分为几部分?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五、口语交际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yǎng qìbīn kèdiāo sùzēng jiāxuān nào gòng xiàn sī lǚshù fù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壮观.(guàn guān)运载.(zǎi zài)参.考(cēn cān)恶.劣(èé)天涯.(yáyiá)颠簸.(bòbǒ)包裹.(ɡǒu ɡuǒ)慷慨.(kǎi ɡài)泛滥.(làn jiān)三、比一比,再组词。
轮(______)魏(______)钝(______)掏(______)缕(______)油(______)巍(______)纯(______)陶(______)楼(______)四、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替换画线的部分。
(____)条(____)理(____)息(____)视左(____)右(____)不(____)其(____)(____)武(____)威生气(____)(____)一(____)不(____)无(____)无(____)1.我们忍受不了侍候鹅吃饭的麻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
(____)2.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田野里显出一片生命力旺盛的景象。
(____)3.它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____)五、选择恰当的词或关联词填入横线上安静幽静宁静平静1.风停了,雨住了,湖面又________下来了。
严格严厉严峻严肃2.老师________地对我说:“在学习和生活上要________要求自己。
”不但……而且……只有……才……因为……所以……3.我们________现在努力学习,将来________能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六、课文内容我知道《金色的鱼钩》运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等手法,塑造了________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________和________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金色的鱼钩》作业设计

金色的鱼钩》作业设计
金色的鱼钩
本课的目标是研究如何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同时拓展积累不同类型的词语。
通过阅读革命历史故事,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基础题:
1.写出有“严”字的词语:纪律、要求、目光、形势、处理、治学。
设计意图是辨析词语,促使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词语。
2.仿写句子:重重叠叠、三长两短、无边无涯、奄奄一息。
设计意图是积累词语,为运用做准备。
阅读题:
1.《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的故事,讲述了……
2.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作为课题,是因为……设计意图是
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写作题:
请摘录描写身边一个人神态的语句,并仿照课文写法进行描写。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位老渔夫在海边垂钓时,钓到一条金色鱼钩的故事。
通过金色鱼钩的来历,揭示了老渔夫对生活的热爱,对垂钓的执着,以及他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活哲理和品质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渔夫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体会老渔夫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老渔夫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垂钓的了解,引出课文《金色的鱼钩》。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随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学习准备】1.了解有关长征内容。
2.预习本文字词。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导入:单元导入,回顾主题→预学:了解故事背景→共学:梳理主要内容→共学:分析言行,领会精神→延学: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 ) 三( )两( )热气( )( ) 目不( )( )无( )无( ) ( )( )一息二、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十分()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的怀里哭了。
三、课文精彩回眸。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1.从短文中的、可见“我”是多么真爱这金色的鱼钩呀!2.请你谈谈对“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喜出望外三长两短热气腾腾目不转睛无边无际奄奄一息二、严厉严格严肃严峻三、1.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2.老班长用这枚鱼钩,挽救了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记录了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金色光芒”是指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的精神永垂不朽。
金色的鱼钩作业设计

金色的鱼钩作业设计一、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个来写一句话。
()气腾腾三()两短奄奄一()()迷不醒()出望外舍()为人无边无()目不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威胁(xié)收敛(jiǎn )B.搀(chān)扶抽噎( yē)C.瞻仰(zhān)青稞(ɡuǒ)D.搪(táng)瓷碗奄奄(yān)一息2. 判断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①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②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③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闭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3.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①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②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③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④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判断下面对老班长外貌、言行、神态描写的句子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或特点。
A.对同志无限关心B.饱经风霜C.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D.一心为他人①炊事班长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②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 )③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④“……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王浩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B、读世界名著,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启迪智彗。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语文六下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时期,一个小红军战士为了掩护战友,不顾个人安危,英勇牺牲的故事。
故事通过讲述一个老班长和一个红军小战士之间深厚的感情,展示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但是,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下《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及答案 共2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及答案(一)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金色的鱼钩》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在________________途中,一位______________尽力照顾三个________的小红军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2、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双引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班长为什么不让“我”把他吃草根、鱼刺的事告诉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A.这个鱼钩是金子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B.这个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闪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了,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汤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7、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A.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际,一心想的是让小战士们走出草地,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故事。
通过老班长钓鱼煮鱼汤给小战士们喝,展现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爱心。
课文情节感人,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战争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学生可能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老班长的人物形象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悟老班长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老班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背景、人物形象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与反思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上面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品质,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金色的鱼钩”所象征的含义,本课教案设计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配乐诗朗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爱护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让学生在初读中把握课文的整体,在细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自主体会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整个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理解,同时积累素材和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制作重点句子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1.教师课件出示《七律·长征》,配乐朗诵。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导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近一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3.导思: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想继续读书的强烈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金色的鱼钩-杨旭作业设计方案》

《金色的鱼钩-杨旭》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说《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情节概述。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课外阅读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4.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导入1.向学生介绍《金色的鱼钩/杨旭》的作者及背景。
2.播放小说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第二课:主体内容1.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讨论小说中的文学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课: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安置作业:撰写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看法和感受。
五、评判方式1.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发言、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表现:包括读后感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考试成绩:通过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小说的掌握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教材和课件。
2.相关视频片段和音频资料。
3.教师推荐的相关文学作品。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金色的鱼钩/杨旭》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进修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不息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一、精挑细选。
1.下面每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带点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2.下面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脆弱——干脆粗糙——细腻结实——弱小B.照顾——照料衰弱——微弱安顿——安置C.严峻——庄严厉害——严肃惊奇——惊讶3.下面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脆弱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
B.老班长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啦……”C.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多选)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二、选择括号里的词语打“√”,使词组搭配恰当。
树立(A理想 B 决心)端正(A态度 B 目标)克服(A困难 B失误)生活(A艰苦 B艰巨)山河(A华丽 B 壮丽)形势(A严肃 B 严峻)办法(A美妙 B巧妙)国家(A富强 B富裕)倾诉(A心灵 B心声)观赏(A风景 B情景)精通(A业务 B业绩)创造(A奇迹 B奇特)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目不()()无()无()()()一息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1.最近学校宿.(sùxiǔ)舍整修,我必须到同学家借住几宿.(sùxiǔ)了。
2.我这两天咽.(yān yàn)喉疼得连水都难以下咽.(yān yà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 )( )一息喜( )望( )三( )两( )目( )转( )( )( )痛哭昏( )不( )热气( )( )两鬓( )( )1.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 )三、选词填空。
衰弱微弱虚弱1.老班长用( )的声音说:“我……我不行啦。
”2.老班长的身体非常( ),却舍不得吃一口鱼。
3.老奶奶神经( ),经常睡不好觉。
四、课内阅读。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明白——( )严肃——( )2.“眉头拧成了疙瘩”反映了老班长怎样的心情? ( )A.反映了老班长对小战士的同情和理解。
B.反映了老班长内心的忧虑,担心小战士因难过而不肯吃鱼汤。
C.反映了老班长对小战士的不满和责怪。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长征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德育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军长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课文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仍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感悟来进一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教学难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资料。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3.视频:准备相关纪录片或电影片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艰苦历程。
然后引入本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

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
作高度的责任心。
4、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
了。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 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说话断断续续。“别浪费东西了”说明老班长知道自己不行
的品格。
2、我端起搪瓷碗, 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
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
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
f ènɡ (缝隙
)嚼: ji áo(细嚼慢咽)
ju é(咀嚼 )
弄: nòng(摆弄) l òng(弄堂)
和: huó(和泥) hé(和气) hè(附和)
近义词 :
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 衰弱——(虚弱)照顾——关照
威胁——威逼
鲜美——鲜嫩 严厉——严格快活——欢快
闪烁——闪耀
反义词 :
爱惜——糟蹋 严厉——温和 沉重——轻松衰弱——强壮
) 了。 7.她的感情很
(
)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这“金色的光芒”指的
是
。
答案:
一、 ji ān
cāo
qi ǎng
huó
二、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三、严厉
严格
严肃
严峻
脆弱
虚弱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pǔ xiězhù mínɡchún shúyì lǚqín jiàn shà shízhào yào xiōnɡ yǒnɡ二、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瞟.见(piāo piǎo)溺.(nì ruò)爱叮叮当当..(dāng dàng)话匣.(xiá jiá)子汤匙.(shi chí)钥匙..(yào shi yào chí)祈.祷(qí qǐ)哀悼.(dào diào)渲.染(xuān xuàn)三、辨字组词。
招(_________)旋(_________)限(_________)槐(_________)昭(_________)旅(_________)垠(_________)愧(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要求写词语。
1.(____)妙(____)肖(____)(____)不安一尘(____)(____)天(____)之(____)轻歌(____)(____)(____)(____)不齐2.照样子写词语。
亭台楼阁(并列式)_____________垂头丧气(人物神态)_____________3.根据语境写词语。
人们常用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来赞美贝多芬的《月光曲》。
五、选词填空。
迅速快速1.汽车驶进了(________)通道。
2.夏天是万物(_______)生长的季节。
希望愿望3.考上理想的大学一直是我的(_______)。
4.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金色的鱼钩同步分层作业

金色的鱼钩同步分层作业《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以下是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的同步分层作业。
一、基础巩固层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颧骨()青稞()收敛()搪瓷碗()解释下列词语:支吾、弥漫、奄奄一息抄写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三遍。
2、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_____,体裁是_____。
说出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句子理解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各摘抄两句,并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老班长怎样的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二、能力提升层1、内容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写作手法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对比、衬托等,并举例说明。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拓展思考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当你看到老班长牺牲时,你会想些什么?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像老班长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请描述他们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三、综合拓展层1、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与长征相关的书籍,如《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并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查阅资料,了解长征中的其他感人故事,选择一个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创意表达以“金色的鱼钩”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短文。
假设你有机会穿越到长征时期,见到了文中的老班长,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对话。
3、实践活动组织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撰写演讲稿。
与同学合作,排演一个与《金色的鱼钩》相关的短剧。
通过以上分层作业的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同时,也希望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同步作业设计一、精挑细选。
1.下面每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带点的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颧.(quán)骨熬.(áo)夜抽噎.(yē)保姆.(mǔ)B.收敛.(liǎn)勉强.(qiǎng )青稞.(kē)功勋.(xūn)C.和.(huó)面倔强.(jiàng)衰.(āi)弱事迹.(jì)D.堵塞.(sè)难.(nán)题芦秆.(gǎn)鬓.(bìn)角2.下面各组词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脆弱——干脆粗糙——细腻结实——弱小B.照顾——照料衰弱——微弱安顿——安置C.严峻——庄严厉害——严肃惊奇——惊讶3.下面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脆弱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
B.老班长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啦……”C.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完成任务。
4.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比喻句的是()。
(多选)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二、选择括号里的词语打“√”,使词组搭配恰当。
树立(A理想 B 决心)端正(A态度 B 目标)克服(A困难 B失误)生活(A艰苦 B艰巨)山河(A华丽 B 壮丽)形势(A严肃 B 严峻)办法(A美妙 B巧妙)国家(A富强 B富裕)倾诉(A心灵 B心声)观赏(A风景 B情景)精通(A业务 B业绩)创造(A奇迹 B奇特)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目不()()无()无()()()一息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会起不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时候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3.可是我的心里像()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四、课文理解1.本文按照顺序,以为“红线”贯穿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点题的句子是:3.为什么说这个鱼钩是“金色”的?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我就问他:“同志,你在那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
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
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思考:①“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②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③“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二、选择题2.回忆鲁迅先生萧红①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②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③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④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
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⑤海婴不安地来回地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
⑥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⑦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⑧“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⑨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二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⑩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⑪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⑫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⑬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⑭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⑮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⑯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⑰“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⑱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⑲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⑳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选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用了七个“陪”字,能否将它简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3.第⑰段引用保姆的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读到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你有怎样的感受?5.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结合本文,谈一谈鲁迅先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①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及周建人先生一家去看电影的故事。
②写鲁迅先生特别的休息方式。
③写鲁迅先生待客和工作的情况。
2.不能简化。
连用七个“陪”字强调会客时间长、客人多,表现了鲁迅先生待客热情、耐心,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3.写出保姆怕打扰鲁迅先生的休息而小心翼翼,从侧面写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忘我。
4.示例:我特别心疼鲁迅先生,他将自己的时间都用来陪客人和工作,自己休息的时间特别少,这句话给人一种他是累得睡着的感觉。
(言之有理即可)5.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充分利用时间,鞠躬尽瘁。
(自己学到的部分合理即可)3.天外财富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
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
“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
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
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
”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找一个人。
不,不找了,已经我到了。
”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人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我得了一笔财富。
”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
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
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
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
”“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
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
”我看了她一下,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雨还在下,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
”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
”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