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策略浅探
3 自行 独立 探 索 。略 懂 一 些教 育 常 识 的人 都 知道 , . 抱着 走
黑 板 前 写 写 、 画 、 算 、 涂 , 学 生 看 到你 寻 找 思 路 的 过 的孩 子 和 独 立 行走 的孩 子 , 后 达 到 的人 生高 度 是 不 一样 的。 画 算 涂 让 最
程, 为学 生 解决 问题 提 供借 鉴 , 自己现 身说 法 式 的 探 索教 会 学 生 具 备 一 定 能 力 基础 上 的 探 索 又 何 尝 不 需 要 教 师 的放 手 7 用 学 生 探 索。 有 时 候教 师可 以把 自己 在解 决 问题 过 程 中 走过 的 教 师 的放 , 许 会 带 来学 生 的迷 茫 、 跤 、 壁 , 是失 败 的 经 或 摔 碰 但
弯路 、 历 的失 败 , 经 以及 如 何 走 出 思维 歧 途 找 到 正 确航 向 的过 验 、 误 的结 论会 让 学 生 在 否定 中获 得前 进 的 动 力。在学 生 探 错 程 告诉 学 生 , 而提 高 学 生 的探 索 水 平 从
索过 程 中 , 们 需 要 冷 静 观 察 , 察 学 生 的 表 情 , 察 学 生 的 我 观 观
感 、 点 不 同 , 可 以跳 出 文本 、 观 就 圈点 文 本 、 拓展 文 本 。 ( 者 ◆ 作
二 、 导 训练 学 生 形 成 一项 符合 自身 特 长 的 语 文能 力 。 指 使 享 受 自己 的心 得 。 四 , 第 赏析 文 本 , 展 文本 。 拓 与文 本 表 述 的情
刊 出 名言 名 著 名 段 , 样 目积 月 累 , 生对 语 文 的 恐 惧 、 心 本 、 文 本 。 三 , 这 学 信 思 第 再进 文 本 , 受 文 本 。 享 通过 看 、 、 文 本 , 读 思 必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成因及改进对策研究
教 学方法 , 以及 教他 们学会。 新 怀疑 主义 ”
些课件 , 甚至忘记 了板 书。像 这样 的优 美 的过程 中老 师再给 予指导 、 评价 , 这样 才
能使学生读 出层次 ,朗读 水平得到提 高 ,
还有 一些教 师为了上好课 , 虽然精心 后 , 对他们 的一生所产生的影 响。这样把 诗 歌 , 教学 时本来就应 让 学生 多读 , 在 读 地准备课件 、 设计教学过程 , 但是其 目的却 课 文 的教学 和对学 生的 习作指 导巧 妙 的
一
他们在根 据诗歌 内容仿写一节 或两节 , 这 样的教 学 , 在 学 习课 文的 同时 , 不 仅给 学 生提供 了写的机会 ,加强 了写作训练 , 还
到的效果。
个个误 区 。 让从 事 了多年小学语 文教 学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 会 使教学收到 意想不 工作 的我也深感 困惑 。我觉得, 只有走 出
这些误 区 , 语文 教学工作 的开展才会更有
实效 。
一
当然 , 也 有一些优 秀 的教 师在语 文教 的 运用 ,则 又往往会 起到 画蛇添 足 的作 学中 , 能把课 文的教 学和学生语 文综合能 力的培养恰 当地融合在一起 , 使 之相辅相
、
走 出“ 教课 文” 就是在 “ 教语文” 的
语导入 新课 。 到学 习课文 , 出示 了。 谜语 ” ,
课说 : 。 今天 , 我们要学 习的课 文就 是一位 的话卜 课 . 整个教学过程 , 从让学 生猜谜
学生写 的自己的老师— — . ( 一个这样 的老
课、 上课 时 , 却把教学 的重 点放在 怎样指 师> , 你们可要认真学 习课 文 , 看看人家是 播放 了。 太阳初升时” 、 太阳落 山时” 等很 导学 生学 习课 文 内容上 , 差不多是一个教 怎样写 自己的老 师的。” 学生 学习课文 的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探究与分析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探究与分析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硕果纷呈的大好形势中,也不能忽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领悟方面存在偏差,教学改革走进了误区,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存在的误区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误区;探究作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我们在看到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对于其中的一些误区也要加以重视,要予以优化改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教学法等不断得到运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步入了误区,如一味地追求轰轰烈烈的自主学习效果,将教学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分小组进行热烈讨论,结果对于一些难点问题还是不能够理解与掌握。
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在一些难点问题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深入进行,做到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启发引导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但不能让电脑来指挥人脑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走进了教学之中。
许多教师将多媒体作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成品教案课件运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不加选择与改进。
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教师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牢记切合实际原则,万万不能将成品课件进行生搬硬套,一定要深入分析教学实际需要,在自主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有机融入多媒体因素,如情趣导入、补充教学信息以及营造教学情境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但是一定不能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尾随既定程序转。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主导作用仍然是不 可或缺的。例如在学习《 慈母情深》 一课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找出体现母亲对儿子 的一 片深情是如何体现的, 当这一问题抛 出后, 学生往往只是停 留在对文中相关文字的摘录作答上 , 这样 的探究是表面的、 肤浅的, 教师必须进行进一步 的引导 , 如: 作者是如何对母 亲的外貌进行描写的?渎出相关的语句后谈一谈有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 当学生理解了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时 , 他们渐 渐地再从动作描写 中去揣摩人物 , 再找相关的动作描写、 语 言描写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这样一步一步 、 步步深入地引 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分析, 才能将知识深入扎实地掌握 , 使
究的程式化进程 , 同时他们 的自主学 习的方法不足 , 自主学 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 对于一些问题 的探究还找不到方向。
所以, 教师 的有 效 引导 是必 须 的 、 必要 的 。 在课 堂上 , 教 师 的
的探索 , 我们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 也曾闯入一些误区。 其实 , 在探索 的道路上没有失败可言 , 只有此路不通的标志牌 , 如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7 — 0 1 2 1 — 0 2
新课程改革 已走过十几个年头 ,在新课改的浪潮涌动 中, 许多教师争做弄潮儿 , 走在了教改的前列 。经过长时间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在 有 效 指导下 进行 。 三、 重 形式 轻 实质 在语文课堂上 ,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 区, 学生学得很热
的。 二、 重 自主 轻 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们已舍得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小 组讨论 , 各抒 己见 , 但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 了。新课 改 中, 我们要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 , 但是 , 我们必须意识 到我们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习,如果将所有的学 习任务完全下放而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引导 ,那么学生的 学习就会进入到无序状态 ,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习得 自主探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摘要语文教学存在听得太多,说得太少;说的形式单一;不深究读书的目的;读和写不紧密联系等误区。
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反驳、补充;充分利用“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说”的训练,巧用“看图作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重视感知阅读、理解性地读、读出品位、读中培养好习惯;注重学生写的训练等教学策略,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尝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是否都切实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听说读写等训练落实到实处了呢?为什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或者说提高的成效不大?下面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听得太多,说得太少。
课堂上经常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出现“不讲不学,少讲少学,多讲多学”的局面,忽视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老师讲多了,学生只顾听,缺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被老师“牵”着走,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劳动。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
1978年叶先生再次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使我们受到启发,教学目标必须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堂上不能只关注学生听讲,认为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行,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会学、会讲。
课堂上,我尝试着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另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给予反驳、补充。
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收效较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思考
笔者 曾听 了一节 “ 小蝌蚪找妈 妈” 的课 ,课后学 生说全读懂 了。 我问 :小 蝌蚪 游啊 游 ,到底 游 了几 天它们 长 出 了后腿 学 生 哑然 。 其实 ,通过 这节课 ,本 来教 师可让学生 充分 思考 ,以激发他 们对 青 蛙的观察 热情 ,贴近大 自然 ,使他们依 据所 见所 闻所感 ,充分地 表 达 。那样 学生不仅 掌握 一定 的知识 ,而且探 索到获得 知识 的方法 。 但 遗 憾 的 是 ,老 师 却 死 抠 教 参 , 失 掉 绝 好 的机 会 。
误 区二 :作文一 一套 用模 式 ,写 非所 想
邹 静之在 《 儿的作业 》一文 中指 出 女 “ 的作文几乎 是假话 , 她 假感 想 ,假 故事大 全。她 的同学几 乎都 写过扶 老婆婆 过街 ,给老 师 送伞 ,借 同学橡皮那 类故事。 ”有调查表 明 ,某班 对某一作 文题 目, 大多数 同学写的都是 同一题材 ,格式都一样 ,都是 在遇到某情 况后 , 先作一 番思想斗 争 ,最 后如何 如何 ,然后再 喊几 句 口号。 在现行 的 作 文 教 学 中 , 由于 受 考 试 指 挥 棒 的 影 响 ,套 题 ,程 式 化 , 抹 杀 学 生 真实感 受的现象 仍很严 重。老 师把一 些 《 儿童 作 文经 典 》之类 的程 式塞 给学 生去套 ,去抄 ,去代替 学生 的真实感 受。这 的确是 语文教 学 长期未 能逾越 的一大误 区。
思 想 性 和 人 文 性 作 用 的发 挥 。 关 键 词 : 语 文 ; 误 区 ;解 决
中图分类号:G4 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i 0 9 83 2 0 1 0- 6 l( 0 9)1 —O 6—O 1 12 1
学 所 提 的 问题 连 老 师都 没 想 到 ,但 我 想 鱼 的 公 母 对 研 究 鱼 是 重 要 的 。 这 个问题 留作我 们 以后 去做 专 门研 究。 这位 同学善于 思考 ,能提 出 问题 ,我们 大家都 应该 向他学 习。 咱们接 下去继 续讨论 …… ”在 这 种 教 师 设 计 的 开 放 而 又 民 主 的 教 学 环 境 下 ,课 堂 气 氛 相 当 活 跃 。 我 们 还 应 该 认 识 到 ,语 文 课 与 活 生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联 系 ,而 不 应 局限 于书本和 教参 的框 框。我 们不应 该带 有 “ 么什 么不是语文课 什 要解决 的 问题 ”这 种错误 观念 。我们 只有打破 学科 分界 ,学生 的问 题 意识 才有 广阔 的空间 。而且 所提 问题 不一 定 当堂都 能澄 清 ,更 重 要的是 要留 给学生 一个善 于思考 的头脑 。 我 认 为 ,教 师 还 要 尽 可 能 扩 大 自 己 的 知 识 面 ,要 开 阔 学 生 的 思 维 ,先 开 阔 自 己 的 视 野 。 以 前 我 们 经 常 谈 论 的 是 : “ 果 课 堂 上 学 如
例谈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例谈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兵希小学 吴益民
长期以来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 和“假民主”、“假热闹”、“走过场”的课堂形式依然存在,使学 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缺乏主动求知的能力,个性受到压抑。指导 学习方法的欠缺又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学生语言、思 维乃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注意教学 环节设计的有效性、明确性和针对性,使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语文素 质服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先出示这三个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文章中作者说‘爱如茉莉’,你能结合 这三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吗?” 经过这么一问,学生自然将“爱”与“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疑问,产生思考,也就会兴趣盎然 地读起课文来。 谈完感受,教师再次追问:“文章的作者映子是怎么理解的呢?” (“这也叫爱?”) 此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回答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由此,学生的 学习兴趣被这样的课堂点燃了。 …… 【误区 3】课堂练习,设计应当精妙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老师不敢谈训练了,即使有也只 是走过场,形式一下。仿佛一谈训练就是讲老教法,跟不上形势。其 实,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没有训练,没有学习方法是不行的。 像这样的教学环节,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上应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吧: 【教学片断】一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珍珠 鸟》,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他是这样处理的: (一)朗读 师配乐朗诵第 6 小节(出示图) 师: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呢? “我”:我是多么喜爱它、疼爱它,甚至是宠爱它! “鸟”:这小家伙是那样的信任、依赖我呀!觉得在我肩上是多 么安全啊! “睡得好熟啊!”:不要吵醒它呀!(那么甜美的梦呀)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板书:信赖) (二)背诵 师:这是我与小珍珠鸟美好的境界,其实只要有信赖,人跟动物 之间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图,师讲解) 迁移 师:让我们挑选其中一幅,仿照书上第 6 小节,也来写一个温馨 的画面。 (此时,离下课时间还有 3 分钟左右) 从这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设计有一定的层 次性,由“朗读”——“背诵”——“迁移”,遵循了《课标》的理 念,也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但是在“迁移”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 时间不足,只是匆匆的 3 分钟左右的时间,姑且不论语文基础较弱的 学生,就算是文思敏捷的学生在这短促的时间内要模仿一段话,也只 能是应付了之,哪有时间进行修改、交流呢?由此可见,这样的“迁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进行深入的反思。
首先,应试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误区之一。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语文教学变成了应试技巧的训练。
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却无法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知识灌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一些教师将语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这种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文本解读的过度复杂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一些教师将文学作品复杂化、抽象化,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本。
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
此外,技能训练的过度强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最后,评价方式的单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一些教师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快走出实施新课程的种种误区+1[1]
课程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的选择问题,革除基础教 育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包括听说读写,包括文章文 学,归根到底要靠知识的除旧布新,语文课程与教学 目标的提出与实施,受惠于也受制于相关学科的知识 状况。合意的能力要靠知识来建构。这就要求语文教 育的本体要不断地从与语文相关的学术土壤中吸取营 养。要把语文相关的学科领域,诸如语言学、文章学、 文艺学等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教学领 域中的新鲜知识和观念。但实际情况是,当代语文课 程建设、教材编制和教师实践都与相关的学术界存在 较大的隔膜。
2.淡化知识目标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所谓旧, 是指内容陈旧,也就是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脱离时代 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进展。针对“旧”这个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具体目标第三条提出 了“让学生学到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 对各学科的统一要求。但是终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 是什么,新课标及新教材在这方面的思考远不深入, 与语文课程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包括语言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等。可是,在我们语文课程 标准、教材及实际教学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十分贫 乏而又陈旧。
<案例研习>
铺路石 我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一块五彩石 我的伙伴自由地飞在天上 我孤独地躺在地上 那么多人从我身上踩过 那么多车从我身上碾过 我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 有一天 我突然意识到 我的伙伴点缀着美丽的星空 我铺展在广袤的大地 这不都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和我的伙伴遥隔万里诉说着衷肠
一、课程目标存在的误区
1、淡化“做人”教育 所谓“做人”,就是要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 志、情感的统一,是指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面充分发 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是理想的人 格,就是健康的自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 把“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单独 列为第一条,确定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 “纲”。可见目标所含的德育因素是很重的,非常重 视让学生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也强调“坚 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一
二 、作 文— — 套用 模 式 , 写非 所 想
、
语 文 课 堂— — “ 问题 全 解 决 了 ”
邹静 之 在 《 女儿 的作 业 》一 文 中 指 出 : “ 的作 文 几乎 她
是假 话 ,假 感想 ,假 故事 大 全 。 她 的 同学 几乎 都 写 过扶 老 婆
维普资讯
教 裸程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误 区 与 反 思
◎ 宋 欲 苹
在 新 课程 结构 中 ,无 论是 分 科课 程 还 是 综合 课 程 ,都体 变 观 念 ,放 手 去 让 学 生 思 考 问题 ,给 学 生 以 自由 思 考 的 机 现 出 全新 的教 学 理念 。新 课程 目标 强 调 ,要 改革 课程 内容 过 会 。学 生 一 旦提 出 问题 ,就 应 该 鼓 励 ,并 顺着 这 一 问题 去 引 分 强 调学 科 体 系 严 谨性 、过 分注 重 经 典 知 识 的倾 向,加 强 课 导 学 生 ,给 他 从 小种 下 探 索 思考 的种 子 。例 如 一位 语 文 教 师 鱼 老 程 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 间的联系。换言 在 教 ~ 节 关 于 “ ” 的 课 时 ,突 然 有 一 位 学生 起 来 问 “ 之 ,新 课程 在 内容 上力 求 贴 近 社会 、生 活和 学生 需 要 。 新课 师 ,鱼 怎样 辩 认 公母 呢 ? ”教师 先 是 一愣 ,但 接着 就 很 好 地 程理 念 不 再将 作 为 课 程载 体 的教 材视 为 学 生 必须 完 全 接 受 的 处 理 了这个 细 节 ,她 说 : “ 位 同学 所 提 的 问题 连 老师 都 没 这 对象 和 内容 ,而 是 强 调教 材 的 “ 范例 性 ”,将 其 作 为 引 起学 想 到 ,但我 想 鱼 的 公母 对 研 究鱼 是重 要 的 。这 个 问题 留作 我 生认 知 、 分析 、理 解 事物 的一 种文 本 或 中介 ,并 以文 本 的 开 们 以后 去做 专 门研 究 。这 位 同 学 善于 思 考 ,能 提 出 问题 ,我 放 性 、创 造 性 、 生 成 性 给 教 学 以 多样 的 诠 释 角 度 。 也 就 是 们 大 家 都应 该 向他 学 习 。咱 们接 下去 继 续讨 论 … … ”在 这 种 说 ,教 师 的 教 学过 程 将 不 再受 到 教 材 的严 格 约束 和 控 制 , 教 开 放 的 环境 下 ,课 堂气 氛 相 当 活跃 。其 次 ,我 们 应 该认 识 到 学 的过 程 即 是 课程 建 构 与 开发 的过程 。新 课 程理 念 赋 予 教师 语 文 课 与活 生生 的 生活 实 际 的 联 系 ,而 不应 囿于 书本 和 教 参 在 教 学 中进 行创 新 和 变通 的从 未 有 过 的 自由, 它 为教 师 提 供 的框 框 。 我们 不 应 该 带有 “ 么 什么 不 是 语文 课 要解 决 的 问 什 了较 大 的 自 由创 造 的时 空 和广 阔而 全 新 的研 究 领域 ,教 学 过 题 ”这 种错 误 观 念 。 我们 只有 打 破学 科 分 界 ,学 生 的 问题 意 程 中 教师 可 支配 性 因素 的 增 多 ,使得 教 师 不 可 能再 仅 仅 以一 识才 有 广 阔 的 空 间 。而且 所 提 问题 不一 定 当 堂都 能 澄清 ,更 个 被 动 的执 行 者 的角 色 出 现 ,而 必 须 成 为 ~ 个 主 动 的 创 造 重要 的是 要 留给 学 生 一个 善 于 思 考 的头 脑 。最 后 ,教师 要 尽 者 、研 究 者和 开发 者 。 从 实质 上 说 ,这 正是 课程 与 教 学 由专 可 能扩 大 自己 的知 识面 ,要 开 阔 学生 的思 维 ,先 开 阔 自己的 制 、集 权 走 向 民主和 开 放 的 具 体表 现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引言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讲解和引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过度讲解和引导的情况。
教师可能会试图将学生的思考引导至一个确定的方向,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失去思考和思考的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口头表达被动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而是需要让学生从审读中找出自己的思考。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示,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误区二:片面强调形式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着重于形式的培养,忽略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师很容易陷于“应试教育”的误区,即片面关注学生的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发展,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知识。
在处理形式细节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文素养。
误区三:缺乏趣味性拥有阅读能力不代表孩子都喜欢阅读,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是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些教师让学生读过大量的作品,但没有注重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也没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推动,加上一些课堂中“硬搭”知识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
对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妙。
通过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在生活和作品中寻找共同点,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作品和人物、情节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新阅读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思考。
误区四:刻意追求文短无概括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表达,而忽略表达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这样的教学往往表达语言过多,导致学生的理解力下降,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教 坛天 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 赵 聪梅
目前 , 在我 国基础教育中 , 语文教学实施教学改 革实验 , 取得 了明显的效果。但总的说来 , 语文课作 为陶冶情操 , 激发思维 , 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 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尽如人意 。 据 调查表 明 , 有大量 的学生对语 文课 有厌烦情绪 ,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 的载体所应发挥 的作用远未发挥 。 据调查 了解 , 笔者 发现因受传统观念 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 响, 小学语文课 尚有诸多误区 , 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 的发挥 , 阻碍着语文课 的工具性 、 思想性和人文性作 用 的发挥 。
中学 会 独 立 表 达 , 写 出发 自内心 的 话语 ; 二是加强语
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的联 系,讲课文时教师 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 , 充分发挥想象 , 按 自己的感 悟去描述课文 中的情景或事件。
误 区三 : 语 文 作 业— — 数 量 大 。 效 果 差
调查发现 ,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 “ 熟 能生 巧” 的古训 , 给不堪重负 的小学生 留下了没完没了的 作 业。 在小学 阶段小学生要掌握2 5 0 0 个汉字 , 就足够 让 他们手忙脚乱 了。 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 十遍 吗? 这 是一 项 极 为枯 燥 的作 业 ,小 学 生 因 此 就 足 以 对 语 文课产生抵触情绪 了 ,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 的条文 、 段落等 , 给孩子造 成很 大的心理 负担 , 说严 重点 , 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 摧残 。 对作业 问题认 真反思 ,我们认为应该考虑 以下 几点 : 首先 , 汉字有汉字 的特点 , 也一定有其 记忆特 点和记忆规 律。 其他语文知识也一样。 心理学界对记 忆规律 已有 大量研究 , 且 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 复 , 但 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 的规律就成为 过度记忆 , 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 我们 的小学教师 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研究一个合理 的练 习量 和练 习间隔 。搞清楚想通过某一次课外作业就使 学 生终身不忘是有悖记忆规律的。如果这种研 究得 以 进行和推广 , 那 么再剔 除掉那些无谓 的作业负担 , 减 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 。 第二 , 要研 究作 业 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 ,要使作业 既能激发 学生思维 , 保持学习兴趣 , 又不加重学生 负担 。这 不 但有作业量 的因素 , 也有作业方式 的因素 。 这种研 究 极 有价值 , 卓有成效 , 也非一 日之功 , 需要第一线 的 老师们精心研究 。
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和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和应对策略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间和精力花费很多,老师辛苦,学生疲于应对各种形式的锻炼,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误区应对策略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行“规范”操作,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导致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1.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
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
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一个环节。
2.对于生字的学习,很多教师还是沿用重负书写的方式,加重了学生负担。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标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低年级学生要会认1800字,会写800~1200字。
面对如此艰巨的识字任务,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这样反而令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厌烦心理。
怎样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精彩从识字开始呢?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只有将一个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才能真正使汉字成为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有效提问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策略。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晦涩难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使得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思。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和尴尬,进而不敢回答或者回答错误。
策略一: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可以使用平时学生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
二、误区二:提问难度过大有些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希望能够考验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难度过高的问题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进而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策略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理难度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误区三:提问过于片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只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不能够形成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策略三:多角度多层次提问在提问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提问。
可以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拓展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涉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策略四:结合学生实际和问题的深度进行提问五、误区五: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轮流提问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单一,不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课的误区
1作文要 求 以“ ” “ 的误 区 . 写 代 习”
在 很 明显 ,写 ” “ 即是写作 ,习 ” 习作 。 是最好 的训练 。老 师设置 的每个环节都过 出题 的教研 员 ) 出题 时把握 好作文教学 “ 则 写作 和习作 , 顾名思 义 : 写作 是指写 文章 , 渡 自然紧扣教学 目标进行 ,这些环节有游 和作文tl 的 目的、 n 练 要求 , 把考试作文 的 目 其过 程重在 “ ” 它对 写作者 的要求是 一 戏 、 写 , 谈话 、 当场练笔 动静相宜 , 子们上 的、 及 孩 要求牢牢地定位在教学大纲和《 语文课 步到位的 , 要在文章 的立 意 、 选材 、 结构 安 的不亦乐乎 ,让儿童在情景 中感悟表达 的 程标准》 所确定 的标准和范 围之 内, 而不能 语文辅导课程并不局限 , 超越这个标准 。 否则 , 就会违反小学作文教 排以及语 言表达等方面 都有 比较高而全面 真谛 。由此看来 , 的要求 ; 习作则是指学 习写文章 , 而 其过程 多 变 的教学 方 法 比较 代替 传统 的原 始方 学的一般 规律 , 就会 导致作 文教学各个环
材 。况且 网络媒体 画面内容丰富 、直观形 “ ” 文 分家 , 主要 的原因就是 教者对语文 最 象, 是写作材料 的最佳首选 。 以在写作课 的特性 和基础 知识 掌握 不够 。大部分小语 所
如今 , 了能给孩 子们更 好更多 的学 上把着 眼点全 部放 在网络媒体信 息资 源的 教师 , 为 不怎么会写文章 , 对写作理论掌握更
大误 区 。
一
作文“ 习作 ” 本位 回归和 作文 训练 的 “ 断” 位 回归 , 求我们 的作文测评 的 片 本 要
的作文教学方 法。
、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容易出现误区。
本文从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误区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就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为语文教学既是知识传授,更是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对策一: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口头表达、听说读写训练等。
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能全面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误区二:死板刻板地讲解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专注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呈现的形式过于死板刻板,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感。
对策二:激发兴趣,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乐趣中学习。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误区三:单一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课本教学,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废话拿来复述,在知识传授上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对策三: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针对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交替使用。
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演练、课内外阅读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多样的语文能力。
误区四: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主动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策四: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互动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例如,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创意表达,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具体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返璞归真,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新 课程把教学 过程看成 是师 生交往 、 极互 动 、 同发展 的过 程 , 积 共 作 文 教学也是如此。为更 好地 贯彻 新课程 理念 , 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爱
悟 中 提 高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明 确 学 生 是 写 作 的 主 体 , 学 生置 于主 动 者 把 的 位 置 , 倡 学 生 写个 性 化 的 作 文 , 作 文 回 归 生 活 , 学 生 乐 于 作 文 , 提 让 让 并
枋 得 《 章 轨 范 》 文 )
误区二 作文 内容虚假化 “ 要求 学生说真话 、 实话 、 心里话 ”小学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 , 做到一个 “ ” 即 以写我为主要题材 , 真 字, 以写实为根本原则 。写“ ’ 是记 自己熟 我僦 悉的人 , 自己经历过 的事 , 自己眼前的景 , 自己身边的物 我 ” 叙 写 描 写“ 就 是所记 叙的事物 要真 实, 所表达 的情感要真挚 。写一句话 、 一段话乃至一
话 , 说假话、 不 空话 、 话 。 励 学 生 写 想 象 中 的 事 物 , 发 他而言 , 我是完全 了解的。 二是生搬硬套 。 全文除 了“ 山” 尖 两个
字之外 , 全是 《 桂林 山z》 一文的照搬照抄现成 的话 , K 连标点也是完全 复制
好, 或杂 记评议 , 或托物 言志, 或借景抒情 , 然 为文 , 自 在渗透 中感悟 , 感 文教学 的根本 目的是为 了提高学生 的运用母语的能力 , 在 社会生活 中有 多少
在 作文中绽放个性。 然而, 在现行 的语文教学 中, 分老 师对小学作文“ 部 启蒙 训练 ’ 求 认 要 识模糊 , 常用 《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 等的标准来衡量 要求小学生, 的用老 有 师 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要求小学生 。 如低年级把看 图说话知道成看图作文 等等 , 提高要求揠 苗助长 , 成了老师 怕教 , 造 学生怕 学, 要求 过高, 评分 过 严。 达芬奇画蛋的故 事告诉我们 , 小学生作文是从 ‘ ” 零 开始的 , 小学阶段只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
自学 : 这一步完全 由学 生独立完成 , 可放在课前 , 也可放在 课一 。( ) 1 - 1初读课文 , _ 利用工具 书学习生字新词 , 识别词语在不
演练 : 我们一般是 围绕 课后作 业和文章 的重点 、 难点来 设 同语 言环境 巾的意义 。( ) 2 阅读或 听别人讲 述与新课文 内容相 计 练习题 的 , 这对学生来说 , 既是思维训练 , 也是应 用能力 的培 关 的知识 , 以帮助对课 文的理解 。( ) 3 初步 了解课文 主要 内容 , 养 。要求学生笔答时应语句通顺 , 符合逻辑 , 简明扼要 。对于学 明确作 者的写作 日的 , 说出文章 的顺 序和结构。教师对学生 自 生的演练情 况 , 师都要给 认 真 的检查 和评价 , 教 以及 时获取 学情况要 在课堂上进行认真检查 , 不可有始尤终 , 于形式 。 流 学生学 习效 果的真实 信息。练习题一般应 当堂完成 , 有时也可
搿 Kc (lI l El J 囊 N U
如 果 学 生 没 有 问 题 意 识 ,就 不 会 去 独 立 思 考 ,
课 程路径
语义教学怎样止 出没有问题 的误 区呢?笔者认
为 首先 要 转 变 观 念 , 手 去 让 学 生 思 考 问 题 , 学 放 给
更谈不 卜 新。语 义课 , 创 教师 为了“ 紧扣教材” 为 , 了“ 调动 ” 学生 , 把 “ 堂灌 ” 绎成 “ 堂 问” 而 使 满 演 满 , 所 问 的那 些 问题 荩本 于类 似 : 通过 ……你读 卜届 “ 懂 了什么?” 还读懂 了什 么?” 作者用意何在?” “ “ 等 形 式化问题 , 学生 回答这些 问题都无需 思考 。还有 些教师把教学 参考书上 的程式在 课堂上 “ 说教 ” 一 遍, 把学生 的思维 完全限制 在课本 和教学参考 书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生提供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对孩子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情况,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也深受到误区的困扰,目前许多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认知误区。
首先,认知误区是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过多地偏重记忆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记忆语文知识和短长记忆单词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这样形成的“记忆语文”模式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识记和实践上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刀切”的认知误区,教师多把所有孩子当作一样,对一个孩子使用另一个孩子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不同孩子的学习差异,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也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静息主义”的误区,有些学校只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安置在教室里,依赖课堂讲解,使教学变成一种枯燥的习题做题,因此,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以上几种误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教师应当从这些误区中反思,作出改变。
首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理解他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要重视个性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满足习惯良好的学生,也满足习惯不好的学生,并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弹性思维,学会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以及跨文化比较等批判性思维方式。
最后,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摒弃“静息主义”,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多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强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努力将小学语文教学变得多维度、多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的文章,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趣,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之我见摘要:语文教学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犹如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上的偏差;又如一张纸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体。
教学中,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
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二)语文的人文性《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而人文性则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
二、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存在的矛盾现实教学中,常常存在二者偏废其一的现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脱离语文而进入人文的现象。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以“教课文”为主导意念的语文教学中,似乎有越来越远离“文”的趋势,许多设计意图不明的课件,所渲染的往往是那“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脱离语文而讲人文,与过去的脱离语文而讲“思想”,讲“政治”,其实是同一个路子。
人文性不是语文外加的东西,它熔铸在目标中,体现在目标所蕴涵、指引的知识和技能里。
换句话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本身所黏附的,“过程和方法”本来就与技能的学习相伴相随。
另一种偏向,是有的教师仍停留在单纯“工具”的认识上,对知识和技能缺乏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
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个人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的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同时也在形成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习的同时学生实际上也学习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
还有的观点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削弱了语文的人文性。
标准化的考试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
标准化考试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它可取先进的一面,但其显现的弊端也越来越多。
现在的语文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死记硬背标准化答案和做大量无谓的练习上了,一些本来可以是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问题,却被冠以统一的、干巴巴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标准化考试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各种各样的标准化考试,形式五花八门,恰恰掩盖了语文的本质。
语文标准化考试还使小学语文教学几乎成了编题与解题教学,亦是导致各种练习册、AB卷盛行,题海大战不断的原因,似乎也更加使人有理由认为是语文的工具性削弱了语文的人文性,其实,是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才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更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远未到位。
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学习,不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而是以读书技能的练习和接受文化的熏陶为主,因此,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加语文学习的机会”,“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而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过多的是在分析,理解题目。
分析、理解的是答题的方法,是在琢磨出题者的意图,思考的是怎样才能得到高分。
这一切都严重偏离的语文教学的本质。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如何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一)揣摩语言,以读悟情,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所谓训练,当然不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拿起笔来写,就算了事。
必须讲求方法,思考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
为学生选取准确的情感切入点,以读悟情,犹如为学生寻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高速路一样。
“言为心声”,语文学科培育情感,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才能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段落:“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通过对这类生动感人、撼人心腑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就能体验所描绘的情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着中朝人民水乳交融的深情厚谊。
有些文章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
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细细品味。
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作者描写其美景时,既写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又写它的形态美: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其中“欢笑”、“翻滚”应做为重点分析。
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白绿草不会欢笑,更不会翻滚,进而引导他们思考,究竟什么在欢笑?这里面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准情感的切入口,使学生学习过程更优化,人文性悄然隐默在工具性之中,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二、品味语言,文道结合,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就要追求语文教学的实与活。
“实”就是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讲求教育的艺术性,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细无声。
通过熏陶与感知,理解与体验,感悟与反思。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获得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我先要求学生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
学生很快找到: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如此而已、数得清颗数等词。
找出来后,我再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好在哪里。
在学生兴致勃勃的讨论过程中,我相机诱导:“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同学们再想想,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学生纷纷联系课文谈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品读词句,学生从中深刻地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体会到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本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达到了语文课求真的特色。
三、丰富语言,学以致用,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如果仅仅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学生“得意忘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故事,而不是语言。
学语言,要从积累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都是优秀作品,能给予学生知识和性情陶冶。
就拿《珍珠鸟》为例,它不仅语言文字优美,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精心呵护与深深地喜爱。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能有所感悟,体会到雏鸟的活泼淘气及稚气可掬的情态呢?文中描写雏儿外形和鸣叫的文字形象、生动。
对于小雏儿的外形特点,我没有作过多分析、理解,而是设计了一个填空“这是一个______的小家伙”。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
我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然后用文中的句子尝试填空。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能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的小家伙”;“这是一个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的小家伙”……。
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自在。
但我认为只停留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就不能深入作品情致理趣的探寻,人文精神的熏陶会被架空。
于是,我又请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体会,划出描写鸟的句子,圈出动作描写的词。
然后指名范读,读出你对鸟的喜爱,最后再出示同一个填空“这真是一个______的小家伙”,要求学生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来形容。
“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家伙”、“这真是一个淘气的小家伙”“这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家伙”……,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都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朗读感悟表达出来了。
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完美结合。
只有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课程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任何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倾向都是违背小学语文基本特点的。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是语文阅读教学执着的追求。
参考文献:[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2]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3]张兰云《浅谈语文学科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