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相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特点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不

点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作用和影响更大 内在联系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1)梭伦改革规定了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

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四、对封建主义性质改革的总结

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1)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

(2)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洋务运动则发生在近代时期。它们的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并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都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

解析:选C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而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B、D两项均属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1043年,范仲淹应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这封奏折拉开了一次改革的序幕。请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 A.整顿吏治B.整顿军队

C.完善监察制度D.发展农业

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1043年”“范仲淹”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这次改革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3.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解析:选C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择C项。

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基础知识的掌握。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为富国

强兵,中心在财政与军事,故A项错误;题中设臵机构提出要求的做法是将财权更加明确和细化,并未完全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同上,并未体现“积极节流”,故C项错误;这两点措施都是针对财政运行机制的,故D项正确。

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积贫——富国之法B.积弱——强兵之法

C.“三冗”——取士之法D.保证时间——免役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结合变法的影响可知A、B、D对应正确,“三冗”造成积贫积弱局面,而取士之法的目的是保证变法顺利进行,以选拔人才。

6.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以上①②④项内容都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③鼓励开垦荒业,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7.“歌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稻子);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描综了南宋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解析:选D由材料中“宋神宗”“王安石”及其他信息可得出,这首诗描绘了北宋中叶王安石变法取得的一些成效,并描绘了作者的政治和社会理想。A项中“过分”“完全不同”说法绝对,错误;B项中“真实描写”是错误的,诗作带有作者的理想化成分;C 项中“南宋”与元丰年间时间不符;D项表述客观、准确,符合题意。

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