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胡㊀勤
㊀㊀一㊁以语文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㊁思维发展与提升㊁审美鉴赏与创造㊁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新课标不是按照单一标准抽象的逻辑方式来定义核心素养,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宏观思维来确定的.新课标采用了传统的融通法,贴近当下社会,避开了语文本质㊁属性之类的概念之争,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
二㊁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课程内容
新课标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从学习内容看,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㊁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过去虽然在必修中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很模糊,随意性很大.这次单列出来,对师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语文课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语言思维发展为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文体教学,整合了整本书阅读㊁跨媒介学习和文化探究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㊁在言语活动中展开语文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活动这个概念,课标专家组认为,语文活动是基于言
语活动的转化.言语活动是人的思维活
动㊁情感活动与言语交流的统一,言语活
动必然受其自身的文化背景㊁个体经验和
具体的㊁特定的活动情境的影响,所以它
必然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活动这个概
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
将引导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
高中历史2017课程标准2017版与2003版对比表
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2017版与2003版的对比
高二历史组
2019.6
重点:
1、总结2003年以来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及其经验
2、本次修订的本次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3、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1、增加历史学科素养的解读
2、区分学考和等级考的不同层次要求。
重点:
1、增加“历史学”的概念
2、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四)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不同
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更加简洁实用
(五)增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03版完全没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臟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中学历史教材解读.新课标解读
素养5.家国情怀 水平 水平1 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 水平2 人民的深情大爱;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 统。 水平3 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 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 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 水平4 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 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学历史新课标解读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修订答记者问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有关情况。 现任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 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 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 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水平 水平1 水平2
素养1.唯物史观
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水平3
水平4
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 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新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解读《课程知识结构的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知识结构的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解
经过广大专家多年的努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终于2018年揭开神秘的面纱。该标准(2017年版)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中国特色,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阐释,颇有精到之处,对此,方家们已有诸多的评价与高论,笔者不再做过多的阐述。然而,通过对课程标准的仔细分析与阅读,笔者发现,新课标给广大中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本文试从课程知识结构的角度,提一些肤浅想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化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然而,知识结构不清,谈何知识本位——素养本位更是无从说起;学科内涵不明,如何开展教学与评价——聚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新课标知识结构之调整
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彻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在结构的设计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纵观课程标准全文,在知识结构的选择与建构上,确实体现了立足基础、视角多样、类型丰富、层次分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与备课中多加关注。
(一)立足基础——时序意识的完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作者:徐蓝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
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教师必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到核心素養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二、将教、学、评、考各个环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评—考”一体化,即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通过基于史料
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拓展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情境,如“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通过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为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创造条件。
四、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所谓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五、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 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 六、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 七、丰富了实施建议
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
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一、必修课程 历史(Ⅰ)(Ⅱ)(Ⅲ) 二、选修课程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选择性必修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一般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 中心修养版议论稿)
(一)学科中心修养
学科中心修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归纳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切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行和重点能力。
历史学科中心修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拥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必备品行和重点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含唯物史观、时空看法、史料实证、
历史解说、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中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看法是认识和理
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看法;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独有的思想质量,是理
解和解说历史的重点能力与方法; 历史解说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表达历史的能力,是查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看法、感情、态度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记。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露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渐渐深入的,要透过历史的纷乱表象认识历史的实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特别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看法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看法
时空看法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察看、剖析的意识和思想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详细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间,才可能对史事有正确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岳麓版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岳麓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
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
变化
近几年,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历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7年首次发布,2020年进行了修订,引入了许多新
变化。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其作为课程重点之一。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版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增加历史学科的多样化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多样性。传统的历史课程大多集中于政治史和国际史方面的教学,而新版课程将增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性的历史学科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
新版课程加强了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传统的历史课程
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而新版课程更注重历史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历史调查、历史考古等,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四、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强调一种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新版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与历史教学目
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标准、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八部 分组成。
一、 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内涵与功能
三方面说明:该素养的概念界定、该素养对历学 习的重要性、该素养所要求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_住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 描述过去;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 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 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 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 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 观点。 历史解释: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 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 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 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 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家国情怀: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 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 情大爱;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传统。
(2)关注学习主体,叙写以人为本的 教学目标。
(3)关注评估反馈,叙写可教可测的 教学目标。
谢 谢 各 位
2—3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 的观点。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能力具有重要
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高中历史课程,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
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文将对该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一、课程目标
2017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其了解历史的渊源、过程和价值,并能够正
确对待历史。其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使其
具备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
实践技能,使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
2017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课程内容
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三个部分。中国古
代史主要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世界现代史主要包
括工业革命、民族独立运动、世界两次大战、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内容。此外,课程内容还包括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历史方法和历史素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发展和影响,培养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培养学
生对于地理和文化与历史的关系的认识。
三、课程方法
2017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图片教学、实践教学等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5、坚持科学论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研制、修订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极强的 工作。教育部组织了一支政治可靠,既有较高专业水准,又有丰富教育实践 经验的专家队伍,兢兢业业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中 重视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意见征求和调研 论证。坚持遇到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注重听取一线教育 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教育的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开展大规模测试论 证及多轮内部审查。对通过各种形式征求到的意见认真研究,以严谨科学的 态度确保修订质量。
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前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为指钋,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 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 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 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 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 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学生的世 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作者:***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年第0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3-0012-07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于2017年12月底颁布。2017年版高中课标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引领国家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指导各地各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国家课程标准属于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具有权威性。2019年9月,教育部根据需要,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通常情况下,课程标准修订的周期为10年左右。①2017年版高中课标为什么很快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新变化在教材中如何呈现及其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什么?笔者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探讨,并从教材编者的角度给老师们提供一些粗浅的教学建议。
(一)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需要在课标中进一步充实
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2017年版高中课标的修订工作从2013年开始,长达4年之久,其最后一次修改是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2017版高中课标前言第一自然段旗帜鲜明地写道:“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在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部分,又明确指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这一轮课标的修订就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导下进行的。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