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合集下载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一)教学与评价建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准确把握历史学科的性质及其功能,深刻领会历史课程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全面认识历史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完整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要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某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尤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机械地分离;二是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能够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例如,必修课程中“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学习专题的教学,对于“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的学习内容,如果在教学目标中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就显得过于简单、空泛,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指向也不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不强。

此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

因此,对这一教学内容的目标可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胡㊀勤㊀㊀一㊁以语文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㊁思维发展与提升㊁审美鉴赏与创造㊁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新课标不是按照单一标准抽象的逻辑方式来定义核心素养,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宏观思维来确定的.新课标采用了传统的融通法,贴近当下社会,避开了语文本质㊁属性之类的概念之争,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二㊁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课程内容新课标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 语文学习任务群 .从学习内容看,增加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㊁梳理与探究 四个学习任务.过去虽然在必修中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很模糊,随意性很大.这次单列出来,对师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语文课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语言思维发展为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文体教学,整合了整本书阅读㊁跨媒介学习和文化探究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三㊁在言语活动中展开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 语文活动 这个概念,课标专家组认为,语文活动是基于言语活动的转化.言语活动是人的思维活动㊁情感活动与言语交流的统一,言语活动必然受其自身的文化背景㊁个体经验和具体的㊁特定的活动情境的影响,所以它必然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活动 这个概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将引导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习活动展开.观察各学科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以往的语文学科是最忽视活动设计的,新课标实施后有望改变这一现状.摘自«语文建设»(京),2018.4.13~1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徐㊀蓝㊀㊀一㊁确立新的认知观㊁教学观和评价观教师必须确立新的认知观㊁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到核心素养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二㊁将教㊁学㊁评㊁考各个环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将 教 学 评考 一体化,即将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通过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㊀㊀㊀专题文摘95㊀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㊁学会自我拓展知识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㊁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情境,如 学习情境 生活情境 社会情境 学术情境 等.通过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为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创造条件.四㊁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所谓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㊁整理㊁辨析㊁运用史料解释历史.五㊁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教师要全面深刻地学习㊁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不同水平所描述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的细化评价目标指导教学与评价.摘自«人民教育»(京),2018.8.44~5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季㊀浏㊀㊀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新课标的核心精神和关键要求,是未来深㊀㊀㊀化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的主线,有助于落实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和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㊁体魄强健㊁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课程目标㊁教学内容㊁学业质量㊁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好了,就是落实了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就能体现出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特别重视每堂课中复杂情境的创设㊁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㊁运动负荷的保证㊁多种体能的练习等关键要求.因此,要改革传统的军事课㊁纪律课㊁说教课㊁单一技术课㊁安全课等体育课堂教学形态,摒弃每堂体育课采用碎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改造无运动负荷㊁无战术㊁无比赛的 三无体育课 .未来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贯彻和落实.唯有如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才会充满希望㊁充满生机㊁充满活力,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存在的三大难题 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㊁学生上了12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㊁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30多年持续下降,才有望得到解决.摘自«体育科学»(京),2018.2.3~2096㊀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第6期。

解读07 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解读07 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

2017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要求部分(下附学业质量水平等级原文),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习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要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质量标准解决的是这些核心素养我们培养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什么是学业质量(Learning quality)标准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

是指学生在不同的课程领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状态,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

也就是说,学业质量指向的是学生通过课程或学科的学习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这种变化涉及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

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学了多少;质——学生在学习中学得好不好。

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水平。

学业质量标准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的。

学业质量标准划分原则(1)将每个核心素养划分为4个水平,水平1为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在划分时,进行纵向与横向的通盘考虑。

◆从纵向看,每个核心素养自身的第1—第4层次,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

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的表现。

◆从横向看,五个核心素养的每一个层次,处于同样的水平上;在五个核心素养的同一水平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

水平2是合格等级。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选修课程模块1 史学入门【内容要求】本课程是对历史学基本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由 7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

探寻历史的真相,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是历史学的科学价值所在。

进行历史探究,不仅要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而且要具有关注人类历史命运的人文情怀,对历史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真诚的敬畏之心,还要具备必要的史学方面的常识。

1.1 历史与历史学理解“历史”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与被记述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建构和阐释;认识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历史学所具有的科学功能、社会功能及育人功能。

1.2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知道历史观对于史学研究和史学发展的重要性;知道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及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1.3 史学的优秀传统知道中外史学发展的大致经过,了解史籍编纂的主要体例及其编纂特点;知道历史上著名史学家的治史情怀和治学态度,以及对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推崇;知道近代以来新史学的出现及其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4 读史常识举要知道有关历法的知识,了解主要的历史纪年方法;知道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与名的称谓方式,了解中国古代在称谓方面的一些用法;了解历史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以及古今地名的变化情况,能够尝试制作有关的历史地图和历史年表。

1.5 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知道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对史料的来源、性质及其价值进行鉴别和考证的重要性;了解鉴别史料的主要方法,认识研究历史要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了解探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探讨。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衔接学案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衔接学案

初高衔接——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一:概念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唯物史观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新版课程标准在此实际上从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认识层面,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就认识层面,应了解唯物史观哪些理论与方法呢?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既重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还论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还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这样的思想认识,是以往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未曾达到的,使人们认识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历史学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注意了解以下观点和方法: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近几年,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历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7年首次发布,2020年进行了修订,引入了许多新变化。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其作为课程重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版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增加历史学科的多样化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多样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大多集中于政治史和国际史方面的教学,而新版课程将增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样性的历史学科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新版课程加强了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而新版课程更注重历史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历史调查、历史考古等,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四、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强调一种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新版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偏重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的教育,而新版课程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01
介绍如何收集、整理和辨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
史料的处理能力。
史料解读与诠释
02
通过具体史料的解读和诠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史料的内涵和
价值,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
史料实证与运用
03
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史料的实证方法和运用技巧,帮助学生提
高史料的运用能力,为进一步的历史研究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08.20
contents
目录
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2. 必修课程模块 3. 选修课程模块 4. 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5. 结论
0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和理论保证,它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中。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物质 性、客观性和规律性,注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强调用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 史。通过学习唯物史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史料研读和史学入门等选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将能够 更好地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更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要点一
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促进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 史上的文化瑰宝、经典文献和艺术作 品,深入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文化自信 。
在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也是从传统的教学方式 到现代的教学方式,例如。
从传统的讲解、板书到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 学等,体现了课程的渐进性和创新性。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一)必修课程
【内容要求】
本课程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本课程共有24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

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

不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历史都完整地经历了这五个阶段,但是这个发展总趋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意义。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

第32卷第2期2018年4月㊀北㊀京㊀教㊀育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EDUCATIONVol.32No.2㊀Apr.2018收稿日期:2018-03-15作者简介:李㊀军(1972 )女ꎬ山东邹平人ꎬ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ꎬ历史学博士ꎬ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㊁教师教育研究ꎮE-mail:lilemei@yeah.net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李㊀军(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ꎬ北京100120)摘㊀要:自教育部2018年1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变化引起了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在文本结构㊁课程结构㊁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发生了重大修订ꎬ同时新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㊁学业质量标准㊁教学示例㊁评价案例和命题建议等内容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些修订变化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新观念ꎬ有益于高中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ꎻ高中历史学科ꎻ核心素养ꎻ学业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28X(2018)02-0013-08DOI:10.16398/j.cnki.jbjieissn1008-228x.2018.02.003㊀㊀2018年1月ꎬ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 2017年版课程标准 )ꎮ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实验版课程标准 )相比ꎬ新修订的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深刻总结2003年以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经验与问题和充分借鉴国际优秀成果的基础上ꎬ主要在文本结构㊁课程结构㊁课程内容以及实施要求方面发生了重大修订变化ꎮ从这些改进和完善后的修订变化中可以看到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努力凸显高中历史课程的政治性㊁思想性和时代性ꎬ凝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ꎬ更新历史教学内容ꎬ研制学业质量标准ꎬ增强历史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ꎬ着重强调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ꎬ帮助高中生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这些修订变化有益于高中历史课程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ꎮ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ꎬ这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定位ꎮ 为谁培养人㊁培养什么人㊁如何培养人 是新时代背景下承担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ꎬ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任务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再次修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ꎮ(一)把准政治方向ꎬ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ꎬ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放在首位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ꎬ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ꎬ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一门关键性基础课程ꎮ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ꎬ使学生在了解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中ꎬ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ꎬ引领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ꎬ形成现代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历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感ꎬ高中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ꎮ[1]2北㊀京㊀教㊀育㊀学㊀院㊀学㊀报2018年㊀(二)改革课程结构ꎬ保证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教育改革的定位与 两个一百年 的教育定位密切相连ꎬ实现本世纪中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目标需要教育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ꎬ形成满足学生发展㊁民族复兴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课程方案ꎮ高中历史课程 必修课程㊁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的课程结构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有选择的课程ꎬ既与初中㊁大学相关专业相衔接ꎬ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ꎬ符合高中课程改革基础性㊁多样性㊁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功能定位ꎮ(三)立足现实问题ꎬ发动破解阻碍历史教育改革创新的引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现状存在表面和深层问题ꎮ从表面来看ꎬ实验版课程标准存在目标表述笼统ꎬ政治㊁经济㊁文化三个必修模块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之间鸿沟大ꎬ时序性弱ꎬ内容较深ꎬ必修与选修内容有重复等问题ꎮ从深层次来看ꎬ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学科 通过知识获得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任务ꎮ因此ꎬ需要重新思考和寻找深度推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ꎮ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变化相较实验版课程标准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文本结构㊁课程结构㊁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方面主要有两类新修订变化ꎮ第一类指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ꎬ第二类指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ꎮ所有变化都指向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一)文本结构的调整实验版课程标准主要分为前言㊁课程目标㊁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ꎻ2017年版课程标准则由前言㊁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㊁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㊁课程结构㊁课程内容㊁学业质量㊁实施建议和附录八部分组成ꎮ从文本结构上来看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比实验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㊁课程结构㊁学业质量和附录四部分ꎻ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㊁课程目标㊁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根据前言中的修订原则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进行了新的修订ꎮ(二)标准内容的新增变化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㊁内涵与功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中的正式提出㊁内涵界定及其教育功能的定位是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个重大新增变化ꎮ(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ꎮ作为历史学科本质观和教育价值观的反映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ꎬ学生要在历史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其中ꎬ正确的价值观念主要指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ꎮ必备品格主要指在政治思想上对伟大祖国㊁中华民族㊁中华优秀文化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ꎬ做人做事的人文道德素养以及求真㊁求实的史学品格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ꎬ克服了知识与能力㊁过程与方法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功能的割裂缺陷ꎬ是对历史课程目标实质的明确整合与凝炼ꎬ是对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概括性和专业化表述ꎬ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从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和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ꎮ(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㊁时空观念㊁史料实证㊁历史解释㊁家国情怀五项关键要素ꎮ这五项要素形成一个整体ꎬ既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ꎬ也有以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引领学生形成学习历史课程后所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其中ꎬ历史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ꎬ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ꎻ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㊁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ꎬ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ꎬ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ꎬ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ꎻ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ꎬ以历史理解为基础ꎬ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㊁能力与方法ꎬ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41㊀第2期㊀㊀李㊀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ꎬ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ꎮ[1]4(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ꎮ从功能来看ꎬ普通高中历史教育要通过诸素养的培育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ꎮ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再三提到的 正确的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生修完历史课程后所应实现的价值观念㊁品格和能力成就的具体表述ꎬ唯物史观㊁时空观念㊁史料实证㊁历史解释㊁家国情怀五项关键要素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ꎮ因此ꎬ在当前及以后的历史课程教学中ꎬ课程结构的设计㊁课程内容的选择㊁课程的实施等ꎬ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ꎮ2.课程结构的调整及特点实验版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对课程结构有相关说明(课程设计思路)[2]ꎬ但是2017年版课程标准把实验版中的 课程设计思路 调整为文本主体结构中的 课程结构 ꎮ因此ꎬ 课程结构 成为新课标的第二个重大增加变化ꎮ(1)课程结构的调整变化ꎮ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和选修课构成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则规定由必修㊁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共同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ꎮ2017年版必修课程从实验版必修的历史(I)㊁历史(II)㊁历史(III)三个政治㊁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25个学习专题ꎬ修订为中国古代史㊁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部分通史体例的 中外历史纲要 ꎮ 中外历史纲要 以通史的叙事框架ꎬ用24个专题内容来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ꎬ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㊁从分散到整体㊁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ꎬ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ꎮ2017年版选修课程从实验版选修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调整为两类选修课程ꎮ其中ꎬ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和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为选择性必修模块课程ꎬ这三个模块由依照时序发展进行表述的19个学习专题构成ꎬ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以 中外历史纲要 为基础ꎬ从政治㊁经济与社会生活㊁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ꎻ 史学入门 和 史料研读 为选修课程模块ꎬ包括14个专题ꎬ主要作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参考依据ꎬ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史学的基本理论㊁知识与技能ꎬ并通过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来进一步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ꎮ(2)课程结构的变化特点ꎮ2017年版课程标准必修㊁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结构设计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ꎮ其一ꎬ三类课程的课程类型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ꎬ有益于学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中体现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ꎮ其二ꎬ三类课程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ꎬ注意到了在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相衔接和区别的基础上凸显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学习梯度ꎮ同时ꎬ三类课程类型之间也具有关联性㊁递进性和提高性ꎮ其中ꎬ历史必修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是共同基础ꎬ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ꎮ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与深化ꎬ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升学需求选择学习ꎮ强化学生史学专业基础的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ꎬ由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ꎮ其三ꎬ课程学分在新版课程标准中进行了重构ꎬ必修课程由原来的6学分减少为4学分ꎬ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共同基础课ꎮ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ꎬ共6学分ꎮ选修课程由学校自主决定ꎬ学分未在课程标准中加以表述ꎬ学生可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ꎮ历史课程结构和课程学分的变化保证了基础性ꎬ也兼顾了选择性ꎮ3.学业质量标准的划分与评价规定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的重要内容ꎬ历史学科也不例外ꎮ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高中生在完成历史学科学习以后ꎬ所获得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规范性成就标准和表现性标准ꎬ是整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的分水平呈现的可测评性学习结果ꎮ这种在量和质上所发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51北㊀京㊀教㊀育㊀学㊀院㊀学㊀报2018年㊀变化ꎬ是历史教育质量比较的关键指标ꎬ也是历史教材编写和历史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ꎮ(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是历史学业质量水平层级划分的依据ꎮ唯物史观㊁时空观念㊁史料实证㊁历史解释㊁家国情怀作为五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ꎬ每项要素都按照新课程标准分为四个层次ꎬ分别在纵向上来界定高中生在修习历史课程后ꎬ在这五个要素方面所发生的量与质的发展程度和行为变化ꎮ以 历史解释 为例(表1)ꎬ辨别和初步分析 提出自己的解释 说明原因并进行评析 提出新的解释是学生在 历史解释 素养成就表现上的四个水平描述ꎬ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都涵盖前一级的表现ꎬ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前一阶段才能到达后一阶段的水平ꎮ 历史解释 的四个水平划分不但具有连续性ꎬ同时也具有递进性特点ꎮ这种水平划分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在 历史解释 的素养方面如何进行学习ꎬ也可检测和评价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 历史解释 方面所达成的水平ꎮ表1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 历史解释 为例水㊀平素养4㊀历史解释水平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ꎻ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已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ꎻ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水平2能够选择㊁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ꎬ对个别或系列史实提出自己的解释ꎻ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ꎻ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水平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ꎻ尝试从来源㊁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ꎬ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ꎬ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ꎬ尝试验证以往的假说或提出新的解释表2㊀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表现:以 水平1 为例水㊀平质㊀㊀量㊀㊀描㊀㊀述水平11-1能够知道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ꎬ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ꎬ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ꎬ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ꎻ能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1-2能够了解所学内容的历史分期方式ꎬ理解历史时期是按时序划分的ꎻ能够知道认识史事要考虑到历史地理的状况ꎻ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ꎬ知道古今地名的区别1-3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㊁图像史料㊁实物史料㊁口述史料㊁实地史料等多种类型ꎻ能够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ꎬ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有关的材料ꎻ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1-4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ꎬ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ꎻ能够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㊁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㊁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1-5能够发现历史上认同家乡㊁民族㊁国家的事例ꎬ知道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依据㊀㊀(2)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整体划分ꎮ尽管五项关键核心要素都做了四个水平的评价标准划分ꎬ但是单项核心素养的检测并不足以对学生历史学业质量水平进行整体评价ꎬ因此需要对五项核心要素的实现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描述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结果具体表现ꎬ这样就形成了历史学业质量水平的四级划分ꎮ以水平1的质量描述为例(表2)[1]41-42ꎬ这一级别水平上的学业质量描述包含五个方面ꎬ分别按唯物史观㊁时空观念㊁史料实证㊁历史解释㊁家国情怀的顺序ꎬ来描述这五项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第一级水平ꎬ例如 1-3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㊁图像史料㊁实物史料㊁口述史料㊁实地史料等多种类型ꎻ能够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ꎬ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有关的材料ꎻ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ꎬ即史料实证(素养3)的水平1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ꎻ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ꎬ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ꎻ能够从所获得的61㊀第2期㊀㊀李㊀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的进一步描述ꎮ这样ꎬ从横向上来看ꎬ处于同样水平上的五项核心素养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应水平等级ꎬ每个历史学业质量水平等级都包括五项核心素养的要求ꎬ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也涵盖前一级的表现ꎮ(3)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评价ꎮ2017年版课程标准规定了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ꎬ 高中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ꎮ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ꎮ学业质量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依据ꎮ [1]44也就是说ꎬ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2是全体学生经过必修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的学习并通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后ꎬ才能认定学分并予以毕业ꎮ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3-4是学生根据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ꎬ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和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 史学入门 及 史料研读 两个模块内容ꎬ其学业质量检测结果作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或参考的依据ꎮ4.新增教学示例㊁评价案例和命题建议(1)教学示例与评价案例ꎮ2017年版课程标准第四个新增内容就是教学示例㊁评价案例和命题建议ꎬ大约占用了30页对一线高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示范(表3)ꎮ从表3可以看到ꎬ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分别设计了9个和12个教学提示和教学活动示例ꎮ 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 中提供了2个典型试题及说明ꎮ附录2中提供了1个具体的教学与评价示例ꎮ从特点和意义来看ꎬ一方面ꎬ所增加的这24个案例和示例既有教学案例也有评价示例ꎬ分属于课程标准不同的组成部分ꎬ也选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ꎬ力争做到示例全覆盖ꎮ另一方面ꎬ这些案例或示例中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教学活动目标和内容密切相连ꎬ避免了空泛地将核心素养列为教学与评价目标ꎬ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和评价示范ꎮ(2)新增命题建议ꎮ除学业水平考试性质外ꎬ在实施建议中也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和框架ꎮ此部分内容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ꎬ要以考查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ꎬ要以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㊁复杂的㊁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为重心ꎮ同时对研制命题框架的内容和目标作了说明ꎮ(三)标准内容的修订变化除上述四大新增内容外ꎬ相较实验版课程标准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 前言㊁课程目标㊁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四部分的文本内容做了相当大的修订ꎮ1. 前言 的统一性2017年版课程标准前言与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前言一样ꎬ文字和内容完全一致ꎬ主要对课程标准修订的缘由㊁指导思想㊁基本原则㊁主要内容变化做了总体说明ꎬ着重强调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思想性㊁整体性㊁创新性和可操作性ꎮ2.课程性质㊁理念与目标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㊁理念和目标的修订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ꎮ首先ꎬ在课程性质和理念方面ꎬ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ꎬ历史教育要成为 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ꎮ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ꎻ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要不断增强 五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㊁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2ꎻ要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ꎬ社会主义革命㊁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ꎬ 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ꎮ第二ꎬ在课程目标方面ꎬ2017年版课程标准强调要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ꎬ要求学生在修习历史课程中形成基于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ꎮ3.课程内容变化的整体性㊁阶段性和时代性(1)强化对相关史实的整体认识ꎮ 中外历史纲要 作为必修课程ꎬ以大时序小专题的呈现方式ꎬ精选了24个专题以引导高中生进一步通过对相关史事的整体认识ꎬ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规律的认识ꎮ以世界史的内容为例ꎬ包括古代文明的产生ꎬ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ꎬ全球联系的建立ꎬ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ꎬ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ꎬ世界71。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方案修订,还进一步完善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必 修、选修I、选修n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减少了必修学分,合理确定了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同时对相关配套政策提出了明确建议。
2、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对于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 凝练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 课程内容,制定内容标准,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5、吸收新成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坚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课程内容中充分呈现。把培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课程之中,努力呈现 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新成就。同时,吸收了课程标准研究领域的新 思想,以及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二)基本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 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 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 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形成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 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 追求。
4、坚持问题导向
现行课程面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新要求,有不少需要破 解的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原则,钋对各 学段课程之间统整不足、各项改革之间协同性不强、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不 配套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整了课程结构和内容,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 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与评价考试、高校招生、教师配备、资源条件和经费保障等相关改革的配 套。在标准中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标准等, 对教学实施、评价考试提出具体建议。强化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 横向协调配合。增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管

三、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三、课程结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一)设计依据设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主要依据是: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并考虑到与初中、大学相关专业的衔接,依据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学分结构、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等,既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共同基础,又要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类型及其布局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3.历史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注意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

4.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历史教育的优秀成果。

在充分吸取近年来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意解决新问题,使课程结构的设计更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顺应国际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结构1.课程的类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

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和衔接。

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

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各专题下的具体内容依照时序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深入认识历史。

学#科网。

普通重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重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重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作者:————————————————————————————————日期: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作者:***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年第07期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时代精神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3-0012-07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于2017年12月底颁布。

2017年版高中课标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引领国家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指导各地各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

国家课程标准属于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具有权威性。

2019年9月,教育部根据需要,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通常情况下,课程标准修订的周期为10年左右。

①2017年版高中课标为什么很快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新变化在教材中如何呈现及其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是什么?笔者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探讨,并从教材编者的角度给老师们提供一些粗浅的教学建议。

(一)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需要在课标中进一步充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

2017年版高中课标的修订工作从2013年开始,长达4年之久,其最后一次修改是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

2017版高中课标前言第一自然段旗帜鲜明地写道:“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在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部分,又明确指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坚持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这一轮课标的修订就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导下进行的。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引言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 document
将为您全方位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帮助您了解其主要变化和
特点。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2.1 课程结构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新的模块,如:历史地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2.2 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
对历史事实的深入挖掘和对历史规律的探究。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
加强了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教学,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2.3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鼓励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3.1 时代性
新课程标准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2 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尊重历史事实,注重对历
史规律的探究。

3.3 人本性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教师和学生,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蔡权【摘要】为了建立核心素养和历史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系统阐述了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课程内容,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实施建议.【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历史课程标准;特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者】蔡权【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51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最具标志性的变革是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新课标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成为表达课程目标的新模式,整合课程内容的新依据,划分学业质量水平的新标准,成为主导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引擎。

一、凝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育目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经过历史学习得以拓宽历史认识视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涵养人文素养。

所以,只有抓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基于此,历史新课标在充分挖掘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素养的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并对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显然,历史课程标准意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正确价值取向、优秀品格与基本能力,是经过历史学习所形成的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