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感染。

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3、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

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此间隙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

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此间隙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

6、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动脉和静脉、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组成“腮腺床”。

7、神经点(nerve point):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8、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为头部出血时的临时压迫止血点。

9、Sibson筋膜: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称为胸膜上膜(suprapleural membrane),又称Sibson筋膜,起悬吊作用。行肺萎陷手术时,需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

10、椎动脉三角(triangle of vertebral artery):由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围成的三角。该三角的尖为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锥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肋颈;前方有颈动脉鞘和膈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及胸导管(左侧)等。三角的主要结构有锥动脉、锥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

11、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两端连于皮肤和胸肌筋膜之间的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 韧带。

12、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层筋膜又称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至胸大肌、胸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亦穿出该筋膜入腋窝,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

13、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下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长4~5 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14、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返折形成腹股沟韧带。

15、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下4~5cm 以下三层扁肌的腱膜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线以下部分,腹直肌的后面,由浅入深仅有增厚的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

16、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称Hesselbach三角):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侧界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下界为腹股沟韧带侧半。

17、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表面的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构成。盆膈有承托盆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

18、会阴(perineum):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此即广义会阴。其境界与骨盆的下口大致相当,略呈菱形,前角为耻骨联合,后角为尾骨尖,两侧角为坐骨结节。菱形前半部两侧以坐骨结节和耻骨下支为界,后半部两侧以骶结节韧带为界。左右坐骨结节之间做一条连线,可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为尿生殖区,为尿道及外生殖器所在处;后方为肛区,肛门开口于此。狭义会阴在男性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在女性是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又称产科会阴。

19、坐骨肛门窝(ischioanal fossa)又称坐骨直肠窝(ischiorectal fossa):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三角区的皮肤及浅筋膜。侧壁的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以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的上部为闭孔肌、闭孔筋膜及会阴深筋膜,下部为坐骨结节侧部。前壁为会阴前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坐骨直肠窝向前延伸到肛提肌与尿生殖膈之间,形成前隐窝。向后延伸至臀大肌、骶结节韧带和尾骨肌之间,形成后隐窝。坐骨肛门窝,除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称坐骨直肠窝脂体。

20、肛直肠环(anorectal ring):为肛门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性环。此环在肠管的两侧和后方发达,而在肠管前方纤维较少。若外科手术不慎切断此环,可引起大便失禁。

2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由斜方肌的外下缘(上界)、肩胛骨脊柱缘(外侧界)和背阔肌上缘(下界)围成,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六肋间隙,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为方便听诊,可将肩胛骨牵向前外,以扩大三角的围。

22.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ment):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突向外侧,形成齿状韧带,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

23.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处,由外上斜向下。由前、后、上、下四壁构成。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管的前、上、下壁为骨质,后壁为韧带,故称骨纤维管。骨纤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