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化学一模易错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某气体中可能含有 CO、 CO 2 和 H2 中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组成,某实验小组按如下装 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现象: A 、 D 装置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B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 C 装置中有明显
现象,该现象是


②依据上述实验现象,该气体的组成是


装置 A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0.3%
B 2:1 D
、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52. 通过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K
湿润的
石蕊试纸 B
C
D
M
干燥的
甲A
① 开始实验前装置如图所示, M 处应盛放 _( 8)。打开活塞 K,观察到的现象是 _( 9),发生反应的
B . 集气瓶中
灌 3/4 的水
C. 导管伸入到集
气瓶体积的 1/4 处
D. 导管伸入到集
气瓶体积的 3/4 处
46. 1 克氯气含有 n 个氯原子,则 1mol Cl 2 的分子个数可表示为
A . 71n
B. (1/71)n
C. 35.5n
D. (1/35.5).n
49.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计算:需氯化铵的质量 (13) g,水 (14) mL ;
②称量: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铵,用
(15) (选填“ 50mL ”、 “100 mL”或 “200mL”的)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⑧溶解:将上述称量好的氯化铵和水放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
(16) 。
④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铵中含有水分或其它杂质,则所配制的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0.16
0.12
0.08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出的结论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
>乙>丙
B . 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丙
C .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50.在实验室配制 100 g 10%的氯化铵溶液并探究酸碱性强弱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请回答有 关问题:
C + CuO A
澄清的 石灰水
② 实验前后分别称量了装置 A 和装置 B 的质量如表中所示。若数据Ⅰ准确,请回答: a 反应后 A 中固体的成分是 _( 14)。 b 数据Ⅱ存在的问 题是 _( 15) ,可能的原因是 _( 16) 。
反应前质量( g) 反应后质量( g)
Ⅰ 装置 A
125.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 g/100g 水)
①从表中可知:随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
( 11) 。
② 60℃时,向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加入 30 g 氯化铵,充分搅拌,可得到氯化铵的 (12) (填
物质
20 g ,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 >乙>甲 >丁
D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 >乙溶液 >甲溶液 >丁溶液
则析出固体 b 克,则 b 克 (15) 3a 克(填“ <、≤、 >、≥或 =”)。
Ⅲ . 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16) (填字母序号) 。
a. B 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A 、B 、 C 烧杯中的溶液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改变
c.由 60①降温至 50①时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d.降温至 6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e. 降温至 30℃,烧杯中一定有 NH 4Cl 晶体析出
第二步:在相同
(19) 下;分别测 5%、 10% 、 20%的氯化铵溶液的 pH ;
第三步:
(20)

第四步:根据测得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氯化铵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浓度、温度关系。
45.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
量之比为 1: 2,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NO 2
B.NO
C. N 2O
4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N 2 和 CO2。若测得 N2 和 CO2 的物质的 D.N 2O4
A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 B . t℃时在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 C.高温条件下碳还原 氧化铜 D .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
2014 初三化学一模易错题整理
4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t℃时 K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则 t℃时 KNO 3 的溶解度为 25 克 /100 克水
B .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
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减小
C.点燃 H2 和 O2 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 H2 与 CO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
【提出猜想】甲: CO 2 H 2 O;
乙: CO H 2O;
丙: NH 3 CO 2 H 2O; ①某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丁: CO 2 (11)
CO H 2O。 . 。
【查阅资料】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定温度
CO 能还原氧化铁; .铁粉呈黑色。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A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增加
B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 .溶液的质量增加
45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D .溶质的质量
48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
经常利用足量 NaOH 溶液来“捕捉” 、 CO 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A .1: 2 B. 1:3 C. 1: 4 D. 1: 5
42.将 100 克 20%的硝酸钾溶液倒掉一半,然后加入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克水搅拌均匀后再倒掉一半,剩余溶
A .30% B. 20% C. 10% D. 5%
43.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46、t℃时,向一支盛有 0.15 g 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 50 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
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 50.15 g
C. c℃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 0.3 g 41. 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均一、稳定的,所石蕊以试水纸 一种溶液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3) 。
③ A 烧杯是 70①时,溶剂为 100g 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
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
降温至 60℃
降温至 20℃
A
B
C
Ⅰ . C 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14) g。
Ⅱ . 70℃时,将 A 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 10 g 溶剂后,析出 a g 固体,再继续恒温蒸发 30g 溶剂,
化学方程式是 _( 10) 。
② 为了使实验结论科学、 可靠,B 装置的作用是 _( 11),该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12) 。
③ 实验结束后,关闭活塞 K,固液未分离,可能的原因是( 13)。
53. 如图将 0.1mol 氧化铜与一定量的碳混合加热,充分反应(试管中的空气已被除去)

① 计算该实验最多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 A 、 B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12)

③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 CuSO 4 变蓝, 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色,由此推断
(13)
同学猜想成立。
C 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
④ D 装置的作用是
(1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得出结论】⑤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反思与评价】⑥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2.为了检验久置的生石灰固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步骤一: 为了检验试剂瓶中氧化钙是否存在, 依据氧化钙在水中是
( 6) ( 选填“放热”、
“吸热”或“无热量变化” )的反应,采用温度计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测定温度
( 7)
次。初步结论:该样品中氧化钙存在。
②对步骤一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操作,该操作的名称是
(17) 。(选填 “偏大 ”、 “不变 ”或 “偏小 ”) ⑤测溶液的酸碱性: 用 pH 试纸测得氯化铵溶液的 pH 为 5,则其为 (18) 性。 为进一步探究
其酸碱性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温度是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研究。请完成第二、第三
步实验步骤。 (不必写实验中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 10%、 20%的氯化铵溶液;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43. 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 高温灼烧法除去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C.用水除净氧气中 CO 2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的 H2 D.通过灼热的炭除去 CO 中少量的 CO2
45. 某氮的氧化物和 C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
(17) 。
39、启普发生器是一种气体发生的经典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所示正在产生气体
B .该装置的优点之一是不用检查气密性
C .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 液体反应。
且生成的气体不与装置中的
D .实验室可用粉末状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制取
Cl 2
45、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 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A .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 .温度太低
C .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D .试管口倾斜了
44.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 100 g 水)见下表:
物质
0℃
30℃
60℃
90℃

13.3
45.8
110
202

35.5
36.0
37.1
38.1

①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9)

②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10)
,与水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11)

③“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aOH+ CO 2→ Na 2CO 3+M ,则 M 的化学式为
(12) ;
整个“捕捉”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13)

51、已知草酸 (H 2C 2O 4)加热时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酸分解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C.CaO( CaCO3)高温煅烧
D .CO 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9.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产生与启普发生器相似的效果
A . ①① B .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3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 见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
12 g
⒀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⒁。
③问题与反思: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对上述实验设计提出质疑,认为没有达成实验目的。下面请你
一起对上述实验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7.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 MnO 2 (NaCl) 溶解、过滤、烘干
B . NaCl ( KNO 3)溶解、过滤、蒸发
124.2
Ⅱ 装置 B
152
15 2.3
36.数字在化学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下列数字“
2”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
① 2H
② 2O2 ③ SO2 ④H 2O ⑤2Fe
A .③④
B.①⑤
C.②④⑤
D .②③④
42.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集气瓶中
灌 1/4 的水
35 g
2g
6g
反应后质量
0g
X
2g
42 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剩余乙物质的质量 X=11 g
C .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D .在该反应中,甲、乙、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3
1.崇明 43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Cl 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
( 8) 。
③步骤二:测得溶液 pH> 7,能否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简述理由:
( 9) 。
④步骤三:蒸发皿中加入试剂 A 是 ( 10) ,蒸发皿中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
物质是 (1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变质成该物质的过程
( 12) 。
38 将 1 mol CO 和 2 mol O 2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该容器内的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