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下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各位考生顺利!
第Ⅰ卷(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长堤.提.防啼.笑皆非贬谪.嫡.系醍.醐灌顶
B.茸.毛绒.布融.会贯通峥嵘.容.貌戎.马倥偬
C.豇.豆缸.盆天罡.地煞山冈.门岗.力能扛.鼎
D.崛.起挖掘.精神矍.铄倔.强角.逐茕茕孑.立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妨碍磋商名列前矛一言以弊之
B. 厮杀度假桀骜不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 脉博编纂惹事生非可望不可即
D. 寂寥拖沓戳力同心有志者事竟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的这种丑恶行径为人所。
(2)时隔数年,又是在他乡异地,偶然与当年单位里的同事,我们都感慨不已。
(3)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把杜十娘得焕然一新。
A. 不齿相遇装扮
B. 不耻邂逅装扮
C. 不耻相遇妆扮
D. 不齿邂逅妆扮
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老头儿想:这也许是一场梦。
我不能阻止它不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B.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
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C. 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买去换东西吃。
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所以你
是个打鱼的。
D.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西施亡吴之谜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一个霸才。
他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
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
《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越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
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仲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太宰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
就答应了越国,接受美女的的是太宰。
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
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
”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
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
《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
《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
《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
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
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仲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蠢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
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
至于馆娃宫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
”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
到了后汉的赵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有艳名,而袁康又是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
总之,在《国语》《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不有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逢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可不知。
5. 从文中内容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吴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A. 吴王夫差是霸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昏君,他刚愎自用,对伍子胥的进谏不加理睬。
B. 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美女西施、郑旦,放松了警惕,“淫于乐”,加上“逆天时”,而导
致亡国。
C. 吴王夫差轻视当时战败的越国,他没有把越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威胁,并且轻信了太宰的花
言巧语。
D. 吴王夫差对身边太宰这样贪图美女、不值得信赖的人丧失警惕,并让他做了高官。
6. 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否定“西施亡吴”之说时所使用证据的一项是()
A. 《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
以史公的好奇,
不可能不写到西施。
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B. 《墨子》里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作者认为是与《吴越春秋》相照应的,而原意究竟
是否因为吴人亡国之恨而浮之于江,不得而知。
C. 《孟子·离娄》记载“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墨子·亲士》曾这样记载“西
施之沉,其美也”,由人们的态度可知西施的作为。
D.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情节生动,作者认为完全是小说家的手法,《越绝书》文字
简单,更是后人的附会铺张,都不足为据。
7. 对文章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吴王夫差并不是一个胸无大志而沉湎于酒色的君王,这也说明“西施亡吴”的说
法是难以成立的。
B. 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公认
的事实,但认为西施不该列入其中。
C. 作者不同意美女亡国之说,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
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D. 作者认为“女祸论”是一种习见,只看到现象而没有注意到本质,它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
级推脱亡国罪责的托辞而已。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12分,每小题3分)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年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注]则不然。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
8. 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
B. 买臣见.弃于其妻见:看见,发现
C. 矜名誉为可薄.薄:轻视,认为可耻
D.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B.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D. 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危在旦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四组句子,分别能表现魏国公的远大志向和丰功伟绩的一组是()
A.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
B.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出入将相,勤劳王家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C. 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D. 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11. 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B. 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C. 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
D. 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遇的环境只字未提,目的只是为了更集中地写魏国公。
第Ⅱ卷(117分)
四、译文、断句、诗歌鉴赏、默写(20分)
12. 译文、断句(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3分)
译文:
②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
译文:
(2)用/ 线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6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乐游春苑:又称乐游原。
长安东南名胜。
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13. 同是咏柳,又不尽相同,按要求比较两首诗(每小题2分)
①从时令上看:李诗
唐诗
②从内容上看:李诗
唐诗
③从主旨上看:李诗
唐诗
14. 补写句子空缺部分(任选一组)。
(5分)
第一组:
①,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这次第,?
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第二组:
①梧桐更兼细雨,。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④沧海月明珠有泪,。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新闻类的文章,完成15—17题。
(8分)
一个未婚女人和她的六个儿女
“妈妈是一根青藤,/柔韧而坚挺;/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是爬在上面的6枚小小的苦瓜;/妈妈紧紧地拉着我们,/我们紧紧地偎依着她,/我们一起沐浴着风吹和雨打……/尽管我们没有相同的血缘,/可我们的血脉和心灵早已相通。
/因为,她心中承载着的,/是酸楚的泪和无私的母爱;/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她艰辛的汗水……”
这首名为《青藤妈妈》的小诗字字含情、句句泣血,以清秀的笔体整洁地记录在大女儿唐孟兵日记的扉页上。
“青藤妈妈”名叫唐兵。
27年前——1976年5月19日,唐兵在下班途中被一辆货车撞成重伤并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她曾迷茫和绝望。
一则新闻报道让20岁的她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报道说,有一位古稀老人一连收养了几位孤儿,并供他们考上了大学……
1983年6月15日,唐兵邂逅了生命里第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一个刚刚出生两天,就遭受遗弃的女婴——大女儿唐孟兵。
一个残疾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弃婴,艰辛的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对唐兵收养女弃婴的做法,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随后的20年里,唐兵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匪夷所思”——
1985年冬,拣回了第二个女弃婴,取名唐孟欣;
1987年夏,收养了一对6个月大、父母双亡的孪生姐弟——唐孟博、唐孟伟;
1996年6月,又接纳了一个6岁的流浪男孩儿——唐孟辉;
2000年8月,收养了一名13岁的孤儿,小女儿——唐云天……
尽管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血管里流淌着不一样的血,可同样凄惨的身世、同样辛酸的泪水,让6个“苦瓜”一样的孤儿走到了一起,他们紧紧地偎依在妈妈唐兵这根柔韧坚挺的青藤上……
从1990年开始,唐兵的单位效益一直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
为了贴补家用,唐兵忍痛把母亲留下的那处房产变卖了。
1998年,唐兵正式下岗。
此时的唐兵不得不靠收废品、捡破烂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除了唐兵外,没人敢奢望孩子们会有个好的学习成绩。
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大儿子唐孟伟,因病晕倒在考场,仅以1分之差没能考上牡丹江市的重点中学——第一中学,最让她遗憾。
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和萨克斯管的小女儿唐云天,2001年在牡丹江市春节晚会的演出现场,吹奏一首韵味绵长的萨克斯曲《回家》,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听众。
让唐兵感到骄傲的还有大女儿唐孟兵。
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何况6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住房”和“吃饭”,成了压在唐兵心头的两座大山……
“不能再苦孩子们了!”酸楚日子里的一幕幕,让唐兵彻夜难眠。
泪水中,一个心碎的决定产生了——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唐兵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晚饭后,她突然叫住了所有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本带着体温的小本子。
“这是你们的身世,我全都记在上面了。
孟兵、孟欣、孟辉,你们是被父母遗弃的,他们一定是迫不得已,你们不要忌恨他们;孟博、孟伟的父母是矿工,在一次事故中双双罹难;云天的父母都是导游,一次工作中遭遇劫匪,由于拼死反抗,双双惨遭毒手……”
此时此刻,孩子们早已泣不成声。
“你们都是苦命的孩子,这么多年跟着我又吃尽了苦头,妈妈真的对不起你们。
孟博、孟辉,你们还小,不能再受这份苦……”唐兵的下半句话还没说出口,6个孩子一下子扑到了唐兵的怀里——
“妈,别让弟弟们走。
我们会手挽手出去打工,再回来读书!”大女儿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唐兵的心上;“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了,你打我们啊,千万别让我们走,别让我们离开你,离开家!”抱着唐兵的腿,孟博和孟辉哭得像个泪人;“去福利院,你们就不用再挨冻、挨饿了!”唐兵忍住泪水这样劝慰着;“我们哪也不去,愿意和你住水泥管子,愿意和你一起吃苦……”说完,两个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就在一家人为生计而疲于奔波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
今年7月,大女儿的高考成绩发表了,一家人欢欣雀跃之际,又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另一场“战役”——打工,为孟兵攒够入学的全部学费。
如今,6个孩子都在利用假期打工:大女儿在一家饭店当迎宾员;几个弟弟妹妹跟着母亲唐兵捡垃圾、糊纸盒……一块废铁、一个矿泉水瓶,甚至一片纸壳,都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15.选出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2分)
A.把本文的主角写成又残疾又下岗的单身女性,确实具有很强的煽情效果。
B.唐兵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六个不幸的孩子抚养成人,表现出博大的母爱胸怀和坚韧的惊人毅力。
C.唐兵中途想把其中几个较小的孩子送到福利院,也说明了她在重压下的犹豫,然而,这种“犹豫”,还是为孩子的前途和幸福着想,并无放弃之意。
D.本文交代唐兵的种种困境,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她的爱心和性格,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6.简析本文标题的表达特点(3分)
答: 17. 这篇文章主题的丰富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阅读散文,完成18-21题(18分)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
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
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
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
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
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
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
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
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场所。
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
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
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
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
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
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
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
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晴,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
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生命的呼吸。
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
(选自《散文》2004年第4期)
18.仔细阅读第1段的画线句子,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6分)答:
19.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答:
20.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赞美房间开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以房间“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脸颊之上”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B.第2段作者运用诠释和对比的方法,抒发了“我”对房间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C.本文自始至终都围绕房间的功能和作用来写,笔之所至,情之所染,喜悦之中夹杂着淡淡的忧愁。
D.文章通过对“我”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也含蓄地批评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
E.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主要是便于和读者交流,也便于抒情以及客观叙述,很有说服力。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题
1995年11月4日晚,为世人所熟悉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市的10万人大集会上演讲完毕,当他正要抬腿上车时,三颗罪恶的子弹射向了这位73岁的老人。
22.选出复述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 拉宾遇害,享年73岁。
B. 拉宾在10万人大集会时遇刺身亡,享年73岁。
C. 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一次集会上遇害,享年73岁。
D. 1995年11月2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一次集会遇害,享年73岁。
23.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多出处不得体,
请找出其中3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
(3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
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阅读语段,完成24题
有一次,我和同学骑车去郊游。
夜幕降临了——忽然,我们发现旷野的田野边,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茅屋。
昏黄的灯光从半开着的门边射出,童话般的小屋正沐浴在淡淡的光晕里……这能唤起人多少美妙的遐思啊……(选自《美》——曹明华)
24.根据语段提供的语境,运用联想和想象续写“这能唤起人多少美妙的遐思啊”的内容,不少于100字。
(5分)
七、作文(60分)
25. 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明显。
②不得抄袭或套作。
蓟县2014届高中模拟练习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8. B[解析] 表被动,被
9. B [解析] B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
A、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表对象,对、向、跟、
和。
C、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表原因,因为。
D、①表判断,“是”;②副词,表
转折,竟然,反而,却。
10. B [解析] 其余的句子是写他人的,或者是作者对其它问题的一些评论。
11. D [解析] 目的是为了更集中地议论说理。
12.(1)译文(6分)
①只是(追求)恩德遍及百姓,并且功勋延及国家,来光耀后世而流传无穷无尽。
(“被”
“垂”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②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是能轻易地衡量吗?(“何如”“量”各1
分,大意正确1分)
(2)断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对4处1分)
13. (意对即可)
①从时令上看:李诗——写秋日之柳。
唐诗——写春日之柳
③从主旨上看:
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唐诗——托物寄情。
借“咏柳而贬美人”来针砭时弊。
14.略。
15. A (A说“写成”不对,这是新闻体裁,是真人真事,基本事实是不能杜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