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宗教的中西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论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基础——基于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的研究视角
中央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THE CENTRAL NS TUTE OF OCI I TI S ALI SM
Au ., 0 9 g 2 0
第 4期 ( 第 10期 ) 总 6
N 4 Ge.6 ) O. f 110
论
政
— —
、
关 于什 么 是 政 治 文 化 , 国学 者 有 着 不 同 的 界 各
定 。从层次 上看 , 以分为 三类 。第 一类 是 狭义 文 化 可
时 , 和 国就 被 帝 国取 而代 之 【 。 由此 可 见 , 不 同 共 3 J 对 政 治 文化 的选择 , 响和决 定着 人类社 会 不 同的制 度 影 安排 , 因此 , 政治 文 化 与 政 治制 度 之 间存 在 着 内在 的
治与生 活 中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但 是 , 同 国家 、 同 不 不
政 治文化 的 内容 之 列 。 由于 本 文探 讨 的是 政党 制 度 的政治 文化基 础 , 因此 , 笔者 主要采 用第 一种 观 点 , 即 “ 治文化 是一 定 民族 和地 区的人们 在长 期社会 生活 政
文 化 的冲击 还 是 内部 的政 治动 乱 , 个政 治 文化 都 始 这
终 保持 着 它令 人钦 佩 的顽 强 的生命 力 和 内聚力 , 现 表 出超稳 定 性 , 今 仍 对 我 国政 治 文 化 有 着 深 厚 的 影 至
释随着 民主历史语境 的不同以及历史传统 、 文化和生 活方 式 的不 同而 截 然 有 别 。 同样 , 种 制 度 之 所 ” 一 以能 够建 立 以及它 特定 的运 作方 式 , 都体 现 着 当 时人
治文 化 ” 以及“ 习惯 于 自由 的人 民 ” 。不 但 如此 , 个 整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政治体系和文化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政治运作和价值观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将从政治结构、价值观念和制度机制等角度入手,对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治结构比较中西方在政治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是民主共和制度,即国家主权由全体公民共同行使,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政治权力受到制衡和限制。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采取的是专制集权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权力分立机制相对薄弱。
在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相对完善,议会对政府和行政部门存在着严格的监督和制约;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主张政治上的一元化,即国家的权力由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
由此可见,中西方在政治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对政治权力和制度设置上的不同看法。
二、价值观念比较中西方在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塑造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国家,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西方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稳定,主张行政效率和社会秩序。
“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东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关注。
中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深刻地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对于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的不同关注点。
三、制度机制比较中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制度机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依法治国、宪政体制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
法治国家中的政府行为受法律的约束,政治决策和行政行为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最重视的是依靠行政手段,强调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决策能力。
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影响了东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政治决策和行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和行为影响。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比较(修改)
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
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系统优势。 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既独树一帜,
又构成人类文化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
1. 政治文化的内涵
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又有其各自的某些方面的局限 性,包括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和政治文化中政治思想、学说创
提纲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治体制设计的导向则适应中国国情采取一元化。 人们的共同心理是权力纵向的集中于一个元点,即集中 于受命于天的君子手中,皇帝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力从而 使权力关系、权力结构一元化、单向化。
• 西方政治体制设计的导向一直实行多元化,西方政治体
制中几乎没有单一权力所属的独裁体制。国家的几项基 本权利也都不是集中于一个人手中的。(在古希腊,斯
巴达城邦设有并列的两个国王。可这两个国王还不是最
高首脑,有五个监察官负责监督他们。此外还有更为重 要的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
3.2 对政治权力的认知:统一性、公共性
• 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基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说中国 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 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 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 西方具有自我意识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内涵的国家观念和公共权力的认知
民的身份。
• 西方社会培养了热爱与追求自由的政治心理和强烈的自由主义政治价 值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子民被长期禁锢于宗法政治关系网络中,广大
民众为生存而奔波,无暇参与政治把命寄托与贤君、贤相身上。
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章
虽然宗教产生的历史原因都是一样的, 但中国农业文明群体生活方式与西方工商 业文明个体生活方式对宗教文化的不同选 择,使得中西方宗教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 路,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宗教信仰、体验 和追求,以及宗教的政治地位等方面,二 者有很大差异。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 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基督教轻视现世世俗生活,以来世的永生为最高目标。基 督教把人看成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物,其中,灵魂是归属于上 帝的,归属于自己的只有肉体。由于人的存在是有限,人类的 自救和自我解脱不可能实现,只能把得救的希望寄托于上帝, 倾听来自冥冥天国的福音。
第四节 宗教追求——今世快乐与来世幸福
二、西方宗教追求来世幸福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启蒙运动致力于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提倡自 由、理性和科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和人的思想, 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看起来西方宗教是从神本主义转 到了人本主义,西方文化走向改变了,但实际上,神 本主义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仍然有雄厚根基。
第二节
宗教信仰——多 元信仰与一元崇拜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 一些小的教派,各教派的信仰内容不尽相同,但核心 信仰是一致的。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二)基督教的神本主义 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基督教神本主义强调, 神是全宇宙的创始成终者,万物都源于上帝、依 靠上帝并最终归于上帝。 基督教的神本主义还体现在对人的看法上。 其基本信条中的“原罪说”是对人本性的否定, 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是要受苦的。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研究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传统文化的制定与起源,并对其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和介绍。
通过介绍了两者的不同之后,在此基础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客观的经济形势与现的需要,都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学者加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研究。
同时,还客观的提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奠定基础。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文化比较研究一、西方的幽黯意识与制度设定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性恶论传统。
性恶论的人性假定构成了基督教原罪学说中浓重的幽黯意识。
所谓幽黯意识就是:发自对人性中或宇宙中有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不完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丑恶种种遗憾。
这种对人生和宇宙中阴暗面的正视并不代表价值上的认同。
实际上,这种幽黯意识是以强烈的道德感为出发点的。
这种源于希伯莱宗教的性恶论传统区别于中外形形色色的现实主义政治哲学,也与西方现代功利主义和道德唯我论迥异其趣,后者在价值上接受人的私欲和私利,并以此为前提去考虑个人与社会的问题,但幽黯意识却在价值上否定人的私利和私欲,然后在此基礎上求其防堵、求其疏导和化弥。
因此幽黯意识对现实社会常有批判和反省作用。
以幽暗意识的出发点,基督教不相信人在世界上有体现至善的可能,因为人有根深蒂固的堕落性。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神的恩宠,人有获得拯救的可能,但人永远不能像神那样臻于至善,人神之间永远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因此,从基督教看来,人既不可能神化,人世间也不可能有“完人”。
人神不可通约也反映出超越秩序与世俗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世俗秩序依靠超越秩序提供价值动力支持和参照系。
人性恶的假定和幽黯意识的浸淫反映到社会政治制度设计上则可能加强对人的提防特别是对掌握世俗权力的人的提防,因为人有堕落的可能故而任何完人和神人都是不存在的。
人性既然是不可靠的,权力在人手中极容易变成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道德沉沦的前提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不因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而有例外。
政治与宗教两种文化体系的关系
政治与宗教两种文化体系的关系三队张传学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统治者用基督教神学作为专制政权的合法性依据,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要求,其英文原文是“separation of state and church”,意为国家或政府与教会组织的分离。
可是这一重要概念在译成中文时,却“言简意赅”地译成了“政教分离”。
由于中文高度概括性与内涵丰富性的特点,当其作为指导我们处理政治与宗教事务的重要原则时,在理解上就出现了诸多的模糊和含混。
因为中文中的“政”,不仅仅指政府,还可以指整个政治文化系统;中文中的“教”,也不仅仅是教会,还可以泛指一切宗教文化体系。
所以用“政教合一”和“政教分离”这样两个简略的标准去分类政教关系,既无法说明世界上多种类型的宗教与各国政治的复杂关系,更无助于科学、合理地阐述宗教影响政治的途径与机制,甚至会出现误解。
过去的政教关系研究,缺乏对政治与宗教这两大文化体系及其关系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分析。
笔者认为: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可以分成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次,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而言,政治权力处于整个政治体系的核心地位,对另外两个层面有决定性的作用。
统治者总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上推行有利于己的政治意识形态。
同样,政治意识形态对于政治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导向的作用,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政治意识形态一致的。
另一方面,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也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当社会即将发生变革时,社会上就会出现与掌权者相悖的、反映对立阶级、阶层利益的意识形态,社会的政治冲突也就随之发生。
同样,在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单元,如哲学、宗教、伦理力量的作用下,社会上也会形成与政治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政治文化。
总之,政治体系的这三个层面,具有向下兼容但不向上兼容的特点。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它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形式可以表现在这三个层面上,从而使政教关系表现为四种形态。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习惯。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政治体制等方面比较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探讨其对两种文化的影响与衍变。
一、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其政治制度由封建皇权体制演变为专制帝制,以及近代的共和制度。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则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理念。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在于中西方国家在历史传统中的政治权力分配方式。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君权神授,代表着权力的绝对性和集中性。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则重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主张民主和宪政。
在历史传统上,中国的政治文化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而西方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私有财产的保护。
二、宗教价值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社会秩序、家族道德和孝道,提倡礼义廉耻和忠孝之道,强调人伦道德和仁爱之心。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强调上帝和人的个体关系,强调人的个人信仰和灵魂救赎,塑造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基督教的教义强调个人的意志和自由,西方的政治文化在个人权利、社会契约和宗教自由等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
三、政治体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体制长期以来以专制制度为主。
封建制度和帝国制度滋生了中国政治中强大的官僚制度和官僚文化,政治决策主要由君主和官僚精英进行。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则主要以民主制度为主,强调选举和分权的原则,政治决策是通过民主程序和法治实现的。
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但其政治结构及决策程序仍有很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注重法治精神、自由竞争和政治参与,强调政府权力的制约和人民的自治,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氛围和体制框架。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上的明显差异。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论文中西宗教文化比较摘要:宗教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和西方拥有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在宗教信仰方面有所差异,而且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本论文旨在比较中西宗教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引言: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也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与文化背景、历史、哲学等密切相关。
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对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很有意义。
一、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1.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宗教基督教强调个体救赎和信仰上帝,而中国传统宗教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关系。
这两种宗教信仰的核心思想存在显著的差异。
2.佛教与天主教佛教注重修行和解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而天主教强调信仰上帝和教会的教义。
这两种宗教信仰在实践方法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二、中西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差异1.中国宗教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宗教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孝顺和家族责任。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宗教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自由和责任。
基督教的价值观对西方社会的法律、道德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西宗教文化的生活方式差异1.社会交往模式中国宗教文化倾向于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而西方宗教文化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2.生活仪式和习俗中西宗教文化在生活仪式和习俗方面存在差异,如婚礼、葬礼和节日庆祝等。
结论:中西宗教文化的比较表明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两种文化中存在显著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并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1.王铁峰,张家土(2024)。
“中西文化中的信仰比较与融合”。
《西南政法大学报》,(02)。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将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一、权力和威望观念:中西政治文化对权力和威望的看法存在差异。
西方政治文化倾向于强调民主和权力均衡,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政府的有限和受限制的权力。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力和威望被视为合法的和不可分割的,它们由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
这种传统文化强调政府和权力的集中,赋予领导者较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二、政治参与与社会责任观念:在西方政治文化中,个人的政治参与被认为是一种权利和责任,被视为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参与往往更多地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个人政治参与的重点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公共利益服务。
这种价值观使中国的政治参与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忠诚和奉献。
三、政府和市民关系观念: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政府与市民被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政府的角色是服务于市民,维护市民的权益和利益。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父子关系”。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包容和庇护市民的角色,市民则有着对政府的依附和依赖。
四、法治观念:西方政治文化中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法律被视为保护个人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法治观念相对较弱,重视的是人治和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强调个人的道德与人际关系,对法律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五、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通过选举和民主程序来获得的。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信任。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渊源和传统认可。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历史的延续和对统治者的认可。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在权力和威望观念、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观念、政府和市民关系观念、法治观念以及政治权力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论宗教治理中的政教分离原则——基于中西实践经验的对比研究
论宗教治理中的政教分离原则——基于中西实践经验的对比研究作者:杜娟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年第4期杜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北京 100032)摘要:西方国家通过确立政教分离原则逆转了与教会的关系,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进程。
政教分离的实质是限制教会染指政务。
历史表明,基于“神圣-世俗”二元化的政教关系并未完成宗教的去政治化。
与此不同,中国的政教关系很早就实现了“以教辅政”的格局。
当前,我国宗教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政教关系;政教分离;宗教事务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4-0090-07政教分离原则是大多数现代国家处理与宗教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虽未明确见诸词语,但《宪法》表达的内涵符合政教分离的基本原则。
分离不等于无关。
一方面,宗教界人士仍以公民身份或代表宗教界参与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宗教团体需要服从法律法规的指挥,服从和拥护党的领导。
二者之间的关联本属政教分离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们的实践中经常被忽视。
因此,在国家与宗教的矛盾中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对立的双方提出了相同的诉求:宗教应当去政治化。
显然,不同的立场对何为“去政治化”有不同的理解。
从执政者来看,宗教应当摆脱无政府主义或外国势力的渗透,而宗教界尤其是地下宗教团体总想摆脱政府的监管。
一、政教分离是西方政治现代化的产物政教关系问题包含多个层面的理解。
政可以指政治,也可以指政府、政党、国家。
教可以指宗教,也可以指教会、信仰或教化。
这些相互关联的含义给政教关系问题平添了许多复杂维度。
究其本意,政教关系问题本来是西方语境下的产物,政是指民族国家,教是指教会。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是两个不同文化圈的政治理念和体系。
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
西方政治文化都经历了一定的变革和融合,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
接下来,本文将
从政治哲学、政府运作、权力分配和公民意识四个方面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
析。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理念。
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重个
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儒家
思想,强调社群的利益和和谐。
这种差异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中都有所体
现。
从政府运作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政府在权力运作和决策机制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西方
传统政治文化注重政府的权威和稳定,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
重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强调民主选举和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这种差异在政府的组织结构、决策程序和公共政策中都有所体现。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治哲学、政府运作、权力分配和公民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历程、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在现代化的进
程中,中西方政治文化都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这
对于中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西方传统
政治文化的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并为推进政治体制和社会
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一、中国与西方在政治观念方面有什么不同?1、政治研究的源头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研究的源头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考察源头可见,中西方政治研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2、特点西方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构建的制度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问题)中国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统治的策略选择(治理国家的个人条件和政治统治术)3、学科西方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政治学科柏拉图的《共和国》、《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国长期以来政治与伦理高度结合,形成的是伦理政治学四书五经,政书政典,圣训圣谕《皇朝政治学答问》中国的政治学,照现在大学的院系专业设置,比较杂乱,说不大清楚。
以前都在法学之下。
现在政治学独立出来了,本该在政治学下的行政学、国际关系或外交等,都独立了。
有的研究行政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的、研究科社共运党史的、甚至法学的……都愿意向政治学靠拢。
但是有的却不愿意,认为自己就是自己。
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倾向于比较窄的范围:凡研究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学、民族政治学、政治文化、政党政治、政治社会学等方向或专业的,都可以属于政治学范畴。
不包括行政学、思想政治、科社、共运、党史。
国际政治因为本身都有独立的单位,所以也可以不包括在内。
这些是根据中国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情况说的。
可以看出,学科设置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这些学科在古代中国是没有的。
中国古代没有什么政治学理论。
学科越来越规范,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一个不同学科的,为期并不长。
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德国,据说现代研究型大学是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比中国鸦片战争早一些。
大学要设置院系,人为划分疆界,然后有了这样那样的学科,各人专搞一门,越来越窄。
其实,历史上的大学者多是懂得很多的,有的是百科全书式的。
现代的学科体系,各种学科的发展,是基于西方的传统的。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在历史、地理、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政治思维和制度的理解和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权力的传承和运行方式上,中西传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都强调权威性,但中西方对权威的定义和实践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强调的是由上而下的统治和传承,强调个人才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以帝王为核心,儒家思想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由下而上的民主传统,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的保障。
西方的政治制度更倾向于议会制民主,强调民众的参与和公民的自主选择。
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伦理方面,中西传统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都对政治伦理和道德有着高度的重视,但其强调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仁爱”,注重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注重“君子治天下”的理想。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道德责任的平衡,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在政治制度和政策形成方面,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政治权力的长期稳定和整体利益的优先,政策决策在很大程度上由集体协商和共识决定。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政治权力的权衡与制衡,政策决策更侧重于利益的博弈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力制约。
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选举制度和舆论监督等机制都是体现这种制衡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政治执政和管理能力方面,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都强调政治领导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两者对领导者的期望和评价标准不一致。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统治者的贤能和道义,重视领导者的道德品格和智慧才能。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领导者的能力和成就,强调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在权力传承和运行方式、政治观念和伦理、政治制度和政策形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社科文化对比:物质范畴及其相关原理研究
党员在求学 、工作各方面受到挤压 ,严重阻碍 了其他合法信仰 的发展。法律文本中的信仰 自由与现实中的信仰不 自由产生了
巨大 的 矛盾 ,从 深 层 次上 阻 碍 了思想 的解放 和 创新 国家 的建
设 ,最 终代 价会 是 社会 发 展 的停 滞 。 信 仰 的缺 失 对社 会 造成 的影 响是 非常 巨大 的 ,它涉 及 到社 会各 个 层面 ,各 个 角 落 。例 如 ,对 民族 稳 定 、社会 团结 、文化 发 展 、法治 建设 、道 德教 化 、等 等 微观 与宏 观 方 面 ,不一 而 足 。关 于社 会 主义 中国信 仰 问题 的解 决 方法 仍 然需 要 我党 本着 执政 为 民 的宗 旨去 探 讨解 决 ,这 其 中还 有很 艰 巨的路 要走 ,尤
物质范畴及其相关原理研 究
尹 伟
物 质范 畴 是 唯物 主义 哲 学关 于 世界 本 原 和统 一性 的最 高 抽 象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本文简述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 、近代 形 而上 学 唯物 主 义 、现代 辩 证 唯物 主 义对 物质 范 畴 的 认识和理解。重点描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内容、发展及 该 范 畴在 辩证 唯 物 主义 中的地 位 及意 义 。 物 质 范畴 是 唯物 主 义哲 学 的重 要 范畴 ,而唯 物 主义 对 “ 物 质” 的理 解 也有 一 个 发展 过程 ,各 阶段 对 物质 的认 识 和理 解是
规 定 的 国家 属性 ,必 然要 求 在整 个社 会 中 推行 共 产主 义信 仰 ,
并 进 而 在 国家 的各 层 面 的教 育 、媒体 等 众 多方 面 加 以贯彻 与巩 固。这本身是必要的 ,但矛盾是共性 和个性的统一,政策必然 要 具 有灵 活 性 。我 们不 能 无 视很 多地 方 部 门教 条式 的执行 这些 规定 ,搞 “ 一刀切” ,一小撮人投机式的信仰共产主义 ,而非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的文化交融也愈加深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宗教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用跨文化视角来研究中西宗教之间的异同,并通过五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中西方宗教问题的异同从南北宋时期,中国承受了以佛教、道教两大宗教为代表的外来影响。
而近代以来,基督教也延续自己的影响,进入了中国。
西方宗教在中国,是直接面临着东方神秘学思潮,以及东西文化交流而带来的东方文化的冲击。
这也使得中国的宗教存在很多的实质性的异同性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仰对象不同:中西方文化所崇拜的神灵不同。
如基督教信仰上帝,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佛教信仰佛陀,道教信仰先天真人等。
2. 信仰上的主要差异:中西文化在宗教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宗教的信仰形态和仪式、信念等方面。
如基督教讲究个人的信仰选择、轻视传统;佛教重视业力、缘起八识;道教注重修行、阴阳五行,以及神仙仙籍等。
3.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差异: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下,中西方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同。
如西方基督教是“国教”,并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与政治利益挂钩,而中国传统上宗教与政治较为分离,或者处于被政治掌控之中。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研究如何以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西方宗教之间在上述问题上的异同?下面从信仰对象、宗教仪式、修行方式、宗教思想以及宗教与政治关系五个方面具体说明。
1.信仰对象中西文化所崇拜的神灵不同,这种差异体现了宗教信仰背后的世界观、哲学思想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中西方宗教间的异同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第一方面,研究不同宗教信仰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渊源。
如佛教所信仰的弥勒佛和基督教所信仰的救世主,不同信仰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和欧洲历史背景的深刻差异。
汉朝时期的非传统佛道,广义的佛教,都强调“法”而非神,故中国的佛教式样与印度、藏北佛教都有很大不同。
五代十国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
五代十国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长期的分裂与战乱,地方割据和统一势力的互相斗争,其中各个政权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愈加明显。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灵根所在,五代时期每个政权的文化特点都不尽相同。
宋、后唐、吴、闽等政权中呈现出的文化和思想迥然不同,这里笔者将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探讨五代时期的文化差异。
一、政治文化差异五代时期的政治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统治思想和政治体制。
各朝治国之道也各有千秋。
1. 统治思想的差异唐朝的“文治”思想延续到五代时期,蜀汉以儒者刘知几为相,他主张“以德化民”、“宽政爱民”,这种治理思想表现出了儒家独特的文化特点,得到了爱戴和拥护。
刘知几的“仁政”思想深得百姓拥护,鼓舞了民心,加上他昔在唐朝时为人公正,故而蜀汉国力逐渐强盛。
相反的是后梁朝以及前蜀时期则执“法治”为主。
这些政权常常借用法规束着官吏和百姓,而不常注重人文情感。
这种治理模式虽然有效,但是却缺乏人性化的元素,容易造成民怨和不满。
2. 政治体制的差异五代时期的政治体制也有所差异。
后晋、后汉、后周和南唐都以君主集权的体制为主,君权至上,内阁官员权力薄弱;相反的是后唐、后蜀和吴越等政权则较为注重官员的职权,实行相对权力平衡的政治体制。
吴越王钱俶实行的是“明法与贵族共治”政治,这种政治体制保障了吴越地区的稳定与安定,加上钱俶重视教育文化,大力发展经济,吴越商贸与文化水平亦在五代诸朝中表现杰出。
二、经济文化差异五代时期,各个政权对经济的关注不同,有积极发展经济,也有敷衍了事、不重视经济。
可见,经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权对商贸的态度上。
1. 经济的发展吴越、闽国、后唐和后汉的政权比较注重发展经济,在这些政权的统治下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亦渐渐提高。
尤以吴越国的发展最为迅猛,吴越地区的经济繁荣不仅仅得益于吴越王钱俶的文化政策,更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商贸天赋。
中西方信仰文化差异
一致性;从政治作用上看,宗教文化有助于统治阶级顺利实行统治、维护 既有秩序;从宗教意义上看,宗教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提供幻想性的安慰。 可以说,在宗教的目的论上,中西宗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通过比较分 析中西方宗教精神之异同及其对各自的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又会 发现它们有极大的不同。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是人,主张“神人合一”。中国的神 人观摈弃了基督教神人之间的“启示”中介,直接切入天命的内涵,把生养宇 宙的主宰和宇宙万物的价值源泉皆内在于宇宙万物的本性之中。所以中国传统 文化和神人观不强调用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上帝来启示自己,而是强调用省察克 制、修德养心来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倡“尽其道而死”的生死观和 从天道引悟出人道的价值观,从而期望从中获得最大的超越性归属2021感/3/11,达3到最 高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2021/3/11
2
二·中西方宗教精神之比较
神与人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 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 对神人关系的思考。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 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 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生和人类历史确定目的。人类的最大 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人类修复与上帝 的关系,靠他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 还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与社
旅游专业《中西宗教之比较研究》
中西之比拟研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在人类的任何一种文明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任何一个民族没有。
〔作为思想体系〕和哲学一样,都处于人类文化的核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
所以,中西文化之差异,从根本上说,导源于中西哲学和中西的根本精神之不同。
正是基于此,有些学者把文化称为“儒家文化〞或“儒教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文化〞或“两希文化〞〔古希腊和古希伯来〕。
因此,考察中西精神之差异,对于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促进文化之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提及西方,无疑我们指的是。
因为,正是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使得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任何一局部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的气息;而且,不仅影响了西方文化,其本身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组成局部。
说到,其所指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了。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多种的民族,、、民间是大家公认的。
问题在于,儒家思想是不是?此处分歧甚大。
不过,作为儒家文化主要内容之一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显然属于的范围,它们在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世代代的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提及是无法避开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
故而,在这里我们对“儒教〞的说法存而不管,但是把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也包括在“〞一词的所指之中。
中西在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里,我们主要在精神的层面上比拟中西之差异,兼及其它两个层面。
因为,正是中西在根本思想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它两个层面上的差异。
一、人本与神本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与之相比,西方那么具有显著的神本主义特征。
所谓,简而言之,就是人对神的。
在这种体系中,神、人、神人之间的关系是其根本构成要素。
中西精神人本与神本的差异集中表达在它们关于这三者的观念之不同上。
首先,中西关于神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的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唯一真神,至高无上,全知、全善、全能、全在,是宇宙自然和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支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 , 上帝观念 将 出世 与人 世 两个 方 面 明确 地统 一 起 来, 西方文明得以克服 各种危 机而 获得发 展 , 基督 教文化 对 世界 的总体看法是 出世 型的 , 这正 是在基 督教 文化 的体系 。 他们认为 , 整个世界在 根本上 荒谬 , 生 只是走 向再生 的赎 人 罪历程 , 要等待最后审 判 的裁 决 , 而现实世 界 只是为来 世 因
统 。而从 历史过 程来 看就 是传统 政治 文化 。中 文 化和西
方文化构成人类 文 明的两 大方 面文化 系统 。两大方 面 的政
治文 化也各成 体系。西方文化 是基 于宗教 ( 主要 是基督 教 ) 和 自由主义基 础上 的 , 中国政治文 化是基 于儒 释道 ( 而 主要
是儒 家) 基础上的 , 因而 中国的和西 方 的传 统政 治文 化在历 史进 程 、 逻辑和体系 等方 面也不 同或 不完 全相 同 , 自具有 各
准 。上帝不受人世 间任何 权威 的摆 布 , 人们也 不 以“ 成者 王 侯败者贼 ” 的观点去 检验社 会实践的价值 。
2 1 年第 1 01 2期
辽 宁 C l g o r lo ani miit to ol e n r e
No 1 2 1 . 2, 01
(第 1 卷第 1 3 2期 )
( o. 3 N .2 V 11. o 1 )
基于宗教的中西政治文化 比较研究
刘 文 华
( E 经大学 , 宁 大连 162 ) 东|财 辽 1 5 0
[ 摘 要] 本文作者在研 究中国和 西方发达 国家所信 奉的主要 宗教 ( 家和 基督 教 ) 儒 差异基础 上, 中西政 治文化进行 了 对 比较 。指 出中国的和 西方的政 治文化在历 史进 程、 辑和 体 系, 另 是 其形成原 因等方 面有很 大不同或 完全不相 同, 自具 逻 特 q 各
[ 中图分类号 ]G4 0
政治 文化 是一 种特 殊的社会政治现象 、 历史 现象和文化
现象 。在各个历史 时代 , 政治文化存在 于人们的心 理结构之 中, 主要显现 于人 们 的政 治行 为 、 治活 动 和政 治生 活 中。 政 对 于一个 民族来说 , 它是历史积淀为一 个民族 的政治文化传
中“ 出世与入世” 这两种态 度。 .
性和 内力 , 于是 , 他们痛苦而疲惫地奔 波在这两极之 间 , 负 担 着精神枷锁 , 徒劳无功地 消耗着 自己的才智 。在 这两种分 法
之下 , 格的统一远未 实现。 人
无论东西方, 人的精神有两种外在表现形式——出世与
人世 。基督教文化 的精 神调和了这两个方 面 , 到 了既 可以 找 拯救灵魂 , 又可以拯救世界的共 同出路。基督教 的殉道者 之 所 以不惧世俗权威 , 于 反抗尘 世的 不义 , 敢 全在 于他 有一 颗 出世 的、 奉献给上帝 的心。这种 以 出世 之心 指导 人世 之行 , 以人世之行体现 出世之 心的通道 , 是西 方政治文 化的根本 方 式。而 中国传统 的政治 文化 观念往往把这二 者割裂 开来 , 并 把非此即彼 的二难选择 放在行为者面前。 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 三 家分立 , 派互相 对立 , 三 虽有 交 叉, 但在人生哲学上 却分明只有 出世与人 世两种 分裂的处 世
一
人 面对本 我与世界 这两 级 , 只有协 调它们 ; 以便 用本 我
的绝对 自由 , 去在外 面世 界 中尽 可能 实现 自己 的意志 ; 种 这
个具体 明晰的答 案。这种 狼狈状 况无 疑削 弱他们 的独立
意志常常披上 了超 我即上帝 的华衮 , 教正是在 这两_ 极 富 宗 术 弹性 的要点之 间指破人 生迷津 , 从而构 成中 国政 治文化观 念
其历史 时代的、 空间上和 民族 的以及各个 阶段 的特 色。 宗 教在人 的行为 意 义上 堪称 一 种 “ 罗万 象 的人 生 哲 包
学 ” 。
但出世与人世这两种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分裂 已久 , 从未
结合统一。尽管有 “ 穷则 独善其 身 , 者兼 济天 下 ” 达 的两 分 法, 但这仍 是沿袭 了道 ( 独善 ) ( 儒 兼济 ) 分裂的老路。 长期 以来 , 中国的圣人先哲冥思 苦想究竟要 出世还是人 世, 以及 什么时候人世 或什 么情 况下 出世——而 始终得不到
有其历史时代的、 间上和 民族 的以及各个 阶段 的特 色。 空
[ 关键词 ]
宗教 ; 中西政治文化 ; ; 比较 特点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4 5 (0 1l—06—0 08 03 21 )2 l7 4
” ; 的 而在解决 出世与人世相统一 的历史难题 上 , 魏晋 以后
一
融合 了佛 教的“ 中国传统文化 ”并 不 比魏晋 以前 的“ , 中国本
土文化” 根本 的改进 。由于没 有 发展 出一 套新 的政治 文 有
化, 唐宋元 明清仿佛 只是秦 汉魏晋 的死 灰复燃 , 果长城 时 结 代没有因为佛教的到 来而结 束 , 反而 获得 了化 石般 的延续 。 这与基督教结束了罗马帝国的败 坏 , 开创 了 中世 纪的文化革 命 , 全不 同……佛道二 家本质 上都是 出世派 , 完 只是层 次不 同而 已。道家的出世 , 儒家 的人 世 , 、 、 、 , 修 齐 治 平 气象宏 大 ; “ 天行健 , 君子当 自强不息 ” 的精 神激励 着儒士们 身体 力行。
做准备 。至高 的上帝处 于超验 的状态 , 活着 旨在证 明上 帝 人
的光荣 。人性 表 现神 性 , 人性 追 随 神性 , 却 难望 其项 背 。 但 在上帝面前 , 不分 男 女老 幼 、 贵贫 贱 , 具有 同样 的价 人 富 均
值 。而信仰 的坚定 虔 诚与 否 , 判 断一 个人 价值 的 主要 标 是